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的艺术

合集下载

奥地利的“分离派”

奥地利的“分离派”

• Gustav Klimt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
1918)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 1918)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 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 1862年 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 14日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 日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 1918年 1918年2月6日卒于同地。早年受业于维也纳工 日卒于同地。 艺学校。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 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 艺学校。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作品 吸收古埃及、希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 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 吸收古埃及、希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将强 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 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 代表作为《埃赫特男爵夫人》 1897年退出维 代表作为《埃赫特男爵夫人》。1897年退出维 也纳美术家协会,另组织维也纳分离派。 也纳美术家协会,另组织维也纳分离派。其他 作品还有藏于奥地利美术馆的《接吻》 作品还有藏于奥地利美术馆的《接吻》。

也 纳 分 离
• • • •
Secession Secession 维 也 纳 分 离 派 介 派 简 ) (Vienna (Vienna (1897(1897 (1897 1915) (1897-1915)
, 故 自


• 设计思想 • 在设计方面,其重视功能的思想、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 维也纳分离 •
• 喜欢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到维也纳 喜欢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到维也纳
来都不会错过美景宫里的“ 来都不会错过美景宫里的“吻”。其实克 里姆特还有一幅名作“贝多芬长卷” 里姆特还有一幅名作“贝多芬长卷” (Beethovenfries),收藏在维也纳的分离 Beethovenfries),收藏在维也纳的分离 派博物馆(Secession 派博物馆(Secession

维也纳设计理念

维也纳设计理念

维也纳设计理念
维也纳设计理念是指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学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设计风格和理念。

维也纳设计理念深受现代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影响,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简洁、纯粹和整体的美感。

首先,维也纳设计理念追求功能性。

设计师们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他们强调每一个设计元素的功能和用途,追求简洁而高效的设计方案。

例如,家具设计方面,维也纳设计师注重人体工程学,追求舒适和实用性,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椅子设计,如马克思斯椅子和B9扁平椅。

其次,维也纳设计理念强调纯粹和整体的美感。

设计师们摒弃了过于装饰和复杂的设计风格,倾向于简约、清晰和纯洁的外观。

他们追求整体的和谐和统一,注重设计的比例、形状和色彩的平衡。

这种纯粹和整体的美感使维也纳设计成为了经典的现代设计风格。

此外,维也纳设计理念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设计师们选择优质的材料并运用精湛的工艺,追求设计的质感和细节的完美。

他们将材料本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注重材料的纹理和色彩的表达,创造出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设计作品。

最后,维也纳设计理念倡导创新和实验。

维也纳设计师们勇于尝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

他们注重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社会和科技的变革,追求适应性和先进性的
设计方案。

这种创新精神使维也纳设计具有了许多前瞻性和卓越的设计作品。

总而言之,维也纳设计理念以其追求功能性、纯粹和整体美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创新实验的精神而闻名。

这种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影响着设计师们的思考和创作。

极简与极繁——奥地利的“青蛙王后”

极简与极繁——奥地利的“青蛙王后”

的 行者 艺 术批评家 Ce n e n eg 自 推 l me t e b 以 了奥 地利远 近驰 名的 雪山美景 由于 巍峨 多姿 的 Gr r 咸 了外墙面 图案的一部 分。 己的视角目应 了B ¨ 论 他将 。 e的理 形式简 化 看 阿 尔卑斯 山就贯 穿于境 内 园此奥地 利一 直以来 从 建筑 的 内部 空间 来 看 这种 美 学策略 则 运用 作 是现代 艺术发 展史 中的基本 原则 。如果 说 在 就是 理想 的滑雪 胜地 。实际上 这些 镶板 还有 另 纯 艺术领 域 形 式简化 原则 的最高 体现 是Pee 外的 特色 当你 靠近 它们时 你会发 现每块 镶扳 得 更加 睿 智 内部 办 公宣 的墙 面上 被贴 上 了墙 it r Mo d a 的风格派或F a k t l D n l J d 并非 是单一 的色 块 而 是由无 数规整 的 微小 的 nfn l n el r S a o ad u d 纸 上面 印制的是E s tr n a tr S i 的风景 图像 en ya 等人 的极简主义 艺术 ( 尽管Gre b 本 人对此 图案 组台而 成 这些微 小图案 看起来 似是 而非 neg e r 不过 当 你站在 办公室 内向 外望时 则会 产生一 种 奇妙 的 感觉 而 这正 是 设计 师们 所精 心 营造 持 有否定 态度 ) 在建筑 领域 则体现 为包 豪斯的 我们 不知道 它在 描绘什 么事物 如果 从周 围的 自

容易让 人想起D n f J d 的极简 主义雕 塑。它 化 其微观 局部则 复杂 而多样 化 这 似乎形 成 了 o ad u d 境 系统无情 地拆 散并重 新找到 结台 的可能 性 在 基本 上可以被理 解为一 个1 2 815x1米 815x1 2 7 种 强烈的 对比 关系 .建筑的 外形可 以被理 解 为 哲学 家J a q e e r a ¥ c u s D r  ̄ 里 解构 表选出 J d l 对Fr i n eS usr式 的 言系统 的不满 ed a dd  ̄u n a e 语 的立 方体 看起来 L Ml 在 战后推 行的国 际主义 极简 主义 而其 细节则 可以被理 解为极繁 主义  ̄ e s

维也纳奥地利斯特凡大教堂艺术建筑鉴赏

维也纳奥地利斯特凡大教堂艺术建筑鉴赏

维也纳奥地利斯特凡大教堂艺术建筑鉴赏维也纳奥地利斯特凡大教堂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市中心,是一座融合了多种艺术风格的宏伟教堂建筑。

其建造历时几个世纪,吸引了无数人们的目光和赞叹。

本文将对维也纳奥地利斯特凡大教堂的艺术建筑进行鉴赏。

一、建筑风格维也纳奥地利斯特凡大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哥特式,充满了中世纪宗教建筑的特征。

以高大的尖顶和精美的尖拱窗闻名,呈现出宏伟、庄严的气势。

同时,在建筑的设计中融入了巴洛克、文艺复兴等风格,使得整个教堂更加多样化、富有创意。

二、立面与尖顶维也纳奥地利斯特凡大教堂的立面设计十分精美,立面上排列着众多的装饰立柱和圆形的彩色玻璃窗。

这些装饰细节不仅展现了建筑师的工艺水平,也为教堂增添了一分神秘感和华丽感。

此外,教堂的尖顶也是其独特之处,高耸入云的尖顶给人一种向上寻求精神力量的感觉。

三、内部装饰走进维也纳奥地利斯特凡大教堂,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殿堂。

教堂内部的装饰极为丰富,壁画、雕塑、彩色玻璃窗等应有尽有。

尤其是教堂的天花板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展现了宗教场景和人物形象。

大量的雕塑作品也点缀在教堂的各个角落,传达着信仰和虔诚的精神。

四、宗教意义维也纳奥地利斯特凡大教堂作为奥地利天主教的主教座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

每天都有大量的信徒和游客来到这里参观、祈祷和举行宗教仪式。

教堂的艺术建筑体现了宗教信仰对艺术的推崇,也向人们传递着宗教的力量和祝福。

综上所述,维也纳奥地利斯特凡大教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装饰,展现了奥地利历史文化的魅力。

它是一座既具有宗教意义又具备艺术价值的建筑杰作,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鉴赏。

分离派介绍

分离派介绍

维也纳分离派(英语:Vienna Secession),又译新艺术派,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又译艺术革新派)在奥地利的支流。

该流派反对当时相对保守的维也纳学院派,并与之决裂。

分离派作者作品艺术倾向、个人风格多种多样,而且没有明确的纲领,因此狭义上指维也纳分离派组织,广义上讲是指是思想、类型相近的艺术一群。

分离派涵盖绘画、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

∙∙∙1895年,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出版《现代建筑》(Moderne Architektur),体现基本的分离派的思想。

∙1897年4月3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约塞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马克斯·柯兹威尔(Max Kurzweil)、约瑟夫·马里亚·欧尔布里希(Joseph Maria Olbrich)和科罗曼·莫塞尔(Koloman Moser)等人成立了维也纳分离派组织,克里姆特任主席。

欧尔布里希亲手设计分离派标志的展览馆。

∙1898年,分离派展览馆建成;出版会刊《神圣之春》,举办首次分离派画展。

∙1900年,出版了设计期刊《室内》。

分离派开始步入盛期。

查尔斯·马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的作品在分离派第八届展览中展出。

∙1902年,举办第十四届展览,贝多芬特展;主要展品有德国雕塑家马克斯·克林格(Max Klinger)的《贝多芬雕像》,克里姆特创作的《贝多芬横饰带壁画》,此次展览遭到了反犹情绪的攻击。

∙1903年,霍夫曼在银行家的帮助下创立“维也纳工作联盟”(Wiener Werksttte),他与莫塞尔担任艺术指导。

∙1904年,莫塞尔完成圣弗朗西斯·阿西西教堂(Kirche am Steinhof)的后殿嵌花和彩色玻璃窗。

奥地利的音乐家

奥地利的音乐家

奥地利的音乐家奥地利作为一个拥有着丰富音乐遗产的国家,孕育出了众多杰出的音乐家。

从古典音乐到现代流行音乐,奥地利的音乐家都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几位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他们的作品对于世界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莫扎特莫扎特可谓是世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从小就显示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

莫扎特的作品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和声乐音乐等多种形式,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魔笛》。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感情,以其细腻的构图和华丽的旋律著称。

莫扎特对于古典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音乐天才。

海顿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最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室内乐和歌剧等多种形式,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顺序弦》。

海顿的音乐风格轻快明朗,充满了幽默与机智,给人带来了愉悦的感觉。

他的作品对古典音乐的发展和演变贡献巨大,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舒伯特弗朗茨·彼得·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个人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舒伯特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曲和声乐音乐等多种形式,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冬之旅》。

舒伯特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思想,对于后来的音乐家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施特劳斯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

他的音乐代表了维也纳华尔兹的巅峰。

施特劳斯的作品节奏欢快,旋律动人,展现了维也纳的浪漫和欢乐的气氛。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蓝色多瑙河》华尔兹,被誉为经典之作。

施特劳斯的音乐影响了整个欧洲,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盛誉。

音乐家的影响这些奥地利音乐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和演奏风格,对世界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音乐作品精巧细腻,旋律动人,以及情感丰富的表达,使奥地利音乐成为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作品与传统和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价值观。

为什么说奥地利是“音乐王国”

为什么说奥地利是“音乐王国”

为什么说奥地利是“音乐王国”奥地利是一个美丽的欧洲小国家,它以其得天独厚的音乐传统而闻名于世界。

这些音乐传统涵盖了各种音乐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是古典音乐。

对于电影迷,也许奥地利更是“音乐之国”,因为《音乐之声》正是创作于奥地利。

那么,为什么奥地利是如此备受推崇的音乐王国呢?让我们逐一探讨一下。

1.气候的影响首先,奥地利的气候对音乐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奥地利的气候温和而湿润,这使得乐器保持得非常好。

对于一些音乐家而言,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他们创作的音乐更加和谐,震动更加平稳。

此外,奥地利的气候还允许人们从事户外音乐活动,从而为音乐的进行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每年夏季,奥地利都会举办美妙的音乐节,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歌手和听众。

2.音乐家的聚集地同时,奥地利也成为了许多伟大音乐家的聚集地。

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是最著名的几位奥地利音乐家之一,他们的音乐作品代表了古典音乐的巅峰。

眼下,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仍然是中欧的文化和艺术中心。

这里有许多音乐学院和学校,他们设有一些优质音乐课程,吸引了许多国际学生前来学习。

此外,奥地利还拥有许多世界级的乐团和歌剧院,例如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这些机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前来参加或发表音乐作品,也为奥地利的音乐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重视音乐教育奥地利的音乐教育也是其成为音乐王国的关键之一。

在奥地利,从小学教育开始,音乐就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许多学校为学生提供音乐课程和乐器教学,以便让他们了解音乐的重要性。

这样的音乐教育不仅帮助了年轻人培养音乐的兴趣和能力,而且通过提供音乐课程的方式,让年轻人深入了解奥地利的音乐传统。

4.历史和文化遗产奥地利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也对音乐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奥地利历史上曾是许多欧洲王朝的统治之地,这种多元文化的交织促进了音乐传统的发展。

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奥地利许多的宫殿、教堂和城堡被转变为音乐厅,使得它们成为了音乐活动的场所。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克里姆特是奥地利的一位艺术家,被广泛认为是绘画中的表现主义之父。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尤其在《女人的三个阶段》这幅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

《女人的三个阶段》是一幅兼具神秘感和象征意义的作品。

整幅画面被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代表了女性的不同生命周期。

在这幅画中,克里姆特运用了大胆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以及独特的装饰性绘画手法。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体现在对细节的处理上。

他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和纹饰,使画面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在画中的顶部,有大量的花朵和植物纹样,形成了一个装饰性的边框。

在每个女性形象的头部,克里姆特用各种纹饰和装饰图案来描绘头发和头饰,使其看起来更加华丽。

这种对细节的装饰使得整个画面变得繁复而富有视觉效果。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还体现在对色彩的运用上。

他经常使用明亮的、鲜艳的颜色来营造画面的氛围。

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克里姆特运用了各种饱和度高的颜色,如鲜红、深蓝和鲜黄等,来描绘女性形象和背景。

这种鲜艳的色彩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视觉效果,还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还表现在他对形态的处理上。

他经常夸张女性形象的线条和曲线,使其显得更加优雅和充满动感。

在画中的第一个女性形象中,她的身体线条流畅而修长,动作轻盈,这种夸张的形态处理使得她看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神秘感。

克里姆特还善于利用对比来突出女性形象的特点。

在第二个女性形象中,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强调胸部和臀部的线条,使其在画面中更加突出。

奥地利文化音乐与艺术的维也纳

奥地利文化音乐与艺术的维也纳

奥地利文化音乐与艺术的维也纳奥地利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国家,以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其中,维也纳作为奥地利的首都,更是被赞誉为音乐与艺术的天堂。

本文将深入探讨奥地利文化音乐与艺术的维也纳,从历史、音乐、艺术等多个方面揭示其独特魅力。

一、历史的记忆维也纳作为奥地利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曾经是哈布斯堡帝国的重要中心,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政治演变。

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可以看到许多历史建筑和古老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维也纳独特魅力的象征。

例如,美泉宫、斯坦尼宫、草地山城堡等建筑,融合了多种艺术风格,展示了奥地利历史的瑰宝。

二、音乐的高地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城市之一。

这里拥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等,他们的作品为维也纳增添了浓厚的音乐氛围。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更是奥地利音乐的代表,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音乐爱好者前来聆听演出。

无论是交响乐、室内乐还是歌剧,维也纳都是欣赏音乐的绝佳之地。

三、艺术的殿堂除了音乐,维也纳也是艺术的重要基地。

在这里,艺术家们为世界留下了许多杰作。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了许多著名绘画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圣母圣子像》等。

此外,维也纳还有许多艺术家工作室和画廊,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展示作品的平台。

走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艺术氛围随处可见。

四、维也纳的音乐节维也纳的音乐节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音乐盛会之一。

每年夏天,维也纳将举办一系列的音乐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观众。

其中最著名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音乐节。

在这些音乐节上,观众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音乐家和优秀乐团的演出,以及奥地利传统音乐的经典曲目。

五、维也纳的舞蹈维也纳也以其独特的舞蹈传统而著称。

维也纳华尔兹是维也纳最著名的舞蹈之一,被誉为“舞王之舞”,具有浪漫优雅的特点。

奥地利艺术性的美食

奥地利艺术性的美食

奥地利艺术性的美食有个朋友对我说,假如去欧洲定居,最理想的国家算是奥地利。

奥地利人尽管没有法国人那般浪漫,但奥地利那个国家的文化品位是别容低估的,音乐、歌剧、音乐家,这些精巧典雅的心灵日子、文人雅士造就的艺术氛围,在欧洲无可代替。

事实上,奥地利的艺术与美食是并驾齐驱的。

在奥地利维也纳市郊,有一具闻名的饮酒区,位于半山腰间,名叫“维也纳森林”。

附近的居民常到那儿饮酒、跳舞、吃德国猪足。

“维也纳森林”的猪足外皮酥黄、内肉嫩滑,重量十脚,再伴随有醇香四溢的德国白兰地,绝对要呼朋唤友,豪饮狂舞至天明。

在维也纳,文化艺术气氛浓郁的咖啡馆是绝对有“气质”的。

那儿有音乐,很古典,灯饰温馨浪漫,绝没有啤酒屋的喧嚣浮躁。

大俗之之坐进维也纳的咖啡馆内也觉得自己是文人雅士,欧洲上流社会的缛礼也会无师自通。

固然,假如再到超级市场买些经典的奥地利咖啡粉带回家中,再完美只是了。

奥地利的糕点绝对像宫殿那样富丽堂皇,色彩缤纷,样式繁多,让人目别暇给。

坐在糕点店中,侍者送来咖啡、果计、热奶伴随精美糕点下肚,实在是一大享受。

此外,三明治夹心多样,精巧丰富,既赏心悦目又流香四溢,让人乐别思蜀。

奥地利大饼也值一提,松脆薄嫩,入口即化,奶香溢口,实在令人称绝。

爱食巧克力的人去奥地利绝对别虚此行。

在奥地利的大小城镇、各种商店、超市都可看到别同份量装的“莫扎特”牌巧克力。

每块巧克力的包装上基本上一具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莫扎特。

因奥地利与德国接壤,食物也就别脱德国莱的色彩,因此相对口味较咸的奥地利食物来说,巧克力起了中和作用。

事实上,地道的莫扎特巧克力要属位于萨尔斯堡的正宗莫扎特巧克力。

但仿冒之风使奥地利到处都卖如此的巧克力,政府也无能为力。

“元祖莫扎特”纯手工创造,放在室温下极易溶化,固然惟独到萨尔斯堡的本店才买得到。

凡吃过“元祖莫扎特”巧克力的人,无别赞扬其味道甜美,浓香馥郁。

奥地利人很喜欢产自邻近德国的莱菌白葡萄酒。

因奥地利的年轻人还未知道得观赏高质量葡萄酒,对这种中性的酒质,新奇清甜而富有果香的酒味特别认同。

现代设计史之新艺术运动(二)

现代设计史之新艺术运动(二)

维克多· 霍塔 (Victor Horta)
亨利· 德· 凡· 威尔德 (Henry Van de Velde )
1884年成立了 二十人小组 1891年起每年举办设计沙龙,展出各种 产品设计 1894年更名为“自由美学社” “线条是一种力量,它象征着活力与精 华”
博维 (Bovy)
维克多.霍塔 (Victor Horta) 成就——建筑及室内设计 特征——注重植物的“鞭绳” 装饰、暴露式钢铁结构和玻 璃面
奥托· 华格纳 设计观点:新结构、新材料必将导致 新形式的出现,反对重演历史样式。 设计原则:功能第一,装饰第二
马 若 里 卡 公 寓
维也纳轻轨车站入口
奥地利维也纳马略尔卡住宅
约瑟夫.霍夫曼本人的设计风格深受麦金托什的影响,喜
欢规整的垂直构图,并逐渐演变成了方格网的形式,形成了 自己鲜明的风格,并由此获得了“棋盘霍夫曼”的雅称。他 为维也纳生产同盟所设计的大量金属制品、家具和珠宝都采 用了正方形网格的构图。 设计原则——“功能是我们的指导原则,实用则是我们的首要 条件。我们必须强调良好的比例和适当地使用材料。在需要 时我们可以进行装饰,但不能不惜代价去刻意追求它。” 在这些话语中已体现了现代设计的一些特点。但是这种态度 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霍夫曼的风 格从规整的线性构图转变成了更为繁杂的有机形式,从此走 向下坡路,生产同盟也于1933年解散。
凡.德.威尔德 职业——画家和平面设计师 1906年在德国创建美术学校,开始 设计教育 设计理念——超越自然的抽象、线 条就是力量
威尔德还以积极的理论家和雄辩家著称,被人称为大陆的莫里斯。
他写道:“我所有工艺和装饰作品的特点都来自一个惟一的源泉:理 性,表里如一的理性。”这显示出他是现代理性主义设计的先驱。他 还引用运输车辆、浴室配件、电灯和手术仪器等作为“受到矫饰的美 所侵害的现代发明”的例子,鼓吹设计和批量生产中的合理化。而在 他自己的设计中,他的理性并不排斥装饰,而是意味着“合理”地应 用装饰以表明物品的特点与目的。他的工厂概念是他于1898年在布鲁 塞尔附近所建的大型工艺工场,而“批量生产”则意味着重复的手工 生产。他一方面主张设计师必须避免那些不能大规模生产的所有东西, 另一方面又坚持设计师在艺术上的个性,反对标准化给设计带来的限 制,这两者显然并不协调。可以这样说,在威尔德身上存在着两种不 同的冲动,一种是热烈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在他行云流水般的装饰 中,尽管他在其设计生涯中逐渐修正了他所使用的曲线,使之趋于规 整,但他从未放弃过它们。另一种是简洁、清晰和功能主义的,体现 在他的设计的基本结构上)和他的著作中。这两种冲动在不同程度上 也体现于这一时间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之中。

奥地利的历史文化

奥地利的历史文化

基础课程,模块02:奥地利的历史文化1 千年文明奥地利徜徉在莫扎特、弗洛伊德、克里姆特和施特劳斯等大师曾经常去的街头,人们很不难发现千年文明历史留下的深远影响。

多瑙河畔、欧洲心脏地带,这个地理位置使奥地利面临多种邻国的力量和文化的影响。

哈布斯堡皇室的君主们向来善于适应这样一个环境,并通过政治婚姻和强权不断壮大他们的帝国,而不是将自己牢牢锁在孤立主义的外壳内。

1683 年彻底击败土耳其侵略者后,奥地利确保了其在欧洲大陆的重要位置。

1699 年,匈牙利王国归属于与哈布斯堡皇朝,奥匈帝国空前壮大,其领土几乎跨越世界各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哈布斯堡皇朝的统治寿终正寝,各国纷纷独立。

20 年后,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并于1945 年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奥地利由四国联军占领达10 年之久。

1955 年,签订国家协议,奥地利宣布独立,并成立第二共和国。

50 多年后,奥地利牢固的确立了欧洲中心这个地位,迎接面前的各种挑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奥地利作为政治独立主体的最早文献记载可追溯到996 年,当时的“Ostarrichi”出现在一份赠与文献中(见右图),这个词几乎就是奥地利在德语中的对应名称。

1.1 从罗马时期到巴本贝格王朝时代1991 年,人们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巨大冰川中发现一具石器时代的木乃伊,证明了奥地利的历史非常久远。

但是,直到罗马人在公元前在这块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才形成现在奥地利的初形。

公元500 年左右随着日耳曼部落的日益强大,他们的势力波及包括奥地利在内的罗马领土,最后使罗马帝国走向崩塌。

公元6 世纪后,巴伐利亚人、斯拉夫人和阿瓦人(游牧民族的一种)开始移居到这块土地。

公元976 年,利奥波德·冯·巴本贝格开始统辖奥地利这块封地,他也成为此后300 多年内统治奥地利的一长串巴本堡家族成员的第一个。

那时,巴本贝格家族通过政治联姻、继承契约以及政略操控等手段,逐渐将奥地利领土扩张到多瑙河流域的北部、南部和东部。

闪烁的金色图案——奥地利表现主义艺术家克里姆特

闪烁的金色图案——奥地利表现主义艺术家克里姆特
m3 陈思 ( )爱 ( 4 哕 水粉) 橙色调, 闪现金黄的光辉. 沐浴在 爱的阳光中


一 k _ .
形 而带有 抽象意味的符号 , 是克里姆特 的象征 , 既美化了画面 , 又强化了形式感。
图7 6似一只手 , 似一棵树 , 似一棵草 , 在深的底色上 , 闪闪发光 图 仃 横竖的方格交叉 , 黑白灰的方形 , 大小不一 , 镶嵌在 画面上 图 7 垂直的波浪线上 , 8 放置方形和圆形 图案 , 间隔点缀小圆点 , 似流水波 图7 9大小椭圆形 , 似树干的年轮 , 又有II镶嵌其中 , II 神秘而有趣
维普资讯
与 师对 大 话

、 , ’ .
L,


维普资讯


. 釜. 00。一 . .0 . 0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誊. 0 .. . . 0 ‘ .
图2 D棕色螺旋花纹 , 安置在金色墙面上 , 富丽而高贵
图2 三角形、 7 圆形、 螺旋线交叉重叠 , 繁而不乱 图2 2圆中 , 弧线分割 , 形成似太极图形的黑白间隔 , 有东方情趣 富 图2 方形的十字架和圆形的图案重叠 , 3 变化中取得协调 图2 似树叶的茎脉布局, 4 三角形和圆形点缀其 间, 丰富而有序 图 2 似音乐的符号 , 5 放置于红色背景前 , 华丽多姿
维普资讯
学 习 大 师的 图形 ,做 一 个抽 象 的练 习
图2 陈8 ( 岁) 6 令 6 稻穗图形 , 直线向上 , 斜线分韵

囝昏匝
图2 盛世嘉 ( 岁) 7 6 矩形方幄 中有眼情的闲现, 用直线和斜线 分割 背景

克里姆特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

克里姆特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

克里木特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一个制作金银首饰的世家,家传的金工技艺对画家一生的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5岁时,他和兄弟一起进入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绘画技巧的训练。毕业后,参加维也纳建筑师公会,承担壁画和建筑装饰工作。1888年他为维也纳城堡剧院绘制壁画《戏剧的历史》,受到公众的肯定。后又为艺术博物馆绘制楼梯通道壁画《艺术的保护神一一雅典娜》,构图巧妙多变。这时,克里木特虽然较多地运用装饰手法,但风格仍然是古典主义的。
这里的《水蛇--I》,便是运用蛋彩、沥粉、贴金等多种方法画成的。画中淡青色的人体同婉蜒的蛇体交织在一起,金、翠两色的水草纹穿插其间,组成一种近乎抽象的、由点和线构成的音乐的韵律。他的另一件《水蛇--2》是横构图,也是近乎抽象的装饰化构图。这两件水蛇系列作品,表现了克里木特晚年创作中追求怪异、畸形和色情的倾向。这主要是受到他的朋友、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和精神病医生弗罗依德的影响。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奥地利经济萧条,克里木特本人的生活也相当清苦。
1918年2月6日,身患感冒的克里木特并发伤寒而去世。他的主要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被毁于战火,现今所存已为数不多。
克里木特所处的时代是欧洲文化处在世纪末的时代。社会文化思潮极其复杂。一些不愿再受权力制约的青年艺术家几乎都蕴有想争脱束缚的自由思想要求。克里木特就曾激动地宣称:“我已经受够了政府美术检查官的气。我要自立更生,我要自由,我要挣脱一切阻碍我工作的莫名其妙的干涉,我要回到自由中去,恢复它。并且拒绝政府给我的一切帮助,我否定一切!”克里木特把油画引向这种装饰风格的境地,肯定是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克里木特的艺术形式探索是有意义的。除了反映其时代特征外,他还为东西方近代美术的对话提供了开拓性的园地。
1897年为维也纳大学创作的壁画,是他风格的大转变。这组壁画按维也纳大学的3个系绘制,分别为《医学》、《法学》、 《哲学》。 画面利用象征手法, 描绘了人世的苦难相,带有消极厌世的灰暗色调,作品完成后遭到大学院士会的非难,被拒绝接受。在这个时期,克里木特和一部分激进的青年画家从古典主义把持的美术家协会中分离出来,被称为维也纳分离派。它和南欧的新艺术运动、德国的青年风格都倾向于追求装饰性和形式感,是促进欧洲工艺美术设计事业的重要力量。

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作品分析——以《斜躺的女人》为例

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作品分析——以《斜躺的女人》为例

2021年第14期62艺术纵横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作品分析——以《斜躺的女人》为例杨青一、席勒与《斜躺的女人》(一)画作背景《斜躺的女人》是席勒在1916年的一幅关键画作,此后几年,席勒创作的作品就寥寥无几了,在1914到1918席勒去世之前他的画作的风格更加趋于稳定,之前的画作风格大胆且夸张扭曲,但是这部作品是席勒成熟的画风开始的标志。

2013年,埃贡·席勒的作品《斜躺的女人》被德国公司放到了网上进行拍卖。

这是一幅长48厘米宽31.6厘米在普通布纹纸上的水彩画。

画的右下角有作者埃贡·席勒的签名,同时也标注了此幅画的创作日期是1916年于奥地利完成的。

这幅作品来自于德国柏林的某位私人收藏家,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被悉心保护在私人公寓中,画作的表面完好无损,颜色鲜艳如初,只是在画纸左上角有轻微的水渍和细小的斑点,中间有折痕,签名字迹有些模糊。

作者将名字和日期放在了方框中,很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篆刻风格。

当时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相比较于传统的拍卖形式,当时网上拍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看好。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件名为《斜躺的女人》的小尺寸作品最终以180万欧元的价格成交(折合为235万美元,打破了网络竞拍的最高纪录,甚至打破了2011年佳士得线上拍卖以130万美元拍出的安迪·沃霍尔的代表作《花》(flower)。

(二)席勒在画中的感知画中有一位衣着黑色夹克的女性斜躺在土里,画中女人袒露着消瘦的身体,但是并没有展现出完整的身体,女性在泥土里趴着的这种姿势在席勒的画作里并不常见。

据悉,这幅画作最初是以黑白的形式发表在一本维也纳的出刊物上,后来,席勒才为它着色并在右下角写上创作日期—1916年。

从《斜躺的女人》保持了席勒一贯的风格——充满了情色和情爱的意味。

画中的女人以撩人的姿势大胆地展现着自己的私处,连续不断地挑战着公众的审美底线,画中的女性眼睛盯着画外,仿佛是在与画外的观众进行眼神交流,席勒将这名女性眼睛描绘着黑色的眼影,红色的嘴唇并且突出私处的描绘,刻意弱化身体的描绘但是却将上述地方进行了高光打亮,一切突出的地方都明显地指向了性暗示。

奥地利和中国的音乐传统有哪些异同之处?

奥地利和中国的音乐传统有哪些异同之处?

奥地利和中国的音乐传统有哪些异同之处?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

奥地利和中国都是世界文化名国,两者的音乐传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奥地利和中国的音乐传统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奥地利的音乐传统特点1.华尔兹:奥地利的华尔兹音乐以3/4拍节奏和轻快优雅的旋律为特色,融合了欧洲宫廷音乐和当地民间音乐元素,是奥地利音乐的代表性风格之一。

2.交响乐:奥地利是交响乐的发源地之一,奥地利的交响乐师以技艺精湛见长。

作曲家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等都是奥地利的音乐家,他们所创作的交响曲乐章流畅、构思巧妙、气势磅礴,成为奥地利音乐的重要标志。

3.歌剧:奥地利歌剧传统源远流长,从十九世纪末期起便成为欧洲歌剧的中心地带。

从奥地利出发的歌剧艺术,由于其严谨的唱腔和精湛的演唱而远近闻名。

二、中国的音乐传统特点1.古琴:古琴是中国音乐中最古老、最典雅的一种乐器,其音律体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古琴的音乐风格清新幽雅、淡泊高远,富有诗情画意。

2.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歌剧艺术的代表,由于其唱腔、舞表演、音乐和服装的优美,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3.民族乐器:中国的民族乐器品种多样、类型丰富,包括笛子、二胡、琵琶、马头琴等众多。

这些乐器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动人的音色以及多变的演奏技巧而获得了世界的赞誉。

三、奥地利和中国音乐传统的异同1.音乐类型不同奥地利和中国的音乐类型截然不同。

奥地利音乐传统以华尔兹、交响乐和歌剧为主,音乐风格极为华丽、优美;而中国音乐传统则以古琴、京剧和民族乐器为主,在音乐风格上更强调唯美、淡泊和传统文化着重点。

2.音律体系不同奥地利音乐的调性以西方的“德国调”为基础,调式严谨而稳定,音色表现的美音多。

相比之下,中国的音乐传统以五声音阶和八音计为基础,有十二律,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听上去比奥地利音乐更加独特。

3.演奏技巧不同奥地利和中国的音乐传统演奏技巧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FREY WILLE来自奥地利的珐琅艺术纪念艺术家系列

FREY WILLE来自奥地利的珐琅艺术纪念艺术家系列

两 手囊 地和 的 创作 豆 矗
哥 峰 F yWI r e I l 坛遍 饰 品均 屣 高 度 的 术 段 完 美 品 质 e前 设t 师 从 刊 前 半 作 异雅神话酿翠 F yWi r e l l 嚣1 具 睦 ¨ 由 e可 口 1 都 要鲟 过 达 而 对 芝 } 酉, 节 都 ^ 芝 术 细 ^
E i le肖像 ml F l g e
¨

- H
泼 1婚 帚
维普资讯
纪 念百 水 ”的 炫 彩 视 觉
弗里 譬 革 芾 百水先生在世时 他 刘 奥地 利 艺术 的
影响远远超过任伺

付 当 代 家
。 命 的 螺旋 。 ‘ 生 和 铀
麦 女 相
苦 维 也 建
才 艺 水 隶 纪 念 古 斯 堵

卑蛔 恃
葚 鼬 他 朽 画 作 的 掌 枷 作 为 2 K 珐 琅 惴 品 的 4 金
S o l t z . A e e B c - a e 像 t ce r e Fi e d l h B u r J o
历 史 水 家 名作 等
在 艺 术 史 薷 奉 的 同 时 再 以 艺 小 式 莺 新 展 现存 生  ̄-l 与 " f i 尊 I l 虹 萋 _ 待 象 , _ 马斋匡 最 兰
设 师逆会景 身 往当地
夏感
而 制 成 成 品 的 过 琏
才最 费
F yWl r e l l 产 了 常 干 高域 脏 丧 l 琅 质 e罘 *事百忧帽的 £
霎 利萨尔兹坐 这何皇世择景优秀聃作曲家2
是 FE R YWI E 计 师 尚 煮 新 晶 灵薄 瀛 果 L 设 L


浅析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

浅析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

浅析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作者:李延赵子墨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08期摘要:奥地利素来有欧洲的心脏之称,作为昔日中欧帝国的核心区亲历了数代帝国的交替,其更是艺术与浪漫的象征,孕育了众多的人文艺术大师。

1897年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十九名艺术家宣称从既有的一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家组织中“分离”出去,形成了独立的创作与展览团体,称之为“分离派”。

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是奥地利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团体,本文从维也纳分离派的历史沿革出发,浅要分析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分离派中图分类号:J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066-01一、分离派的历史沿革(一)世纪末的艺术感官探索十九世纪末的奥地利,因着历史的压抑沉闷,在艺术领域,国家仍以保守的正统文化为其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塑造手段,学院派艺术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于此历史时期,奥地利君主在维也纳大兴土木,进行城市装置建设,寄意恢复国家昔日繁荣景象。

此举给予了当时美术界短暂的发展,然而,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延伸,顷刻间便造成了阶级对立和两极分化的局面。

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审美观念和艺术标准亦随之更新,旧有的艺术形式全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双向需求。

伴随着工艺美术运动以及新艺术运动的开展,新的美学思想对保守势力形成了巨大冲击。

维也纳分离派便是继此背景下产生的著名艺术家组织。

分离派的成员们致力于探索旧有的艺术形式之外的艺术可能性,意在于世纪之交的维也纳创造一种不受传统历史影响的“世纪末新艺术感官洲本验。

(二)维也纳分离派1.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建维也纳分离派,亦称奥地利艺术家联盟,其与新艺术运动一脉相承,是新的艺术思潮在奥地利的延伸。

分离派成立于1897年4月3日,是由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平面设计师科罗曼·莫塞(Koloman Moser)、建筑师约瑟夫·侯夫曼(Josef Hoffmann)和约瑟夫·马拉·欧尔布里希(Joseph MariaOlbrich)等人创建的。

奥地利的艺术窗台

奥地利的艺术窗台

奥地利的艺术窗台
奥地利以美丽的多瑙河和森林景色著称,潺潺小溪的葱葱绿意,给艺术家们提供了不少灵感。

首都维也纳是世界级的音乐之都,天才涌现,名家辈出,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更是名垂千古。

“蓝色”的多瑙河畔,时时处处可闻熟悉的旋律。

被公认为世界上经济最稳定,社会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的奥地利以其迷人的欧洲风光、温和的气候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发达的国际化商业和旅游国家,被誉为欧洲花园式国家是个“美酒+音乐+鲜花”的国度。

奥地利位于欧洲的中部,北靠德国、捷克,东与斯洛伐克和匈亚利相邻,南部与斯洛文尼亚、意大利接壤,西部是瑞士和列支敦士登,是中欧大陆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交通枢纽。

奥地利面积83858平方公里,西部和南部是山区(阿尔卑斯山脉),北部和东北是平原和丘陵地带,47%的面积为森林所覆盖。

人口812万,其中女性公民占51.6%,男性占48.4%。

平均寿命:女性81.2岁,男性75.4岁。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100人。

奥地利共有维也纳、上奥地利、下奥地利、萨尔茨堡、蒂罗尔、福阿尔贝格、克恩顿、施泰尔马克、布尔艮兰9个联邦州,首都维也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的艺术先欣赏艺术,然后享受美食。

在维也纳博物馆体验艺术和美食愉悦的完美结合。

在艺术历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的圆顶大厅,人们可以在艺术的氛围中享受每周四的晚餐自助和周日的早午餐。

在对面的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historisches Museum)则可以尝到应季的鲜贝和芦笋,顺便预定一次顶层之旅,欣赏绝美的维也纳风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实用艺术博物馆(MAK)内也设有餐厅和咖啡馆。

?sterreicher im MAK 餐厅名字由大厨Helmut ?sterreicher名字得来,他以重释维也纳菜肴而闻名。

由建筑师事务所Eichinger or Knechtl设计的室内风格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完美的融合。

高档餐厅Do & Co Albertina与维也纳最大的展览厅Albertina博物馆坐落在同一个古典宫殿中。

它不仅提供创新美食,而且在温暖的季节中从咖啡馆露台可以尽览霍夫堡皇宫花园的美景。

Ruben’s Brasserie餐厅坐落在Liechtenstein Museum巴洛克风格的花园中,在这里可以尝到传统的维也纳和列支敦士登美食。

中国餐馆世界越变越小,可生活却越来越精彩,人们对各种美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虽然维也纳的煎肉排、蛋糕(带有胡桃果仁、葡萄干等)从不用担心它们的受欢迎程度,来自世界其它地区的美味也正后来居上,要与维也纳本地美食一决高下。

在维也纳几乎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地中海风味曾经风靡一时,意大利菜和中国菜在维也纳也占有一席之地。

这都说明维也纳已成为一个世界大都市,而更重要的是说明这里的人们知道如何享受美食Heuriger - 维也纳葡萄酒馆与维也纳摩天轮,美泉宫,维也纳儿童合唱团或维也纳皇家马术学校一样著名。

真正的维也纳Heuriger或葡萄酒馆在很多歌曲中都被赞颂过,他们也经常被作为电影的背景。

然而,这些拥有舒适而独特气氛的地方最主要是为当地人和游客们提供休息消遣的环境,维也纳美酒和相搭配的美味佳肴。

在这里每个客人都感觉舒服而美好,并受到温馨周到的招待。

那些只提供维也纳自产葡萄酒的真正维也纳Heuriger,会以一束松枝和写着Ausg’steckt字样的牌子作为标志,它们同时代表小酒馆正在营业。

然而,Heuriger这个词不仅代表小酒馆本身,而且也代表每年到11月11日(圣马丁节)之前的新年份葡萄酒。

除了可以在酒馆中享受一杯杯美酒,客人也可以购买代表维也纳葡萄酒多样性和独特性的Bouteillen(0.75公升的瓶子)瓶装美酒,以及将配套的酒杯和餐具带回家。

如果幸运的话,在静谧的花园或温馨的酒屋内可以享受到现场音乐的美妙。

葡萄酒的新面貌维也纳葡萄酒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年轻现代的一面。

对于新一代的酿酒人,不再满足于生产在自己的酒馆中专供的葡萄酒,他们会学习最新的技术,开发异国葡萄品种如Shiraz,同时对传统品种进行重新探索改进,如Gemischter Satz 便是由同一葡萄园中的不同品种葡萄混合酿造而成的。

维也纳葡萄酒业的变化一个显而易见的标志便是新酒窖的修建–现代感,功能性和建筑的严谨性。

每年在市中心举办的Junge Wiener新酒展示会上,年轻的维也纳葡萄酒可以一展风采。

新鲜,果香浓郁的新酒尤其让人获得畅饮的愉悦和持续不断的兴奋体验。

城市中的维也纳葡萄酒很多年来,维也纳葡萄酒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葡萄酒馆的局限,遍及整个城市。

现在,喝维也纳葡萄酒是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专业餐厅和酒吧开始供应来自维也纳本地的葡萄酒。

随着近年的发展,维也纳葡萄酒有了很好的声望。

新鲜而浓郁的Gemischter Satz,Junger Wiener以及清淡,微辣的Grüner Veltliner白葡萄酒,樱桃果味的Blauer Zweigelt红葡萄酒非常适合夏季在时尚餐厅和酒吧花园中饮用。

在更高档的餐厅中,顶级的Lagenweine (来自著名葡萄酒园),口味浓郁的白葡萄酒Riesling 和Pinot Blanc十分受欢迎,同时也会青睐Chardonnay, Sauvignon Blanc, 传统的Grüner Veltliner 和红酒如Pinot Noir ,St. Laurent。

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佐餐伴侣,这些美酒的配合使维也纳佳肴趋之完美。

维也纳咖啡馆维也纳咖啡馆有着悠久的历史。

也许正由于它的历史积淀,而好象又与此毫无联系,现在的维也纳咖啡馆更加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除了舒适豪华的咖啡馆和小巧的espresso咖啡店外,在维也纳街头人们随处可见宽敞的咖啡餐厅和咖啡西点店,更有许多与情景餐厅、书店、酒吧、音像店、歌舞剧院等连成一体的咖啡馆。

最近,更有提议将快餐文化引入咖啡馆中。

咖啡馆在维也纳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是朋友聚会、独自休闲和消遣的好地方。

现今,历史悠久的维也纳咖啡馆和奥地利特色甜点如莎赫蛋糕散发着不可阻挡的青春活力。

情景餐厅维也纳虽然沿袭了传统,但又不固守于陈旧无聊的老一套,也没有把守着不合时宜的过分严肃。

它的食文化之所以为人们津津乐道,正是因为它总是巧妙而及时的跟随时代的步伐,从最时尚中汲取精华于自身。

在维也纳,有许多时髦、朝气蓬勃的餐厅。

几乎每周都会推陈出新,打出吃、喝、交朋接友的新亮点。

这里的顾客以及气氛总是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仔细品味之下却又发觉它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完全雷同。

因为任何餐厅的特征无非是对多元文化的兼容并续,对城市中多个阶层坦然而全盘的接受。

在维也纳除此以外还加上了历史和现实的元素,这是在世界其他餐厅金钱难觅的特别品位。

FiglmüllerFiglmüller餐厅闻名于它的维也纳炸牛排(Schnitzel),人们认为这里的炸牛排是最正宗的,各种年龄的人们都喜欢来此,享受这道传统维也纳佳肴,以及独特维也纳气氛和高品质的维也纳葡萄酒。

1., Wollzeile 5 / Boeckerstrasse 6 www.figlmueller.atHansen im Boersengebaeude这个餐厅在维也纳很出名,因为其位置坐落在始建于18世纪的股票交易所大楼的地下室,除此之外也因它是餐厅和花店的混合体。

1., Wipplingerstra?e 34www.hansen.co.atPalmenhaus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那便是美丽。

Palmenhaus位于霍夫堡皇宫的一侧,从餐厅的阳台便可俯瞰宫殿花园。

在群芳争艳的美景中慢慢享受美食或一两杯上好的美酒。

每周五这里有现场DJ表演。

1., Burggartenwww.palmenhaus.atPiaristenkeller这个餐厅充满历史气息,坐落在一个美丽古老的修道院的酒窖中。

皇帝时代的维也纳美食配以民族歌曲和烛光。

菜肴的做法沿袭了前皇家御厨的配方。

饭后,有兴趣的客人可以参观独特的帽子博物馆和葡萄酒博物馆。

8., Piaristengasse 45Plachutta’s Grünspan客人可以在餐厅内或外面的啤酒花园畅饮餐厅自酿啤酒。

很多人认为餐厅拥有维也纳最美丽的啤酒花园。

菜肴都是传统的维也纳美食,从浓汁烤肉,红烧辣牛肉汤到美味的肉排—绝对的享受。

16., Ottakringer Strasse 266 www.gruenspan.atPlachutta Hietzing著名的Plachutta家族开的第一家餐厅,位于美泉宫的一角,坐落于1900年建造的典型维也纳别墅中。

客人们可以享受到现代维也纳美食和著名的菜肴如精煮牛肉(Tafelspitz)和洋葱烤牛肉(Zwiebelrostbraten)。

13., Auhofstrasse 1www.plachutta.atPlachutta Wollzeile餐厅提供非常高质量的佳肴,却温馨的像一个简单的乡村小馆。

这里做的精煮牛肉(Tafelspitz)很有名,一种用牛肉烹调的传统菜,鲜嫩的可以在嘴中溶化。

1., Wollzeile 38www.plachutta.atSalm Braeu这个啤酒馆兼餐厅坐落在靠近美景宫的Salesianer修道院里。

他们自己酿造5种啤酒和威士忌,搭配美味的维也纳佳肴是种无上的享受。

著名的Georgsaal大厅早在1650年就被建造了。

3., Rennweg 8Siebensternbraeu这个啤酒餐厅供应来自世界各地很多种独特的啤酒,分别配以典型的当地佳肴。

餐厅位置极佳,坐落在维也纳最大的购物大街— Mariahilferstrasse大道与城中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间。

7., Siebensterngasse 19www.7stern.atStiegl Ambulanz餐厅是由Stiegl啤酒公司经营的,以啤酒文化,创意菜肴和舒适的环境著称。

这里著名的Paracelsus啤酒是在餐厅中间以一种绿色生态的方式现场酿造的。

夏季,在啤酒花园人们可以完全将城市的喧嚣和压力抛之脑后。

9., Alser Strasse 4 / Hof 1,www.stiegl-ambulanz.at维也纳的夜生活与众不同维也纳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俱乐部,但是每个酒吧里都会有DJ,其中还不乏大名鼎鼎的人物。

您可在这里听到维也纳电子音乐的最新作品。

毫无疑问,当下最有人气的休闲俱乐部当数―世界另一头的舞厅‖(Tanzcafe Jenseits):一个让人伴随着简单的混音,全身的细胞都跟着跳跃的娱乐场所,里面到处都是一片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景象。

亲身去发掘一下这个好去处吧!您可在维也纳下榻饭店的咨询台索取详细信息。

茜茜公主博物馆一个皇后的神话与现实作为一个美丽而深受爱戴的皇后,茜茜公主早已成为一种偶像人物。

霍夫堡皇宫里的茜茜公主博物馆展示了神话之后的真实。

特别值得一看的是这里展出的大量的伊丽莎白的私人物件以及美丽皇后的著名画像。

博物馆集中展示伊丽莎白的个人生活,特别是她对宫廷礼仪的反抗、对美丽和瘦身的疯狂追求、对体育的极度热衷以及对诗歌的痴迷。

茜茜公主从一位普通的巴伐利亚少女到意外的和奥地利皇帝的订婚,直至最后1898年在日内瓦不幸遇刺,这位传奇王后精彩和忙碌的一生将在这座博物馆中精彩再现。

展品包括一件少有保留下来的夏日服装、当年她结婚前夜聚会礼服的复制品、著名的肖像画、23件的旅行化妆套包、带有她亲自手绘信纸的小书桌、她的绘画颜料盒、63件的旅行药箱、她当年豪华座车的仿制品以及她被刺杀后的面部石膏像。

在皇帝寓所和银器馆可以了解到皇宫内的日常生活,而在霍夫堡咖啡馆Café Hofburg则可享受到美食。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在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你将会欣赏到青年艺术风格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奇妙的油画作品和西勒(Schiele)、柯克施卡(Kokoschka)的绘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