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1.3 施工范围与内容 (4)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概述 (5)2.1 有限空间的定义与分类 (6)2.2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 (7)2.3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8)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9)3.1 作业审批制度 (10)3.2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2)3.3 安全检查制度 (13)3.4 应急处置制度 (14)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6)4.1 通风检测与防护措施 (17)4.2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与使用 (18)4.3 监测设备配置与维护 (19)4.4 操作规程与作业指导书 (20)五、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 (22)5.1 现场环境安全管理 (22)5.2 危险源点标识与管理 (23)5.3 安全警示标志设置 (24)5.4 作业现场卫生与整洁 (25)六、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 (26)6.1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27)6.2 应急物资储备与配备 (29)6.3 应急响应流程与责任人 (30)七、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 (31)7.1 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31)7.2 问题隐患整改与闭环管理 (33)7.3 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与提升 (34)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有限空间作业已经成为施工现场常见的一种作业方式。
由于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设备设施有限、人员密集等特点,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本专项施工方案应运而生。
本方案旨在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流程,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制定本方案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了实际施工情况,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本方案适用于我公司承接的所有有限空间作业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地下管道、隧道、污水池等场所的施工。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和规范完整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和规范完整一、背景随着工业发展,有限空间内的作业越来越常见。
然而,由于有限空间的特殊环境和狭小空间的限制,工人在其中进行作业时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有必要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和规范,确保作业过程符合安全标准和法律要求。
二、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措施,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风险,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作业准备3.1 前期准备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对有限空间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目标、安全措施、作业流程等;- 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相关培训;- 准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确定有限空间内的气体和毒剂浓度,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合适的警示标识,并确保出入口畅通。
3.2 安全装备和工具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装备和工具,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安全装备和工具:- 安全带和安全绳索:用于固定和保护作业人员,防止坠落事故;- 呼吸器和防护面具:用于保护作业人员的呼吸系统,防止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 防护手套和服装:用于保护作业人员的皮肤,防止接触有害物质和尖锐或磨损的物体;-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用于监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害气体的泄漏。
3.3 工作流程有限空间作业的流程应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确认作业计划、检查安全装备和工具、进行安全培训等;- 入场前的检查:检查有限空间的风险状况和设备运行情况;- 进入有限空间:确保所有作业人员佩戴安全装备,逐一确认气体浓度是否安全,遵循标准的进入程序;- 作业过程:按照作业计划进行作业,注意安全事项并密切监控有限空间的环境变化;- 作业完成后的处理:清理现场、确保所有人员安全离场,并进行必要的事故报告和记录。
建筑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筑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中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所,所有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
1.3 有限空间作业包括以下内容:进入有限空间、工作于有限空间内以及从有限空间中出来。
二、制定要求2.1 作业单位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并持有有限空间作业证书。
2.2 作业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勘察并制定风险评估报告,明确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2.3 作业单位应配备专业的作业人员和设备,并进行操作、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完好。
三、安全措施3.1 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依照标准化的作业程序进行操作,必须具备进入有限空间的条件,包括健康、经过培训、持有有限空间作业证书等。
3.2 作业前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有限空间内的有害气体、毒物等危险物质的泄漏。
并建立好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以及救援设备的准备。
3.3 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提供足够氧气,严格控制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防止聚集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
3.4 在有限空间中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包括安全带、安全帽、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3.5 在有限空间中作业时必须配备安全员,及时发现并处理危险情况。
3.6 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严格执行禁止吸烟、明火、电动工具等安全措施。
禁止使用非安全设备、工具,避免存在缺陷的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四、应急措施4.1 当发生危险情况时,必须采取及时、有效地应急措施,如密闭有限空间,使有限空间中有毒、有害气体无法扩散;紧急撤离,将危险的有限空间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紧急救援,执行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
4.2 在应急救援中,必须使用合适的救援工具,如安全绳索、救援器材等,以保证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全。
在救援过程中,必须注意事故导致的二次事故的风险。
有限空间安全生产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安全生产防范措施1、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
2、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同时建立双方确定好联络信号。
3、安全部门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4、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准确清点人数。
5、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密闭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如果密闭设备与输送管道连接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6、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7、凡是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部门,遵照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8、天然气附近的有限空间场所内不允许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设备并设置警示标志。
9、完善防护设备。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配备12V手电筒、对讲机、防毒面具、防尘口罩、长梯、温度计、强力吹风机。
对每个危险物资制作安全周知卡,告知使用者。
10、完善应急救援装备。
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应急救护车、急救箱、大功率吹风机、应急照明灯、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管、沙土等。
11、加强对各救援小组人员的培训、演练工作,使每个人懂得抢险工作的重要性,并使每个人都掌握应急救援、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等基本抢救技能。
12、严格按照各职责体系执行,并加强监督与教育。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根据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工作安排,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有效防控安全风险,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决定自即日起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聚焦有限空间事故易发领域,紧盯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全行业排查彻底摸清有限空间底数,全方位防护有效强化警示隔离设施,全覆盖宣教培训提升安全作业意识,指导督促企业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执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行刑衔接推动职工落实岗位责任,严肃问责倒逼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严厉查处有限空间作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全面提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减少各类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二、整治范围(-)存在有限空间或者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单位。
(二)有限空间主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贮(槽)罐、塔(釜)、冷藏箱、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密闭或半密闭设备;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地下有限空间;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气调库)、粮仓、料仓等地上有限空间。
三、整治事项(-)安全职责履行1.强化“关键人”依法履职。
每月抽查特殊(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落实情况,岗位人员对“一岗一责”掌握情况。
企业应明确专门的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当具备有限空间作业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气体检测报警、机械通风、呼吸防护、应急救援等器材、设备的操作技能。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有关单位应当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职责、安全培训、作业审批、防护装备管理、操作规程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3.落实“一岗一责”口述机制。
有关单位要确保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熟知自身岗位安全生产职责、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知识。
2024年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方案

2024年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方案____年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方案一、前言有限空间指那些尺寸狭小、进出口有限、通风不良以及存有各种危险因素的工作空间,如油箱、储水槽、管道、下水道等。
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和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限空间作为一个高风险的工作区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措施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为此,我们制定了____年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方案,以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二、安全生产目标1. 降低有限空间事故发生率,达到零事故的目标。
2.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其个人安全。
三、安全管理体系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政策、责任制、应急预案等制度。
2. 制定有限空间进入许可制度,确保只有经过培训和认证的员工能够进入有限空间。
3. 对所有有限空间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4. 确保有限空间工作人员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四、危险源辨识和管理1. 对有限空间内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 确保有限空间内的通风系统正常运行,保持空气清新和温度适宜,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3. 确保有限空间内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火灾和电击事故。
4. 对可能导致有限空间事故的因素,如高温、高湿、异物等,进行全面管理和防范。
五、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和控制1.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获取进入许可,并按照程序进行准备工作。
2.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标准。
3. 在进入有限空间时,必须佩戴全副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安全带、防护服等。
4. 在有限空间工作期间,必须保持与外界的通信畅通,并随时向外界报告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5. 在有限空间工作期间,必须配备专职监护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监控和紧急救援。
六、事故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1. 制定完善的有限空间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和紧急撤离流程等。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
建筑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1.施工单位应鼓励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作业安全水平。
2.安全技术研究应聚焦于实际作业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创新成果应推广应用,为行业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二十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建筑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一、总则
1.为加强建筑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建筑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3.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在封闭、半封闭或者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空间内进行的施工作业。主要包括:地下室、隧道、涵洞、井巷、管道、容器、槽罐等。
十一、安全信息管理
1.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对作业人员、作业设备、作业过程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2.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应实现数据实时更新、查询和分析,为安全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3.施工单位应定期对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十二、安全检查与整改
1.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施工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进行作业。
2.夜间或特殊环境下的作业,应加强照明和监测,确保作业安全。
3.遇有恶劣天气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十六、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1.施工单位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5.有限空间作业应实行作业许可制度,作业人员需取得作业许可证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一、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为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应纳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统一管理,可单独建立也可与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有机融合。
在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方面:一方面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辨识有限空间并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的定义,辨识本单位存在的有限空间及其安全风险,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名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后果、防护要求、作业主体等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
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如下表。
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有限空间名称序号所在区域或编号主要危险事故及后果防护要求作业主体有害因素三、设置安全警示标记或安全告知牌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记或安全告知牌,以提醒职员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开展相关职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参加培训的人员应在培训记录上签字确认,单位应妥善保存培训相关材料。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知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装备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
企业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熟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使用方法、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及自救和互救知识等。
《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全市统一安排,各县(市、区) 具体负责,组织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和全面自查自改,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全覆盖,努力实现有限空间作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水平、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安全装备质量、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高,力争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二、整治范围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份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期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包括:(一)密闭设备:如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 、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污水池(井)、下水道等;(三) 地上有限空间。
如储藏室、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仓库等。
重点检查。
一是疫苗生产、经营单位的冷冻库、冷藏库,原料药生产企业、设有洁净车间的兽药生产企业的车间、化验室、危(wei)险品库等部位。
二是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的阴凉库、原料库、产品库,氯化胆碱等相关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 (釜)、压力容器、管道、锅炉等,饲料生产企业的车间、化验室、危(wei)险品库等部位。
三是实验室高压气瓶温和瓶库、危(wei)险物品储存库等。
三、重点内容(一)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组织有关企业对有限空间进行确认并登记建档,完善有限空间名称、地点、类型、危(wei)险因素、负责人等基本信息;健全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外包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外协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二) 开展专项教育培训。
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岗前培训制度,做好培训记录。
特种作业人员和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1. 引言建设工程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适用于建筑、市政和园林绿化等工程项目中涉及到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本规定的目的在于明确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空间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促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实施。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以下情况:1.建设工程中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和个人;2.有关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的监理、检验、检测、评估、验收等部门和机构。
3. 空间作业范围和定义3.1 空间作业范围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容积小、进出口不便、内部不适宜连续作业且未设计人员居住的地下室、井、槽、坑、管道、堆场、舱室、锅炉、炉窑、筒仓、池、塔、仓库等。
2.平面长度或最长边长小于2m,宽度或对角线长度小于1m,内高度大于趴着工作高度的空间,如穴、洞、缝、管道等。
3.其他未明确规定的不适宜连续作业的空间。
3.2 空间作业定义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人员必须进入、退出空间进行维护、清理、安装、拆卸、调试和检测等人工作业,或者对空间内设备、设施和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测、维修、调试和安装等任务。
空间作业包括入口确认、空气质量监测、通风设备调试、人员防护措施、作业前准备、应急救援和现场监控等。
4. 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4.1 作业准入管理1.空间作业前,必须由作业负责人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评估,了解空间作业的特殊设备和检测装置,确定空间作业的方案和措施,并明确人员职责和禁止操作等事项。
2.空间作业进行前,必须进行作业准入管理,对空间本身、设备装置和空气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并确认,办理准入手续。
3.空间作业必须有专人负责,采取工作票制管理,明确每个工作票的作业内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具体位置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等信息。
4.2 作业安全防护管理1.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过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空间内的特殊设备和检测装置的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程序等。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行为,预防和控制窒息、急性中毒等事故发生,切实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浙江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707-2008)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简称“在建建设工程”)所涉及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均应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及地下管线等工程。
第三条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触电、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施工作业的活动。
第四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以及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相关单位,应当遵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依法承担相关安全生产责任。
第五条杭州市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在建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建设局及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第二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的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向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机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取得施工现场区域内涉及地下管线的详细资料,并移交施工单位,办理移交手续。
同时应设专人对直接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进行协调和管理。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的建设单位,应将工程委托给具有类似有限空间作业经验和相应工程施工业绩良好的施工单位施工,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或合同洽谈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措施所需费用。
有限空间作业的建设单位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行为,预防和控制窒息、急性中毒等事故发生,切实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浙江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707-2008)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简称“在建建设工程”)所涉及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均应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及地下管线等工程。
第三条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触电、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施工作业的活动。
第四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以及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相关单位,应当遵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依法承担相关安全生产责任。
第五条杭州市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在建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建设局及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第二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的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向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机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取得施工现场区域内涉及地下管线的详细资料,并移交施工单位,办理移交手续。
同时应设专人对直接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进行协调和管理。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的建设单位,应将工程委托给具有类似有限空间作业经验和相应工程施工业绩良好的施工单位施工,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或合同洽谈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措施所需费用。
有限空间作业的建设单位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预防中毒窒息事故发生,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全力扭转目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不规范、事故多发的局面。
根据京安发[2009] 1号文《关于加强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意见》精神,决定从即日起至10月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
特制定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明确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职责和范围,建立“分类指导、条块结合、职责明晰、运行有序”的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行为,增强事故控制和防范能力,提高劳动者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有关企业和作业人员能正确辨识有限空间危险源,能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杜绝事故后的盲目施救,最大限度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
二、整治范围辖区内从事危化、医疗、电镀、印染、食品、造纸、供水、供电、燃气、建材、机械、环保、环卫、建筑、市政施工以及通讯等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
对涉及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氰化氢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有中毒、窒息、爆炸危险)且进出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进行专项检查整治,重点完善以下三类有限空间档案;对涉及下列场所并符合有限空间特征的作业场所,督促各单位严格按照《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要求进行管理。
第一类是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仓库、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烘房、冷藏车等,以及有人员进入内部作业并存在高度机械伤害风险的粉碎机、搅拌机、大型甩干机等;第二类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窖、隧道、涵洞、坑道、深井、管道阀门井、污水管(沟、井、池)、沼气池及化粪池、建筑孔桩、深基坑、地下电缆沟等;第三类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发酵池、浆池、垃圾站、冷库、粮仓、密闭车间、烟道等。
三、组织机构区安委会成立以阎军副区长为组长,安委会办公室主任、安监局局长关伟为副组长,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组员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安监局副局长于洪涛担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本我市建设工程(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及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行为,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依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T707-2008(2013))、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控的通知》和我局印发的《全面开展建筑施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整治攻坚行动方案》等有关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规定,在全市范围实施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一、实施范围全市范围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适用本措施规定。
有限空间,指“仅有1-2个人孔及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
或者深度大于1.2米封闭或敞口的通风不良空间”。
其特点为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量不足。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施工作业活动,如人工挖孔桩、隧道、暗挖、顶管作业,钢箱梁、管道、容器内的焊接、涂装、防水防腐、清淤作业等。
二、制度和措施(一)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主要包括作业审批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应急管理制度等。
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第37号令),对纳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有限空间作业实施重点管理。
(二)晨会安全交底有限空间作业需要连续多天进行的,安全晨会应逐日将当天的安全施工技术、操作规程、作业环境、危险源情况、职业防护、应急处置措施等纳入教育内容。
针对性进行不安全因素警示,并提出明确要求。
(三)辨识有限空间并落实管理责任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辨识建设项目存在的有限空间及其安全风险,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名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后果、防护要求、作业主体工种等情况,总承包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依据施工进度进行及时更新,安排专人负责现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检查有限空间作业施工现场的隐患治理情况。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及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行为,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结合本工程实际,制定本管理措施。
第二条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施工作业活动,如人工挖孔桩、隧道、暗挖、顶管作业,钢箱梁、管道、容器内的焊接、涂装、防水防腐、清淤作业等。
第三条项目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2018年第37号令),对纳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有限空间作业实施重点管理。
第四条施工总承包单位委托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分包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严禁以包代管,并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严禁承担项目施工合同约定范围外的有限空间作业(如施工区域外管道、地下空间清理等)。
第五条施工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应编制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审批和专家论证等工作,并督促、检查实施情况。
第六条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现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检查有限空间作业施工现场的隐患治理情况,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检测、维护等情况。
第七条监理单位应对有限空间施工作业的专项方案进行审核,对相关制度建立、落实情况严格监督,对有限空间作业专业分包合同、作业条件等进行审查,对纳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进行旁站监理。
第八条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实行作业审批制度,填写《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详见附件),报施工单位作业负责人及监理审批,并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台账。
有限空间作业者安全生产责任书

有限空间作业者安全生产责任书•相关推荐有限空间作业者安全生产责任书(精选9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责任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签订责任书能激发我们想尽办法去胜任岗位需要。
拟定责任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限空间作业者安全生产责任书(精选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限空间作业者安全生产责任书1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层层落实,加强项目部与各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确保全体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职业健康,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本项目部和分包单位一同与职工签订施工人员上岗安全生产责任书,内容如下:1、进场施工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了解、遵守项目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掌握本岗位工作必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本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防止因不懂不会、错误操作或故意违章造成事故,并签订本“施工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书”,领取“安全上岗证”佩证上岗。
2、在施工作业中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自觉遵守本责任书要求及项目部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服从项目部与本分包单位管理人员的管理。
3、积极履行自己的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4、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穿好工作衣工作鞋,在高(悬)空、临边、吊篮内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严禁冒险作业、酒后作业、带小孩进入现场,严禁凌空抛掷垃圾工具、乘物料提升机吊篮或攀爬脚手架上下,严禁随意拆改、挪用、损坏一切安全设施。
5、不准乱接乱拉虚插浮挂电线、跳过漏电断路器接线;不准非指定人员操作施工机械。
6、不准在无防护的危险部位进行作业;不准在楼梯上、交通要道上、防护架上堆放物品。
7、遵守消防规定,不准在作业现场吸烟,动火作业有防火措施,不得使用违规电器,不挪用损坏消防器材,现场易燃垃圾必须及时清理干净,运到指定地点,防止发生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行为,预防和控制急性中毒事故发生,切实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标准,制定本规定。
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施工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1、有限空间作业的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向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机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取得施工现场区域内涉及地下管线的详细资料,并移交施工单位,办理移交手续。
同时应设专人对直接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进行协调和管理。
2、有限空间作业工程的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现场有限空间施工作业的专项方案进行审核,未经审核严禁施工单位擅自施工。
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有限空间施工作业的监理。
3、施工现场总承包单位委托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分包管理,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和不具备
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存在多个分包单位时,总承包单位应对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不服从总承包单位安全管理导致事故发生时,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4、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管理制度;
3)保证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4)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5、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7、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审批和专家论证等工作,并督促、检查实施情况。
8、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各项规定、规范的落实情况,有限空间作业施工现场的隐患排查情况以及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检测、维护等情况。
9、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
严禁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1)作业负责人职责:掌握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
2)作业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3)监护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10、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防护装备应妥善保管,并严格按照规定进
11、人工挖(扩)孔桩作业的施工单位必须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进行签字审批和专家论证。
作业前强制通风不得少于30分钟,作业中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强制通风。
监护人必须进行现场监护。
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绳索,每班作业不得超过2小时。
12、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管理
1、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施工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2、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并经检测符合要求后,重新进行审批,方可继续作业。
3、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4、检测指标应当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值等。
检测工作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5、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检测可由施工单位自行检测,检测时应认真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表AQ-C6-5),相关人员签字;临时作业或施工单位缺乏必备检测条件时,也可聘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并由检测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字。
6、根据检测结果,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对作业环境危害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预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依据为《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和《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
7、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8、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9、当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或爆炸性粉尘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按上述要求进行“检测”和“通风”,并制定预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
同时所用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器等。
10、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应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的要求。
缺氧条件下作业,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要求。
11、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应当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
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应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作预防性防护。
安全教育及事故处理
1、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每年应对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参加培训的人员应签字确认。
2、有限空间作业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安全生产部门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处理、救护方法等。
3、有限空间施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4、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包括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基本装备。
5、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施工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抢救中毒人员的同时,迅速查清有毒气体泄露源,制定应对措施。
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
6、有限空间作业发生事故后,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