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含部分答案(三套)

202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含部分答案(三套)

202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一)语文知识部分(40分)一、填空题(15分)(前9题每格0.5分,第10题1.5分)1、用下列拼音拼写出东阳的二个地名(每个字母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n s h e a a h ug u s i h()()2、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出汉字:东阳木雕鬼斧()神工,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不玲珑剔透,精美绝lun(),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用下列偏旁组成一个成语(每个偏旁只用一次且都用一次。

)各亡金刀足雨衣丰文艹()4、成语接龙:扬眉吐()味相()机取()立明()不暇()二连()言两()重心()语短叹。

5、填歇后语后面部分:王婆卖瓜——()。

千年铁树开了花——()。

6、填警句名言:(),学海无涯苦作舟。

(),下笔如有神。

7、填古诗:众鸟高飞尽,()。

相看两不厌,()。

——李白8、写出杜甫带“风”的两句古诗:(),()。

(),()。

9、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送东阳马生序》——()《朝花夕拾》——()《岳阳楼记》——()《鲁滨逊漂流记》——()10、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称、书名和作者。

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二、阅读题(10分)(每小题2分)我母亲生病需要做大手术,医院张口要10元万押金。

10万,对我这个刚刚靠借钱买下出租车的下岗人员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但我下了决心,就是把自己卖了,也要给母亲治病。

于是顶着高温开着车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总算凑了9万元。

医院开恩,收了9万元后让母亲住了进去。

都说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这话偏偏就应在我身上。

那天午后,刚拉了一趟活儿的我正喜滋滋地抄近路赶着回家,不知是我脑子走神还是该我倒霉,迷迷糊糊的就把车开上了人行道。

我猛地发现车前正走着一位老太太时,脚便狠狠地踩在了刹车上。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谆谆教诲孜孜不倦栩栩如生B. 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别有用心C. 千均一发千钧一发千军一发D. 功亏一篑功亏一溃功亏一篑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C.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深受读者喜爱。

3. 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元代小说。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明代小说。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是清代小说。

4. 下列关于古诗词鉴赏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B.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C.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

D.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词。

5.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用了拟人手法。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用了夸张手法。

C.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使用了排比手法。

D.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使用了设问手法。

6. 下列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言文中的“之”字,通常作为代词使用。

B. 文言文中的“乎”字,可以作为语气助词。

C. 文言文中的“者”字,通常作为助词使用。

D. 文言文中的“也”字,通常作为连词使用。

7. 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文阅读需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B. 现代文阅读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C. 现代文阅读不需要关注文章的结构布局。

D. 现代文阅读需要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

8. 下列关于写作技巧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做到层次分明。

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B. 扪心自问(mén xīn zì wèn)C. 一蹴而就(yī cù ér jiù)D. 莘莘学子(shēn shēn xué zǐ)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经验丰富。

C.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经常熬夜学习。

D. 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品德高尚。

答案:D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登高》。

B.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D.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答案:A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三省六部”是唐代的中央官制。

C. 古代的“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D. 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农历来划分的。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________》。

答案:饮酒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雅”、“颂”是其三个部分的名称,其中“颂”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宗庙祭祀的诗歌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__。

答案:月亮4.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其主题是________。

答案: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A.《红楼梦》B.《狂人日记》C.《西游记》D.《水浒传》答案:B2. “床前明月光”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答案:A3. “天净沙·秋思”是哪位词人的作品?A. 辛弃疾B. 李清照C. 柳永D. 苏轼答案:A4. “春眠不觉晓”出自哪首诗?A. 《春晓》B. 《清明》C. 《静夜思》D. 《望岳》答案:A5. “水调歌头”是哪位词人的作品?A. 辛弃疾B. 李清照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二、填空题6.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其中“落木”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落叶7.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8. 苏轼的《赤壁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月亮1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其中“烟花”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春天的景色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答案:《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之一。

贾宝玉自幼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两人情感深厚。

然而,由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贾宝玉最终与薛宝钗成婚,而林黛玉则因悲痛过度而病逝。

这段爱情悲剧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无奈。

12. 请谈谈你对“诗言志”的理解。

答案:所谓“诗言志”,是指诗歌能够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志向。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以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每题5分,共30分)1.以下哪个成语与“路”字无关?A. 路人B. 一路顺风C. 来路D. 入门之路2.下面哪个词语的读音不同于其他三个?A. 手表B. 蜡烛C. 香蕉D. 面包3.句子“她心思剔透,善解人意。

”中,“心思剔透”表达了人物的哪种品质?A. 心地善良B. 果断坚定C. 深思熟虑D. 聪颖敏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她是我们班上会算术的最好的女生。

B. 我们班上有三位同学喜欢参加文学社。

C. 天气非常的寒冷,需要多穿点衣服。

D. 这个问题难不倒他,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5.请选出与“明天”意义相近的词语。

A. 今日B. 古时C. 事后D. 新的6.关于汉字的起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字的形状多与事物的形态相似。

B. 汉字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程有关。

C. 汉字的创制是一种自然发展的结果。

D. 汉字的基本构造是由象形演变而来。

二、阅读理解 (每题10分,共4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做题。

1. 这是一篇讲述小狗成长故事的文章。

小狗从一只可爱的小幼犬成长为一只机灵活泼的大狗,它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以下哪个标题最适合这篇短文?A. 从小到大B. 笑看小狗C. 狗狗的成长D. 美好的回忆2.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小狗的成长过程来向读者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A. 忧伤B. 生气C. 喜悦D. 惊讶3. 文章中强调了小狗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有趣的事情”,从这句话可以推断出作者对小狗成长的态度是什么?A. 冷漠B. 热爱C. 无所谓D. 厌恶4. 通过这篇文章,你觉得小狗在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A. 外貌的变化B. 能力的提升C. 性格的转变D. 经历的事件三、作文题 (30分)题目:请你用3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篇关于健康饮食的作文。

要求:1. 简要介绍什么是健康饮食;2. 列举几个常见的不健康饮食习惯;3. 分析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危害;4. 提出保持健康饮食的建议。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试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试题第一卷理论素养(20分)一、填空题。

(5分)1.XXX阶段要求认识约3000个常用汉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50万字以上。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各年级的教学重点。

二、简答题(15分)4.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四大理念、五大领域分别指什么?(12分)三维目标:语言技能、语文思维、情感态度四大理念:育人、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德育为先五大领域:听说读写、文学欣赏、文化体验、文化传承、实践应用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只有时时加强研究才能更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日常研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自己知道或阅读过的语文教学期刊(含报纸)的名称:(1分)(2)列举一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专家的姓名及其在语文教学某一方面的主张,并谈谈其对你在教学方面的启发或影响。

(2分)第二卷学科素养(40分)三、基础题(24分)6.汉字写真。

某公司招聘经理,用四个读音相同的“gōng”字作为选拔标准,以此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发展。

(4分)文明礼貌突出一个gōng(恭)字。

办事无私突出一个gōng(公)字。

有进取心突出一个gōng(工)字。

成果丰硕突出一个gōng(功)字。

7.别字门诊。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8分)刚笔自用(勉)叹为观止(只)暗然失色(惊)按部就班(步)惩前毖后(毙)谈笑风声(轻)丰功伟绩(迹)义不容辞(词)8.名句跑道。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常识手册。

(7分)1)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笔画的形态特色。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错误。

答案:C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A. 李白B. 苏轼C. 杜甫D. 王安石答案:B二、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答案:李白2.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答案:曹雪芹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的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诗歌,“颂”则是祭祀用的歌。

《诗经》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情感。

2. 请简述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答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批判了封建礼教和旧社会的陋习。

鲁迅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论语》中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统一性。

学习而不思考,会导致知识的表面化和理解的肤浅;而思考而不学习,则可能导致思考的空洞和不切实际。

对现代教育而言,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形成独立见解。

五、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理解和观点撰写)以上是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的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考试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哪个字的部首是“言”?A. 说B. 诗C. 词D. 话2.下面哪个是成语“一丝不苟”的反义词?A. 粗心大意B. 缺乏毅力C. 物尽其用D. 说一不二3.下面哪个句子没有语病?A. 这只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B. 他喜欢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

C. 她把作业忘在家里,没有交给老师。

D.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好看的电影。

4.下面哪个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A. 孩B. 豪C. 包D. 饱5.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是褒义词?A. 守株待兔B. 刻舟求剑C. 关门萨瓦迪卡D. 纸上谈兵二、填空题1. “胸有成竹”中的“成竹”是褒义还是贬义?(答:褒义)2. “天马行空”中的“天马行”是褒义还是贬义?(答:褒义)3. “井底之蛙”中的“蛙”是褒义还是贬义?(答:贬义)4. “三人成虎”中的“成虎”是褒义还是贬义?(答:贬义)5. “面红耳赤”中的“红耳赤”是形容什么情绪?(答:尴尬)三、解答题1.请简述什么是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一个你常见的修辞手法。

(答:修辞手法是作者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以达到更好的修辞效果。

例如,“云深不知处”,这里通过相对定语“不知处”形容云的深远,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2.请简述你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并列举一个你认为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答:我认为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既要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个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是通过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答案选择题答案:1. A 2. A 3. C 4. D 5. C填空题答案:1. 褒义 2. 褒义 3. 贬义 4. 贬义 5. 尴尬解答题答案:略本试题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

祝您在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蹒跚(pán shān)缭绕(liáo rào)踌躇(chóu chú)B. 霎时(shà shí)囫囵(hú lún)蹊跷(qī qiāo)C. 旖旎(yǐ nǐ)潺潺(chán chán)徜徉(cháng yáng)D. 觊觎(jì yú)蹊径(qī jìng)潦草(lǎo cǎo)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经常帮助成绩差的同学。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经常帮助成绩差的同学。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4. 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B. 《论语》是孔子亲自撰写的儒家经典。

C.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的弟子们的言行。

D. 《论语》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答案:A5.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C. 《红楼梦》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D.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答案:B6. 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三百零五篇。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A. 丰富的专业知识B. 渊博的文学素养C.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D. 熟练的计算能力答案:D2.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哪个方面的素养?A. 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B. 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C.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D. 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答案:B3.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科学实验能力B. 数学计算能力C. 创造性思维能力D. 体育运动能力答案:C4. 以下哪种教学手段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影响较大?A. 声音朗读B. 视觉呈现C. 多媒体教学D. 书面作业答案:C5. 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A. 计算能力B. 文学鉴赏能力C. 思维能力D. 绘画能力答案:B二、填空题1.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______。

答案:知识2. 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与学生______沟通。

答案:进行3. 小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______。

答案:差异4.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______能力。

答案:思维5.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______。

答案:手段三、判断题1.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因素可以忽视。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2. 语文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 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4. 声音朗读、视觉呈现和多媒体教学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影响较大。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 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答案: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具备渊博的文学素养,能够阅读和理解各类文学作品;此外,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教师素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词语使用正确?A. 他的文章辞藻华丽,语言优美。

B. 他的文章辞藻华丽,语言粗俗。

C. 他的文章辞藻华丽,语言贫乏。

D. 他的文章辞藻华丽,语言简练。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性格开朗。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性格孤僻。

C. 他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性格孤僻。

D. 他学习成绩优异,并且性格孤僻。

4. 下列关于文学体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小说以叙述事件为主。

B. 诗歌以抒发情感为主。

C. 散文以记叙为主。

D. 戏剧以对话为主。

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李清照...(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___的作品《春晓》中的名句。

7.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_________。

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__的《水调歌头》。

9.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唐代诗人_________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10.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曲作家_________的作品。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12. 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文以载道”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义。

14. 论述现代教育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和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5. 根据以下教学案例,分析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此处省略案例内容)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A。

辞藻华丽与语言优美是相辅相成的,而其他选项中的“粗俗”、“贫乏”、“简练”与“辞藻华丽”不匹配。

语文教学素养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学素养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学素养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金重D. 一诺千金重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左传》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B. 他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D. 他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答案:A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形容哪种人?A. 有才华的人B. 有德行的人C. 有权力的人D. 有财富的人答案:B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6. 下列成语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B. 画蛇添足C. 画饼充饥D. 画地为牢答案:A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的哪一卦?A. 乾卦B. 坤卦C. 离卦D. 坎卦答案:A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形容哪种情感?A. 爱情B. 友情C. 亲情D. 师生情答案:A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哪位诗人的诗作?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孟浩然答案:C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长得很高。

B. 他高得像一棵大树。

C. 他长得很矮。

D. 他矮得像一只蚂蚁。

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名句。

答案:水调歌头12. “________”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诗。

答案:关雎13. “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弟子的教诲,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14. “________”是《左传》中记载的春秋时期著名的战争。

答案:城濮之战15. “________”是《庄子》中描述的庄子与惠子的辩论。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汉字中,属于象形字的是()。

A. 山B. 月C. 日D. 鸟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诗人()的《静夜思》。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A. 计算能力B. 逻辑思维C. 阅读理解D. 体育技能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尊师重道B. 谦虚好学C. 团结协作D. 终身学习6. 下列关于汉字笔顺规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先横后竖B. 先撇后捺C. 先上后下D. 先左后右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作者是()。

A. 苏轼B. 王之涣C. 陆游D. 辛弃疾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的培养。

A. 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B. 学生的应试技巧C. 学生的课堂纪律D. 学生的作业完成速度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

A.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 《忆江南》C. 《望岳》D.《春望》10. 下列关于汉字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左右结构B. 上下结构C. 包围结构D. 线性结构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孟浩然的《________》中的名句。

12. 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________和偏旁部首。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________表达能力的培养。

1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的《________》。

15. 教师在教授古诗时,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________和意境。

1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

17.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________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学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学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一诺千金C. 叱咤风云D. 风声鹤唳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举头望明月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形容什么?A. 桃树和李树B. 教育的潜移默化C. 道路的自然形成D. 沉默寡言的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7. “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8. “______,______”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形容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9. “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

10. “______,______”是《醉翁亭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12.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领导风格。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4. 论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五、作文题(20分)15.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D(应为“风声鹤唳”)2. B(《孟子》)3. A(李白)4. A(“春风又绿江南岸”)5. B(教育的潜移默化)二、填空题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0.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三、简答题11.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情出众,但同时也有些许自卑和敏感。

202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考试及参考答案(两套)

202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考试及参考答案(两套)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考试(一)语文试卷(小学)第一部分课标与语文素养(26分)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填空。

(每空1分,共4分)①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2、根据诗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5分)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每小题2分,共8分)①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可以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③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④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常识填空。

(每空1分,共4分)①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②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色。

③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近年风靡全球。

5、成语填空。

(每空1分,共5分)(天)马行空(心)猿意马(万)马齐暗(秣)马厉兵(悬)崖勒马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也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02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试卷含答案(二套)

202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试卷含答案(二套)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试卷(一)师德法规(20分)一、填空(10分)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有()条,简约为爱国守法、()、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要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利用职务之便()。

3、市教育局规定:坚决杜绝滥发教辅资料,严禁组织学生征订(),小学生一律不准使用()资料;市教育局还严厉禁止学校违规补课和教师()。

4、《仙桃市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界定:上课迟到3分钟,不备而教,作业批改马虎,上课接打手机,体罚学生,不接受学校布置的教学教研工作,均属于()事故。

二、判断(10分)1、《师德规范》要求我们“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学生自愿买资料,教师从中得点回扣是正当的。

()3、家长极力要求老师为孩子补课并愿意给点报酬,这不属于有偿家教。

()4、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结果记入责任人的业务档案。

()5、时代发展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更新知识结构。

()教育理论(20分)一、填空:(10分)1、《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布鲁纳著名的教学四原则是()、()、()、()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4、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理论,对我国的新课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被誉为我国“创造教育之父”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6、现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四大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二、连线(注意最佳搭配)(5分)教育名家著名论断我国新课改理念布鲁纳儿童中心论多元评价杜威发现学习法以人文本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自主探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活动课程苏霍姆林斯基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三、选择(5分)1、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的教学要有()(1分)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2、下面的评语主要体现了()(1分)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

202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试卷含答案(三套)

202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试卷含答案(三套)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试卷(一)第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部分》20分一、填空:(10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二、简答题(4分)简要说说语文课程的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述题(6分)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材教法部分(20分)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试卷(含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试卷(含答案)

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比赛语文科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成绩:一、填空(每题1分;共30分)1、拼音字母k共画。

(2)2、拼音字母x应该先写斜;后写斜。

(右左)3、juɑn的韵母是。

(üɑn)4、轻声字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它的高低变化取决于前一个字的不同声调;通常情况是:声字之后的轻声字;音高较高。

(上)5、音节ɡui的韵母ui是的略写形式;音节niu的韵母iu是的略写形式。

(uei iou)6、“拾级而上”的“拾”字读作。

(shè)7、给“呆板”一词注音:。

(dāibǎn)8、《穷人》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

”其中的“嗯”字读作。

(ɡ)9、《落花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句话中“播种”的“种”字应读作。

(zhǒnɡ)10、“风”字第二笔的笔画名称是。

(横斜钩或横折斜钩)11、“”字和“”字单独成字时和作左偏旁时笔顺不同。

(牛车)12、“忆”字的第三笔是;“方”字的最后一笔是。

(丨或竖丿或撇)13、“堆”是结构的字;“谢”是结构的字。

(左右左中右)14、“颖”和“随”字都是形声字;“颖”字的声旁是;“随”字的形旁是。

(顷辶)15、“zhàoshìzhě”的“zhào”写作;“xùjiǔ”的“xù”写作。

(肇酗)16、成语“绿草如茵”中的“茵”字指的是____ 。

(毯子)17、《信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树的树荫下;小屋旁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

”这句话中的字用得不规范;应该改为。

(荫阴)18、“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像。

”这句话中的字用得不规范;应该改为。

(像象)19、“5•4运动”的写法不规范;应改成。

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

语文素养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B. 栩栩如生C. 穿流不息(×)D. 一愁莫展(×)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岳阳楼记》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B.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昨天的考试。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之涣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D.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是元代诗人______的《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名句。

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______”三部分。

5.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______”四字。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经过及其意义。

2. 请谈谈你对《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理解。

四、阅读理解(每题1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南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测试卷参考答案学校::分数:课程标准部分一、填空。

(14、15题每空3分,其它每空0.5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4、学段目标与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5、新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的基本理念,应该贯穿于“整体——部分——整体”整个教学全过程。

而不是整体感知课文全貌就可以了。

“整体——部分——整体”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体现和贯彻“整体把握”的思想。

6、让学生整体把握阅读容的途径有读书、复述、概况容7、整体把握的几个关键:①抓人物、事件,整体把握文章容。

②抓目标、问题,整体把握教学主题。

③抓语篇、语境,整体把握学习方法。

④抓引导、提升,整体把握学习收获。

8、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区别: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指明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应该达到的水平或程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9、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就是重视引导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观察、思考、评论、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活动,提倡多读、多写、多交际,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语文实践活动是指听、说、读、写、视、思、评、积累、感悟科学训练等。

10、“语文实践”与“语文训练”是新课标与原大纲的不同提法,“语文实践”强调了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主动性“语文训练”则显示了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被动性。

11、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五点要义:一个方式,一个关系,一个精神,一个能力,一个意识。

一个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一个关系——师生平等关系,学习与主导的双主体,并重二元论一个精神——创新精神,好奇心、求知欲,进取精神。

一个能力——实践能力,想象创造,实践活动。

一个意识——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2011版课标,把实验稿中的“主动意识”改为“问题意识”,强调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的“问题意识”,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学习容转化成学习问题或学习问题链,设计成富有方法探寻、性质研究、价值取向等一系列思考、探究点。

面对信息,学会用整体思考、方位思考、重点思考、目标思考的方法,抓信息的重点,抓信息的大局,抓信息的实质,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抓什么。

13、多元对话是阅读的本质。

我们要的多元对话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现实生活之间的多元对话。

14、非连续性文本是指: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15、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16、第一学段,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7、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18、拼音教学要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基础知识部分一、填空(10分)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它里面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大类。

2、“鸿雁传书”的故事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D)A、史学家司马迁B、汉武帝彻C、常胜将军霍去病D、不辱使命的武3、下面哪位人物和孟子、庄子、荀子合称“战国散文四大家”(B)。

A.墨子B.非子C.老子D.孔子4、“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操、丕、植B、洵、轼、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二、选择题(填序号) (10分)1、下列短语搭配不当的一组是(C )A 沉重的脚步沉重的打击沉重的负担B 沉痛的教训沉痛的心情沉痛的消息C 苍茫的苍茫的夜空苍茫的前途2、唐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首诗的后两句是:( C )A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下面几个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B )A这朵花漂亮得很。

B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和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C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4、(B )着这双眼睛,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A端详B凝视 C 注视D凝望5、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D )A《聊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B《红楼梦》《西厢记》《史记》《三国演义》C《封神演义》《红楼梦》《西厢记》《史记》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教材处理部分1、阅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请进行教材分析,并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会认字:饶屿崖威武卵渔栖粪辈会写字: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能判断一段话中的中心句。

进一步掌握围绕总起句把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并练习说话、写话。

5.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2、阅读人教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七颗钻石》,用整体阅读的理念,设计本文的整体教学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15分)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hé)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她匆(cōng)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bàn)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

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

小姑娘咽(yàn)了一口唾(tuò)沫(mo),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七颗钻石》是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个童话故事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引导他们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一、本课目标:根据课文容,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的美好心灵,理解七颗钻石与小姑娘美好心灵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学段目标:1、能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

2、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

(一)先整体把握三个容:1、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

2、小姑娘给生病的母亲找水。

3、水罐发生了的4次变化:空水罐——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变成星星(二)再具体学习,每次是怎么变的?为什么变?A怎么变的?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达成共识:2、当小姑娘给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水罐由空的变成了满满的。

3、当小姑娘看到小狗干渴,把水分给小狗喝的时候,水罐由木质的变成了银的。

4、当小姑娘用小勺一口一口的喂妈妈,自己不肯喝的时候,水罐由银的变成了金的。

5、当小姑娘把仅有的一点水递给过路人的时候,水罐射出七颗钻石,涌出了清澈新鲜的水流。

B为什么变?探究水罐变化的原因1、读一读这些神奇的现象,想一想水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神奇的现象呢?因为小姑娘有孝心,所以水罐由空的变成了满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