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苏轼传》阅读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苏轼传》阅读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苏轼传》阅读练习(含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

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

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

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光不以为然。

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

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

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1)光不以为然(正确)(2)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解析

《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解析

《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解析《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解析苏轼,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宋史苏轼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宋史苏轼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宋史苏轼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原文:熙宁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

轼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

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责实,则公卿侍从常患无人,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

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

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

庆历固尝立学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

今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

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

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

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其议决矣。

今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兼采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

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

臣又切有私忧过计者。

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而今之学者,耻不言性命,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超然无着而不可挹,此岂真能然哉!盖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

陛下亦安用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A.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治:修建B.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率:遵循C.区区之法何预焉预:预备D.安于放而乐于诞耳诞:怪诞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反对改革学校和科举的态度的一组是(3分)①得人之道,在于知人②百里之内,置官立师③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④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⑤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⑥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这封奏议中,苏轼认为,获得人才的途径,在于注重实际地了解人,如果朝廷能够了解人,有注重实际的政策,即使沿用现在的办法,也能获得人才。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宋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宋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宋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宋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宋史·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含答案

适足以累之也C.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D.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隆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

他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B.礼部,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国子监属于礼部管理的范畴。

C.《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后来对其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

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

后来凭借推荐信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经砥柱之险,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想办法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才能出众,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到直史馆的职位。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丁母忧。

五年,调福昌主簿。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5.宰相韩琦对英宗想要召苏轼入翰林给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答案】1.C2.C3.A4.(1)我先前有些想法(见解),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说的是我心里的话啊。

宋史苏轼文言文翻译答案

宋史苏轼文言文翻译答案

原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性敏而好学,博辩过人。

少游于学宫,举进士,中第二人。

调福昌主簿,再迁徐州判官。

神宗熙宁中,王安石为相,变法,轼上疏言事,以直言极谏,忤安石。

安石罢相,轼亦罢去。

哲宗元祐元年,复为中书舍人,迁尚书右丞。

绍圣元年,贬黄州团练使。

轼在黄州,与道士张道陵游,作《赤壁赋》。

元符三年,召还京师。

徽宗立,轼以病乞归,卒于常州。

翻译: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县人。

性格敏捷且好学,博学多才,辩才过人。

年轻时在学宫游学,参加科举考试,考取进士,名列第二。

后被任命为福昌县主簿,再后来调任徐州判官。

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担任宰相,推行变法,苏轼上书议论政事,因直言极谏而触怒了王安石。

王安石罢相后,苏轼也被免职。

哲宗元祐元年,苏轼再次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后来升任尚书右丞。

绍圣元年,被贬为黄州团练使。

在黄州期间,苏轼与道士张道陵交往,并创作了《赤壁赋》。

元符三年,苏轼被召回京师。

徽宗即位后,苏轼因病请求归乡,最终在常州去世。

解读:苏轼,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其才华横溢,一生经历了起伏不定的人生。

本文以《宋史·苏轼传》为基础,对苏轼的一生进行了简要的翻译和解读。

苏轼的才学非凡,自幼好学,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

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因直言进谏而得罪了权相王安石,导致自己被贬。

尽管如此,苏轼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

他在黄州期间,创作了著名的《赤壁赋》,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这篇赋文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在晚年,他因病请求归乡,最终在常州安度晚年。

苏轼的一生,是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他的才华、人格和思想,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对《宋史·苏轼传》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苏轼的一生,以及他在文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2)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2)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与翻译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宋史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

汇于城下,涨不时泄。

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③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板。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

其母深明大义。

②涂潦(lao):泥水。

③吾侪(chai):我们。

④锸(chā):锹。

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

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

程氏读到《后汉书。

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苏轼调任徐州。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

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

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

2020全国高考《宋史苏轼传》文言文阅读重点注释答案译文

2020全国高考《宋史苏轼传》文言文阅读重点注释答案译文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宋史——苏轼传》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优质】《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优秀word范文 (2页)

【优质】《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优秀word范文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B.违制之坐坐:判罚C.尾属于城属:隶属D.以虞水之再至虞:防备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3分)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②每因法以便民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古文阅读】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

汇于城下,涨不时泄。

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③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

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板。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

其母深明大义。

②涂潦(lao):泥水。

③吾侪(chai):我们。

④锸(chā):锹。

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

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

程氏读到《后汉书。

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苏轼调任徐州。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

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宋史·苏轼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2020全国一卷文言文)

《宋史·苏轼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2020全国一卷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新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章指后者。

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9分)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B.违制之坐坐:判罚C.尾属于城属:隶属D.以虞水之再至虞:防备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3分)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②每因法以便民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史苏轼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篇1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B.轼诣武卫营诣:到……去C.尾属于城属:隶属D.徙知密州徙:调任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轼庐于其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亦足以畅叙幽情C.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其孰能讥之乎?D.朝廷从之不知东方之既白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的一组是()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②每因法以便民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宋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

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

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

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

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

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

”光不以为然。

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

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

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5.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6.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
B.违制之坐坐:判罚
C.尾属于城属:隶属
D.以虞水之再至虞:防备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3分)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13.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3分)
(2)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3分)
(3)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