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优质课教案获奖 (4)
《“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等奖教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等奖教学设计《《“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邓稼先的突出贡献及精神品质。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和优秀品质的选材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4.将“航天放飞中国梦”科普展活动与传承邓稼先等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相结合,激发太空探索兴趣、弘扬科学精神,为实现“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1.了解邓稼先的突出贡献及精神品质。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和优秀品质的选材特点。
3.弘扬邓稼先等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教学难点]1.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和优秀品质的选材特点。
2.了解课文背景,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两弹一星”,功勋卓著1.多媒体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载人航天”等视频。
50多年前,在新疆罗布泊大漠深处,一朵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紧接着,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了飞天之路。
一个饱经沧桑的东方大国,从此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今天,随着“载人航天”、“ 北斗导航”和“月球探测”等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在航天强国的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航天大国”的地位日益凸显。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历经艰辛,是几代航天人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今天我们就随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一位默默奉献者中的杰出代表——“两弹元勋”邓稼先,去感受平凡中的崇高与伟大,体会默默奉献中的卓越。
2.检查预习,交流资料:“我所了解的邓稼先”(学生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型:新授课教法:朗读、合作探究教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授新课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析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重点研读。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句段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
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拓展练习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和科学家心灵的碰撞”,超越时空,采访“两弹元勋邓稼先”,一名同学作邓稼先,其他同学设计问题提问。
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五、布置作业:1、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感。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4.学习本文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析文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作用。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入理解其内涵。
理解邓稼先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邓稼先的照片或相关图片,简要介绍他的生平事迹。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提问学生对邓稼先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之前听说过邓稼先吗对他有哪些了解3.创设意境: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历程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等科学家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引出课题。
(播放视频或音频)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我国核武器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这其中离不开无数科学家的默默奉献,邓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了解他的事迹,感受他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杨振宁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说明杨振宁与邓稼先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写作本文的背景。
杨振宁和邓稼先从小就是同窗好友,有着深厚的友谊。
杨振宁写作本文是为了纪念好友邓稼先,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三、字词学习1.出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包括生字、生词和多音字。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
开场白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班级,今天我们将以邓稼先的教学设计一
等奖优秀教案为主题,为大家全面讲解。
一、教学背景
从古至今,科学革新对社会发展在重要意义上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而邓稼先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邓稼先是中国物理学的奠基者,他的科学发现曾经在历史上留下
巨大的痕迹。
所以,让我们共同了解邓稼先的历史和科学成就,充分
把握以科学思想立足成就未来,对我们多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表现出对他的尊重和敬佩。
2、了解他突出的科学成就,增强自己学科爱好,获得一定的知识收获。
3、加深对科技及发展的认识,学会拥抱科技变革,提高自身科技素养,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1、首先,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相关简介,介绍他的历史和科学成就;
2、然后,分析他的成就和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他的创造力,尊重他的智慧和努力;
3、接着,深入剖析他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使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他的成就;
4、再者,利用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的实践效果;
5、最后,分享一些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他的尊重和敬佩。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邓稼先的历史和科学成就由浅入深、几
何惊人的收获,学会尊重和敬佩他的努力,他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教案也使他们深受启发,激发了独立思考,拥抱创新,勇于创造能力,不断追求完美,努力奋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邓稼先》优秀教案一等奖(优秀5篇)
《邓稼先》优秀教案一等奖(优秀5篇)《邓稼先》优秀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语。
2.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3.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改变中国屈辱史,使-、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的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邓稼先》。
课堂实录一、知识卡片1.邓稼先: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两弹元勋”由于所做事关国家机密,长期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57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为清华大学教授。
二、积累字音和词义1.字音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g殷红yān鲜xiǎn为人知2.解释下列词语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三、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2.你觉得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明确:1.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2.邓稼先是一个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有高度奉献精神的一位科学家。
课上小结本文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完整版)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汇报人:任老师
2023-12-25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邓稼先简介及历史地位
邓稼先是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 ”,对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的人生选择和价 值观,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展示相关历史背景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 邓稼先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课文。
讲授新课: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点
讲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
详细介绍邓稼先在原子能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包括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成就。
分析邓稼先的爱国情怀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课程目标与意义
02
01
03
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成就,理解他对中国 核武器研制事业的贡献。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多样化评价方式
综合运用测试、作业、课 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 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定期评价与反馈
建立定期评价制度,及时 向学生提供反馈意见,指 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设立反馈渠道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 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
议。
分析反馈数据
对收集到的反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 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材解读:《邓稼先》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关于人物精神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我认为应该放在理解邓稼先的人物精神上。
然后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学习课文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人物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关注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学好知识强我中华的学习目标。
从人物精神的角度来说,理解邓稼先的“视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样的精神品质;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从文章的小标题的形式以及文章抓细节突出人物特点,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然后是运用对比、衬托、正面侧面结合来揭示凸显人物精神的作用,还比如说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评这几个写作的方法。
教学构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读课文的能力,学习作者精心选材,安排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结合《2018,这些人不会回来》和《201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这样的资料链接,让孩子们通过课外收集的两弹一星功勋获奖人物的事迹。
进一步的理解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以及明确这些国之脊梁的精神风貌。
摒弃那些追星,八卦及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课文中写了关于邓稼先的几件事,思考作者如何进行选材和安排课文结构的。
3.感受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邓稼先,初步感受邓稼先深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
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更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字词: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试着概括每一个小标的大意?(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封面)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型:新授课教法:朗读、合作探究教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以学生搜集邓稼先的故事导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析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点研读。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句段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
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三)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四)拓展练习(1)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2)“和科学家心灵的碰撞”,超越时空,采访“两弹元勋邓稼先”,一名同学作邓稼先,其他同学设计问题提问。
(五)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
邓稼先全国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邓稼先全国优质课教案一等奖标题:邓稼先全国优质课教案一等奖教案名称:探索邓稼先的科学精神教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2. 分析邓稼先的科学精神;3. 运用邓稼先的科学精神进行实践和创新。
教学准备:1. 邓稼先的科学研究资料和相关视频资料;2. 实验材料和设备;3. 学生的科学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 (5分钟)介绍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2:了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 (15分钟)通过展示邓稼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他在核物理和导弹技术方面的重要贡献。
步骤3:分析邓稼先的科学精神 (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在科学研究中所展现的创新、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4:实践和创新 (30分钟)分组进行小型实验或科学项目,让学生运用邓稼先的科学精神,设计并完成自己的实验或项目,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步骤5:总结和展示 (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或项目成果,并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步骤6:拓展延伸 (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持续热爱和追求。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2. 收集学生的实验记录本和学习笔记,评估他们对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科学实验室,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2. 邀请科学家或科技企业代表来校进行科学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灵活调整教学过程和评估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邓稼先公开课教案设计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邓稼先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方面。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a.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就;b. 理解邓稼先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c. 掌握邓稼先领导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过程和意义;d. 了解邓稼先对中国科技事业的推动作用。
2. 能力目标:a. 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b. 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c.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b.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c. 引导学生热爱学习、追求卓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其对中国科技事业的推动作用。
2. 教学难点:a.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邓稼先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b. 如何使学生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就产生情感共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设备、黑板、白板、粉笔、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并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邓稼先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过程(25分钟):a. 邓稼先的生平介绍:1) 邓稼先的早年经历和求学之路;2) 邓稼先在国内外的科研工作经历;3) 邓稼先的主要科研成果。
b. 邓稼先领导原子弹爆炸成功:1) 邓稼先领导中国科学家团队研制原子弹的背景和重要意义;2) 邓稼先在原子弹研制过程中的贡献和领导能力。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讨论邓稼先的贡献和领导能力,并进行总结汇报。
4.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邓稼先的重要贡献和领导能力。
五、课堂延伸:1. 拓展学生的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科学家的贡献和领导能力,拓宽对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认识。
2. 学习体会:鼓励学生思考邓稼先的故事对自己的启示,进行个人感悟的表述。
【部编版】《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邓稼先》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一篇介绍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传记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邓稼先的生长背景、求学生涯、科研工作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展现了邓稼先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杰出的科学成就。
文章语言平实,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传记文学的特点,如真实、生动、感人等。
但对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大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成长历程,感受其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邓稼先的崇高道德品质和坚定信念,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传记文学的特点。
2.难点:理解邓稼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邓稼先的成长历程和成功原因。
3.情感教育:通过讲述邓稼先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4.案例分析:以邓稼先的科研工作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核物理学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2.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邓稼先的途径。
3.作业: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大赛一等奖《邓稼先》教案
教学大赛一等奖《邓稼先》教案XXX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研究XXX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本文将XXX与美国科学家XXX对比着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揣摩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观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视频。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XXX(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XXX院士。
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XXX物理系,1950年获XXX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XXX副研究员兼XXX副学术秘书,XXX研究员、副院长、院长,XXX副主任,XXX副主任等职。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深入研读课文,仔细品味其中的内涵,以全面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2. 精心揣摩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独特魅力,领悟其表达效果。
3. 明确认识本文采用小标题连缀的行文特色,各个小标题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
通过学习和理解,逐步掌握如何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精准地选择和剪裁材料,以提升个人的写作能力。
4. 深刻体会邓稼先崇高的爱国情怀,激发我们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教学重点难点:1. 借助精心圈点勾画的方式,我们得以深入探寻邓稼先的辉煌成就与宽广胸怀,进而精确捕捉课文中蕴含的深远思想。
2. 通过筛选出文章中的议论性语句,我们可以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独特的见解与卓越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张爱萍将军曾在挽诗中深切缅怀邓稼先,他写道:“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诗中“功勋”二字,凝聚了邓稼先先生一生的奉献与成就,彰显出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让邓稼先先生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和哀悼呢?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看看大家的预习成果如何。
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邓稼先先生的伟大精神,感受他为人民、为国家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独具匠心的创作背景与才华横溢的作者风采多媒体展示:1. 铭记历史:中国的“两弹一星"辉煌历程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的天地间回荡着震撼的爆炸声,中国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
这一壮丽成就,如同矗立在世界东方的铁骨脊梁,让中华儿女从此昂首挺胸。
仅仅两年后的1966年12月28日,中国再次让世界瞩目,完成了氢弹原理试验。
更令人惊叹的是,仅仅一年后,1967年6月17日,中国通过飞机空投方式,圆满完成了300万吨级氢弹试验。
邓稼先优质课教案获奖 (4)
邓稼先教学实录一、图片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两位科学家,(看屏幕),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一个蜚声世界半个世纪,一个却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杨振宁曾说:他们二人有着“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屏显),因此在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一篇回忆性散文《邓稼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学习任务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巨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对话杨振宁,体会字里行间的至真感情三、活动过程活动一:初读,挚友的评价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但小标题的使用却使文章内容清晰条理,请大家快速浏览小标题,结合预习说说哪个小标题是对邓稼先一生高度而又集中的评价?(文章篇幅较长,以这句话为切入口,通过真正了解邓稼先的贡献,读懂邓稼先无私的品质,来感受人物形象的伟大,从而真正体会杨振宁在文章中饱含的浓厚感情)。
活动二:解读贡献精神(一)了解巨大贡献过渡:作者说“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我想知道他的巨大贡献是什么?师:作者对这两个日期写的尤为具体,为什么?(这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师: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日子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部分的文字,大家齐读前五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邓稼先贡献巨大,却先要写这段黑色的历史呢?(一个国家的军事和国防力量决定了它在世界的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向世界宣告了我们的强大和不可侵犯,因此在任人宰割的历史背景下推出邓稼先,才更加突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通过对一二部分的解读,让学生体会邓稼先所做贡献的历史意义,从而真正产生对人物的敬佩感。
)(二)解读无私精神师: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很少被人知道,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大家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到回忆邓稼先的事件,说说你感受到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注意要求和阅读方法。
要求:认真阅读,圈点勾画,写出批注(生先自主阅读,2分钟后四人小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回答)第二部分:两弹元勋逝世事件师:邓稼先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临死前还嘱咐战友:不要被人家落下太远。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 掌握邓稼先主要发明的两弹原理。
3. 了解两弹元勋对中国国防和科技事业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1.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 邓稼先发明的两弹原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生动地讲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弹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邓稼先的生平资料。
2. 整理有关两弹原理的教学资料。
3. 准备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展示邓稼先的照片,并提问:你们对邓稼先有了解吗?你们知道他的贡献吗?2. 介绍邓稼先(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学习经历、参与研制的两弹原理等。
教师可以逐步讲解邓稼先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更加了解他的拼搏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3. 讲解两弹原理(2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邓稼先发明的两弹原理,包括核武器和卫星。
教师介绍核武器的原理和制造过程,让学生了解核武器的威力和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卫星的原理和应用,向学生展示邓稼先在航天领域的贡献。
4. 学生讨论和提问(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邓稼先的评价和感受,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一步解答疑惑。
5. 检查和总结(1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随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邓稼先的贡献对中国国防和科技事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习他的精神,树立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六、教学延伸:1. 给学生更多阅读材料,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才能和奉献精神。
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深入了解两弹原理的具体应用。
3. 安排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军事科技实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发明成果。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了对邓稼先的高度兴趣。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编制:审核:审批:评价:1、《邓稼先》教学设计学导案【学导目标】1、熟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出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重点)2、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写人物传记的方法。
(重点)3、品读课文,说说邓稼先的性格品质精神。
(难点)【学导时数】2学时【自学质疑】一、自主导航一、导入展示历史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
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人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邓稼先:1942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读完小学和中学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1950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
他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名大学毕业生开始研制原子弹、氢弹,直至病逝。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孕.育选聘.大厦.无垠.夐.黯.曛.铤.筹.划签.字颤.抖燕.然3、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4、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5、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二、研读质疑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呢?三、拓展提升体会诸葛亮、焦裕禄等人的事迹,与邓稼先作比较。
写一篇小文章。
【作业设计】一、基础测评: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xin)开拓者(tuò) 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a) D.徬徨(huáng)挚友(chì)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01《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01《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1 《邓稼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与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学习任务】1.整体感知识传记2.深入品读识人物3.读写结合赞英雄【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布置核心任务)2024年6月25日,即将迎来邓稼先100周年诞辰,学校拟开展“走近中国脊梁——邓稼先"的活动。
现邀请同学们结合杨振宁先生写的《邓稼先》这篇传记,参与以下学习任务.....二、任务开展课前检查预习情况。
任务一:整体感知识传记活动1 快速浏览全文,利用提示,关注小标题,概括六部分的内容。
小标题主要内容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1)自学: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预设:小标题主要内容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借宏大历史背景推出邓稼先“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与奥本海默对比烘托邓稼先的品质民族感情?友情?为民族自豪,为邓稼先骄傲“我不能走" 邓稼先在工作中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永恒的骄傲对邓稼先的总评价活动2 小组交流:这六个部分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预设:不能调换顺序,第一部分是历史背景,作为全文的引子,引出写作对象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贡献;第三、四、五部分暗含时间线,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六部分是总结评价。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课文邓稼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课文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学习兴趣。
2.了解邓稼先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通过学习邓稼先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2.邓稼先的工作方法和理念。
3.邓稼先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家的敬仰。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2.邓稼先的照片和相关文献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邓稼先的名言、相关视频或音频来引起学生对邓稼先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播放邓稼先的演讲片段或让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片。
(二)展示和讲解(30分钟)1.教师展示邓稼先的照片和资料,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科学成就。
特别要突出邓稼先在信息科学和电子学领域的贡献,如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2.教师讲解邓稼先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强调他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引用他的名言:“知识要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讨论和思考(20分钟)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邓稼先是如何在中国科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学习邓稼先的工作方法有什么好处?”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拓展活动(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邓稼先的资料和成就。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小短文,或者制作一个邓稼先的展板。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让他们选择一个科学家或发明家,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工作方法,然后展示给全班。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培养了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邓稼先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展示、讲解、讨论和拓展活动等,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和了解邓稼先。
2022年语文部编版语文精品教案《邓稼先》教案(公开课获奖)
1 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 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导语设计设计1:〔背景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奉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
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粹〞的人格魅力。
设计3:〔激情导入〕激情朗诵: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第1课时学习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重点〕 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难点〕三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领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学习过程板书设计邓稼先杨振宁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创设背景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总〕鞠躬尽瘁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朴实死而后已民族感情?友情?——严谨求实〔分〕我不能走————默默奉献永恒的骄傲——无比赞颂〔总〕第2课时学习目标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4)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2.理解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2.学习邓稼先的科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了解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简介;3.相关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录入邓稼先的名字,并询问学生对邓稼先了解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 学习邓稼先的生平事迹(15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重点包括邓稼先的求学经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他在中国科技事业中的重要贡献等。
3. 学习邓稼先的科学成就(20分钟)继续使用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科学成就。
重点包括他在火箭技术领域的突出贡献以及他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推动作用。
4. 科学实验(30分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进行一个小型的科学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亲自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背后原理。
5. 归纳总结(10分钟)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对邓稼先及科学的认识和观点。
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邓稼先为题材,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邓稼先及科学家的敬佩和思考。
作文可以包括对邓稼先的认识、对科学家的评价等等。
七、板书设计•标题: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2.理解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教学实录
一、图片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两位科学家,(看屏幕),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一个蜚声世界半个世纪,一个却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
杨振宁曾说:他们二人有着“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屏显),因此在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一篇回忆性散文《邓稼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学习任务
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巨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对话杨振宁,体会字里行间的至真感情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初读,挚友的评价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但小标题的使用却使文章内容清晰条理,请大家快速浏览小标题,结合预习说说哪个小标题是对邓稼先一生高度而又集中的评价?
(文章篇幅较长,以这句话为切入口,通过真正了解邓稼先的贡献,读懂邓稼先无私的品质,来感受人物形象的伟大,从而真正体会杨振宁在文章中饱含的浓厚感情)。
活动二:解读贡献精神
(一)了解巨大贡献
过渡:作者说“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我想知道他的巨大贡献是什么?
师:作者对这两个日期写的尤为具体,为什么?(这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师: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日子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部分的文字,大家齐读前五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邓稼先贡献巨大,却先要写这段黑色的历史呢?
(一个国家的军事和国防力量决定了它在世界的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向世界宣告了我们的强大和不可侵犯,因此在任人宰割的历史背景下推出邓稼先,才更加突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一二部分的解读,让学生体会邓稼先所做贡献的历史意义,从而真正产生对人物的敬佩感。
)
(二)解读无私精神
师: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很少被人知道,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呢?
请大家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到回忆邓稼先的事件,说说你感受
到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注意要求和阅读方法。
要求:认真阅读,圈点勾画,写出批注
(生先自主阅读,2分钟后四人小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回答)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逝世事件
师:邓稼先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临死前还嘱咐战友:不要被人家
落下太远。
可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准确的写照。
第三部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
这部分主要解读邓稼先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美好品质:忠厚朴实,真诚坦白,没有私心。
这个标题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放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比,衬托邓稼先的没有私心,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第四部分:质疑事件
师:这一段其实隐含着作者与邓稼先的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所以我把这段文字改成直接对话了,找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下,其他同学跟原文作对比思考改后的文字符合人物特点吗?:杨振宁问:“你还是从事物理研究工作吗?”
•邓稼先高声答道:“是的,我在西北做一项重要工作。
”
•杨振宁又问:“美国谣言说寒春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是这样吗?”
•邓稼先马上大声说:“没有,绝对没有。
”
师:改后的文字是否符合人物特点?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体会邓稼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甘愿隐姓埋名,把功绩名誉置之身外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对前一个小标题的补充。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师:当信号测不到的时候,说明核试验研究发生意外,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但是他却说:我不能走,就表现出邓稼先面
对危险时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无私无畏的精神。
我刚一看到这个小标题时,有这样两个疑问?谁能帮我解答
我不能走!”他是留恋他的工作环境吗?
“我不能走!”他是贪图工作轻松吗?
这部分是对邓稼先精神的继续深化,为了国家核事业,他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
师:(小结)这就是邓稼先,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身先士卒,无私无畏,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他对工作对事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为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用他的一生写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活动三:品读,至真友情
过渡:回忆起这样的老友,杨振宁可谓是饱含深情,我们来看这句话:
也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一起背诵的迪奥古战场文?
以此句为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
文章当中像这样对邓稼先高度评价包含作者感情的句子比比皆是,正如他的妹妹杨振玉所说:“这是一篇至情的文章,其
实文中对邓稼先高度评价,饱含作者感情的句子比比皆是,请
大家在文中找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才理解句子的方
法说说你们的理解。
方法指导:理解句子时注意紧扣文章主题,联系前后文,可以从修辞手法、关键词语、标点符号等角度入手去理解。
活动四:拓读谱写赞歌
师:(过渡)这样的邓稼先,打动了杨振宁,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
让人感到幸运的是2015年曾与邓稼先并肩作战的核物理学家于敏院士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下面请把你对邓稼先所有
的敬意融注笔端,试着为邓稼先写一份颁奖词。
结束语:邓稼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他唱赞歌,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孕育出的中国好男儿,能将只手撑天空;他是古往今来历史长河中的奇丈夫,至今热血犹殷红,(播放中国男儿歌曲),让我们齐读这样几段话,再次感受邓稼先伟大的人格!
(屏显)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pín)年传。
蔑(miè)视核讹诈(é zhà),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xūn)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