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桩基检测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光纤传感技术在桩身内力测试中的应用

光纤传感技术在桩身内力测试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 !"#$%&$'(') *+&,-./&$01$21(3$&)%$'%3%0)
科技风 "#$% 年 " 月
光纤传感技术在桩身内力测试中的应用
张明峻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摘4要介绍了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的传感原理结合实例对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振弦式钢筋计 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获得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分布特征相对于振弦式钢筋 计具有分布式长距离耐久性好成活率高抗干扰强和与被测物协调性能好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桩基检测技术加 以推广
在桩身侧面画线开槽槽规格以满足光纤可完整埋入为准 将
光纤顺直埋入槽内定点固定然后用高强胶剂封槽
3&) 各土层侧摩阻力
图 $ <d)n桩静载各土层摩阻力发挥图 #&
44桩身侧摩阻力按土层进行计算在同一土层的桩身上取各 点间小段利用上文轴力计算方法该小段内侧摩阻力然后根 据各土层侧摩阻力区土层内各小段侧摩阻力平均值 从图 $ 可以 看 出 随 着 荷 载 的 增 大 桩 侧 摩 阻 力 随 着 增 大 其 中 ( 2)D=% 基桩贯穿的地层依次为$ 层
填土) 层粉砂(2$ 层粉质粘土(2) 层粘土(2( 层粉
质 粘 土 3 层 细 砂 试 验 采 用 堆 载 法 进 行 加 载 级 差
为 )?%.H
3&$ 光纤埋设
本次光纤的铺设以桩身混凝土为载体 试桩桩材进场后
按下式计算
G 1 !" 1 "3@"H
其中;,为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桩身截面面积

《2024年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因其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及长距离监测等优势,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首先介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然后详细阐述其在结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的应用,最后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展望。

一、引言随着现代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成为了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监测手段,以其高灵敏度、抗电磁干扰、可长距离连续监测等优点,在结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

二、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基本原理及特点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利用光纤中光信号的传输特性,通过测量光在光纤中的传输参数变化来感知外界信息。

其基本原理包括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和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等。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微小的物理量变化,如应变、温度、振动等。

2. 抗电磁干扰:不受电磁场干扰,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监测。

3. 长距离连续监测:可实现长距离的光纤连续监测,提高监测的覆盖范围。

4. 实时性:能够实时获取监测数据,为结构健康状态评估提供依据。

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的应用(一)结构应变监测在建筑结构中,应变是反映结构受力状态的重要参数。

通过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在结构关键部位布置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结构的应变变化。

当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光纤中的光信号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得出结构的应变情况,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

(二)结构开裂监测结构开裂是建筑结构损坏的常见形式之一,对结构的安全性影响较大。

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中埋设光纤传感器,通过监测光纤中光信号的变化来感知结构的开裂情况。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施工工法(2)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施工工法(2)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施工工法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管廊建设中,基坑监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城市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施工工法,该工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安全性,能够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进行基坑监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高精度: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基坑内的土壤应力、温度和湿度等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精度。

2. 高灵敏度:该技术能够对基坑内的微小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事故发生。

3. 分布式监测:光纤传感技术可以覆盖整个基坑区域,实现对基坑的全方位监测,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4. 实时反馈:监测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处理和反馈,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基坑监测工程,特别适合于土质较软、变形较大、周围环境复杂的基坑监测。

四、工艺原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将光纤布设在基坑内部,利用光纤的散射和吸收特性,监测光信号在光纤中的强度变化,从而获得基坑内部土壤的应力、温度和湿度等信息。

具体工艺原理如下:1. 光纤布设:将光纤以特定的方式布设在基坑内部,保证光纤与土壤充分接触。

2. 光纤传输:通过激光器产生的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信号的强度随着土壤应力、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光纤反射:光信号在光纤中的反射特性与土壤变化相关,通过监测光信号的强度变化,可以反推出土壤的应力、温度和湿度等信息。

4. 监测数据处理:通过光纤传感器获取的监测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为施工人员提供及时的监测结果。

五、施工工艺1. 基坑准备:清理基坑,确保基坑内部干净整洁。

2. 光纤布设:按照工程要求将光纤进行布设,保证光纤与土壤充分接触。

15-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桩基分布式检测技术研究

15-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桩基分布式检测技术研究
4.2 实例二——钻孔灌注桩
淮南洛河电厂钻孔灌注桩,试桩测试采用BOTDR光纤分布式检测技术。按照一定的工 艺预先将传感光纤布设在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主筋上,用于检测桩体在各级荷载下的桩身混凝 土应力分布、沿桩身轴力分布、桩侧阻力分布等。
图6为桩体在各级荷载下,基于BOTDR光纤分布式桩基检测系统得出的桩身轴力分 布图,测试数据经过去噪回归后计算得到各级荷载下桩身在相应土层处的摩阻力值。
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进的一种新型的预制管桩,大量应用于软土等不良地基地区。它具有单桩
承载力高、抗弯抗拉性能强、耐久性好等优点。但是,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PHC管桩在打
桩过程中,常遇到断桩事故,而确定沉桩过程中断桩的部位及原因分析,常缺乏有效的检测
手段。基于BOTDR光纤传感技术的桩基分布式检测技术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个新的解决方
图4为PHC桩A桩的桩身轴向应变分布,图4(a)、(b)表示互成180。的两条传感光纤测 试结果,两者形态基本上属于反对称。可以分析得到,相对于桩尖人土15 m这一工况,随 着桩尖入土的继续,桩身轴向产生了弯曲变形,其基本形态为:应变曲线上部与下部各向一 侧弯曲,在桩尖距6m的位置为反弯点;当桩尖人士达到26m时,桩身在反弯点位置发生 破坏,传感光纤也在该处破坏。
480
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
图5桩身环向应变分布
0 0
1500
3000
桩身轴力,Ⅲ
45‘】0
6000
7500
9000

10
曩 罨15

20
25
30
图6桩身轴力分布
从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荷载的增加,桩身轴力平稳增加,每一级荷载区分明显,说明桩 身处于弹性线性压缩阶段。从桩头至桩底,轴力分布逐级递减,且递减速率不一,其中在桩 身15 nl的钢筋笼接头处应力较大,15 m深以后递减速率变缓,并且在局部位置每一级荷载 间出现跳跃。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桩基测试中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桩基测试中的应用
… … … … … … … … 露 量 冒 豳闽 壹 焦 墼 燕 测 _ 思… … … … … … … … …冒 重 —
分布 式光纤传 感技 术在桩 基 测试 中的应 用
余 小奎
( 华东 电力设计院,上海 20 6 ) 00 3
Re e r h o h si g o lsBa e s a c n t e Te tn fPi s d e
O srb td Op ia i e o io n e sn c n q e n Dit i u e t lF b r M n t r g S n i g Te h i u c i
摘 耍: 布里 渊光 时域反射计 ( O D ) 是近年 来 国际上研 发 成功 的一项新 型 的分布式 光 电传感 技 术 , BT R
该技术已开始广泛地应用于结构体的温度 、 应变、应力测试。本文介绍了将这一技术应用于 P C管桩和 H
钻孑灌注桩试 桩中桩身轴力分布 、 L 侧摩 阻力分 布及 桩端 阻力 等测试 的两个 实例 。实践 表明 :基 于 B T R OD
plsb  ̄d o OT r ipa e . eahe e nsd mo srt a l OT safail a dp wef le h i ae nB DR aeds ly Th c iv me t e n taet t I B DR i esbe n o ru e . e d h te t nq efrte s an me s rme ta dh at ig oi f山etsigpl. iu o t i a ue n n e l da n sso h r h e t i n e
了桩身应力测试。另 外 ,在许多 工程桩施工 中
遇到桩身破坏 的现象 ,为准确确定破坏 位置和

分布式光纤监测在桩基内力测试中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监测在桩基内力测试中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监测在桩基内力测试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7-27T03:14:48.219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3月6期作者:吴振波1 马越涛2[导读]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蓬勃发展,该技术相比传统的试验手段在岩土工程监测、原位试验等工程领域中更具优势吴振波1 马越涛2(1.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2 2 王江泾镇人民政府,浙江嘉兴 314016)摘要: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蓬勃发展,该技术相比传统的试验手段在岩土工程监测、原位试验等工程领域中更具优势。

利用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了灌注桩在软土地区中的桩身应变分布和内力传递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单桩承载力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桩身侧摩阻力发挥主要作用,所有地层桩身侧摩阻力均有发挥,其中粉质粘土和中风化凝灰岩地层发挥主要作用,桩身稳定。

试验结果对杭州市地区灌注桩设计和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承载性能;侧摩阻力1引言光纤传感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光导纤维及光纤通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光为载体,光纤为媒介,感知和传输外界信号的新型传感技术。

目前研制成功的光纤传感器可以实现绝大部分物理量的监测,包括应变、温度、振动、位移、压力、、光强等,已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土木等众多领域,表现出众多优势。

其中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在灌注桩、PHC管桩原位测试中具备显著优势[1-3],朴春德等[4]验证了长距离光纤监测技术的优势,对比传统的钢筋计和土压力盒,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更加可靠。

杜鸿等人[5]通过光纤监测技术分析了大直径抗滑桩的受力特征,现场监测数据得到的滑动面与勘察所得一致,监测数据有效、可信。

崔永亮等人[6]利用光纤监测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海洋环境下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承载性状变截面可改善桩基承载性能。

本文通过在灌注桩主筋处预埋FBG光纤传感器,在试验场地中进行静载试验,基于现场测试结果研究了桩基承载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预制桩基桩内力测试中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预制桩基桩内力测试中的应用
(1. Center for Engineering Monitoring with Opto-Electronic Sensing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2. Shanxi Electric Power Explor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Taiyuan 030001, China)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2045);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 (01086) 收稿日期:2008–04–03
912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年
在灌注桩测试中的应用分析,该技术不仅能对桩身内 力进行测试,还可通过应变分布特征和多组测线间的 应变对桩身的质量进行检测判断,有着许多传统应变 应力计无法比拟的优势[5-6]。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 测中心针对如何采用分布式光纤技术测试预制桩的内 力,进行了大量现场试验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 部分成果在“灌注桩基础分布式光纤传感检测方法与 系统”和“预制桩损伤分布式光纤检测方法和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书中有所体现[7-8]。本文对这一方面作比 较详细的介绍,并将展示笔者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 认识。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to testing inner force of prefabricated piles
WEI Guang-qing1,SHI Bin1,JIA Jian-xun2,HU Sheng1,LI Ke1,ZHANG Dan1
系统的布设和安装,易在类似于预制桩等一些已成型
的结构构件上表面粘贴和浅表埋入。
般由多节桩组成,且施工过程很快,无法做到边施工 边植入光纤,经多次试验摸索一套先分节植入后在施 工中再对接的方法完成传感光纤埋设,如图 1 所示, 其工序如下: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钻孔灌注桩检测中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钻孔灌注桩检测中的应用

第30卷 第7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0 No.7 2008年 7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uly, 2008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钻孔灌注桩检测中的应用朴春德,施 斌,魏广庆,朱友群,张 丹(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3)摘 要: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是近年来国际上研发成功的一项新型的分布式光电传感技术,该技术已开始广泛地应用于结构体的温度、应变、应力检测。

尝试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钻孔灌注桩试桩中桩身轴力分布、侧摩阻力分布及桩端阻力等的检测;研发了一套传感光纤的埋设工艺;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和移动平均法的BOTDR检测数据频谱处理方法;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对这一技术应用于钻孔灌注桩检测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OTDR 光纤传感技术的钻孔灌注桩桩基分布式检测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它与传统的钢筋计、土压力盒等点式检测技术相比,具有分布式、一端检测、不需回路、长距离、耐久性好、成活率高、抗干扰强和与被测物协调性能好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桩基检测技术加以推广。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BOTDR;分布式检测;数据处理;传感光纤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8)07–0976–06作者简介:朴春德(1979–),男,博士研究生,从事岩土工程分布式监测与诊断研究。

E-mail: piaochunde@。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 techniques inbored pile detectionPIAO Chun-de, SHI Bin, WEI Guang-qing, ZHU You-qun, ZHANG Dan(Center for Engineering Monitoring with Opto-Electronic Sensing,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Abstract:The Brilli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 (BOTDR) was a new distributed optical-electronic sensing techniqu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broad. It had been widely applied in detecting temperature, strain and stress of the structures.BOTDR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distribution of strain, side friction and tip resistance of the bored piles. The technology embedded on the sensing optical fiber was developed, a spectral processing method of BOTDR detection data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wavelet analysis and moving average metho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BOTDR to detect the bored piles was demonstrated through a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BOTDR-based distributed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the bored piles was quite effectiv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int-mode monitoring techniques such as strain gauge and earth pressure cell, there were obvious advantages for BOTDR such as distributing, single-end detection, long-distance, durability, high survival rate,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nd better coordination, and it was a very potential technique for the pile detection.Key words:bored pile; BOTDR; distributed detection; data processing; sensing optical fiber0 引 言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主要的桩基础型式,其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上部建筑物的稳定。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桥梁结构应变测量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桥梁结构应变测量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桥梁结构应变测量应用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

现代电子信息、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传统土木行业工程测试测量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前景。

近十几年来,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正是体现了新技术和传统土木行业的融合促进。

然而目前较成熟的桥梁安全结构监测系统基本是通过大量布设点式传感器,通过局部测量来评估桥梁结构的整体安全状态。

随着近几年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国内的研发应用,可以实现桥梁结构长距离大范围的分布式连续应变测量,是目前桥梁结构安全监测良好的补充内容。

关键词:分布式光纤传感;桥梁结构应变测量;应用技术研究引言在区域经济交流的过程中,交通网属于重要的沟通载体,桥梁工程作为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运行质量。

随着施工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桥梁工程的施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确保整个桥梁工程的顺利推进,需要采取相应技术做好测量工作,从而为后续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测量应用实现方法1.1传感光缆选型与布设工艺普通单模光纤可作为传感元件,满足传感功能,但封装方式不利于工程施工。

粗犷的施工环境下布设纤细的光纤很容易发生弯折导致光损过大甚至光纤折断无法完成测量。

工程应用中,传感光缆需要特定的封装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耦合性、应变传递性和高强度保护性。

目前可采用两种不同封装的传感光缆,金属基索状应变感测光缆和玻璃纤维复合基应变感测光缆。

布设方式分预埋式和表贴式两种。

预埋式布设适合应用在新建桥梁结构,将金属基索传感光缆预拉用扎带固定在待测位置的钢筋上,传感光缆两端标注光纤位置和进出线端。

浇筑完成后,根据实际应用环境使用适合长度的铠装通讯光缆作为延长链路与传感光缆熔接,并将通信光缆熔接插头接入光纤传感解调设备。

表贴式布设适合应用在役桥梁结构,可将玻璃纤维布传感光缆拉直,用浸渍胶将传感光缆黏贴于被测结构表面。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桥梁深水桩基钢板桩围堰监测技术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桥梁深水桩基钢板桩围堰监测技术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桥梁深水桩基钢板桩围堰监测技术作者:***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3年第08期摘要:文章基于分布式光纖监测手段,对桥梁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进行受力和变形分析。

结果表明:钢板桩桩身应力、应变、弯矩和挠度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在内支撑和开挖面附近出现转折点,峰值出现位置逐渐向桩身下面转移;围堰开挖施工完成后,应变、应力、弯矩和挠度峰值均没有超过规范允许或者材料允许的承受能力;分布式光纤可以为深水桩基围堰提供更加精确可靠的数据,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关键词:分布式光纤监测;深水桩基;钢板桩围堰;受力变形中图分类号:U443.16+2A4915430引言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许多大跨径桥梁的规划和建设。

在大跨径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大量形式复杂且体积巨大的桥墩桩基础,在深水中进行桥墩基础建设则需要借助于一些特殊结构。

当前大部分深水桥梁桩基础采用钢围堰作为辅助结构,该结构具有强度高、防水性好、经济效益好、可循环重复使用等优点,其中钢板桩围堰是最常用的一种型式[1-4]。

由于钢板桩围堰特殊的施工环境,在水位变动频繁河道的施工安全稳定是比较难控制的,钢板桩围堰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而需要做好桥梁桩基钢板桩围堰施工的全过程监测,但是我国对于钢围堰结构施工监测仍处于摸索阶段,当前常用的一些传统监测方法存在测量范围较小、耐久性和长期稳定性都较差等缺陷,对于深水钢板桩围堰这一长期工作量巨大、范围广、要求高和施工周期长的工程不是很适用,因而急需寻找一种更加可靠的监测手段来替代原有监测技术。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传感技术,具有寿命高、精度好、灵敏度佳、耐久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在交通、水利、建筑、油气、矿业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5-7]。

本文基于分布式光纤监测手段,对桥梁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不同施工阶段进行受力变形监测分析,以期能为分布式光纤在深水桥梁桩基钢板桩围堰变形监测的应用提供借鉴。

《2024年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手段,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非接触式、高精度、长距离监测等优点,使其在土木工程结构、特别是大型建筑结构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探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应变及开裂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二、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概述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的光学传感技术,通过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对结构应变的实时监测。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能够实现对大型结构的连续、长距离监测。

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应变监测中的应用(一)原理分析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通过测量光纤中光信号的相位、强度、偏振态等参数的变化,来推断出结构应变的分布情况。

其原理基于光弹效应和光纤中的光波传输理论,通过分析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得出结构应变的实时数据。

(二)应用实例以某大型桥梁为例,通过在桥梁结构中埋设光纤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应变分布情况。

当桥梁受到车辆荷载、风荷载等外力作用时,光纤传感器能够迅速捕捉到应变的变化,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桥梁结构的异常情况,为桥梁的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

四、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开裂监测中的应用(一)原理分析结构开裂往往伴随着应变的突变,通过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这种突变。

当结构发生开裂时,光纤传感器能够迅速捕捉到应变的突变,并通过分析数据的异常变化来判断结构是否出现开裂。

(二)应用实例在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开裂监测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在混凝土中预埋光纤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的应变变化。

当混凝土出现开裂时,光纤传感器能够迅速捕捉到这一变化,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情况,为结构的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

基于后装分布式光纤的高架桥桩基监测技术研究

基于后装分布式光纤的高架桥桩基监测技术研究

基于后装分布式光纤的高架桥桩基监测技术研究
胡凤琴
【期刊名称】《公路与汽运》
【年(卷),期】2024(40)2
【摘要】在分析分布式光纤、桩基后装光纤监测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后装分布式光纤的高架桥桩基监测技术。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从预埋超声波检测管、安装布置后装式光纤、分布式光纤熔接与监测方面介绍该监测技术的安装工艺;以广州某高架桥B匝道为例,采用该技术监测承台施工后长短组合桩基、独柱式大悬臂桥墩施工后长短组合桩基的轴力和变形,并与传统监测方法进行经济效益对比。

结果表明,该技术的监测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胡凤琴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6.2
【相关文献】
1.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油罐监测技术研究
2.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轨道板上拱监测技术研究
3.基于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的架空输电线路外破隐患监测技术研究
4.基于分布式应变光纤的运营公路隧道健康监测技术研究
5.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桥梁深水桩基钢板桩围堰监测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桩基检测应用研究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桩基检测应用研究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桩基检测应用研究
孙银旭;解明侠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桩基工程属地下隐蔽工程,施工程序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程质量往往不容易控制,常常会有断桩、缩颈、混凝土强度偏低、夹泥或离析等各种安全隐患发生.因此,为了保证桩基工程的质量,进行桩基检测是相当重要的.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的概念与分类,然后就光纤传感技术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总页数】1页(P237)
【作者】孙银旭;解明侠
【作者单位】沈阳中建东设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沈阳 110056;沈阳中建东设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沈阳 11005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测试设备的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J], 孙光东
2.基于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测试设备的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J], 孙光东
3.基于白光干涉原理的光纤传感技术——Ⅶ.基于环形拓扑的白光干涉光纤传感器网络 [J], 苑立波;
4.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电缆故障定位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 [J], 宾世杨; 林丽娟; 程乐; 韦焕林
5.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岩溶段桩基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J], 姚正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基坑监测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基坑监测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基坑监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也不断加快进程,促使基坑建设工程数量日益增加,以往的监测基坑工程技术监测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不能科学准确的基坑开挖工程反映出来。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与其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例如适用性强、分布式测量、装配便捷以及稳定性好等,能够有效对基坑工程安全进行监测。

文章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原理入手,对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运用以及基坑工程分布式监测的有效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基坑工程;监测1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原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是根据布里渊散射光频域技术(Brillouin Optical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的一种与传统不同的监测技术,该技术的产生推动着全球传感技术的阶段性发展。

其科学研究了探头的泵浦光传递以及难易程度,达到以检测点位置为基础的传递函数目标,具有两个光纤里的声波以及往反方向传递的光波共同影响,背向散射光将会产生偏移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线传感器周围温度差异和变化。

借助光信号的相对位置与变动程度相对比,进而BOFDA分析器能够对复数传递函数展开计算。

同时,复数传递函数利用逆快速傅里叶转化方式进行变换。

如果靠近光纤线路上的随便一个位置产生轻微温度变化或者是轴向应变变化时,都会造成布里渊偏移对应的变化,准备测试物体的温度变更量以及应变变更量与布里渊检测器之间具有紧密相连的线性联系。

因此,运用BOFDA装置检测口测试出的布里渊偏移量能够推测出准备测试物体的温度数值以及应变数值。

由于探测光线和泵浦光线在不同的两侧射进过程中会出现反射现象,在双方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频率差,这个频率差就被称作布里渊偏移。

所以,BOFDA与产生变化的位置的间距W可以根据下方公式W=(1)计算出来。

泵浦光线与探测光线在不同频率下发出的信号程度数值可以通过检测仪明确掌握。

检测仪传输出来的讯号运送到具有光基带运送作用的网络分析器中。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桩体位移监测方法研究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桩体位移监测方法研究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桩体位移监测方法研究朱栋梁;林伟宁;程贵海;陈秋平;赵伟来;陈国良【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22(53)5【摘要】现有光纤传感器的布设方法单一,无法完全适应各类工程的监测要求。

为此,从实际工程桩体水平位移监测的需求出发,针对工程施工特点,设计单U型和多U 型布设方法,并于室内构建PVC管简支梁模型,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PVC管弯曲变形应变进行测量。

采用各类应变组合进行挠度计算,分析了各应变组合挠度的试验误差。

将上述两种光纤布设方法分别运用于实际工程的桩体水平位移监测中,并对比分析光纤传感器监测数据效果。

试验与实际工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分布式光纤计算桩体位移时,应当优先选用垂直基坑开挖面的双轴线应变进行计算,其次可利用其他轴线应变换算成基坑侧应变,进而用双轴线应变计算,而多轴线应变计算会造成多余误差;在实际工程运用时,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监测效果优于侧斜管监测效果。

【总页数】8页(P168-175)【作者】朱栋梁;林伟宁;程贵海;陈秋平;赵伟来;陈国良【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金华市金义东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2【相关文献】1.分布式光纤的桩体水平位移监测新技术研究2.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建筑倾斜监测方法研究3.光纤测试技术在护坡桩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应用4.基于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边坡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5.基于BOTDA的桩体水平位移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桩基检测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桩基检测技术研究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项目类别: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委托单位: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申报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编写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编写时间:2013年1月16日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桩基检测技术研究一、项目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国内外发展概况1.1项目研究的意义、目的桩基是大型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工程安全问题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构件之一。

一旦基础失效,势必造成整体建筑物破坏。

因此,桩基检测是整个建筑结构安全、稳定的保障。

桩基检测是对单桩承载力和桩身质量等进行全面评价的重要措施,是确认桩基工程合格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不合格桩进行补强或返工的依据。

因为桩基是隐蔽工程,发现其缺陷,以及其后的处理都有难度,因此,在桩基设计前要进行必要的试验,施工后都需要检测。

传统的桩基检测,主要基于声波的反射原理,以及静态载荷下沉降率的研究。

其特点是在时间上不具有连续观测的可行性。

因此,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观测手段是桩基检测技术的革命性进展。

本课题研究目的是确定分布式光纤传感在桩基检测中的理论计算基础,使智能FRP筋优良检测性能在桩基检测中充分发挥,其检测原理是基于布里渊散射机理的PPP-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分布式光纤检测技术广泛用于大型重要构筑物(机场、桥梁和隧道等)的温度、变形检测,较之发展较快的光栅光纤,分布式光纤具有更好的应用功能。

光栅光纤是准分布式的,在一条线路上一般只能布设8-9个观测点;而分布式光纤可以在空间上连续检测每一个点,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10cm,温度测量精度达到0.1度,应变测量统计精度达到2.4微应变,而智能筋较分布式光纤,在实际施工中,智能筋检测施工要求更简单,智能筋内的传感光纤由于复合材料的保护,其耐久性更好。

虽然因此智能筋的检测精度较分布式光纤有所降低,但与一般检测方法比,智能筋检测更加准确有效,且具有长期检测特点。

因此,对智能FRP筋在桩基检测应用的研究具有远大前景,其先进检测技术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将推动桩基质量提高,全寿命期的实时监控将大大减少因桩基损坏造成的损失。

1.2国内外发展概况桩基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行业,我国的检测技术起源十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声波透射法来抽检。

随着工程建设的的蓬勃发展,在桥梁、高层建筑、重型厂房、港口码头、海上采油平台等工程中大量采用桩基础,从而推动了检测频率、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

传统的桩基检测方法各有其特点及适用范围:声波透射法只能检测桩身的完整性,不能检测其承载力;由于桩径较小时,声波换能器与检测管的声耦合会引起较大的相对测试误差,故声波透射法适用于检测桩径大于0.6m桩的完整性。

静载荷试验法被公认为检测桩基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该方法结合在桩身和桩底埋设传感器件还可以测定桩侧摩阻力分布情况、桩端反力和桩身轴力等,但评价桩身完整性不理想。

静载荷试验法检测时间长,检测费用高,配套工作麻烦,加上设计安全系数较高,一般情况下较难令桩基破坏,故较少采用这种方法。

低应变法可检测桩身完整性,但对半断桩、空洞、局部夹泥、局部混凝土松散和不太严重的缩扩颈检测,有一定的难度;在测定承载力上是不可靠的。

高应变法是检测桩基桩身完整性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受测试人员水平和桩—土相互作用模型问题影响,在国际和国内都遭到质疑,可在个别有承载力争议的桩上使用。

钻芯法是一种有损检测方法,它只能对局部桩的长度、砼强度,局部缺陷情况,桩底沉渣厚度,持力层情况等作出判断,可作为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的补充。

由于静载荷试验法费时费力费钱,而动测法(高应变、低应变)又不可靠,近年来又发展了静动试桩法和自平衡法。

静动试桩法兼有静载荷试验和高应变试验的优点,试验原理简单,费用低,历时短,在日本,荷兰等国已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尚未推广使用。

自平衡法是在桩尖附近埋设荷载箱,沿垂直方向加载,求得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该技术在国外属专利产品,没有相关技术资料报道。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率先研究此法,已取得一定的成就。

1989年美国布朗大学的Mendez等人首次提出将光纤传感器埋入混凝土结构中进行安全监测。

随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一些学者开始将这一高新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欧进萍、周智等开发的FRP—OFBG智能复合筋应用于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塔基础的钻孔灌注桩的桩基的内力监测中;由于这种光纤智能筋是准分布式的,需预先知道桩基最大内力的位置。

南京大学的施斌等人利用BOTDR技术,把未经FRP封装的分布式光纤埋设在对称的两根主筋上,与静载试验相结合,代替传统的钢筋应变计、应变片分析桩基的桩身轴力、侧摩阻力、端承力,从而检测桩身质量,推导桩基承载力。

二、项目的原理与理论基础2.1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以光波为载体,光纤为传输媒质同时以光纤作为传感介质的检测技术。

光波不受电磁干扰,易为敏感探测器接收,可方便进行光电或电光转换,易与现代电子装置和计算机相匹配,而光纤作为传感器,其效应是线性的,响应域宽,敏感度高,其效应是散射光的频率发生变化,而不是振幅,因此,所能受到的干扰极少,对于光的频率,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很高,因此,它的检测原理具有敏感、无源、被动式等特点,是优良、高精度的检测方法。

尤其重要的是,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检测值在空间上是连续的,也就是说,测量的是应力或温度的函数沿长度上的一个函数,其数据包含了全面的信息,例如,数据可以积分,并得出横向变形的信息,以及整个物理场的全貌。

在光纤传感领域里,发展较快的是以FBG(光纤布喇格光栅)为代表的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以BOTDA(布里渊光时域分析计)与BOTDR(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为代表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FBG 传感技术中光栅为传感器,光纤传输光信号。

此技术已较成熟。

但一根光纤上只能布设有限个光栅,故需预先了解所测结构的大致受力分布,根据受力情况布置光栅,不适合复杂的受力结构或有偶然荷载作用的结构。

而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中光纤既作传输器又作传感器,利用光的散射,可以连续检测光纤上每一个点的受力情况;还可以对微观的应变积分,得到宏观的整体变形情况。

本课题所采用的桩基检测技术是基于布里渊散射机理的PPP-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PPP-BOTDA的英文全称为Pulse-PrePump Brillouin Time Domain Analysis,中文意思是脉冲预泵浦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法。

BOTDA传感系统的原理是从光纤一端入射脉冲光,另一端入射频率与脉冲光频率相差约布里渊频移的连续光。

当脉冲光与连续光在光纤中相重叠时,由于受激布里渊放大作用,脉冲光与连续光之间会通过声波场发生能量转移。

能量转移的大小与两个光波之间的频率差有关,当频率差等于光纤的布里渊频移时所转移的能量最大,所以通过扫描两个光源之间的频率差和每个频率差下转移的能量大小,便可得到光纤沿线的布里渊频移,从而实现对光纤应变和温度的全分布式传感。

普通的BOTDR与BOTDA无法同时实现高空间分辨率 (<1m)和高精度(<±7.5με)。

PPP-BOTDA是BOTDA的升级产品,在导入脉冲光之前,加载适当的脉冲预泵浦光(Dpre),预先激发声子。

PPP技术实现了10cm的空间分辨率和±7.5με的应变测量精度。

综上所述,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测量具有以下优点:1)分布式:可以准确测出光纤沿线任一点上的应力、温度等信息,克服传统点式监测漏检的弊端,提高监测成功率;2)长距离:光纤即作为传感体又作为传输体就可以实现长距离、全方位监测和实时连续控测;3)耐久性:传统的土木工程监测一般采用应变片监测技术,应变片易受潮湿失效,不能适应一些大型工程长期监测的需要。

分布式光纤智能筋用FRP筋封装光纤,大大提高其耐久性,能实现在全寿命期的监测;4)抗干扰:光纤是非金属、绝缘材料,避免了电磁、雷电等干扰;5)轻细柔韧:光纤的这一特性,使它在埋入混凝土的过程中,避免了匹配的问题,便于安装埋设;6)测试精度高。

2.2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桩基检测特点在桩基中埋设分布式光纤与埋设传统的钢筋应变计、应变片相比,不需预先计算应变片(计)埋设的位置;可以连续检测光纤上每一个点,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

为了保证光纤的耐久性,可用FRP筋封装分布式光纤形成分布式光纤FRP智能筋。

这样可保证光纤在施工及运营中不受损坏。

分布式光纤埋入桩基后,不仅可在进行下一步工序前检测桩基,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以至建筑物的全寿命期都可监测桩基的安全状况。

完成此检测系统的硬软件设备并联入网,还能实现远程的实时监测。

2.3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智能筋的特点智能FRP筋,是将分布式传感光纤置入到FRP筋材中得到的,由应变传感器和高强度的复合材料有机的结合而成,兼具受力与传感特性、集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于一体,其检测原理是基于布里渊散射机理的PPP-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工程布设简单、量程大、耐久性好、精度高,便于施工和操作方便等突出优点。

智能FRP筋的受力材料是玻璃纤维,而光纤的材料也是玻璃纤维,两种材料在力学上模量匹配,强度均衡,变形同步,而且能保证在全寿命周期内,智能FRP筋材一直发挥传感器的作用;增强纤维采用玻璃纤维或玄武岩纤维,力学特性以及其他物理性质与光纤接近,因此能够准确地反映构件内部的应力和温度;另外,智能FRP筋检测的是一个物理场,具有时间空间上的连续性,从而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还可以对微观量进行积分,得到宏观的整体情况。

例如对光纤上的应变积分,还可检验桩顶的水平位移,这是传统的点式传感器不能做到的;除此以外,智能FRP筋具有足够的弹性,可以卷成卷,又有足够的刚度可以牢固地绑扎、固定;与通常的附着式传感器相比,内置式的筋材在安装、施工、检测时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桩基检测的理论基础。

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难度,其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声学方法,其声波可以遍及整个研究对象,而光纤只能串联编织成网状,在没有光纤的位置,如果存在空气泡等,如何判断,需要较高的数学理论基础,比如说场论等。

另外,光纤的受激布里渊散射解析仪目前要依赖进口,报价大约120万元人民币,或者只能租用,在经费上有一定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