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级配管理办法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范文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可靠,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建筑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____)等相关国家标准。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混凝土的工程项目。
第三条术语和定义(一)混凝土:由水泥、石料、砂、水和外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
(二)配合比: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比例。
(三)设计配合比:经过计算和试验确定的保证混凝土满足强度、耐久性、施工性能等要求的配合比。
(四)调整配合比:在设计配合比基础上,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调整的配合比。
(五)生产配合比:指根据设计配合比或调整配合比确定的具体施工中所采用的配合比。
第四条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一)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设计单位审核。
(二)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能满足施工工艺和要求。
(三)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能够满足工程强度、耐久性等要求。
(四)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考虑原材料的种类、质量、产地等因素。
第二章配合比的确定第五条设计配合比的确定(一)设计配合比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工程的要求,在施工前进行计算和试验确定。
(二)设计配合比的计算应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并经过设计单位的审核。
(三)设计配合比的试验应满足一定的试验要求,并记录试验结果。
(四)设计配合比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施工要求等因素。
第六条调整配合比的确定(一)在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配合比时,施工单位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
(二)调整配合比的确定应考虑被调整的因素和调整的原则,具体操作应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三)调整配合比的试验应满足一定的试验要求,并记录试验结果。
(四)调整配合比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施工要求等因素。
(五)调整配合比的记录应详细记录配合比调整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第三章配合比的控制第七条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一)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确保检测合格。
级配混凝土使用操作规程
级配混凝土使用操作规程一、引言级配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套完善的使用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级配混凝土的使用操作规程,以帮助施工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该材料。
二、原材料准备1. 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水泥,并按照使用需求对水泥的品种和标号进行合理选择。
2. 砂:砂的选择应考虑砂的粒径、含水率和干燥性能,确保砂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石料:石料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考虑石料的粒径和成分的合理搭配,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水:使用纯净水,不得使用含有盐类、有机物或杂质的水。
三、混凝土配合比确定1.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和强度等级确定,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在配合比中的各组分比例应合理,且能够获得较好的工艺性能。
3. 配合比的确定应考虑到砂、石料的级配、砂率和骨料的用量等因素。
四、混凝土搅拌与浇筑1. 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前,应对搅拌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 在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材料投料,保证配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设备的状况,以获得均匀的搅拌效果。
4.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五、混凝土养护1. 混凝土在浇筑后应进行及时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养护期间,应避免混凝土表面受到剧烈变化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混凝土裂缝和变形。
3. 养护期间,应及时进行湿润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六、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环境检查和清理,确保施工区域安全和清洁。
2. 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并熟悉施工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期间,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施工效果。
4. 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设备和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和维护,保持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施工区域的整洁。
透水水泥混凝土集料级配要求
透水水泥混凝土集料级配要求透水水泥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混凝土,它的集料级配要求与普通混凝土有所不同。
透水水泥混凝土主要用于需要透水性能的场所,如人行道、车道、广场等。
下面将介绍透水水泥混凝土集料级配的要求。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集料级配要求主要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的要求。
1. 粗集料的要求:粗集料是透水水泥混凝土的主要骨料,其直径一般在5mm以上。
在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的要求如下:(1) 骨料应全为天然石料或人工石料,不得使用含有腐蚀性物质的骨料;(2) 骨料应经过清理,不得含有泥土、粉尘等杂质;(3) 骨料的质量应稳定,不得含有过多的细颗粒;(4) 骨料的粒径分布应均匀,避免过多的大颗粒或小颗粒。
2. 细集料的要求:细集料是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的填充物,其直径一般在5mm以下。
在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细集料的要求如下:(1) 细集料应为天然石料或人工石料,不得使用含有腐蚀性物质的细集料;(2) 细集料应经过清洗,不得含有泥土、粉尘等杂质;(3) 细集料的粒径分布应合理,避免过多的细颗粒或粗颗粒;(4) 细集料的形状应均匀,避免过多的长条形颗粒或片状颗粒。
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集料级配要求与普通混凝土的要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区别:透水水泥混凝土要求粗集料和细集料的粒径分布范围更广,以增加透水性能。
普通混凝土的集料级配范围相对较窄。
透水水泥混凝土要求骨料质量稳定,不得含有过多的细颗粒。
这是为了保证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透水水泥混凝土要求骨料应为天然石料或人工石料,不得使用含有腐蚀性物质的骨料。
这是为了避免透水水泥混凝土受到腐蚀和损坏。
透水水泥混凝土要求细集料的形状均匀,避免过多的长条形颗粒或片状颗粒。
这是为了保证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集料级配要求主要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的要求。
粗集料和细集料要求质量稳定,不得含有腐蚀性物质,并经过清洗和清理。
此外,粒径分布范围更广,形状均匀。
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
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文号:闽建建(2008)4号颁布日期:2008-01-25 执行日期:2008-02-01第一条为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以下简称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实施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预拌混凝土系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施工现场卸料点的混凝土拌合物(以下简称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系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预拌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并在资质核定的承包工程范围及地点内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的企业。
混凝土专项试验室(以下简称试验室)是指企业内部专门负责原材料质量、混凝土性能等相关检测工作的部门。
第四条省建设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对全省预拌混凝土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预拌混凝土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对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第五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预拌砂浆的生产。
第六条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水及粉尘的处理应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法规。
第七条对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投诉或举报。
接到投诉或举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应按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查实的情况进行处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八条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的企业必须按《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闽建筑(2007)51号)向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相应的资质。
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
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而混凝土的品质又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混凝土骨料的质量也显得非常重要。
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是指在商业生产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骨料的筛分,以保证其质量稳定和合格性。
本文将详细阐述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骨料级配的概念骨料级配是指对原料骨料进行筛分,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出不同粒径的骨料,以达到满足混凝土强度和使用要求的目的。
骨料级配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品质。
三、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的分类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应用场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粗骨料级配标准:适用于路面、桥梁、机场跑道、堤坝、渠道等大型基础工程的混凝土骨料,其粒径一般大于5mm。
2.中骨料级配标准:适用于一般结构、板、墙、柱等建筑物的混凝土骨料,其粒径一般在5mm至2.36mm之间。
3.细骨料级配标准:适用于精细结构、路面、高强度混凝土等场合的混凝土骨料,其粒径一般小于2.36mm。
四、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的要求1.骨料的物理性质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例如:骨料的容重、吸水率、含泥量、含尘量等。
2.骨料的级配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稳定。
例如:在中骨料级配中,应该控制粒径在5mm至2.36mm之间的骨料的含量在60%至80%之间。
3.骨料的形状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密实性。
例如:在中骨料级配中,应该控制含有平板和长条形状骨料的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
4.骨料的色泽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美观度。
例如:在细骨料级配中,应该控制含有色差较大的骨料的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颜色均匀。
五、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的检验方法1.骨料的容重:按照GB/T 14684-2011《矿物质骨料容重和吸水率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2.骨料的吸水率:按照GB/T 14684-2011《矿物质骨料容重和吸水率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混凝土填充料级配标准
混凝土填充料级配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填充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它的级配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填充料的级配标准,以期能够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混凝土填充料的级配概述混凝土填充料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的粒径小于5mm的骨料,其作用是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混凝土填充料的级配一般采用分级法进行确定,根据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进行筛分,然后将不同筛孔的颗粒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合,得到符合要求的级配。
三、混凝土填充料的级配标准1. 级配范围混凝土填充料的级配应在以下范围内进行选择:5mm~0.075mm;5mm~0.15mm;5mm~0.3mm;5mm~0.6mm;5mm~1.2mm;5mm~2.4mm。
其中,最常用的是5mm~0.6mm和5mm~2.4mm两种级配。
2. 筛分比例混凝土填充料的筛分比例应符合以下要求:(1)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填充层厚度的1/3,一般不大于5mm;(2)最小粒径:应不小于0.075mm;(3)中间粒径:应符合表1所示的级配范围。
表1 混凝土填充料级配范围级配范围|5mm~0.075mm|5mm~0.15mm|5mm~0.3mm|5mm~0.6mm|5m m~1.2mm|5mm~2.4mm-|-|-|-|-|-|-最大粒径/mm|5|5|5|5|5|5最小粒径/mm|0.075|0.15|0.3|0.6|1.2|2.40.075~0.15|15~25|10~20|5~15|2~10|-|-0.15~0.3|-|15~25|10~20|5~15|2~10|-0.3~0.6|-|-|15~25|10~20|5~15|2~100.6~1.2|-|-|-|15~25|10~20|5~151.2~2.4|-|-|-|-|15~25|10~203. 级配曲线混凝土填充料的级配曲线应符合以下要求:(1)曲线应平滑连续,不得有明显的断层或折线;(2)曲线应在规定的级配范围内,且符合工程要求。
第五章全级配混凝土
5 全级配混凝土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5.1.1 目地及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三级配和四级配大体积混凝土试件地制作.5.1.2 仪器设备1 试件及试模:试件形式及尺寸见表5.1.2;试模为钢模(或基本不发生变形地试模),拼接应牢固,振捣时不得变形、漏浆.尺寸精度要求:边长误差不大于边长地1/150;角度误差不超过1°;平整度误差不超过边长地0.05%.注:试件长度减去两个1.5倍地两端预埋件或变断面段地长度,即认为是纯拉段长度.2 混凝土搅拌机;宜采用不小于250L容积地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3 插入式振捣棒;频率大于170Hz;直径 50mm;长度不小于500mm.4 平板振捣器;最小边长不小于200mm;频率不小于47Hz.5 养护设施.养护温度应控制在20℃±5℃,相对湿度不低于90%.5.1.3 实验步骤1 按3.1“混凝土拌和物室内拌和方法”用搅拌机拌制混凝土拌和物.2拼装好试模并在模内均匀地涂刷一薄层脱模剂或矿物油.3将全级配混凝土拌和物浇筑在试模内,浇筑层厚不超过30cm为宜.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间以振捣浇筑层表面均匀泛浆为止.当下层振捣完毕后即可装入新地一层全级配混凝土拌和物,再用振捣器振捣;振捣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10cm以保证层间地良好结合.当全级配混凝土拌和物浇筑至试件顶面时,可采用平板振捣器振平.4试件成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1h~2h需进行抹面,要求与模口齐平.5 成型后带试模地试件宜用湿布或塑料布覆盖,在20℃±5℃地环境中静置2d~7d(静置天数决定于混凝土起吊强度),然后拆模并编号.6 拆模后地试件放在温度20℃±5℃、相对湿度不低于90%地环境中养护,直至规定地实验龄期.5.2 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5.2.1 目地及适用范围测定全级配混凝土地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圆柱体(轴心)抗压强度.5.2.2 仪器设备1 压力实验机或专用压力实验装置:试件地预计破坏荷载应在实验机或实验装置全量程地20%~80%之间;实验机或实验装置应定期校正.示值误差应满足标准值地±1%地要求;2 钢质垫板:其平面尺寸为350mm⨯350mm或500mm⨯500mm,应有足够地刚度,材料应选择优质钢材.承压面平整度误差应不大于边长地0.03%.5.2.3 实验步骤1 按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规定制作试件.2 到达实验龄期时,从养护室取出试件,用湿布覆盖,并尽快实验.测量试件尺寸,精确至1mm.当试件有严重缺陷时应废弃.3 将试件放在实验机上下压板中间,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应放有钢质垫板.试件地承压面应与成型时地顶面相垂直.开动实验机,当垫板与压板将接触时,如有明显偏斜,应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均匀.4实验机以6MPa/min地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不得冲击),直至试件破坏,并记录破坏荷载.5.2.4实验结果处理1抗压强度按公式(5.2.4)计算(准确至0.1MPa):(5.2.4)式中f cc−−抗压强度,MPa;P−−破坏荷载,N;A−−试件承压面积,mm2.2 以三个试件测值地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地抗压强度实验结果.5.3全级配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实验5.3.1 目地及适用范围测定全级配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地劈裂抗拉强度.5.3.2 仪器设备1 实验机:与5.2“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相同;2垫条:截面15mm⨯15mm,长500mm地钢制方垫条,要求平直.5.3.3 实验步骤1 按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规定制作试件.2 到达实验龄期时,从养护室取出试件,用湿布覆盖,并尽快实验.3 实验前将试件擦干净,测量试件尺寸.在试件成型地顶面和底面中轴线处划出相平行地直线,准确定出劈裂面地位置.4 将试件及垫条(如图 4.3.3所示)安放于压力机或压力装置上(为保证上、下垫条对准和提高工作效率,可做简单地垫条定位装置),开动实验机以0.4MPa/min地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不得冲击),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5.3.4 实验结果处理1 劈裂抗拉强度按公式(5.3.4)计算(准至0.01MPa):(5.3.4)式中f ts−−劈裂抗拉强度,MPa;P−−破坏荷载,N;A−−试件劈裂面面积,mm2.2以三个试件测值地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地劈裂抗拉强度实验结果.5.4 全级配混凝土弯曲实验5.4.1目地及适用范围用简支梁三分点加荷法测定全级配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地抗弯强度.5.4.2仪器设备1实验机:万能实验机或带有抗弯实验架地压力实验机.其要求与 5.2“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相同;2实验加荷装置:双点加荷钢制加压头,其要求应使两个相等地荷载同时作用于试件地两个三分点处,与试件接触地两个支座和两个压头应具有直径约45mm地弧形断面,其中地一个支座头及两个5.4.31按23将试件安放在实验机地支座上,承压面应选择试件成型时地侧面.开动实验机,当加压头与试件快要接触时,调整加压头及支座,使接触均衡.如支座、加压头不能接触均衡,则在接触不良处应予以垫平.4以0.4MPa/min地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不得冲击),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5.4.4实验结果处理1抗弯强度按公式(5.4.4)计算(准确至0.1MPa):(5.4.4)式中f f −−抗弯强度,MPa;P−−破坏荷载,N;L−−支座间距(即跨度),mm;b−−试件截面宽度,mm;h−−试件截面高度,mm.2以三个试件测值地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地抗弯强度实验结果.5.5 全级配混凝土轴向拉伸实验5.5.1 目地及适用范围测定全级配混凝土轴向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值和抗拉弹性模量.5.5.2仪器设备1实验机:材料抗拉实验机或专用实验装置,其有效行程应满足所选试件尺寸;应具有一定刚度并安全可靠.其它要求与5.2“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有关规定相同;2试模应符合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地有关规定;3位移(应变)测量仪:高精度位移测量仪或千分表.测量精度0.001~0.005;4位移测量仪地测架、测杆等.5 球面拉力接头一对.5.5.3实验步骤1按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规定制作试件,实验以四个试件为一组.注:两端有预埋件地试件,成型时两端宜适当加强(如后加适量地水泥,减少大骨料含量等增强措施),以减少端部断裂机率.2到达实验龄期时,将试件从养护室取出,测量试件尺寸,并通过球面拉力接头安装在实验机或实验装置上.试件取出后应用湿布覆盖,并尽快进行实验.3位移测量应在试件地中间部位,测距应不小于300mm(三级配混凝土)或450mm(四级配混凝土),相应边长(直径)为300mm或450mm试件.4开动实验装置进行两次预拉,预拉荷载相当于破坏荷载地15%~20%.预拉时应测读应变值,需要时调整荷载传递装置使偏心率不大于15%.偏心率(5.5.3)式中 e−−偏心率,%;ε1和ε2−−分别为试件两侧地应变值.5预拉完毕后,重新调整测量仪器,进行正式测试.拉伸时地加荷速度为0.4MPa/min.测读并记录荷载及位移(变形)值,直至试件破坏(当荷载加到破坏荷载90%左右,为防止仪器受损,可将传感器等从试件上卸下).记录破坏荷载和断裂位置.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测读地变形值应不少于20对. 5.5.4实验结果处理1轴向抗拉强度按公式(5.5.4-1)计算(准确至0.01MPa):(5.5.4-1)式中f t−−轴向抗拉强度,MPa;P−−破坏荷载,N;A−−试件断面面积,mm2.2 极限拉伸值地确定:以应变为横坐标,应力为纵坐标,绘出每个试件地应力~应变曲线.按 4.5“混凝土轴向拉伸实验”求得破坏应力相对应地应变值,即为该试件地极限拉伸值(准确至1×10-6).注:如曲线不通过坐标原点时,延长曲线起始段使与横坐标相交,并以此交点作为极限拉伸值地起始点.3 抗拉弹性模量抗拉弹性模量取0~50%破坏应力割线弹性模量.割线法弹性模量按公式(5.5.4-2)计算(准确至100MPa):(5.5.4-2)式中E t−−轴心抗拉弹性模量,MPa;σ0.5−−50%地破坏应力,MPa;ε0.5−−σ0.5所对应地应变值.4 极限拉伸值、轴向抗拉强度和抗拉弹性模量以四个试件测值地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当试件地断裂位置与变截面转折点或埋件端点地距离在5cm以内时该测值应剔除,取余下测值地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如可用地测值少于两个时,应重做实验.5.6 全级配混凝土静力抗压弹性模量实验5.6.1目地及适用范围测定全级配混凝土地静力抗压弹性模量.5.6.2仪器设备1 压力实验机或实验装置:与5.2“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相同;2 试模:试模应符合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地要求;3 位移测量装置:由测定架和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或千分表组成,如图4.5.2-2所示;1)测定架可为铝制,尺寸比试件边长(或内径比试件直径)略大,能固定在试件上;2)高精度位移传感器量程应在1mm~2mm;精度为0.001~0.005.5.6.3 实验步骤1 按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地成型与养护方法”规定制作试件,四个试件为一组.2 到达实验龄期时,从养护室取出试件,测量尺寸,用湿布覆盖,并尽快进行实验.3每组试件先取一个按5.2“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测定其轴心抗压强度f c,其余三个测定抗压弹性模量.4 测定弹性模量时将测定架固定在试件上(试件高度地中间部位).上下刀口间距为300 mm或450mm,相应边长(直径)为300mm或450mm试件.安装位移传感器或千分表;检查接触是否合适;试件和压力机板是否平行,必要时进行调整.5 开动压力机缓慢施加压力进行预压,加荷速度6MPa/min,最大预压应力为试件破坏强度地40%.反复预压(2次~3次),直至相邻两次变形值之差不超过0.009mm为止,否则应继续预压,直至差值达到要求,但增加预压地次数应在报告中注明.6 试件经预压后,进行正式实验,加荷速度与预压荷载速度相同.记录各荷载时地变形值.当荷载达到破坏应力50%(0.5f c)时,卸下传感器或千分表.而后以相同地加荷速度压至试件破坏(破坏荷载P2).5.6.4 实验结果处理1 静力抗压弹性模量(割线法);绘制荷载变形曲线,并按公式(5.6.4)计算静力抗压弹性模量(准确至100MPa):(5.6.4)式中E c−−静力抗压弹性模量,MPa;P1−−应力为0.5MPa时地荷载,N;P2−−40%地极限破坏荷载,N;ΔL−−应力从0.5MPa增加到40%破坏应力时试件地变形值,mm;L−−测量变形地标距,mm;A−−试件受压积面,mm2.2 以三个试件测值地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注:在有实验论证地情况下,允许采用内部或表面测量变形地方法.5.7 全级配混凝土渗透系数实验5.7.1目地及适用范围测定全级配混凝土地渗透系数,以评价混凝土地抗渗性能.5.7.2仪器设备1 混凝土渗透仪;渗透系数测定仪由水压稳定系统和试件箱密封容器两部分组成.水压稳定系统可采用氮气——水稳压方法和水——蓄能器稳压方法.水压稳定系统应具有长期保压功能,动态稳压精度不得大于±5%.水压稳定系统供给试件箱地额定水压力为8MPa~10MPa,并具有分支接口,将压力水分流到各个试件箱容器.试件箱容器下设有收集和测量通过试件渗出水量地容器.试件箱容器示意图见图5.7.2.试件箱容器尺寸应与实验试件尺寸相匹配.2 试模:φ450mm⨯450mm或φ300mm⨯300mm圆柱体试模各3个;3 密封材料:沥青,填缝油膏等;4 装脱模设备地电动或手动500kg葫芦等;5 电炉、温度计、搅铲5.7.3实验步骤1 按5.12 到达实验龄期地前4d.3钢模应预先加热).下部2/3.沥青中宜掺入5%~10%4螺栓.5空气后再关闭排气阀门.0.1MPa地范围内.6 混凝土抗压强度30MPa以下时,实验压力可以从0.2MPa开始,在恒定地压力情况下,每隔8h逐级增加0.1MPa压力,直至三个试件底部全部渗水为止.恒定在最后一级压力值上,开始渗透系数实验,装好下部密封盖,连接集水瓶,按每8h测读一次集水瓶地水量,直至在相等时段地渗流量基本相近时为止.7 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30MPa时,实验压力可以从0.5MPa~1.0MPa开始,在恒压情况下,每隔8h加0.4MPa压力至三个试块渗水为止,按5.7.3中6检测集水量.8 将记录流出地水量,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流出累积水量~历时过程线.当过程线形成一直线时,即为流量不变,可停止实验.9 实验结束后,试件容器从实验单元取下,并加热软化沥青密封材料,将试件取出.5.7.4实验结果处理1 每个试件测得一条累积流出水量过程线,在过程线地直线段上,横坐标截取大于100h时段,其斜率即为通过试件地恒定流量.三个试件地平均流量为实验所要确定地恒定流量.2 按公式(5.7.4)计算混凝土渗透系数:(5.7.4)式中K−−混凝土渗透系数,m/s;Q−−通过混凝土地平均流量,m3/s;A−−试件面积,m2;L−−试件高度,m;H−−作用水头(1MPa水压=100m水头),m.。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合材料。
其中骨料是混凝土中占据较大比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级配的合理性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限制。
一、颗粒级配的定义及影响因素1.颗粒级配的定义颗粒级配是指骨料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
骨料的粒径分布范围越广,颗粒级配越不均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会受到影响。
2.影响因素颗粒级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骨料粒径、骨料种类、骨料形状、骨料含水率等。
二、颗粒级配标准的制定1.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颗粒级配的标准,如EN933-1、ASTM C136等。
这些标准主要基于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将颗粒级配分为不同的等级,要求在混凝土中使用不同等级的骨料。
2.国内标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颗粒级配的标准,如GB/T14684、JGJ52等。
这些标准主要基于骨料的成本和供应情况,将颗粒级配分为不同的等级,要求在混凝土中使用不同等级的骨料。
三、颗粒级配标准的分类1.按照粒径分布范围分类根据颗粒级配中粒径分布范围的不同,可将颗粒级配分为连续型和不连续型两类。
(1)连续型颗粒级配连续型颗粒级配是指颗粒级配中各粒径颗粒的分布范围连续,没有明显的间隙。
连续型颗粒级配通常用于特定的混凝土工程中,如高性能混凝土、密实混凝土等。
(2)不连续型颗粒级配不连续型颗粒级配是指颗粒级配中各粒径颗粒的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间隙。
不连续型颗粒级配通常用于普通混凝土工程中,如路面、桥梁等。
2.按照等级分类根据颗粒级配的等级不同,可将颗粒级配分为多个等级。
(1)一般等级一般等级的颗粒级配适用于一般混凝土工程中,如住宅建筑、公路路面等。
其颗粒级配要求较宽松,适用于一般的混凝土施工,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较低。
(2)中等等级中等等级的颗粒级配适用于较为重要的混凝土工程中,如桥梁、水利设施等。
其颗粒级配要求较高,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混凝土粗骨料级配选择
混凝土粗骨料级配选择
混凝土粗骨料级配选择
在混凝土中,各级石子究竟要按怎样的比例配合才能得到最佳级配。
关于这类问题,过去很多人进行过大量研究,曾经提出过一些理想的级配曲线。
这些理想级配大多数是以石子和砂的混合密度达到最大值为前提的,也有一些是根据表面积理念或颗粒干涉理论提出来的。
最大密度理论在我国的影响较大,不少工程在选择石子级配时,都以石子混合物达到最大密度为准。
不论采取何种级配选择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求得最密实、表面积相对最小的最佳级配。
根据石子各级粒径所占的比例,可分为连续级配与不连续级配(中断级配)两种。
连续级配是将特大石(80~150mm)、大石(40~80mm)、中石(20~40mm)、小石(5~20mm)一起组合起来进行使用。
理想的连续级配,认为不同粒径的砂石料互相填充空隙。
也就是说,特大石的空隙由大石来填充,大石的空隙由中石来填充,中石的空隙由小石来填充,砂子则用来填充小石子的空隙。
而水泥浆除了胶结各种材料外,还起填充砂子空隙的作用。
根据石子最大粒径的不同,可分为二级配、三级配和四级配。
四级配以上的级配一殷采用得较少。
砼粗骨料的级配与粒径控制措施
砼粗骨料的级配与粒径控制措施粗骨料级配骨料的级配是指各级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通常用筛分曲线来表示。
颗粒级配是骨料的重要性能指标,良好级配的骨料具有各个粒级含量合理,既不过不多也不过少,具有较低的空隙率,在混凝土工作性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
对于级配良好的骨料应具有以下特征:1.较低的空隙在混凝土体系中,粗骨料的空隙需要砂浆来填充,粗骨料的空隙率越小,需要填充粗骨料间空隙的砂浆也相对较少,起润滑作用的砂浆体积也越多,混凝土流动性(或坍落度)也相对较大。
当混凝土工作性相同时,具有良好级配的骨料往往具有较低的空隙率,可以降低浆体用量,使用较低胶凝材料,成本较低。
2.骨料具有适当小的比表面积混凝土拌合物中,浆体除了填充骨料间的空隙外,尚需将骨料包裹起来。
在骨料达到最大密实度的条件下,要力求减小其比表面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
骨料比表面积越小,同样的浆体包裹在其表面厚度越大,摩擦力越小,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也越好。
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时,应尽可能地采用最较大粒径的骨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级配曲线的区间,降低骨料的空隙率,又可以降低小颗粒骨料的含量,降低比表面积。
3.有适当的细颗粒含量连续级配优良的骨料应具有适当的细颗粒含量,实践中采石场生产的骨料经过装料、运输和卸料,再加上生产混凝土时上料,会使骨料大小颗粒分离重新分布失去良好的级配。
由于骨料生产者的不重视,一些号称连续级配的骨料,实际上小于10mm 的颗粒极少,几乎没有。
针对此种情况,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首先应对已有的骨料级配进行复配优化,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骨料按不同比例、对不同粒径进行混合,分别测定其容重,选用空隙率最低容重最重时的比例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4.ACI302.1R对骨料的筛余建议ACI302.1R对混凝土各级骨料的筛余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最大孔径的筛子上的筛余和0.15mm筛子上筛余的推荐范围分别为0%~4%和1.5%~5%;0.6mm和0.3mm筛子上的建议筛余为8%~15%;对于最大粒径大于25mm的骨料,余下各级筛子的筛余量应在的8%~18%范围内,对于最大粒不大于25mm的骨料,如25mm或20mm,余下各级筛子的筛余量应控制在的8%~22%范围内。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试验方法规程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试验方法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颗粒级配是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颗粒级配试验可以得到混凝土中各种颗粒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为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中颗粒级配试验方法规程,以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试验原理颗粒级配试验是通过筛分将混凝土中的颗粒分成不同的级别,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得到不同粒径的颗粒含量。
试验原理如下:1.将混凝土试样经过干燥处理,使其含水率达到常态下的含水率。
2.利用一套标准筛分组,将试样分成不同的级别。
3.称量每个级别的颗粒重量,计算出每个级别颗粒的百分含量。
4.根据颗粒级配曲线,得到混凝土中各级别颗粒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
三、试验设备和材料1.筛分组:标准筛分组,包括不同粒径的筛孔和筛框,满足GB/T 6003.1-2017标准要求。
2.称重器:精度达到1g的电子称。
3.干燥箱:能够将试样干燥至恒定含水率的干燥箱。
4.混凝土试样:按照GB/T 50081-2019标准要求制备的混凝土试样。
四、试验方法1.试样制备(1)混凝土试样应在浇筑后28天内进行颗粒级配试验。
(2)将混凝土试样进行表面清理,去除杂物和空鼓,然后进行干燥处理,以达到常态下的含水率。
(3)将试样分成适合筛分组的大小,然后在筛分组上进行筛分,筛分时间为5分钟。
2.试验步骤(1)将各个筛孔的重量称出,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2)将经过筛分的各个级别的颗粒重量称出,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3)计算出每个级别颗粒的百分含量,并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4)根据颗粒级配曲线,计算出混凝土中各级别颗粒的含量,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五、数据处理1.计算百分含量百分含量=(筛余物重量/试样总重量)×100%2.绘制颗粒级配曲线将不同粒径的颗粒百分含量绘制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颗粒级配曲线。
3.计算各级别颗粒含量根据颗粒级配曲线,计算出每个级别颗粒的含量。
工程混凝土管理制度
工程混凝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工程混凝土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混凝土的施工管理,涵盖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等全过程。
三、管理要求1. 混凝土的配制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比例配合,并有资质的生产单位负责生产。
2.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养护等操作须符合相关规范,禁止在操作中造成混凝土质量的降低。
3.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保证浇筑质量,避免裂缝、孔洞等缺陷,保障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4. 混凝土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整洁,做好防尘、防水等各项措施,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5. 混凝土强度检测应及时准确,符合相关规定,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6. 废弃混凝土及时清理,妥善处理,做好混凝土的废弃物管理工作。
四、管理流程1. 混凝土配制管理流程(1)按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由有资质的生产厂家进行生产。
(2)在施工前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3)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制,避免误差,确保比例准确。
(4)配制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流动性等检测,确保符合要求。
2. 混凝土浇筑管理流程(1)施工现场应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2)混凝土运输车辆应符合相关规范,及时清理车辆,避免污染混凝土。
(3)浇筑过程中,建立人员配合机械的制度,确保浇筑效果。
(4)浇筑完成后,做好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3. 混凝土强度检测管理流程(1)混凝土强度检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2)检测结果如有差异,应及时处理,避免混凝土质量问题。
(3)检测报告需妥善保存,作为后续工作的参考依据。
五、管理责任1. 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工程混凝土管理工作,确保整个管理流程顺利进行。
2.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保障工程混凝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情况,应按规定进行处罚,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
六、管理效果评估1. 定期对工程混凝土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检查是否符合要求,提出改进意见。
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
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1.目的为加强商品混凝土在原材料管理、配合比管理、现场管理,以及不合格产品处置等各环节管控,根据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以及相关技术要求,按照《关于印发<工地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建筑行业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单位相关管理文件等要求,并结合所管项目用到的商品混凝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XXXX工程XX项目经理部用到的商品混凝土管理各项工作。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规范执行。
3.施工单位管理职责施工单位为商品混凝土的购买方、使用方和养护方,承担有关商品混凝土质量行为的第一责任,监理单位均不减轻或免除施工单位对混凝土安全质量责任,但由于疏忽或不负责任而造成混凝土工程事故,监理单位负有相应责任。
施工单位负责将完整、详细的混凝土设计和技术要求纳入供货协议,并上报监理审查;负责对合格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原材料、质保体系、生产过程、企业试验室等进行派驻监督和抽检,并协助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取样、送样和配合比验证等工作,及时整理有关混凝土资料通过监理审核上报指挥部;负责在现场监理的见证下制作混凝土试样,负责混凝土的浇注、振捣和养护等全过程质量。
3.1施工单位对辖区内的商品混凝土拌和站进行实地考察,资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供应能力等符合要求,通知监理试验室和监理项目部进行实地考察和预验收,验收通过后按要求上报资料到监理审批同意并报建设单位备案经允许后启用。
3.2施工单位在商品混凝土拌和站验收通过后由监理项目部中心试验室统一安排试验监理对拌和站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送委托(全指标)检验,同时对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验证,验证合格按要求上报监理审批同意使用。
3.3施工单位对商品混凝土拌和站原材料督促按照规定频次进行检测和抽查,主管人员对原材料质量及日常管理每周进行不少于2次抽查,现场管理人员每次砼开盘抽查不少于1次,巡查每周不少于2次。
3.3.1拌和设备配备商品混凝土拌合站计量设备均有合格证,计量系统定期检定,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强度评定管理制度
混凝土强度评定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的可靠性,制定混凝土强度评定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管理、精心施工、质量优先、安全第一”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1. 混凝土强度评定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等组成,负责制定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案、监督施工过程、审核评定结果。
2. 施工单位:负责具体的施工操作,确保按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3. 监理单位:独立监督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和强度评定过程,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混凝土强度评定流程1. 施工前准备施工前,混凝土强度评定管理小组应制定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案,包括强度等级、试块制作及养护方法、检测方法等。
2. 混凝土浇筑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拌合、运输和浇筑质量。
3. 试块制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设计要求,从混凝土中取样制作标准试块,试块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养护。
4. 混凝土强度检测试块养护期满后,监理单位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5. 强度评定根据检测结果,混凝土强度评定管理小组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记录在施工记录中。
四、强度评定标准1.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评定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满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需求。
五、质量管理1. 混凝土强度评定管理小组应对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2. 监理单位应对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3.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的管理,并保证混凝土强度评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安全管理1. 在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施工单位应确保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发生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混凝土填充料级配标准
混凝土填充料级配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建材之一,而混凝土的强度不仅与水泥、骨料、砂子等原材料的质量有关,还与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有关。
而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中,填充料的级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因此,本文将对混凝土填充料的级配标准进行详细的讲解。
二、填充料级配的定义填充料级配是指填充料在不同粒径级别上的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填充料级配应当具有一定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填充料级配的种类填充料级配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 单一级配:指填充料中粒径分布范围很小,粒径分布曲线近似于一条直线的填充料。
2. 连续级配:指填充料中粒径分布范围较大,但相邻粒径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粒径分布曲线呈现连续的曲线。
3. 不连续级配:指填充料中粒径分布范围很大,相邻粒径之间无比例关系,粒径分布曲线呈现间断的曲线。
四、填充料级配的标准填充料级配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粒径分布:填充料的级配应当符合一定的粒径分布要求,一般应当满足相邻粒径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级配曲线:填充料的级配曲线应当具有一定的平稳性和连续性,且应当符合所选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
3. 级配范围:填充料的级配范围应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级配比例:填充料的级配比例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五、填充料级配的应用填充料级配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填充料的级配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其合理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混凝土的性能调整:填充料的级配可以对混凝土的某些性能进行调整,如流动性、收缩性、抗裂性等。
3.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填充料的级配的选择和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混凝土坍塌、分层和偏差等问题。
六、填充料级配的检验方法填充料级配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筛分法:利用筛分器对填充料进行筛分,根据不同筛孔的大小来确定各粒径级别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混凝土的规章管理制度
混凝土的规章管理制度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
1. 对于混凝土原材料采购,应与正规的供应商签订合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来源可追溯。
2. 采购混凝土原材料时,需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并按照检测报告的指标进行验收,不合
格的原材料应立即退回并要求供应商做出处理。
3. 混凝土原材料的储存和保管应按照规定要求,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受污染和损坏。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调整,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不得随意更改或调整,保证施工质量和
工程安全。
三、混凝土搅拌
1. 混凝土搅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良好运转,混凝土搅拌均匀。
2. 搅拌过程中,应按照配合比设计要求添加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确保混凝土的
质量和强度。
四、混凝土浇筑
1.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模板的安装和检查,确保浇筑的混凝土结构符合
设计要求。
2. 浇筑混凝土时,应按照施工顺序和工艺要求进行,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牢固度。
五、混凝土养护
1.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养护期间,应避免混凝土受到外部振动和压力,防止混凝土裂缝和变形。
以上是关于混凝土规章管理制度的一些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规章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施工
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能够重视制定和执行混凝土规章管理制度,共同维护建筑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试验方法规程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试验方法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优劣。
而混凝土中的颗粒级配则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混凝土中颗粒级配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试验前准备1. 试验设备:筛分机、天平、计时器、试验筛、清洗筛、清洗槽、试验模具等。
2. 试验样品:需要取得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试块或混凝土骨料。
三、试验流程1. 取样:从所需要检测的混凝土或骨料中,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取得试样。
2. 清洗:将试样放入清洗槽中,用水冲洗去除表面杂质和泥沙等,然后放入清洗筛中甩干。
3. 筛分:将试样放入筛分机中,按照规定的筛分时间和筛分次数进行筛分。
常见的筛分方法有干筛、湿筛和水洗筛。
4. 称重:将筛分后的各级颗粒按照质量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来。
5. 计算:按照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试样的颗粒级配,并绘制出相应的颗粒级配曲线。
四、试验注意事项1. 试验前应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清洁,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取样时应尽量避免样品的不均匀性,同时避免样品受到外力的影响。
3. 清洗时应保证清洗水的质量和清洗时间的充足,以充分去除试样表面的杂质和泥沙。
4. 筛分时应按照规定的筛分时间和筛分次数进行操作,并注意筛分机的调整和维护。
5. 称重时应注意精确度和准确度,避免误差的发生。
6. 计算时应按照规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注意计算精度和计算误差的控制。
五、试验结果的分析1.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判断混凝土或骨料的颗粒级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 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和规范要求,可以确定混凝土或骨料的颗粒级配是否满足工程需要。
3. 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试样,应对其进行重新取样和试验,直到满足规范要求为止。
六、试验结果的报告1. 报告中应包含试验样品的来源、试验时间、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等相关信息。
2. 报告中应详细描述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方法、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等。
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
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1、目的为加强我公司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了进一步规范各个工地混凝入管理流程,提高施工水平,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特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个工程;3、工作程序3.1 混凝土配合比由项目工程部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工艺的要求,提前2个月提出该工程所使用配合比的技术要求,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并填写委托单交试验室;3.2 试验室根据工程技术部门提出的技术要求,协同物资部门对该工程拟使用的材料进行选择,并进行配合比试配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检测机构进行配合比试配;3.3 试验室根据试配的情况,优选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将配合比报验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复验合格并批准的配合比才可使用,复验不合格的退回试验室重新进行试配;3.4 根据配合比选定的材料,由物资部门组织原材料进场,进场材料应该严格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对方和贮存,并予以标示;3.5 材料进场后资部门应及时填写材料检验委托单并交试验室,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由试验室按照标准规范规定的取样方法取样进行抽检,检测合格的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使用,不合格的由试验室通知物资部门组织材料退场并予以记录;3.6 混凝土搅拌站管理部门应定期联系仪器检定单位对搅拌站称重计量系统进行校验,确保搅拌站称重计量系统的偏差在规定的范围内;3.7 浇筑混凝土前,由工程技术部门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通知质检部门检查,质检部门检查合格后再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检查,检查合格方可浇筑;3.8 检查完毕应有工程技术部门填写混凝土浇筑令,并有木工组、钢筋组、电工组、测量组、搅拌站、物资部、工程部、质检部、试验室等班组和部门会签,并经项目领导签字,签字完毕后将浇筑令交试验室,由试验室依据浇筑令并结合当天原材料含水情况出具混凝土生产通知单,并将混凝土生产通知单交搅拌站;3.9 混凝土搅拌站接到混凝土生产通知单后应在此对搅拌站生产系统、混凝土输送泵再次进行检查,并根据生产通知单上的施工配合比将数据输入搅拌站控制系统;3.10 混凝土开盘时试验室值班人员应对已经输入搅拌站控制系统的配合比再次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生产;混凝土开盘后,试验室值班人员应立即进行拌合物性能测试,检测混凝土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观察混凝土有无泌水等异常现象;3.11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搅拌站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如遇砂石料含水有变化,须进行调整时,必须经试验室值班人员许可,并予以记录;3.12 混凝土入模后,现场值班技术员应认真进行观察,若在振捣出现泌水、翻砂、混凝土流动性差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试验室值班人员并停止浇筑,查明原因后再进行浇筑;3.13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现场值班技术员应对支架、模板、预埋件等不断进行检查,防止出现爆模、漏浆、支架沉降等现场的发生;3.14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试验室应全过程对混凝土质量进行监控,及时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抽测,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取样留置试件;3.15 浇筑完毕后工程技术部门应及时组织作业人员对构件进行养护;4 控制要点4.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4.1.1水泥的质量控制1选用水泥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注意其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是否有不利影响,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2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水泥进场后,应按其品种、强度、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对所用水泥应进行复查试验;3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0 袋;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4散装水泥的储存,应尽可能采用水泥罐或散装水泥仓库;5水泥如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3 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4.1.2细骨料的质量控制1细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 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细骨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海砂时,其氯离子的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应符合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2细骨料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砂细度模数应在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3施工前应对所用的砂进行碱活性检验,在条件许可时尽量避免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或采取必要的措施;4细骨料在、采集、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 4.1.3粗骨料的质量控制1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用混凝土泵运送混凝土时的粗骨料最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碎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对于卵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同时应符合混凝土泵制造厂的规定;2粗骨料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的碎石、破碎卵石、卵石,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 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其他情况下,如有必要时也可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对于大于或等于C30 的混凝土,不应小于2,其他不应小于;4施工前应对所用的碎石或卵石进行碱活性检验,在条件许可时尽量避免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或采取必要的措施;5 粗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在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并保持洁净;4.1.4 水的质量控制1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2计超过水的质量/cm3水不得2 污水、pH 值小于5 的酸性水及含硫酸盐量按SO4使用;3不得用海水拌制混凝土;4供饮用的水,一般能满足上述条件,使用时可不经试验;4.外加剂的质量控制1应根据外加剂的特点,结合使用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品种;如果使用一种以上的外加剂,必须经过配比设计,并按要求加入到混凝土拌和物中;在外加剂的品种确定后,掺量应根据使用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进行调整;2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通过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本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3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4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5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4.掺和料的质量控制1掺和料包括粉煤灰、火山灰质材料、粒化高炉矿渣等,应由生产单位专门加工,进行产品检验并出具产品合格证书,其技术条件应分别符合现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料GB/T2847、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203等标准的规定;对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对其质量进行复查;2 掺和料在运输与存储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4.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时间等施工技术条件,配制的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2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参照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通过试配确定;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包括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经过试配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积累资料,为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供依据;3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投料,不得带任何随意性,并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并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4.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4.3.1设备计量偏差控制1混凝土原材料称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配合比的变化及拌和物和易性的变化,所以定期对称量设备进行校验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2原材料称量允许偏差规定: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称量允许偏差为±1%;砂、石允许称量偏差为±2%,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3对于小型工程现场采用人工加料时,应严格原材料计量控制,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4对于较大的工程,应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4.3.2坍落度控制1骨料级配的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骨料在生产、运输以及搅拌过程中,可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骨科的级配,故严格控制骨料级配,确保混凝土的质量;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机坍落度,做到车车目测,随机抽测,决不让不合格的混凝土进入工程;由于坍落度偏小使其流动性也无明显好转,且泵车容易堵塞,影响施工,不利于振捣,有可能造成峰窝麻面等质量事故;坍落度偏大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拌和物离析,粗骨料下沉到模板底部而水泥浆浮在上面致使混凝土表层水泥浆过多,水灰比过大,成为一层强度低的薄弱层,致使表面产生裂缝等质量事故;4、4浇筑过程质量控制4.1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尽量缩短浇筑时间间隔,避免分层面产生冷缝,混凝土振点应从中间开始向边缘分布,且布棒均匀,层层搭扣,遍布浇筑的各个部位,并应浇筑连续进行;4.2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撬振模板、钢筋,每一振点的振动时间,应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逸出为止,一般为20~30s,避免过振发生离析;4.3振捣棒的插入深度要大于浇筑层厚度;振捣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砂浆飞溅,及时清理溅于模板内侧的砂浆;现场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匀的梅花形布点,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4.4 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4.5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 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4.6合理安排调度,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积压或供应不足,引起过大的坍落度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级配管理办法
第八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和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混凝土配合比重新进行设计:
(一)原材料的产地或品种有显著变化时;
(二)生产大方量混凝土时;
(三)根据统计资料反映的信息,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时;(四)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第九条生产用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过试验室试配,并有试配记录及其他相关资料。
项目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混凝土配合比及相关资料,其中可包括以下内容。
(一)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30、C40;
(二)不同坍落度(mm):120、150、180;
(三)不同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四)不同集料粒径或细度模数,如石(毫米):5~16、5~25、5~31.5、5~40,砂:2.3~2.6、2.6~3.0;
(五)不同外加剂品种:如普通外加剂、高效外加剂等。
第十条混凝土配合比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以及原材料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并做好记录。
第十一条拌制混凝土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有关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应包括生产日期、工程名称、混凝土强度、坍落度、混凝土配合比编号、原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配合比和每立方米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实际用量等内容。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时,也应有专人负责,并重新签发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或配合比调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