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f0c1cb97e53a580216fcfef7.png)
关于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公告国中医药办发〔2014〕15号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年5月16日《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一、基本理念和知识(一)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二)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四)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五)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六)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
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七)药食同源。
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八)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九)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十)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十一)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十二)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十三)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十四)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十五)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十六)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十七)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十八)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读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61e9c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b.png)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解读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是指我国公民对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了解和实践能力。
它包括对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论的认识,中医养生方法的掌握,以及日常生活中对健康的保护和促进。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提高,对于促进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1. 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中医养生保健是指通过中医传统疗法和保健方法,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畅,增强体质,达到防病治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它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动态平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预防优先,防患于未然。
2. 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精神学说等。
这些理论为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1. 中医食疗中医食疗强调“食补为主、药补为辅”,根据个体体质和季节气候,科学搭配食物,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比如冬季食用姜葱等辛辣食物,可驱寒温经;夏季多食苦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有助于清热解毒。
2.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通过适当的按摩手法,可以调理经脉,舒筋活络,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治疾病。
3. 中医养生保健操中医养生保健操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理论的传统健身操,包括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肢体,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4. 中草药养生中草药养生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枸杞、当归、黄芪等草药,根据个人体质可以进行选择搭配,达到预防和调理的作用。
三、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1. 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正常、心情愉快、适量运动等,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
2. 传统节气养生根据我国的24节气,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预防季节性疾病,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3. 传统节日养生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能够借助特定的食品和活动,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精华ppt课件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精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89a0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5.png)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2019
44
-
四、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四十一)摩腹法:每次饭后, 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 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 消除腹胀。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2019
45
-
四、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四十二)足心按摩法:每日临睡 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 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2019
36
-
四、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三十三)叩齿法:每天清晨 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 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 牙齿坚固。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2019
37
-
四、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三十四)闭口调息法:经常 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 缓。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2019
34
-
三、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三十一)和腧 穴的功效主治, 采取针、灸、推 拿、按摩、运动 等方式,达到疏 通经络、调和阴 阳的养生方法。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2019
35
-
三、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三十二)体质 养生:根据不同体 质的特征制定适合 自己的日常养生方 法,常见的体质类 型有平和质、阳虚 质、阴虚质、气虚 质、痰湿质、湿热 质、血瘀质、气郁 质、特禀质九种。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
一、基本理念与知识
(八)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 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
一、基本理念与知识
(九)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 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 叩击、捶打。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条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条](https://img.taocdn.com/s3/m/53ad1675b0717fd5370cdc22.png)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基本理念和知识(一)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二)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四)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五)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朱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 防止疾病的复发。
(六)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
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七)药食同源。
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八)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九)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十)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十一)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十二)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十三)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十四)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十五)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十六)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十七)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十八)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十九)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二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二十一)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二十二)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十三)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二十四)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f5702e9a0066f5335b81215b.png)
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一、基本理念和知识(一)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二)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四)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五)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六)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
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七)药食同源。
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八)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九)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十)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十一)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十二)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十三)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十四)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十五)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十六)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十七)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十八)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十九)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二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二十一)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最新整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doc
![最新整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doc](https://img.taocdn.com/s3/m/a75e5947a5e9856a561260c4.png)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一、基本理念和知识(一)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二)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四)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五)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六)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
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七)药食同源。
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八)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九)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十)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十一)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十二)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十三)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十四)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十五)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十六)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十七)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十八)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十九)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二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二十一)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二十二)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十三)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二十四)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https://img.taocdn.com/s3/m/c85d79f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6.png)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引言中医养生保健在中国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在增加。
为了提高中国公民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国家医疗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以供公众参考。
本文将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这42条进行探讨,旨在全面、详细、完整地介绍任务主题。
健康的身心平衡1. 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睡眠时间应保持在每天7-9小时,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保持睡眠环境的舒适和安静。
2. 积极的情绪调节心情舒畅有助于身体健康。
通过积极的情绪调节,如听音乐、读书、社交活动等,可以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平衡。
合理饮食3. 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饮食对于养生保健至关重要。
建议摄入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油脂、糖分和盐的摄入。
4. 注意饮食搭配不同食物的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营养价值。
例如,植物性蛋白和动物性脂肪的搭配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5. 合理控制饮食量过量的饮食会增加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营养补充6.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皮肤质量等。
可以通过食物或保健品的方式进行补充。
7. 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对于预防便秘、降低血脂等有益。
谷类、蔬菜和水果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可以适量增加摄入。
8. 合理选择益生菌产品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
在选择益生菌产品时,建议根据产品的功效和适应症进行选择。
健康的生活方式9.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力量。
10. 保持良好的体态保持良好的体态对于预防和改善脊柱问题、改善体态曲线等有益。
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姿可以减少脊柱负担。
11. 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https://img.taocdn.com/s3/m/e55018dc71fe910ef12df892.png)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一、基本理念和知识????(一)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二)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四)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五)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六)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
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七)药食同源。
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八)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九)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十)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十一)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十二)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十三)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十四)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十五)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十六)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十七)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十八)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十九)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二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二十一)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素养42条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素养42条](https://img.taocdn.com/s3/m/fa41f9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8.png)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素养42条1. 养生素养的重要性中医养生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和掌握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自我保健和调养身体的能力和素养。
养生素养对中国公民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2. 调理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中医养生至关重要。
避免过度焦虑,保持平静和乐观的心情,有助于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3. 合理饮食根据中医的理论,合理饮食对保持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国公民应该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避免过度加工的食品。
4. 食物搭配根据中医理论,食物搭配可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吸收利用率。
例如,粗粮搭配细粮,鱼肉搭配蔬菜。
5. 适量饮食中国公民应该注意适量饮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
适量的饮食有助于维持人体机能的平衡。
6. 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中国公民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进行。
7. 注意居住环境保持清洁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对于中医养生非常重要。
合理的室内布局,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有助于身体的平衡。
8.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有助于调整身体的节律,增强人体机能的稳定性。
9. 节制性行为避免过度性行为,维持性行为的适度。
性行为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避免过度的消耗和疲劳。
10. 合理用眼保护眼睛对于中医养生非常重要。
中国公民应该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适当休息眼睛。
11. 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对于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
中国公民应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12. 预防中医不良变异现象中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也存在不少不良变异现象。
中国公民应该选择合格的中医机构和医生,避免上当受骗。
13. 注意饮食禁忌根据中医理论,有些食物对于特定人群来说是有禁忌的。
中国公民应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避免摄入不适合自己的食物。
14. 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对于人们的健康和幸福非常重要。
中国公民应该尽量保持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避免过度的争吵和矛盾。
15. 学会调理情绪情绪对于中医养生非常重要。
中国公民应该学会调理情绪,避免过度的压力和消极情绪。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01201be3767f5acfa1c7cde6.png)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一、基本理念与知识(一)中医养生保健,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得得保健活动。
(二)中医养生得理念就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就是中医养生得四大基石。
(四)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五)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得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就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得发生;二就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得发展;三就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得复发.(六)中药保健就是利用中药天然得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得盛衰。
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得差异。
(七)药食同源.常用药食两用得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八)中医保健五大要穴就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九)自我穴位按压得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十)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十一)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十二)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十三)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十四)保持心态平与,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十五)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与春夏秋冬得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十六)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十七)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得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十八)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十九)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二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二十一)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与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二十二)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得发生.(二十三)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得养生保健功效。
国家制定《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国家制定《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0d8c4551312b3169a451a46c.png)
国家制定《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予发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5月16日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一、基本理念和知识(一)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二)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四)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五)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六)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
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七)药食同源。
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八)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九)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十)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十一)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十二)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十三)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十四)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十五)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十六)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十七)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十八)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https://img.taocdn.com/s3/m/86975f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4.png)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1. 坚持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调整心态、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2. 每天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早起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
3. 饮食清淡,避免过量油腻食物和高糖高盐食品。
4. 合理搭配膳食,包括五谷杂粮、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等。
5. 饮食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过度饮酒。
6. 少食多餐,每天分几次进食,避免吃太多或太少。
7. 睡前不进食过多,避免肚子饱胀的感觉。
8. 饭后散步或进行适量运动,有助于消化吸收。
9. 戒烟限酒,不吸烟、少喝酒,特别是不空腹饮酒。
10. 合理运动,适度参与体育活动,增加体力和代谢。
11. 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12. 长时间坐着的人可以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做些伸展运动。
13. 避免长时间熬夜,尽量保持身体的规律作息。
14.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潮,预防感冒等疾病。
15. 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防晒,避免过度暴晒。
16. 做好心理调适,保持愉快的心情,减少压力。
17. 学会舒缓的调节心态,减少冲动和情绪波动。
18. 多与亲友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健康。
19. 学会放松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0. 经常接触大自然,参与户外活动,放松身心。
21. 学会自我按摩和调理,促进血液循环。
22. 常按摩头部,舒缓头痛、失眠等症状。
23. 学会足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养生。
24. 经常清洗皮肤,保持清洁,预防皮肤疾病。
25. 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疲劳。
26. 保持嘴巴的清洁和口腔卫生,用温水漱口。
27. 养成良好的站姿坐姿,保持脊椎的正常形态。
28. 避免长时间佩戴高跟鞋,选择舒适的鞋子。
29.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
30. 注意节制性生活,避免过度消耗体力和精力。
31. 保持心态积极乐观,培养良好的人生态度。
32. 学会欣赏艺术和音乐,提升心灵的宁静和愉悦。
33. 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内容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2b7dc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6.png)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理念和知识
中医养生保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二、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小儿喂养不要过饱。
三、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
有助于牙齿坚固。
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以上是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公民了解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193f5e21b4daa58da0114a2f.png)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全文摘自《中国养生网》6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和《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介绍了公民适宜掌握的中医药基本知识、理念、技能和方法,以发挥好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特色优势,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提升公民健康水平。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紧扣中医药特色,围绕情志、起居、饮食、运动中医养生四大基石,分为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常用养生保健内容、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4个部分,共42条,内容既包括中医药理论,也有具体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尤其是10条保健简易方法,可直接运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大众使用。
一、基本理念和知识1.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保健活动。
2.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3.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4.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5.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6.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
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7.药食同源。
常用药食两用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8.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9.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10.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11.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12.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13.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4.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健康素养之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
![健康素养之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https://img.taocdn.com/s3/m/a6a540a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2.png)
健康素养之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中医养生保健素养42条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5月16日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一、基本理念和知识(一)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二)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四)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五)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六)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
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七)药食同源。
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八)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九)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十)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十一)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十二)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十三)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十四)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十五)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十六)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十七)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十八)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一、基本理念和知识
(一)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
(二)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三)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四)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五)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六)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
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七)药食同源。
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八)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九)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十)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十一)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十二)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十三)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十四)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十五)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十六)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十七)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十八)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十九)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二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二十一)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二十二)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二十三)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二十四)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二十五)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二十六)小儿喂养不要过饱。
三、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二十七)情志养生: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二十八)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二十九)运动养生:通过练习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常见的养生保健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
(三十)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
(三十一)经穴养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等方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
(三十二)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
四、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三十三)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
有助于牙齿坚固。
(三十四)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三十五)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
有助于消化。
(三十六)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
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三十七)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100次。
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三十八)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
可以清肝明目。
(三十九)凝耳法: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
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四十)提气法: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在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
有利于气的运行。
(四十一)摩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
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四十二)足心按摩法: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
有强腰固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