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关于饺子的典故和传说
![关于饺子的典故和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1b27040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0.png)
关于饺子的典故和传说传说之一:女娲造人在怀川地区,冬至吃饺子与女娲造人有关。
传说上古时期的冬天,天寒地冻,女娲捏造的泥人的耳朵经常被冻掉,女娲只好把耳朵重新缝上。
一天,女娲缝好一个泥人的耳朵后,把余下的线暂时放到泥人嘴里咬住,转身去找剪刀,当她拿着剪刀返回时,一个绝好的主意油然而生。
她把线的两端分别拴在泥人的耳朵和嘴里,这样,泥人的耳朵就不会被冻掉了。
后来,在冬至这天,人们怕被冻掉耳朵,也咬着一根线拴住耳朵,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耳朵,慢慢地人们便把咬线变成了吃饺子。
传说之二:纪念医圣张仲景在河南大地,冬至吃饺子与医圣张仲景有关。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时,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冬季,很多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张仲景便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再切碎,用面皮包起来包成耳朵的样子,再用原汤将“耳朵”煮熟,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过。
传说之三:纪念神医扁鹊在华北地区,冬至吃饺子与神医扁鹊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的冬季,天特别冷,很多人得了冻疮,耳朵冻烂,疼痛难忍。
名医扁鹊用羊肉、辣椒及中草药剁烂为馅,用面皮包起来形状如耳,煮熟后分给大家吃,结果冻疮很快就被治好了。
后来人们为了防治冻疮,每到冬至寒冷季节便纷纷包饺子,好吃又治病,一直沿袭至今。
传说之四:苏巧发明饺子饺子的来历,除史书记载外,民间还另有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诞年成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不几日,全国各地名厨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
饺子的由来(总结5篇)
![饺子的由来(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95d3a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0.png)
饺子的由来(总结5篇)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这时正值数九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
但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
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
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貌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
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
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舍到大年三十。
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从此以后,每到冬至,人们就想起张大夫为乡亲治病的情景,也模仿着做娇耳的办法,做起了食品。
为了区别娇耳汤的药方,就改称为饺耳。
因叫着别嘴,之后人们就叫它饺子了。
天长日久,构成了习俗,每到冬至这天,家家都吃饺子。
饺子的来源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
《广雅》也是最早记载饺子的古籍。
其中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此刻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齐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此刻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了。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粉角”“扁食”“饺饵”等等名称。
饺子的文化ppt课件
![饺子的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0d97aa195f312b3169a58b.png)
ppt课件
返回37
海带水饺
以海带为基料,以猪肉、花生油、萝卜、豆腐、 韭菜或芹菜等蔬菜为辅料,加入适量调味品,混合 制成馅料。
ppt课件
返回38
荞面水饺
荞麦面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水饺,包括面皮及内
馅,其面皮是由精荞麦面、食盐、食用碱、改良剂、
强筋剂和小麦粉辅以总重量的20-24%水和成。
ppt课件
返回39
外国的饺子
朝鲜饺子 俄罗斯饺子 墨西哥饺子 匈牙利饺子
越南饺子 印度饺子 意大利饺子 日本饺子
哈沙克斯坦饺子
ppt课件
返回40
朝鲜饺子
以牛肉为馅,并特别喜欢在牛肉馅里 加上大量辣椒,包的饺子是半月形站着。
返回目20录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
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他的“祛寒
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ppt课件
21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
•
提到过年,许多人想到的都是一家
围在一起包饺子。饺子是年夜饭桌上必不
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包饺子、吃
饺 子,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欢度除夕的一
仙人掌水饺主料是仙人掌丁(丝);仙人掌粉。
ppt课件
返回34
鱼肉水饺
馅的配方为:鱼肉、猪白肉、鸡蛋、生姜、葱、 食盐、味精。
ppt课件
返回35
山珍水饺
馅料是以宫廷黄鸡、猪肉、鲜茹、枸杞子、砂
仁、肉豆蔻份、丁香、骨头汤、葱油、姜沫、海米、
虾子、料酒等配制而成。
ppt课件
返回36
饺子的由来的传说简短30字
![饺子的由来的传说简短3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3ca299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b.png)
饺子的由来的传说简短30字
馅饺最初起源于古代,据说汉武帝刘彻年少时对烹饪非常擅长,那时他制作过一种塞入馅料的饼,取名为“饺子”,这也是饺子大获盛名的起因。
从那以后,饺子几乎便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喜欢的食物。
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因为喜爱饺子而作诗词,传说曹植曾有《饺子篇》,宋代北宋辽宁大学士陆游写过饺子诗《把酒问青天》,宋代宋江作过《乞饺子》,崔洞《饺子初成》、李商隐写的《饺子忆故人》,把历史古老的饺子民间传说用诗情、涂饰出来,是饺子传承发展史上经典赞歌。
春节包饺子的来历
![春节包饺子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3f14f3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d.png)
春节包饺子的来历
春节包饺子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的中国民间传统。
据说,古代的中国人认为食物与人的命运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在重要的节日中,人们会选择一些寓意吉祥、长寿和幸福的食物作为祭祀和庆贺的对象。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聚集在一起,除夕之夜欢欢喜喜地一家人团圆。
包饺子作为春节期间的传统美食之一,有着浓厚的民俗色彩。
包饺子的习俗源远流长。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包饺子与驱魔辟邪有关。
相传,古时有一种吃人的怪兽叫“年”。
这个怪兽在除夕之夜出来作恶,吃掉人们,因此人们害怕并祈求驱逐它。
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火光和噪音,于是设法驱赶它。
有一位智慧的老人告诉人们,制作饺子,包入一些蒜头和辣椒,使其散发出辛辣和具有辟邪之力的香味,将饺子沿着家门像辟邪的镰刀一样排列,就能驱走这个怪兽。
这个传说逐渐演变成了民俗习俗,人们在除夕之夜会包饺子,并沿着门口摆放,寓意驱赶邪恶,保住家人的平安。
而在春节期间,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则象征着家庭的和睦和团结,同时也是家人幸福吉祥的象征。
除了驱邪辟夜灾的纳福象征,包饺子还寓意着团圆和富足。
饺子的形状与元宝相似,因此也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此外,包饺子的过程也有着团圆的寓意,成员们共同参与其中,一起实现了家庭的团聚和和谐。
可以说,春节包饺子不仅是一种传统食物,更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表达。
通过包饺子的过程,人们祈祷着美好的愿望,同时也传承着家庭的情感和文化。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包饺子的习俗一直深入人心,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饺子的由来-民间和传统说法
![饺子的由来-民间和传统说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58f84f312b3169a451a49a.png)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
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之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之为“粉角”,清朝时称之为“扁食”。
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
北方人叫“饺子”也有不少地区称之为“馄饨”,和饺子不同的是,馄饨的皮更薄,馅更少,饺子因其用馅料不同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饺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面团,盖上拯干的湿纱布或毛巾,放置(饧)一小时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个小面团,先后揉搓成直径约3公分左右的园长条,刀切或手摘成一个个小面剂子,将这些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包裹馅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将冷水烧开,包成后下锅并用漏勺或者汤勺(反过来凸面朝上)顺着锅沿逆时针或顺时针划圆弧状以防饺子粘连,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如为肉馅可在沸腾时添少许冷水再烧,反复两三次)。
饺皮也可用烫面、油酥面或米粉制作;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成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双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
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波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封口成半圆形食指稍过拇指前捏,住饺边食指微微将饺皮往前推出褶折,重复褶折直推至右端顶处放手,这样一只波波饺就完成了。
蛤蜊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并将两侧往里折。
将对折的边捏牢,并将两边折起来的口捏牢,右手拇指安捏住右顶端角,将之捏薄,将变薄的顶端往下按,连续向下按捏形成绞边纹直至左端一个蛤蜊形水饺出现了四喜蒸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肉馅,将面皮捏成“田字形”方格(既四角空、中间粘合的四方角形),田字形可以用手指沾少许水以便粘合放上烫软切碎的菠菜,热炒切碎的蛋皮,泡软剁碎的香菇末和*烧肉末分别放入四个小口中,入锅蒸约8分钟取出即可食用。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3ee5824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5.png)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饺子是中国传统的传统美食之一,历史悠久,享有盛名。
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寓意丰富多样。
饺子作为一道经久不衰的美食,在中国人的节庆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饺子的来历中国的饺子是古老的民间传统美食,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传说中,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医生。
当时,他发现许多人面部受寒而患上了冻疮,于是他制作了一种包裹草药的面食,形状像角冠,他将这种食物称为“草裹角”。
后来,人们逐渐将其称为“饺子”,并广泛流传至今。
二、饺子的寓意1. 象征阖家团圆:饺子外形酷似中国古代的铜钱,民间传说饺子所具有的圆形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特别是在中国的春节期间,饺子成为家庭团圆的象征,人们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享受亲情和家的温暖。
2. 饺子的独特形状:饺子的包法有很多种,如耳朵型、交叉型、馄饨型等,每种形状都有自己的寓意。
例如,耳朵型饺子在北方被称为“馒头耳”,因为它形状像一个人长大了的耳朵,寓意着年年长大、富贵。
而交叉型饺子寓意着人们的生活重新交叉并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3. 五仁饺子的寓意:五仁饺子是一种传统的饺子品种,内馅由花生、核桃、松子、芝麻和瓜子仁等五种坚果构成。
其中,五仁饺子的馅料数量正好对应着五谷丰登,代表着丰收和幸运。
三、饺子的地域差异尽管饺子在整个中国都非常受欢迎,但在不同的地区却有着不同的特色。
北方的饺子以肉馅为主,馅料口感丰富,常见的包法有耳朵型、角冠型等。
而南方的饺子以蔬菜馅和海鲜馅为主,口感清淡、脆嫩,常见的包法有馄饨型和类似水饺的包法。
四、饺子的吃法和节日习俗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饺子都有许多不同的吃法和节日习俗。
在中国的春节期间,吃饺子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之一。
据说,吃饺子可以辟邪驱鬼,带来好运和祝福。
此外,有些地区还有吃饺子猜灯谜、放鞭炮等独特的习俗。
总结: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中富有历史和寓意的代表之一。
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寓意着阖家团圆和完整。
饺子的介绍
![饺子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6a4ef3ff111f18583d05a23.png)
饺子1.中国汉族传统特色食品编辑本义项饺子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饺子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是深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有同名电影。
另外,中国特色健康保健食品——饺子,已走向世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如日本饺子、朝鲜饺子、韩国饺子、越南饺子、墨西哥饺子等。
目录基本信息详细解释饺子历史饺子起源张仲景发明饺子女娲造人说饺子发明说不同地域的叫法风俗文化春节习俗冬至习俗送行饺子馅的讲究制作方法彩色饺子的制作方法饺子如何挑选皮的制作方法馅的做法包捏方法种类介绍中国的饺子外国的饺子按照特点分类寓意介绍象征意义形状的讲究摆放的讲究相关讲究其他信息饺子宴有关俗语歇后语防止渗水展开基本信息详细解释饺子历史饺子起源张仲景发明饺子女娲造人说饺子发明说不同地域的叫法风俗文化春节习俗冬至习俗送行饺子馅的讲究制作方法彩色饺子的制作方法饺子如何挑选皮的制作方法馅的做法包捏方法种类介绍中国的饺子外国的饺子按照特点分类寓意介绍象征意义形状的讲究摆放的讲究相关讲究其他信息饺子宴有关俗语歇后语防止渗水展开饺子【词目】:饺子【汉语拼音】:jiǎo·zi【英文】:dumplings;Chinese meat ravoili;Pot Sticker;stuffed dumplings;Gyoza,jiao zi编辑本段详细解释饺子饺子是一种有馅的半圆形或半月形、角形的面食。
流行于东亚和北亚。
饺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面团,盖上蒸干的湿纱布或毛巾,放置(饧)一小时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个小面团,然后揉搓成直径约3公分左右的圆长条,刀切或手摘成一个个小面剂子,将这些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包裹馅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将冷水烧开,包成后下锅并用漏勺或者汤勺(反过来凸面朝上)顺着锅沿逆时针或顺时针划圆弧状以防饺子粘连,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如为肉馅可在沸腾时添少许冷水再烧,反复两三次)。
春节吃饺子的由来和传说以及寓意_春节
![春节吃饺子的由来和传说以及寓意_春节](https://img.taocdn.com/s3/m/6f91599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4.png)
春节吃饺子的由来和传说以及寓意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春节吃饺子的由来是什么?根据文献记载,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至迟在明代已经出现。
那么春节吃饺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吃饺子的寓意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春节吃饺子的由来及传说、寓意。
春节吃饺子的由来饺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自从问世就深受百姓喜爱,民间素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而根据文献记载,我国民间过年吃饺子的习俗至迟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
明朝沈榜著《宛署杂记》载:“元旦拜年,作匾(扁)食。
”清代,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得到延续并固定下来。
清史有关资料记载:“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说明过年吃饺子,在清时已成共俗。
那么,过年究竟为何非要吃饺子呢?说来其实简单,这和中国古代的计时法有关系。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记录一天的时间,其每天的开始是子时(相当于今天半夜23点到1点这个时间)。
除夕夜的子时,不是寻常的新旧两天的更替,而是新旧岁间的更替,中国人管它叫“交子”。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对“界限”非常注重,年终岁尾辞旧迎新这个“界限”更是不能等闲对待,自然要搞些仪式纪念,以求来年吉祥如意。
恰好饺子和“交子”谐音,于是中国人取“岁更交子”之意,就有了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春节吃饺子民间传说民间传说,这与我国东汉名医张仲景有关。
说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很多穷苦百姓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见了非常难受,就从冬至这天起架起大锅,熬制了一种“祛寒娇耳汤”向穷人施药治伤。
“祛寒娇耳汤”的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熬,熬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食用。
“娇耳”很管用,人们吃下它后血液通畅,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施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除夕夜,人们感激张仲景施药的善举,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吃,并把这种食物称之为“饺子”。
于是,饺子这种吃食就诞生了。
过年吃饺子的寓意1、饺子谐音“交子,过年吃饺子意味着新旧交替根据文献记载,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至迟在明代已经出现。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50526b0f6c175f0e7cd137fb.png)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带来的“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希望您喜欢!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1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
”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2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除夕风俗习惯吃饺子的由来及传说
![除夕风俗习惯吃饺子的由来及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6c8ded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4.png)
除夕风俗习惯吃饺子的由来及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作为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承载着丰收、团圆和希望的期许。
而与除夕密切相关的风俗习惯之一,便是吃饺子。
吃饺子的习俗流传已久,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由来和传说。
一、由来关于除夕吃饺子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源于东汉末年的民间传说。
相传,当时有一位名叫张灯和尚的和尚,他在除夕这一天发现了一种细小的蚂蚁,这种蚂蚁看起来十分可怜,因为它们的身体上满是虱子。
为了救助这些蚂蚁,张灯和尚便亲手制作出了一种外形酷似蚂蚁的食物——饺子。
通过吃饺子,人们希望传递出对小生命的关爱和仁慈之心。
另一种说法则与古代的传统祭祀风俗有关。
相传在古代农村,村民们将家中所养的猪宰杀后,用猪肉和各种调料制成馅料,再将馅料包入面皮中,煮熟后食用。
在过去,猪在农村是代表着富贵和丰收的象征。
因此,吃饺子也寓意着祈求新一年家庭幸福、生活富足。
二、传说除夕吃饺子的习俗背后还有一些动人的传说,其中一种与千古流传的《水浒传》有关。
故事中的林冲,是梁山泊英雄之一,也是张灯结义兄弟的好朋友。
在一个冬天的除夕夜,林冲经过山脚下的庙宇,发现庙里有很多难民流亡,无衣无食。
于是,他决定煮一锅饺子来供给众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冲的饺子口味逐渐变得有名,最终成为了传世之物。
因此,人们纷纷效仿,认为吃饺子可以带来好运和祝福。
另外一个与吃饺子相关的传说是关于妖怪“年”的故事。
相传,在每年的除夕,妖怪“年”会出现,伤害人们。
大家发现,妖怪“年”最害怕红色和噪音。
于是,在除夕这一天,人们纷纷贴红色年画,点燃爆竹和鞭炮,以驱赶妖怪。
而同时,他们发现,在煮饺子的过程中,那些滚烫的水气散发出来后,也会迎赶走“年”,保佑家人平安和吉祥。
三、风俗习惯除夕吃饺子已经成为了中国新年最重要的风俗之一,人们通常会欢聚一堂,家人一同制作和品尝这道美食。
除夕吃饺子不仅代表着对新一年希望和祝福的寄托,也象征着家人团圆和亲情的牵挂。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0e8ff92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9.png)
饺子的来历和寓意饺子,作为中国传统的食物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人在过年、祭祖等重要节日必不可少的美食,也是中国人喜庆、团圆的象征。
关于饺子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有一个叫馄饨子的小贩,他善艺善厨,手艺精湛,做出的馄饨子又大又美味,深受人们喜爱。
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生意兴隆,家庭幸福。
然而,不幸降临了,有一天他的妻子因患重病而去世了。
馄饨子伤心欲绝,便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决定将妻子的骨灰做成馅料,包裹在面皮里,制作成馄饨子食用。
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这样的饺子就渐渐流传开来,成为一种风俗。
从此,饺子成为了中国人过年的必备食品。
每逢冬至或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象征着阖家团圆、和睦幸福。
据说饺子有“包”的谐音,预示着新年的到来,代表了新的一年事事如意、团团圆圆。
因此,饺子也被称为“团圆饺子”。
除了象征团圆、幸福的寓意外,饺子还具有驱邪避灾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古代,人们认为饺子的形状酷似元宝,包饺子的过程更像是驱邪避灾的仪式。
所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就成了一个和谐、祥和的场面。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包饺子还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比如在一些地方,包饺子时放进硬币或其他物品,吃到的人将来会有好运气;还有些地方,包饺子时藏进辣椒或其他辛辣的食材,意味着将来会有好消息传来。
这些不同的习俗和寓意都使得饺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传承至今。
总的来说,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承载着团圆、幸福、祥和等美好寓意的食物。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包饺子、吃饺子的传统仪式依然被人们传承着。
愿每一个家庭在欢聚的时刻,都能包出一个一个馅料丰富、香气诱人的饺子,象征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饺子的历史起源
![饺子的历史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b71bac0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5.png)
饺子的历史起源饺子的历史起源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饺子的历史起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饺子的历史起源1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
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
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
"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这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饼时,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来历,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呢!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
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历史了。
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
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
关于饺子的传说
![关于饺子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d415126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79.png)
关于饺子的传说
1、关于饺子的来历和传说,民间传说为“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相传张仲景辞官还乡时,在路上看到很多因为天气寒冷耳朵冻烂的老百姓感觉心里难受至极。
所以张仲景回家以后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专门为治疗那些耳朵冻烂的老百姓。
这也是饺子的来历和寓意的背景。
2、张仲景制作的药物名为“娇耳”,是将祛寒的药物煮熟剁碎,然后放到面皮里煮熟给耳朵冻烂的老百姓吃,这就是饺子的来历和传说。
当时恰逢冬至,所以人们便用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来纪念张仲景的仁善。
3、同时饺子也是过年时候的代表美食,而饺子的张仲景之后演变出来的。
关于饺子的来历和寓意,专家是这样解释的。
饺子又名“交子”,人们在午夜12时的“子”时迈入新的一年,所以又叫“更岁交子”,代表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美好的向往。
饺子的典故和传说
![饺子的典故和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a33b052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6.png)
饺子的典故和传说饺子的典故和传说饺子,这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美食之一,有着丰富的典故和传说。
从外形到烹饪方法,从食用习俗到寓意象征,饺子无疑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食物。
下面,我们将一起探索饺子背后的典故和传说。
一、传说中的神奇饺子古代传说中,有一个关于饺子来历的神话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只凶恶的怪兽喜欢吃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命安全,人们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开始包饺子,并将饺子形状塑造成怪兽的头部,希望藉由吃饺子来驱逐怪兽的邪恶。
结果,这只怪兽最终被赶跑了,人们恢复了生活的安宁和幸福。
所以,饺子在中国便成为了一种象征吉祥和驱邪的美食。
二、饺子与团圆的故事除了神话传说,饺子还与中国传统节日密切相关。
尤以春节最为重要。
饺子在中国南北各地都是春节必备的年夜饭食物,而且有着特殊的意义。
正如一句俗语所说:“年夜饭有饺子,底子顾着翻一年。
”饺子的外形酷似元宝,被人们视作财运亨通的象征。
此外,饺子包的过程也是家人团聚、互相辅助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圆的期盼。
三、饺子与美好祝愿在中国民间,饺子还有着丰富的象征寓意。
首先,饺子的外形酷似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
在生意人中尤为流行,有包饺子的习俗,以祈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其次,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吃饺子可以吸收来年的智慧。
因此,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这两个重要的日子通常都会吃饺子,以求智慧和灵感得到提升。
此外,饺子还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包饺子时,人们常会将一枚硬币藏在饺子里,谁吃到这个币,代表着来年财富和好运会降临到他身上。
综上所述,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饺子背后的典故和传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寓意丰富的食物,既是人们满足味蕾的享受,又是家庭团聚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媒介。
无论是在节日庆典,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饺子都承载着人们的期待和祝愿,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饺子典故和传说
![饺子典故和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1f89473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5.png)
饺子典故和传说
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
饺子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典故和传说。
一种说法是,饺子最初是由张仲景发明的。
据说,张仲景是汉朝著名医学家,他发现冬天人们容易患上冻疮和冻伤,于是他用药材和肉馅制成的饺子,用来治疗这些病症。
这种饺子被称为“角状元”,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饺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饺子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智者韩非子而制作的。
据传,韩非子在西周时期被放逐,流落到南方的韶山。
他非常热爱当地的食物,特别是一种类似于饺子的食品。
韩非子认为,这种食品具有团圆、祈福的寓意,因此他让当地人把这种食品命名为“饺子”。
此外,饺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与团圆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年的农历除夕夜,中国人会吃饺子,这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来年的财富和好运。
此外,饺子也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和睦,因为制作饺子需要全家动手,共同完成。
总之,饺子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典故和传说,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 1 -。
《团圆饺子的历史与传说》
![《团圆饺子的历史与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fe1565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a.png)
《团圆饺子的历史与传说》团圆饺子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
在中国的农历新年,团圆饺子更是成为了一道必不可少的年夜饭。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团圆饺子的历史与传说。
一、团圆饺子的历史团圆饺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中国北方地区有一种叫做“角子”的食物,它是用面粉和水搅拌成团,再用手指按压成扁圆形,然后放在锅里煮熟。
这种食物的形状和现在的饺子非常相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在面团中加入各种馅料,如肉、蔬菜等,使得饺子的味道更加丰富。
同时,人们还发现将饺子包成半圆形,再将两个半圆形的饺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团圆饺子。
二、团圆饺子的传说团圆饺子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关于“年”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的中国,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
每年到了农历的除夕,这个怪兽就会出来吃人。
人们为了躲避这个怪兽的袭击,纷纷躲进山里或者关起门来。
然而,有一天,一个老人告诉人们,只要在除夕的时候贴红纸、放鞭炮、挂灯笼,并且吃饺子,就能够驱赶怪兽。
于是,人们开始在除夕的时候贴红纸、放鞭炮、挂灯笼,并且吃饺子。
他们将饺子包成半圆形,寓意着驱赶怪兽的同时也驱走了一年的不祥。
而将两个半圆形的饺子合在一起,寓意着团圆和家庭的完整。
这个传说逐渐传承下来,成为了中国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
每年的除夕,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享受团圆的温暖。
三、团圆饺子的文化意义团圆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它代表着家庭的团圆和和睦,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团圆饺子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
每年的农历新年,亲朋好友会相约到一起包饺子,共同庆祝节日。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人们互相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此外,团圆饺子还有着丰富的寓意。
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吃饺子的时候,人们相信自己的财运会越来越好。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简介作文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简介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127b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2.png)
饺子的来历和传说简介作文中文回答:饺子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也是中国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食品。
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东汉时期。
据说,当时有一个名叫张仲景的医生,在寒冷的冬天里看到很多人冻死,于是他发明了饺子这种食品,以帮助人们御寒驱寒。
饺子因此成为了中国人冬天的传统食品。
饺子的传说也有很多版本。
有一种说法是,饺子的形状像古代的银元宝,所以吃饺子意味着新年里会有好运和财富。
还有一种说法是,饺子的形状像长寿面,意味着长寿和健康。
无论是哪种说法,饺子都成为了中国人过年时的吉祥食品。
英文回答:Dumpling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have a history dating back over 2000 years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n China. It is said that a doctor named Zhang Zhongjing invented dumplings during the cold winter to help peoplekeep warm and ward off illness. As a result, dumplings became a traditional food for the Chinese during the winter.There are also many legends surrounding the origin of dumplings. According to one version, the shape of dumplings resembles ancient silver ingots, symbolizing good luck and wealth for the coming year. Another version suggests thatthe shape of dumplings resembles longevity noodles, symbolizing a long and healthy life. Regardless of the version, dumplings have become an auspicious food for the Chinese New Year.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Chinese families gather to make and eat dumplings together. It is a time for family reunion and celebration. In northern China, makingdumplings has become a tradition on New Year's Ev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ore dumplings one eats during the New Year, the more wealth and prosperity one will have in the coming year.In addition to their cultural significance, dumplings are also a delicious and versatile food. They can be filledwith a variety of ingredients, such as pork, shrimp, vegetables, or even sweet fillings like red bean paste. The dough can be made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flour, resulting in different textures and flavors. Dumplings can be boiled, steamed, or pan-fried, offering a range of tastes and textures.In conclusion, dumplings are not only a symbol of good fortune and prosperity, but also a beloved food enjoyed by people of all ages. They bring families together and provide a sense of warmth and comfort during the cold winter months. Whether enjoyed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or any time of the year, dumplings hold a special place in the hearts and stomachs of the Chinese people.。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1bcfb47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a.png)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冬至吃饺子的来历冬至吃饺子的起源冬至吃饺子的寓意与传说冬至吃饺子的来历由来每年农历冬至,饺子都是富人和穷人必不可少的节日大餐。
俗话说:“十月一日,冬至,家家户户都吃饺子。
”这一习俗是“医圣”张仲景留下的,他在冬至期间放弃了药物。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医圣”张仲景“祛寒焦耳汤”的恩典。
到目前为止,南阳还有一首民歌叫“冬至不当饺子碗,冻耳朵,没人管”。
冬至吃饺子的寓意寓意1:冬至不是一个合适的饺子碗。
没人在乎你的耳朵是否冻僵了。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风俗,据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所以,在中国北方,一到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寓意2:吃饺子,冬至时节出去走走。
在一些地方,一到冬至这天,一家人就会忙忙碌碌,准备各种饺子皮、饺子馅,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团团圆圆过冬至。
除了在北方吃饺子,南方也有吃饺子的习俗,意思是又圆又圆。
寓意叁: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
据说战国初期,秦城的神医扁鹊能够治愈疾病。
有一年冬天,一百年没有严寒,许多人都出了事故。
冬至吃饺子故事传说冬至吃饺子的传说之一:女娲造人在怀川地区,冬至吃饺子与女娲造人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一到冬天,吃饺子的节日就多了起来。
冬至吃饺子,小年要吃饺子,过年也要吃饺子。
那您知不知道饺子的来历呢?据考证,我们吃饺子的历史可能追溯到春秋时期。
今天中国吃网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的历史
1978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省滕县的薛国故城,发掘了一座薛国君主墓。
在出土的一套铜礼器中,有一个锈蚀了的铜食器,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白色食品。
都呈三角形,每个长5~6厘米,最宽处3.5~4厘米。
发掘者认为,从形制上看,这一食品应该是饺子。
这盒饺子出土不久,由于接触了空气而渐渐变黑,不过,从它开始呈现的白色表皮看,它大概是用面粉捏制的。
至于这位墓主人生前享用过的饺子是什么馅料,发掘者没有公布,可能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尚待研究。
薛国是春秋晚期的诸侯小国,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了。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
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这时正值数九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
可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
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冻伤。
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
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
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舍到大年三十。
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从此以后,每到冬至,人们就想起张大夫为乡亲治病的情景,也模仿着做娇耳的办法,做起了食品。
为了区别娇耳汤的药方,就改称为饺耳。
因叫着别嘴,后来人们就叫它饺子了。
天长日久,形成了习俗,每到冬至这天,家家都吃饺子。
饺子的来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
《广雅》也是最早记载饺子的古籍。
其中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了。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粉角”“扁食”“饺饵”等等名称。
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现在,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也不尽相同。
北方人叫
饺子。
南方不少地区却称之为“馄饨”。
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有猪肉水饺,羊肉水饺,牛肉水饺,三鲜水饺,红油水饺,高汤水饺,花素水饺,鱼肉水饺,水晶水饺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还在煎饺,蒸饺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饺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饺子的历史发展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
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
”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中国吃网温馨提示: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