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 建筑史:指的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建筑物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轨迹。

建筑史研究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变化,还涉及到建筑与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关系。

2. 古代建筑:指的是在古代时期所兴建的建筑物,其形式和风格多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建筑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多种类型,展示了古代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艺。

3. 仿古建筑:指的是后世人在古代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恢复的建筑物。

仿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和艺术。

4. 木构建筑:指的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建筑物。

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结构灵活、造型多样、工艺精湛。

5. 砖木结构:指的是在建筑中同时使用砖和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的建筑系统。

砖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能够满足建筑物不同部分的需求,并且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

6. 笔架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物的出檐部分向四周伸出,形状如同笔架。

笔架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以拱券式为主的形式,丰富了建筑风格。

7. 曲尺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的平面呈曲线形状。

曲尺式建筑有助于形成独特的空间感和景观效果,常用于庭院、园林等场所。

8. 园林建筑:指的是以园林为主题的建筑群体。

中国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9. 角楼:指的是城墙或城门的两侧建造的突出物,其形状通常为四角形或多角形。

角楼不仅起到城防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10. 抱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建筑物的上层伸出并支撑在下层之上,形成了一种抱着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和造型艺术价值。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大室内的使用面积,在建筑平面 上创造性地使用“减柱法”,使梁架结构发生一些变化。
华严寺位于 大同古城内西南 隅,始建于辽重 熙七年(公元 1038年),依据 佛教经典《华严 经》取“慈悲之 华,必结庄严之 果”的大乘教义 而命名。
奉国寺在辽宁 省义县城内东街路 北。创建于辽开泰 九年(1020)。初名 咸熙寺,后易奉国 。寺内主要建筑为大
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
上海体育馆(上海大舞台)
(5)20世纪80年代建筑
这个时期,建筑创作的发展涉及面之广,类型之多,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 空前的。高层建筑中以其功能多样,空间组合丰富,造型独特称为每一个大城市 的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国际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6)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88层的金茂大厦、台湾101大厦竞相攀高。在各 城市涌现多种代表作品,如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简洁的平面组合,给人们现 代建筑的时代感和雕塑感。
太和殿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其建筑规制 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 重檐庑(wǔ)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 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 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 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钩心斗角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 期是历史上大 动乱的时期, 佛教得以广泛 地传播与发展 。一时间,兴 建佛寺,蔚然 成风。这个时 期还有石窟寺 的出现。很多 成为了我国古 代文化的宝贵 财富。图为山 西大同的云冈 石窟。
图为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1至4

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1至4

中国建筑史形考作业1至4一、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范畴中国建筑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各历史时期建筑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代至近现代的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涉及建筑类型、风格、结构、材料、装饰和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中国建筑史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特点、演变过程以及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建筑设计能力。

二、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经历了从穴居、半穴居到地面建筑的变化。

夏、商、周时期,木构架建筑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划开始出现,宫室建筑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布局。

秦汉时期,砖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层建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古代至中世纪的中国建筑古代至中世纪的中国建筑包括寺庙、塔、桥梁等。

其中,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筑风格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塔是佛教建筑的代表,多用于供奉佛像或舍利子。

桥梁则是古代中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近现代的中国建筑近现代的中国建筑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

这一时期的建筑代表包括上海外滩、南京路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

五、中国建筑传统风格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木构架为主,注重对称和均衡,采用中轴线布局。

这种风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传统建筑的材料以木材为主,结构多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

建筑的装饰多采用雕刻、绘画等手法,色彩以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为主。

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和文化价值观。

六、中国建筑类型研究中国建筑的类型繁多,包括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

宫殿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居所,其建筑风格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和权威。

寺庙是中国古代宗教活动的场所,其建筑风格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不同宗教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中国建筑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其中涌现了许多独特的名词。

本文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建筑史的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

1. 四合院(Siheyuan):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形式,指由四面围合而成的中空建筑群。

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正房、厢房、配房和院落,并以院落为核心。

四合院追求内敛、简约的设计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貌。

2. 木结构(Mujiegou):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和丝绳索系等传统技艺,兼具牢固性和美观性。

木结构建筑主要体现在宫殿、寺庙、桥梁等重要建筑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技艺。

3. 垂花门(Chuihua Gate):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常见的门型,多用于连接各个院落或建筑物之间。

其特点是门顶呈弧形,上挑下垂,内外檐都悬挂有彩画或雕刻的花鸟图案。

垂花门的设计充满了艺术感和装饰性,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4. 斗拱(Dou Gong):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檐和屋顶。

其特点是由相互咬合的木构件组成,形成稳定的支撑框架。

斗拱的设计考究了力学原理和美学效果,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

5. 黛瓦(Daiwa):黛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瓦片,以其青绿色的颜色而得名。

黛瓦富有光泽,耐久性强,并能有效防水防火。

黛瓦常用于屋顶覆盖和檐口装饰,赋予建筑以独特的色彩和特殊的气质。

6. 仿木结构(Fangmu Jiegou):仿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施工技法,用砖代替木材来构建木结构的效果。

仿木结构能够弥补木结构可能出现的腐朽和虫蛀等问题,同时保持了木结构的美观和传统风格。

7. 衔接(Xianjie):衔接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重要的技法,用于连接不同构件或部分。

衔接承担着增加稳定性、传递力量和美化外观等功能。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建筑
清代建筑的影响
清代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后世的建 筑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宫殿、园林、寺庙等 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装饰繁复
元代建筑注重细节装饰,常采 用雕刻、彩绘等工艺,使建筑 外观华丽繁复。
建筑群布局
元代建筑群布局强调中轴线对 称,主从有序,体现封建礼制

元代建筑代表作品
01
02
03
北京故宫
元朝时期,北京故宫作为 皇家宫殿,是元代建筑的 杰出代表。
山西永乐宫
位于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 元代道教建筑的重要遗存, 其壁画艺术价值极高。
03
清代建筑
清代建筑风格与特点
继承与发扬
建筑类型多样
清代建筑在继承前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 不断发扬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风 格。
清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宫殿、园林 、寺庙、民居等,满足了不同阶层和功能 的需求。
建筑布局严谨
装饰精美
清代建筑布局严谨,注重中轴线对称,追 求建筑的整体和谐与统一。
民族交融
元代建筑多元融合的特点促进了不同 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华 建筑的内涵。
02
明代建筑
明代建筑风格与特点
结构严谨
明代建筑在结构上严谨,注重建筑的 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多采用木结构和 石结构相结合的方式。
装饰精美
明代建筑注重装饰,常采用雕刻、彩 绘等手法,使建筑外观华丽精美。
建筑群布局规整
清代建筑装饰精美,采用木雕、石雕、砖 雕等多种工艺,使建筑外观更加华丽。
清代建筑代表作品
故宫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 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 构古建筑群,展现了清代建筑的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是指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中国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1.史前时期: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包括新石器时代的洞穴和土坯建筑,以及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玉器等建筑装饰。

2.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主要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类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清两代的紫禁城、故宫和颐和园等。

3.近现代建筑:中国近现代建筑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例如民国时期的南京总统府、上海外滩等。

4.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例如鸟巢、水立方、上海中心大厦等。

除了建筑本身的发展,中国建筑史还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建筑装饰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中国建筑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建筑史_第一章古代建筑(原始社会_奴隶社会)

中国建筑史_第一章古代建筑(原始社会_奴隶社会)
域:南面居住区、北为墓葬区、 东面则是制陶窑场。居住区与窑
场、墓地之间有一条壕沟隔开。
■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 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及构造 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
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1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乙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2 号 方 形 大 房 子 复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原图
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1
2














原 图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原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 西安半坡遗址分为三个区
前、后室有过道相连,屋内为平 整的硬土地面。后室(内室)圆形 或长方形,中部有一个烧灶面 , 用以煮食、取暖;前室(外室) 呈长方形,挖有 “壁炉”和窖 穴,分别兼作保存火种和藏粮放 物,筑有一段斜坡或台阶式门道
通向室外。
■双室房屋套间的出现,是与父 系氏族社会个体家庭生活需要相
适应的。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客省庄遗址的“吕”字形半地穴式房子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
营造技术
■ 已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 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收 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难点:工官制度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一、宫殿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重点: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二、坛庙1)坛庙建筑的内容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三、陵墓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第四章宗教建筑(6学时)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1)佛教寺院2)道教祠观3)伊斯兰教礼拜寺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三、佛塔与经幢重点: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第五章住宅与聚落(4学时)一、概说1)住宅型制演变2)住宅构筑类型二、实例重点: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难点: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明清皇家苑囿二、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四、风景建设重点: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基本特征,风景建设的基本规律难点:分析、理解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及基本处理手法;第七章建筑意匠(4学时)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二、选址与布局三、审美与建筑设计重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处理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手法;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及其审美与建筑设计;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6学时)专题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专题二、大木作专题三、墙壁专题四、屋顶专题五、小木作专题六、彩画重点:分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详部做法特征难点:古代建筑术语的解释与理解;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12学时)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4学时)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2学时)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2学时)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4学时)重点: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难点:剖析近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自;优秀个案的理解与分析第三篇:现代中国建筑(1949年至今)(6学时)专题一: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专题二: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专题三: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展;实验教学(8学时)1.一座传统建筑的解析基本要求:通过实际参观、观察,分析一座古典建筑的形制特点,撰写分析报告。

对《中国建筑史》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对《中国建筑史》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一、引言《我国建筑史》是一门涵盖了我国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及其发展历程的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课,更是一门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其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在本文中,我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收获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对《我国建筑史》课程进行认识与思考。

二、课程内容《我国建筑史》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古代建筑:介绍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建筑的特点、风格、材料以及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通过学习古代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以及我国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 现代建筑:介绍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情况,包括现代建筑的特点、风格、技术创新以及与国际建筑的对比。

通过学习现代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建筑在当代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

3. 建筑文化:介绍我国建筑的文化内涵,包括建筑与宗教、哲学、艺术的关系,以及建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建筑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建筑的精髓所在,以及我国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三、学习收获通过学习《我国建筑史》课程,我获得了许多收获:1. 对我国建筑发展历程的全面了解,深入了解了我国建筑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这不仅有助于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对我今后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对我国建筑文化的把握和理解,使我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国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建筑文化,我更加明白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3. 对国际建筑发展的认识和比较,使我了解了我国建筑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建筑需要与世界接轨,学习比较国际建筑发展也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四、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我国建筑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术,加强与国际接轨,提高自己的建筑设计水平。

我也将积极参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才华,为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二、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中国建筑史体系特征: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城市、宫殿、住宅——吏官文化 陵墓、坛庙、塔、石窟、寺庙——宗教文化 园林——士大夫文化 民居——乡土文化
精选ppt
35
三、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白箱”型思维与“黑箱”型思维之比较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思维活动
精选ppt
36
数字运算(白箱型思维):
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
精选ppt
8
作者:项秉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3月出版
精选ppt
9
《赖特》一书中第 40页的两段文字
精选ppt
10
在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语汇中,没
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
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
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
鸡尾酒文化美国摩天楼榻榻米文化日本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十年哈雄文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刘敦桢文集梁思成文集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杂志类
中国建筑史
精选ppt
1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
精选ppt
21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
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世界。因此, 在19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 至陵墓建筑,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 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 代表。它们相当灵敏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 力的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了建筑历 史的主要内容。而建筑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他们自己 的住宅建筑功能身份简单,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也十 分有限,因而不能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 最高成就。但这并不能抹杀劳动人民为建筑的发展所 作出的伟大贡献。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宫 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的充分表现, 才使得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形制、艺术手法得以 完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精选p富pt 的建筑文化遗产。 22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或破坏无遗,或仅余大略,市民却毫不觉可惜。代表民族文化特征的百年古建
筑都在“改善”的旗帜下完全牺牲。 在此背景下,梁思成先生主张保留古城建筑,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 风格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二、绪

1、中国建筑之特征
(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 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 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 度快等等。 (二)采用“构架制”结构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 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 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立面上 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屋顶的形式 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 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 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七、隋唐时期
4、还原建筑
八、五代宋辽金时期
1、历史背景
宋代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业 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2、建筑特点
第一、宋代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第二、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 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目 录
一、背景简介 二、绪论 三、原始时期 四、夏商周时期 五、秦汉时期 六、魏晋南北朝
七、隋唐 八、五代宋辽金 九、元明清 十、清末及民国以后
十一、读后感
一、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
梁思成,男,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
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学
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 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 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 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他不仅是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 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也是解放后致力于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窝棚式建筑 : 圆形、方形平面; 干阑式建筑
梯形屋顶建筑
巨石建筑
2、建筑的产生
黄河流域: 木骨泥墙房屋-由穴居演变而来
长江流域: 干阑式建筑-由巢居演变而来
三、仰韶文化的建筑遗迹
(7000~5000年前)
实例: 1.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2.西安半坡遗址 3.浙江余姚河姆渡干阑式建筑遗址
陕西临潼 姜寨仰韶 文化村落 遗址平面
浙江余姚 河姆渡村 遗址房屋 榫卯
第二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新石器时代:BC1万年—4000年前 (1) . 仰韶文化时期:7000—5000年前 (2) . 龙山文化时期:4000年前
一、原始人群的住所:
1、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国猿人”所居山 洞
2、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所居山洞 3、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所居山洞
*文献记载:
“上古穴居而野处”《易·系辞》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
夏则居橧巢”《礼记·礼运》
橧:聚柴木以作居处 巢:在高处筑巢
பைடு நூலகம்
河南偃师汤泉沟穴居遗址
二、建筑的产生:
《韩非子 五蠹(du 蛀虫)》: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 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 为巢,以避群害”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 以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平面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想象复原外观
四、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4000年前)
居住遗址多为圆形平面的半穴居房屋 室内白灰居住面 房屋面积缩小 有前后二室相连的布局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平面
五、长江流域的建筑遗迹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中国古代建筑概况1、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3、中国古代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群组织、园林设计、民居、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的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卓越的创造,形成一种成熟、独特的体系。

二、中国古建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阶段(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原始社会阶段是建筑形成的初期。

历经原始人群阶段,母系社会—仰韶文化,父系社会—龙山文化。

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我国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

这个时期城市、宫殿建筑从产生到发展。

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春秋。

我国奴隶社会建筑特点:(1)城市、宫殿、陵墓建筑形成并在平面布局上已形成了均衡对称。

(2)形成了木构架外观形式与固有特征。

(3)建筑制度、工官制度建立。

(4)建筑施工方法上的手段。

五法:“矩定方、规定圆、绳定直、水定平、垂定正。

”(5)、建筑材料:瓦、砖3、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前期)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城市、宫殿建筑,并且园林建筑、佛教建筑出现。

(中期)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后期)元、明、清(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较迟缓,各时期建筑发展虽缓慢、但均有所进步。

各朝代概况一、商(公元前475年—公元1911年)特征: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阶段。

中国建筑史-ch01古建发展概论

中国建筑史-ch01古建发展概论

发展,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
• ★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已初步形成,但前
期在技术上和艺术上仍末脱离原始状态,后期出现了 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
明堂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夏)
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复原图
– 封建社会
• ★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 •
熟的、独特的体系。 ★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园林、民 居等方面,在建筑空间处理、建 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 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 都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
★城市布局和商业发展相适应。源自• 仿宋东京(横店)★
2、木建筑采用模数制;

《营造法式》(李诫著)
造屋的尺度标准。材分八等。
★“材”:

3、建筑组合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突出主 体建筑。如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

4、建筑造型多变、比例纤细、装饰繁密复杂、总体 风格趋向轻灵、秀美、华丽,因而多了些阴柔之风, 少了些唐代建筑的雄浑凝重之气。
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在
城市建设 木构架 砖石建筑 建筑装饰 设计和施工技术 等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2、隋唐是中国历史上 最为辉煌的时代。
★隋唐建筑追求雄伟华丽,
首都大兴城规划严谨、 建筑规模空前,城市规 模在1000余年间始终为 世界城市之最。
★木构建筑的标准化程度极
高;
唐长安 大明宫
3、出现了专门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的专业建筑师—★ 梓人(都料将)。
大明宫含元殿: 位于龙首原南端,高 出长安城15米,为 大明宫正殿,殿前 各有一高阁,阁与 宫殿之间用廊相连, 形成一个凹形空间。 大殿前哈有三条近80 米长的坡道台阶, 气势宏伟。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第五周4.纵向布置“三朝”阶段。

——“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社”。

前朝——处理政务,后寝——生活居住。

汉、晋、南北朝:正殿两旁设东西堂,三者横列(横向三朝)。

隋:纵向布置三殿称“三朝”——大朝、中朝、常朝。

唐: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大花园;唐三朝——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明清:三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明: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清: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二)实例1.唐代大明宫a:大明宫在城东北龙首原上,居高临下,面积为明清故宫的4.5倍;b:“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后加大花园。

2.内廷部分:地势较低,太液池为中心,池中有蓬莱山,周围有30-40座殿阁楼台,宫苑相结合。

麟德殿——天子赐宴、朝见、观舞之处。

麟德殿面阔11间、进深17间,面积5000㎡,规模宏大。

外朝三殿: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紫宸殿——内朝。

含元殿:高台10余米,13开间,副阶周匝,面积2000余平方米,(与故宫太和殿相近),两侧有飞廊连阙楼(左翔鸾右栖凤),坡道70余米,共7折称龙尾道,气势雄伟、壮丽。

【含元殿依隋的承天门形制是门阙,这一形式影响后世,如明清故宫午门,阙和主体建筑至此相连而不各自分立】北京故宫特点:(1)规模庞大、功能齐全、布局井然、古代大型组群布局的典范。

(2)择中立宫、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布局上对前朝各个时期优秀作法形制集大成者;三朝:太和殿——外朝、中和殿——常朝、保和殿——燕朝。

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3)外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三层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左文华殿(太子读书处)、右武英殿(召见大臣);内廷三殿:乾清宫(皇帝正寝)、交泰殿、坤宁宫(皇后居所);两侧东六宫、西六宫等。

后御花园(4)太和殿举行典礼、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的场所;面阔11间,进深5间,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三层汉白玉须弥台基,宏大威严,金碧辉煌。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一)建筑1. 仰韶文化: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二)其他·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一)夏(前2070~前1600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夏都之一;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未见瓦,“茅茨土阶”。

(二)商(前1600~前104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 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3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两座庭院式建筑4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商晚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十几米,四出羡道,多殉葬人物·已大量使用“青铜器”,青铜工艺达到纯熟的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岐山凤雏村中国第一四合院(即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二进院寺庙建筑2 湖北岐春出土一处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周礼考工记》·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四)春秋(前770~前47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秦国雍城宗庙遗址居中为太庙,左右为昭、穆二庙祭祀坑,识别祭祀性建筑的标志。

庙后方亭式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高台榭,美宫室”,防刺客、防洪水、供帝王登临之乐·人物:公输班-鲁班·开始修筑长城·瓦大量使用·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咸阳市秦咸阳一号宫殿以夯土台为核心,周围木构架环绕的台榭式建筑,有采暖、排水、冷藏、洗浴一层夯土、绕以回廊;二层中为二层主体建筑,西二室、东南一室、东北转角敞厅;绕以回廊·各国国都都很大,齐国为例,南北5公里、东西4公里,有高16m 的夯土台,居民7万户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二)秦(前221~前206)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 1 阿房宫2秦始皇陵墓-骊山陵(未开挖)边长350m ,残高43m 以上;墓东侧兵马俑·秦都、宫殿不遵周礼(跨渭水南北广阔地区,弥山跨谷建) ·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三)汉(前206~公元220)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1 长安城第七大城 “斗城”,未按周礼;建于西汉渭水南岸;S=36平方公里,城门12座,5座宫殿,八街九陌,168闾里 2 汉长安南邻出土11座礼制建筑 王莽九庙遗址,仍属土台核心的木构建筑3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代地面以上遗存的建筑有墓前的石阙、墓表、石亨堂、石象生等,另外就是崖墓、砖石墓等中的明器、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间接地建筑形象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1.多样性:1)南方气候炎热潮湿的山区——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2)北方游牧名族——便于迁徙的轻质骨架覆以毛毡——毡包3)新疆干旱少雨地区——土墙平顶或土胚拱顶4)黄河中上游——黄土断崖挖出的横穴——窑洞5)东北与西南大森林——利用原木垒成墙体——井干式2.主流: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二.木构架建筑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1.优势: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2.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

2)易遭火警。

3)难以满足大空间、复杂的空间需求。

三.组群布局1.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修建系统,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修建群体布局:讲求深度的深远美。

讲求条理的节奏美。

讲求序列的次序美。

讲求乐趣的意境美。

1)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

2)纵横轴线同等重要。

3)部分有轴线。

4)无轴线。

2.庭院的围合方式: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

3)主房前两侧工具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

1四.修建与环境1.善择基址2.因地制宜3.整治环境4.心理补偿四.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贸易与工业修建6.教诲、文化、娱乐修建7.园林与风景修建8.市政修建9.标志性建筑10.防备修建五.工官制度1.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系统体例的产物。

2.历史上有名的工官:隋代——XXX宋朝——XXX明代——XXX、XXX等第二节中国古代修建的立面构成1.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一.种类1.庑殿(宋称四阿顶)2.歇山(宋称九脊殿)3.悬山4.硬山5.攒尖(宋称斗尖)6.单坡7.平顶2二.屋顶的组合形态一)水平组合1.正脊并联1)屋檐勾连2)并连式抱厦3)翼角对接2.正脊串联1)两夹2)骑楼3)迭落4)牌楼5)阙式串联3.正脊相交1)丁字相交2)十字相交3)转角相交二)竖向组合1.重檐构成1)重檐庑殿2)重檐歇山3)重檐攒尖4)密檐塔2.重楼构成三.屋顶做法一)屋面曲线1.檐口曲线2.屋面曲线3.屋脊曲线二)屋角三)屋脊和屋面粉饰2.单体修建的“平分”——屋身33.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一.台基的基本构成1.XXX2.台阶垂带踏跺如意踏跺礓礤3.栏杆4.月台正座月台包台基月台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类型及特点一.叠(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XXX,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结构特点、装饰风格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古代建筑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装饰风格及建筑技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故宫、颐和园等著名古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各时期的建筑特点。

(2)详细讲解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装饰风格及建筑技艺,结合建筑模型、挂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古代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古代建筑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建筑发展历程2. 古代建筑结构特点3. 古代建筑装饰风格4. 古代建筑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答案要点:故宫的建筑特点包括:对称布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等;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皇权至上、儒家思想等方面。

2. 作业题目:论述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答案要点:古代建筑在设计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如选址、布局、材料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建筑史》,深入了解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中国建筑史资料完结版

中国建筑史资料完结版

中国建筑史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一:单体建筑的构成:①单体建筑的基本组成单位:间构成单座建筑,间由相邻两榀房加构成。

②槽”概念:宋代殿阁类建筑术语,指殿身内由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列柱列与斗拱所在的轴线,《营造法式》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厢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

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分心槽: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金厢斗底槽: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佛光寺大殿)③其他相关概念:生起: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依次逐柱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倒。

檐柱:位于建筑物外围的柱子。

金柱:位于檐柱以内,除了处于建筑纵轴线以外的所有柱子。

反宇向阳:古代房屋檐翼角向上翘起,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

二:建筑群的组合:建筑群组合的基本原则及实例(北京故宫、天坛);庭院的围合方式——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用廊围合)主房前两则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间,前设院墙与院门,通称“三合院”。

将轴线延伸并向两侧展开,组成三条或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

纵横轴线方向都作对称布置。

实例—北京故宫—中轴线上自南而北有大清门(低、小)—T形狭长庭院—天安门(高、大)—长方形庭院—端门(高、大)—纵长形庭院—午门(高、大)—横长宽阔庭院—太和门(低)—方型宽大庭院—太和殿(高、大)。

天坛—1)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2)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

3)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4)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建史一名词解释1)里坊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里”和“市”都环以高墙,全城实行宵禁。

三国时期,城市开始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的“里”。

2)瓮城:为增强城门的防御力量,而没在大城门外的小城3)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榑,其持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

4)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

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

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榑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

其他各榑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

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5)托脚:宋代建筑上各榑均用斜杆支撑固持。

其中支撑脊榑的斜杆称为叉手,其余称为托脚6)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

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7)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围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8)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9)偷心造:宋式斗拱的一种做法,即在一朵斗拱中,只有出跳的拱、昂,跳头上不安横拱。

10)计心造:在宋式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都有横拱的一种斗拱方式11)龙尾道: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坡道供登临朝见之用,坡道共7折,远望如龙尾。

12)宝城宝顶:、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用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浸润墓穴,且用墙垣包绕,称为宝城。

13)雀替: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14)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

15)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故称草栿.16)方城明楼:在宝城之前,尚有一个突出的方形城台,上建明楼17)坞壁:平地建坞,围城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角楼,略如城制。

18)侧脚:外檐柱在前后檐方向上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方向上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则同时向两个方向向建筑内部倾斜19)明堂辟雍:古代天子宣明政策的地方。

20)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二画图1 屋顶形式2 四合院3 北京天坛4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平面及立面5 穿斗式抬梁式6 柱的形势 A 都柱B 满堂柱式C金厢斗底槽D 单槽E 双槽F 分心斗底槽三填空1)木结构建筑的优势 A 取材方便B 适应性强C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D施工速度快E便于修缮,搬迁缺点1木材越来越少2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虫蚀,不耐久3难以营造大而复杂的空间2)简述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A 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周)B 里坊制确定期(春秋——汉)C 里坊制极盛期(三国——唐)D 开放式街市(宋——清)3)古代城市规划理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考工记》4)京城三道城墙名称 A 宫城B 皇城C 外城5)宋东京城的防火措施:设立消防队和瞭望台6)各时期排水措施 A 唐长安街道两侧挖明沟 B 宋东京:河道排水 C 明清北京:设沟渠7)隋大兴设计者高颖宇文恺8)窑洞的三种类型A 开敞式靠崖窑B 下沉式窖院C 砖砌的锢窖9)三朝五门A三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 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10)简述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A 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B 盛行高台阶段C前殿和宫苑结合的阶段D 纵向布置“三朝”阶段11)最早的四合院——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12)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寺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寺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13)石窟的三种形式:塔院寺佛殿寺僧院寺14)最早记载的佛寺:洛阳白马寺现存最早的佛寺:南禅寺15)现存最早的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最早木塔:应县木塔16)最早木构建筑——南禅寺大殿17)古代城市的三种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18)三山五园:畅春园——水景园圆明园——以水为主的人工山水园万寿山清漪园——自然山水园王泉山静明园——以山景为主的自然山水园香山静宜园——山地园,19)清漪园是以翁山(万寿山)和西湖(昆明湖)为造园骨架,仿江南园林景色而建的自然山水园林。

20)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设计原则与手法:A 布置原则B水面处理C叠山置石D 建筑营造21)斗拱的主要构件:拱、斗、昂22)建筑与环境的关系:A善择基址 B 因地制宜C整治环境D心理补偿23)三合土即白灰+砂+黄泥24)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李春设计的河北赵县安济桥25)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阿尼哥26)棠樾选址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原则27)宫城内部仍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28)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汉文帝灞陵29)独乐寺现存尚有:山门和观音阁二处。

30)西藏布达拉宫的分区:宫前方城区山顶宫室区(红宫和白宫)后山湖区31)佛塔分为A楼阁式塔 B 密檐塔 C 单层塔D喇嘛塔E 金刚宝座塔F傣族佛塔32)经幢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33)颐和园全园总面积4000余亩,水面占3/434)大木作中正中一间称为明间其左右侧的称为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35)斗拱最下的构件是坐斗36)清式大木做法可分为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两类大木小式建筑用于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37)戗:指建筑的戗脊。

发戗就是起翘38)彩画作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旋子彩画仅次于和玺彩画四大题1 举出唐宋元明清的一座代表性木建筑,并说明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在不同时代的特征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

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宋: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发展,使得宋代的建筑师、木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组化,建筑物慢慢出现了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型。

为了增强室内的空间与采光度,采用了减柱法和移柱法,梁柱上硕大雄厚的斗拱铺作层数增多,更出现了不规整形的梁柱铺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梁柱铺排的工整模式。

宋朝建筑物的类型多样,其中杰出的建筑都是佛塔、石桥、木桥、园林、皇陵与宫殿。

元:在建筑方面,各民族文化交流和工艺美术带来新的因素,使中国建筑呈现出若干新趋势。

此时期大量使用减柱法,但正式建筑仍采满堂柱网,喇嘛教建筑有了新的发展。

汉族传统建筑的正统地位在此时期并没有被动摇,并继续发展。

官式建筑斗拱的作用进一步减弱,斗拱比例渐小,补间铺作进一步增多。

此外,由于蒙古族的传统,在元朝的皇宫中出现了若干盝顶殿、棕毛殿和畏兀尔殿等,这是前所未有的明: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均为后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于明代的规划和经营,这一时期,建筑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官式建筑形象较为严谨稳重,其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装修陈设上也留下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清: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福建土楼的技术特点1 防卫需求,土筑外墙、高大厚实。

2 注意防晒,在内墙、天井、走廊、窗口及屋顶部分,将檐口伸出,利用建筑阴影减少太阳辐射热。

3 内部采用活动式屏门、槅扇,空间开敞、通透,有利通风。

4 外部楼层开箭窗,呈梯形,外小内大,即利防卫,又宜人用。

5 选址注意风水,坐北朝南,负阴抱阳。

3 论述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布局严整,等级严明。

入口多在东南角,门内迎面设影壁,入口院落南侧多为倒座。

一般房屋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屋顶样式多以硬山居多,次要建筑多用平顶或单坡顶。

一般住宅以大面积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在主要住房处施色彩,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部位加砖雕。

4 北京故宫的布局与空间特点总体布局: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位于北京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形状。

宫城之内,大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其北属帝王生活区。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位中轴线上。

其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嫔妃居住处。

5 圆明园造园特色6 城市建设发展特点城市初生期(周以前)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7汉唐明三代宫室,发展趋势:书p118页8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书p177页9 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书p189页五闲有余力1 叉柱造2 缠柱造3 推山4 收山5 平棋:书p2906 平闇:书p2907 阿以旺8 台基:笔记9 外八庙:书p16810瓜柱:书p28111驼峰:书p281三朝五门:是我国古代宫殿布局的最高形制,周朝:三朝:外朝(大朝——见诸侯)、治朝(常朝——群臣议政)、燕朝(日朝——日常事务处理)其具体位置和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

布局:纵向布置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