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关于京剧的一些资料
关于京剧的一些资料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国粹之一。
下面是关于京剧的一些资料:
1. 起源和发展:京剧起源于北京地区,起初是清朝宫廷的娱乐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
京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并在20世纪中叶经历了一段低谷后得到复兴。
2. 剧种和剧目:京剧包括武戏、文戏、近代戏等多种剧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大名旦(梅派、花派、青衣派、老生派)和四大名旦(程派、高派、孟派、沈派)。
著名的京剧剧目包括《霸王别姬》、《赵氏孤儿》、《白蛇传》等。
3. 表演特点: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注重唱腔、身段、表情和化妆等方面的表现。
其独特的唱腔包括“二黄”、“三黄”、“四黄”等不同音调和音色的唱法。
4. 服装和化妆:京剧的服装和化妆非常精美,角色的服饰和妆容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不同角色的服饰和妆容可以反映出其身份、性格和社会地位。
5. 演出形式:京剧的演出通常在舞台上进行,舞台背景以绢幕和道
具为主,利用灯光、音乐和动作来营造气氛。
京剧也常常在戏曲剧院、剧场和节庆活动中演出。
6. 保护与传承:京剧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和重视。
同时,为了推广和传承京剧,许多京剧学校和培训机构也积极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
以上是关于京剧的一些基本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欢迎你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京剧的表演艺术。
15个值得了解的京剧知识
15个值得了解的京剧知识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戏曲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15个值得了解的京剧知识。
1. 京剧起源于北京,始于清朝中期,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
2.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以及舞蹈、音乐等元素。
3. 京剧的唱腔有五大唱腔,包括平腔、京腔、西皮、二黄和越调,每种唱腔都有其特定的音调和表达方式。
4. 京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唱、念、做、打、舞等,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形象。
5. 京剧的剧目丰富多样,包括历史剧、神话剧、传奇剧等,其中一些经典剧目如《红楼梦》、《白蛇传》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 京剧的表演服装精美华丽,演员穿着锦衣华服,头戴花冠,脸上涂抹彩绘,给人一种华贵、庄重的感觉。
7. 京剧的舞台布景非常讲究,常常采用立体舞台和变换布景的方式,使得舞台效果更加逼真。
8. 京剧的表演技巧独特,如面部表情、身段动作、手势等,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和要求,需要演员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9. 京剧的音乐伴奏由京胡、二胡、板胡等乐器组成,以及锣鼓、木鱼等打击乐器,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10. 京剧的故事情节通常以历史事件或传说故事为背景,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唱腔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11. 京剧的演员通常需要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掌握唱腔、表演技巧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京剧演员。
12. 京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曾多次在国际舞台上演出,并受到国际观众的喜爱和赞扬。
13. 京剧在中国戏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戏曲之花”,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4. 京剧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传递人类智慧和情感。
15. 京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京剧相关专业术语
京剧相关专业术语京剧,又称为中国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京剧涵盖了丰富的专业术语,下面将对其中一些术语进行介绍。
1. 旦角:京剧中的女性角色,通常由女演员扮演。
旦角形象多样,包括贵妇、少女、妃子等。
2. 生角:京剧中的男性角色,通常由男演员扮演。
生角形象丰富,包括青年、英雄、官员等。
3. 净角:京剧中的正面角色,通常由男演员扮演。
净角形象稳重、高雅,常扮演文人、官员等角色。
4. 丑角:京剧中的喜剧角色,通常由男演员扮演。
丑角形象滑稽可笑,常扮演仆人、小丑等角色。
5. 武戏:京剧中的动作戏,包括武打动作和舞蹈动作。
武戏需要演员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身体控制能力。
6. 唱腔:京剧中的唱段,是表演者通过歌唱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唱腔分为平腔、二黄、花脸等不同的曲调和音域。
7. 念白:京剧中的对白部分,通常由演员用快速而富有节奏感的口语来表演。
念白需要演员具备清晰的发音和准确的节奏掌握能力。
8. 化妆:京剧演员通过化妆来塑造角色形象,使用各种颜色的脂粉和面具,以及不同的化妆技巧,使角色更加生动鲜明。
9. 行当:京剧中演员的表演位置,根据角色不同而有不同的行当,包括正厅、正腔、副腔等。
10. 道具:京剧中演员使用的各种道具,如剑、扇、鞭等,用于辅助表演,提升角色形象。
11. 服装:京剧中演员的服装,根据角色不同而有不同的设计和风格,包括华丽的戏装、精致的道袍等。
12. 舞台:京剧演出的表演场所,通常为舞台,舞台上设有各种布景和道具,营造出不同的场景和氛围。
以上是关于京剧相关的一些专业术语的介绍。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通过这些术语展示了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通过了解这些术语,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京剧
京剧[1](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2]、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3]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11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中国戏曲[4]三鼎甲“榜首”及“国剧[5]”之称。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京剧又称京戏,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
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从扬州进京)。
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为榜首)。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青衣)、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文丑与武丑。
京剧
十、京剧的代表
京 剧
谢 谢 欣 赏
四、京剧的唱腔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 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西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 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 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西皮包括导板 (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 摇板、回龙等板式。 “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 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 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 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二黄包括包括 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 龙等板式。
六、京剧的曲目
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艺术成就及其丰富的 剧目。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 等属于二簧系统的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经过戏曲工作者和广大戏曲演员相互合作,共同 进行整理修改,其中优秀的剧目作为民族文化艺 术遗产列入中国新文化艺术林苑而被保留下来, 继续在舞台上广泛流传。
七、京剧的影响
八、京剧的评价
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它 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 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 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 相对于超越了特定地域审美趣味的昆曲而言,它 更多地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相对于昆曲所代 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它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 趣味,京剧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 的民间性或曰草根特性。
三、京剧的行当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 (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分、职业)外, 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 “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 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 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 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 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 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 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 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京剧ppt课件
梅兰芳
杰出的旦角演员,以优美 的唱腔和身段,以及刻画 人物的细腻入微而闻名。
程砚秋
著名的老生演员,以独特 的演唱风格和深厚的艺术 造诣广受赞誉。
04
京剧的现代发展与国际影响
京剧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剧目的改编
保留经典剧目的精彩,注入现代 元素,使传统剧目焕发新的活力
。
表演形式的创新
尝试将京剧与歌剧、舞剧等其他 艺术形式结合,创造独特的表演
形式。
音乐与舞美的改革
运用现代音乐和舞美技术,丰富 京剧的音响效果和视觉呈现。
京剧的国际传播与影响
海外巡回演出
通过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展示京剧的魅力,促 进国际文化交流。
外国演员的参与
邀请外国演员参与京剧演出,拓展京剧的国际影 响力。
外国观众的热爱
京剧在国际上拥有众多观众,外国观众对京剧的 热爱和推崇证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表演艺术与技巧
表演艺术
京剧的表演艺术注重声、色、艺的结合,强调演员的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 全面掌握。
技巧运用
京剧的表演技巧包括身段、台步、亮相等,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功底才能准确塑 造角色形象。
舞台设计与布景
舞台设计
京剧的舞台设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常分为前台和后台两 部分,舞台布景根据剧情需要而变化。
传统服饰及其寓意
01
蟒袍
蟒袍是京剧中重要的服饰之一,寓意着权力和地位。蟒袍上的龙、凤、
鱼、鸟等图案,以及不同的颜色和纹样,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
义。
02
褶子
褶子是京剧中常见的服饰之一,主要分为花褶子和素褶子两种。花褶子
上的花卉、动物等图案,寓意着吉祥如意;素褶子则以简洁的线条和纹
京剧非遗简介
京剧非遗简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贵遗产,被称为“中国戏曲之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京剧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传承现状等方面对京剧非遗进行简要介绍。
一、京剧的历史渊源京剧起源于明清时期,是由当时盛行的地方戏曲、民间传统戏剧和宫廷音乐逐渐演化而来。
在清朝乾隆年间,时任山东巨野县令的梅兰芳对皮黄戏、昆曲、秦腔等戏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破幽蓝》、《三家钓月》等戏剧作品,开创了京剧的先声。
后来,京剧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吸收了地方戏曲、曲艺、文言戏和流行音乐等元素,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
二、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技巧,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唱腔丰富多样,旋律婉转动听,结合传统曲调和流行曲调,形成了独特的声腔体系。
念白则是表演者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采用不同的语音、语气和节奏进行演绎,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做是京剧表演的重要技巧,演员通过身段动作、面部表情以及服饰道具的运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打是指武打动作,包括擒拿、跌打、枪棍等,展现出激烈的视觉效果和技巧性。
三、京剧的传承现状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以来一直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然而,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受到了来自流行文化和商业化影响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京剧文化,各级相关部门和文化机构纷纷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京剧培训班、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推出京剧普及宣传计划等。
同时,京剧表演者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将京剧与当代生活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作品。
总的来说,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京剧文化,传承和弘扬其精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剧简短介绍
京剧简短介绍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国剧”之称。
京剧包括有皮黄、昆、曲三种声腔,也有生、旦、净、末、丑等行当。
京剧的唱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种板式组成。
西皮属高亢明亮类,二黄属低沉哀婉类。
二者各有特点。
高亢明亮的西皮,节奏比较自由,适合表现热烈紧张的场面;低回婉转的二黄,节奏较为规整,适合表现祥和安静的场面。
京剧剧目丰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
京剧是在中国明末清初之际,由外地流入北京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戏曲。
它是中国最大的剧种,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京剧的脸谱,也叫“色子”、“谱子”等,它是根据戏曲演员扮演人物角色时所戴的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脸谱而命名的。
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生行里又有生、旦、净(丑)三大行之分。
生行里又有花脸和武生之分。
京剧表演以唱为主,唱起来要求字正腔圆、咬字清晰;做起来则要做眼功、身功和手功三功齐上;念起来要求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唱和做是京剧表演艺术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京剧表演艺术最显著的特点。
— 1 —。
京剧的资料
京剧的资料简介京剧,又称为“平剧”、“京韵大鼓”,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它起源于明代中晚期的北京地区,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戏曲的主要门类之一。
京剧的音乐、唱腔、表演和舞蹈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风格,其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美学思想。
京剧自20世纪初起迅速发展,并远播海内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背景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当时主要表演的剧种是元杂剧。
明代末年,北京成为明朝的政治中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类曲艺在京城逐渐流行起来。
其中,元杂剧与其他地方剧种相结合,形成了京剧的雏形。
到了清朝时期,京剧逐渐发展壮大,并定型为现今的样貌。
清朝时期的京剧以皇宫各大剧院为主要演出场所,得到了皇帝和贵族阶层的支持,也使得京剧的流派更加多样化。
京剧的特点京剧的音乐以打击乐器如锣、鼓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唱腔上,京剧分为生、旦、净和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独特的角色特点和唱腔风格。
表演上,京剧注重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表达,演员要通过身体动作和面部肌肉的变化,刻画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此外,京剧还融入了舞蹈元素,舞台上常常出现旋转、跳跃等华丽的舞蹈动作。
代表作品京剧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红楼梦》、《白蛇传》、《赵氏孤儿》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文学名著的改编,将精彩的故事情节和艺术表现相结合。
京剧的演出形式非常丰富,既有单个角色的独唱,也有多人合唱和对唱。
同时,京剧还以其华丽的戏服和精致的舞台布景而闻名,给观众眼前一亮的视觉享受。
影响和发展京剧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戏剧和舞台表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曾多次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演出,并广为世人所称赞。
尤其在20世纪初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价值引起了西方观众的极大兴趣,成为当时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虽然京剧在年轻一代的观众中受到了一些冲击,但京剧仍然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力。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之王”。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京剧起源于19世纪初的北京,是在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吸收了汉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多种戏曲剧种的元素,并在表演技巧、音乐、舞蹈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京剧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咸丰年间(1851-1861),这一时期京剧的形成还不够成熟,但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表演形式和剧目。
第二阶段是光绪年间(1875-1908),这一时期京剧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浮现了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和演员。
第三阶段是民国时期(1912-1949),这一时期京剧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推广,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
第四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今),京剧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保护,成为中国国粹之一。
2. 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的表演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唱腔:京剧的唱腔以“四大腔”为基础,包括“京腔”、“豫腔”、“沪腔”和“评腔”。
每种腔调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演风格。
(2)表演技巧:京剧的表演技巧非常讲究,包括“唱”、“念”、“做”、“打”、“舞”五个基本功。
演员需要通过精湛的技巧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脸谱和服装:京剧的脸谱和服装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脸谱的颜色和图案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和身份,服装则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设计。
(4)舞蹈:京剧中的舞蹈形式多样,包括身段、步法、手势等。
舞蹈既可以独立表演,也可以与唱腔、表演技巧相结合。
3. 京剧的经典剧目京剧有许多经典的剧目,其中一些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京剧剧目:(1)《红楼梦》:该剧改编自曹雪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
(2)《白蛇传》:该剧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讲述了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3)《霸王别姬》:该剧改编自汉代戏曲《刘秀挂帅》,讲述了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知识科普:
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被誉为“国粹”,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一些京剧知识科普:1.起源与历史:京剧起源于中国,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吸收了各种戏曲艺术的精华,
如昆曲、汉剧、秦腔等。
京剧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期、成熟期和繁盛期。
如今,京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誉为中国戏剧的代表。
2.角色与表演:京剧的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京剧中,演员的表演包括唱、念、做、
打四个方面,它们是京剧表演的基本功。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每类角色又有不同的细分。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声音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展现剧情的发展。
3.音乐与舞蹈:京剧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京剧的音乐以板腔体为主,包括各种板
式如慢板、快板、原板等。
京剧的舞蹈动作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4.服饰与道具:京剧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其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的服饰以华丽、精致、富
有装饰性为特点,能够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道具在京剧中也被广泛使用,如刀枪剑戟等武器,以及桌椅板凳等家具,它们都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辅助。
5.传统与创新:京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传统特色,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
在现代京剧
中,许多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主题和价值观,同时也吸收了现代戏剧和音乐元素,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京剧的资料
京剧的资料1. 介绍京剧,又称为“宫廷大戏”和“国粹”,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为著名和影响力最大的剧种之一。
它起源于北京并在清朝时期逐渐形成,后来成为整个中国的主要戏曲形式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表演和化妆等艺术元素而闻名,被列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剧常以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音乐、歌唱、舞蹈、表演和布景来讲述剧情。
京剧有四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其中包括唱腔、念白和对白、动作和打斗。
京剧的演员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才有资格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
2. 历史发展京剧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北京,最初是在皇宫中演出的宫廷娱乐活动。
它吸收了中国戏曲的各个剧种的优点,并加入了当时的音乐、舞蹈和表演技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9世纪后,京剧开始在京城以外的地方演出,并逐渐成为广为流传的戏曲剧种。
20世纪初,京剧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
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社会变革,传统文化艺术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
然而,京剧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逐渐恢复了它的地位,并在戏曲界保持了领先地位。
3. 基本元素3.1 唱腔京剧的唱腔是其最具特色和重要的元素之一。
京剧的唱腔采用了单音调的形式,即“四大板块”。
这些板块包括“宫、商、角、徵”等不同的音调,通过调子的变化和音乐的节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状态。
京剧的唱腔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咬字清晰的技巧。
3.2 表演技巧京剧的表演技巧也是其独特之处。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和姿态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京剧还注重姿势和眼神的运用,以及身体的舞动和动作的流畅性。
演员还需要学会使用道具、化妆和戏服,来完整地呈现角色形象。
3.3 舞蹈舞蹈在京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京剧的舞蹈动作优雅而独特,常常以优美的身段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态。
舞蹈在京剧中与唱腔和表演技巧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3.4 化妆京剧的化妆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的脸谱化妆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通过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运用,来表达角色的性格和地位。
京剧资料_精品文档
京剧资料1. 简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如今已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
京剧以其丰富的表演形式、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2. 起源与发展京剧起源于明代,其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其他戏曲剧种的影响。
起初,京剧的表演形式较为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逐渐融合了豫剧、评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到了清朝中期,京剧经历了一次重大改革,不仅在剧本内容上进行了创新,还引入了多种舞台布景和化妆技巧,使得剧种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而在20世纪初,京剧又受到了西方戏剧和歌舞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表演形式。
3. 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可以分为唱、念、做、打四个基本技巧,即唱戏曲唱段、念白台词、做动作和打武术。
唱是指演员用特殊的腔调唱出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念则是演员根据剧本的要求念出人物的台词;做是指演员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表达;打则是指演员在剧中需要进行武打动作时的表演。
京剧的表演技巧要求演员具备高度的舞台表演能力,并且要熟练掌握唱腔、念白、做动作和打武术等技巧,通过精彩的表演为观众展现出精彩的戏剧效果。
4. 剧情与剧目京剧的剧情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学作品,涵盖了众多的题材。
其中,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是京剧常见的剧目。
京剧的剧目众多,除了经典剧目外,还有现代题材的新编剧目,使得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不断与时俱进,保持了其在中国戏曲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5. 著名演员京剧有许多著名的演员,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独具特色的演绎风格而成为了京剧界的传奇人物。
其中,梅兰芳被誉为“国剧之父”,他的表演风格独具匠心,影响了整个京剧的发展;程砚秋则以其刚劲有力的唱腔和魄力十足的演技而闻名于世;荀慧生则以其柔媚细腻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6. 保护与传承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传承。
于京剧有关的常识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京剧的常识:
1. 起源与发展:京剧起源于北京,在清朝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至今。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2. 角色与行当:京剧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又有不同的
分支和特点。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等;旦行包括青衣、花旦等;净行俗称花脸,有正净、副净之分;丑行则以诙谐幽默为主要特点。
3. 唱腔与曲牌:京剧的唱腔具有高亢激越、变化多端的特点,常用的曲牌也有多种。
不同的曲牌对应不同的情感和场景,为观众呈现丰富多彩的听觉享受。
4. 表演与动作:京剧的表演非常注重动作、面部表情和声音的配合,通过夸张、细腻的表演手法,展现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5. 服饰与道具:京剧的服饰和道具都非常具有特色,如华丽的水袖、精美的头饰、独特的髯口等,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视觉画面。
6. 传承与发展: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京剧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以上是关于京剧的一些基本常识,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名词解释京剧的意思
名词解释京剧的意思京剧,又称京剧曲艺,是中国戏曲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国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以唱、念、做、打为主线,它包含了唱(即唱腔)、念(即念白)、做(即身段表演)和打(即武打)等多种表演元素。
京剧的唱腔有清晰的韵律,以嘹亮高亢的唱腔扣人心弦,使人在听觉上得到享受。
念白则是表演者通过念词来交代剧情,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思想内心世界。
身段表演则是通过各种动作和肢体语言,精准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作。
而武打则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舞台效果和磅礴的气势给观众带来震撼。
除了以上的表演元素,京剧还具有丰富的服饰和道具,这也是京剧的重要特点之一。
京剧的服饰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脸谱独特。
每个角色的脸谱都有特定的颜色和图案,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用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对整个表演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而道具则用来营造舞台的氛围和场景,从而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
京剧的剧目主要有历史剧、传统剧和现代剧三个大类。
历史剧是指以中国历史为背景,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剧目,其中最著名的有《赵氏孤儿》、《白蛇传》等。
传统剧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剧目,如《牡丹亭》、《王昭君》等。
而现代剧则是根据现代题材编创的剧目,如《红灯记》、《梅兰芳》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剧目,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同时也展示了京剧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它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传达了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京剧的目的不仅是娱乐和表演,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近年来,京剧在中国以及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京剧表演艺术产生兴趣,并且主动参与到京剧的学习与传承中。
对京剧的理解与认识
对京剧的理解与认识一、京剧的概述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因此又称为“北京戏”、“北方戏”。
它是由清朝晚期的各种曲艺发展而来,经过了演变和改革,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表现手法。
京剧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京剧的历史1. 京剧诞生:起源于清朝晚期2. 京剧发展:经过多次改革和演变3. 京剧兴盛: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流行的戏曲之一4. 京剧困境: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衰落三、京剧的特点1. 表演风格:以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方式为主要手段,并结合舞蹈、音乐等元素。
2. 角色类型:分为生、旦、净、末四大类角色。
3. 化妆服饰:精美绝伦,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4. 剧目内容:涵盖了历史、传说、神话、戏曲等多种题材,内容丰富多彩。
四、京剧的表演艺术1. 唱腔: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分为高亢激昂的快板和缓慢婉转的慢板。
2. 念白:念白是京剧中的一种表演方式,它是将文本通过语音表达出来。
3. 动作:京剧中的动作包括身体动作、手势动作和步伐动作。
4. 道具:道具是京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能够丰富舞台效果,增加角色形象。
五、京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 传承经典: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经典之一,它通过不断演绎和传承,保留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
2. 代表形象:京剧中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代表性形象之一。
3. 宣扬价值观:京剧中所展现出来的正义、勇气、忠诚等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推崇和宣扬。
六、京剧的现状和未来1. 现状:目前,京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依然重要,但是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冲击和挑战。
2. 未来: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继续得到关注和保护,并在新时代中发扬光大。
中国京剧介绍
中国京剧介绍中国京剧,又称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戏剧艺术之一。
京剧的表演形式以唱、念、做、打为主,通常是由四人组成的戏团进行演出。
京剧讲究形神兼备,以唱腔、表演、舞蹈、音乐和戏剧美学为一体,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起源、流派、唱腔、剧目、服装和化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起源京剧起源于清朝晚期的北京,在当时被称为“扬场”,即现在的天桥区。
在此地,广场上聚集了各式各样的艺人和观众,其中便包括了后来的京剧艺术家和热爱京剧的北京百姓。
在此期间,京剧个性化剧种,和成熟的话剧、音乐剧类戏剧相比是相对比较年轻的。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时间里,京剧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并在全球范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流派京剧分为四大流派:“闺门(韩派)”、“程派”、“梅派”、“刘派”,后来又加入了“程派”、“程派两蒋(蒋派、蒋雪峰派)”、“袁派”和“高派”等。
四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袁雪芬、梅兰芳、程砚秋和孟小冬。
每个流派都有一种特别的发音和风格,演员也要学习多个流派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三、唱腔京剧的唱腔在戏曲中是具有独特性的,是由声乐、表演、音乐和美学融合而成的艺术形式。
唱腔的分类主要分为平调、朝天子、上调、板调等四类,然后是根据唱腔所属流派和唱腔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划分。
京剧唱腔主要是由人物角色与情感、环境、性格、风格相结合的语言来表达的。
唱腔有特定的旋律、音调和节奏,演员要非常清晰地演唱出来。
四、剧目京剧的剧目数量有几百部,其中包括大量经典剧目和经典角色。
一些著名的剧目包括《红楼梦》、《长生殿》、《牡丹亭》、《窦娥冤》、《武松打虎》等。
这些经典剧目不仅在中国的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还在世界各地都有观赏它们的固定影迷和观众。
此外,在唱腔和表演技巧的层面上,京剧也有许多变化,在演出中表现得越来越具有时代感染力。
五、服装京剧的服装包括华美的衣服、鞋子、帽子和特殊的戏装,在演出中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情。
京剧有关的小知识
京剧有关的小知识京剧,又称为“京味”或“宫廷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京剧结合了歌唱、舞蹈、表演、唱腔、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场景、服装、音乐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京剧被广泛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
以下是关于京剧的一些小知识:1.起源与发展:京剧起源于清代宫廷戏,这一剧种是在明代宫廷小百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承继了明代戏曲的艺术风格与元素,并将其发展成独立的剧种。
京剧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成为戏剧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2.四大名旦:京剧中最重要的角色类型之一是旦角,也称为“青衣”,通常由女演员扮演。
其中,被称为“四大名旦”的演员分别是常香玉、荀慧生、尚小云和姜云凤。
她们在20世纪上半叶的表演中,以其独特的演技和声腔,成为了京剧界的杰出代表。
3.皮黄绸子:京剧的服装设计非常精美,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旦角穿的“皮黄绸子”。
这种绸子表面涂以薄薄的蜡,使得服装具有光泽,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
皮黄绸子服装流线型感强,修身合体,灵活性好,使演员在表演中更具有舞台感和视觉冲击力。
4.四大行当:沪派、程派、净派和生派,是京剧表演的四个主要角色类型。
净行是武打行当,主要扮演武将和侠客等角色。
生行是比较符合常规外貌、年龄的角色,通常扮演青年男子。
沪派和程派是主要的青衣行当,即旦角行当,通常扮演女性角色。
5.台词和唱腔:京剧中的台词是以韵言为基础的,富有唱腔特色。
唱腔分为二黄、二黯、二度与程派唱腔等。
京剧的唱腔特点是音调高低起伏,音色明亮,发音准确有力。
演员在演唱时要依照固定的音调和旋律进行演唱。
6.表演技巧:京剧表演技巧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技巧之一是“花旦起腿”,即演员在表演中迅速抬起长裙展示腿部的动作。
这一技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演效果,成为京剧的标志之一。
此外,京剧的表演还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即歌唱,旋律念白,动作和武打动作。
京剧概述简介
京剧概述简介
京剧,即中国京剧,中国国粹。
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的“三大名剧”之一,与山东梆子、河南梆子、秦腔并称为中国五
大戏曲剧种。
因流行于北京,故也称“京戏”。
京剧形成于1863年(同治三年),由于其演出剧目多以历史
故事为题材,故又被称为“历史剧”。
其表演艺术特点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即所谓“以声写神”、“以声写情”、“声情并茂”。
它的音乐也是别具一格的。
京剧是中国第一个戏曲剧种,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京
剧形成于清末民初,初期是由徽班进京与秦腔、梆子等剧种融合
发展而成的。
“国粹”之称是由清末京剧演员谭鑫培首先提出的。
京剧艺术从产生之日起,就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
术魅力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
戏曲剧种之一。
它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
为世界戏剧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京剧表演艺术特点是“三小”:“唱、做、念”三功俱备。
—— 1 —1 —。
关于京剧的资料简介
关于京剧的资料简介京剧呢,可是咱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超厉害的剧种哦。
它融合了好多地方戏曲的精华呢。
你想啊,就像一个超级英雄,把各种厉害的技能都集合在自己身上啦。
二、京剧的历史京剧的历史那可是相当悠久啦。
它起源于清朝呢,在乾隆年间就开始慢慢形成啦。
那时候有好多民间艺人,他们把各种表演形式凑在一起,就像玩拼图一样,最后拼出了京剧这个超酷的艺术形式。
在发展过程中,京剧还不断吸收新的东西,就像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一直在成长。
三、京剧的表演特色1. 京剧的角色京剧里的角色可多啦,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呢。
生就是男性角色,像什么老生啊,小生啊,都超有魅力的。
老生一般都是那种很有经验、很稳重的男性,就像我们身边的长辈一样靠谱。
小生呢,就比较年轻帅气啦,一出场就能吸引好多目光呢。
旦呢,就是女性角色啦,有花旦、青衣啥的。
花旦就很活泼俏皮,像个可爱的小丫头。
青衣呢,往往都是那种很端庄、很有气质的女性形象。
净就是那些花脸角色啦,他们的脸画得可花啦,看起来特别霸气。
丑角呢,就比较搞笑啦,他们的表演总是能让观众哈哈大笑。
2. 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唱腔那也是一绝。
有西皮和二黄两种主要的唱腔。
西皮的曲调比较明快、活泼,就像欢快的小鸟在唱歌一样。
二黄呢,就比较深沉、婉转,像是在诉说着什么感人的故事。
而且京剧演员们的演唱技巧可高啦,他们能把声音拉得很长很长,还能唱出各种不同的韵味。
3. 京剧的动作京剧的动作也是很有讲究的。
那些演员们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都有含义呢。
比如手势,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东西,有的表示开门,有的表示拿东西。
还有台步,走起来那也是有模有样的,不同的角色走法还不一样呢。
武戏里的动作就更厉害了,演员们能在舞台上翻跟头、耍兵器,就像武林高手一样。
四、京剧的服装和道具1. 服装京剧的服装那叫一个华丽啊。
各种颜色、各种款式。
不同的角色穿不同的衣服,而且这些衣服上还绣着精美的图案呢。
就像那些旦角穿的衣服,长长的水袖,随着演员的动作飘来飘去,美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衫、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
青衣旦行里最主要的一类是青衣。
青衣还有一个名称叫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
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
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
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二进宫》里的李艳妃,《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春秋配》里的姜秋莲,《贺后骂殿》里的贺后,《红鬃烈马》里的王宝钏,《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六月雪》里的窦娥,《五龙诈》里的李三娘,《大保国》里的李艳妃,《铡美案》里的秦香莲,《宇宙锋》里的赵艳容,《别宫〃祭江》里的孙尚香,《春秋配》里的姜秋莲,《法门寺》里的宋巧姣,《浣纱记》里的浣纱女等。
花旦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旦。
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裙衣裳。
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
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
如《红娘》里的红娘,《打樱桃》里的平心,《花田错》里的春兰,《春草闯堂》里的春草,《红鸾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缘》里的狄云鸾,《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柜中缘》里的刘玉莲,《凤还巢》里的程雪娥,《钗头凤》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苏玉莲,《二度梅》里的陈杏元。
从表演上来看,花旦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
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
花旦可以分为闺门旦、玩门旦、泼辣旦、刺杀旦。
花衫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重要的行当,这是一种集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也就是说,她集中了青衣的端庄严肃,花旦的活泼开朗,和武旦的武打工架。
早期的京剧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没有花衫。
花衫的创始人是王瑶卿。
他创建的花衫行当,在表演时有唱、有念、有做、有打,再加上后来出现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将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著名的花衫戏,有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廉锦枫》、《花木兰》、《太真外传》、《西施》、《樊江关》(饰薛金莲)、《洛神》、《天女散花》以及《穆桂英挂帅》等;程砚秋的《红拂传》、《沈云英》、《碧玉簪》、《风流棒》、《赚文娟》、《梅妃》、《花肪缘》以及《英台抗婚》等;尚小云的《谢小娥》、《乾坤福寿镜》、《汉明妃》、《林四娘》、《墨黛》、《摩登伽女》等;荀慧生的《香罗带》、《霍小玉》、《杜十娘》、《荆钗记》、《鱼藻宫》、《红楼二尤》等。
老旦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老旦的表演特点,就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应该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
《钓金龟》的康氏,《赤桑镇》的吴妙贞,《望儿楼》的窦太真,《遇皇后》、《打龙袍》的李后等,都属于唱工老旦,专门以唱工为主;而《清风亭》的贺氏,《西厢记》的崔老夫人,《李逵探母》的李母等都属于做工老旦。
武旦武旦是表演一些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也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这类的武旦,一般是不骑马的,重在武功,重在说白。
还有一种特殊的技巧,就是打出手。
如《打焦赞》里的杨排风,《泗州城》里的水母,《打店》里的孙二娘,《无底洞》里的白鼠精,《摇钱树》里的张四姐,《三岔口》里的店主婆等。
刀马旦一类长靠武旦,就是妇女也穿上大靠,顶盔贯甲。
这样的角色,一般都是骑马的,拿着一把尺寸比较小的刀,所以有个专门名词叫刀马旦。
刀马旦和武旦也有一些区别。
刀马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武功,同时还得长于做工,而且有时候说白、工架都很重要。
刀马旦的戏,有《穆柯寨》、《穆天王》、《破洪州》里的穆桂英,《佘塘关》里的佘赛花,还有《棋盘山》里的窦仙童,《三休樊梨花》里的樊梨花,《珍珠烈火旗》里的双阳公主,《扈家庄》里的扈三娘等。
彩旦彩旦俗称丑婆子,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角色。
这类角色有的是用来讽刺愚蠢和自作聪明的人,如《凤还巢》里的大姐程雪雁,《西施》里的东施等。
有的是表示性格爽朗、粗犷、豪放的妇女,如《串龙珠》里的花婆,《四进士》里的万氏,《铁弓缘》里陈秀英的母亲等,还有的是塑造了风趣、诙谐的艺术形象,如《拾玉镯》里的刘媒婆等。
京剧的行当:就是角色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
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
武生:主要扮演的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
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
娃娃生:剧中的儿童的角色等几大类。
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角色。
旦行分为青衣:端庄娴雅的女子。
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
武旦:扮演精通武艺的角色。
老旦:老年妇女。
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
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炉的全才演员称为花衫等。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净行可分为铜锤花脸(正净):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
架子花脸(副净):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奸相等。
武净: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
二花脸:扮演一些穷凶极恶之徒。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
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
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老生三鼎甲指京剧的初期在北京的舞台上是以唱旦脚戏为主的。
自从出现了老生“三鼎甲”以后,使得北京的京剧舞台上改为以演老生戏为主了。
老生“三鼎甲”是指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强三位著名的老生演员。
《群英会》中程长庚饰鲁肃程长庚(公元1811——公元1880)程长庚名椿,一名闻翰,字玉山(一作玉珊),寓名四箴堂,戏界均称“大老板”。
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出生于潜山县黄泥镇程家井。
其父程祥桂是道光年间三庆班掌班人。
冠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之称,是中国早期的著名老生演员,他出身在戏曲世家,从小学艺,长期主持三庆班并担任台柱子兼任精忠庙的会首。
程长庚的贡献是,把汉调、徽调和昆曲,融汇贯通,初步确立了京剧的表演艺术。
在京剧第一代著名演员中,程长庚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他与同时代的另外两位老生演员余三胜。
张二奎并称为"前三鼎甲"、"前三杰",而程的成就和影响又更胜一筹,被人们誉为"京剧鼻祖"、"徽班领袖"、"京剧之父"、"伶圣"、"剧神"……这些称号,代表了当时和后来的人们对他的不朽业绩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他的演唱熔徽调、汉调、昆曲等之优长于一炉,以徽音为主,当时称徽派。
倦游逸叟在《梨园旧话》中说他“乱弹唱乙字调,穿云裂石,余音绕梁而高亢之中又别具沉雄之致”。
他的表演善于体察人物的性格、身分,注重表现其气质、神采,做功身段沉稳凝重。
程长庚的戏路广、能戏多。
据记载其擅演剧目有:《群英会》、《战樊城》、《鱼肠剑》、《举鼎观画》、《让成都》、《镇潭州》、《捉放曹》、《击鼓骂曹》、《风云会》、《战太平》、《法门寺》、《长亭会》、《文昭关》、《状元谱》、《庆唐虞》、《钗钏大审》、《八大锤》、《战长沙》、《临江会》、《华容道》、《安居平五路》、《天水关》等。
除老生戏外,花脸、小生诸行角色,亦能串演。
京剧关羽的形象也始于程长庚,他在师承徽戏演员米喜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程长庚不仅是技艺精湛的艺术大家,也是德高望重的剧坛领袖。
他除了担任三庆班班主外,咸丰年间,他还担任精忠庙会首(精忠庙为戏曲艺人的民间行会组织,类似后来的梨园公会和现在的戏剧家协会),直至他逝世。
他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以德服人。
三庆班规定不许演员私应"外串"演出(类似今天的个人外出"走穴"),程长庚当时名声很大,邀请他的人很多,但他带头遵守班规,从不"外串"。
因为参加外串只是他一个人拿"份子"(唱戏的报酬),全班人却拿不到钱。
因此他总是对请他"外串"的人说:"诸位要听我程某人的戏,就必须请我们’三庆班’全班。
不然的话,我是不会去的。
"《黄鹤楼》中余三胜饰刘备塑像余三胜(公元1644——公元1911)余三胜为人聪颖、机敏,是清朝道光年间四大徽班春台班的台柱子。
他出身梨园世家,他的唱腔是以汉调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融入了徽调、昆曲、梆子腔的精髓,对老生的唱腔起了创造及推动的作用。
余三胜之成名实早于程、张。
他的嗓音醇厚,声调优美。
他在汉调皮黄和徽戏二黄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艺术特点,创造出抑扬婉转、流畅动听的京剧唱腔。
当时余三胜以擅唱“花腔”著称,所谓花腔,实即旋律丰富的唱腔。
余三胜在京剧唱腔的创制上,就在于丰富了京剧演唱的声音色彩,加强了京剧唱腔的旋律。
据记载,京剧中的二黄反调,如《李陵碑》、《乌盆记》、《朱痕记》等剧中的反二黄唱腔,均创自余三胜。
余三胜不仅将徽、汉二腔融于一炉,创制出旋律丰富具有独特风格的京剧唱腔,在舞台语言的字音、声调上,也将汉戏的语言特色与北京的语言特点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能使北京观众听懂,又不失京剧风格特点的字音、声调。
余三胜的表演也很细腻,注意刻画人物的感情、神态。
他所擅长的剧目,以唱、做并重者为多,如《定军山》、《秦琼卖马》、《战樊城》、《鱼肠剑》、《击鼓骂曹》、《四郎探母》、《双尽忠》、《捉放曹》、《李陵碑》、《琼林宴》、《朱痕记》、《乌盆记》、《摘缨会》等。
谭鑫培即是更多地在继承余三胜的演唱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性的创造。
余三胜之子余紫云,工旦;孙余叔岩,工老生。
《大登殿》中杨月楼(中)饰演薛平贵张二奎(公元1814——公元1864)张二奎原是票友,他24岁那年在和春班串演《捉放曹》,大获好评,从此下海成了和春班的正式演员,他擅长演帝王戏,有“王帽戏”之称,并自成一派——“奎派”。
张二奎(1813 1860),本名张胜奎,(与“十三绝”中的张胜奎同名),字子英,原籍河北,生于北京。
他原是清道光工部“都水司”经办,因酷爱京剧,常以票友客串身份在“和春班”演唱,被上司撤职。
张二奎嗓音宏亮,唱工动听、响堂,当时大受好评。
后于哥哥同时失业,生活无着,这才决心下海成为艺人。
从二十四岁搭入和春班开始,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喜爱的京剧事业之中。
乃至后来他成了和春班的主演,张二奎所创立的“奎派”,又称“京派”。
并不是因为他出生在北京,主要还是因为他在唱、念中运用了北京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