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合集下载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的应用1.大中型水厂目前我国极大多数水厂采用氯消毒。

氯消毒效果好,具有持续消毒作用(管网余氯),且费用较其它消毒方法低。

但是,由于氯气是具有刺激性和有害气体,对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因此采用氯消毒必须有专门的加氯机、加氯间和氯库,以保证加氯的安全性。

通常将装有液氯的氯瓶放在磅秤上,在加氯过程中随时观察氯瓶重量度化,经以核对氯瓶中剩余液氯量,防止用空,使用时还应防止加氯机的水倒灌入氯瓶。

因氯气比空气重,加氯间和氯库外墙的低处安装排风扇,以排除聚积在室内的氯气;氯库和加氯间内应安置漏气探测报警仪,以预防和处理氯气泄漏事故,在加氯间还应有应急中和处理池(池内装石灰水)。

加氯后,应加强余氯的连续监测,有条件时,加氯地点宜设置余氯连续测定仪。

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水厂采用自动化加氯,也有的水厂采用计算机控制加氯。

为减少沉淀池和滤池中藻类生长,有些水厂采用滤前加氯和滤后加氯的二次加氯方法。

但滤前加氯可造成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三卤甲烷等物质,因此目前提出在滤前采用臭氧或二氧化氯消毒,滤后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小型水厂目前有采用氯消毒方法,也有采用漂白粉消毒。

因漂白粉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每批购进的漂白粉应进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存放漂白粉的仓库应与漂白粉溶液投加间隔开,并保持阴凉,干燥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漂白粉溶解池和溶液池一般2个,便于轮流使用。

池底坡度不小于2%并坡向排渣孔。

因氯有腐蚀性,应有防腐蚀措施.加漂白粉间与—级泵房应隔开,并采用自然通风,室内地坪坡度不小于5%。

漂白粉投加方法:将每包50kg的漂白粉先加400—500kg水搅拌成10%-15%的溶液,再加水调成1%-2%浓度、澄清后、由计量设备投到滤后水中,可采用重力将漂白粉溶液投加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

2.企业、农村水厂2.1企业水厂的消毒企业由于供水量较小,管网相对集中,目前采用的饮水消毒方法较多。

有氯化消毒、漂白粉消毒、也有采用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还有部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

饮用水二氧化氯标准

饮用水二氧化氯标准

饮用水二氧化氯标准
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而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更是至
关重要。

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被广泛用于饮用水的处理和消毒过程中。

然而,为了确保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的使用安全和合理,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二氧化氯标准,以规范其在饮用水中的使用。

首先,二氧化氯在饮用水中的使用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不同国家针
对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的使用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这些标准和规定通常包括二氧化氯的最大允许浓度、使用方法、监测要求等内容,以确保二氧化氯在饮用水中的安全使用。

其次,二氧化氯在饮用水中的使用需要符合国际标准。

除了国家标准外,国际
上也有针对饮用水处理的相关标准,比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质量标准》,其中也包括了对二氧化氯的使用标准和要求,这些国际标准对于指导各国饮用水处理和消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二氧化氯在饮用水中的使用需要符合行业标准和建议。

除了国家和国际
标准外,行业标准和建议也对二氧化氯在饮用水中的使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建议,比如针对二氧化氯使用的最佳实践、技术要求等内容,这些行业标准和建议对于指导饮用水处理行业的实际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的使用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以及行业标
准和建议,以确保其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才能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为人们的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因此,对于从事饮用水处理和消毒工作的人员来说,熟悉并严格执行相关的二氧化氯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浅析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式

浅析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式

浅析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式【摘要】本文对生活饮用水中常用的几种消毒方法进行了介绍,讨论了液氯、二氧化氯及氯胺消毒工艺的原理、优点、缺点及影响因素。

同时提出了安全消毒的概念,指出紫外线+氯组合消毒工艺是保障消毒安全的重要技术选择。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方式一、常规饮用水消毒方式及影响因素水厂传统的饮用水常规消毒方式主要有液氯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近几年又开始采用氯胺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

这些消毒方式各有利弊,分析如下:1.液氯消毒(1)原理。

液氯消毒是将液氯气化后变成气相氯气,通过加氯机投入水中。

HCIO和CIO-都具有氧化能力,但HCIO是中性分子,可以靠近附着在带负电荷细菌的表面,并渗入到细菌体内,对细菌进行氧化,进而造成细菌死亡;而CIO-带负电,难于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附近,所以CIO-虽有氧化能力但对水却难起消毒作用。

在我国用液氯作消毒剂对自来水消毒十分普遍。

(2)优点。

一是杀菌效率高。

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二是持续性好。

氯气具有持续消毒能力是因为水体经氯消毒后能长时间地保持一定数量的余氯,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3)缺点。

一是存在二次污染。

氯与污水中某些有机物反应,生成一系列含氯化合物,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是安全性较差。

液氯有毒,有泄露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形成氯胺,降低消毒能力。

氯与氨反应生成氯胺,会影响消毒效果。

(4)影响因素。

一是接触时间。

氯加入水中后,保证与水有一定的接触时间,是充分发挥消毒作用的有效条件。

二是pH。

水的pH越低,所含HCIO越多,当pH9时,CIO-接近100%。

三是温度。

温度越高,氯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越好,水温每升高lO℃,病菌杀灭率提高2倍~3倍。

2.二氧化氯消毒(1)原理。

二氧化氯可有效氧化细胞内含疏基的酶;对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性和渗透能力,可与半胱氨酸、色氨酸和游离脂肪酸反应,快速控制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并能改变病毒衣壳蛋白,导致病毒灭活。

饮用水处理技术介绍

饮用水处理技术介绍

饮用水处理技术介绍
一、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消毒是一种最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它可以消除水中的病
原体,有效地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也是制约水
质的最终防护措施。

二氧化氯消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氯离子的形式添加,另一种是以
液氯的形式添加。

其中,以液氯消毒更容易控制氯的加入量,而且消毒效
果也更好。

二、活性炭处理
活性炭对饮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如Chloroforms、PCBs、亚硝酸盐等有机物质能够被有效消除,活性炭处理
能够有效过滤掉水中的悬浮颗粒物、铁、锰和漂白剂等,净水效果明显。

活性炭的使用简单、经济、安全,但是长期使用效果不佳,一般需要更换,否则影响出水质量。

三、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曝气、湿润、沉淀、絮凝等,这些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大
型悬浮颗粒物、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从而降低剩余污染物的浓度,为
后续消毒提供良好的净水环境。

四、杀菌
一些水源中含有的病原体会对消费者造成威胁,因此需要经过杀菌处理。

常用的杀菌方法有比氯酸钠、比氯乙酸乙酯、过氯酸钠处理等,可以
有效除去病原体及其产物,有效改善水质,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简述氯化消毒的原理

简述氯化消毒的原理

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氯化消毒的定义氯化消毒是通过使用氯化物(如氯气或次氯酸钠)杀灭或去除水中的细菌、病原体和其他微生物的过程。

氯化消毒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游泳池、医疗设施、食品加工等领域,以确保水和表面的卫生与安全。

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氯化消毒的原理是通过释放氯化物离子杀死微生物。

氯化物在水中产生次氯酸、次氯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代谢过程,从而杀死它们。

迄今为止,氯化消毒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之一,因为它具有广谱杀菌能力、稳定性和经济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

1. 次氯酸的生成在氯化消毒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次氯酸钠(NaClO)或氯气(Cl2)生成次氯酸(HClO),它是一种弱酸。

1.1 氯气生成次氯酸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可以通过电解盐水或来自溴化物、碘化物等含氯化合物的反应制备。

电解盐水: 2 NaCl + 2 H2O -> Cl2 + H2 + 2 NaOH氯化物反应: 2 KMnO4 + 16 HCl -> 2 KCl + 2 MnCl2 + 8 H2O + 5 Cl2氯气在水中溶解时,会与水分子发生以下反应: Cl2 + H2O -> HCl + HOCl1.2 次氯酸钠生成次氯酸次氯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固体次氯酸盐,可以通过次氯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

HOCl + NaOH -> NaClO + H2O2. 次氯酸的微生物杀灭机制次氯酸是一种比次氯酸根离子(ClO-)更强的氧化剂,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杀死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2.1 细胞膜的破坏次氯酸可以穿透微生物的细胞膜,并破坏细胞膜结构。

次氯酸分子的氧化能力可以摧毁微生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层,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并最终死亡。

2.2 蛋白质的氧化次氯酸对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也具有氧化能力。

次氯酸可以氧化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结构,破坏其功能,从而阻碍微生物的正常代谢过程。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野外旅行或露营时,饮用水的安全性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在无法得到商业饮用水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使用一些简便的方法来净化野外水源,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帮助你在野外旅行中保持健康。

1. 煮沸法煮沸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净化野外水源的方法。

只需将水煮沸,可杀死或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在野外,使用一个可靠的炉头或火堆,将水煮沸5分钟以上。

待水冷却后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煮沸法并不能完全去除重金属、化学物质等其它污染物,因此在源水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仍需进行以下净化方法。

2. 滤水器滤水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净水设备,能过滤水中的细菌、寄生虫和悬浮物等。

选择一款符合需求的滤水器,能为野外旅行提供可靠的饮用水。

按照滤水器的使用说明,将水过滤后即可直接饮用。

滤水器的滤芯需根据使用频率和水质情况定期更换,以确保净化效果。

3. 加氯消毒法加氯消毒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在野外旅行中,可以使用含氯漂白剂或水处理片来进行水的消毒。

根据水质情况和使用说明,在一定比例下加入适量的漂白剂或处理片,搅拌均匀后等待一段时间。

经过适当的静置时间后,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将被杀灭,安全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加氯消毒不能去除水中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

4.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净化水源的方法。

在野外旅行中,可以使用携带式紫外线消毒器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根据设备操作说明,将紫外线消毒器插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打开设备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使用时需确保设备电池充足,按照使用说明操作,确保灭菌效果。

综上所述,野外饮用水净化是确保野外生活安全的重要环节。

无论哪种净化方法,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野外水源的筛查和有效的储水装备来避免饮用受污染的水源。

在野外旅行时,建议提前了解和准备相应的净水设备,以确保自己和伙伴的健康与安全。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饮用水消毒方法很多,农村最适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两类。

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

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这种消毒方法无持续杀菌作用,煮沸后的水在存放过程中有重新被病源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

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通过制剂中有效氯的作用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

常用的氯制剂有液态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片、氯胺丁、净水龙等。

在农村家庭饮水消毒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

不仅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而且在水中保持一定量的剩余浓度,即使再度污染,余氯仍有消毒作用,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消毒法和持续消毒法。

井水消毒法:一是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先按井水的水量计算出漂白粉的用量:(有条件时可取井水水样进行需氯量测定。

)漂白粉(精)的投加量应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水量、规定加氯量及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等因素决定。

计算水量及加药量公式:圆井水量(米3)=[水面直径(米)]2×0.8×水深(米)方井水量(米3)=边长(米)×边宽(米)×水深(米)应加漂白粉量(g)=井水量(米3)×井水加氯量/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日常工作中可以根据井水水质具体情况,按每吨水5-8克来估算。

然后配制漂白粉溶液,将上清液投入井水中:将所需量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研细)放入碗或盆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左右.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或用干净木棍搅拌数分钟,使之混匀,半小时后即可饮用.每天消毒2~3 次,消毒应在取水前l~2小时进行。

当水井被污染时,消毒用药量可增加2~3倍.二是持续加漂白粉消毒法:将一定量的漂白粉装入无毒塑料袋、竹筒、小口瓶、木盒或陶罐等容器中,在容器上面或旁边钻若干小孔(一般4个~6个,孔的直径为0。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等药剂和紫外线消毒模式,每种消毒模式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我国大多数集中式供水采用氯消毒。

氯消毒效果好,且费用较其他消毒方法低。

但由于近年来地下水质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运用氯消毒会产生三卤甲烷等致突变与致癌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专家建议不宜单独使用氯消毒。

也有采用漂白粉、次氯酸钠消毒的,因漂白粉、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所以对存放条件和有效氯测试的要求比较高。

使用氯胺消毒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操作比较复杂,并且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

而紫外线的灭菌作用只在其辐照期间有效,所以被处理的水一旦离开消毒器就不具有残余的消毒能力,如果一个细菌未被灭活而进入后续系统,就会沾附在下游管道外表并繁衍后代,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较为理想的消毒方式是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

二氧化氯应用现状近年来,国外在防止氯消毒所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寻找新的消毒剂时,对CIO2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

由于CIO2不会与有机物反映而生成三氯甲烷,所以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氧化氯消毒的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被认定为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有上千家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我国近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水厂也逐渐增多。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由于二氧化氯水溶液易挥发,对压力、温度和光线敏感,所以不能压缩进行液化储存和运输,只能在使用时现场制备,立即使用。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有电解食盐法、化学反应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电解法和化学法在生产上应用较多。

臭氧应用现状目前,在欧洲主要城市已把臭氧作为深度净化饮用水的一种主要手段。

在我国,臭氧消毒总的来说是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水厂净水处理工艺,但在区域供水工程中,臭氧消毒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

臭氧的制备方法由于O3在空气中会慢慢自行分解为O2,不易储存,因此O3应根据需要就地生产。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 氯气消毒法:将氯气注入水中,使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死亡,达到消毒的效果。

2. 活性炭吸附法:通过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异味,改善水质。

3. 紫外线辐射法:利用紫外线杀灭微生物,达到杀菌的效果。

4. 臭氧处理法:将臭氧注入水中,消除异味和有机污染物,同时也可以杀灭微生物。

5. 高锰酸钾氧化消毒法:通过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迅速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达到消毒目的。

这些消毒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缺点,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评价饮用水氯化消毒效果达标的简便指标

评价饮用水氯化消毒效果达标的简便指标

评价饮用水氯化消毒效果达标的简便指标评价饮用水氯化消毒效果达标的简便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氯浓度:氯化消毒是常用的水处理方法之一,其关键是通过添加适量的氯化剂使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被杀死。

因此,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一个简便指标就是检测水中的氯浓度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

一般来说,饮用水中的自来水氯浓度应在0.2-0.5mg/L之间,而被用于消毒水源的氯浓度则更高,通常在0.5-1.0mg/L之间。

如果水中的氯浓度达到或超过这些标准,可以认为氯化消毒效果达标。

2. 残余氯浓度:在氯化消毒后,水中会残留一定量的氯,这被称为残余氯。

残余氯的存在可以保持水的消毒效果,并在水输送过程中防止再次受到污染。

因此,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另一个简便指标就是检测水中的残余氯浓度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

一般来说,自来水中的残余氯浓度应在0.2-0.5mg/L之间。

如果水中的残余氯浓度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可以认为氯化消毒效果达标。

3. 微生物指标:除了氯浓度和残余氯浓度外,评价饮用水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还可以包括检测水中的微生物指标。

常见的微生物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等。

通过检测这些微生物指标的存在与否,可以初步判断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

一般来说,自来水中不应检出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

如果水中的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可以认为氯化消毒效果达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都是评价饮用水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仅供参考。

针对具体的情况,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水源的水质、水处理工艺、管网的卫生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

另外,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的饮用水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指标要求,因此在评价氯化消毒效果时应根据相关的标准和指南进行判断。

日常饮用水卫生常识知识问答及答案

日常饮用水卫生常识知识问答及答案

日常饮用水卫生常识知识问答及答案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1.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是什么?答:液氯、臭氧、二氧化氯、一氯胺。

2.生活饮用水消毒的目的?答:防止发生肠道传染病。

3.测定饮用水中余氯的作用是什么?答:确定饮用水的消毒效果及防止二次污染的能力。

4.消毒效果的常用指标是什么?答: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量。

5.二次供水的储水设备(水箱)的溢水管为什么要有网罩?答:防止病媒动物和昆虫进入水箱污染水质。

6.二次供水水箱为什么要加盖加锁?答:防止投毒,防止病媒动物和昆虫掉进水箱污染水质。

7.二次供水的排水管为什么不能与下水道管直接连接?答:防止因负压和虹吸把下水道的污水吸入水箱。

8.为什么要定期清洗二次供水水箱?答:去除水箱壁及水箱底的附着物和沉淀物,防止水箱污染饮用水。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1.什么是生活饮用水?生活饮用水是指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用水,包括直接喝的水和做饭、洗菜、洗脸、洗澡、洗衣冲厕所、清洁等日常生活用水。

受气候、水量、生活习惯、卫生设备、经济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每人每天的生活饮用水用量从20升|日到180升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必须取得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供水单位的从业人员患有那几种疾病不得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的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

3.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依据、有效期限和复核期限?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方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管理范围发放,有效期四年,每年复核一次。

有效期满前六个月重新提出申请4.二次供水的定义?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另行加压、贮存,再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设施;包括客运船舶、火车客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供水(有单独制水设施者除外)。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通用版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通用版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通用版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在野外活动中,寻找并确保安全的饮用水源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在野外环境中,水源的污染难以避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简便有效的饮用水净化方法来保证水质安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一、沉淀过滤法沉淀过滤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找到一个干净的容器,将水源中的杂质沉淀下来。

可以选择使用一个大口径的水瓶或者容器,以便更容易进行下一步的过滤。

2. 慢慢倒入水源,确保尽量不搅拌水中的沉淀物。

这样可以使大部分杂质沉淀到容器底部。

3. 等待一段时间,通常几个小时至一天,让杂质充分沉淀。

4. 将水通过一块干净的布或者多层纱布过滤,以去除残留的细小颗粒。

沉淀过滤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大部分可见的杂质,但对于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

因此,在使用沉淀过滤法净化水源之后,最好再进行下一步的消毒处理。

二、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是一种常用且简便有效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通过将水源加热至沸腾,可以有效地杀灭绝大部分微生物。

具体步骤如下:1. 将找到的水源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2. 将容器放在明火或者炉子上加热,直到水开始沸腾。

3. 让水源继续沸腾约1分钟,确保杀灭绝大部分微生物。

4. 关闭明火或者炉子,让水冷却后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煮沸消毒法能够有效杀灭绝大部分微生物,但对于化学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

因此,在使用煮沸消毒法净化水源之后,还需要进行其他净化方法来去除化学物质。

三、滤水器过滤法滤水器是一种方便实用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广泛使用于露营、徒步等户外活动。

滤水器能够过滤掉水中的微生物和一些化学污染物,提供相对安全的饮用水。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滤水器,并确保滤芯处于良好状态。

滤芯一般具有多层过滤网,能够有效地过滤微生物和一些颗粒状污染物。

2. 将滤水器连接到水源,并按照滤水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 等待水通过滤芯过滤出来,即可饮用。

(推荐)常用饮用水消毒方法

(推荐)常用饮用水消毒方法

常用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漂白粉法、漂白粉精片法)一、消毒剂用量的计算(一)、水量的计算圆井水量(m³)=[水面直径(m)]2×0.8×水深(m)方井水量(m³)=边长(m)×边宽(m)×水深(m)(二)、消毒剂用量应加有效氯量(mg)=应消毒水量(m³)×规定加有效氯量( mg/L)×1000需要漂白粉量(g)=应加有效氯量(mg)÷漂白粉含有效氯比例需要漂白粉精片量(片)=应加有效氯量( mg)÷漂白粉精片含有氯效量(mg/片)1、我县常用的漂白粉精片每片含有效氯为200mg,漂白粉含有效氯比例为25%,但不同厂家的产品其有效氯含量可能会有差别,实际使用时请以产品说明书为准。

2、规定加氯量在一般情况下为2 mg/L,应根据水质污染程度适当增减,污染大时适当提高加氯量。

最好能根据余氯检测结果来调整加氯量(即消毒剂用量),当大大超过标准时应适当降低规定加氯量,当低于标准时应适当增加规定加氯量。

3、采用持续加漂白粉消毒法时,容器上的小孔数和孔径大小应根据余氯检测结果作相应调整。

例如:某一圆井直径0.8m,水深2.5m,消毒时规定加氯量为2mg/L,所用漂白粉含25%有效氯(漂白粉精片含有效氯200mg/片),则其用药量可按下式计算:井水量=0.8㎡×2.5m×0.8=1.28 m³应加有效氯量=1.28 m³×2 g/ m³=2.56g需用漂白粉量=2.56g÷25% = 10.24g需用漂白粉精片=2560mg÷200mg/片=12.8片≈13片二、消毒方法(一)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

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分钟后即可使用。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

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洪涝灾害对其人们造成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所以说需要对其洪涝灾害预防措施进行了解,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洪涝灾害后饮用水消毒方法,欢迎阅读!洪涝灾害后饮用水如何消毒1、缸水、桶水消毒一般使用含氯消毒片或泡腾片(如漂白粉精片、二氯异氰尿酸片等)等对缸水或桶水进行消毒。

2、缸水、桶水消毒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一般每50千克水加入漂白粉精片剂或泡腾片1片,30分钟后测余氯气0.3毫克/升-0.5毫克/升即可。

3、井水消毒井水可采用定时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将所需量漂白粉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

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分钟后即可使用,一般每天消毒2-3次。

4、井水消毒也可采用持续加漂白粉法:在塑料饮料瓶等容器上面或旁边钻4-6个小孔,孔的直径大概0.2厘米-0.5厘米。

根据水量和水质情况加入漂白粉精片(一般装250克-300克),用细绳将容器悬在水中,利用取水时的振荡,使容器中的氯慢慢从小孔放出,以保持井水中一定的余氯量。

一次加药后可持续消毒1周左右。

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有哪些1、处于洪水多发区的人们在雨季要多收听洪水预报,并了解水面可能上涨到的高度和可能影响的区域。

2、如果收听到洪水预警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条件下,可用沙袋在门槛外垒起一道防水墙,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

3、当得知洪水来临时,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转移至安全区域。

4、如洪水到来时,不能及时转移的人员应就近迅速向楼房、山坡、避洪台等高地躲避,或者立即爬上大树、高墙、屋顶等高的地方暂避。

5、如已被洪水包围,千万不要慌张,应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6、如不小心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一定要保持镇定。

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箱子、木板、衣柜等任何入水可浮的物品。

并要学会发出求救信号,如大声呼救、晃动树枝或衣物等。

饮用水的净化消毒方法

饮用水的净化消毒方法

饮用水的净化消毒方法常用净水剂和消毒剂净水剂亦称混凝剂,常用的有硫酸铝、明矾、碱式氯化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

净水剂必须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防止潮解失效。

其中三氯化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要求装存的容器能耐腐蚀。

每种混凝剂均有其适宜的PH值范围,要根据原水的PH值来选用。

一般说来,如果原水的PH偏低宜选用碱式氯化铝,反之,则宜选用其他混凝剂。

消毒剂适合于洪涝灾区饮水的消毒剂有漂白粉、漂(白)粉精、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三合二(为三份次氯酸钙和二份氢氧化钙所组成)、二氯异氰尿酸钠(又名优氯净)、清水龙(又名哈拉宗)、碘伏、有机碘、碘离子交换树脂等。

缸水、井水的消毒法,持续加氯消毒法即采用“饮水持续消毒器”进行缸水与井水的持续消毒。

缸水消毒采用内装60片漂粉精片的缸水持续消毒器(即小型持续消毒器),以每片含有效氯0.2g计,一个3~4口之家每日饮用水量100L左右时,持续消毒时间可达30天左右。

直接加氯消毒法消毒前,先计算井水量,计算方法为:水量(m3)=井水深(m)×水面直径2(m2)×0.8投药量为每m3(吨)水加漂粉精片10片或漂白粉10g。

投药时将所需的漂白粉或碾碎的漂粉精片放在碗内,加少量冷水搅匀,取漂白粉上清液或漂粉精片原液倒入水中,用吊桶将井水上下搅动数次,半小时后即可取用。

每户缸水消毒的药剂用量按每100L水(即两担水)计,投加漂粉精1~2片或漂白粉1~2g,或漂粉精0.4~0.8g,污染较重的水取高值。

加法与消毒井水同,加入消毒剂后用水瓢或干净的专用棒进行搅动,使之与水充分混合,并保证消毒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个人饮水消毒由于洪水灾害发生突然,条件艰苦,最初的供水或水处理困难,因此个人饮水消毒仍是解决灾民临时饮水需要的形式之一。

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个人饮水消毒片是清水龙片,每片含有效氯4~8mg,每军用水壶内加入1~2片,摇振1~2分钟,放置20~30分钟后饮用。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野外饮⽤⽔的净化处理相关推荐野外饮⽤⽔的净化处理 野外饮⽤⽔处理是每⼀个户外爱好者的必备技能,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有⼀些细节值得注意。

下⾯是⼩编帮⼤家整理的野外饮⽤⽔的净化处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俗话说:"⼈可⼀⽇⽆餐,不可⼀⽇⽆⽔"。

可见⼈们⾮常清楚⽔对⼈的⽣存有多么重要。

然⽽,不洁净的⽔中经常会带有⼀些致病的物质,如变⾍痢疾、伤寒、⾎吸⾍、肝蛭、霍乱等有毒的病菌,以及腐烂的值物茎叶,昆⾍、飞禽、动物的⼫体及粪便,有的还可能会带有重⾦属盐或有毒矿物质等。

所以当你在极度⼲渴之际找到⽔源后,最好不要急于狂饮,应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源进⾏必要的净化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中毒或传染上疾病。

对寻找到的⽔源进⾏净化和消毒处理有⼏种简便可⾏的⽅法。

⼀、渗透法 当你找到的⽔源⾥有漂浮的异物或⽔质混浊不清时,可以在离⽔源3~5⽶处向下挖⼀个⼤约50~80厘⽶深,直径约1⽶的坑,让⽔从砂、⽯、⼟的缝隙中⾃然渗出,然后,轻轻地将已渗出的⽔取出,放⼊盒或壶等存⽔容器中,注意:不要搅起坑底的泥沙,要保持⽔的清洁⼲净。

⼆、过滤法 当你找到的⽔源泥沙混浊,有异物漂浮且有微⽣物或蠕⾍及⽔蛭幼⾍等,⽔源周围的环境⼜不适宜挖坑时,可找⼀个塑料袋(质量好,不容易破的)将底部刺些⼩眼⼉,或者⽤棉制单⼿套、⼿帕、袜⼦、⾐袖、裤腿等,也可⽤⼀个可乐瓶,去掉瓶底后倒置,再⽤⼩⼑把瓶盖扎出⼏个⼩孔,然后⾃下向上依次填⼊2~4厘⽶厚的⽆⼟质⼲净的细砂、⽊炭粉、细砂、⽊炭粉、细砂5⾄7层,压紧按实,将不清洁的⽔慢慢倒⼊⾃制的简易过滤器中,等过滤器下⾯有⽔溢出时,即可⽤盆或⽔壶将过滤后的⼲净⽔收集起来。

如果对过滤后的⽔质不满意,应再制⼀个简易过滤器将过滤后的⽔再次进⾏过滤,即可满意。

三、沉淀法 将所找到的⽔收集到盆或壶等存⽔容器中,放⼊少量的明矾或⽊棉枝叶(捣烂)、仙⼈掌(捣烂)、榆树⽪(捣烂),在⽔中搅匀后沉淀30分钟,轻轻舀起上层的清⽔,不要搅起已沉淀的浊物,这样,你便能得到较为⼲净的⽔了。

下列消毒剂中,常用于水消毒的是( )

下列消毒剂中,常用于水消毒的是( )

下列消毒剂中,常用于水消毒的是( )A.活性炭B.漂白粉C.食盐D.酒精【答案】B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如下:1、漂白粉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

漂白粉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颗粒,有显著的氯臭味,很不稳定,吸湿性强,易受光、热、水和乙醇等作用而分解。

漂白粉溶解于水,其水溶液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随后逐渐褪色而变白。

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游离出次氯酸,遇稀盐酸则产生大量的氯气。

2、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3、二氧化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并且这些细菌不会产生抗药性。

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4、过氧乙酸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和真菌。

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厂、食品冻库、肉联厂、屠宰场、畜禽圈舍、病房、一般物体表面、工具、衣物、茹房、棚架等消毒。

系广谱、高效、环保型消毒剂。

对病毒、细菌、真菌和芽孢均能迅速杀灭。

过氧乙酸有腐蚀性,必须稀释后使用。

5、有机氯杀菌剂目前最常用于各种物品消毒的是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为白色粉末,有氯臭气,有效氯含量为60%—64%,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

但据研究报道有机氯毒性危害程度比无机氯大,且可能有致癌作用,因此,采用有机含氯消毒剂作长期饮用水消毒是不适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等药剂和紫外线消毒模式,每种消毒模式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我国大多数集中式供水采用氯消毒。

氯消毒效果好,且费用较其他消毒方法低。

但由于近年来地下水质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运用氯消毒会产生三卤甲烷等致突变与致癌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专家建议不宜单独使用氯消毒。

也有采用漂白粉、次氯酸钠消毒的,因漂白粉、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所以对存放条件和有效氯测试的要求比较高。

使用氯胺消毒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操作比较复杂,并且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

而紫外线的灭菌作用只在其辐照期间有效,所以被处理的水一旦离开消毒器就不具有残余的消毒能力,如果一个细菌未被灭活而进入后续系统,就会沾附在下游管道表面并繁衍后代,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较为理想的消毒方式是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

二氧化氯应用现状
近年来,国外在避免氯消毒所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寻找新的消毒剂时,对CIO2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

由于CIO2不会与有机物反映而生成三氯甲烷,所以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
越来越广泛。

二氧化氯消毒的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被认定为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有上千家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我国近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水厂也逐渐增多。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
由于二氧化氯水溶液易挥发,对压力、温度和光线敏感,所以不能压缩进行液化储存和运输,只能在使用时现场制备,立即使用。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有电解食盐法、化学反应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电解法和化学法在生产上应用较多。

臭氧应用现状
目前,在欧洲主要城市已把臭氧作为深度净化饮用水的一种主要手段。

在我国,臭氧消毒总的来说是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水厂净水处理工艺,但在区域供水工程中,臭氧消毒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

臭氧的制备方法
由于O3在空气中会慢慢自行分解为O2,不易储存,因此O3应根据需要就地生产。

目前生产臭氧的方法有:空气放电法、电解法、紫外线照射法、放射化学法,其中较常用的是空气放电法和电解法。

消毒模式的选择
水厂选择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模式
由于O3在水中很不稳定,易分解成O2,如果在水厂使用臭氧消毒,经过清水池的停留后,水中的剩余O3已完全分解,管网中的消毒就无从保障了。

因此水厂供水若使用臭氧消毒还需与其他消毒剂一起配合使用,以维持管网中的持续消毒能力。

CIO2比O3具有更高的稳定性,CIO2的残余量能在管网中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对于供水管网比较长的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模式,并且选用盐酸与氯酸钠做反应剂的复合发生器。

选择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生成含有CIO2、CL2的混合气体,在对不同COD 含量的水样进行消毒试验时,均未检出三氯甲烷,这说明在消毒工艺中配合使用CIO2和CL2,既可抑制三氯甲烷的形成,又可降低CIO2的使用量,降低消毒成本。

局部区域供水选择膜电解法臭氧消毒模式
由于二氧化氯消毒所需原材料的特殊性及制备过程的严格性,考虑局部区域供水的综合管理水平,采用臭氧消毒比二氧化氯消毒更有可操作性。

水源井距离用户末端比较近,消毒后的水很快输送到用户,饮用水流通周转快,因此供水对持续性消毒要求不是很高。

根据地下水质检测结果,饮用水水源地在8.5-9.0之间且不含溴离子,使用臭氧消毒不会产生溴仿和其他溴化消毒副产物。

因此,局部供水工程
采用管理简便、安全性高的膜电解法臭氧消毒模式。

消毒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二氧化氯应注意的问题
(1)二氧化氯加入水中后,会有50%-70%转变为CIO2-与CIO3-。

很多实验表明CIO2-、CIO3-对血红细胞有损害,对碘的吸收代谢有干扰,还会使血液中胆固醇升高。

美国EPA 建议二氧化氯消毒时残余氧化剂总量(CIO2+CIO2-+CIO3-)
(2)二氧化氯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超过10%或在水中浓度超过30%时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生产时要用空气来冲淡CIO2气体,使其浓度低于8%。

在二氧化氯制备系统中要严格控制原料稀释浓度,并建立相应安全措施防止误操作。

(3)二氧化氯车间要禁用火种,设置良好的通风换气设备。

使用臭氧应注意的问题
(1)臭氧的腐蚀性比较强,一旦O3泄漏,对室内的管道、设备、橡胶电缆等就会产生一定的腐蚀。

为此,消毒室内必须采用进气口距离地面15cm的斜流排风扇强制通风,对管道、设备、橡胶电缆等采取防腐措施。

(2)臭氧与水混合后,会有一定的剩余O3从水中逸出。

由于空气中一定浓度的O3对人的机体有害,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直接排放。

因此臭氧设备必须设置通气管将剩余O3排到室外空气中,利用室外空气稀释。

另外,气液掺混部位加
装风扇,防止O3在局部位置浓度过高引起爆炸。

(3)由于O3有助燃并加速燃烧的特性,因此,在消毒室内禁止明火,严禁使用油布,臭氧设备不要与油和黄油接触。

(4)由于运行臭氧消毒设备要求环境温度达到零度以上,因此,北方地区在冬季使用消毒设备时,必须采取保温防冻措施,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臭氧可把氨氮氧化成硝酸氮、亚硝酸氮。

在进水氨氮较低时,生物活性炭可将进水氨氮全部转化为硝酸氮,不会产生亚硝酸氮的积累。

但如果进水氨氮突增,在较低温度下出水中亚硝酸氮将大量增加,这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安装臭氧消毒设备之前,必须先安装除氨氮等水处理设备,以确保水质合格。

(6)臭氧也会带来副产物。

由于水源中有机物种类繁多,O3能与有机物反应生成一系列的中间产物,要对其全部进行检测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用溴酸根和甲醛作为O3副产物的指标。

根据有关资料,溴化物多存在于受海水影响的河水和流域的地质里,有机性副产物在PH 值为7以下的酸性区发生几率高,溴酸盐在PH值为8以下可能会生成。

因此,在选择消毒模式前,必须对本地区的地下水进行水质检测,确定本地区地下水不含溴离子后,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消毒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