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化课件生物氧化演示文档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第五章-生物氧化-第一节-生物氧化概念幻灯片

【生物化学】第五章-生物氧化-第一节-生物氧化概念幻灯片

2020/5/11
2020/5/11
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有相当多的转换成ATP中活跃的化 学能,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体外燃烧产生的能量则转换为光和热,散失在环境中。
2020/5/11
四、生物氧化涉及的内容
• 有机化合物中C如何变成CO2 ? • 细胞如何利用有机化合物中的H氧化成水? • 有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如何贮存在ATP中?
2020/5/11
六、高能化合物
1. 高能化合物的高能键
• 定义: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1 kJ /mol以上 自由能(G’< -21 kJ / mol)的化合物称为高 能化合物。
• ATP ADP + Pi + 20.9 KJ.mol-1 • 高能键≠键能高
2020/5/11
注意:“高能键”≠“键能高” 高能键并不是这个键集中了大量的能量, 而是指水解这个键前后的分子结构存在着 很大的自由能的改变。
五、能 荷
细胞的能量状态可用能荷(energy charge)表示。
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 它的大小可用下式表示:
(ATP+0.5ADP) 能荷=
(ATP+ADP+AMP)
2020/5/11
能荷的数值在0~1之间。大多数细胞维持的稳态能 荷状态在0.8-0.9的范围内。 ATP生成和消耗的途径和细胞的能荷状态相呼应。 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分解代谢减弱; 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 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营养物质 + O2 H2O + CO2 + 能量 ATP + 热量
2020/5/11
与非生物氧化相比
三、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化]生物氧化PPT

[生化]生物氧化PPT

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11 铁卟啉,Fe-S
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c氧化酶
13 铁卟啉,Cu
* 泛醌 和 Cyt c 不包含在上述四种复合体中。
第六章 生物氧化
1、复合体Ⅰ作用是将NADH+H+中的电 子传递给泛醌(ubiquinone)
➢ 复合体Ⅰ又称NADH-泛醌还原酶。
➢ 复合体Ⅰ电子传递: NADH→FMN→Fe-S→ CoQ→ FeS→ CoQ
能量逐步释放
(3)产物生成: 间接生成 (4)能量形式: 热能、ATP
体外氧化
剧烈 一步反应
能量突然释放
直接生成 热能、光能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成ATP的氧化磷酸化体系 Section 1 The Oxidation System of
Producing ATP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电子如 何传递? 水如何生成?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六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六章 生物氧化

概述
生成ATP的氧化磷酸化体系

其他不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第目六的章要生物求氧化
(一)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偶联部位。熟悉氧 化磷酸偶联部位确定的实验及数据,P/O比值的定义 及意义。了解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熟悉ATP合酶 组成及作用 (二)熟悉抑制剂、ADP、甲状腺素对氧化磷酸化的
➢ 每传递2个电子可将4个H+从内膜基质 侧泵到胞浆侧,复合体Ⅰ有质子泵功能。
组成
第六章 生物氧化
黄素蛋白,辅基为FMN或FAD; 铁硫蛋白,辅基为Fe-S。
1.NADH
复合体Ⅰ
2.FMN

生物化学 第八章 生物氧化(共83张PPT)

生物化学 第八章 生物氧化(共83张PPT)
HO– CHCOOH
苹果酸
△ G0′≈0(变化很小)
(八)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TCA循环
CH2COOH HO CHCOOH
苹果酸
NAD+
NADH+H+
苹果酸脱氢酶
CH2COOH O C COOH
草酰乙酸
△ G0′
完整的三羧酸循环
小结
TCA循环
8步反应(10步) 8种酶催化 反应类型:缩合1、氧化4、底物水平磷酸化1、
S
Fe
S
铁硫簇(Fe4S4) C
功能:参与电子传递
3、细胞色素:以铁卟啉为辅基的结合蛋白
+e
Fe3+
Fe2+
-e
功能:传递电子
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TCA循环)
淀粉、糖原
葡萄糖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蛋白质 氨基酸
TCA循环
乙酰CoA
2H ADP+Pi
CO2
ATP H2O
1/2O2
概念:
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部分通过一种循环, 在有氧 条件下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由于该途径的第一个 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故称之为三羧酸循环
或柠檬酸循环,简称为TCA 循环。
为了纪念德国科学家Hans Krebs在阐明TCA循 环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又称之为Krebs循环。
TCA 循环也称为柠檬酸循环和Krebs循环
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实际上是乙酰CoA)被降 解成CO2
产生一些ATP
产生更多的NADH和FADH2
NADH和FADH2进入呼吸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产 生更多的ATP。
4 KJ/mol),这部分能量可推动ADP与Pi合成ATP。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精品PPT教学课件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精品PPT教学课件
β-氧化脱羧
OO== O=
O= O=
2020/12/6
7
二、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 加氧
RCHO + 1/2O2
RCOOH
• 脱氢
RCH2OH -2H RCHO
• 加水脱氢 • 失电子
+H2O
OH
CH3CHO
CH3CH
OH
Fe2+ -e Fe3+
-2H CH3COOH
2020/12/6
8
第三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高能磷酸化合物
=
COOH C-O~P CH2
ATP ADP
☺高能硫脂化合物 CH3CO~SCoA
2020/12/6
28
二、A高T能P 磷与酸高化能合物磷AT酸P的键形成
O
-

P O
~ -
O
O P
~β
O
O Pα
O - O-
NH2 NN
NN O
CH2 O
2020/12/6
OH OH AMP ADP ATP
第八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一课件网在线网站
2020/12/6
1
2020/12/6
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 生物氧化方式 线粒体氧化体系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2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2020/12/6
3
一、生物氧化概念、意义
营养物
[O]
(糖、脂、蛋白质) 生物体
2020/12/6
15
泛醌 (CoQ) (Ubiquinone)
递氢体
2020/12/6

生物氧化文稿演示

  生物氧化文稿演示
其功能是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琥珀酸 → FeS, b560 → CoQ
• 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由Cyt b ( b-562, b-566 ), Cyt c1和铁硫蛋白组成 功能是将电子从泛醌传递给 Cytc
QH2 → b562, b566, FeS, c1 → Cyt c
•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
O
H3CO H3CO
O
(CHC3H2CH=CCH3CH2)n H
O OH
H3CO H3CO
CH3 +2H H3CO
R
-2H H3CO
CH3 R
O
OH
5. 细胞色素(Cyt)
一类色素蛋白(色蛋白) 辅基——铁卟啉
Cyt的分类 a类:a、a1、a2、 a3 …
30多种 b类:b、b1~7、P450 … c类:c、c1、c2、 …
由Cytaa3组成 功能是将电子从Cytc传递给氧
Cytc → Cytaa3 → O2
(二) 体内两条呼吸链
• NADH氧化呼吸链 •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 1. NADH氧化呼吸链
由复合体Ⅰ、Ⅲ、Ⅳ及Q(泛醌)和Cytc组成 递氢体和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
NADH →复合体Ⅰ →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Ⅳ→O2
琥珀酸 延胡索酸
FAD (Fe-S)b
FADH2 (Fe-S)b
CoQH2
2Cyt-Fe3+ 2Cyt-Fe2+
O21/2O2
(三)胞液中NADH的氧化
• 线粒体中生成的NADH可直接通过呼吸链氧化 • 细胞液中生成的NADH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
必须经过某种转运机制才能进入线粒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氧化的特点
与无机氧化(燃烧)相比,生物氧化 与无机氧化从氧化的物质、释放出的总能 量及终产物都相同。但两者的表现形式和 条件不同。
具体表现在:
体外燃烧 : (CH) +O2H2O+CO2+热能。 • H2O的生成为氢和氧的直接化合 • CO2的生成为碳和氧的直接化合 • 能量为骤然释放,以光和热的形式
复旦大学生化课件生物氧化
优选复旦大学生化课件生物氧 化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 生物氧化是指糖类、脂类和蛋白 质等在生物活细胞内进行的一系 列的氧化分解作用,最终生成 H2O和CO2,同时释放能量的过 程,又称细胞呼吸或组织呼吸。
• 相当于分解(异化)作用。
线粒体是生物氧化的场所

The membranes create two compartments. The intermembrane space, as implied, is the region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ranes. I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mitochondria, which is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decarboxylation -decarboxylation • 根据脱羧的性质分为: 简单脱羧(simple decarboxylation) 氧化脱羧 (oxidative decarboxylation)
The matrix contains the enzyme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itric acid cycle, oxidation, AA oxidation and etc. The matrix also contains dissolved O2, H2O, CO2, the recyclable intermediates that serve as energy shuttles, and much more. Because of the folds of the cristae, no part of the matrix is far from the inner membrane. Therefore matrix components can quickly reach inner membrane complexes and transport proteins.
线粒体基质含有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和柠檬 酸循环途径、脂肪酸-氧化途径、氨基酸氧化 途径及酵解以外所有能量物质氧化途径。
Albert Lehninger 1917-1986
Eugene Kennedy 1919-
线 粒 体 的 生 物 化 学
The outer membrane is a relatively simple phospholipid bilayer, containing protein structures called porins[孔(道)蛋白] which render it permeable to molecules of about 10 kilodaltons or less (the size of the smallest proteins). Ions, nutrient molecules, ATP, ADP, etc. can pass through the outer membrane with ease.
生物氧化和体外燃烧的比较
生物氧化 体外燃烧
反应条件
温和
剧烈
反应过程 逐步进行的酶促反应 一步完成
能量释放
逐步进行
瞬间释放
CO2生成方式 有机酸脱羧
H2O
需要
碳和氧结合 不需要
脱羧 [Decarboxylation]
CO2的生成方式: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 脱羧(decarboxylation)生成。 • 根据脱羧的部位分为:
生物氧化的特点[cont.]
• 生物氧化 (CH) +O2H2O+ CO2+热能 • H2O的生成在酶的作用下脱氢,H经一
系列的递氢和递电子反应,最终与O2接 合生成H2O。 • CO2为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脱羧形成。 • 生物氧化要求条件温和,为逐步氧化。 能量的释放是一步一步缓慢释放,释放 的能量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存,不会 使周围温度升高而伤害有机体。
The inner membrane is freely permeable only to oxygen,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Its structure is highly complex, including all of the complexes of the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the ATP synthetase complex, and transport proteins. The wrinkles, or folds, are organized into lamillae (layers), called the cristae (脊,嵴). The cristae greatly increase the total surface area of the inner membrane. The larger surface area makes room for many more of the above-named structures than if the inner membrane were shaped like the outer membrane.
1948年,Eugene Kennedy和Albert Lehninger 发现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生物氧化及氧化磷酸化 的场所,开始了生物能研究的新世代。
线粒体有两层膜,外膜对小分子(Mr5000) 和离子为自由透过。内膜对大多数小分子及离 子不透过(包括H+),只有内膜上存在特异运 输体的物质可以透过。内膜上含有呼吸链和 ATP合成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