《Excel公式与函数的比较应用》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Excel2010电子表格中的函数计算》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掌握 SUM、AVERAGE、MAX、MIN、RANK 等几种函
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3、学会利用函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情感目标:
体验应用公式计算和函数计算解决问题的优势。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 SUM、AVERAGE、MAX、MIN、RANK 函
数的应用技巧,在教师设置的任务背景下,培养学生积
实际与概念联系起来。
1、创设情境法:教师创设好 Excel 的故事导入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讲授法:通过有趣的游戏环节,讲解 Excel
中什么是函数,通过故事内容中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公式
教学策略选 运算与函数运算。
择与设计
3、任务驱动法:根据布置任务的具体要求,利用
习得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
标。
4、自主探究法:分小组结合书本、教师提示,自
主探究、合作学习相应的教学目标。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 Excel2010 公式计
教学过程 算的基本方法,我们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数
据表,比如考试成绩表等(请同学们再列举一些数据
表),那么我们如何快速地求出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 值、最大值、最小值、排名等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 学习的表格信息加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计算工作表中 的数据时,利用 Excel 公式计算有简明、直观的优点, 但对于数据过多的情况在处理上较繁琐;另外,利用自 动求和(∑)工具能快速求出连续数据的总和,但对于 不连续的数据却无能为力。通过本节课 Excel 函数计算 的学习,就能方便地解决以上的所有问题。主要的函数 有 SUM、AVERAGE、MAX、MIN、RANK 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Excel2010 电子表格中课例名
关于《函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关于《函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关于《函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篇一:函数的应用教学反思在新课程中,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以探究、实践、合作学习为重,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探讨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来学习数学。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逐步培养他们提问的意识,鼓励学生多思考。
同时还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关注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在初中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上,教学中通过比较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和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给出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并揭示了方程的根与对应的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探究介绍了判断一个函数在某个给定区间存在零点的方法和二分法.并且,教科书在“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中渗透了算法的思想,为学生后续学习算法内容埋下伏笔.教学中,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教材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步来展开这部分的内容.第一步,从学生认为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入手,由具体到一般,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第二步,在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中,通过函数图象和性质研究方程的解,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第三步,在函数模型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更全面地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函数与方程的联系.除了函数模型的应用之外,还要介绍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以及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科书在处理上,以函数模型的应用这一内容为主线,以几个重要的函数模型为对象或工具,将各部分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教学中应当注意贯彻教科书的这个意图,是学生经历函数模型应用的完整。
篇二:函数的应用教学反思在相当长的时间准确选点进行个别指导,更不能在最后引伸出几个高难题而剥夺部分学生的作业时间。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Excel2010函数使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
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
向专业教师学。
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广阔
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让学生成为课堂
主角,凸显个性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
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 3.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Excel2010 函数使用》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Excel2010 函数使用》
称
1.主要学习内容:Excel 函数部分的内容比较难,
重点内容比较多,难点也很多。按照课标要求,Excel
函数主要学习求和函数 SUM()、统计函数 COUNT()、求
教材分析 平均值 AVERAGE()等函数的用法。
“科目最低分”,然后利用两个函数求出最高分和最低
分。
4.其他函数
简单介绍其他几个函数的用途。
随着全球发展模式的提出,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
新的历史任务和使命。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
素养,以适应学科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
理念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
学生来讲,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方面基础知识,对信息 学生学习能
世界和计算机有了了解和认识,学习本节内容不太难, 力分析
关键是要实践操作。学校机房有足够的教学资源,能完
全满足学生德实践操作需求,已经达到一人一机的配
备。通过老师的演示、讲解及学生的实践操作,70%的
《EXCEL 函数使用》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认为这是放松课,那么如何使同学们在放松中学习知识,又在学习过程中放松精神,就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了。
个人认为教师首先要有一种饱满的激情,用你的激情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同时课堂上的举例练习应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关于课前准备的反思(一)我首先对本节课的知识难易度进行了分析,也对学生前面两节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总结,从而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设计上做了精心的准备。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学习如何掌握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函数运算,重难点是要掌握如何使用函数向导找到所需函数,选择正确的计算区域得出结果,这里以SUM和AVERAGE 函数为例讲解,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剩下的函数,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关于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提出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节课要求学生先求出每个同学的总分,再求个人平均分,这时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学求平均分时的取值区域选择不正确,以致结果出错,教师就应给予一定的指引: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数值区域的选择,即总分也在计算范围内了,同学们就会解决了。
这样的过程远比老师演示如何去做好得多,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计算区域应如何选择。
(二)同学们在熟练了SUM函数、AVERAGE函数的使用后,会觉得利用函数运算很简单,也很方便,此时就再提出新的任务,如何将成绩表按总分递减排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关于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一)对于教师“教”的反思在这节课中,重、难点是函数运算时数值区域的选择与排序时的数据选择,教师“教”了前者,然而在细节的地方没有讲解到位:计算矩形数值区域的表示方法为A1:E1,中间是由冒号连接,如再需要计算单个数值应用逗号(,)隔开,这里没有讲解到位,学生就只掌握输入这个数值,未全面理解知识点,了解了知识的延伸。
(二)对于学生“学”的反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课件并完成其他学习任务,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在学的过程中会出现看不懂的情况,或者看懂了又不会操作,这就是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的体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数据计算(函数法)教学反思
《数据计算——函数计算法》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并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常用函数计算特点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在探究问题时能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一些计算处理,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数据,以备今后作进一步进行分析和预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这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在本课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公式计算法进行一些较简单的运算,另外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了二种计算方法后,在实际选择运用时经常容易混淆。
因此理解这二种计算方法的使用区别将有助于学生去正确掌握函数计算法。
基于此,在导入时我作了以下处理:回顾使用公式计算方法的特点和方法;通过例题的公式计算法尝试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引入课题。
在教师进行对比计算演示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与体会,初步了解了“函数”这一神奇的计算工具。
在具体介绍时,我利用演示文稿,细化了讲解步骤,并演示了手动输入函数计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函数使用结构和方法。
在观察和体会中学生对两种计算方法的区别有了进一步理解,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
在学生进行模仿操作时,我布置了一个自主学习活动,即使用菜单命令的方式完成同一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
这一操作目的是加强学生运用函数计算数据的熟练性,同时又自然引入数据范围的表示及鼠标选取方法的介绍。
这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习惯提供了可能。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函数计算法的特点并熟练使用是本节课中的重点。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发言后,师生互动及时归纳小结出三个操作要点,即:以“=”开头;使用正确的函数;选择正确的数据范围。
至此,函数计算法的特点呼之欲出了。
我适时又介绍了其它三个常用函数:AVERAGE、MAX和MIN,并发送了一个操作练习进行巩固。
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演示交流和修改订正,达到了较好地学习效果。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说课稿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说课稿《EXCEL中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计算》说课稿王艳艳2013年5月《EXCEL中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计算》说课稿我叫王艳艳,来自首阳山一中。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计算》。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了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基础上,初步体验一下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
而公式和函数则是EXCEL数据运算的重要方法,所以本节课以数据处理为主线,教会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一般方法,将能力培养渗透到EXCEL操作技能中去。
二、学情分析:我们是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但因为电脑的基本普及,计算机基本操作这一块对学生并不完全是一个盲区,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他们操作不规范、单一化,特别是对数据处理的认识不多,对比较抽象的函数知之甚少,所以,我想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这样比较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分析,我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简单了解EXCEL中的公式与函数。
技能目标:1、熟练应用公式。
2、熟练应用常用函数“SUM”、“A VERAGE”和“IF”。
运用公式和常用的函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常用函数中If函数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由一项具体任务(学生成绩统计表的有关运算)引入,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同时,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要结合教学实际辅以演示法,同时要做好巡回指导。
六、教学准备:学生电脑桌面上保存两个文件——“学生成绩统计表”和“公式的简单应用”。
(快捷方式)七、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月考结束了,成绩怎么样呢?王老师用WORD制作了一个成绩统计表,输入了学生的成绩,然后用“表格”中的“求和公式”算学生总分,全班35名学生,王老师反复使用了35次“公式”命令,算完后,发现某个同学的分数输错了,又用“公式”算了一次。
《Excel公式和函数的简单使用》案例分析
中职团队赛课参赛作品组别:专业组(计算机基础)课题:以练促学,以导提效—EXCEL公式计算与函数使用类型:案例分析作者:以练促学,以导提效——《EXCEL公式计算与函数使用》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团队赛课是教师自身发展难得的提升载体,因此我校本学期校本研修方案就已经把区团队赛课作为学校教师研修的重头戏,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同时,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整合能力是当前必不可少的教学素养。
因此接到本次赛课通知的开始,教研组就已经在开始筹备团队赛课的各项事宜。
主要是团队分工,加上课改新理念的渗透,我们选择了《计算机基础》中最为典型的课型来彰显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魅力,还对教材和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结合教研组本学期强调的情境导学,做中学,学中做,最终完成知识的建构与迁移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团队赛课打磨过程。
1.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教学内容是陈建军老师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六章第三节《数据处理》的第一部分EXCEL的公式与函数,是EXCEL数据处理的必需的铺垫知识,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EXCEL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该部分内容由于需要熟练掌握容量比较大,需要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先在前一节课上完数据处理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出了使用更为简便的函数的简单使用,而且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是后续数据的排序、自动筛选的重要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对象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16电商五年班级,已经有了前一节EXCEL公式计算的基础,学生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对实践课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求知欲强,但知识的迁移性较差,总结归纳能力较弱。
二、案例理念本课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思想指导,贯彻新课程理念,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练中学,学中练”。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信息素养。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说课稿范文
《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说课稿《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应用》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本节课是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2008版,第二章——第四节《数据处理》中的《常用函数》,这里我扩展为《EXCEL中公式与函数》。
它前面学习的内容有:《电子表格信息的收集》、《电子表格信息的排版》、《数据的查找与替换》、《数据的排序与筛选》的延伸,并贯穿了EXCEL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的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
公式和函数是Excel中的精髓,公式和函数的合理正确使用,将能够大大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因此,我联系实际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改,让它更贴近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为了适应信息快速化的发展,当前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中,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对电脑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通过电脑可以收集和处理很多信息,让他们感觉到电脑无所不能。
然而对软件操作技能的要求都只停留在表面。
对七年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几年接触电脑的学习经验,可以适当的学习一些办公软件,让他们慢慢的由原来的表面认识转换为实际所需的操作,让他们明白,电脑是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工具,掌握好后,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EXCEL的公式组成格式。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函数如(sum,average)的使用。
2、能力目标:掌握使用函数(sum,average)计算所给数据的求和,求平均值,并且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修改函数参数,最后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3、情感目标:故事情境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强烈欲望,在逐一问题得到解决中,感受学习EXCEL电子表格必要性和重要性。
excel教学反思
篇一:excel教学反思(一)微机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认为这是放松是课,那么如何使同学们在放松中学习知识,又在学习过程中放松精神,就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了。
我个人认为教师首先要有一种饱满的激情,用你的激情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同时课堂上的举例练习应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体现了师生之间有充分的了解,没有代沟。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提出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节课要求学生先求出同学的各科总分,再求个人平均分和单科最高分,这时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学求平均分时的取值区域选择不正确,以致结果出错,教师就应给予一定的指引: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数值区域的选择,即总分也在计算范围内了,同学们就会解决了。
这样的过程远比老师演示如何去做好得多,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计算区域应如何选择。
(三)同学们在熟练了SUM函数、AVERAGE函数、MAX函数的使用后,会觉得利用函数运算很简单,也很方便,此时就再提出新的任务,如何将成绩表按总分递减排序?要求学生自主观看课件学习,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难在如何选择排序的数据,有的同学把最高分选择在内,有的同学只选择总分,这时就要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只选择总分进行排序?并指出排序应注意的问题。
篇二:excel教学反思《认识新帮手——excel》是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的内容,这本教材是20XX年新出版的。
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Excel 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0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是一个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来制作电子表格,能完成许多复杂的数据运算,能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并且具有强大的制作图表的功能。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03的操作,对Excel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Excel的电子表格世界。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Excel与word2003同属office办公系统软件,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设置悬念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公式的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过程(一)、竞赛导入激兴趣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的问题,比如学生成绩统计、文艺汇演的成绩、文明班级评选结果统计、奥运会的奖牌统计等等。
通常我们都是怎样来计算处理的呢?(生答)教师出示“2008奥运会奖牌榜”表格:请同学们用刚才说过的这些方法来计算一下各国的奖牌总数,限时三十秒,看哪位同学算出的最多。
师:由此可以看出用传统的方法来计算是非常麻烦的,那么在EXCEL中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呢?EXCEL是一款用于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应用软件,实现统计与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计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在EXCEL中如何利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EXCEL中公式的输入。
(二)、任务驱动学新知任务一:认真观察教师在EXCEL中计算各国“2008奥运会奖牌榜”总数的方法,总结归纳教师的操作步骤。
1、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EXCEL中计算各国奥运会奖牌总数的步骤。
A、创建公式[步骤]:(1)选定需存放奖牌总数的单元格(演示中指定一个单元格)(2)输入公式(3)回车确定B、利用自动填充复制公式计算出其他各国的奖牌总数。
教师随机讲解在EXCEL中“公式”的含义:公式就是在Excel对数据进行计算的式子。
公式都是以等号开头,等号后是由操作数和数学运算符号组成的一个表达式。
2.师生共同探讨总结输入公式的格式。
格式:<=>[<单元格应用位置><运算符><单元格应用位置><运算符>……] 特别强调:公式都是以等号开头,等号后是由操作数和数学运算符号组成的一个表达式。
教师随机讲解:计算机中的数学运算符与我们普通的数学运算符有一定的差别:(课件展示)计算机中没有大括号、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概念,只有括号()任务二:请同学们调出2008奥运会奖牌榜并运用老师所讲的方法计算各国奖牌总数。
任务三:请计算饮料的销售额和利润(学生计算,老师巡视,搜集并随机出示学生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思考,并请优生辅导)提示:公式中用到乘号,应该用“*”代替。
初中信息技术_Excel中公式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Excel中公式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Excel公式的概念,输入方法以及公式的自动填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任务的解决,体会探索新知的过程并积累不同的学习方法(如自主探究、小组协作、查看帮助等),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将带来正迁移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 EXCEL中输入公式的方法、单元格名称的引用、填充柄的使用。
难点:如何将数量关系转化为Excel中的公式并进行使用,即运算符的转换。
教法学法:任务驱动法主动探究法(研究性学习法)教学准备:计算机、电子教室控制系统教学过程: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上课一开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一位尊贵的嘉宾,看看大屏幕,再看看老师猜猜他是谁?生:老师师:恭喜大家,你们答错了这样吧,为了便于大家猜出他是谁,我做一个他标志性的动作,请你看仔细:谁?生:姚明师:对,是我们2.26的小巨人姚明,这是姚明小时候的照片,实际上,姚明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巨人的风采,据他父亲回忆姚明出生时的体重达到了5KG,你们能猜猜你出生时的体重或者想一想还记得你出生时的体重吗?生:我出生时3.5KG,我是3.8KG师:好,问你一个同样的问题:你还记得你六个月、一周岁、两周岁时的体重吗?生:不记得师:我知道,你信不信?生:不信师:大家信不信?生:不信师:噢,请你双击打开桌面上名为“八年级5班”的电子表格找到B3单元格,在其中输入你出生时的体重,看看神奇的表格发生了什么变化?生:C3\D3\E3中有了内容师:是你输入的内容吗生:不是师:那是谁输入的生:不知道师:好,下面请同学们看到表格下面的小组讨论,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三个问题,当你找到问题答案你也就知道为什么在后面的三个单元格中会出现内容了。
好,现在开始生讨论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六个月、一周岁、2周岁时的体重和出生时的体重有什么关系?生:六个月是出生时的2倍、一周岁是三倍、两周岁是四倍师:寥寥数语就总结出了这几个单元格之间的关系,给同学们点个赞!看第二个问题:当单击C3、D3、E3单元格时,编辑栏有何显示?=B3*2=B3*3=B3*4师:那谁能说一下编辑栏中的这3个公式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生:=B3*2是说代表出生时的2倍,……3倍,……4倍师:哎呀都被你们发现了,那我们来看第三题:这三个公式中有哪些符号是相同的?生:等号 B3 * 2、3、4为运算数据B3在EXCEL中称为单元格的名称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下面老师来总结和点播一下像D4\E4\F4中的这三个式子,在EXCEL中称为公式。
《Excel 中函数与公式应用》教学反思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爱好特长各有千秋,要想把他们组成一个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班集体,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
做班主任十几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样一句话:“假如你不会善待孩子,你就不配做父母”,“假如你不会善待学生,你就不配做班主任。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善待学生,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善待每一个学生。
一、给学生以微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喜欢微笑,一个教师如果带着亲切的微笑出现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讲课,学生的拘束感顿时烟消云散,而且他们会觉得特别亲近,便会自觉听讲,积极到思考,热情地举手发言,信心十足地学习新知识。
一句鼓励的话会使学生信心大增,奋起直追。
相反依据挖苦的话会使孩子认为己不如人,自暴自弃,甚至一蹶不振。
反思自己我们却做的不尽其然,我们常常却是一副冷面孔,一副严肃的样子。
尤其看到学生学习上不用功,作业不认真,调皮捣蛋,经常给老师找麻烦的学生,班主任多的是训斥和批评,缺少的是鼓励和微笑。
所以,我们班主任要用微笑去安慰学生、鼓励学生、吸引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
用微笑去收获教育教学的成功。
二、给学生以关爱教育学生有爱心,首先老师要有爱心,要做到爱你的学生。
爱生,包括关心学生的学习,全面关心他们的成长。
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
尤其要对待特殊家庭里的孩子,更要关怀备至。
我班有一名姓郑涛的学生,父母在他上小学六年级时离异,父亲又给他找了一位年轻的后妈。
郑涛从小就很调皮,但非常聪明,因为他的调皮,后妈对他很不好,有时做错了事不给他吃饭或打骂,有时学校收一些合理的费用,也不给交,在学习上父母对他从不关心。
郑涛对后妈很敌视,从不称呼妈妈。
了解到这些以后,我有意识的把他的后妈叫来,做一些她的思想工作,我先夸她现在郑涛有了你这样的母亲,也不像原来脏兮兮的了,这位从未当过母亲的人,听到我的表扬感到很高兴。
excel常用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心得体会
excel常用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心得体会Excel 常用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心得体会在当今数字化办公的时代,Excel 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无论是处理数据、制作报表,还是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Excel 的强大功能都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而其中的公式和函数更是Excel 的核心所在,熟练掌握它们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在长期使用 Excel 常用公式和函数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一、常用公式和函数的重要性Excel 中的公式和函数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能够打开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大门。
它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大量数据进行计算、汇总、筛选和排序等操作。
比如,SUM 函数可以轻松计算一列或一行数据的总和;AVERAGE 函数能迅速得出平均值;VLOOKUP 函数则能在不同的表格之间进行数据查找和匹配。
这些公式和函数不仅节省了我们手动计算的时间和精力,还避免了人为错误。
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一点点的错误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最终结果的严重偏差。
而公式和函数凭借其精确性和稳定性,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SUM、AVERAGE 和 COUNT 函数SUM 函数用于求和,是我们最常用的函数之一。
只需要选定要求和的数据范围,输入“=SUM(数据范围)”,就能立即得到总和。
它在计算销售额、成本、库存总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AVERAGE 函数用于计算平均值。
比如计算员工的平均工资、产品的平均售价等。
使用方法与 SUM 函数类似,输入“=AVERAGE(数据范围)”即可。
COUNT 函数用于计算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量。
这在统计数据个数时非常有用,比如统计参加考试的人数、销售记录的条数等。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结合这三个函数来获取数据的总体情况。
例如,在分析销售业绩时,我们可以用 SUM 函数计算总销售额,用AVERAGE 函数得出平均销售额,用 COUNT 函数统计销售记录的条数,从而全面了解销售状况。
《Excel公式与函数的比较应用》说课稿
《E xcel公式与常用函数应用》说课稿袁海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的课题内容:邮电出版社2009版中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第3节《公式运算、使用函数》。
一、教材分析:(一)、本课教材在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Excel数据输入和表格格式化及自动填充柄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操作实践以及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后面学生学习数据排序、筛选、汇总和制作图表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处于核心地位,在整章教材中承前接后,有重要作用。
分析教材要求,经本节课学习,学生主要掌握Excel的初步数据处理知识,了解数据处理中公式或函数应用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公式与函数知识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方法。
学生能获得Excel数据处理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1) 全部学生理解Excel中公式的作用,掌握公式的输入编写;2)A、B层学生能理解“常用函数”中sum、average、if、today各函数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C层对if不做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巩固“自动填充柄”应用,学会利用Excel表格收集信息,利用公式处理简单数据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结合,合作探究,学会分析Excel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学会计算一块数据的总和(sum)、平均值(average)、以及进行初步条件判断(if)。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学会趣味性地利用函数today调用当前电脑时间。
通过对Excel公式函数数据处理的了解后,延伸到有趣的Excel程序宏编写的游戏程序,学生通过学习,感悟计算机世界知识的浩渺与乐趣,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探索新知的精神;2) 学生通过提供的延伸在线Excel学习园地,拓宽视野,增强网络时代的合作学习、网络在线学习、智慧共享等信息素养。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说课稿
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论说课教案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姓名指导教师《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说课稿各位老师和同学: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我将通过说教学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技巧和说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我先说一下教学分析。
一、说教学分析这一部分包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是本书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
从结构上看,本节课的内容一是公式,二是函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又是前者的完善和深层次发展,环环紧扣。
从地位上看,它与EXCEL前面所讲的单元格地址紧密联系,又是它的延续;另一方面,对于整个EXCEL的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个基础。
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运算都可以通过EXCEL的公式和函数来解决,实用性很强。
(二)学情分析为了适应信息快速化的发展,当前从小学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中,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对电脑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兴趣,然而对软件操作技能的要求都只停留在表面。
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接触电脑的学习经验,可以适当的学习一些办公软件,让他们慢慢的由原来的表面认识转换为实际所需的操作,让他们明白,电脑是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工具,掌握好后,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
另外,八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理念新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是经济小能手——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是经济小能手——公式与函数■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分析数据》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工作表原始数据的建立之后的学习内容,工作表数据的处理是信息加工的重要手段,是体现EXCEL强大功能和使用价值的内容,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EXCEL整章的学习过程中既是重点,又是后面图表学习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水平的重要平台。
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现有知识有距离,他们在认知中很少对函数、公式有过思考或使用,所以理解这些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本节课,教师设计的任务“饮食预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每位学生都是经济小能手,这样能激起学生很大的注重和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并且随着任务的深入,不但学习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而且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水平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EXCEL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教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其信息素养”,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而不但仅是一些纯粹的技术。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希望能通过学生自己的双眼、双手以及思考来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一点一滴的分解知识点,从而减轻他们对新知识的畏惧、降低理解的难度。
2、学生心理特点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教师除组织常规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
考虑到学生学习认知水平、思维水平的差别、个性的差异,所以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强化,让学生处于解决一个问题后再抛出一个新的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状态,通过意义建构,学生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灵活使用公式的设计与输入;(2)了解公式和函数的作用,掌握公式和函数的格式;(3)掌握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灵活应用;(4)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SUM、AVERAGE);(5)能灵活使用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6)理解填充柄的作用并灵活使用。
《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公式与函数■教材分析公式与函数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中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三节的内容,是excel学习的重点内容,这节课要求学生理解、掌握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概念与应用。
■学情分析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学习excel 这局部内容比起学习word、ppt、flash动画等更加形象化的内容来说更加的抽象,学生的兴趣点比较少,但是假如能将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到其很有用,能够快速的协助自己解决很多生活中繁杂的数据问题并产生成功体验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除此之外,公式与函数的操作需要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灵活使用,很多细节的操作要求必须让学生明白,避免使用时出错。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excel中的公式、函数的概念与组成,熟练掌握公式与函数的编辑,灵活使用常用函数。
掌握填充柄的使用,理解绝对引用与相对引用的区别在练一练环节,教师讲解结合学生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与基本操作要求的基础上完成基础任务选修班报名情况的统计,再结合巩固任务与提升任务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知识的理解与操作的熟练度,步步提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素养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巩固与提升任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水平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体验使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4.行为与创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水平<如:棋盘实例>■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公式、函数的编辑,常用函数的使用,填充柄的应用,引用单元格地址2.教学难点引用单元格地址实行计算,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区别■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结合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学习■课前准备广播教学系统、EXCEL2003、EXCEL课件与学件<集成为一个文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excel表格的修饰,在上节课总结的时候已经强调了一下excel的拿手本领其实是数据处理与统计,为这节课做了铺垫,并在这节课导入时用提问的方式强调了Excel的作用。
excel函数”教学的难点有(共5篇)
excel函数”教学的难点有(共5篇)第一篇:excel函数”教学的难点有“excel函数”教学的难点有1.以真实的的事提出任务,揭示课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只有恰到好处的问题和适时的引导才会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举例: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数据表,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比较关心的事件。
比如,在学校会进行班级之间的各项评比,有相应的数据表,要进行计算统计;我们每次考完试以后,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总分,及各科的排名,这是如何计算统计出来的呢,通过公式与函数的学习,你也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
而且,你还知道如果我某科的成绩有了一点点提高,那么我的排名会提高多少,为将来的升学报考做好相应的规划。
那么如何获得这些信息是本章节所要学的内容,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来学习。
2.如何接受函数的概念。
我们讲到数据计算,就会用到公式,直接用公式计算,学生接受,而函数的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
因此,在讲到函数时,还是要从公式开始引入。
怎样让学生接受呢。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使用函数的好处。
例如公式 =(A1+A2+A3+A4+A5+A6+A7+A8+A9+A10)/10 与使用函数公式 =AVERAGE(A1:A10)是等价的。
函数 , 完成特定的功能和操作特点:接收数据、进行运算、返回 1 个值。
举例:给出本次考试月考成绩表:成绩表是学生生活中最经常接触到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
在进行函数的教学前建议先用公式进行引入,因为公式更加直观,学生容易理解,不但可以知其然也可以知其所以然,然后再引用函数来替代公式,(操作演示:用公式求总分,平均分)因为公式的书写比较麻烦,比如求和必须将每个单元格的名称书写一遍。
函数则简化了此操作,函数是预先编制好的公式,与数学中的代数式很相似,函数的结构以函数名称开始,后面是左括号,以逗号分隔的参数和右括号。
八年级公式与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公式与函数1十三中红山校区吴芸芸■教材分析在之前的excel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学习到了有关excel的界面和相关简单的操作,在这一次课的内容中,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掌握自己建立公式的方法,在excel中自行得出需要计算的结果,同时,由此引申到excel内置公式:“函数”的应用,并且可以完成一系列数据的计算。
学习如何简化计算,如何填充公式和函数,使得自己的计算更加简便,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减小工作量。
■学情分析EXCEL的数据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有用,而学生又较少接触,所以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在excel中,关于界面中各菜单工具的熟悉就更加容易。
同时,进入初二,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初一阶段有很大提高,数学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对于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理解就较为容易些。
但是对于excel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理念和操作流程还不太熟悉,因此需要教师对这个方面进行引导。
最后,学生学习的欲望很大程度来自于“有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会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概念。
2. 掌握正确输入公式的方法,学会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区域。
3. 掌握填充柄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
4. 初步掌握基本函数的使用方法(求和、求平均数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的逐步复杂深入,培养学生探索更加快捷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尝试、独立思考的自学品质。
3.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4.行为与创新举一反三,从学过的知识得到扩展,并且能够加以发挥。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输入公式,并合理使用填充柄。
2.正确运用求和、平均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cel公式与函数的比较应用》教学反思
3月20日,我上的这节公开课,选自邮电出版社2009版中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5.3节《公式运算、使用函数》。
本节内容是在Excel表格格式化基础上学习公式与函数的数据运算,承接下面的数据排序、筛选、汇总和制作图表,内容符合教学进程。
根据课标与学生认知水平分别设置两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将学生按接受能力分A、B、C三层,确定主要教学目标为针对A、B层学生掌握公式与函数计算,C层巩固公式运用。
通过演示讲授、对比教学、任务驱动、个别辅导等教法与合作学习、小组互助、讨论辨析、上机实践、自我评价等学法结合,利用反复演示和媒体图解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来完成教学。
经过教学,第一、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效果良好。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为学生学习服务设计三条知识主线:课堂制作任务、讲授的ppt和学生自评题。
1、课堂制作任务充分考虑了学生分层,教学后A、B层学生基本会使用函数计算,A层学生也理解了If函数的逻辑;2、ppt方面充分利用媒体直观性给学生呈现知识点,包括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方法、注意之处和对比运用;3、学生自评题保证学生注意力紧跟课堂,能抓住老师的教学内容,适时自测,而不走神或转移精力。
第二、教法选择。
本节课以学生操作为主,因此课堂中演示和讲授仅作学习辅助,学生操作时间比例高,学生制作过程中,适时进行个别辅导和反馈出现的问题,教法适当。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多,且C层7人,个别辅导的问题各个不同,难以掌控时间。
第三、学法的得失。
复习法起到强化作用,组长指导很成功,任务操作培养
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不足之处是学生之间合作还不够,讨论交流不多,没最大化激发学生情感价值体验,公开课中学生略显严肃。
有老师说,准备公开课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磨炼的过程,这次我真正感受到了这种磨炼。
通过教学反思,我也认识到教学中不足之处。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时间掌控上不够细致。
备课设计内容或逻辑关系过多,在公式与函数的对比与延伸上,总结时间稍显仓促,学生制作最终结果来不及反馈,这方面以后需要继续精简课堂内容和分层内容。
第二、管理C层学生的课堂情况尚需耐心。
对操作任务,领悟力强的学生老师一点就通,而C层学生,各有特点,个别学生平时不是不会,是根本不做练习,一节课要成功顾及全体,在课堂中必须更加细心、更有耐心地考虑他们的情绪、行为问题。
公开课不仅仅是自我展示,更是一次全面深刻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反省,经过公开课检验自己的教学,知优劣、明得失。
从选题、设计、上课到总结,我感受到要上好一节课,必学学会整合策略,整合一节课相关的各种因素,达到有效,包括环境、环节、素材、时间、学生、方法等等。
其次,充分适当的备课必不可少,但“过度备课”起副作用,试图通过一节课将准备的很多东西传递给学生,不太现实,备课要适当。
总之,这次公开课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将大大有益于我的教学,促进平时课堂提升。
感谢学校提供舞台,今后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袁海
201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