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智慧广场还原问题教学设计
第6课时智慧广场--倒推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第6课时智慧广场倒推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分享我在智慧广场倒推法这一课题的教学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倒推法的概念和应用。
一、教学内容1. 倒推法的定义:通过观察问题,从结果出发,逆向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倒推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人民币兑换、路线规划等。
3. 倒推法的练习: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倒推法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倒推法的概念,并能运用倒推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倒推法的运用方法。
2. 教学重点: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倒推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人民币兑换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最少的钱买到想要的商品。
2. 讲解倒推法:引导学生从结果出发,逆向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例题为例,讲解倒推法的运用步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倒推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心得,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倒推法的定义2. 倒推法的应用3. 倒推法的练习七、作业设计(1)小明有10元钱,他想用最少的钱买到价值5元的商品,他应该如何操作?(2)小红要从A地走到B地,沿途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长2公里,另一条路线长4公里。
如果小红要走最短的路线,她应该选择哪条路线?答案:(1)小明可以用5元钱买到价值5元的商品,因为他可以直接用10元钱买到价值5元的商品。
(2)小红应该选择走2公里的路线,因为这样走的距离最短。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智慧广场 稍复杂的排列|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智慧广场稍复杂的排列|青岛版(五四
学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复杂的排列。
2.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智慧广场的稍微复杂的排列。
3.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复杂的排列的概念。
2.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稍微复杂的排列。
教学难点
1.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需提前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教学用品。
2.学生需要准备好笔、笔记本等教学用品。
教学过程
1. 自学环节
首先,请同学们在趣味游戏中自学些稍微复杂的排列知识。
2. 小组讨论和总结
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团队,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智慧广场的稍微复杂的排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如何解决,发现规律等,并把发现的规律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备后用。
3. 教师讲解环节
教师就本课的重点内容——稍微复杂的排列做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点。
4. 练习环节
教师根据教学安排适时安排一些练习题,进行趣味练习,让同学们更进一步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点。
5.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同学们用掌握的知识计算出一些稍微复杂的排列,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问题,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程,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稍微复杂的排列的知识,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也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 智慧广场 倒推 一等奖创新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智慧广场倒推一等奖创新教案《智慧广场—倒过来推想》教学设计与意图【教材分析】本“智慧广场”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示意图、线段图清晰地把握事物和数量发展变化的线索,唤起学生解决有关问题的经验,从而有序地展开思考,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画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不同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在列表、画图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倒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2.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在正确运用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激趣引入:(课件出示两道题目)(1)小明今年10岁,他的年龄乘4再减去8岁是多少?(2)袁老师的年龄乘2,再加上10,正好是100,袁老师今年多少岁?谈话:同学们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预设1: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顺着条件一直到问题,这是正着推想。
预设2:在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从结果往前倒着来推想的。
谈话: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采用了“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数学上是一种逆向思维,我们把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者方法叫做-----倒过来推想。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智慧广场—还原问题》教学建议
《智慧广场—还原问题》教学建议信息窗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卖豆浆的情境,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数学信息:已经卖了一半,又加上10升,现在桶里有280借助问题“桶里原来有多少升豆浆?”展开对“倒过来推想”这一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在借助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和问题的基础上,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通过问题“桶里原来有多少升豆浆?”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究”中教材先引导学生用画示意图和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和问题,了解数量发展、变化的线索。
教材又通过师生对话,启发学生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信息一步一步倒过来推想,直到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学生推理的过程:先按事情发生顺序进行整理信息,再倒过来进行推算。
最后教材呈现了“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有些问题倒着想反而更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画图方法来整理信息,对学生画图的方法不做要求,只要能够把事物和数量发展变化的线索表示清楚就可以了。
学生思考还有困难,教师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我们是否可以从结果出发,倒着想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然后放手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让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先按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整理:再倒过来进行推算,从现有的28升减去后加入的10升,得出原来一半豆浆的升数,再乘2得到原来豆浆的升数。
完成后,让学生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在反思中提升对“倒过来推想”这一策略的认识。
“自主练习”第1题是求“张军原来有多少张卡片?”让学生独立尝试先画图、再倒着分析解决的过程。
对于不会画图的同学要进行个别指导。
集体交流时,重点说出倒推的过程。
第2题求“到达A站前车上原有多少乘客?”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集体交流时,重在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案智慧广场青岛版
智慧广场(教案)【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形成初步的倒推思想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通过不断反思,感受倒过来推想策略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喝过豆浆吗?喜不喜欢喝豆浆,豆浆里面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营养价值特别高。
那么今天卖豆浆的师傅给我们出了一道题(出示情景图)。
谁能读一下这道题,一起来帮师傅解决一下。
二、自学指导问题一:你能用画示意图或者线段图的方法来整理一下条件和问题吗?问题二:你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更简洁的方法来进行整理一下信息吗?问题三: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自学课本,认真思考,把你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标记出来,老师巡视指导。
三、后教1.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组交流讨论收获、疑问)(1)画示意图(2)画线段图(3)学生展台展示并按顺序叙述。
(全班交流)2.解决第二个问题(1)小组讨论(2)学生展台展示并按顺序叙述。
(全班交流)3.解决第三个问题(1)讨论后提问(2)老师引导(倒推方法)(3)学生黑板用倒推的方法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四、课堂总结。
1.提问学生:你认为这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学习了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老师总结:像今天的这类问题属于还原问题,我们可以从最后的已知条件出发,结合顺序图或者线段图,一步一步倒着推理,直到解决问题。
智慧广场(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倒推法的意义,会利用倒推法解决实际问题。
2.我在实际生活中能熟练运用倒推法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我能在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大胆展示,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二)青岛版
智慧广场【课标分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要求把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去探究、合作、思考、获取,最后取得成功。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智慧广场——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这一课,对于新青岛版教材新增设的智慧广场板块的知识,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前面所学的知识经验综合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数学方法,如熟练运用画示意图、线段图的方法清晰表示出事物和数量的发展变化,体会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中,进行合情推理,有条理的思考解决问题;对于后面学习中高年级相关更复杂的智慧广场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科知识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分析】《智慧广场——倒过来推想》是第一学段中第六册的内容,安排在第五单元中。
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倒过来推想”这一策略,形成初步的“逆推”思想方法。
这是在解决问题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一步步推回到已知条件,追溯它的起始状态。
教材提供的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稍微有点复杂,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推理、验证。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与前面的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和时间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条理性、严密性;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通过前面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解题策略和方法,如一一对应、画图、列举、列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画示意图、线段图清晰地把握事物和数量发展变化,唤起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十一单元 条形统计图智慧广场
智慧广场⏹教学内容研究植树问题。
教学提示(1)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时,可结合情境图出示问题,学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100÷5=20(棵)。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怎样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使学生经历整个分析、思考的全过程并且初步感受到:遇到问题时,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测,要判断这个猜测对不对,可以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2)重点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线段图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时,可让学生用画示意图或线段图的方法帮助思考,通过观察两端都栽树的示意图或线段图,把分割点数和栽树的棵树一一对应起来,发现并初步总结出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继续强调画图的方法。
教学时,要继续突出画图的方法。
此时的画图,可以重点突出判断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帮助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植树的情境,借助生活经验和画图的策略学习并掌握间隔现象中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素材中,经历观察、操作、分析等寻找规律的过程,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增强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的植树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一条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我们一年当中要过许多个节日,像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月一日国庆节等等,那你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是呀,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其实在植树的过程中,还蕴含着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揭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探究植树问题的类型1、出示问题:20米的小路,在一边植树,能栽多少棵?学生指出:信息不明确,还需要知道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教师给出信息:每5米栽1棵,生说说信息的意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一)倒过来推想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一)倒过来推想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倒过来推想”的数学思想,通过一系列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逆向思维的数学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逆向思维的概念,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逆向思维,并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一数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逆向思维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1. 逆向思维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逆向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如“从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引导学生理解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差别。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逆向思维的概念,并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逆向思维的运用。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运用逆向思维解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是如何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
5. 总结:对逆向思维的概念和运用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智慧广场(一)倒过来推想- 1. 逆向思维的概念- 2. 逆向思维的运用- 3. 实际案例解析- 4. 练习题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逆向思维解决一个家庭中的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2. 准备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尝试用逆向思维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逆向思维。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逆向思维,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理解上的障碍,它们往往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对于“倒过来推想”这一数学思想来说,逆向思维的引入和应用是学生最可能感到困惑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排列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
2.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的排列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排列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排列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简单的排列的概念、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排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将排列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2. 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突出显示。
3. 教学过程:分步骤进行板书,清晰展示每个环节。
六、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简单的排列的计算方法。
2. 提高题:将排列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检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涵盖了所有的重点、难点。
5. 教学改进措施: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智慧广场》(导学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智慧广场:导学案前言本文是为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中的《智慧广场》这一主题所写的导学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到什么是智慧广场,以及智慧广场与数学有什么关联。
希望这份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什么是智慧广场智慧广场,是指一种集合体验、娱乐、购物和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场所,通常是由城市政府或商业机构所构建和管理。
智慧广场与传统的公共场所不同,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数字化信息服务的主要承载地。
智慧广场的出现,将会对城市的公共服务、商业经济、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许多城市已经将智慧广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广场与数学的关联智慧广场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智慧广场中,各种数字化的信息服务都需要依赖于数学的知识和技术。
例如,人们通过智能终端在广场上获取信息、进行交流,这些都需要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和算法的优化。
另外,在智慧广场上,很多商品的销售也需要数学的知识。
例如,商家需要对商品的售价、销量、成本等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适的经营战略。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智慧广场与数学的关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智慧广场中的数学应用在智慧广场中,数学的应用极其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应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智慧广场中最为核心的技术,而计算机技术离不开数学的支持。
例如,在计算机的内存分配管理中,需要使用到数学中的图论、集合论等概念,来处理各种内存分配问题。
同时计算机的算法优化也离不开高等数学的支持。
商业分析智慧广场中的商家,需要对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这就需要应用到数学中的统计学、概率学以及回归分析等知识。
例如,商家需要根据商品的历史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的销售情况,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生活服务智慧广场中的生活服务,例如人脸识别、刷卡支付等技术,都需要数学的支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智慧广场(二)-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智慧广场(二)-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了解各类平面图形,掌握以已知图形为基础的形状的制作、分解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已知图形进行新图形的制作,提高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创造力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方向感。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内容1.复习上节课内容: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智慧广场”中各种图形的制作及转化方式。
2.学习新知:了解各类平面图形,学习以已知图形为基础的形状的制作、分解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3.拓展应用:运用已知图形制作新图形,体验图形设计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以已知图形为基础的形状的制作、分解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2.教学难点:运用已知图形制作新图形,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堂课采用展示法、解说法、讨论法和操作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地,教师先进行简单的图形展示,介绍各类平面图形,在学生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通过实例的演示,进行新知点的引入。
接下来,教师进行图形的分解和合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最后,教师以实物制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亲手操作,实践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内容本节课是上节课的继续,首先进行上节课的复习。
教师可以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快速找出相应的制作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新知进入正题,首先教师介绍各类平面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所代表的概念和特点。
介绍完成后,老师以图示表现方式演示具体操作方法:如基于正方形将其转化成长方形和等腰三角形,基于长方形将其制作成正方形等,使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转变有了初步的认识。
3.拓展应用在完成基础概念的讲解和图形的制作操作后,教师提出拓展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
教师首先给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结合图形自由发挥,进行制作研究,如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进行图形的各类组合,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完整版)第五单元智慧广场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课题:智慧广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倒推法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分析还原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习倒推法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倒推法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导学过程:一、 寻趣一一情境引入 确定自主探究内容二次修改(红色) 油已经卖了一半,又加上10升,现在桶里有28升。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桶里原来有多少升豆浆?二、 激趣一一自主学习 合作共生1、用画图的方法,先整理一下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试试看! 示意图$2、事情发生的顺序是:1 —2 扇育?升 _ * 一. X2 (28 - 10 ) X 2 =18 X 2=36 善*桶里匪來有36升豆浆*、升趣 --- 交流评价点拨提升加入10升卜现在28-------- y +10黨了一半J .■- 現有翻升 -10 再倒过來进行推熱我们试着从结果出发*倒着想看看能不能找到签案?理冇餉了I 帕入阿 或出一半事情发生的顺序是==18 X 2=36 答壬桶里原来有36升豆浆°四、展趣一一巩固练习 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匚张军原有一些卡片.后来艾收集了20张二送给李明 舵张后,还剩出张。
张军原来有多少帐卡片?(恢〉( -12 )Kk ( 3f ) K ; ---------------------- * ( « ) t ------------------------ * SH169K(-20 > ( +32 }18 + 32 -20=50-20=30 I 张〕答:张军原来有30张卡片。
2. 307路公交车到达A 站后.下去8位乘客.乂上來12位乘容. 这时车上有刘位乘客。
到达A 站前车上原有多少乘客?24-12+8= 12 + 8=20 (位〉答:车上原有20位乘客.卖了一半 + 10 r -现有28升 再倒过来进行推算: X2-10 (28 - 10 ) X 2 还剰昭怔3. —个抽屉里放着若干玻审球,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 这样重复操作3次,这时抽屉里还剩5个。
《智慧广场》(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智慧广场 -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百元以内的3、6、9、12、15;2.能够解决简单的百元以内的加法问题;3.能够利用智慧广场进行简单的数学操作。
二、教学重点1.认识百元以内的3、6、9、12、15;2.解决简单的百元以内的加法问题。
三、教学难点1.利用智慧广场进行简单的数学操作。
四、教学方法采用“导入-讲解-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体验、自己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热身,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2.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阐释“什么是百元以内的3、6、9、12、15”,初步了解这些数字的概念和用途。
3. 讲解1.让学生观察一组数字:3,6,9,12,15,了解其中的规律;2.讲解如何进行百元以内的简单加法运算;3.讨论如何在智慧广场上实现百元以内的加法运算。
4. 练习1.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在黑板上进行演示;2.学生利用智慧广场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加深对智慧广场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5. 巩固利用游戏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估1. 定性评估观察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情况,提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2. 定量评估通过给学生合理的练习,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记忆能力,同时听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馈。
七、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通过智慧广场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练习,巩固上课所学的内容,并在下次上课前完成一些证明题的预备练习。
八、课后拓展1.对智慧广场的探究和使用;2.拓展更多有趣的数学小游戏,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教学记录记录本次教学中学生发言、教师讲解、练习时间,课程效果评估等资料,以备将来参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二)-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二)-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智慧广场(二)中的数学问题,包括几何图形的识别、计算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学会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和性质;2.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的能力;3.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2. 学生对几何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3.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草稿纸、铅笔、直尺、圆规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智慧广场(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几何图形,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新课:分别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性质和特征,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面积;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几何图形的拼接和面积计算;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5.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性质和特征;2. 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绘制一个长方形,标出其长、宽和面积;2. 请学生计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已知其边长;3. 请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标出其底、高和面积;4. 请学生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已知其半径。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几何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3. 课后作业要针对性强,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一)-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一)-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智慧广场(一)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会引导学生了解智慧广场的概念,让他们对数学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智慧广场问题的基本方法。
最后,我们会通过一些实践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智慧广场的概念,提高他们对数学问题的认识。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解决智慧广场问题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学习心得的习惯。
教学难点1. 智慧广场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
2. 学生在解决智慧广场问题时,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和解决策略。
3.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智慧广场(一)的教学课件、例题、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智慧广场(一)的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智慧广场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智慧广场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智慧广场问题的基本方法。
3.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智慧广场问题的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智慧广场(一)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智慧广场(一)2. 教学内容:智慧广场的概念、智慧广场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教学目标:了解智慧广场的概念、掌握解决智慧广场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分享学习心得的习惯。
4. 教学难点:智慧广场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学生在解决智慧广场问题时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和解决策略、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过程:导入、例题讲解、实践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1. 基础题:智慧广场(一)的相关概念题、基本解题方法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稍复杂的排列|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稍复杂的排列|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稍复杂的排列的概念,掌握排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稍复杂的排列的概念2. 稍复杂的排列的方法3. 稍复杂的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稍复杂的排列的概念,掌握排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自备排列素材(如图片、数字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排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稍复杂的排列的概念,展示排列的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3. 案例分析:分析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排列的重要性。
4. 练习:布置一些稍复杂的排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稍复杂的排列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稍复杂的排列2. 内容:排列的概念、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排列的方法。
2. 提高题:解决一些稍复杂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排列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需要精心设计。
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排列实例,如排序玩具、排队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概念,并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排列吗?”,“排列有什么作用?”等,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4.1《智慧广场——逆推》(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1]
5.4.1《智慧广场——逆推》教案教材: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逆推法的含义,并能运用逆推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逆推法的含义。
2. 能运用逆推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逆推法的规律。
2. 如何将逆推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智慧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提问: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1. 引导学生尝试用逆推法解决智慧广场中的问题。
2. 提问:什么是逆推法?如何运用逆推法解决问题?3.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逆推法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1. 利用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逆推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1. 教师出示一些逆推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点评并总结解题方法。
五、小结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智慧广场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逆推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逆推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环节,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逆推法解决。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巩固环节,可以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
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智慧广场—还原问题》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还原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下册65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活动一:问题导入,感知策略。
(课件呈现。
)猜一猜:一个数除以7再加上3,正好是8,这个数是多少?师: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35)师:你是怎样想的?预设:先用8减去3等于5,然后用5乘7就得到了35。
师:你是由结果往前倒着推想得到的,是吗?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设计猜一猜,使学生初步体会“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活动二:初步体验,明晰策略。
(1)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图中的信息。
)师:你能把这些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吗?(2)整理信息。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预设:a.画示意图。
展示交流,让学生明白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数量间的关系:用长方形表示原有的豆浆,不知道有多少升。
卖出一半,剩下的一半用黄色表示,这是第一幅图。
再加入10升是28升,用第二幅图表示。
b.画线段图。
展示交流: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原有豆浆,卖了一半,取线段的一半,改用虚线表示;又加10升是28升,在原来的线段右延长一段,表示又加的10升。
活动三:深化理解。
师:现在你能解决了吗?(学生可能还是解决不了。
)师:别着急,我们一起来回顾梳理一下。
刚才不管是哪种方法整理,同学们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整理信息的。
你能用更加简洁的方法的再整理一下信息吗?学生讨论交流。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5智慧广场教案与反思
第5课时智慧广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发电站把库存的煤用去一半时,又运来了50吨,这时正好是300吨,发电厂原来有多少吨煤?
杯子里装有一部分饮料,每次倒出其中的一半,连续倒了四次,这时还剩下5毫升,杯子里原来有饮料多少毫升?
3.甲、乙、丙三个组共有图书90本,如果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那么三个组所有图书的本书刚好相等,乙组原有图书多少本?
答案提示:
1.(300-50)×2=500(吨)
2.5×2×2×2×2=80(毫升)
3.后来各有:90÷3=30(本)
乙组原有:30-3+5=32(本)
【素材积累】
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
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广场—还原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下册65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活动一:问题导入,感知策略。
(课件呈现。
)猜一猜:一个数除以7再加上3,正好是8,这个数是多少?
师: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35)
师: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先用8减去3等于5,然后用5乘7就得到了35。
师:你是由结果往前倒着推想得到的,是吗?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
.
【设计意图:设计猜一猜,使学生初步体会“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
活动二:初步体验,明晰策略。
(1)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图中的信息。
)
师:你能把这些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吗?
(2)整理信息。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预设:
.画示意图。
a
展示交流,让学生明白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数量间的关系:用长方形表示原有的豆浆,不知道有多少升。
卖出一半,剩下的一半用黄色表示,这是第一幅图。
再加入10升是28升,用第二幅
图表示。
b.画线段图。
展示交流: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原有豆浆,卖了一半,取线段的一半,改用虚线表示;又加10升是28升,在原来的线段右延长一段,表示又加的10升。
活动三:深化理解。
师: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学生可能还是解决不了。
)
师:别着急,我们一起来回顾梳理一下。
刚才不管是哪种方法整理,同学们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整理信息的。
你能用更加简洁的方法的再整理一下信息吗?
学生讨论交流。
(课件呈现。
)原有?升卖了一半又加入10升现有28升
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回忆“猜一猜”环节所用的方法,产生“倒过来推想”的想法。
)
师:我们试着从结果出发,倒着想想看看。
(1)小组整理信息,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
事情发展的顺序
(课件呈现).
倒过来推想
师:现在能解决了吗?
活动四:解决问题。
预设:(1)28-10=18(升)(2)(28-10)×2
18×2=36(升)=18×2
=36(升)
师: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
小结:有些问题倒着想反而更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
像刚才这种“倒过来推想”的方法,在我们的数学中和生活中经常使用,板书:倒过来推想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感受、体会“倒过来推想”的策略,体会它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
活动五:自主探究,理解策略。
1.课件出示:张军原来有一些卡片,后来又收集了20张;送给李明32张后,还剩18张。
张军原来有多少张卡片?
师:谁能来演示一下这个过程?
(学生借助卡片演示收集、借出的过程。
)
师:想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
预设思路:
预设算法:
(1)18+32=50(张)(2)18+32-20
50-20=30(张)=50-20
=30(张)
3.回顾反思。
师:通过刚才解决这两个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交流。
师小结:知道现在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量,我们可以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由直观向抽象过渡,有了前面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尝试解决问题,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进一步理解“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
4.实践应用,深化理解。
(1)填数练习。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方法:
)(课件显示。
.
(2)提高练习。
一个抽屉里放着若干玻璃球,每次取出其中的一半,这样反复操作3次,这时抽屉里还剩5个。
抽屉里原有多少个玻璃球?
(课件呈现。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订正。
(3)生活中的数学。
307公交车到达A站后,下去8位乘客,又上来12位乘客,这时车上有24位乘客。
到达A站前车上原有多少乘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安排不同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活动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分享自己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活动七: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设计一道用“倒过来推想”策略解决问题。
.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作业,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感知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