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贝聿铭共42页

合集下载

第5届普利兹克得主——贝聿铭

第5届普利兹克得主——贝聿铭
贝聿铭 Ieoh Ming Pei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人物 介绍
获奖 作品 分析
其他 作品 介绍
人物 番外
小组 总结
人物介绍
人物简介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 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 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 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 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美国艺术文学院建筑学金奖 (获奖) 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 (获奖) 埃尔希·德·沃尔夫奖 (获奖) 汤玛斯·杰佛逊记念奖章 (获奖) 金门奖 (获奖) 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荣誉奖章 (获奖) 阿诺·布鲁纳奖 (获奖) 美国乔治·布什总统自由勋章 (获奖) 军官勋位 (获奖) 法国密特朗总统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 美国雷根总统国家艺术勋章 (获奖) 法国政府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勋位
贝 战爆发后,他在美
国空军服役三年。
1939
1944

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 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 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 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 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 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 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 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他 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这一
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 贝
贝聿铭建筑作品目录
1972年 美国德州达拉斯
达拉斯市政厅
国家美7年 美国波士顿
1979年 美国波士顿
摩根大厦
1974年 美国华盛顿特

汉考克大厦
1978年 美国印第安纳
1981年 美国休斯敦
肯尼迪图书馆

建筑大师-贝聿铭

建筑大师-贝聿铭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 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 1978年落成。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 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 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 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贝 聿铭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用一条对角线把 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伊弗森美术馆
• 位于纽约州西拉克斯(Syracuse)市中心区 的伊弗森美术馆是贝聿铭建筑生涯中的第 一件美术馆作品,其建筑物本身就是一座 巨大雕塑品,和其他的美术馆想比较,伊 弗森美术馆本身是一个地方性的小型美术 馆,不足以靠藏品来吸引人们,势必要靠 不同类别的特展和巡回展来支持演出,功 能决定结构。
日本MIHO博物馆
• 美秀美术馆是一个由日本与美国联合建筑 的工程。由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联同日本纪 萌馆设计室在日本滋贺县信乐町的自然保 护区山林间进行建设。美术馆每一部分均 体现了建筑家打破传统的创新风格,由外 型崭新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上 magny dori石灰石,及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 土等暖色物料;还有展览形式及存放装置, 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
卢浮宫扩建工程
•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 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 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 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卢浮宫 的扩建工程入口设计为一个边长35米、高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 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是他最 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建筑外部在2006年 已完成)。占地4万5平方,白色石灰石几 何式的叠加成伊斯兰的风格建筑,中央的 穹顶连接起不同的空间,内部除了展示来 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还包括 图书馆、餐厅等功能空间,开馆时就有马 友友的表演。

贝聿铭

贝聿铭

5.作品介绍——4) 肯尼迪图书馆

选址
由贝聿铭计肯尼迪图书馆,是总统夫人杰奎琳的主意。 她对不久前华盛顿完工的一座贝聿铭设计的国家美术馆东厅 很欣赏。肯尼迪图书馆选址的时候,本是选在哈佛大学的, 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来自哈佛大学本身,也许是剑桥市政 府,可能由于怕太多参观者所嚼的口香糖会弄脏了环境,总 之,最终被拒绝。最后偶然找到了多切斯特海滨的一片垃圾 场,就是这个垃圾场,无意中成就了贝聿铭的杰作,如今它 被公认为波士顿的一大最佳风景名胜。
1.生平简介
• 他为什么会对建筑有兴趣呢, 说起来也属偶然。他在上海读 书时,周末常到一家台球馆去 玩台球。台球馆附近正在建造 一座当时上海最高的饭店。 (开业于1934年,具有七十年 历史的国际饭店,“远东第一 楼” ,是中国人自己筹资建造 的第一幢摩天大楼和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亚洲最先进的酒店) 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人们 怎么会有建造这么高的大厦的 能耐。”由此他产生了学习建 筑的理想。
2-1建筑风格
• 贝氏被公认为是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他师从 现代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他的设计简洁利落, 合理,有秩序性,这是贝氏作品创作写照。精益 求精,对形势空间,建材与技术的不断研究,是 他建筑水准提升的原因,是他作品精髓所在,这 正是促使贝聿铭在建筑上名垂不朽,其作品屹立 长存的主因。
• 早期(1948—1963),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 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混凝 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 东西文化中心。
2-1建筑风格
• 中期(1964—1979),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聿铭 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 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 面的经典之作。贝聿铭摆脱密斯风格当属肯尼迪纪念图书 馆为标志,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出

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贝聿铭

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贝聿铭
世界建筑设计师之一
贝聿铭
贝聿铭
贝 聿 铭 简 介
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
贝 聿 铭 简 介
• 贝聿铭(1917~ ) • • 贝聿铭,美籍华人,祖籍苏州,世界著名的建筑设 计师,Pei,Cobb,Freed & Partners,Architects总 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士,哈佛大学建筑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宾州大学荣誉博士, Renssselal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荣誉艺术博士, 上海同济大学荣誉教授,香港大学荣誉博士;曾任: 全美人文委员会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美国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长,罗德岛 设计学院士,美国艺术委员会会员,法国学院海外 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美术馆
• 现在收藏品仓库的设计则一反常规,它设计在最下层,因此在防水和防 潮方面成为施工上的大课题。所有的壁面都使用隔热材料,以防止由于 室内外的温差而结霜。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建筑上覆盖的土渗水,采用 了具有耐寒和耐根(即耐树根的侵蚀)性的,瑞士生产的防水剂,再在 那上面筑水泥以防方一发生的事故。 不只是建筑本身,其它如对美术品 的安放、收藏环境等,贝聿铭都下了相当的功夫,最突出的事例是展示 和收藏问的空调系统设计。在展示间没有直接的空调,而是在它的周围 加以设置,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美术品。这一新的设想是,让具有理想温 度的空气渗透到展示空间中来,而内部的空气不对流,把对美术品的影 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收藏品仓库中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而展示 室的照明,取消了对展品有害的发热光源,用最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光纤 维材料作照明。 借景与造园 所谓借景是通过人工的手段,截取或剪裁 自然中的一部分,享其纳入,这是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而日本 也有着同样的传统。 请看贝聿铭是这样加以运用的美术馆和神慈秀明会 建筑有一公里之遥,为了体现与这组建筑的联系、进入正庭之后,立即 可以眺望窗外的风景——群山和那仅露出屋顶的神慈秀明会神殿和钟塔。 在北馆有一个中庭,庭中有院,这是委托日本造园师设计的。越过庭院 周围的建筑,可见院外的山岗和蓝天白云,这美丽的关系让我想起在京 都修学院离宫所见。现在看得太局部,贝聿铭对美术馆设施整体的构想, 确实是在杜景观

名人故事之天才建筑师贝聿铭

名人故事之天才建筑师贝聿铭

名人故事之天才建筑师贝聿铭贝聿铭,著名华人建筑师,1917年出生于中国苏州狮子林贝家,为中国银行创始人贝祖怡之子。

17岁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38岁那年创立贝氏建筑师事务所。

迄今为止,他的作品有70余件,包括肯尼迪某某某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巴黎罗浮宫的金字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

贝聿铭个人曾9次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设计奖及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其中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最高荣誉。

业界评价认为: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人性的光芒。

违背父命,展现建筑天分1935年夏天,18岁的贝聿铭高中毕业了。

他就读的圣约翰中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圣约翰大学的预科,他可以直升圣约翰大学。

但是他放弃了。

父亲贝祖诒希望长子赴英国攻读经济学。

他认为英国的教育不仅严格,而且规范,何况贝祖诒与英商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的银行家有密切交往,他自然盼望长子能接自己的班。

但是,贝聿铭另有想法。

当时,一部由宾·克罗斯比执导的《大学幽默》在上海放映,电影以幽默、轻快的手法描述美国大学校园风情,与其它国家的传统大学气氛形成明显反差;另外,父亲推荐的几所学校都没有建筑设计专业,而当时贝聿铭对建筑设计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回忆说:“我沉醉在建设一幢和饭店一般高的大楼的设想中。

当时这种想法对于我就像登月旅行对于今天的小青年一样令人激动。

我断定,那就是我想做的工作。

”贝聿铭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

当他把宾大的录取通知书送到父亲面前时,贝祖诒沉默不言。

贝聿铭知道,这下子他的父亲真的生气了。

1935年8月13日,贝聿铭在虹口的怡和码头搭乘美国“柯立芝总统”号远洋客轮踏上赴美留学之路。

费城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正处于历史上美国南方州和北方州分界线“梅森,狄克森线”(Mason-Di某onLine)的北边,南方的种族歧视在这里仍有影响,这使贝聿铭十分恼火;同时,贝聿铭到了宾大后才知道,美国东北部有一个叫常青藤联合会(Lvyleague)的大学组织,它是由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布郎、达特芳斯、宾夕法尼亚等8所名牌大学组成的,而宾大在“常青藤”中的地位最低。

贝聿铭 PPTppt

贝聿铭 PPTppt
奖) • ▪ 1975 美国艺术文学院终生院士 (获奖)
建筑业奖项 • ▪ 2010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 (获奖) • ▪ 2009 英国RIBA皇家金质奖章 (获奖) • ▪ 2006 东方与西方奖 (获奖) • ▪ 2003 国家设计奖之终身成就奖 (获奖) • ▪ 2003 亨利·C·特纳奖 (获奖) • ▪ 2001 汤玛斯·杰佛逊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卓越成就奖
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翻修卢浮宫,贝聿铭认为设 计的东馆只跟其相差40年,但卢浮宫有着800年的历史,卢浮宫玻璃 金字塔的设计对于贝聿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983年,卢浮宫有7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因为相互竞争 着空间和资金,每个部门的馆长甚至不相往来。因此在重修时,贝聿 铭建筑团队努力让7个部分统一成一个建筑物。
-
Ieoh Ming Pei
1960年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纽约、费 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 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一 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 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在贝 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 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到 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 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 的经典之作。
贝聿铭摆脱密斯风格当属甘乃迪纪念图书馆为滥觞,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 出雕塑性的造型。贝聿铭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聿铭从这些开 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关切环境提升到都市设 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而他们 所接受的案子以办公大楼与集合住宅为主,贝聿铭后来取得齐氏集团的协议于1955年将建筑部门改组 为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事务所共从事过114件设计案,其中66件是贝聿铭负责。

贝聿铭案例分析页PPT文档

贝聿铭案例分析页PPT文档

1 重复性的细部构 造 ,形成巨大的 几何 形体
2 玻璃与钢材的结合, 使自然光线得以最 充分的利用。夜间 灯光的投射,使得 他成为卢 巴黎卢浮宫门前的 透明金字塔1989年
大师一生都在忙碌的 创作,把这份科学与 艺术相结合的美带入 人们的生活。建筑与 自然相融合的空间理 念,主导着贝聿铭一 生的作品,这些作品 的共同点是内庭,内 庭将内外空间串连, 使自然融于建筑。人 们行径在他设计的建 筑中,自然的阳光透 过窗棂交织的光影仿 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 动起来。
伊弗森美术的混泥土墙面 混入了当地花岗岩的碎石 骨材,外表经过锥击的特 殊处理,斜向的凹凸纹理, 让地方特色不留痕迹的流 露。 伊弗森美术馆中“井”字 形组织展览空间是环绕主 体空间,当人们到达美术 馆2楼,可以看到中庭却 不能穿越,人们只能环绕 这个空间,就象岭南庭园 中的水面一样,正是通过 对空间的环绕,可获取最 大限度的信息量。另外美 术馆不同的展厅角部的连 接与庭园中角部的转折在 本质上是一致的。尽管贝 聿铭赋予伊弗森美术馆以 强烈的现代几何特征,但 是它的空间观念却与中国 庭院十分接近。”
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
贝聿铭(Ieoh Ming Pei) (1917-)简介
贝聿铭,美籍华人, 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 师,他为我国设计了 北京香山饭店、中国 银行总部大厦,香港 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合作,为中国培养、 培训建筑设计师,为 推进中国建筑现代化 作出重要贡献。
建筑物有中国山水画 般的寂与静。
简化了的形式语言
多用光影线条变化 丰富室内空间 采用 现今建筑材料,诠释 江南风景园林
大量采用园林的借景 框景 庭园理水等涉 及手法
光,是建筑的色彩。 让光线来设计是建筑 师贝聿铭的名言。罗 浮宫的金字塔入口就 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 气沉沉的博物馆里, 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 天的阳光

贝聿铭

贝聿铭

人物影响
人物传记
参考资料 1 苑文凯老师作《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之路》专业讲座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 学院[引用日期2022-12-12] 2 贝聿铭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22-12-12] 3 贝聿铭:寿终百年,而他的作品将 屹立不朽 .新民晚报[引用日期2022-12-12] 4 贝聿铭、贝礼中父子的“香港情结” .新华社百家号[引用日期 2022-12-12] 5 谷建芬、林书豪等获“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6 2019全 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贝聿铭 .中国侨网[引用日期2022-12-12] 7 5位建筑师眼中的贝聿铭 .新京报[引用日 期2022-12-12] 8 贝聿铭: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跨越者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9 Ieoh Ming Pei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引用日期2022-12-12] 10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留下了 传奇故事和作品 .新京报百家号[引用日期2022-12-12] 11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他用一生为 世界留下传奇设计 .厦门日报百家号[引用日期2022-12-12] 12 《贝聿铭与一座古城(精编版)》 .中央广播电 视总台[引用日期2022-12-12] 13 贝聿铭的中国情结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14 贝聿铭自述:建筑是艺 术和历史的融合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15 102岁,富十五代,一图揭秘贝聿铭传奇一生 .新京报[引 用日期2022-12-12] 16 About | I.M. Pei Foundation .I.M. Pei Foundation[引用日期2022-12-12] 17 学院简 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引用日期2022-12-12] 18 Profiling Ieoh Ming Pei | China's Best-Known Architect .Theculture Trip[引用日期2022-12-12] 19 关于提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工程 院......

贝聿铭

贝聿铭

About Mr.Pei
I want to be an architect.
About Mr.Pei
• • • •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 The design that Pei developed for the Bank of China Tower was not only unique in appearance, but also sound enough to pass the city‘s rigorous standards for wind-resistance. • The tower was planned around a visible truss(束、捆) structure, which distributed stress to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base(to make it stable) • Using the reflective glass that had become something of a trademark for him, Pei organized the facade(表 面) around a series of X shapes. At the top, he designed the roofs at sloping angles to match the rising aesthetic of the building.
Honor
Honor
• One of the great achievements in his career: In 1983 he was awarded the Pritzker Prize, sometimes called theNobel Prize of architecture. • "His magnificent designs have challenged engineers to devise innovative structural solutions, and his exacting expectations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have encouraged contractors to achieve high standards."

贝聿铭

贝聿铭

8/8/2014

梯与地下商业中心取得联系。这种处理,给这个宽阔的广 场,在视觉上增添了起伏变化,并使地下层取得一些自然 光线。 广场地下有4层,最下层为地铁车站,第2~3层为900车 位的室内停车场和技术设备层,最上层是商业中心。玛丽 城广场下部纵横的步行通道,将商业中心同其它零星商店 群组成相互联系的地下网络。这个地下步行网络将玛丽城 广场与附近的好运广场和维多利亚广场以及中央客运站等 连成一个整体。 办公楼独特的设计与下沉式庭院和入口都是颇具创造性的 手法,但这并不是决定该办公楼名垂青史的理由。而贝老 全局性的眼光,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城市有机体,将其他办 公楼、旅店、百货、公共设施等一并联结,建立一个完善 的交通网络,并将各个建筑物囊括其中,带动着各类建筑 的合理运作,推动整个城市的向前迈进。
8/8/2014
8/8/2014
8/8
50年代末,贝老与其合作人考伯着手设计蒙特利尔玛丽广 场高层办公楼,在对蒙特利尔城有所了解后,他们意识到 不能局限于一幢建筑物,而应放眼全局,使其成为一个综 合建设项目。 玛丽城广场占地3公顷,是蒙特利尔市中心区布局中的主 体,也是蒙特利尔的事务活动中心。 玛丽城广场中有一幢平面呈“十”字形、高达183米、玻 璃和钢结构的塔式大楼,是加拿大最高、最大的超高层建 筑。基座以上有41层楼面,供许多公司办公使用,每层楼 面建筑面积3534平方米。由于大楼平面采用“十”字形, 建筑外观看上去挺拔匀称,而且可使每层办公用房获得充 分的天然光线。 在“十”字形塔楼下面设有一个宽敞的广场——“玛丽城” 广场,西面贴近车行道布置一幢15层的条状办公楼,北面 布置地下商业中心。步行广场地坪铺有彩色的装饰石板, 开辟有4个开敞的凹入地下的小庭院,通过宽阔的楼
8/8/2014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 1983
贝聿铭之设计理念
• • • • •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 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 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这些特色在他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贝 聿铭的作品,他为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都市增添了 光辉,可以说与时代步伐一致。到了1988年,贝聿 铭决定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改为慎重 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筑高度也越来 越低。美秀美术馆更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聿铭对 东方意境,特别是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 理想风景画的握憬。日本的评论界讲得好,这件作 品标志着贝聿铭在漫长的建筑生涯中一个新的里程 。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
——
贝聿铭
壹 贰 叁 肆 伍
人物生平 设计理念 著名作品 人物评价
中国情缘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 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
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 誉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于 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 ,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 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时 光。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 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 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 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 摇滚音乐名人堂
贝聿铭之著名作品
•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 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 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 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 括拆迁在内总投资3.38亿元。设计完 工后的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 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 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 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 ,它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 延续。许多人反映,看新馆设计,越 看越有味道,会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 效果。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简介

人物评价
•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 代派设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悬挂在他办 公室墙上的幅幅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美国全国 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 1982年推选他获得“最佳大型普里茨克建筑学奖 金”。总部设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向他颁奖, 表彰他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设计的形式多样、 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助于增进美国与亚洲国家 之间的了解。上海同济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 的称号。
澳 门 科 学 馆
作品理念
• 纵观贝聿铭的作品,他为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都 市增添了光辉,可以说与时代步伐一致。到了 1988年,贝聿铭决定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 而是改为慎重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 建筑高度也越来越低。也就是说越来越接近于地 干线,我认为这是向自然的回归。美秀美术馆更 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聿铭对东方意境,特别是 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的握 憬。日本的评论界讲得好,这件作品标志着贝聿 铭在漫长的建筑生涯中一个新的里程。
主要成就
• 1956年 - 1963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湾台中 市 1961年 - 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 多州Boulder 1962年 - Place Ville-Marie, 加拿大 蒙特利尔 1968年 - 1974年 基督教科学中心,马 萨诸塞州 波士顿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纽约州 雪城1969年 - 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印地安纳州 哥伦布 1969年 -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71 年 - Harbor Towers 1972年 -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 德州达拉斯 1973年 - 约翰逊艺术馆,康乃尔大学, 纽约州

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生平简介

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生平简介

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生平简介AN UNUSUAL ARCHITECT—LEOH MING PEI 非凡的建筑师—贝聿铭On this vivid planet, it appears colorful with azure blue seawater, lush green plants and many world famous buildings. Among these largest artificial articles in the world, many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architect—Ieoh Ming Pei.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星上,蔚蓝的海洋,葱翠的树木以及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使它变得多姿多彩。

在这些世界上最大的人工作品中,有许多都出自同一位建筑师之手——贝聿铭。

Ieoh Ming Pei, the 1983 Laureate of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is a founding partner of I. M. Pei & Partners based in New York City. He was born in China in 1917, the son of a prominent banker. He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5 to study architecture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 Arch. 1940) and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M. Arch. 1946).贝聿铭,1983年普里茨克尔建筑奖的获得者,是纽约贝聿铭股份公司的创建人之一。

他1917年生于中国,其父是一位出色的银行家。

1935年他来到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获建筑学学士)和哈佛设计研究生院(1946年获建筑学硕士)学习建筑。

贝聿铭(IeohMingPei)

贝聿铭(IeohMingPei)

贝聿铭(I‎e oh M‎i ng P‎e i)(1‎917-)‎美籍华人‎建筑师,生‎于广州,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风格‎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简‎介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因为‎认为自己没‎有画图的天‎赋而转读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柯‎比意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后贝‎氏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就是深‎受柯比意的‎影响。

19‎39年毕业‎。

在‎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坡璃为‎主要建材,‎贝氏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

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氏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

贝‎氏摆脱密斯‎风格当属甘‎乃迪纪念图‎书馆为滥觞‎,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出雕塑性的‎造型。

后来‎有机会贝氏‎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氏从这‎些开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关切环境‎提陹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而他们‎所接受的案‎子以办公大‎楼与集合住‎宅为主,贝‎氏后来取得‎齐氏集团的‎协议于19‎55年将建‎筑部门改组‎为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事务所‎共从事过1‎14件设计‎案,其中6‎6件是贝氏‎负责。

建筑大师贝聿铭简介

建筑大师贝聿铭简介
1991年 1月1日贝氏宣布退休,PCF由柯析与新生代主掌负责。可伯特基金会颁予优秀首奖。
1993年 11月28日法国总统密特朗在罗浮宫开馆两百周年纪念会上,颁予获“荣誉军团司令勋章”。 Pamela Dell"I.M.PEI-Design of Dreams"由芝加哥Childrens Press出版。荣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在他的建筑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之际,他的注意力逐渐从都市改建和重建计划逐步转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设计。60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究中心”,可以说是他从事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开始。该中心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美国《新闻周刊》曾刊登它的照片,称贝聿铭的设计是“突破性的设计”。
1986年 7月4日获美国自由奖章。担任波士顿美术馆顾问。获法国文艺奖章。
1988年 Espuire中文版于秋季在香港发行,创刊号封面人物贝氏建筑师。美国《前卫建筑杂志》读者意见调查,贝氏被以认是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第一本贝氏作品专书,由法国Hazan出版社发行,全书以法文印行。获法国荣誉奖。
1984年,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楼、高100米的大厦。这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这固然因为他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贝聿铭

贝聿铭

• 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 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 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博物馆屋顶设计 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 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 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 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 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金 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 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新 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它将成为一代 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 作品” “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 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 之一。还有丹佛市的摩天大楼, 之一。还有丹佛市的摩天大楼,纽约市 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 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 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 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 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关注城市——贝聿铭 贝聿铭
武岳 隋英玉 孙赟荻
贝 聿 铭
贝聿铭
贝聿铭生平简介( )(1917-) 贝聿铭生平简介(Ieoh Ming Pei)( )( ) 美籍华人建筑师, 日生于广州, 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年 月 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 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岁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 随父亲来到上海, 岁到美国 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 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 先后在麻省 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 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于1955年建 年建 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年退休。 立建筑事务所 年退休

一代大师贝聿铭ppt课件

一代大师贝聿铭ppt课件
• 1993年,卢浮宫改造完毕,当阳光照在博物馆新的入口处, 人们被那座优雅的金字塔震慑住了,贝聿铭对光线的把握 和再创造的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他大胆地将新的入口设 在卢浮宫门前的拿破仑广场中央,不但没有破坏广场原本 优雅的法式气息,还将法国人坚持的“优雅”,和“古典” 都保留住了,并且显得更加年轻时尚了!
而言,伊弗森美术馆主体是四个外挑, 高低差异的大方盒子。
12
伊弗森美术馆
造型主题-----四方大盒:
a.高低差异(贝聿铭从造型着手,为该馆设计了 十个大小高低不同的展览室。)
b.大块体量 c.榫接连接 空间大小,高低 ,开敞与封闭形成对比破除单调 立面虚实对比
13
伊弗森美术馆平面图
返回14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4
澳门科技馆
由一个倾斜式 圆锥体配以一个 半球体和一个菱 形的基座合组而 组,建筑物分别 是展览厅、天文 馆和会议中心。
返回 5
“金字塔”下新世界
• 卢浮宫门口的那个玻璃金字塔的名声就快赶上卢浮宫本身 了,尽管在改建过程中,贝聿铭的外籍身份一直被骄傲的 法国人质疑,但当大师的经典之作让卢浮宫焕发了生机之 后,他们也只得乖乖闭嘴。
27
新馆建筑独特的屋面形态,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 缚。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 情趣与匠心。木纹金属遮光条的广泛应用,使博物馆充满温暖柔和的阳光。“让 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我们在新馆的大门、天窗廊道、凉厅以及各个不 同的展厅的玻璃内顶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
15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是 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这个新的博物馆将发展成为学习艺术与对 话交流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