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2017)

合集下载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计量确认是指为确保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所有的测量设备必须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即必须经过确认,并在受控条件下使用,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由于不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按某一特定测量过程的要求确认的测量设备也许不能用于其他的测量过程。

计量确认过程有两个输入,即顾客计量要求和测量设备特性;而确认过程的惟一输出,则是测量设备的确认状态,即测量设备是否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顾客计量要求是指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所规定的测量要求,它取决于被测量的情况。

确定顾客计量要求时还需考虑不正确测量发生的风险,及其对相关产品质量的影响。

顾客计量要求通常用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等技术指标来表述。

顾客计量要求一旦确定之后,就可据此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或将已有测量设备的特性与之相比较,以确认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这些要求。

测量设备的特性通常是通过一次或多次校准或检定确定的。

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的特性与顾客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后,即可确认测量设备是否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非常重要的信息之一,是关于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它将用于使用该设备的测量过程不确定度的评价。

测量过程的一些重要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等,不仅取决于测量设备本身,也取决于环境条件、测量程序等,有时还与观测者的技能和经验有关。

为此,在选择测量设备时,关键的一点是将整个测量过程作为总体来考虑,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企业在做计量确认的时候容易检定或校准回来后,根据《检定证书》与《检定结果通知书》给检定/校准合格的设备贴上合格标签或者计量确认合格标签,没能正确理解计量确认。

老师常用以下的例子进行解释:由使用者(单位)提出预期使用要求,检定员/校准员(医生)负责对设备进行“体检”(检定或校准),出具“体检报告”(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测量设备能否“受聘上岗”由计量确认员(招聘人员)说了算,“聘书”或“上岗证”就是由计量确认员(招聘人员)签发的计量确认标识。

计量确认过程

计量确认过程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 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校准证明:校准证书、报告,校准记录)注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4.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特点:1)对象:计量器具;2)目的:判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的要求(全部应检项目);3)依据:按法定程序审批发布的计量检定规程4)结果:必须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并出具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5)性质:具有法制性,是实施国家对测量业务监督的一种形式。

校准――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

1)对象:计量器具;2)目的:确定计量器具的示值或其他计量特性;3)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4)结果:给出实际值或修正值,一般不作合格判定,出具校准证书;5)性质:不具有法制性,是溯源的一种方法。

计量要求——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检测过程规定的测量要求。

可以用最大允许误差或操作限制等方法表述。

由于测量过程中最重要且必备的要素是测量设备,因此计量要求可分解为: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要求+测量过程控制要求(操作者、对被测参数的限定条件、方法、环境、测量允许不确定度/允许误差)。

其中“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要求”是选配测量设备的主要依据。

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1. 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2.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分辨力——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差值。

注:1.对于数字式显示装置,这就是当变化一个末位有效数字时其示值的变化。

2.此概念亦适用于记录式装置。

辽宁省2017年上半年初级质量专业: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考试题

辽宁省2017年上半年初级质量专业: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考试题

辽宁省2017年上半年初级质量专业: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考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PDCA循环的内容包括__。

A.策划B.组织C.控制D.检查E.行动2、下列各项中,__不属于审核启动阶段的活动。

A.指定审核组长B.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C.选择审核组D.文件评审3、质量改进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为__。

①选择课题;②掌握现状;③分析问题原因;④拟定对策并实施;⑤确认效果;⑥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⑦总结。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②③①⑤④⑦⑥C.⑦⑥⑤④③②①D.④③②①⑦⑥⑤4、质量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分类)就是______。

A.产品质量分级B.产品价格分级C.产品售后服务分级D.质量特性重要性和其对产品适用性影响程度的分级5、乘客希望列车准时到站,是对哪类质量特性提出的要求:______。

A.物的特性B.功能的特性C.行为的特性D.时间的特性6、由4个单元组成串联系统,若每个单元工作1000小时的可靠度为0.9,则系统工作1000小时的可靠度为__。

A.0.5561B.0.6561C.0.7561D.0.90007、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方式有__。

A.自我评价B.训后评价C.课堂评价D.跟踪评价E.同事评价8、关于六西格玛团队问题的确定和团队领导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先确定问题再选择团队领导B.先选择团队领导在确定问题C.问题的确定和团队领导的选择同时进行D.两者的顺序应视实际情况而定9、举证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

为了防止在诉讼过程中出现”据突袭”的现象,损害对方当事人利益。

最高人民法院对提供证据的时间进行了规定。

下列关于举证期限的说法,错误的有__。

A.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B.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C.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D.如果当事人已经被准许延长举证期限,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仍然无法提供证据的,当事人无权要求再次延长举证期限10、设P(A)=0.5,P(B)=0.5,则在A与B互不相容时,P(A∪B)=__。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1. 引言测量设备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确保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的有效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的频繁度增加,测量设备的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为了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计量确认。

本文档描述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旨在确保测量设备的持续性能和有效的质量控制。

2.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能够做到以下几点:•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检查和验证测量设备的性能•记录和跟踪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结果•建立修正措施以纠正发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3. 管理程序概述3.1 计量确认计划在测量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应制定计量确认计划。

计划应明确需要进行计量确认的设备、计量频率、计量方法和责任人。

计划还应包括计量记录的管理和保留要求。

3.2 标准操作程序(SOP)为了确保计量确认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应编制标准操作程序(SOP)。

该程序应详细说明每个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步骤、所需的设备和工具、测试方法和评估准则。

SOP还应包括操作人员的培训要求和记录管理要求。

3.3 计量确认的执行执行计量确认的过程中,应按照SOP的要求进行操作。

测量设备的性能应进行检查和验证,例如进行校准、线性度测试、重现性测试等。

测试结果应记录,并与预期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设备是否满足要求。

3.4 结果分析和修正措施对于不满足预期性能指标的测量设备,应进行结果分析,以确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修正措施可能包括设备校准、维护和维修,或更换设备。

修正措施的实施应记录,并验证修正措施的有效性。

3.5 记录和跟踪所有计量确认的结果和修正措施应进行记录和跟踪。

记录应包括测量设备的标识、计量确认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修正措施的执行日期和结果。

跟踪记录可用于评估测量设备的性能趋势,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6 审计和持续改进定期进行计量确认管理程序的审计,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符合要求。

CNAS-TRL-004:2017《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

CNAS-TRL-004:2017《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

CNAS技术报告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根据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参考ILAC-G24/OIML D 10《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指南》和NCSL RP-1《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制定,提出了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为实验室在校准测量设备时提供指导。

实验室可参考本文件,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如使用用途、历次校准结果、期间核查结果、稳定性、维护保养、使用频率、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设备使用的风险大小和成本投入,来确定和调整其校准周期。

本文件包含2个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阳、安平、林志国、张明霞、周思旭、林景星、范巧成。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1目的和范围本文件提出了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为相关机构在校准测量设备时提供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检测/校准实验室、检验机构、标准物质生产者和能力验证提供者等合格评定机构(以下统称“实验室”)。

本文件的测量设备(简称设备)包含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和辅助装置等。

当法律法规或规范对校准周期有强制要求时,实验室应满足相关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1I 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2.2R B/T 197检测和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报告指南2.3J JF 1094测量仪器特性评定2.4I SO/IEC指南99:2007 国际计量学词汇基础和通用概念及相关术语(VIM)2.5J 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3术语和定义ISO/IEC指南99(VIM)和JJF 1001中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方法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方法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方法杨伟忠 / 上海市青浦区计量质量检测所0 引言不同的测量过程对测量设备有不同的计量要求,正确实施计量确认是企业保证测量设备满足规定计量要求的重要管理手段。

在测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发现企业对IS010012:2003标准理解不透彻,对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方法存在误区。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谈谈不同管理性质的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方法。

按照管理性质分类,企业提供的测量设备有三种类型:最高计量标准、强检测量设备和非强检测量设备。

下面就上述三种类型的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方法予以阐述。

1 最高计量标准的计量确认最高计量标准包括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是严格按照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校准规范要求配置,经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合格才能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

当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以检定方式溯源时,由于其配置正确,符合规程或规范要求,因此只要检定结论合格,计量确认员可直接给出计量确认合格的结论。

1.1 实例一某企业建立了测微量具校准装置,开展千分尺的校准工作。

配备的主标准器是4等0~100 mm专用量块,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则计量确认可直接判为合格。

当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以校准方式溯源时,校准证书给出符合所依据文件条款的结论时,计量确认员也可以直接给出计量确认合格的结论;当校准证书不能给出符合所依据文件条款的结论时,应进行计量验证。

根据规程或规范的规定导出计量要求,将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相比较,符合要求的给出计量确认合格的结论。

1.2 实例二该企业还配备了测力用的量仪测力仪作为配套设备,经有关计量技术机构溯源后出具了校准证书,给出了相应校准点示值误差,未给出符合与否的结论。

根据JJG 21-2008《千分尺》检定规程规定:千分尺的测力应为5~10 N。

根据测量要求,可导出计量要求:测量范围为0~15 N,最大允许误差为±0.2 N。

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点覆盖0~15 N测量范围,各校准点最大示值误差为0.06 N,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计量确认合格。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2017)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2017)
对测量设备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的目的就是为 了确定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1、测量设备的检定
检定的定义:查明测量设备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 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1)开展自行检定应已获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 2)送外检定应选择具有资质和能力的法定计量技术 机构,以确保量值溯源性。 3)执行检定的机构应出具检定证书,明确给出是否 符合检定规程相关要求的结论。
第三章
计量确认过程流程图
明确测量过程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通过检定/校准,获得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计量验证(计量要求与计量特性比较)
决定和措施(张贴确认标识、修理或处置)
形成和保留计量确认记录
第四章 明确计量要求
首先应识别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产品的 测量要求,然后转化为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
计量要求。
-0.5 -0.25 0.17 0.25 0.4
0.3%
第五章 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
由上表可见,最大相对误差为-0.5%,出现在 20kN校准点。 即100kN电子拉力试验机校准后的计量特性为:
测量范围:(0~100)kN,
最大示值误差:-0.5%
第六章 计量验证
1、计量验证的概念
测量设备在校准后,将通过校准获得测量设 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过程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相比较,以评定测量设备是否能满足预期用途。
第六章 计量验证
2)比较的特性值除了测量范围、误差以外,还可 能有:重复性、均匀性、直线性、检出限、漂移 等特性值。应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选择进行比 较的特性值。 如进行微量成分检测的分析仪器,其直线性 和检出限对使用要求比较重要,比较时应选择这 两个特性值。又如用于提供恒定温度的水浴箱, 除了比较温度的显示误差外还要比较温度的均匀 性。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确认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确认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确认一、对于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在GB/T19022标准中属于7.1条的要求。

中心意思是:计量确认的目的是: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见7.1.1)计量确认的方法是: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误差在计量要求规定的允许限内的方法。

(见7.1.1指南)计量确认的内容是:①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②设计计量确认,确定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校准间隔可与计量确认间隔相等(见7.1.2及其指南);③实施计量确认,保持计量确认记录;④签发计量确认标识和封印或保护装置;⑤不合格测量设备的控制,包括确认间隔调整、不合格风险追溯、再确认、不合格状态标识、改变用途(如降级、改变量程、减少测量功能等)后的使用限制的标识(见8.3.3)。

二、对于测量过程的确认在GB/T19022标准中属于7.2条的要求。

中心意思是:测量过程确认的目的是:设计的测量过程满足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而确定的计量要求。

(见7.2.2)测量过程确认的方法是:识别有关的过程要素和控制。

要素和控制限的选择要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引起的风险相称。

这些过程要素和控制应包括操作者、设备、环境条件、影响量和应用方法的影响。

必要时,征得顾客同意。

测量过程应设计成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并确保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见7.2.2)测量过程确认的内容是:①检查计量要求的导出方法是否正确,导出结果是否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②检查设计的测量过程是否确定和量化了测量过程预期用途所要求的性能特性,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稳定性、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复现性、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及其它特性(见7.2.2最后一句话及其指南);③测量过程确认的实施,可通过与其它已确认有效的过程结果比较,或通过过程特征的连续分析方法(例如工艺试验)来确认有效的测量过程(见7.2.2第一条指南);④不合格测量过程控制,已知任何测量过程已产生或怀疑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进行适当的标识,并停止使用直到已采取了适合的措施,其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进行必要的纠正,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由于不合格而更改某个测量过程,在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确认(见8.3.2);⑤测量过程实施前,测量人员应该对测量过程再次确认,确认内容包括使用的测量设备、使用的文件、使用的信息资源、环境条件、自己的能力和资质、记录和报告格式、监视方法等是否满足规定(见7.2.3)。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计 量确认 过 程 , 由于 我 国原 来 对测 量 设 备 的计 量 管 理 只有 检定 , 有计 量确 认 , 量设 备能 否使 用 只 以 没 测 合格 为标 准 , 成 了测 量 设 备 的使 用 误 区 。下 面 就 造
计 量确 认 的有关 问题 加 以 阐述 。
测 量 设 备 和测 量 过 程都 需 要 计 量要 求 , 以计 所 量要 求 又分 为测 量设 备 的计量 要求 和测 量过 程 的计 量 要 求 。测 量设 备 的计 量 要求 包 括 : 程 、 辨力 、 量 分
该测 量设 备 是 否 符 合 被 测 对 象 的实 际 使 用 要 求 ,
还需 要 进 行计 量 验 证 。
校准或检定“ 合格” 的测量设备 , 于不同的被 用
测 对 象 , 于不 同的测 量过程 时 , 用 由于不 同测量 过程
的计 量要 求不 同 , 能得 出计 量 确 认 合 格 或计 量 确 可
最 大允 许误 差 、 值 误 差 、 定 性 、 程 和测 量 范 围 示 稳 量
l 什 么是 计 量 确 认
计 量 确认 是 : 为确 保 测 量设 备 符合 预期 使 用要
求所 需 要的 一组操 作 。
等 与测 量设 备 的计 量 特性 有关 的参 数 ; 量 过 程 的 测 计量 要 求包 括 : 大 允 许 误 差 、 0 结 果 的不 确 定 最 i量 贝
测 量结 果 的有效 性 而 必 须 满 足 的对 测 量 设 备 、 量 测 过 程在 计量 方 面的预 期要 求 。
高度控 制 的测量 过 程 没 有 完 全受 控 、 量 过 程 控 制 测
检 查表 填写 不正 确 、 量 过程 记录 的更 改不 规范 、 测 法 定 计量 单位 符 号拼 写 错误 等 。特别 是对 测 量设备 的

计量确认

计量确认
9
7.1.2 计量确认间隔 指南
可利用从以前确认的历史数据和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确定计量确认 间隔。
在确定是否修改计量确认间隔时,利用测量过程统计控制技术的 记录是有用的。
校准间隔可与计量确认间隔相等(见OIML D10)。
10
7.1.3 设备调整控制
在经确认的测量设备上,对影响其性能的调整装置进行封印或采取 其他保护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改变。
封印或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施应保证一旦改变将会被发现。 计量确认过程程序应包括当封印或保护装置被发现损坏、破损、转 移或丢失时应采取的措施。
11
7.1.3 设备调整控制 指南
封印的要求不适用于哪些不需要外部参照物而由使用者自己调整的装置,如调 零装置。
防止对软件或固件进行未授权改变所用的写保护技术,应当特别注意。 对什么样的测量设备应当封印,对需要封印的调整或控制装置以及封印材料, 如标签、封料、线材、油漆等诸方面的事宜通常是留给计量职能决定。 计量职能在执行封印程序时应当形成文件。 不是所有测量设备都需封印。
14
7.1.4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续)
需要时,记录应包括: k) 执行计量确认的人员标识; l) 对信息记录正确性负责的人员标识; m) 校准证书和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 n) 校准结果的溯源性的证据; o) 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 p) 调整、修改或维修后的校准结果以及要求时的调整、修改或维修前的校准 结果。
22
五、封印
3. 形式 标签、封料、线材、涂料 设计:一旦改动即可出现明显的痕迹,从而可以及时发现该可调部
位已被人改变。
23
五、封印
4. 部位 一般在仪器说明书或有关技术规范中均有规定。
24

CNAS-TRL-004:2017《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

CNAS-TRL-004:2017《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

CNAS技术报告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主要参考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LAC-G24/OIML D 10《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指南》和NCSL RP-1《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制订了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

实验室可参考本文件,综合设备的具体情况(如历次校准结果、稳定性、维护保养、使用用途、使用频率、环境条件、期间核查、风险大小等)来确定和调整其校准周期。

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阳、安平、林志国、张明霞、林景星、范巧成。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1 目的和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检测/校准实验室、检验机构、标准物质生产者和能力验证提供者等合格评定机构(文件中统一简称“实验室”)。

相关机构可参考本文件来确定和调整其测量设备的校准时间间隔(简称校准周期)。

本文件的测量设备(简称设备)包含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和辅助装置等。

当法律法规或规范对校准周期有强制要求时,实验室应满足相关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1 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2.2 RB/T 197检测和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报告指南2.3 JJF 1094测量仪器特性评定3 术语和定义ISO/IEC指南99(VIM)和JJF 1001中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校准周期calibration interval特定项目的测量设备连续、有计划的校准的时间间隔。

3.2测量可靠性measurement reliability某个指定属性的项目的测量设备符合性能规范的概率(校准周期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测量可靠性是设备校准之间时间的函数)。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1 目的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规范化,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和验证等过程受控,防止测量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失效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公司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3定义3.1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资)和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2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和验证。

4 职责4.1股份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职责4.1.1股份公司设备部是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明确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基本要求,管理计量确认目标和实绩。

4.1.2股份公司设备部计量检定室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技术机构,实施总部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修理业务,并按公司要求和能力实施股份公司其它单位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业务。

4.2股份公司各单位职责4.2.1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按公司和本单位管理文件要求管理本单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

各单位通过合同委托计量外供方实施本单位内部无能力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工作。

4.2.2 各单位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按管理文件规定实施本部门测量设备检校或送检、维护等业务,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5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流程见附件。

6管理要求6.1测量设备配备确认6.1.1各单位按《测量过程管理程序》(BGFZ13A02)要求组织开展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规定所形成的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

记录包括测量要求(工艺要求)和以此要求得到的所配备测量设备的配备(计量)要求。

6.1.2各单位按照配备确认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中的配备(计量)要求和其它附加要求委托计量检定校准机构实施计量检定校准或开展自行检校项目,根据检校结果与配备(计量)要求的符合程度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6.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和调整各单位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以配备确认记录(如: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规定,间隔调整方法和标准由本单位计量主管部门规定。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1. 介绍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是指通过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验证,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许多行业中,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测量设备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工序控制和客户满意度。

2. 计量确认的目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有以下几个目的:•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检查测量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并及时进行校准调整。

•提高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再现性。

•评估测量设备的性能,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维护或更换。

3. 计量确认的步骤3.1 检查测量设备的外观和功能在进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之前,首先需要检查测量设备的外观和功能。

确保测量设备的外观完好无损,并且各种功能正常运行。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设备。

3.2 进行校准和调整接下来,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调整。

校准是将测量设备的测量结果与已知标准值进行比较,并对设备进行调整,以使测量结果尽可能接近标准值。

校准可以通过内部校准、外部校准或第三方实验室进行。

3.3 验证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完成校准后,需要对测量设备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验证可以通过进行重复测量、与其他测量设备进行比较或与已知标准值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进行。

3.4 编制计量确认报告最后,根据计量确认的结果,编制计量确认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测量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和出厂编号等。

•测量设备的校准记录,包括校准日期、校准方法和校准结果等。

•测量设备的验证记录,包括验证日期、验证方法和验证结果等。

•对测量设备的评估和建议,包括是否需要维护、更换或采取其他措施等。

4. 计量确认的周期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应根据其使用频率和重要性来确定计量周期。

一般来说,常用的计量周期有以下几种:•日常计量确认:对经常使用的测量设备进行日常的检查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

•定期计量确认:对中等使用频率的测量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一般为每个季度或每年一次。

检验检测机构设备进行计量确认的内容

检验检测机构设备进行计量确认的内容

检验检测机构设备进行计量确认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量认证对象的组织与管理:评估机构是否有明确的质量方针、目标,以及是否建立了符合相关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机构内部管理的合规性。

2. 质量体系:检查机构是否有完善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以及是否按照这些文件执行质量控制和保证活动。

3. 人员:评估机构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包括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并确认他们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4. 设施和环境:检查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如温湿度、洁净度、电磁兼容性等)是否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并确保实验室的设施布局合理,能够保障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5.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核实仪器设备是否经过合法的校准或检定,并拥有有效的校准证书;检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情况,以及是否有适当的操作和使用记录。

同时,确认机构是否使用了适当的标准物质,并且这些物质的校准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6. 量值溯源和校准:确保所有的测量设备都能够追溯到国家或国际标准,以及机构是否有明确的量值溯源路径和校准计划。

7. 检验方法:评估机构采用的检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并确保方法的选择、应用和结果的解释都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8. 记录、证书和报告:检查机构是否有完善的记录管理系统,包括原始记录、校准记录、检测报告等,并确保这些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9.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价机构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及是否根据审核和评审的结果采取改进措施。

10. 不合格品的控制:确保机构有明确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包括不合格品的识别、隔离、标识、处理和记录等。

通过上述内容的全面审查,可以确认检验检测机构的设备是否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从而保证检测服务的质量。

2017中级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综合知识》:测量系统分析(MSA)术语

2017中级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综合知识》:测量系统分析(MSA)术语

2017中级质量工程师《质量专业综合知识》:测量系统分析(MSA)术语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某产品有5个质量特性,根据其重要程度不同分为A,B,C三类不合格,若对批量N=2000件进行全数检验,发现5个产品有不合格项,结果如下:A.产品编号B.A类不合格数C.B类不合格数D.C类不合格数E.3F.1G.0H.2I.7J.0K.1L.1M.12N.1O.1P.0Q.19R.0S.1T.2U.20V.0W.0X.32、根据质量要求设定标准、测量结果,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是()。

A.质量检验 B.质量控制 C.质量改进 D.质量策划3、小组认为加温时间是影响合金纯度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收集了n组数据,为了了解加温时间与合金纯度之间的关系,最适宜绘制__加以考察。

A.直方图B.散布图C.排列图D.运行图4、假设某量的绝对误差为8,相对误差为2%,则该量的真值为()。

A.800B.400C.200D.1005、世界各国现行的质量认证制度有八种类型,其中__制度是一种比较全面、比较完善的认证形式。

它一直是ISO向各国推荐的一种认证形式,也是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第三方认证的一种制度。

A.型式试验B.对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C.型式试验加认证后监督——市场抽样检验D.型式试验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再加认证后监督6、ISO9000族标准是第一部用于()方面的国际标准。

A.产品 B.技术 C.方法 D.管理7、GB/T 24001提出了基于五大要素的环境管理体系模式,这五大要素不包括()。

A.环境方针B.策划C.实施和运行D.内部审核8、按广义质量定义的要求,质量管理教育培训的对象应包括__。

A.高层管理人员B.全体管理技术人员C.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人员D.组织范围所有人员9、我国成立最早的质量认证委员会是______。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和 校 准 时 问 间 隔 校 准 后 M 需 给 出 被 幢 准 汁 最器 具 的 示值 标 准 值 之
的 咒系驶可倌度, 需 要 做 出
行 备 种 必 的 调 整 ,维 修 , 和 随 J I 的 博 校 准 ,仆 与 设 备 预 期 使 l ,” 片r jf j
破 要 求 相 比 较 ,在 被 t 适 龠 于 坝 I F
辅 助 设 帑 世 指 本 身 不 能 给 出 最
值 没 有 它 叉 ; 挫 行 iJ 的 能 !聃 l l 殳
录 辨 具 足 甜 台 格 的 结 论 ,顾 客 i 根 , T
据 被 删 量 的 受求 白衍选 择 汁 器具 齄
投 入 雌 j ;, } j ;
料 . 以 驶 作 为 辅 ll 段 的 工 “ ,工 I J =
世 糈他 川 蜕 叫 书 作 业 指 导 ¨ 有
关删 撼 序 史什 , 及 测 嚣 设 薪 水
用 要 求 的 汁 醚 能 比 较 ,如 测 鼠 波 备 的 计 情 性 能 等 或 优 J坝 期 使 川 噩 求 .也 就 『 汪 了 潲 足 预 期 他 ” 豫 I 求 ,即 完 成 确 认 . 删 麻 承 新 州
瞧 或 维 修 洲 精 设 箭 . , W 献 给 计 f 域确 认
2. 校 准 2
所 埘 枝 准 就 足 在 规 定 条 什 F. 为确 定 洲 仪 器 或 删 最 系统 所 指 示 的 尉 值 .或 实 物 县 J 标 准 物 质 所 = l J i 代 丧 的 戢 值 .‘ 应 的 由 其 测 戢标 i对 准 所复 现 的 骷值 之 闸 芙 系 的 一组 操
必 铆 的 软 件 和 资 料 洲 城 仪 器 则 是 一 以 单 独 戏 连 同 辅助 l 备仪 器 一 起 川 以 进行 测 艘的 5 } ; 器 n . 叉 称 为 计 器 见 . 也 括 计 威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程序1 目的为使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规范化,测量设备检定、校准与验证等过程受控,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体系各单位。

3 定义测量设备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资)或者辅助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含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与验证。

4 管理职责4.1设备部是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管理。

4.1.1设备部计量管理室负责公司测量设备配备确认、计量确认间隔审核、计量确认计划管理,监督评价计量确认实绩,制定实施过程的规定。

4.1.2设备部计量检定室是计量检定、校准的技术机构,实施对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与修理业务。

4.1.3设备部通过合同委托计量外供方实施股份总部内部无能力进行的计量检定、校准、维修工作。

4.2各直属厂部(下列简称各厂部)、技术中心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工作,管理现场检校与测量设备的送检、保护等业务,验证测量设备的适用性。

5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流程见附件。

6 流程要求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对象能够是单体设备或者其组合(如测量系统)。

6.1测量设备配备确认是计量确认根据6.1.1各厂部等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根据《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见管理文件《测量过程管理程序》,表格编号:××)中的配备(计量)要求规定的技术特性进行计量确认。

6.1.2计量检定校准机构根据《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中的计量要求与用户的委托要求,配备检校资源与实施计量检定校准。

6.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与调整测量设备定期检校或者更换间隔通常与计划确认间隔相同。

6.2.1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以测量设备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规定。

间隔调整方法与标准由设备部制定的《测量过程与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计量特性管理标准》(编号)规定。

6.2.2分类管理的测量设备间隔调整按《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编制审核流程执行。

计量确认

计量确认

8
7.1.2 计量确认间隔
用于确定或改变计量确认间隔的方法应用程序文件表述。 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持续符合规定的计
量要求。
每次对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维修、调整或修时,应评审其计量确认
间隔。
9
7.1.2 计量确认间隔 指南
可利用从以前确认的历史数据和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确定计量确认 间隔。
16
二、过程
选择检定/校准方法
检定/校准
计量验证
决定和行动
记录/标识
确定计量确认间隔
17
计量确认记录(示例)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精密压力表 YB160A 设备位号 出厂编号 检定/校准单位 检定/校准依据 检定/校准环境 检定/校准日期 检定 /校准 2006.1.455 使用地点 生产厂家 仪表校验室 西安仪表厂
12
7.1.4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
适用时,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应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以 证明结果的正确性。
应保持并可获得这些记录。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应证明每台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计量职能应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
记录。
13
7.1.4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
需要时,记录应包括:
定的允许限内的方法。
6
7.1.1 总则 指南
测量设备特性的例子包括: - 测量范围 - 偏移
- 重复性
- 稳定性 - 滞后 - 漂移 - 影响量 - 分辨力 - 鉴别力(阈)
- 误差
- 死区 7
7.1.1 总则 指南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它可以与计量确认中的计量 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 应当避免使用计量特性的定性表述术语,如“测量设备所要求的准确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