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察报告---陕县地坑院的构造及装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陕县地坑院构造及装饰
2010年5月2号考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疆土跨越多个气候带同时含有多种地质地貌,几千年的文化经济积累孕育出丰富多样的民居建筑形式,包括北京四合院、皖南民居、江南民居、福建土楼、贵州侗族民居、陕北窑洞、蒙古包、新疆维吾尔族民居、西藏民居等等。其中“窑洞”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民居中最典型的建筑类型,其就地取材、天人合一的朴素建造形式成为我国生土建筑的代表。任何建筑形式都是由特定的地理、气候、文化经济条件影响发展而来的,“窑洞”这一建筑形式正是在黄土高原特定的地质气候条件下产生的,窑洞一般分为“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三种类型,其中“下沉式”窑洞主要分布于渭北、晋南、豫西、陇东等地区。“地坑院”正是属于“下沉式”窑洞,本文将通过介绍三门峡市陕县地坑院简要分析其空间构造、装饰的形成与形式。
1 地坑院的成因
1.1 地质原因
陕县地坑院位于豫西地区陕县
塬一带,“塬”是中国西北黄土地区
的一种地貌,《辞海》中的解释是:
四周为流水切割,顶面广阔平缓,仍
保持原始堆积平坦的形态。陕县三大
塬区黄土层堆积深厚,一般在50-
150米。黄土主要是以石英和粉砂组
成,其土质结构十分紧密,具有抗压、
抗震作用。另外此地区的地下水位较
低,一般在30米以下。在致密的土
层里挖出的窑洞坚固耐用又不受地
下水的侵蚀,黄土塬的独特地质为
“地下挖坑,四壁凿洞”的建筑形式
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1.2 气候原因
豫西地区处于北温带大陆季风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这里十年九旱,降雨量很少,很少有大暴雨,即使遇上洪涝,由于塬四面是沟壑,雨水出路通畅,不容易殃及窑洞院落。半干旱气候可以保持土壤的干燥和坚固,使窑洞经久耐用。同时一年四季温差大,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正好为人们生存提供舒适的环境。
1.3 经济原因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和经济中心,但生活在黄河中游黄土塬一带的先民一直很贫困。地坑院结构形式简单,所用建材较少,建筑成本低,只需要自家劳动力在农闲时间挥撅挖刨,便能在一年半载间建成地坑院。这是地坑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 地坑院的构造
地坑院是在平坦的地面向下挖深约6-7米,长度约为12-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土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窑洞高3米左右,宽约4米,深8-12米。窑洞2米以下的墙壁垂直于地面,2米以上至顶端为拱形。其中一个窑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型弧形甬道通向地面,是人们出入的通道,称为门洞,是地坑院的入口。在门洞窑一侧再挖一拐窑,向下挖出深二三十米、直径约1米的水井,加一把轴辘解决人畜饮水的问题。
地坑院与地面交接的四周围用青砖青瓦砌一圈房檐,用于排雨水,保护地坑院墙壁不受雨水侵蚀。在房檐上再砌一道高30-50厘米的拦马墙(也称女儿墙),在通往地坑院的甬道及门洞周围一样砌有拦马墙。砌筑拦马墙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阻止雨水灌入地坑院内,保护墙面不受雨水冲刷侵蚀;二是防止地面活动的人们或儿童坠落院内发生意外;三是由功能需要衍生出来的装饰需求。
由于地坑院处在地表以下,因此其排水与防渗是建筑构造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地坑院的构造形式大多是由此产生的。窑洞的外立面称为窑脸,在地坑院里窑脸除门窗外均以泥抹壁,门窗四周常用青砖围砌,窑脸基座也多用青砖铺砌围护。院内地面沿四周用青砖铺砌,与院子边长距离2米左右范围内向下挖30厘米左右形成院心,并在其偏角挖一眼深4-6米,直径约为1米的水坑,坑底铺一层炉渣,顶上用青石板盖上,主要是用来积蓄雨水与污水之用。
传统的地坑院,窑洞内多用土坯垒成火炕,一般另有单独的窑洞作为厨房、粮仓、鸡舍及牛棚。院内可圈养牛、马、羊、鸡、狗等,人畜共居。窑洞内可以再挖小窑洞称为拐窑,可以储藏杂物或者作为窑洞之间的通道。院顶地面用于打场、晒粮,院内用于存放粮食的窑洞顶部开有通往地面的小洞,称为“马眼”。收获季节可以将晒干的粮食直接从马眼流入窑洞内的粮囤中。
地坑院院心还经常种植1-2棵梨树、榆树、桐树或石榴树,树冠高出地面,露出树尖。进入村庄,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畜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就是它的真实写照,因此地坑院也有人称之为“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3 地坑院的装饰
3.1 地坑院装饰的形成
3.1.1 财富和社会地位
人在社会群体中总是寻求更多的支配他人和物质财富的权利,而取得这种权利后又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手段来表现与巩固。建筑就是表现和巩固权利的形式之一,皇家建筑就是这种形式的极致表现,它以庞大的建筑规模,豪华的装饰细节彰显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往低点讲古人但凡有权或有钱也会通过建筑及装饰表现其财富和社会地位,官员的府邸、商人的宅院都是例证。虽然黄土塬地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中经济比较落后,但人们只要有条件一样会对其居所进行装饰。地坑院门洞中的门楼多用砖瓦精心砌筑,俗称“穷院子、富门楼”。陕县同时存有极为简陋几乎没有装饰的地坑院,也有用青砖青瓦进行细致铺砌装饰的地坑院,这正反映了财富与社会地位的差别。
3.1.2 生活文化民俗
装饰可分为建筑类符号与非建筑类符号。虽然不同的地域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建筑形式,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愿望是一样的,这表现为人们对居所的装饰上。除建筑类装饰外,豫西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造就了特色的居住形式。窑洞窗户上贴窗花正是此地区民俗文化的生动形式之一。旧时女子长到十二岁左右,除劳动、干针线活外还要学习剪纸。剪纸可以展示女子的技艺,表现其心灵手巧。春节或者办喜事时,人们会在窗户及居室内贴剪纸,增添喜庆气氛。此外,在院心种植花草树木也是主人装饰地坑院必不可少的工序,春暖花开时节人们置身于花丛中,体验一种娴静的农家情调。院中栽棵果树,在夏季可以乘凉,在挂果季节还有新鲜的果实。
3.1.3 风水信仰民俗
中国传统建房子很注重“风水”问题。在黄土地的风土民俗中,建造地坑窑院称为方院子,是一种关系家庭兴衰、子孙繁衍的大事。因此在动土之前都要请懂得阴阳八卦的风水先生进行相宅、造地形、定座向、量大小、下线定桩、择吉日动土。关于“风水”的说法十分复杂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