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江革文言文翻译

江革文言文翻译

江革,吴郡吴县人也。

少孤,家贫,母丧,不能葬。

及长,乃庐墓旁,庐中设祭,朝夕哭祭,心悲不能已。

年二十,举孝廉,州辟从事,举茂才,历官至吴郡太守。

革性恬淡,不慕荣利,虽居显位,常怀谦抑之志。

每宴游,必择山川之胜,以尽山水之乐。

又好读书,尤工文章,时人称为“江文章”。

尝为《七德论》、《五经通论》等书,皆传于世。

革仕途虽显,然心系民生,常思为百姓谋福利。

时吴郡饥荒,民不聊生,革乃上疏朝廷,请发赈济。

朝廷从之,赈济百姓,得救者无数。

革在吴郡,政绩显著,百姓爱戴。

一日,有盗夜入其家,窃其衣物。

革知后,不问盗者,但以酒食款待,盗者感其德,遂自首。

后革闻盗者家贫,又以金帛赠之,盗者感其恩,更加敬仰。

江革虽才高八斗,然不骄不躁,谦逊有礼。

与人交往,以诚相待,不尚虚名。

时人皆称其为人品高尚,堪为楷模。

一日,革游于西湖,见一渔夫垂钓,鱼儿争相上钩。

革乃赋诗一首,以抒怀古之情:西湖春色浓,垂钓水云间。

鱼跃波光里,诗情满江天。

革诗才横溢,时人皆以为其文章盖世。

然革自谦曰:“吾之文章,犹江河之水,源泉不竭,然终非大海之波涛。

”此言虽谦,实则自许之高。

江革晚年,退居林下,专心著述。

所著《江文选》一书,收录其平生文章百余篇,传世至今。

革虽已逝,然其文章之精妙,仍为后世所称颂。

江革,一代文豪,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生平事迹,虽已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然其精神,却永远照耀着后人的心田。

吾辈当以江革为榜样,追求道德之高尚,砥砺文章之华彩,以慰先贤之魂。

宋史吴革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吴革传文言文翻译

二年。

革少孤,家贫力学,博通经史,尤精于《春秋》之学。

弱冠之年,已负盛名于乡里。

元丰二年,吴革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

时王安石变法,革因直言极谏,不为时人所容。

遂隐居茅山,读书讲学,以自晦其名。

及王安石罢相,革始出山,复入秘书省。

元祐元年,哲宗即位,召革为太常博士。

革以直言敢谏,屡进忠言,深得帝信任。

时天下大旱,饥荒遍野,革上疏请免役宽赋,以救民困。

帝嘉纳其言,下令减赋,并免其境内丁役。

元祐二年,革迁为秘书监。

时辽国犯边,边境战事频发。

革上书请自请领兵,愿以死报国。

帝深以为然,遂命革为河北西路安抚使,兼知大名府。

革至大名,励精图治,招兵买马,整饬军纪,边境形势渐稳。

辽国闻风丧胆,不敢再犯。

革因功迁为户部侍郎。

元祐四年,革进为尚书右丞。

时王安石余党犹在朝中,谋陷害革。

革知之,遂辞官归隐,避祸于江东。

元祐五年,革复出为礼部尚书。

时逢大旱,革上疏请免役宽赋,又请开仓赈灾,以解民困。

帝深纳其言,下令减赋,开仓赈灾。

元祐七年,革迁为吏部尚书。

时朝政腐败,官员贪污成风。

革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力主改革,整治官场。

一时风清气正,百姓安居乐业。

元祐九年,革因疾乞归。

帝闻之,甚为惋惜,赐金帛以赐。

革归隐江东,以诗酒自娱,颐养天年。

吴革一生,以忠言直谏著称。

其在朝为官,廉洁奉公,刚正不阿。

虽历经波折,但始终坚守初心,以天下为己任。

其所言所行,皆为后世所推崇。

然天不假年,革以六十五岁之龄,离世而去。

吴革,真忠臣也。

其一生,如春蚕吐丝,默默无闻;又如夏虫饮露,短暂而灿烂。

然其精神,如松柏之翠,历久弥新。

后世之人,当以此为楷模,以忠言直谏,廉洁奉公,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文言文原文】家贫力学,博通经史,尤精于《春秋》之学。

弱冠之年,已负盛名于乡里。

元丰二年,革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

时王安石变法,革因直言极谏,不为时人所容。

遂隐居茅山,读书讲学,以自晦其名。

及王安石罢相,革始出山,复入秘书省。

元祐元年,哲宗即位,召革为太常博士。

南史粱江革传阅读附答案

南史粱江革传阅读附答案

南史粱江革传阅读附答案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

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丁父艰孤贫,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补国子生。

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经国,除广陵太.守.。

时革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所执。

魏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

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讨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诏曰:“广陵太守江革,临危不挠,可太尉。

”时武陵王①在东州,颇自骄纵,上②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③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至,并缘道迎候。

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属城震恐。

上曰:“江革果能称职。

”乃除都官尚书。

将还,民皆恋惜之。

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

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④轻艚。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其清贫如此。

寻监吴郡。

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

革至郡,百姓皆惧不能静寇。

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息,民吏安之。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所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以文酒自娱。

大同元年二月,卒。

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注]:①武陵王:即梁武帝的儿子萧纪。

后称帝。

②上:梁武帝。

③臧盾:人名。

④迮:狭小。

迮轻艚,意为让船舱增加重量。

(节选自《南史·粱·江革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B.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C.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D.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丁父艰”即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之意。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江革传文言文翻译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

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为南朝宋齐间士族的名流,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

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江革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江革传原文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

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

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延明逼之逾苦,将加棰扑。

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

”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

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

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

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大同元年卒。

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江革传译文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

江公传文言文翻译

江公传文言文翻译

江公,名浩,字子渊,吴郡吴人也。

生而聪颖,幼读诗书,博览群籍,遂成一代儒宗。

公性谦和,好施与,遇贫者必周济,见疾者必慰问,乡里称之曰:“江善人”。

公少孤,依母以居。

母严而有慈,教以孝悌之道,公谨遵母训,孝顺至诚。

及长,游学于四方,师事名儒,博采众长,学成归里,遂设帐授徒,诲人不倦。

时值汉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公忧国忧民,乃隐居山林,修身养性,以待时机。

一日,有客来访,自言能治世之乱,公与之论道,觉其言辞激昂,志向远大,遂与之结交。

后客归,果有治世之才,遂被举荐,入仕途,历任郡守、刺史,政绩显赫。

公为官,廉洁奉公,勤政爱民。

凡所施政,皆以百姓为本,务求便民利国。

每至一地,必先察其疾苦,然后设法救治。

故所至之处,皆得民心,称颂之声不绝于耳。

一日,公巡行郡境,见一农夫耕作辛苦,遂亲至田间,与之交谈。

农夫诉苦道:“今年旱灾,颗粒无收,家口无依,不知如何是好。

”公闻言,心中悲痛,遂下令减免该地赋税,并发赈济粮,以解民困。

又有一次,公巡访一县,见县令贪污腐败,民怨沸腾。

公遂罢免县令,亲自治理,整饬官场,使县境百姓安居乐业。

公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使郡内百姓丰衣足食。

又重视教育,兴办学校,选拔贤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

公年逾古稀,辞官归隐。

隐居期间,仍关心国事,时常撰写文章,评论时政,警示世人。

一日,有学子来访,请教治国之道,公以《江公传》相赠,曰:“吾虽退隐,然心系天下,此书可资汝等参考。

”公享年八十有二,卒于家中。

郡人闻讯,无不悲痛欲绝。

公死后,郡人立庙祭祀,以纪念其功绩。

江公之德,流芳百世,成为后世楷模。

译曰:江公,名浩,字子渊,吴郡吴地人。

自幼聪颖,读诗书,博览群书,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性格谦和,乐于助人,遇到贫穷的人必定给予帮助,遇到生病的人必定慰问,乡里人称他为“江善人”。

江公少年丧父,依靠母亲生活。

母亲严肃而慈爱,教导他孝顺和尊敬长辈的道理,江公谨遵母训,孝顺至诚。

长大后,四处游学,师从名儒,博采众长,学成归来,于是开设讲席,教授学生,不知疲倦。

2020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0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0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6分)礼记(节选)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③,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④。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④,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⑤,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⑥,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注释①呻其占毕:呻,诵读。

占,同“苫”,竹简。

毕,竹简。

占毕,这里指课本。

②多其讯言:一味灌输知识。

③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及,急于,追求。

数,同“速”。

安,适应。

④佛:违背。

⑤刑:同“型”,彰显,弘扬。

⑥豫:预告防患。

⑦陵节而施之谓孙:陵节,超越等级。

孙,同“逊”,1符合程序,循序渐进。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B.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C.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D.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2.文段中所述教学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6分)苏颋(tǐng)聪悟过人,日诵数千言,虽记览如神,而父瑰①训励至严,常令 A 青布襦②伏于床下,出其颈受榎楚③。

B 壮,而文学该博④,冠于一时,性疏⑤俊⑥嗜酒。

2及玄宗既⑦平内难,将欲草⑧制书⑨,甚难其人,顾谓瑰曰:“谁可为诏试?为思之。

”瑰曰:“臣不知其他,臣男颋甚敏捷,可备指使。

然嗜酒,幸免沾醉,足以了其事。

”玄宗遽○10命召来。

至时宿酲○11未解,粗备拜舞○12。

C 醉呕殿下,命中人○13卧于御前,玄宗亲为举衾以覆之。

既醒,受简笔立成,才藻纵横,词理典赡○14。

注释①瑰(guī):苏瑰,苏颋的父亲。

②襦:短袄。

③榎楚:鞭笞。

④该博:博学多闻。

⑤疏:爽朗。

⑥俊:才智出众。

⑦既:完全。

⑧草:起草,草拟。

⑨制书:皇帝下的命令。

《后汉书·江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江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江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后汉书·江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后汉书·江革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人也。

少失父,独与母居。

遭天下乱,盗贼并起,革负母逃难,备经阻险,常采拾以为养。

数遇贼,或劫欲将去,革辄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

贼以是不忍犯之,或乃指避兵之方,遂得俱全于难。

革转客下邳,穷贫裸跣,行佣以供母,便身之物,莫不必给。

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

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

太守尝备礼召,革以母老不应。

及母终,尝寝伏冢庐,服竟,不忍除。

郡守遣丞掾释服,因请以为吏。

永平初,举孝廉为郎,补楚太仆。

月余,自劾去。

楚王英驰遣官属追之,遂不肯还。

复使中傅赠送,辞不受。

后数应三公命,辄去。

建初初,太尉牟融举贤良方正。

再迁司空长史。

肃宗甚崇礼之,迁五官中郎将。

每朝会,帝常使虎贲扶侍,及进拜,恒目礼焉。

时有疾不会,辄太官送醪膳,恩宠有殊。

于是京师贵戚卫尉马廖、侍中窦宪慕其行,各奉书致礼,革无所报受。

帝闻而益善之。

后上书乞骸骨,转拜谏议大夫,赐告归,因谢病称笃。

元和中,天子思革至行,制诏齐相曰:“谏议大夫江革,前以病归,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国家每惟志士,未尝不及革。

县以见谷千斛赐‘巨孝’,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致羊酒,以终厥身。

如有不幸,祠以中牢。

”由是“巨孝”之称,行于天下。

及卒,诏复赐谷千斛。

译文: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人。

少时死了父亲,单独与母亲过活。

遭天下大乱,盗贼并起,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受尽了阻险,常常采拾野果以活命。

几次遇到贼人,有的贼想劫持他走,江革就痛哭哀求,说有老母靠他养活,语气非常诚恳,十分感动人。

贼因此不忍心侵犯他,有人还指引他从哪方逃走,于是母子都得安全度过灾难。

江革到了下邳,穷困得赤膊光脚,靠打工来供养母亲,身边必要之物,没有不设法供给。

中华德育故事——江革负母

中华德育故事——江革负母

中华德育故事——江革负母江革避难,负母保身。

乱平贫苦,行佣供亲。

【原文】汉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

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

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尝稍缺。

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

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于险阻艰难中,全人所不能全。

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只尽其心力,而造次颠沛,必于是耳。

孔明鞠躬尽瘁,宁俞薄鸩橐饘,正同此一副心事。

忠臣孝子,所以争光于日月也。

【注解】1.遭,遇也。

数,屡也。

劫,强取也。

辄,每也。

2.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

3.裸,赤体也。

跣,赤足也。

4.庐墓:作室墓旁以居也。

5.孝廉:汉武帝始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后遂为定例。

6.谏议大夫:官名,属光禄勋。

7.造次二句,本《论语》。

造次,急遽之时也。

颠沛,倾覆流离也。

8.孔明:诸葛亮之字。

9.瘁:劳也,语本《后出师表》,事见《蜀志诸葛亮传》。

10.宁俞,即宁武子。

薄鸩,谓赂医减毒以救君也。

11.橐,衣囊也。

饘,糜也。

均详《左传》。

【白话解释】汉朝时候,有个姓江名革的,表字叫做次翁。

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单单剩着江革和他的母亲同住着。

那时候天下不太平了,盗贼很多,江革就背了母亲逃难去。

他在路上,时时碰着这班作乱的盗贼,要把江革掳去,和他们一同去做盗贼。

江革总是流着两行眼泪哭诉着说,我有老母在这里,要人供养,我怎么可以和你们一同去呢?强盗听到这话,就发了慈悲念头,也不忍杀他了。

后来江革辗转在下邳地方作客,穷得连衣裳鞋子也不完全了。

江革就忙忙碌碌的替人家作工,赚些工钱来供养母亲。

凡是母亲身边要使用的东西,没有缺少一点。

后来他的母亲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

住在母亲的坟旁,就是睡的时候,丧服也不除去。

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品行不错,就举他做了孝廉,最后迁到谏议大夫的官。

中华德育故事——江革负母

中华德育故事——江革负母

中华德育故事——江⾰负母
中华德育故事——江⾰负母
江⾰避难,负母保⾝。

乱平贫苦,⾏佣供亲。

【原⽂】
汉江⾰,字次翁,少失⽗,独与母居。

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

⾰辄泣告有⽼母在,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贫穷裸跣,⾏佣以供母,凡母便⾝之物,未尝稍缺。

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

后举孝廉,迁谏议⼤夫。

李⽂耕⽈,次翁之孝,于险阻艰难中,全⼈所不能全。

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只尽其⼼⼒,⽽造次颠沛,必于是⽿。

孔明鞠躬尽瘁,宁俞薄鸩橐饘,正同此⼀副⼼事。

忠⾂孝⼦,所以争光于⽇⽉也。

【注解】
1.遭,遇也。

数,屡也。

劫,强取也。

辄,每也。

2.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

3.裸,⾚体也。

跣,⾚⾜也。

4.庐墓:作室墓旁以居也。

5.孝廉:汉武帝始令郡国岁举孝廉各⼀⼈,后遂为定例。

6.谏议⼤夫:官名,属光禄勋。

7.造次⼆句,本《论语》。

造次,急遽之时也。

颠沛,倾覆流离也。

8.孔明:诸葛亮之字。

9.瘁:劳也,语本《后出师表》,事见《蜀志诸葛亮传》。

二十四孝古文及译文阅读

二十四孝古文及译文阅读

二十四孝古文及译文阅读1.二十四孝古文及译文阅读孝感动天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2.二十四孝古文及译文阅读戏采娱亲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

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

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

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3.二十四孝古文及译文阅读鹿乳奉亲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陈涉世家》拓展阅读——江革传(节选)

《陈涉世家》拓展阅读——江革传(节选)
处处志之( 名词 用作 动 词 , 做 标记 )
而 乡 邻 之 生 日蹙 ( 名词 用作 状 语 , 一天天 ) 殚 其 地 之 出( 动 词 用作 名词 , 地里的收成 )
竭其庐之人( 动 词 用作 名 词 , 家里 的存 粮 )
时而献焉 ( 名 词 用 作 状语 , 到 规 定献 蛇 的 时候 )
赠 遗一 无 所 受 。
一 鉴二赏二空二问~
寻监 吴 郡 。 于 时 境 内荒 俭 , 劫盗公行 。 革 至郡 , 唯有公给仗身二十人 , 百 姓 皆 瞑不 能静
寇 。革 反 省 游 军 尉 , 百 姓 逾 恐 。革 乃 广 施 恩 惠 , 盗贼静息 。
革 历 官八 府 长 史 , 四王 行 事 , 三为二千石 , 傍无姬侍 , 家徒壁立 , 时 以此 高 之 。 ( 选 自《 南 史》 , 李延 寿 著 , 中华 书 局 1 9 7 5 年)
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的理解程军蒋小柏设计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己亥之二月也选自古文与骈文王洲明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江革与陈涉相距百年之遥但都以其勇谋在历史的烟尘里轰轰烈烈地烧了一把大火照亮了中国的历史
则 久 已病 矣 ( 古义 : 困苦 不 堪 。今 义 : 生病 。 )
以尽 吾 齿 ( 古义 : 岁 月 。今 义 : 牙齿 。 )
可 以 已大 风 ( 古义 : 可 以 用来 。今 义 : 能够 。 ) 微斯人 ( 古义 : 如 果 没 有 。今 义 : 微 小。)
则 有 去 国怀 乡 ( 古义 : 离开 。今 义 : 前往 。)

贺革传文言文翻译

贺革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贺革,字元凯,广陵人也。

少而聪颖,好学不倦。

年十五,游学京师,师事名儒,博极群书。

弱冠之年,已通五经,名动京师,公卿咸称之。

革性刚毅,不阿权贵,常以正直自持。

一日,权臣当道,欲以私怨陷革,革不屈,遂被贬谪。

谪居蜀中,虽处异乡,革仍勤奋向学,研读经史,不坠青云之志。

蜀中之地,山川壮丽,革于是游览名山大川,览胜寻幽,得诗三百余首,皆寄情山水之间,以抒其怀抱。

其间,遇隐士张公,张公知革才高,荐于朝,革遂得召还京。

还京之后,革以直言极谏,屡犯权要,然革志坚不移,终以忠言直谏,得皇帝赏识,官至侍郎。

侍郎之任,革勤勉尽责,政绩斐然,百姓安居乐业。

时值朝政日非,宦官专权,革屡次上疏,请皇帝革除弊端,整顿朝纲。

皇帝虽有所动,然宦官势力强大,革屡遭陷害,几度险些丧命。

革虽身处逆境,然不改其志,坚持直言,终使皇帝感悟,宦官势力得以削弱。

革晚年,皇帝深念其忠,封为光禄大夫,赐予金印紫绶。

革虽贵为大夫,仍谦逊有礼,不骄不躁,深得朝野敬重。

革在朝为官数十年,历仕四朝,功勋卓著。

晚年退居林下,著述立言,传承文化,育英才无数。

其子贺继,亦继父志,为官清正,为民造福。

【翻译】贺革,字元凯,广陵人士。

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不知疲倦。

十五岁时,前往京师游学,师从著名儒者,博览群书。

及弱冠之年,已精通五经,名扬京师,公卿们皆对他赞誉有加。

革性格刚毅,不屈从权贵,常以正直自守。

一日,权臣当道,意图利用私怨陷害革,革不屈不挠,最终被贬谪。

谪居蜀地,虽然身处异地,革依然勤奋学习,研读经史,未曾放弃追求高远的志向。

蜀地山川壮丽,革于是游览名山大川,欣赏美景,寻访幽境,作诗三百余首,皆寄托于山水之间,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其间,遇到隐士张公,张公深知革才高,将他推荐给朝廷,革因此得以召回京师。

回到京师后,革以直言极谏,屡次触犯权贵,然而革意志坚定,最终以忠诚直言,得到皇帝的赏识,官至侍郎。

担任侍郎期间,革勤勉尽责,政绩显著,百姓安居乐业。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

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

”九岁丁父艰①,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雪夜造访,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之。

弱冠③举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城,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以清严为百城所惮。

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

俄迁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④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

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

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

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江革果能称职。

”寻监吴郡。

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

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⑤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

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大同元年卒。

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注)①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

“丁父艰”指儿子遭父丧。

②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阕”是终了的意思。

③弱冠:我国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常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④臧盾:人名。

⑤仗身: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

中华美德成语典故之孝悌篇

中华美德成语典故之孝悌篇

江革负母【原文】汉江革,字次翁。

少失父,独与母居。

遭世乱,负母逃难。

数(shuò)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Pī),贫穷裸跣(xiǎn),行佣以供母。

凡母便身之物,未尝稍缺。

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

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译文】汉朝时候有个人姓江,名革,字次翁。

他很小就没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

那时候,天下大乱,盗贼四起。

江革背着母亲离家逃难。

没想到在路上多次遇到劫贼,要把江革抓走。

江革流着眼泪说:“我有年迈老母,需要供养,请各位放我一条生路吧。

”劫贼看他这么孝顺,就不忍杀害他。

后来江革辗转来到下邳这个地方,生活更加穷困,连衣服、鞋子都买不起,便使尽一切办法去做帮工,挣钱来赡养母亲。

虽然生活困难,但凡是母亲必需的东西,仍旧一样不缺。

母亲去世后,江革担忧母亲在九泉下孤独,就住到了母亲墓旁,日夜相伴,睡觉时连孝服也不脱。

后来有人见到他孝行深笃,就举荐他做“孝廉”(孝廉: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各郡推举那些孝顺清廉的人充任官职),他最后还做到了谏议大夫(谏议大夫:掌议论的官)。

学习什么?百善孝为先;赡养父母竭尽全力。

圣贤教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黄香温席【原文】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

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ruì)远避,以待亲之安寝。

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qīn),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译文】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当时他虽然只有九岁,但懂得侍奉双亲的道理。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他就给父母扇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扇开,让父母安心睡。

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父母的被子,让父母暖暖地睡下。

黄香孝顺父母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学习什么?孝顺父母,尽心尽力。

《梁书—列传第三十》“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梁书—列传第三十》“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梁书—列传第三十》“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宿卫,还过候革。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吏,随府王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遂为魏人所执。

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时祖暅同被拘执,延明使暅作《漏刻铭.》,革骂暅曰:“卿荷国厚恩,已无报答,今乃为虏立铭,孤负朝廷。

”延明闻之,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延明逼之逾苦,将加棰扑。

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

”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

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

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大同元年卒。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辩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B.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辩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C.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辩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D.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辩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5篇文言文人物传记

5篇文言文人物传记

1;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

顺治八年进士,授江西宁都知县。

土瘠民贫,清泰、怀德二乡久罹寇,民多迁徙,地不治。

请尽蠲①逋赋以徕之,二岁田尽辟。

县治濒河,夏雨暴涨,城且没。

水落,按故道疏治之,自是无水患。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自福建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贼响应。

宁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

必达曰:“古有保甲、义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

王守仁破宸濠尝用之矣。

”如其法训练,得义勇二千。

及贼前锋薄城下,营将邀必达议事,曰:“众寡食乏,奈何?”必达曰:“人臣之义,有死无二。

贼本乌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

”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

已而复率众来攻,巨炮隳雉堞,辄垒补其缺,备御益坚。

会援至,贼解去。

或言于巡抚,县堡砦②多从贼,巡抚将发兵,必达刺血上书争之,乃止。

官军有自汀州还者,妇女在军中悲号声相属,自倾橐③计口赎之,询其姓氏里居,护之归。

县初食淮盐,自明王守仁治赣,改食粤盐,其后苦销引之累,必达请以粤额增淮额,商民皆便。

卒以粤引不中额,被论罢职,宁都人哭而送之,饯贻皆不受,间道赴南昌。

中途为贼所得,胁降不屈,系旬有七日。

忽夜半有数十人持兵逾垣入,曰:“宋爷安在?吾等皆宁都民。

”拥而出,乃得脱。

既归里,江西总督董卫国移镇湖广,见之,叹曰:“是死守孤城者耶?吾为若咨部还故职,且以军功叙。

”必达逊谢之。

既而语人曰:“故吏如弃妇,忍自媒乎?”褐衣蔬食,老于田间,宁都人岁时祀之。

越数年,滇寇韩大任由吉安窜入宁都境,后令④踵必达乡勇之制御之,卒保其城。

(选自《清史稿》)2;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

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主簿。

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

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

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

《江革》文言文阅读讲评(蔡丰城)

《江革》文言文阅读讲评(蔡丰城)
A.江革自幼孤苦,但读书孜孜不倦,吏部郎谢朓对他十 分钦佩器重,曾经专门去拜访问候江革,见他在天寒雪飘 时破絮单席,沉迷于书卷,谢朓感慨不已,于是脱下他所 穿的棉衣给江革披上,又割掉一半毡子给江革做褥子用。
B.江革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江革向来不习马术, 就乘船而回,结果被魏人俘获。魏刺史元延明听说过江革 的才气,不但没有加害他,反而对他厚加接待。
B.江革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江革向来不习马术, 就乘船而回,结果被魏人俘获。魏刺史元延明听说过江革 的才气,不但没有加害他,反而对他厚加接待。
C.江革在东州辅佐武陵王期间,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他的这些做法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全城震惊,为此受 到了武帝的称赞。
D.江革到吴郡上任,百姓都担心他不能清除盗寇。江 革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
《叶颙传 》 0.37 0.56 0.65 0.84 0.62 0.61
《韩休传 》 0.69 0.65 0.92 0.75 0.50 0.63
《李大亮》 0.62
0.42
0.31
[句式]
0.30
0.58
0.50
《江革传》 0.20 0.59 0.91 0.79 0.59 0.61
情况分析:
1、实词题、虚词题得分起伏较大,筛选题、概括题得
√C.延明知不可屈,乃止
(副词,于是,就)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副词,于是,就)
D.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连词,表承接)
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连词,表修饰)
答题技巧:先“用法”后“意义”,联系比

14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10分)平均5.86分 (3)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3分) [得分点:“褒贬”偏义复词、被动句、句子大意]

南阳人张奉慕其名文言文翻译

南阳人张奉慕其名文言文翻译

南阳人张奉慕其名文言文翻译王莽时做了郡吏,守..丘长,政教大行。

后来每属县有盗贼,就派刘平去守卫,他所到之处都得到治理,从此一郡都称赞他的能耐。

更始年间,天下很乱,刘平的弟刘仲被贼所杀。

后来贼人又忽然到来,刘平扶持老母,奔走逃难。

刘仲的遗腹女才一岁,刘平抱仲女而抛弃养活两个小孩,老二不能没有后代。

”于是离去不顾,与母亲都躲进野泽之中。

刘平早上出外找吃的东西,碰上饿贼,将烹刘平,刘平叩头道“:今早为老母找点野菜充饥,老母正等着我活命,愿能让我先回去,等母亲吃饭完毕,我一定回来让你们杀死。

”于是流泪不止。

贼人看他很诚恳,同情他让他回家。

刘平回去,母亲吃完饭,就对母说“:刚才与贼人有约,不能欺骗别人。

”于是回到贼人那里。

众人都大吃一惊,彼此交谈道“:常听说有烈士,今天真正见到了。

你走开罢,我们不忍心吃你。

”于是刘平的性命得以保全。

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造**,打败了郡守孙萌。

刘平当时又在做郡吏,冒着白刃伏在孙萌身上,遭了七处刀伤,困顿极了不知如何是好,便号哭请求道“:我愿用身子代替府君。

”贼人便收拾兵器停止杀戮,并且说:“这人是位义士,莫杀他。

”于是解散走开。

孙萌伤势太重断了气,一会儿复活了,口渴找水喝。

刘平从自己伤口取血给他喝。

过了几天,孙萌终于死了,刘平于是包扎刀伤,扶送孙萌的棺木,送回本县。

后来刘平被举为孝廉,拜为济阴郡丞,太守刘育十分重视他,任以郡职。

丧服既满,授予全椒长。

政治有恩惠,百姓很感激,有的增加工资或赋税,有的减少年龄提前从役。

刺史、太守来巡视,狱中没有囚犯,各人都得其所,不知问什么好。

只是颁刘平和琅笽王望、东莱王扶道:“臣私下见重叠琅笽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都年已七十,秉性恬淡,所居的地方,邑里都得到感化,修身行义,应该在朝供职。

臣不够了解他们的为人,只是羡慕推士进贤的意思。

”书奏上,有诏书征召刘平等人,特赐办装钱。

到了朝廷后都拜为议郎,并多次引见。

刘平再升为侍中,永平三年(61)拜为宗正,几次推荐名士承宫、郇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导读:江革传原文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

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

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

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

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

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

延明逼之逾苦,将加棰扑。

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

”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

”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

”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

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

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

舸艚偏欹,不
得安卧。

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

大同元年卒。

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江革传译文
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

江革自幼聪明敏捷,六岁便能写文章。

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江观孪生,年少孤苦贫穷,兄弟互相勉励,读书精力充沛毫不疲倦。

十六岁时母亲又去世,因服丧有孝行而闻名。

服丧期满后,与江观一起前往太学,补为国子生,并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次第成绩。

齐朝吏部谢朓十分钦佩器重他。

谢朓曾在宫中宿卫,回来时去探望江革,当时下着大雪,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当卧具,然后才离开。

江革被授予少府卿,出任镇北豫章王长史,并随府王镇守彭城。

彭城失守后,江革因一向不熟习骑马,就乘船而回,途经下邳时,竟被魏人俘获。

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听说过江革的才名,对他厚加接待。

江革称患有脚病不向他施礼参拜,元延明想要加害他,见江革辞色严正,就更加敬重他。

元延明让江革写祭彭祖的`文章,江革以被囚禁的时间太久,没有心思写作为由推辞。

于是元延明逼他更加厉害,将
要对他施以鞭杖之刑。

江革厉色说道:“我今年已经六十,不能杀身报效君主,今日以死为幸事,誓不替人执笔写作。

”元延明知道不能使他屈服,就取消了鞭杖。

每天只给江革糙米三升,仅能维持性命而已。

正值魏帝请求梁朝让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于是就释放江革还朝。

当时武陵王在东州,极为骄傲任性,高祖召见江革当面吩咐他说:“武陵王年少(任性),而臧盾性情软弱,不能尽其辅佐之责,想让你替代臧盾(辅佐武陵王)。

”于是授予江革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

江革的门生故吏,家大多在东州,听说江革将要到来,都携带礼物沿途迎候。

江革说:“我一概不接受馈赠,我不能成为故人的礼品筐。

”到任之后,江革只依靠官俸过日子,吃得也很简单。

会稽郡殷实富裕,地广人众,诉讼案件每天多达数百起,江革分类判案,从无疑案积压。

江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百姓安居,官吏畏惧,百城都敬畏他。

(就连)武陵王也害怕他,极为敬重他。

江革将要返回京都时,百姓都恋恋不舍,赠送的礼物江革一概不接收。

送行故吏,按旧例要定做新船,江革并不采纳,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

船舱已经偏斜,不能安卧。

有人对江革说:“船不平稳,渡江极其危险,应当搬重物来压住小船。

”江革没有重物,便在西陵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使船只充实加重。

他就是如此清贫。

(江革)入朝任度支尚书。

当时尚书令何敬容掌管选拔人才,录用的人大多都不合适。

江革性格刚强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时候,总有褒贬之言,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江革称病返回家乡。

大同元年
去世。

江革历任八府长史,四王行事,身旁却没有侍妾,家徒四壁,世人因此敬重他。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1.江革传文言文原文翻译
2.江革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3.江革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4.左思传文言文翻译
5.陈规传的文言文翻译
6.王章传文言文翻译
7.张元传文言文翻译
8.陈规传文言文翻译
上文是关于江革传文言文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