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 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
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 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 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 的是“天鹅”呢?(“之”字。)
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 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 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不过有一次, 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 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 “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不过学习效果 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 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四、 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課文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

在默默裏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裏,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

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著面歎息。

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教案教學內容:九義教材人教修訂版第十二冊第十六課學生視角:作者為什麼以“匆匆”來作為文章的題目?什麼是“匆匆”的?這樣的文題在小語教材裏幾乎從未出現過,課文究竟寫了什麼內容呢?教學難點:感受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師思考: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確切地說應是散文詩)。

文章寫於“五四”退潮時期,屬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實而鮮明地表現了五四時期青年知識份子對未來的追求,探索。

以及在現實中無所適從的空虛和迷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件

我国古代的名言警句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卫灵公》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红楼梦 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课文导入
推荐作品 掩耳盗铃 作者:吕不韦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 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 悖也!
课堂小结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
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
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 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 心二意的道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推荐作品
揠苗助长 先秦:佚名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字词积累
yuán
zhuó


弓 缴 而射之。
wèi fú yú 为 是其智 弗 若 与 ?
课文讲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电子课文学弈(yì)[1]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 ó)[9]而射之。

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

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课文原文2.腊八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优秀课件

混乱:没条理,没秩序。 报应: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多指种 恶因得恶果。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漫游:随意游览。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帮助。 比喻不能解决问题。 九牛二虎之力:形容很大的力量。
2
1.初读课文,完成: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交流学习情况
多音字

zhènɡ 挣断 挣脱 zhēnɡ 挣扎
例 : 梅 花 鹿 挣 ( zhēnɡ ) 扎 了 许 久 , 终 于 挣 ( zhènɡ ) 脱 猎 人的捕网,飞快地逃走了。
尼尔斯的顽劣。
但是牛都不听他说话。她们吵闹得非常凶,他真担心哪头牛 会挣断缰绳,所以他觉得还是趁早溜掉为妙。 这句话中的“溜”改为“跑、逃”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溜”是悄悄溜走的意思,一方面表明尼尔斯已经认识到 了自己以前行为的错误,并感到羞愧的心理;另一方面写出了现在牛都不理 他,他只能灰溜溜离开的狼狈情态。如果将“溜”改为“跑、逃”,则没有 这种表达效果。
后来,尼尔斯到了哪里?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
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而 他却坐在那里十分难过,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引起他的兴致。 环境描写。对比反衬尼尔斯此刻难过的心情,说明尼尔斯真的对往日的行 为感到后悔,同时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雁群北飞作铺垫。
现在飞向高山,现在飞向高山。 跟我们来吧!跟我们来吧!现在飞向高山。
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 他实在无法忍受,捡起一块石头朝他们扔了过去,并 骂道:“住嘴,你们这群乌合之众!”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里长街送总理》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里长街送总理》

十里长街送总理
吴瑛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

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

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白花,庄严,肃穆。

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

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

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

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渐渐远去,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

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六年级# 导语】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孟子·告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教案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课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天;但是我的手越来越空了。

默默数着,八千多天从我身边悄悄溜走;就像大海中针尖上的一滴水,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溪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泪流满面。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我飞走的日子里,在千家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什么?只有流浪,只有奔波;八千多天的匆匆里,除了流浪,还剩下什么?过去的日子,如烟,被微风吹散,如雾,被楚阳蒸发;我留下什么痕迹?我有没有留下像游丝一样的痕迹?我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一眨眼就要赤裸裸的回去?但不可能是平的。

为什么你这次要白跑一趟?你很聪明,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课文赏析一、写作背景: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是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散文诗,但是从将此文收录于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其诗歌与散文集《踪迹》看,是将此文作为散文作品的。

因为其《踪迹》之第一辑是新诗。

第二辑是散文。

而此文恰被收录在其第二辑散文部分的。

该文凡五百四十一字,是朱自清先生的第一篇散文。

文章写于1922年3月28日,原载1922年4月11日《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34期。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主要内容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主要内容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怀念。

文章前后照应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11、《灯光》讲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欢乐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2、《为人民服务》作者毛泽东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方面意思:一是树立正缺生死观“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们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

”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3、《一夜的工作》记叙了作者何其芳陪总理审阅一篇稿子亲眼看到他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总理的无限敬仰。

14、《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丹麦作家安徒生。

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行遭遇的深切同情。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把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进行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我知道他的作品有《拇指姑娘》《白雪公主》《丑小鸭》《灰姑娘》《皇帝的新装》等。

他被称为“现代童话之父”或“童话大王”。

(童话作家:德国的格林兄弟;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英国的王尔德等。

)15、《凡卡》俄国契诃夫。

作者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表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本文在凡卡写信过程中插叙了两件事:爷爷在乡下守夜家乡美丽的夜景和砍圣诞树的情结束语2、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大家以勤为径.每个人都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了吗?4、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生命。

让我们每个热爱生命的人都去珍惜每分、每秒.好吗?5、同学们.大家想过吗?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呢?这虽然是个小问题.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研究出大学问!6、同学们.生活中时时刻刻有数学.事事有数学.因此.我们应该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精品课件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wéi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wéi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
者热/而/远者凉乎?”
一小儿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理由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课后第四题)
日出时
日中时
观点 我以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 小儿
理由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课后第四题)
观点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句意: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 人近,中午时离人远。”
“之”在文言文中有着特殊的功能, 它常常能根据句子的意思,指代不同 的事物。文中有哪些“之”字是作代 词用的?找一找。
代词,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 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代词,天鹅
(课后第二题)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他,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
代指瓮
诸儿竞走取之。《王戎不取道旁李》
观点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句意: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 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我以( 日始出 )时去人 ( 近 ),而(日中) 时( 远 )也。
我以(日初出远),而 (日中时近 )也。
观点截然相反
两小儿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 自己观点的?他们既然说的都符合事 实,为什么会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截然不同的结论?

人教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高清)人教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和预习,同时,能帮助家长随时随地辅导孩子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全部内容。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字音】
思援[yuá n]弓缴[zhuó ]而射之
为[wè i]是其智弗[fú ]若与[yú ]?
【字、词义和译文】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弈秋:秋是人名。因为棋下得好,所以叫他弈秋。
②通国: 全国。 ③之: ④善: ⑤弈: ⑥者: 的。 善于,擅长。 下棋。 的人。
译文:弈秋是全国下棋最好的人。
按要求改写句子:
1、改为转述句: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这本书是适合我们阅读的。”
一个孩子认为这本书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
2、改为陈述句:
难道你就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吗?
你不懂得这方面的知识。
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 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近,而正午的时候离我们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远,而正午时(离我们)近。
理解《两小儿辩日》,熟读背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我们学习过《伯牙绝弦》,学习古文有些什么方法?
读: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解:参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意思;
背:背诵全文;
默:正确默写。
理解《两小儿辩日》,熟读背诵。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子在(激烈地)争 论,(就)询问他们原因。
理解《两小儿辩日》,熟读背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语 文
全册优质课件
1.1 学弈
1学弈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内容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内容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内容人教版一、第一单元。

-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却不如前一个人。

- 文章讲述了孔子东游时,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他的理由是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中午的时候离人近,理由是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 这篇课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设问句和拟人句。

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把时间拟人化,如“时间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时间的稍纵即逝。

- 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

讲述了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使作者感到奇怪,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谈才明白,种树人这样做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独立自主地生长。

从而联想到人也是如此,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顶碗少年在表演顶碗时,前两次都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在老者的鼓励下,第三次终于成功了。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失败乃成功之母。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

精心整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教案及习题课文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教案学习目标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四、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意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如:此:乎:始出:小儿: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美教学课件(全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美教学课件(全册)
空竹:一种靠线绳抖动使其高 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
再来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 味儿”语言的特点。(课后第三题)
这是用孩花子生们、准胶备枣过、年榛,子第、一栗件子大等事干就果是与买蜜·杂饯·拌掺·儿和。 成 是的买。爆孩竹子,们特喜别欢是吃男这孩些子·零们·七。·八恐·碎怕·儿第。三第件二事件才大是事买 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拓展延伸 过年的味道
周友斌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灶糖甜 滋滋的味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民 间的说法是,灶王爷这一天要向玉帝 “汇报工作”,这天晚上,要给灶王爷献 灶糖,为的就是让灶王爷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 当然,名义上是甜灶王爷,实际上都甜了孩子们的嘴。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煎 炒烹炸的浓香味。我们这里是二 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 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 十九蒸馒头。除夕一早,又要张 罗包饺子,蒸年糕、炸油食、煮 白肉的香味和着剁肉馅的声音不 断从各家各户传出来……
三、询问亲戚和朋友,看看你的家乡 春节有哪些习俗。和老北京的春节一样吗? 有哪些不同?和同学分享交流。
逛庙会: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于起源
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 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渐渐 地就成为了定期的活动。
守岁
俗名“熬年”。就是在旧年的 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 年到来的习俗。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
出来,并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默读 课文,完成这张表格。
日期
腊月初九—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初一腊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电子课文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ã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ï)[9]而射之。

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

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