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跨省区域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认识跨省区域教案

初一地理认识跨省区域教案

初一地理认识跨省区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祖国篇学习的基础上,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

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导学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六、课时安排二课时七、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播放影片--我们的黄土地。

然后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承转过渡][板书] 形成--风成说为更详细地了解黄土高原,请同学朗读黄土高原的材料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其证据是:1.黄土的厚度均匀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3.矿物成分不同4.有多层古土壤[承转过渡][板书]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从电视片和P66页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学生活动]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 《认识跨省区域》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 《认识跨省区域》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认识跨省区域》习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得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卷面共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此项前的字母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A.地面崎岖B.沟壑纵横C.一望无垠D.雪山连绵3.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A.地表植被茂盛、地表有坡度B.地表没有植被、地表平坦C.地表有少量植被、地表平坦D.地表没有植被、地表有坡度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千沟万壑B.土层疏松C.毁林开荒D.地形破碎5.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为A.地表植被覆盖率高B.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C.自然灾害少,人类生存条件好D.环境容易破坏,但也容易恢复6.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A.计划生育B.火山喷发C.人多地少D.气候寒冷7.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A.地震B.台风C.旱涝D.寒潮8.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成因的学说,得到广泛支持的是A.水成说B.风成说C.风水相说D.风水雨相说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回答9~12题。

9.长江沿江地带有四个特大城市,它们从东往西分别是A.重庆市、武汉市、南京市、上海市B.武汉市、重庆市、南京市、上海市C.上海市、南京市、重庆市、武汉市D.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重庆市10.南京所在的城市群是A.长江中游城市群B.长江上游城市群C.长江下游城市群D.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1.沿江“汽车工业走廊”是以等主要城市构成的A.上海、武汉、重庆、四川B.上海、南京、武汉、重庆C.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D.上海、南京、马鞍山、武汉12.图中的A是A.汉江B.京杭运河C.淮河D.南水北调工程13.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日益严重A.水土流失B.低温灾害C.环境污染D.酸雨14.乘轮船从重庆出发到上海,沿途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是A.重庆---九江---南京---上海B.宜昌---武汉---南京---上海C.重庆---武汉---湖口---南京D.重庆---武汉---南京---上海15.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地形是A.平原和高原B.平原和盆地C.平原和低山丘陵D.低山丘陵和高原16.江面狭窄、滩多流急、峭壁高耸、雄伟壮观是描述长江的景观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下游17.位于长江沿江地带的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A.京津唐工业基地B.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C.辽中南工业基地D.沪宁杭工业基地18.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是A.煤炭资源B.水能资源C.天然气资源D.石油资源19.长江中下游是长江流域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A.泥石流B.寒潮C.洪涝灾害D.地震20.长江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A.能源B.技术、信息C.矿产D.旅游业二、非选择题:21.将下列城市和与之相对应的工业基地连接起来:(4分)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炭工业基地重庆、宜昌钢铁、轻纺工业基地武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电力、冶金工业基地22.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从图上可见,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①黄土结构,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②地表光秃裸露,缺少的保护;③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④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1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1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沧县崔尔庄晓岚中学马桂忍一、地理规律及学科逻辑解析本节教材内容对应《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①运用地图说明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作简要评价;②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③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④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教材在第一标题“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中首先给出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并安排活动使学生熟悉黄土高原的位置及其包括的省区,并且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表景观。

接着很自然地引出黄土的由来,以活动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示意图和证据资料,安排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由于黄土特殊的性质和黄土高原特定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再加上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所以黄土高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

教材在“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这两个框题中着重分析了黄土高原各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

最后一个框题“生态建设”,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人的行为改变不利的自然条件,二是避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人类对该地区的开发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教材还通过活动题让学生对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进行辩论,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并使学生最终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属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的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区域,它的生态环境问题世界瞩目。

教材在一开始就给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并安排了活动1,目的就是训练学生读图能力,学会查找跨省区域的范围。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新课教案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新课教案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单元备课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技能掌握程度,把握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

2.在授课中尽可能做到释疑解惑,巩固好基础知识,为传授新的地理知识扫除障碍。

3.深化提高学生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图文结合法”,以图为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

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及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是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本章以特殊地貌环境的黄土高原和以长江为共同发展纽带的长江沿江地带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跨省自然地理区域,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

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地理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合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沟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壑成因:风成说纵地形支离破碎,结构疏松,多孔隙,地表横自然原因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的原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产量下降,给河道整高治和防洪带来很大困难原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人口增加→乱砍滥伐→垦荒→破坏生态环境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等工程措施结合生态建设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控制人口,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地理位优越的地理位置置和自地形: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然条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水运便利自然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不同河段利用方式:上游发电旅游;中下游航运、淡水养殖、旅游形格局:长江干流为轴线,西接广大内陆,东连沿海经济带纽带联系了下游与上游的省内经济区域沟通了东西两大经济区,形成了自东向西的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的江海联运交通要道长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开江水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沿辐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江射方向:通过众多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辐射地意义: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带四个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沿江地带的城市中下游城市分布的差异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四大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沿江地带工业沪宁杭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工业走廊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中下游: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酸雨本章内容既是对以往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又是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总结。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课标与教材(一)课标要求1能够根据图文自料描述区域的位置特点。

2掌握区域最主要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特点。

3学会分析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区域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教材分析:“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

作为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它既是对以往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又是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总结。

教材侧重于长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沿岸、周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大量活动性课文去推理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源形成原因和利用方式,完成了两种课文形式的有机结合。

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项地理能力,并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本节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念树立的主旨。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3、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1.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

2.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学情分析:经过近两年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同时,他们也具有初中生特有的好奇心强,实践兴趣浓,小组合作意识强等心理特点。

这些都需要教师适时利用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在观察中思考发现,在实践中体验探究,在合作中感悟提高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

2.从地形、气候、自然资源、水运条件等方面了解本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3.通过对“H”型经济地带格局的认识,进一步分析本区位置的优势,从中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区际联系的重要意义。

4.通过分析“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有关知识,充分认识长江对本区经济地带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从长江南北支流的延伸对南北经济的辐射作用的客观事实,来认识沿江地带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认识跨省区域复习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认识跨省区域复习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浅谈认识跨省区域复习方法同学们在对中国区域差异复习的基础上,已对中国区域差异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而中国实在是地大物博,区域内又有相对的地区差异。

《认识跨省区域》一章就为我们分别选取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一些跨省区域——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巩固重难点。

一、以图为本,熟记要点。

始终记住地图是地理学习与复习的根本工具,它是地理事物与地理规律的重要载体。

离开地图这个载体,复习起来都会盲目低效。

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都要依借地图,在地图中去落实基本地理事物,积累主要知识点。

例1:黄土高原地区主要范围、省级行政区域、主要河流图示认知:(1)黄土高原范围:西起C-乌鞘岭,东至A-太行山,北起长城,南至B-秦岭。

(2)黄河主要支流:D-汾河,E-渭河。

(3)黄土高原主要行政中心:F-兰州,G-太原,H-西安, I-银川,J-西宁。

例2:长江沿江地带图示认知:(1)沿江地带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铜、天然气、磷矿等矿产,还有水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

(2)图中城市A-上海,B-武汉,C-重庆,D-攀枝花。

(3)长江干流穿过的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4)长江流域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四川盆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简化地图,一目了然。

本章内容较多,前后知识系统性较强,识记量多,难度较大。

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会利用简化地图,不失为一种学地理、用地理的好方法。

例如长江沿岸地带图很详略却也很复杂,同学们往往不知怎么解读与识记,我们用如下这个简化示意图,可以很方便我们判读与识记大量地理事物。

图示归纳:(1)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在上海注入东海。

(2)长江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3)与长江航线相交汇的主要铁路干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等。

(4)主要城市:攀枝花、宜宾、重庆、宜昌、武汉、湖口、南京、上海等。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知识点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位于第二级阶梯,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

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

(落实在P66图8.1)(2)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

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P66图8.2黄土地貌景观)(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4)成因:风吹来的高原--“风成说”占主导地位,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2.严重的水土流失(1)形成原因自然因素:①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冲刷侵蚀力强;②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③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④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2)影响①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和自然灾害频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冀北山地、东南丘陵等,都位于第二级阶梯。

(P70图8.8 ,P71阅读材料)3.脆弱的生态环境(1)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2)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

(3)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本区的人地关系呈恶性循环。

(P71图8.10)4.生态建设。

(P73图8.15)(1)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2)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修挡土坝、建水库等;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等。

●煤炭基地的建设(1)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2)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

地理教学设计——认识跨省区域

地理教学设计——认识跨省区域

地理教学设计——认识跨省区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认识跨省区域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设计思路利用cAI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cAI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的资料片提问: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

观看,思考、回答。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呈现黄土高原的位置图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教师纠正、补充、小结指出: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回答: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最新第六节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提纲

最新第六节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提纲

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主讲:黄冈优秀地理教师詹魁春一、知识概述(一)认识跨省区域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2、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二)走向世界的中国二、重难点讲解(一)认识跨省区域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地理位置和范围1)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等地由风吹来形成的。

3)“风成说”的证据①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③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④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2)严重的水土流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大。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有: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3)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多种自然灾害频繁。

如旱灾、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塌陷等。

环境特别容易受到破坏,而且破坏后难以恢复。

黄土高原农垦历史悠久,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4)生态建设1)生态建设措施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第十七章 认识跨省区域复习课件

第十七章 认识跨省区域复习课件
3】(2011 年江西南昌)读图 17-8,回答下列问题。
图 17-8 (1)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我国沿海经济带与西部地区,构成 H 重庆 “_________”形经济格局,依据图上信息写出城市①是________ 上海 城市,城市④是__________。
(2)城市②是因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而形成,交汇河流中除
煤炭资源丰富 区的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孟津以下河段,流域面积变得狭窄,并且在开封
市附近出现图中所示景观,请简要分析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逐渐抬 高,形成地上河。
考点 3 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工业发展、生态 环境问题及治理
洪涝 ________灾害
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
长江沿线
三大酸雨区:按强度由重到轻依
防治污染、依法保护
次是华中、西南、华东沿海
考点 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貌景观 【例题 1】(2010 年山东菏泽)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图 17-5),回答(1)~(2)题。
图 17-5
(1)有关图示区域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煤炭资源特别丰富 夏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C.③④ ②森林资源特别丰富 ③甘肃、宁
自然资源的分布
•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其上游 资源种类较多。其中水力资源、煤炭、天然 气等能源资源较下游地区丰富。下游地区有 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缺乏。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沿海经济发达 (1)纽带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沟通______________地区与西
资源富集 部______________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

课件10:5.4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课件10:5.4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煤、铁、
况 _低__山__丘__陵__为主 气候
多 _水__能__、__有__色大经济区上中游游经经济济区区::以以C__武____汉重____庆___为__中为心中心 下游经济区:以A__上___海___为中心
②城市密度差异:__中__下__游____城镇分布密集,_上__游___沿江城市密度相对较小;图 中城市 D 为古都__南___京__市。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解析:第(1)题,基塘转化为建设用地后,湿地面积缩小,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 减少,大气湿度降低,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表摩擦力比 原来变大,所以风速减小。第(2)题,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人 们对花卉、蔬菜的需求增加,传统的桑基、蔗基鱼塘转向收入更高的花基、菜基鱼 塘。第(3)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渐由 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桑基、蔗基鱼塘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作为典 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桑基、蔗基、果基模式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可以在 水热条件丰富的地区推广。
相对位置——云南省境内,与___缅__甸__、__老__挝__等国为邻 ①位置纬海度陆位位置置————北我回国归西线南以部南,,离属太于平洋_热__和带_____印__地_度_区_洋___

中考地理-认识跨省区域——东北地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

中考地理-认识跨省区域——东北地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
【答案】B
强化训练
(2019长沙)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简称“长三角一体化”)被列为国家 区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 大湾区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强化训练
(1)读图,地处东部沿海与长江流域结合部的国家区域发 展规划区是_______(选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 体化”、“粤港澳大湾区”)。 (2)香港、上海分别为粤港澳与长三角的龙头城市,被称 为“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是_________(“香港”或“上 海”);近年来,内地赴澳门旅游人数增多,澳门特色服务业 是_________。 (3)高速铁路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连接京津冀、长 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线路是___________。 (4)贵阳利用凉爽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与长 江中下游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贵阳夏季凉爽的影响因素是 ____________。
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熟制:一年__一__熟 (2)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地势__平__坦___,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地广人稀, 本地粮食消费少;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3)问题与对策 问题:长期过度开垦,导致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对策: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强化训练
【答案】 (1)黄 高 (2)黑龙江 内蒙古 (3)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基础比较好;水陆交通便利; 海洋资源及能源丰富;国家政策扶持。 (4)①发展水产养殖业理由:浅海滩涂面积广阔。 ②开采海底油气资源。理由: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 ③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理由: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 市场广阔。 ④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理由:为了可持续发展 ⑤建立海水淡化工厂。理由:生产生活用水紧张 ⑥建立港口码头。理由:有宜海岸线1000千米,其中深水 暗线400千米

《认识跨省区域

《认识跨省区域

第130课时认识跨省区域黄土咼原长江沿江地带i•在地图上指出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的由来、千沟万壑的地形景观及其形成原因;从图中指出沿江地带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正确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2•通过读图和运用相关材料说明两区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讨论分析其形成原因和相应对策,进一步培养、训练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

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还应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一、黄土高原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 范围:东起①_________ ,西至②____________ ,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2) 常见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3) 黄土的来源: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

2•严重的水土流失(1) 地表形态:③_______ ,支离破碎。

(2) 原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降水集中在④_______ 、⑤_______ 月份,且多暴雨;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使得许多物质易溶于水;人们⑥_________ 、⑦________ 、⑧_______ 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⑶危害滞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⑨_________ 和⑩________ 造成巨大困难。

3. 脆弱的生态环境(1) 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

(2) 水土流失严重。

(3) 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洪涝灾害、旱灾、滑坡等。

⑷在遭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

4. 生态建设(1)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如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等。

(2)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佬| 、•________ 等。

二、长江沿江地带1.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 东起_________ ,西至四川省__________ ,呈胡分布。

【课课通】专题20认识跨省区域(讲)

【课课通】专题20认识跨省区域(讲)

专题20认识跨省区域【知识梳理】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地理概况和范围(1)位置:东起A_______,西至B_______,南连C_____,北抵_____。

(2)范围:主要跨四个省份D_____和E_____的大部分,F_______________的南部,G_______的东部。

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山西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2地貌类型: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

3脆弱的生态环境(1)主要自然灾害:_________、泥石流、_____和塌陷等。

(2)原因。

①自然原因: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_____变化和_____变化大。

②人为原因:人口不断_____,不合理的_________等开发活动导致生态破坏。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水旱灾害滑坡季节年际增加垦荒种植【名师点睛】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黄土层最深厚的地区。

由于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4水土流失问题及其治理措施(1)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_________,易于流失气候:夏季多暴雨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坡度陡植被:_____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植被破坏严重。

结构疏松稀少(2)严重危害。

①土壤肥力下降,使___________下降。

②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_________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_____,使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水灾。

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泥沙(3)治理措施。

①生物措施:_________。

②工程措施:_______、修挡土坝。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例如,陡坡地_______________,合理放牧。

植树种草建梯田退耕还林、还草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1地理位置:东起A_____,西至四川省B_______。

地形:以_______________为主2自然条件气候:_______________自然资源丰富:水能、矿产资源等上海攀枝花平原和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名师点睛】“鱼米之乡”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物产富饶,被誉为“鱼米之乡”。

认识跨省区域

认识跨省区域

编号:gswhzgdl——010文华高中高二地理中国地理《认识跨省区域》(学生版)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能说出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治理。

2、能在地图上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优势资源、铁路分布及长江沿江地带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

学习重难点1、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成因。

2、长江沿江地带承东启西的纽带作用和纵横南北的辐射带动作用。

学习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由于自然和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本讲我们以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二、自主学习(一)、黄土高原地区1、位置与范围(l)范围:位于山脉以西,以东,南接,北抵。

(2)位置:东临平原,北接高原,西与高原相毗邻,处于我国第级地形阶梯上。

包括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位于黄河中游。

地势,海拔多在1 000多米。

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①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②处于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③处于从湿润向干旱的过渡带;④处于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⑤处于从农业向牧业的过渡带。

2、地表景观(l)黄土成因:“风成说”——风力,即黄土物质是从、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2)证据:①黄土的厚度大体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不是冲来的;②黄土颗粒自西北向东南越来越细,说明流质运动方向是从西北向东南;③黄土中有多层古土壤,说明不是当地岩石风化的产物,而是外来的;④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说明其源地在中亚、蒙古。

(3)地貌景观:①黄土塬;②黄土墚;③黄土峁。

(4)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3、气候:气候,雨量较少,雨季,干季,干湿季节明显。

但降水集中,夏季多;日光充足,日照时数,无霜期;冬春季节多大风,冬干、春旱现象比较明显。

(二)、长江沿江地带1、地理位置:东起,西至四川,东西绵延多千米,南北宽度在长江两岸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典型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地理中考复习二轮专项练习-认识跨省区域一、选择题1.(2分)长江三角洲的交通运输()A.以水运为主B.以铁路为主C.以高速公路为主D.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等综合运输体系2.(2分)黄土高原形成原因是()A.地表长期风化的结果B.流水冲积作用造成的C.风力沉积作用造成的D.内力作用的结果3.挖窑洞居住,以小米为主食的居民分布在下列哪个地区()A.长白山区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黄土高原4.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城市、工业沿江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A.有充足的水源保证B.有丰富的资源可用C.有便利的水运条件D.有平坦的土地条件5.长江中下游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灾害是()A.长江水污染B.长江的洪涝灾害C.酸雨D.河湖淤积6.“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各指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和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本次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椐此回答下列问题。

7.上海位于我四大工业基地的()A.辽中南工业基地B.沪宁杭工业基地C.京津唐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8.本次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A.海水养殖 B.耕作C.放牧 D.工业、服务业9.为迎接、服务本次世界博览会,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其原因是()A.英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英语是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D.英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10.现有1万吨煤炭从甲港口运往上海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A.航空运输 B.公路运输 C. 管道运输 D. 海洋运输11.关于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海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B.京九铁路和京沪铁路在这里交汇C.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D.东方明珠位于上海浦西12.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有①旱涝灾害②台风③滑坡④泥石流⑤火山爆发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④⑤D、③④⑤13.风“吹来”的高原是指我国的()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14.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下列所述不属于该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是()A.滨海临江,水、陆、空交通便利B.农业历史悠久,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C.经济发展居全国领先,综合实力最强D.有众多的侨乡,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15.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自然灾害是()A.泥石流 B.洪涝 C.寒潮 D.酸雨16.读图,有关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不正确的是()A.地势低平、气候湿润B.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C.其北翼的中心城市是杭州D.南京是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之称17.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B、大力发展种植业C、大力发展旅游业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18.以下哪项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A.夏季多暴雨B.人们大量开采矿产C.土质疏松D.坡度大19.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②水土流失已得到有效控制③人地矛盾有所缓解④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20.下列属于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带的中心城市是A、上海、济南B、南京、武汉C、重庆、成都D、南昌、杭州21.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A.人们的观念B.人口的增长C.耕地的需求D.燃料的需求22.面对水土流失我们应该:A.无动于衷B.过度放牧C.乱砍滥伐D.植树造林二、填空题23.(4分)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高原,南抵。

24.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6分)(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2)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简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

(回答1点即可)。

人为原因。

(回答1点即可)。

(3)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4)陕北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__ ______。

25.材料一:我国的黄土高原,根据历史记载和埋藏的土壤证明,过去不仅有肥沃的草原,而且有茂密的森林,大量的野生动物在那里繁衍、栖息。

然而,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现在的黄土高原一片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

要恢复昔日的面貌,已经十分困难了。

材料二:黄土高原地区丘陵利用状况示意图。

(15分)(1)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图中可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村舍迁移。

(3)你认为治理黄土高原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地形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造成该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是(至少两条)。

26.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是和。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分)(1)此图为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A. B. C. D.(3)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省级行政区名称:①②③④21教育网(4)图示区域的地形主要有、、、,气候类型是,植被是,耕地类型是。

三、综合题28.读湖南省略图,回答问题。

湖南省素有“鱼米之乡”、“芙蓉国度”之称。

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湖南省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湖南为粮食生产大省,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主要种植区是图中的(填代号)。

(2)图中代号①表示的河流是,该河流经过了城市群,在长沙市的大致流向是。

(3)写出字母A、B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铁路:B(4)湖南旅游资源丰富,某同学在湖南D、E、F三地拍摄并精选的三张图片,请你为他们贴上拍摄地(用字母表示)29.下图是长江流域主要工业基地、城市和铁路分布图,据图回答。

(10分)(1)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工业十分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这种工业特色形成的原因是A.发展工业的水能条件优越B.发展工业的矿产条件优越C.发展工业的交通和科技条件优越D.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条件都优越(2)在图中字母.所示的工业基地中,能够为其它工业区提供电力支持的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龙头带动作用的是。

(3)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对整个流域内南北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其原因是什么?(4)长江是一条航运的黄金水道,由于它承担了东西方向的主要运输任务,所以流域内一直没有东西方向的铁路。

为了增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正在修建沿江铁路和沿江高速公路。

既然长江流域内运输任务由长江水运所承担,为什么还要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4分)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

长江三角洲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

其工业中心主要有上海、南京和杭州。

该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消费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等。

上海为中国广大内陆尤其是长江沿岸地带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为长江沿江地带提供科技力量,高素质人才,雄厚的资金,广阔的市场,便捷的交通,促进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升级,优化长江沿江地带产业的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做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与落实。

解: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海陆空交通都很发达,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等综合运输体系。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江三角洲的主要运输方式,理解解答即可。

2.C【解析】试题分析: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有不同的说法,其中“风成说”最为普遍。

解: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

故选:C。

点评: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要求学生理解即可,不必深入分析。

3.D【解析】试题分析: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且土层是垂直结构,这里有居民都挖窑洞作为居住的地方,而且由于此地区,降水不均匀,集中在夏季,气候较干旱,适合较耐旱的小米生长,所以当地居民以小米为主食。

所以选D。

考点: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民居和饮食。

4.C【解析】试题分析:长江水量丰富,航运条件便利,为其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水运和充足的水源,因此,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许多城市往往都是沿江发展起来的,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5.B【解析】试题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而集中,在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加上总体上地势平缓,水流下泄相对迟缓,影响该地区的首要的自然灾害就是洪涝灾害,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6.D【解析】试题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7.B8.D9.B10.D【解析】试题分析:7.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辽宁中南部,包括大连、沈阳等城市,沪宁杭工业基地主要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京津唐工业基地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珠江三角洲主要包括广州、深圳等城市,故选B。

8.聚落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聚落,其中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活动,乡村聚落主要从事耕作、渔业、畜牧业等活动,故选D。

9.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故选B。

10.煤炭属于大宗笨重的货物,而且不易变质,适宜于铁路或者水运,从甲到上海有海洋,所以用海洋运输,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沪宁杭工业基地的主要特征。

11.C【解析】试题分析: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它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根据题意,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12.A【解析】试题分析: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的气候干旱,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减少,造成人们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等现象时有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致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泥石流、滑坡、塌陷等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于是,人们又想方设法扩大耕地开垦面积,进而加剧了环境破坏,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3.A【解析】试题分析:有关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许多,其中学术界认同的是风成说,该学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于蒙古高原、中亚地区,大的岩石破碎后,被风吹起,形成的较小尘土越到山脉阻挡或风力减弱时,便落下沉积下来,形成黄土高原,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