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和第二课主观题专项训练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同步课件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同步课件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1)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 前提。 (3)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 ①唯物史观 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 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作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 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 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②剩余价值学说 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意义: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 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 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1)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 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4、基本单位和社会管理方式 (1)基本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社会管理方式 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 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 些近亲的氏 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5、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木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 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 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资产阶级采取的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 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复习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复习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社会组织及管理方式(上层建筑): 氏族制度
(1)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2)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发展: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没有特权,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5.原始社会的解体:(P3)
兄dei们,铜器是
孩儿他妈,我研究出
我造的,所以我就
2.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
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
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变成没有用的碎布片。这个分送布片
B 的举动主要说明(

A.当时居民不需要被子
B.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C.当地人实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④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堂巩固
c 2.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 ) A.原始人平均分配消费品 B.在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 C.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是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 (二)奴隶社会

分配形式
资本家在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只给工人 支付少量工资。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四)资本主义社会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 1 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的大量 2 货币
通过“圈地运动”等实现
条件实现方式:暴力和掠夺
通过殖民扩张、掠夺等实现
所有制形式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产 关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上课课件1

高中政治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上课课件1

一、产生条件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时势造英雄一、产生条件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 (1)创立过程:
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 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2)意义和影响:
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一正个是的幽这灵一特,理共想殊产目主标规义所的蕴律幽含灵的,,强在大为欧动洲力科游,荡激学!励着社人们会不断主为实义现共的产主创义而立奋斗奠。 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一、产生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更高的工资, 更好的待遇!
经济斗争
更高的政治 地位
政治斗争
我们的思想, 革命的思想!
思想理论斗争
2.基本形式: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 3.意义和影响: (1)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 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 主义制度。 (2)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 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一、产生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3.局限性: (1)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2)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 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一、产生条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2课 第2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2课 第2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①错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 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 革命作了必要准备”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打 下坚实基础”均体现了该思想,②③正确;④表述不能体现题 目中的思想,排除。
5.理论成果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 第二次结合 ”,以毛泽东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 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 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第一次 历史性飞跃。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 可以遵循。 2.道路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指导下,以苏联 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 情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4.巨大成就
工业 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 体系和 国民经济 建设 体系 农业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 四分之一 人口的基本生活 建设 需求 基础
建筑、交通运输等 基础设施建设 获得较快发展 设施 教育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 科技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解析:“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不但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 变了世界的形势,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 会变革”说明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① ③正确;②夸大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排除;④是资本主义工 商业改造的具体做法,与题意不符。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共41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共41张PPT)
第四章主要阐述共产党对其他党派的策略,阐明了 共产党人要立足于现实,积极参加和支持当时的革命斗 争,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但不能忘记无产阶 级的革命原则和最终目标。
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P15-16
①从社会发展规律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 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 必然性。(2个必然) ②从领导社会变革的力量看: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 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 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P16 具体内容:代表无产阶级,先进部队,先锋队(性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实业制度” 说服
未能实现
“和谐制度” 富翁出资 没人支持
“新和谐公社” 新村试验
无法持续下去
思考: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努力会失败?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3)评价 积极意义: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对未来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两极分化,阶级矛盾尖锐,爆发 了三大工人运动。
工不能生活, 毋宁战斗而死!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镇压
剥削者穷奢极欲,被剥 削者受苦挨饿
镇压
英国宪章运动
我们全都知道,什么是你们的 贪欲,剥削穷人的最后一件衣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P11探究与分享)
时期
代表人物或作品
主要思想
(16世纪初初到期17世纪末)莫 康 闵尔 帕 采《 内 尔乌 拉托 《邦 太》 阳城》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复习课件-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精】)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复习课件-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精】)

A
知识点巩固
6 .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照时势,安于现状,
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
要在一场殊死决斗中被打垮。”这说明,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是( )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落后 B.中国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B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艰辛探索的意义(背)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 的伟大飞跃。
②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一系列重要思想。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决 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决 定
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理论准备: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 (2)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 (3)意义: ① 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 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 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 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 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必修1 第2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1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必修1 第2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1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千丝万缕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为 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 来;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 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③④说法错误。
(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 的过渡创造了前提 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 政治 力量 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争取解放的斗争。
课堂•重难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从我国社会发展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5.从国际社会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 利,不仅充分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也充分证 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为其他国家 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宝贵启示。
(2)组织条件: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 思想上干部 上 的准备。
(3)党的成立及其重大意义: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 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 主心骨 。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转折点:1919年爆发的 五四运动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 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性质:是 无产阶级 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 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复习课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复习课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

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 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 余价值。
定的人身自由,有劳动工具甚至
少量土地,有一部分劳动成果。
反 作 用
决 定
生产力:铁器广泛使用


作 用

生产力:机器大工业
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上层建筑:君主立宪制、人本主
义思想等
反 作 用
决 定
无 产 阶 级
对 立
生产力
体 现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综合探究二
科 学
第一课内容结构


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理 论
空想社会主义 工人运动


原践
始 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的矛盾



解 体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的 演
原始社会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懂得原 始社会氏族管理方式的历史必然性。
本 矛 盾
反 作 用
决 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资从 本原 主始 义社 社会 会到
生产力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生产力 奴隶社会 生产关系
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主要矛盾 显著特征
资本主 义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第 一和第 二课主 观题专 项训练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第 一和第 二课主 观题专 项训练 课件
3.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 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 和政策,农业改造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三个阶段,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手工业供 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 个阶段,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和平赎买” 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 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 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人民日报》 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哪一种大事件? 结合材料回答其历史意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第 一和第 二课主 观题专 项训练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第 一和第 二课主 观题专 项训练 课件
3.【答案】材料反映的是建国后国家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即“三大改造”。
2.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石器是人们制造和使用的主 要劳动工具,如果人类社会已有300万年的历史, 至少有299万年是处于石器时代。人们最初制作和 使用的是十分粗糙的石器工具,后来才逐步制造和 使用比较精巧的石器工具,直到原始社会末期,才 出现了金属工具。到奴隶社会,金属工具才在生产 中得到广泛应用。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原始社会末期 金属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比较上述两段材料,说说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 制生产关系的异同。
(1)不同点: ①在奴隶社会,奴隶和生 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在封建社会, 大部分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民可以占 有一部分生产资料。②在奴隶社会,奴隶 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在封建社会,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 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向全 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开启了实 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新征程。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 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 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 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 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第 一和第 二课主 观题专 项训练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第 一和第 二课主 观题专 项训练 课件
2.【答案】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的发明 和应用,使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个体劳动逐步代替共同劳动,从而促进 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生产资料公有制逐 渐瓦解,转变为生产资料私有制。 从中得到的启示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 决定力量。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第 一和第 二课主 观题专 项训练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第 一和第 二课主 观题专 项训练 课件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 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 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工、农、商业的社 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 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 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也可以把 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 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 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 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 刑。
材料二: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 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 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 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 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 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 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 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 以被买卖。
历史意义:
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 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 了从新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第 一和第 二课主 观题专 项训练 课件
②极大地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 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 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 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在中国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 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 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 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③在奴隶社会,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 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 的生活资料;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 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能留下一部分 归自己支配。(2)相同点:都是生产资料 私有制;都没有真正的人身自由;尽管农 民受剥削的程度比奴隶有所减轻,但他们 仍然受着残酷的剥削。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第 一和第 二课主 观题专 项训练 课件
4.【答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 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 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 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 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 20世纪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 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 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 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改变中华民 族前途命运的70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 勇前行的7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 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 走向复兴。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