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精神与使命

合集下载

如何践行中国精神

如何践行中国精神

如何践行中国精神践行中国精神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它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如何践行中国精神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作为中国人,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国精神的使命。

在新时代背景下,践行中国精神,不仅需要我们在个人行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需要将中国精神融入到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

一、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的核心之一,作为中国人,首先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热爱祖国,忠诚于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弘扬民族文化、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式,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

我们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尊重集体,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共同营造和谐、团结的社会环境。

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敬老、守法、和谐、公正、勤俭、友爱、荣辱与共等12个方面。

我们要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自然观念、佛家的智慧等,用现代的方式去诠释和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积极投身中国梦实践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我们要积极投身到中国梦的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事业,还是从事生产建设、社会管理,都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六、强化法治意识,做守法公民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心得500字12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心得500字12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心得500字12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心得500字(精选篇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小学生秉持的信念。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古诗文就是这当中的一朵奇葩。

古体诗一般又称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的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皆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中国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而《论语》,也是一部代表着中国礼仪文化的名著。

《论语》有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中国现在发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例如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兵马俑即制成战车,战马和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做不出什么弘扬文化的事迹。

但是,我们从小接触这些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东西,就是在传承,继承!这种文化,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祖国悠久古老的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继承,传播下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心得500字(精选篇2)是的,鲁迅已不在了。

如果他健在的话,至少,至少多一个和我一样具有呐喊精神的中国文化的崇拜者与维护者。

然而他确定已经不在了,他的躯体安卧九泉,已是无可辨驳的事实。

缺少了他,缺少了呐喊者的领导人物,一切,一切都变得那么沉寂。

纵使从深幽的山谷中传出几声沉闷的呐喊,也不会有任何心灵的回应。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邯郸信息港
邯郸信息港
“环顾世界的沉思”
材料一表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媒体、电影等 在世界文化市场的占有率特别高。 材料二表明许多国家大力强化“国家精神” 或民族精神。 材料三表明我们党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 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邯郸信息港
问题4:根据上述材料,思考我们当前应该 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点提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 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 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 神相结合,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 文化使命。
邯郸信息港
邯郸信息港 www.tao0310பைடு நூலகம்com
肩负“强本固基”的文化使命
邯郸信息港
邯郸信息港
注意:把握好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华民 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 力量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把爱国主义 和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践,才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
(3)我们党为完成祖国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和 平统一” 。并不要求所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 拥护社会主义,但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中国。
邯郸信息港
邯郸信息港
(1)客家文化、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不同的形成 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 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 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 特色。 (3)河洛文化、客家文化与闽台文化,既有中 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都是中华文化 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各民族文化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民创造了中华文化。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中国文化精神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中国文化精神

论大学生如何弘扬中国精神摘要:弘扬中国精神,是我们每个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弘扬中国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要学习的必修课之一。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和明白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而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通过“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要继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特点,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使之表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的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也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但更多地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

关键词: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一、中国精神的内涵1.执著、奉献,传统文化之精华“中国精神”是勇敢、执著、奉献,传统文化之精华,重申仁爱、谦恭、自强、自省、和谐等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善良、热爱、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自觉自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载体。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的自信、自觉、自强、自豪的民族性格,继承、追求、弘扬、创造的一种精神,是我们所需要的一个精神家园。

“中国精神”博大精深,它可以涵盖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勇敢、爱国主义、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以及自由、平等、博爱;是中华民族现代的勇敢、坚强、正义、敢于担当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精神。

是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一马当先、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中国精神”的本质;任劳任怨、勤恳实干、勇敢自信、刻苦认真是“中国精神”的特征,爱憎分明、自觉自愿、埋头苦干、无私奉献是“中国精神”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这些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对于中华民族的文
化认同、文化自信以及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理解。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强调的是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强调以德治国、以德化人。

这种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的体现包括诸如“仁爱”、“忠诚”、“孝道”、“礼仪”、“诚信”等等。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也强调了对知识、学问和思想的重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知识、学问和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强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并推崇诸如“格物致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思想观念。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还强调了对于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使命和责任,而这种责任和使命则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领悟和实践来实现。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强调了“勤奋好学、继往开来”的思想观念。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强调了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对知识、学问和思想的重视、以及对于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这些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自信以及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大学生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大学生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即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保护和发扬中华文明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在使命传承中的角色与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来推动这一使命的实践。

一、大学生的角色与责任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

然而,我们的身份不单是个体,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因此,大学生有责任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等,来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这些经典著作蕴含着中华民族多元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各类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活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此外,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经济繁荣,还需思考如何在发展中保持文化传统的特色。

只有了解社会需求并积极回应,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二、推动使命传承的方法与建议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需要大学生发挥积极主导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1. 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大学生应通过深入学习,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包括对文化多样性和和谐共处的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2. 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与传统: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与传统。

了解过去的智慧和成就,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3. 参与传统文化传承项目: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传承项目,如学习古琴、绘制中国画等。

通过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感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感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感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这些情感和使命感不仅是文人墨客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的表达,更是对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一、爱国情怀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爱国情怀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描绘了对祖国的美好赞颂。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美丽的夜景来描绘祖国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其次,古代文学中也常常表现出对祖国的忧虑和关切。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故事《韩湘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故事中,主人公韩湘子为了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投身于政治事务之中。

这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责任感在古代文学中是常见的。

最后,古代文学中也经常描绘了爱国烈士的英勇事迹。

例如,元代戏曲《西华山》中的“五岳山河”一段,描绘了宋代抗金英雄岳飞的壮丽形象,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国家的热爱。

这种对英雄事迹的歌颂和传承,让人们在文学中感受到了爱国情怀的力量。

二、使命感的呈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使命感体现在文人墨客们对于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追求上。

他们不仅是文学家,更是社会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传递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引导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以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民的期望。

例如,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通过描写一个被战争摧残的女子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恨。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们的使命感。

另外,古代文学中也有很多作品通过批判社会弊端和宣扬正义来表达自己的使命感。

明代文学家施耐庵的《水浒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部作品以描写108位英雄豪杰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社会黑暗面的揭示和对正义力量的赞美,表达了对社会的改革和对邪恶势力的抵抗的使命感。

传承民族精神担当民族使命历史和道法五百字作文

传承民族精神担当民族使命历史和道法五百字作文

传承民族精神担当民族使命历史和道法五百字作文“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中国精神是构筑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不竭精神动力。

广大党员干部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心存高远,脚踏实地,要以深厚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的信念、默默无闻的奉献、改革创新的勇气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让中国精神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传承民族精神担当民族使命历史和道法五百字作文 1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在发展中早已将“爱国”基因流入中华文化的血脉,爱国主义永不过时,永远年轻。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爱国的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爱国的勇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爱国的责任……家国情怀是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本旋律,是充满家国情怀的人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历史的接力棒现在交给了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中国精神,挺起我们的傲骨,永葆爱国之心,践行爱国之志,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心怀大我,忠诚报国。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永不消逝,个人的理想只有融入国家的梦想,才能更有价值。

党员干部定要百炼成钢,脚踏实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用艰苦奋斗描绘祖国的宏伟蓝图,书写民族振兴的壮丽诗篇。

传承民族精神担当民族使命历史和道法五百字作文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国的至理名言,这是中华民族拼搏向前、奋发向上的气节。

五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几经苦难与挫折,仍傲立于世,这无不与中国人骨子里百折不挠的坚韧品质有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管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中国人民都会以自强不息的气节与坚不可摧的品质勇敢去面对,不低头,不屈服,不退缩。

生逢伟大的新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同时我们也要以奋斗的姿态来回报我们的时代。

在和平的新时代,我们党员干部使命在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不变的坚守,亦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使命与担当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使命与担当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使命与担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英才怀揣着使命与担当,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中国人民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使命与担当,犹如一道明亮的星光,照亮着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

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传承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中华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结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

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被承载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肩上。

1. 倡导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文明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精神,让中华文明的光芒照亮现代社会。

我们需要关注中华文明的瑰宝,如四书五经、典籍文化、传统音乐舞蹈等,将其进行整理、研究和传播。

通过举办文化节庆、开展文化交流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2.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具有勤劳、智慧、坚韧、团结等优秀传统。

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顺、忠诚、尊老敬老等,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将这些优秀传统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价值观念中。

二、发扬中华文明的担当担当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行动。

发扬中华文明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主动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积极行动起来。

1. 担当作为传承者的责任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事业中。

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习和领悟中华文明的精华,尊重并继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

我们要通过读书学习、参观考察、研究探索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识,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深入。

2. 担当作为传播者的责任中华文明的传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我们要有自信、有担当,用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的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国的文化。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介绍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介绍
其守成的一面,在中国封建社会步入常轨,即秦汉以后,这种思 想恰好适应了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又迎合了宗法社会温情脉脉的伦理 情感的需要。从而成为民族的情感心理原则。
全民族对贵和尚中观念的认同,使得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 的实现和保持,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 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同时也为社会的 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文化基本 精神
主讲人:

贵和尚中

刚健有为
贵和尚中
贵和尚中,即贵和谐,尚中道。 中国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西方 文化重分别与对抗,这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
贵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
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 纳百川的气概,容纳不同意 见,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 并行而不相悖”
天体运动健动不止,生生不已,人的活动乃是效法天,故 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革故鼎新
“杀身以成仁”
坚持独立人格
“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
“大丈夫”气节
民族兴旺发达时,刚健有为思想能促进社会发展、国 家强盛、文化繁荣。
民族危难之际,如外族入侵、政权易手之时,刚健 有为思想也总成为激励人们起来进行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 强大精神力量。
刚健有为
刚健有为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 的总原则,是中国人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 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孔子: “刚毅木讷近仁”,十分重视“刚”的品格,同时又强调
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
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易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

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中国文化精神》读后感1社会不只是靠经济发展就可以实现总体发展目标的,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没有相应的文化发展,整个社会是得不到提升的,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文化,社会才能进步。

我们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联系起来,只有继承了传统文化,才能有本民族的特色。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一书的作者楼宇烈,从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开始,为我们讲述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人和自然,并且为我们指出了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交流更加快捷的现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如何与世界接轨。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读书与做人应该写成读书等于做人。

清初学者陆陇其说过,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后,句句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做人之法,如此方叫得读书。

为了提高自身修养而读书的人,不见得不重视文章的章句,只是更看重文章内在的思想。

读书的第一个目的是通晓人道,明白事理。

通晓人道即要懂得怎样做人。

让孩子学习《弟子规》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弟子规》中讲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言行举止规范。

让我很欣喜的是现在很多的幼教中都添加了国学课程,而我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国学课程,并不是为了单纯让孩子去参加那种国学的朗朗上口的表演,而是希望这一代可以从少年儿童时期就开始养成好的习惯。

从我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后,我更加觉得,这并不仅是对弟子讲的,每个人都应该按照书中所讲的道理去做,身体力行,日积月累,人的气质会发生变化,人格会不断地完善。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中国家庭、社会秩序的维护都是靠道德的自觉自律,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

中国传统的生命观是:生命是一代一代相延续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这有血脉的联系,彼此都是有责任、义务的,我们是要自觉自愿地来遵守伦理规则的。

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中国作为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瑰宝,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去传播和弘扬。

传播中国文化不仅能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传播中国文化是为了继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的根和血脉。

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先祖们留下的文化智慧和精神财富,坚守传统道德观念,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自信。

通过传播中国文化,我们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之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传播中国文化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观。

中国的文化是深沉而包容的,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

这些精神价值观,如仁爱、和谐、忠诚、孝道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传播中国文化,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些精神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第三,传播中国文化是为了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世界是多元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

传播中国文化不是为了取代其他文化,而是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与融合,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与其他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质,同时也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加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最后,传播中国文化是为了增进世界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文化的传播能够打破地域和民族的界限,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相互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传播中国文化,我们能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鉴,建立更加和谐、包容和友好的国际关系。

这样的努力将使我们更加接近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为构建一个和平、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做出贡献。

了解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篇

了解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篇

了解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篇篇1中国正处于一个精神文化复兴的时期,历经风雨峥蝶的长征路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先辈放弃了自己来之不易的生命,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了今天繁荣富强的国家局面。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精神上成为了我们民族的根本,更在精神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民族文化遗产也成为我们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共同点。

因此,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第一个文化使命是传承。

传承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线,是中华文明对世代深远影响的重要体现。

然而,我们在传承中也面临着挑战。

现代社会中,诸如崇尚新鲜、以快节奏的生活与消费为主和趋向西方化等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有弹性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方式,传递并继承我们的文化。

第二个文化使命是创新。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而我们也正在经历着一个创新的时代。

创新是各行各业的必经之路,文化也不例外。

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二者互相融合并共同发展。

创新可以激发我们祖先所留传下的优秀思想和实践,从而真正派上用场。

在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下,通过创新和弓I领人们的价值观,完善中国文化的内涵,推动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和谐融合。

第三个文化使命是走向世界。

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用开放的心态展现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韵味,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现如今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下,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都是必要的,让我们的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为全球文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文化使命,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文化,不是在朝阳下温习题材循环的一种名词,而是需要在生活中贯彻和诠释的方式。

我们要勇于承担新时代的文化责任,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革故鼎新,做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净化者、引领者、推动者。

这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承肩的文化使命!篇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民族复兴的高度肯定文化的深层次价值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论弘扬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2000字

论弘扬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2000字

论弘扬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2000字论文标题:弘扬中国精神的使命与责任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中国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中国文化深厚博大,包含了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它包括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诠释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弘扬中国精神,对于激励人们的爱国精神、推动文明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中国精神的内涵、应用范围和发展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出弘扬中国精神的使命与责任。

一、中国精神的内涵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所拥有的一种文化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中国精神包括了道德观念、家庭观念、人文关怀、思想智慧等多个方面。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道德观念中国历来崇尚以德为先,注重品行,敬重道德。

这种道德观念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构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道德DNA”。

在中国古代,儒家便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的道德要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如在《论语》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正是中国人道德观念的代表。

(二)家庭观念中国人一直注重家庭观念,把家庭视为最小的社会单位。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亲情、传统等的尊重和重视。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强调“君子不言利”,贵重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为家庭着想和尽孝道,这些家庭观念已成为中国人的内在本性。

(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代表了中国文化对人和人性的关注。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代表人文关怀的典故,比如《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又比如《庄子》中的“天地之大,大无不包”,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宏观化思维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关怀仍然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文化自信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文化自信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文化自信近年来,中国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国家实力逐渐增强。

然而,随着经济的繁荣,我们也面临着文化自信的挑战。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独特的民族资源,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根本特征,也是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当代大学生在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文化自信方面的责任与使命。

一、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华文明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传统文化。

我们的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中华文明的充分认识之上。

中华文明以其久远的历史、庞大的人口、多民族的复杂性和广袤的国土面积而独特。

我们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哲学、音乐、绘画、舞蹈等各个领域。

这些文化遗产积淀着民族智慧和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才华和文化自信。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性传承中华文明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所在。

我们肩负着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国家精神和民族价值观念的重要任务。

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电子媒体、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的普及,让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然而,全球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也对我们的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挑战。

只有通过传承中华文明,我们才能在地域文化多元化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和立场,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示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

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既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也是文化自信的倡导者。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和创造,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现代通信工具,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传播。

例如,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中国古代文学进行重新演绎和普及,增加年轻人的接触和了解。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与各类文化交流和艺术活动,通过文艺表演、学术研讨、书展等形式展示和推广中华文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留学等机会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吸取其优点和精髓,与中华文明相结合,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元的文化创新。

中国精神知识点总结

中国精神知识点总结

中国精神知识点总结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积极与自然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中国精神强调社会和谐,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兄弟和睦、邻里互助、国家安定的社会和谐状态。

二、仁爱之道。

中国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之道,倡导仁爱、慈悲、同情心等高尚品德。

儒家思想中提倡仁爱,主张人际关系应该以仁爱为基础,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三、孝道。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孝道,认为孝顺父母是人之本,是一种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孝道强调儿女应该尊敬父母,孝敬祖先,传承家风,维系家族和睦。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四、礼乐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礼乐文化,认为通过礼仪和音乐可以教化人心,陶冶情操。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五、求真务实。

中国精神倡导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反对虚伪浮夸,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强调实干和创新,强调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六、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他人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和关系。

中国精神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七、民族自信。

中国精神强调民族自信,认为中国人应当自信、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追求国家的繁荣富强。

总之,中国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灵魂,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中国人民对生活、道德、社会等方面的认识和追求的集中体现。

在当代社会,中国精神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希望,肩负着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和担当。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下面就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我将从传承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传承文化的使命和担当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和重要财富。

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应该深入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将其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使之与时俱进。

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培训,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和水平,为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建立坚实的基础。

2. 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作为社会创新的主力军,应该积极参与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

通过自主创新、原创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为文化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同时,拥抱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效结合,为文化创新提供更多可能。

3. 培养个人文化素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和修养将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培养个人的文化素质包括广泛阅读、良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和社会礼仪等方面。

通过多读书、多看报、多上网,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和担当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始终保持对祖国的热爱,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优秀文化和先贤事迹,增强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在实际行动中,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的指导,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财富的使命和责任。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积极传承和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认同自己的根和祖先的智慧,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理念、道德准则、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

这些文化元素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源泉。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以下重要性:1. 凝聚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精神追求。

通过传承和弘扬,我们可以增强对家国情怀的认同,提升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

2. 塑造身份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传承和弘扬它可以增强个人和集体的身份认同感。

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根和祖先,拥有对传统价值和文化传统的自豪感。

3. 传播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念,如仁、义、礼、智等。

通过传承和弘扬,我们可以将这些优秀价值观念传递给后代,培养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途径和方法:1. 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

学生需要通过课堂教育、文化活动和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开展研究传承:各级文化机构和学术机构应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弘扬,我们可以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3. 创新传统文化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完全照搬古老形式,我们需要在传承中创新。

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作品,以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社会精神与使命感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社会精神与使命感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社会精神与使命感中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精神和使命感。

自上世纪初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成为了作家们笔下的主题。

他们以鲜活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呼唤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社会精神主要体现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上。

作家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和不合理。

例如,鲁迅先生的作品《狂人日记》中,通过疯狂的主人公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愚昧。

他的作品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揭示,更是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另一个例子是余华的小说《活着》,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社会精神的真实写照。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使命感则体现在作家们对于民族复兴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关注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但在近代以来的种种历史原因下,中国陷入了危机和困境。

作家们以自己的笔触和文字,呼唤着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

例如,鲁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传》,通过对一个底层小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中国民族精神的担忧和呼唤。

他通过对阿Q的命运的描写,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密切相关的。

另一个例子是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通过对中国农村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变革中的坚韧和顽强。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抨击,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社会精神和使命感不仅仅是作家们个人的情感表达,更是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作家们通过文字和思考,唤起了社会的共鸣和思考。

他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社会的引导者和改革的推动者。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社会精神和使命感,正是作家们对社会和国家的深入思考和关注的真实写照。

然而,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社会精神和使命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被其他形式的文化娱乐所取代。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章三千字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章三千字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章三千字中华民族的文化使命是指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传承、创新和担负起自己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化责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华民族面临着新的文化使命,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这一使命是指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必须致力于推动全球文明的进步,建设富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国家和民族。

中华民族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源泉。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底线。

其次,中华民族在建设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需要在科技创新和应用方面取得更加重要的进展,以满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我们需要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动中华民族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第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还需要加强对公民的素质教育。

公民素质教育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现代国家的公民,我们需要具备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履行社会责任。

我们需要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让每个公民都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有力推动者。

此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文化对话。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与世界各国都有深入的联系和交流。

我们需要弘扬互鉴精神,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其他文明进行对话和交流,共同推动全球文明的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现代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以富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使命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执行院长
北京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孙熙国课程内容:
文化是一个大话题也是热话题
简述三件大事:
1、2004 农历甲申年《甲申文化宣言》:世纪之交,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是什么样子
王蒙,许嘉璐,杨振宁,季羡林
官方既没表态拥护,冷处理,个人理解:学者民间官方对中国文化是犹豫的举棋不定
2、2011年1月11日天安门广场东北角,竖起孔子像,整整100天,树立与撤退,对中国文化态度不明朗,纠结的态度,与毛主席遥遥相对,分别代表反文化传统的人和拥护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未来:当西方文化遭遇中国文化会如何
3、2011年年底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炙手可热;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十八大精神
一、文化本质与内涵
1)什么是文化,
人文: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刘向《说苑》,圣人之知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
“化”最早见于金文,化生,变革和造化
朱方圃:化像人一正一倒之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家园(十八大)
中国文化,教化,与西方文化不同
黑格尔,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就像一座庞大的庙宇没有神像。

一个人需要精神的家,物质的家
文化是识别码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仁义礼智信
狭义的文化,仅仅指人的精神生产活动的成果,与西方不同,中国人所讲的文化的内涵,最初只停留在精神生产的层面
2)文化的内容与载体
学界: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产程的一切成果的总和,既包括物质文明成果,也包括精神文明成果
文明不等于文化
文明史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文化的本质是思想
思想对象化——器物文明
对象化在人们行为中便体现为行为文化
制度文明
器物,行为,制度等文明的载体,他们本身不是文化
注意区分:文化的内容和载体
文化产品的本质是立象尽意
3)文化与人的关系
人的思想与情感,心态追求等精神层面,要从两个方面呈现,一是人的活动过程,二是人的活动结
4)文化的功能
5)引领风尚,教育人民
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精神是相对于形体来说
精是精微,神使能动的作用
中国文化精神就是中国文化发展中起精微作用的东西,是指导中国文化发展前进的最基本思想
意识,概念来自佛教
1、天人合一精神
天人合一的基本状态
思无邪,人心合于天理
正思,正想,正觉,正念
率性而为
从心所欲,不逾矩
天命谓性,率性之谓道
天人合一
人心与物的合一
为什么追求天人合一
不学礼无以立
2、什么是以人为本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天地之性,人为贵
为什么追求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解放
做自然的主人
人和物相比,人是核心
人和人相比,民是核心
3、什么是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人之行,莫大于孝
君子终日乾坤,夕惕若,厉无咎
做自然的主人
自强不行的基本状态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中国文化不是奴化文化,不是月亮文化
西方文化也并不是酒神文化,也并不是太阳文化
乾只是健,坤只是顺
4、什么是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升,是德的引申义
厚德载物的基本状态:
民同
和与同
互斥者互补,相反者相成
和与大同
费孝通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合和不是“同”,而是大同
和而不同,就是天下大同
三、中国文化的价值追求
四、中国文化的现代使命
五、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个人感想:
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使命。

作为一名北大的博士生,我拟从大学生的角度,谈谈大学在引领思想文化中的重要使命。

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界对大学推动思想文化、引领人的精神文明这个层面重视得远远不够,这也是当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

有史以来,大学最显著的属性就是通过思想文化引领推进社会进步。

如果作简单的划分,大学在推动社会进步上有两大形态:一是通过科学技术发明推动社会物质发展;二是通过思想文化引领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

同时,这两者相互呼应,相互影响。

但遗憾的是,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界对大学推动思想文化、引领人的精神文明这个层面重视得远远不够,不仅忽视了大学文化使命,而且没有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这也是当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

与此相对比的是,很多西方大学将引领思想文化作为自身的本质属性。

从近代偏重教学的英国式大学到偏重研究的德国式大学,再到美国式大学,无论何种大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引领思想文化都是大学的本质属性。

当前,我国大学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大学文化发展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大学文化简单地等同于意识形态;二是大学文化建设奉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

正是由于在大学文化内涵界定上的片面化、狭隘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上的功利化、实用化,带来大学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障碍性、病态性问题。

在思维方式方面,支配大学研究和思考问题的是传统上“经世致用”的学术价值观。

因此,在科学研究上将“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原本不同性质的东西笼统地称为“科技”,造成过于强调应用研究、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的倾向。

在学术风气方面,一些学者不能潜心研究、刻苦治学,喜欢追风潮、赶时髦,很多年轻人只是关注怎么评上重要奖项,而不是追求发现科学真理时带给自己内心的愉悦和舒畅。

在人才培养方面,抱有功利主义人才观,片面注重人力资源“开发”而非人才“养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在中国大学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简而言之,就是存在着急功近
利地培养人进而导致培养急功近利的人这样两种现象。

在社会服务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科技成果转化“显服务”、轻原始创新和人才培养“潜服务”,重物质经济支撑“硬服务”、轻文化引领“软服务”,重一时之需的“当前服务”、轻百年大计的“长远服务”等问题。

对此,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来推进大学文化的建设,履行大学的文化使命,进而推进大学的思想文化引领,发挥它的独特功能。

第一,坚守理想主义是大学引领思想文化的根本内涵。

大学要凝练具有大学特色的价值文化,这就是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根本所在,它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包括科学的批判精神、自由的主体意识、平等的多元理念、终极的人文关怀以及非功利的价值追求。

要尊重科学价值,心无旁骛地“求真”。

要秉承学术伦理,将学术作为一种志业。

第二,理论创新是大学引领思想文化的首要任务。

大学作为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一定适应如今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顺应当代中国发展的宏观趋势。

强化理论创新,必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瞄准学术发展前沿,打开认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第三,文化育人是大学引领思想文化的根本途径。

当前功利化的人才培养违背了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迷失了人才成长的正确方向,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要以大学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要反对功利性、暂时性和工具性。

文化育人就是强调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教育意识,弘扬理想主义,重视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条件下,大学文化育人要正确处理知识育人和道德育人的关系,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要正确处理通识育人和专业育人的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相结合。

第四,繁荣社会文化是大学引领思想文化的重要职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一过程中,大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大学追求教育公平进而倡导社会公平对繁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还应该加快构建大学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工程,服务社会公共文化均等化;要加强文化产业研究,培养文化产业领军人才;要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精品力作,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