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2 组织行为学的最新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前沿探索
组织行为学的前沿探索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商业世界中,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影响的学科,正不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它旨在理解、解释和预测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能和员工的满意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展现出许多令人瞩目的前沿探索方向。
一、数字化时代的组织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众多组织的必然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组织的结构、流程和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层级式组织结构逐渐被扁平化、网络化的架构所取代,信息的流通更加迅速和透明。
远程办公、虚拟团队等工作模式日益普及,这对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信任提出了新的要求。
研究发现,数字化环境下的员工更容易感受到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模糊,从而导致工作压力增大和工作满意度下降。
因此,如何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成为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带来了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
二、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招聘环节中,智能算法可以筛选简历、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适应性,提高招聘效率和准确性。
在培训方面,个性化的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员工的需求和能力提供定制化的培训课程。
绩效评估也可以借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更客观地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
然而,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也并非一帆风顺。
算法偏见可能导致不公平的招聘和晋升决策,引发员工的不满和法律纠纷。
此外,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联系,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如何合理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避免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是组织行为学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多元化与包容性的组织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组织中的员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种族、性别和年龄层,多元化已成为组织的显著特征。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精品)
费雷德·卢森斯和他的合作者通过对450多位管理 者的研究发现,成功的管理者(根据在组织内部晋 升速度来衡量)与有效的管理者(根据他们绩效的 数量和质量及其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所关注的工作重点大相径庭。 社交联络对成功管理者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源管理 的贡献最小。对于有效的管理者而言,沟通的贡献 最大而社交的贡献最小。
行为最原始的含义是指生命有机体的运动 和活动。从组织的意义讨论行为的含义是把组 织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组织行为的定义可以描述为:在组织内部, 个人和群体所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 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也包括组织自身的运 行状态。
16
由于组织活动的复 杂性,所以对组织 行为进行分析和研 究时就必须分层次 进行。一般我们的 研究是分三个层次 进行:
18
通过上述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使我们了解了组 织行为的含义,也是我们对组织行为学这门学 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说组织行为学就是对 上述内容进行研究的学科,所以,我们对上述 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后,就有了组织行为学的 概念。
19
(二)组织行为学定义
组织行为学就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
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 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 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14
行为的相关概念
1、行为:生命体由内在心理支配和外在目标驱使 而形成的行动和作为。 外显行为:打架、看书、梦呓 内隐行为:思考、记忆
……
行为科学:研究与行为有关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
。
2、组织行为:组织的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
组织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动和 作为。
15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4、对泰勒科学管理的分析 、
1)泰勒科学管理的二重性 2)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 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 泰勒科学管理的精髓 是用精确的调 泰勒科学管理的 精髓是用精确的调 精髓 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 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 意见和经验。 意见和经验。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对组织活动有效管理的历史已超过6000年 人类对组织活动有效管理的历史已超过6000年。 6000 1769年 英国首次出现世界上第一个600 600多人的纺 1769年,英国首次出现世界上第一个600多人的纺 织厂,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组织创新—— 织厂,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组织创新 工厂制度普遍建立。 工厂制度普遍建立。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 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以 泰勒为代表的一代管理者成功地运用精确的调查 泰勒为代表的一代管理者成功地运用精确的调查 研究和科学实验方法,创造、 研究和科学实验方法,创造、发展了一系列提高 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方法。 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方法。 等人的“ 20世纪20年代 梅奥等人的 霍桑试验” 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在泰勒 的科学管理之外,开辟了组织管理研究的新领域。 的科学管理之外,开辟了组织管理研究的新领域。 人群关系理论”闻名于世, “人群关系理论”闻名于世,成为行为科学研究 的先声。 的先声。
管理学院 吕荣杰教授
rjlv@
• 4、环境保护 、 • 室内天花板、墙面无蜘蛛网;办公设备、家具无尘;地毯 室内天花板、墙面无蜘蛛网;办公设备、家具无尘; 不移动、不翘角,地面无污痕。室外地面无污迹,无积水, 不移动、不翘角,地面无污痕。室外地面无污迹,无积水, 无杂物,墙面清洁、无破损。屋顶整洁,定期清扫。 无杂物,墙面清洁、无破损。屋顶整洁,定期清扫。 • 基建和维修不得丝毫损坏环境,任何有可能损坏地、墙、 基建和维修不得丝毫损坏环境,任何有可能损坏地、 草等环境的行为,均需报总经办批准,哪怕是一颗钉子。 草等环境的行为,均需报总经办批准,哪怕是一颗钉子。 • 6、禁令 6、 • 不许大声叫喊,紧急任务到位通知。深夜加班人员回宿 不许大声叫喊,紧急任务到位通知。 舍应轻手轻脚。 舍应轻手轻脚。 • 不许 不许23:30后, 娱乐设施音量超过 分贝 。 3#楼公寓电视 分贝。 楼公寓电视 后 娱乐设施音量超过45分贝 23:30必须关闭。 必须关闭。 必须关闭 • 不许不按时就餐(特殊惰况需经批准)。 不许不按时就餐(特殊惰况需经批准) • 不许随地吐痰、乱丢东西及有铁屑或杂物而不清理,见者 不许随地吐痰、乱丢东西及有铁屑或杂物而不清理, 有份。 有份。
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新发展
总结
组织行为学的8个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之五:必需正视组织生存的关键影响因素:1)激励体制的有效性 相对于组织外在关系(2)激励体制是否有能力确保组织的凝聚力、协作和 组织成员对具体指令的服从。
组织群落生 态学
组织生态系统
三、 组织生态学
2.种群生态理论
➢ 种群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来源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 论,强调自然对生物物种的选择和决定性影响。
➢ 这一理论的分析对象为所有组织的生存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 重点不在于个别组织如何改变,而是整个社群 (Community)或全种群(Population)组织的变化。因此, 可以说种群生态学是组织的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理 论,组织就是组织的社会生物学中的“物种”。
➢ 他认为积极组织行为学是对积极导向的、且能够被测量、 开发和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提高绩效目标的人力资源优势 和心理能力的研究和应用。
一、积极组织行为学
2.积极组织行为与员工积极性
积极组织行为 与员工积极性
主要联系是员工积 极性是积极组织行 为的前提和基础, 积极组织行为是积 极性的外显表征、 活动及活动方式
一、积极组织行为学
4.积极组织行为与工作投入
积极组织行为与 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是一种工 作角色内的认知态 度,也具有利组织 特性,它是积极组 织行为的组成部分
二者有区别,工作 投入是工作角色内 行为,是态度倾向 性的行为;积极组 织行为则既包括工 作角色内行为也包 括工作角色外行为, 是态度支配下的外 显利组织行为。
三 、组织生态学
组织生态理论的研究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 为基础,将生态学的理论移植到对组织的分析之 中在其研究发展中逐渐融入了经济学、管理学 的分析,它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从社会学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组织理论。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
代“工业”之后,正式开始用管理心理学这个名词代替原来沿用 的工业心理学的名称,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一、20世纪初期(二十年代之前)起步阶段
表现为 1 心理技术学,劳动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 研究的兴起。
2 各种心理测试手段的运用。 3 研究内容属于个体取向,侧重于人与机
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1. 社会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 是一门研究社 会和社会问题的学科。个人在组织中的角色、 地位和状态, 个体行为与组织、社会环境的相 互影响, 群体的形成、结构、权力与冲突, 正 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内外关系, 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等等, 对这些组织行为学所关注的问题 的阐释, 都离不开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的渊源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 二、 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其研究领域定位于社会系统。
它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变革
➢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组织行为学本身研究领域侧重 于组织系统。
三、组织行为学与人机工程学
➢ 二者均以心理学作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前者 ➢ 倾向于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研究。后者倾向于组织中 ➢ 人与机器关系的研究。
人到培训师处,培训师向全体参赛学员和监督 员宣布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1.各队代表到主席台来,培训师:“我将给你们看一个 数字,你们必须把这个数字通过姿体语言让你全部的 队员都知道,并且让小组的第一个队员将这个数字写 到讲台前的白纸上(写上组名),看哪个队伍速度最 快,最准确;”
2.全过程不允许说话,后面一个队员只能够通过姿体语 言向前一个队员进行表达,通过这样的传递方式层层 传递,直到第一个队员将这个数字写在白纸上;
组织行为学
第一节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组织环境中个体、群体、领导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表现及其规律,并加以应用以提高组织绩效的学科。
综合起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研究分析工作组织中的行为,二是提高管理者解释、预测、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能力。
二、组织行为学的内容1.个体行为这个领域主要是心理学家的贡献,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关于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观因素即个体的知觉、态度、价值观、个性差异、个体的需要、动机等;二是关于个体行为的外部控制,即个体行为的激励,它包括内容型激励、过程型激励、强化型激励等。
2.群体行为人们在组织中极少完全单独工作,如果要完成任务,组织成员就必须在工作中合作并协调他们的活动。
因此组织行为学就需要研究组织中群体行为的方式和影响群体行为及工作绩效的因素。
关于群体的知识主要来自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群体构成、规范、角色、团队建设、群体思维与决策、群体冲突与沟通,以及权力与影响力、领导等。
由于员工在组织中既是个体同时又是群体的成员,所以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3.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也把整个组织作为它的研究对象,而不是把重点仅仅放在较窄的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上。
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制度的变迁乃至技术的进步,都会对组织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引发组织变革、结构调整并对组织文化造成冲击。
组织行为学所关注的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变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规模与发展阶段、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创新等。
在这三个层面中,人的行为既有很多共同点,又有明显差异性;影响人们行为和决策因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又彼此相互联系,共同对人的行为、组织绩效产生影响三、组织行为学的特征1.跨学科性2.系统性3.科学性4.应用性(见图1-1)四、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见表一)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见图1-2)一、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组织行为学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最先在美国形成,随后不仅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每年出版大量有关的书籍,而且在欧洲、日本及中国也受到了普遍重视,并在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最新发展
工作投入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均涉及到个体对工作持有的态度 ,但在描述个体与工作的心理关系时,两者所针对的对 象也各有侧重。
工作满意度是指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 需要,带来满足感,或者是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把员工从 麻烦和不满中解脱出来。而工作投入不仅包含了个体对 工作的努力程度,还强调了与工作相关的积极的、充实 的精神状态。工作满意度仅仅反映了个体的主观体验, 没有描述个体与工作本身的关系。
组织沉默的影响因素
(4)个人 因素
(1)组 织因素
(3)同 事因素
(2)领导 因素
12.3.2反生产行为
反生产行为(当时称作越轨行为,但其实 质已经是反生产行为)的是指违反组织的 重要规范,威胁到组织或其成员利益的 自愿自发行为。
反生产行为主要的分类方式
根据表现方式分:攻击、敌对、怠工、偷窃和 退缩。
12.2.3积极组织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l)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自愿合作行为,能自觉维护整 个组织的正常运行; (2)能使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摆脱束缚,投入于各种生产 活动之中; (3)能促进同事和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 (4)能有效地协调团队成员和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 (5)能增强组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
根据反生产行为的对象和行为性质的严重程度 分:(1)指向个人的轻度伤害行为,(2)指向 个人的严重伤害行为,(3)指向组织的轻度伤 害行为,(4)指向组织的严重伤害行为。
根据主动性程度分:主动的反生产行为与被动 的反生产行为。
12.3.3组织报复行为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领导方式与下级成熟度关系图
在权变管理中,下级的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多地决定了领导 者的管理方式。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的班组,在管理中更 多的是命令与专制。有时被领导者的水平是一块土壤,在 什么样的土壤里会滋长出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种 权变。
领导者成熟度和下级成熟度的关系图
影响领导者成熟度的要素是领导业务水平, 领导敬业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菲德勒图
菲德勒图是美国的菲德勒总结归纳的,一共包括两 个图。它们显示的是领导方式与领导环
境(工作环境)的关系。
菲德勒图把领导者(班组长)的工作环境分成三个 要素:①上下级关系,即你与下级的关系是否融 洽;②职务结构,即你的职务究竟是常规性的还 是突发性的,一般说来常规性的管理职务结构比 较明确,但突发性的管理职务结构不明确;③职 位权力,一般来说职位越高则权力越大。菲德勒 把这三个要素进行整合,分为八类。
评价
此种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一 方面靠金钱的收买与刺激,一方面严密的控制、 监督和惩罚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努力。 麦格雷戈确信X理论所用的传统的研究方 法建立在错误的因果观念的基础上。 在人们的生活还不够丰裕的情况下,胡萝 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当人们 达到了丰裕的生活水平时,这种管理方法就无 效了。
员工受挫时,会产生一系列对抗办法
• ①离开组织; ②沿着组织阶梯向上爬以摆脱窘境; ③产生明显的矛盾行为,如精神恍惚,侵犯他人,行为缺 乏逻辑性,彷徨不前,脱离实际的自我设计等等; ④对组织失去兴趣,不指望工作能使自己满足,因而拈轻 怕重,磨洋工,集体限制产量,甚至故意出错和欺骗; ⑤对正式组织冷漠旁观,形成非正式组织,诱发抗拒正式 组织的行为; ⑥使非正式组织正式化; ⑦形成非正式群体规范,使③到⑥的行为经常化和习惯化; ⑧形成实用性的心理定势,只看重物质因素而忽视人的因 素; ⑨对青年人或后继者灌输非正式群体规范和实用心态。
组织行为学(张德部分)
行 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 组织行为学 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 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 组织行为学的 研究对象是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 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 的目标。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组织行为学的独立却是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标志是霍桑研究。
第七节 意志与行为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一、意志的内涵 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 意志 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对行为的影响 意志品质可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控性。
第八节 情感与行为
一、情感的内涵 情感 人类社会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人们通过知觉、 思维等反映客观事物,这是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伴随着认识过程, 人们还会产生喜、怒、哀、惧、爱、恶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情 感。 二、情感的形态
一、态度的内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 倾向。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 二、态度的测量 主要有三种方法:调查、专业测量和整理资料,采取相应的管理措 施。 三、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态度影响认知与判断。 2、态度影响行为结果。 3、态度影响忍耐力。 4、态度影响相容性。 5、态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三、激励机制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激励 (二)激励的三种模式 1、模式一 刺激(内外诱因) 个体需要 反馈 2、模式二 需要(愿望、动机、动力) 反馈 行为 目标 动机 行为 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与趋势
Theory X assumes that people dislike work, lack ambition, are irresponsible and resistant to change, and prefer to be led.
Theory Y assumes that people are willing to work, accept responsibility, and are capable of selfdirection and creativity.
10)秩序。每个人都应安排在应安排的职位上。 11)公平。在待人上,管理者必须做到善意与公
道结合。
12)人员稳定。人员经常变动对企业很不利。 13)首创精神。首创精神是创立和推行一项计划
的动力。 14)集体精神。在组织内部要形成团结、和谐和
协作的气氛。
2.麦克斯·韦伯的理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麦克斯·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
名 观察员。观察员记录室内发生的一切, 以便对影响工作效果的因素进行控制。
• 试验条件:被试人员工作在一间工作室, 工作期间可自由交谈,观察员态度和蔼。
• 试验:分期改善工作条件,如改进材料供 应方式、增加工间休息、供应午餐和茶点、 缩短工作时间、实行集体计件工资制度等。
阶段成果:女工们的产量增加
学的李科特(R.Likert)的支持关系理论 (四种领导类型);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罗伯特·布莱克 (Robert R.Blake)和简·莫顿(Jane S.Mouton)的管理方格理论(Managerial Grid);
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F.E.Fiedler)的 有效领导权变理论;
赫西(Paul Hersey)和布兰查德 (Kenneth Blanchard)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发展与形成主讲人:李晓梅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荣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分析研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及孙子兵法,历代著名的政治家商鞅、诸葛亮、唐太宗等,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治国安邦方面,都有不朽的贡献。
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许多理论有待进一步整理、发掘与完善。
这对建立中国式的组织行为学颇有裨益。
我国20世纪70年代前空白,70年代末,开始注意这方面研究。
1985年,中国行为科学研究会正式成立目前是管理专业必修课。
被国家教委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为十门核心课程之一。
在西方国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2.1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1)传统组织理论的终结泰勒四原则要素与工具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组织理论的终结(1)时代背景(1850年以后)自由竞争走向寡头垄断规模经济价格战利润率下降降低工资标准、延长工作日时间萨伊,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美国芝加哥大罢工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美国总工会成立(1886年)⏹工会运动导致“劳工法”颁布⏹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标准⏹阻止利润率下降的办法是有效利用劳动力⏹机械工程师效率运动⏹效率工程师协会成立(3)汤制锁“利益分享计划”⏹1888年汤制锁制定“利益分享计划”⏹通过劳动者合作可以提高利润(节约原材料、工时利用率、改善作业计划等)⏹把这部分利润拿出来分配:50%归公司,30-40%归劳动者,10%归监工⏹并用契约形式明确下来⏹实质是超定额“奖金”分配⏹1891年哈尔西制定“奖金提成计划”⏹修正早期计件工资(按件计价,上不封顶)⏹超标提成奖金(提成1/2-1/3超标部分)⏹Rh=日工资R=小时工资Ha=标准作业时间(8小时)的产量Hs=超标作业时间(按8小时标准产量推算)(4)哈尔西“奖金提成计划”Rh = R ×Ha +R (Hs -Ha )/ 2or3(5)泰勒“劳资两利”(1895年)⏹“集体怠工”的根源是“劳资对立”⏹不可能单纯依靠工资支付方式解决⏹“劳方”高工资收入⏹“资方”低劳务费支出例(8)差别计件工资制解决不满与分配不公的基础是:确定一个工人一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目标产量20件支付率(¥/件)产量(件)(6)泰勒的理想⏹动作/时间研究,确定工作方法与内容⏹根据工作客观性,选择与培训工作者⏹利益驱动,实行差别计件工资⏹设立人事职能工头,进行考核评价,提高工作效率,使劳资两利⏹找到一个组织存在下去的价值与理由(7)作业管理四原则⏹有效动作必要时间⏹日标准作业量⏹标准的作业条件⏹差别计件工资例:动作分析例:动作分析身体动作左手右手走到砖堆俯身拾砖翻动砖块选择最佳一面直立走到泥堆俯身铲起泥灰直立走回将泥涂在砖上伸左手至墙置砖块于墙上以铲泥灰工具敲击数下以固定改善方案:挑选:先令价廉工人,加以挑选,置于一木框内,每框盛砖90块,其最好之一面或一端,置于一定之方向—减少检查工作木框悬挂于工人左方身边——减少走动工人左手取砖时,右手同时取泥灰—左右手同时工作,无空闲。
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趋势
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趋势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领域———积极组织行为学曾晖,赵黎明摘要: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科在21世纪才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由鲁森斯于2002年正式提出,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
与传统组织行为学将研究领域的重点放在解决管理者和员工的机能失调、冲突、工作压力等问题上所不同的是,积极组织行为学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怎样发挥员工优势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上。
其研究范畴包括信心/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等,具备积极性、独立性、可测量性、可开发性、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等基本特征。
2.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研究早在霍桑实验时代就认识到员工的积极感受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多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人员发现积极的帮助、正面的影响、员工积极的态度、幽默感均对绩效有显著影响。
但尽管如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重点仍然放在对员工的负面障碍的问题解决上,如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冲突、压力和工作倦怠;改进不良的态度和对组织变革的抵制;如何激励那些处于边缘状态的、缺乏工作动力的员工等。
鲁森斯将积极组织行为学定义为:为提高工作绩效,对心智能力测量、开发及有效的管理,并以员工的积极活力为导向的应用学科。
这个定义包括来自态度、人格、激励和领导能力。
这一定义既为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研究的框架,也将其与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划清了界限。
第十五章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2010(付维宁浅析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摘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面临空前的挑战。
外部环境系统出现了变化性的增加、稳定性减弱和复杂性增加,确定性减弱的趋势,要求组织确定新的效益观和生态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也必将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历史变革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挑战;新组织;人性;激励;一、问题的提出根据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A.J.Dubrin)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的一门学科,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发展历史
观念人认为
▪ 人有许多需要,也希望自己的需要能够得 到满足,但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着 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心理学上的个性 倾向性的核心)对人的行为和感受会有很 大的影响。如果能够将企业的目标变成职 工的观念和信仰的一部分乃至全部,其激 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生活组织的假设认为
▪ 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去考察和认识一个企 业,还应该从社会角度看企业的职能。 工 作场所往往也是生活场所,人的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也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企业 具有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功能
❖英雄
(真实的人或想象的人, 他们拥有在某种文化中 受到高度赞誉的品格, 因而成为行为楷模)
❖ 价值观
(宁取某些事态而不取某 些事态的显著趋势)
培养组织文化的方法
非常好
可 能 的 效 果
很小
最高管理 培训 层的重视 员工
系统阐述 奖励 价值观 行为
运用传说 公开表彰 标语
和故事 英雄
口号
跨文化研究渊源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之父: 闵斯特伯格(Huga Mǔnsterberg)与工业心理学的诞生:《心理 学与产业效率》(Psychology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 工业个体心理学(后发展为人事心理学) ▪ 工业社会心理学(后发展为管理心理学) ▪ 工业消费心理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后来被泰勒和甘特发展为记件工资制和 差别工资制
•人 事 办 公 室 的 诞 生 : 1900 年 ,
B.F.Goodrich公司成立了雇用事务部;1902 年,国家现金注册公司(NCRC)建立了 第一个职能全面的劳动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工资管理、处理矛盾、改善雇佣和工作环 境、改进卫生条件、保管记录、促进工人 发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视角
二、工作压力
三、主观幸福感
四、组织公民行为(第三章) 五、工作——家庭冲突 六、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视角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视角P372
1、组织行为学中的理论都来自社会心理学, 另外一些来自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几 乎所的社会心理学都可以应用到组织行为学 中。 2、计划行为理论的提出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是艾伦(Ajze)和费 施宾(Fishbein (1975,1980)共同提出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 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 TPB认为人 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
• 2001年7月,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 长兼总经理彭作义先生于不幸逝世,终年 56岁。 •
• 2004年4月,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猝死,终 年54岁。
• 2004年3月,北京大中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凯因心脏病突 发抢救无效逝世, 终年52岁。
• 2004年11月,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均瑶 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积劳成疾逝世,年仅 38岁。
工作任务
应对 失败
正面影响: 能力提升; 自信心增强; 情绪愉快; 期待更多挑战 负面影响: 挫折感 自信心降低 情绪低落 害怕再次遇到挑战
压力的正面意义
1.压力给生活带来乐趣
如果人为减少外界 刺激,会发生什么 结果呢?
社会生活事件产生的压力
•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赫姆斯根据对5000人的社会 调查,对生活事件对工作压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将人们遇到的生活事件逻列成43类,编成社会 再适应量表,以生活变化单位(LCU)予以评分, 划分等级。 • 发现生活变化单位的升高与健康保持呈负相 关.认为一年内生活变化单位累计不超过150, 来年可能是健康平安的;若一年内累计超过300, 则来年70%的可能性会患病。
• C、个体层面的压力源
• • • • • 1、生活因素 (1)工作与家庭冲突 (2)家庭问题 (3)经济问题 (4)生活条件
• • • • •
2、个性因素 (1)过于追求完美 (2)过于风险规避 (3)缺乏自信 (4)过高的自我期望
• • • • • • • •
自我期望过高的7大表现 为自己设定太高的、常常是不可实现的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 不能够容忍反面意见,要求别人完全服从于自 己 喜欢夸耀自己的才能,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对金钱、权力与地位抱有痴迷的梦想 渴望受到持久的关注和赞美 嫉妒那些强于自己的人、缺乏同情心
统计称中国中青年猝死比例不断上升
2012-05-05 来源: 央视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脏 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这意味着,每天至少 1000多人猝死。中青年人猝死比例不断上升引 发关注,专家表示,这与过度劳累、压力等各 方面有关。熬夜,加班,疲惫,失眠,让中国 的中青年“薪有余而力不足”。加强健康管理
• • • •
•
10.现实主义者。 11.永远感到时间紧迫。 12.工作讲求效率。 13.习惯性之动作或局部筋挛。 14.相信成功之道为比别人工 作效率高。 • 15.将生命以数字计算。 • 16.一方面相信自己是属于A 型性格者,二方面又自认无 法改变,而且此种人格类型 不伤大雅。
B型人格特征为:
• 2005年9月,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猝 死,年仅38岁。
• 2006年1月上海中发电气集团董事长南民, 因患急性脑血栓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7岁。 ••2007年12月,CFO王湛生意外辞世, 年仅40岁。
• 2008年7月,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长张生瑜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9岁。 •
• 1.未有上述任何一项A型人格特质在身上可以发现。 • 2.从未感到被时间所迫,亦未因时间不够用而感 到厌烦。 • 3.除非万不得已,不在别人面前自夸。 • 4.万事逆来顺受,不对别人产生敌意。 • 5.消遣时,尽兴而返。 • 6.消遣时,即身心松弛,心旷神怡,与世无争。 • 7.休息而无罪恶感。 • 8.不易为外界事物所扰乱。 • 9.不了了之,很容易使自己放下未完成之事而稍 作休息或另觅生活之情趣。
LCU 100 73 65 63 63 53 50 47 45 45 44 40 39 39 39
• • • • • • • • • • • • • • • •
变化事件 LCU 16、经济状态的变化 38 17、好友丧亡 37 18、改行 36 19、夫妻多次吵架 35 20、中等负债 31 21、取消赎回抵押品 30 22 、所担负工作责任方面的 变化 29 23、子女离家 29 24、姻亲纠纷 29 25、个人取得显著成绩 28 26、配偶参加会停止工作26 27、入学和毕业 26 28、生活条件变化 25 29、个人习惯的改变 24 30、与上级矛盾 23
二、工作压力
第一组——准备主题“工作压力”, 具体内容(第一周)
1、您如何看待压力?
2、作为在校在学生,您碰到哪些压 力?还有您碰到的职业人遇到哪些 压力? 3、您认为怎样处理各种压力的?
讨论问题: 1、各位同学,您有压力吗? 2、造成压力的原因可能有?
调查显示中国上班族压力全球第一 京沪居前列 2012-10-17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核心提示:据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发布最新 调查结果显示,被称为“史上最长黄金周”的中秋、 国庆假期刚过,一家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 格斯就发布了它的最新调查结果:中国内地上班族在 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这似乎在 解释,为何“黄金周”变成了一年一次的“拥堵周”。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 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 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 分列第一和第四,都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 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城市的前列。 人口庞大、社会转型、欲望膨胀,这个不折不扣的 “压力之国”,亟需有人为它开出合适的药方。
• (四)工作压力的后果
• 心理学家罗伯特: • “压力就如一把刀,他可以为我们利用, 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 刃还是刀柄。遇到压力时,如果握住刀刃, 就会割到手;如果握住刀柄,就可以用来 切东西。”
压力的结果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取决于个人能否成功应对
应对 成功
高难度的
反应。
(二)工作压力源(三个方面)
A、工作层面的压力源 1、工作负荷 • 工作超负荷:主要表现在工作的数量 和质量 • 工作负荷不足:主要表现为工作高度 单调、乏味
• 2、工作条件
• 温度、噪音、工作布局
工作压力最大和最小的不同职业
工作压力最大的职业 工作压力最小的职业
监狱管理人员、警官、社 博物馆工作人员、美容师、 会工作者 美发师 教师、救护车驾驶员、护 自然资源保护学家、图书 士 管理员 医生、消防人员、牙医 教会工作人员、眼镜商 矿工、士兵、建筑工人 演员、新闻记者 手足病医生、天文学家 体育/娱乐管理人员
• 三、影响工作压力的个体差异
• 所谓工作压力(个体差异)感受性
是指个体对工作压力源或压力事件
的敏感程度。
个体对压力的感受性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 1、个体的知觉
上大学,对成绩优秀、家
境良好的学生是一件喜事,而 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孩子来说,
就是极大的压力事件 。
新闻报道
《寒门之子考上大学无钱老父服毒自尽》
• 2009年6月,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 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活着就是王道! ——陈娟
/yujuanfudan
央视新闻1+1:
中青年人猝死比例不断上升
上传时间:2012-05-07 /v/b/764529992278975421.html
• • • • • • • • • • • • • •
变化事件 LCU 31、工作时间或条件变化 20 32、迁居 20 33、转学 20 34、消遣娱乐的变化 19 35、宗教生活的变化 19 36、社会生活的变化 18 37、少量负债 17 38、睡眠习惯变异 16 39、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人数的变化15 40、饮食习惯变异 15 41、休假 13 42、圣诞节 12 43、微小的违法行为 11
• • • • • • • • • • • • • • • •
变化事件 1、配偶死亡 2、离婚 3、夫妇分居 4、坐牢 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 6、个人受伤或患病 7、结婚 8、被解雇 9、复婚 10、退休 11、家庭成员健康变化 12、妊娠 13、性功能障碍 14、增加新的家庭成员 15、业务上的再调整
(一)工作压力的内涵
• 研究者对压力的定义: • 1、压力指的是一种刺激物,是指那些使人 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 2、压力指的是人的一种主观性的感受,是 人们对压力的体验和认知。 • 3、压力是人体对内部需要或伤害性侵入的 一种生理反应。
• 工作压力:在工作过程中,个
体由于工作中的各种紧张因素 而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的应激
A型人格特征为:
• • • • 1.向自己拟定的目标迈进。 2.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3.声音破裂爆炸型。 4.急速的移动、走路、及 饮食的习惯。 5.竞争心强。 6.从事许多事情,关心的 范围很广泛。 7.自大、垄断。 8.休息时自感不安或有罪 恶感。 9.不知如何欣赏大自然与 鸟语花香。 • • • • •
几千块钱的学费难倒了考上大学的徐州贫困学生姚以东,而多病的 老父亲在无力支付儿子学费的巨大自卑感下无奈服毒自尽。
新闻报道
《女儿考上大学 贫病父亲自杀》 因筹措不到女儿上大学的学费,父亲饮农药自尽
• 2、工作经验 • 3、社会支持系统
• 4、人格特征
人格
• A型人格:精力旺盛、做事迅速、经常给人 以攻击性、竞争性和野心勃勃的印象 • B型人格:从容、随和,不太有时间紧迫感, 很少表现出敌意和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