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理论
最经典的经济管理理论
经典经济管理理论一、墨菲定律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这句话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
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二、二八法则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反应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
”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 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四、手表定理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
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五、“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1、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
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实体经济特性与性质自由主义理论,对后人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启发,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曹国正(新加坡)《博弈圣经》。
独创了国正论、国正双赢理论和粒子行为论,是新加坡政府认定的一部,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学高级学术著作,它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单方占优的博弈取胜理论,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自然哲学和博弈论界的极大关注。
3、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
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
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德国)《资本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5、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
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费雪(美国)《利息理论》。
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7、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认为是个人理性通过自由性质与性质的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属于博弈实体特性)这一理论遭到质疑和批判的原因,是其在国家政治干预时缺失了博弈实体政治的理论引起的争议。
8、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被西方经济学界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新的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经济学五大理论
经济学五大理论什么是经济学五大理论?经济学五大理论是指五种最基础、最流行的经济理论,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经济行为,包括消费理论、均衡理论、聚类理论、技术进步理论和定价理论。
本文将研究这五种理论,以深入了解它们的应用和影响,以及它们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首先,讨论的是消费理论。
它的基础是每个消费者都会根据其偏好来消费,因此,它可以用来测量消费者的偏好,并了解消费者哪些东西更喜欢。
此外,消费理论也可以帮助确定价格和收入水平,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接下来,我们讨论均衡理论。
它的基础是供求的相互制约作用,它通过比较供需的数量来评估市场的状况,并根据市场状况和供给的变化来影响经济活动。
均衡理论在决定市场价格、确定供需状况以及做出其他经济活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聚类理论是一种比较而综合的理论,它可以预测和解释经济活动中的不同发展和模式,强调这种发展是根据经济条件和其他因素来决定的,可以帮助分析市场行为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是,每种经济环境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而技术进步也会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
此外,技术进步也对投资、利润、利率、价格和消费者需求等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最后,定价理论是基于市场价格的变动,其原理是在市场的一个特定水平上,当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时,这一价格被称为定价。
定价理论在分析供给需求关系以及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经济学五大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础和最流行的理论,它们各有不同,但都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用来区分消费行为、测量偏好、确定价格、分析经济活动和影响经济变化。
它们对于经济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经济学五大理论非常必要。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经济学五大理论
经济学五大理论
经济学的五大理论包括实用主义,行为主义,新古典主义,发展
经济学和结构性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最古老和最基本的经济学传统理论,最早被Adam
Smith提出。
它强调个体行为、交换和市场过程,认为个体旨在最大化
他们的自身收入。
它将人类要求分为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并研究了
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如何影响社会和经济。
行为主义建立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它认为经济系统是由不同行
为方式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它通过观察和研究如何影响和调节人们行
为来演绎经济原理,以及如何改变行为主体和经济政策来最大化福利。
新古典主义理论也被称为“自由市场理论”,它建立在实用主义
和行为主义之上,重点在于认识市场过程中的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的
均衡状态。
它认为市场内的供需平衡会最终达成,并且这种平衡状态
下的价格会大致低于政府干预后的价格。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是,经济体系的发展受到市场力量和政府
政策的共同作用的影响。
它重视劳动力和资本的分配以及市场价格的
调控,关注最小步长如何改变经济结构,以改善社会生活水平和增加
生产力。
结构实用主义理论是一种深远的理论,它认为,经济发展不仅与
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有关,而且受到社会结构乃至文化因素的影响。
它重视政策制定和改革的实施,注重改变社会结构的机会成本,以及
在人口和资源的利用方面的效率。
十大经济理论
十大经济理论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国富论》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斯密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分工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斯密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发的、无中央指导的经济体系,通过价格机制和供求关系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和商品的生产。
他主张政府应该少干预经济活动,人们应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并通过竞争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自由贸易是斯密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通过开放市场,各国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生产和交换商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斯密的分工理论是他最著名的贡献之一。
他认为,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劳动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国家的财富。
分工的程度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国家的财富也就越大。
斯密的这一理论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后来的管理学和组织学奠定了基础。
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通论》可以说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凯恩斯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总需求理论和国家干预经济的观点。
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是总需求不足。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失业和萧条的困扰,而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调节总需求的水平。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低迷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抑制通胀压力。
凯恩斯的《通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他的观点对于解释和应对经济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来的宏观经济学和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他的《通往奴役之路》是对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的批判。
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的实施会导致个人自由和经济效率的丧失。
十大经济理论
十大经济理论一、平衡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是以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
其中又有两种代表性理论,即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纳克斯的平衡发展理论。
推进理论的核心是外部经济效果,即通过对相互补充的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创造出互为需求的市场,解决因市场需求不足而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储蓄率,进一步扩大投资,消除供给不足的瓶颈。
平衡发展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存在两种恶性循环,即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低储蓄——资本供给不足——低生产率)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低生产率),而解决这两种恶性循环的关键,是实施平衡发展战略,即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既促进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改善供给状况,又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不断扩大需求。
因此,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平衡发展理论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但是一般区域通常不具备平衡发展的条件,欠发达区域不可能拥有推动所有产业同时发展的雄厚资金,如果少量资金分散投放到所有产业,则区域内优势产业的投资得不到保证,不能获得好的效益,其他产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即使发达区域也由于其所处区位以及拥有的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劳动力等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产业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效率,因而也需要优先保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投资,而不可能兼顾到各个产业的投资。
所以平衡发展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
二、不平衡发展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是以赫希曼为代表提出来的。
他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不平衡的。
该理论强调经济部门或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并强调关联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
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优先发展少数“主导部门”,尤其是“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
解读经济学经典理论
解读经济学经典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着人们在稀缺资源下的选择和分配方式。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经济学家们长期的研究密不可分。
在经济学的发展中,有一些经典理论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对于理解现代经济现象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经济学经典理论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些理论的含义和意义。
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
这本书首次完整阐述了自由市场的原理和概念,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市场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他提出了“分工”和“专业化”的概念,认为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带来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
斯密的理论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对于当代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大萧条》20世纪初,全球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在这一时期,凯恩斯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对于理解和应对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有时候可能会陷入不稳定的状态,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
他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概念,主张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达到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凯恩斯的理论对于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经济危机时期的经济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通货膨胀的造成与控制》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哈耶克的著作《通货膨胀的造成与控制》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读和分析。
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导致的。
他批评了政府对货币的过度干预和控制,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控制通货膨胀,并提出了货币竞争的理论。
经济学著名理论集粹
经济学著名理论集粹一、凯恩斯最大笨蛋理论(一)GDP两个经济学家在一起打赌,甲经济学家对乙经济学家说:如果你能吃掉一滩狗屎,我就给你100万元。
乙经济学家经不起100万元的诱惑,就真的吃了一滩狗屎,甲只好给了乙100万元。
过了一会儿,乙觉得吃了一滩狗屎很恶心,就对甲经济学家说,如果你也吃一滩狗屎,我也给你100万元。
甲很心疼那100万元,就也吃了一滩狗屎,于是乙便把100万元退给了甲。
过了一会儿,乙经济学家觉得不对味,就对甲经济学家说:我们两个人什么也没有得到,却无端一个人吃了一滩狗屎。
甲经济学家想了一会儿说:但是在我们的交换过程中,创造了200万元的GDP呀。
这就是GDP。
两辆汽车相撞,一辆需要大修,一辆全毁,需要重买,保险公司也只好理赔。
正当三方都很沮丧的时候,一个经济学家对他们说,感谢你们又为汽车修理业、汽车制造业、汽车销售业创造了几十万元的GDP。
还有一个例子是GDP计算的不严谨性的。
说如果某个家庭雇了一个保姆,那主人支付给保姆的劳酬是计入GDP的。
但如果后来这个保姆成为了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她还是做了同样的事情,但因为没有得到报酬却没有将劳动计入GDP。
前后的劳动和产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GDP却大不相同。
(二)股市几个骗子拿着一些写着面值一元的纸片对一群傻瓜说,我们这里有一些神奇的纸片,它们代表一座不断长高的金山,可以不断升值。
你们看,现在这些纸片就已经升值了,我们可以把它们一张卖10元钱。
于是傻瓜们蜂拥而上,花10元一张买了那些纸片。
后来没有买到的傻瓜就以20元、30元甚至100多元的价格从前面的傻瓜手里买那些纸片,并且给那些骗子交手续费。
而且每个傻瓜都认为还会有更大的傻瓜以更高的价格买那些纸片。
直到有一天,傻瓜们发现那些纸片其实连一元钱也不值,于是最后以最高价格买到那些纸片的傻瓜就成了最大的傻瓜。
始于1720年的英国股票投机狂潮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个无名士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
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
经济学家的经典理论与思想
经济学家的经典理论与思想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拥有丰富而深远的理论体系和思想。
这些理论和思想不仅对经济学家的研究和分析具有指导意义,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经济学家的经典理论与思想,以期对读者对经济学的了解和认识有所提升。
1.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经济学思想被誉为经济学的“经典之父”。
斯密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观念,主张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他在《国富论》中阐述了“看不见的手”理论,指出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可以使个体自私的追求最终造福整个社会。
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不足的概念,并主张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以解决失业和经济萧条问题。
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的理念。
哈耶克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和调控。
他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指出计划经济会导致集权和限制个人自由。
4.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主张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对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至关重要。
弗里德曼提出了著名的“薄冰理论”,强调通货膨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并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以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5. 亨利·乔治的土地经济学思想亨利·乔治是19世纪末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他关注土地问题,提出了土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1、《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生产、流通、分配有规律的运行过程的简明图示说明,这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也是重农主义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
魁奈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2、《国富论》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
3、《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人口原理》是作为法国革命和革命的激进思潮的“消毒剂”而问世的。
马尔萨斯直言不讳地说,他写作《人口原理》的目的,“是运用这原理来试验一下那些关于人类和社会的完善性的理论的真实性”,而他所揭示的“真理”的效用则在于,使下层阶级“永远不易受到煽动性出版物的影响”,让上层阶级“无须担心那种革命的过火行为”。
正因如此,《人口原理》一问世,立即受到英国统治阶级热情的喝彩。
二百多年来,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影响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科学家及政治家。
不仅如此,他的观点还影响着生物学的研究,查理•达尔文说他读过《人口原理》,该书为他的进化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经济学的理论
经济学的理论1:钻石和水的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人们对于水的需求远远超过对钻石的需求,然而钻石却是比水贵上许许多多,这反映了价值和稀有的程度有关2:偏好理论自己觉得好的才是好的,就像一个成年人热衷于电视连续剧,可是孩子们却热爱着动画片3:凡勃伦效应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因其标价增高而不是因其标价较低而增加4:供需定律:价格和需求是成反比的,价格的上涨导致需求量的减少,价格的下降引发需求量的上升5:替代效应: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着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6:凯恩斯的博傻理论凯恩斯认为:资本市场上,人们之所以不管某个东西的实际价值而愿意争取高价的收买是因为预期会有更大的笨蛋从他的手上把这一件物品买走7:消费者的剩余效应消费这是愿意支付实际价格和价格之间的差额比如三个人甲乙,甲打算以100元的价格竞争购买物品A,乙打算以70元的价格竞争购买物品A,最后乙觉得80元超过自己的底线,最终选择了放弃,而甲则以81元的价格与之成交,省下的19元就是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差额8:机会成本: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指:在两个事之间经过仔细的考虑和筛选,最终决定放弃的那个就被称作为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大,选择的难度越大,放弃的难度也就越大9:前景理论:前景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多数的人面对获得的时候具备风险回避的意识,二是大多数的人面对损失时具备着风险偏爱的倾向,三是大多数的人对损失比获得更加敏感如果你得了一种病,有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会突然之间的死去,现在医药的厂家生产了一种药,可以让你的发病死去的概率降低到为零,你愿意花多少钱去购买这样的一种药?不过有一种要,也能治愈你的这种病,不过在服用的时候大约有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让你死亡,你愿意医药厂家给你多少钱你才愿意服用这种药?由此就会会发现你对后者所要的钱财远远的超过对前者你愿意支付的钱财同样的,商场里有两套紫砂壶,第一套紫砂壶完美无瑕,而第二套的紫砂壶却是损失了一个茶杯,不过和第一个相比多了六个小茶具,可是愿意买第二套茶壶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他们觉得这坏了一个杯子就是质量有问题,这就是前景理论的效应支配着人们的思想所以台湾作家刘墉写他收藏的一些文物,文物虽然极其珍贵,可是有残缺,古董商对他说,只要去掉了残缺的部分就可以卖出好的价格,相反的,保留着残缺的部分却只有点滴的价值,这同样也是受到了前景理论的支配10:诱饵效应:所谓的诱饵效应就是指新的诱饵的出现或者加入,使得就得选项更加具有吸引力美国的一家杂志社有这样的一条广告:订阅电脑报刊电子版全年59元;订阅电脑报刊装订成册版,每年120元,同时订阅电脑报刊电子版和装订成册版,每年依然是120元。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
经济学的十大理论范文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经济学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范畴。
下面将介绍经济学的十大理论。
第一,供给与需求理论: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力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向市场出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产量的水平。
第二,边际效益理论: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或消费对总效益的影响。
边际效益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衡量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只有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才会采取行动。
第三,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其中一种行动而放弃的最有利的替代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机会成本理论强调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在决策时需要考虑所有的替代选择。
第四,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生产要素理论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和收益。
第五,效用理论:效用是个体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效用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进行选择以最大化其效用。
第六,边际效益递减理论:边际效益递减是指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带来的边际效益逐渐减少。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倾向于在边际效益降低之前增加其消费。
第七,产出与价格关系理论:这一理论探讨了市场价格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一理论,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
第八,弹性理论: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理论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并解释了市场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第九,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了经济如何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
这一理论包括产出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分析。
第十,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了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和影响。
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
以上是经济学的十大理论,涵盖了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为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理论可以用于制定经济政策、预测市场走向和解决经济问题。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着作1、亚当斯密(英国)。
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着作。
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实体经济特性与性质自由主义理论,对后人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启发,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对物理学的贡献。
2、曹国正(新加坡)《博弈圣经》。
独创了、和,是新加坡政府认定的一部,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学高级学术着作,它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单方占优的博弈取胜理论,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自然哲学和博弈论界的极大关注。
3、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
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
本书中他阐明的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德国)。
马克思的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着作。
5、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
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费雪(美国)《利息理论》。
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7、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被称为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认为是个人理性通过自由性质与性质的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属于博弈实体特性)这一理论遭到质疑和批判的原因,是其在国家政治干预时缺失了博弈实体政治的理论引起的争议。
8、马歇尔(英国)。
马歇尔的最主要着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被界公认为划时代的着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着作。
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新的,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9、萨缪尔森(美国)《经济学》。
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原理是
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原理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1.比较优势原理(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
该原理认为,每个国家应专注于生产其相对更高效的商品或服务,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以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全球贸易的增长。
2.供求规律(Law of Supply and Demand):供求规律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适用于市场经济中的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根据供求规律,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供应增加;当需求减少时,价格下降,供应减少。
供求规律是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因素。
3.机会成本原理(Principle of 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某一决策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机会。
该原理认为,为了做出某个选择,必须放弃其他选择,并评估这种放弃所带来的成本。
机会成本原理用于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选择。
4.边际效益原理(Principle of Marginal Benefit):边际效益原理认为,一个人额外增加或额外减少一单位某种物品或活动时,所得到或所失去的效益,即边际效益。
该原理帮助人们进行决策时权衡效益和成本。
5.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货币数量论是由经济学家欧根·冯·博森巴维克(Eugen von Böhm-Bawerk)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等人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价值下降。
尽管在不同的变种中存在差异,这一理论仍然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基础。
6.边际效用递减原理(Principle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由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提出。
经济学家的经典思想与理论
经济学家的经典思想与理论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人们如何管理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经典的思想和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济学家的经典思想与理论,探讨它们对经济学的贡献。
一、亚当·斯密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亚当·斯密是经济学领域的先驱之一,他于18世纪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
斯密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的分配,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福利。
他强调市场自由能够促进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将自己的需求转化为经济行动,从而产生正向的效应。
这种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成为后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基础,对现代的经济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宏观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萧条时期,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是总需求不足。
他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思考和研究的方向,也促进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践。
三、米尔顿·弗里德曼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米尔顿·弗里德曼是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弗里德曼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能够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他质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主张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和通胀预期的管理。
弗里德曼的思想与理论推动了市场经济改革和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对当代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产生了影响。
四、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他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大经济理论
十大经济理论一、平衡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是以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
其中又有两种代表性理论,即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纳克斯的平衡发展理论。
推进理论的核心是外部经济效果,即通过对相互补充的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创造出互为需求的市场,解决因市场需求不足而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储蓄率,进一步扩大投资,消除供给不足的瓶颈。
平衡发展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存在两种恶性循环,即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低储蓄——资本供给不足——低生产率)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低生产率),而解决这两种恶性循环的关键,是实施平衡发展战略,即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既促进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改善供给状况,又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不断扩大需求。
因此,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平衡发展理论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但是一般区域通常不具备平衡发展的条件,欠发达区域不可能拥有推动所有产业同时发展的雄厚资金,如果少量资金分散投放到所有产业,则区域内优势产业的投资得不到保证,不能获得好的效益,其他产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即使发达区域也由于其所处区位以及拥有的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劳动力等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产业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效率,因而也需要优先保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投资,而不可能兼顾到各个产业的投资。
所以平衡发展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
二、不平衡发展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是以赫希曼为代表提出来的。
他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不平衡的。
该理论强调经济部门或产业的不平衡发展,并强调关联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
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优先发展少数“主导部门”,尤其是“直接生产性活动”部门。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
经济学20大经典理论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理论经济学上最著名的经济理论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每一项经济活动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人想要置身事外都是不可能的。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人们有太多的疑问和困惑。
比如,为什么有些东西质量非常糟糕,却还是有人争相购买,而质量好的却无人问津,甚至在竞争中最终败下阵来?为什么有些东西降价后物超所值却销路不畅,而把价格提到高得吓人时却备受追捧?为什么教科书上明明告诉人们要勤俭节约,可经济学家却号召人们消费,甚至有些国家还发钱鼓励民众消费?为什么农作物丰收时,本应该欣喜的农民却愁上眉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去分析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经济规律以各种形式在暗中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和商务活动。
了解、掌握经济学的游戏规则,并且将这些博弈规则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商务实践中去,将能很好地调整我们的行动和策略,掌握经济先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可以说,“经济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默默地指挥着经济的运行和变化。
我们可以不是经济学专家,但是不能不懂经济学常识,更不能不懂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规律。
为了普及经济学常识及规律,我们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所选的52 条经济规律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如复利累进效应、最大笨蛋理论、节俭悖论、棘轮效应、格雷欣法则、纳什均衡、蛛网理论、萨伊定律、科斯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帕累托最优、马太效应、二八法则、柠檬原理、拉弗曲线、基尼系数、恩格尔定律、长尾理论、蓝海战略、锁定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等。
这些经济规律包括供给与需求、市场与竞争、生产与消费、投资与理财、博弈与选择、产权与制度、收入与分配、国民收入与宏观经济调控、信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内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涵盖了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里,如果你看不起低投资回报率,总为自己找不到一个一本万利的投资项目而苦恼时,那是你不了解经济学中的“复利累进效应”;如果你以为大手大脚花钱没什么,认为即使养成一个不好的消费习惯以后也能改掉的话,那是你不懂棘轮效应;如果你因为看到很多人买了股票就赚钱而奋不顾身地把全部身价都投入股市的话,那是你还不知道什么叫最大笨蛋理论…… 总之,通过掌握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住经济思维的本质,看清隐藏在复杂事物表象下的真实世界,从而提高自己对待财富、处理金钱、衡量利益的财富智商与情商。
供给与需求一.蛛网理论:丰产并不等于丰收/3 蛛网理论是运用弹性理论来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
二.萨伊定律:惟有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才有出路/7 惟有当供给具有效用及产品品质的时候,萨伊定律才是有效与言之有物的。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善用递减理论,坚持产品创新/12 企业想更好地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减少与阻碍边际效用递减。
四.替代效应:及时把目光瞄向焦点物品的替代物/16 在经济学上,替代品与互补品是企业定价的参照法宝。
它们是由需求交叉弹性理论引发出来的两类产品,并与需求交叉弹性共同在企业经营策略中有着广泛而普遍的应用。
五.价格歧视理论:一样的东西为何有不一样的价格/20 价格歧视实质上就是一种价格差异,它通常是指商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向各种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与质量的商品或者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一样的售价或者收费标准。
市场与竞争六.完全竞争:瓜子市场中的经济学/27 通常而言,假如市场中的买家与卖家数量规模足够大,每个个人(包括买方与卖方在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且不能独自影响市场价格的时候,这样的竞争状态就叫完全竞争,这样的市场就叫完全竞争市场。
七..竞争理论:竞争战略就是要创造差异性/31 波特的“竞争三部曲”对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内外竞争环境,从企业内部活动成本、外部产业结构、地域产业集群等不同层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剖,这为人们了解竞争本质提供了广泛的视角。
八.外部性定律:宣传“补钙品”也是在为“骨头汤”做广告/36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活动都兼具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性。
九.灯塔效应:市场失灵之后怎么办/39 假设市场上不存在引起市场失灵四种原因中的任何一种因素,竞争性市场就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十.寡头市场:横行霸道的企业托拉斯/43 寡头垄断市场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互相依存。
十一.完全垄断:钻石市场中的经济学/47 形成垄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是由于各种“行业壁垒”妨碍了其他厂商进入而造成的。
生产与消费十二.节俭悖论:促进消费才能拉动内需/53 惟有在大量资源闲置和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非充分就业状态下,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才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
十三.棘轮效应:消费习惯具有不可逆性/59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对于欲望,我们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纵,必须保持适度的物质消费。
十四.消费者剩余:你买的东西是贵还是便宜了/63 同一件商品,当它的价格愈低时,所产生的消费者剩余就愈多。
十五.消费预期:买涨不买落与持币待购/66 预期指的是对未来经济状况的判断,它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十六.炫耀性消费:不怕东西贵,就怕显示不出身份与地位/69 商品要想起到炫耀作用,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价格极高和数量极少。
投资与理财十七.复利累进效应:坚持长期投资,收获巨额利润/75 复利力量的源泉来自两个要素,即时间的长短和回报率的高低。
这两个因素的不同,给复利带来的价值增值也有很大的不同。
十八.最大笨蛋理论:千万别接最后一棒/80 投机行为的重点在于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那个最大的笨蛋,那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
十九.奇货可居原则:投资冷门方能获利丰厚/84 投资冷门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而高收益也往往与高风险相伴。
二十. 51%原则:多一分胜算就出手/88 我们在做出任何选择时都必须花费机会成本,利用51%原则,也许可以使你获得至少不低于机会成本的价值。
博弈与选择二十一.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93 格雷欣法则不仅存在于货币与金融领域,还存在于其他领域中,如社会经济、文化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需要我们时刻提高警惕。
二十二.酒吧理论:经验有时是陷阱/97 在现实生活中,酒吧理论存在于很多方面,比如股票买卖、交通拥挤及足球博彩等,人们也把这类问题称为“少数人博弈”。
二十三.游戏:双赢与多赢才是正道/100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来说,遵循和掌握双赢或多赢法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十四.斗鸡定律:在骑虎难下时要尽早退出/102 在日常工作与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懂得何为进退之道,不要等斗得血肉模糊时再灰溜溜地败下阵来。
二十五.纳什均衡:从囚徒困境看纳什均衡/105 纳什均衡也称非合作均衡。
任何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共谋”,他们仅仅是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而未考虑社会福利或者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
这种策略组合由每个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所构成。
二十六.位置博弈:商家在同一时空博弈的受益者是消费者/108 只要条件允许,商家将基本趋向于相依为邻,这种现象完全可以视为由公正的市场竞争形成的合理结果。
产权与制度二十七.科斯定理:产权明晰是效率的基础/113 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
二十八.阿罗不可能定理: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局限性/119 阿罗不可能定理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公共选择与民主制度,“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具有一定的限度。
收入与分配二十九.帕累托最优:门当户对的经济学原理/125 门当户对的婚姻模式最易达到帕累托最优,即在不让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三十. 马太效应:贫者愈贫,富者愈富/128 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经济领域。
“凡是少的,就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三十一.二八法则: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131 社会上大约20%的人占有大约80%的财富,而大约80%的人仅占有大约20%的财富。
国民收入与宏观经济调控三十二. 拉弗曲线: 减税才能增税/137 当税率高到一定程度时,税收总收入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三十三.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的重要标尺/141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公认的衡量一国或地区收入差距程度的重要标尺。
三十四.乘数效应:善用乘数理论,有效刺激经济/145 当经济社会机器无法运转,工人无法就业,产品售不出去的时候,“将钱埋在地下”就会让国民收入扩大数千倍。
三十五. 恩格尔定律:生活水平的最直观反映/149 在运用恩格尔系数这个标准进行国际与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不可比因素的存在,比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人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因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等。
三十六.菲尔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宏观体现/153 菲尔普斯曲线指出通货膨胀不只取决于失业状况,还和通货膨胀预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于此,通货膨胀不会影响远期失业率,它只是由劳动力市场的运转来决定的,而经济稳定政策仅仅能影响失业率的短期起伏。
信息与经济三十七.柠檬原理:逆向选择的奥秘/161 逆向选择主要是由信息的不完全性与机会主义行为所引起的,它会导致交易市场上出现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商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三十八.逆向思维:信息太少获得太差/167 伴随着价格的降低,存在着逆向选择效应:产品质量比平均水平高的卖家会退出交易,只有产品质量较低的卖家才会进入到市场中。
经营与管理三十九.手表定律:标准的重要性/173 对同一件工作,不能同时确定两种不同的目标;对同一件事,不能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同一家企业,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及设置两个不同的企业目标;对同一个人,不能有两种不同的要求,而且不能同时有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他。
四十.木桶定律:细小的疏忽往往会导致整体上的失败/176 木桶能装多少水,这与最长的木板或木板的平均长度无关,其完全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四十一..4+2 法则:企业基业长青的秘密/179 持续遵守4+2 法则的企业,有九成以上的几率会是“成功者”。
四十二.破窗理论:破坏事件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182 经济学家将破窗理论应用于如洪灾、地震以及战争破坏性事件中,指出这些破坏性事件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四十三.长尾理论:网络时代的新规则/186 长尾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只要存储与流通的渠道足够多,那些需求不旺或销量差的产品,其共同占有的市场份额就可以与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即众多的小市场在汇聚以后,能够具备与主流大市场相较量的市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