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文化风俗介绍
青海省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昭纳顿节(13张)土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
热贡六月会,流行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传统民俗活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热贡六月会是藏族、土族群众中盛行的大型祭祀表演活动,每年农历 六月十七日至六月二十五日之间举行,举办活动的村庄有五十多个。热贡 六月会是青海同仁县藏族村庄特有的传统文化节,其祭神方式在全藏区是 独有的。热贡六月会的渊源有两种相关的传说,第一种是唐蕃和解庆和平; 第二种是元军务农祈安康。
在黄昏时节,新郎和男性亲友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可是,到女家大 门口后,一般不进门,而是环坐在门外。当阿匐在念“尼卡亥”(即证婚 赞词)时,新郎要跪在门口,与此同时,新娘则跪在家中。
藏族男性服饰分勒规(劳动服饰)、赘规(礼服)、扎规(武士服) 三种;妇女服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仪礼时的服饰变化较大,节 日服饰都较平时着装富丽、盛重。
2008年6月,撒拉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认定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化馆为撒拉族服 饰的保护单位。
撒拉族服饰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衬衫、黑坎肩,束腰带,着长裤、穿 “洛提”或布鞋,头戴黑色或白色的圆顶帽。腰带多为红、绿色,长裤则 多为黑、蓝色。冬季,男子穿光板羊皮袄或羊毛褐衫,富有者则在外面挂 上布或毛料面。妇女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着长裤,穿绣花布鞋。 喜欢戴金、银戒指,玉石、铜或银制的手镯,银耳环等首饰。少妇戴绿色 盖头,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戴白色。
2008年6月7日,青海湖祭海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编号:Ⅹ-86。
谢谢观看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 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 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 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 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 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
青海的家乡风俗
青海的家乡风俗哎,说起青海啊,那可真是个宝藏地儿,家乡的风俗多得跟夜空里的星星似的,数都数不过来。
今儿个,咱们就挑几个接地气的,用咱老百姓的大白话,聊聊青海的那些独特风情。
一、先说说这吃的方面,青海人的餐桌,那是色香味俱全,还藏着不少讲究呢。
1.1 羊肉泡馍,暖胃又暖心一到冬天,青海的大街小巷就开始飘散着羊肉泡馍的香味。
那可不是一般的羊肉泡,得是当地放养的羊,肉嫩汤鲜,再配上刚出炉的馍馍,泡进去一吸溜,哎呀,那滋味,暖到心窝子里去了。
老人们常说:“一碗羊肉泡,寒冬不哆嗦。
”1.2 手抓羊肉,豪爽又实在说到青海,手抓羊肉那是必提的。
大块大块的羊肉,直接上手抓来吃,那叫一个痛快!肉质鲜美,肥而不腻,再蘸点特制的调料,那叫一个绝。
青海人吃手抓,讲究的就是个原汁原味,豪爽劲儿,让人一吃就忘不了。
二、再来聊聊青海的节日庆典,那热闹劲儿,能把你的心都给乐开花。
2.1 春节社火,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到春节,青海的社火表演就热闹起来了。
舞龙舞狮、秧歌队、旱船……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大伙儿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脸上洋溢着笑容,跟着节奏扭啊跳啊,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
这社火,不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传承着青海人的热情和活力。
2.2 花儿会,唱响心中的歌青海的花儿会,那可是个唱山歌的好地方。
每年的特定时节,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对唱花儿。
那歌声,高亢嘹亮,婉转悠扬,唱的是爱情,唱的是生活,唱的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听着那歌声,你的心也会跟着飞扬起来,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了。
三、最后说说青海的日常生活,那些小细节里藏着的大智慧。
3.1 喝茶的习惯,悠闲又养生青海人爱喝茶,尤其是那独特的熬茶。
用铜壶煮上一壶茶,再放上些红枣、桂圆、枸杞之类的,慢慢熬煮。
这茶,不仅解渴,还养生。
青海人喝茶,讲究的是个悠闲,忙碌之余,泡上一杯茶,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那叫一个舒坦。
3.2 敬酒文化,情深意更长在青海,喝酒可不仅仅是为了解馋。
青海本土风俗文化介绍
青海本土风俗文化介绍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为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民俗活动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每年的正月,是青海人民的狂欢节,将正月里的节日气氛渲染得异常热闹红火,而且这样的狂欢要持续到农历二月二才结束。
“四月八”庙会湟源县传统“四月八”庙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湟源县的一个重大传统节日。
在庙会当天,会举行传统的宗教仪式,祈求县城五谷丰登,群众家庭幸福。
大通老爷山朝山会据悉,大通朝山会可能出现于明末清初,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是朝山的日子,隆重而神秘的仪式如期举行,一代又一代子民们祈福平安,祷告万事如意,风调雨顺。
在朝山会期间,同时又有“花儿”会,杂技等表演。
赛马节玉树人无论登山敬神,迎宾送客,操办婚事,都离不开赛马竞技,玉树的赛马节,在西部地区是最有气势的一大节目,特别是每三年一次的“大节”,足有十万人参加。
节前,来自玉树地区的民众就早早赶来,在河谷平原预先支起帐篷迎接节目。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引人入胜的歌舞。
“跳欠”“跳欠”俗称“跳神舞”,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表演者为寺院的僧人,他们头戴面具,身着色彩艳丽的服饰,用手势和动作表达各种佛教寓意,并由专门的僧人用舞钹、唢呐等伴奏。
塔尔寺跳神活动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土族纳顿节纳顿节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目,也称“庄家人会”、“庆丰收会”等。
“纳顿”是土语音译,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含义一样,意为“娱乐”,举行时间可谓超长,从夏末麦场结束时(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天(农历九月十五)才结束,历时近两个月,所以有人称纳顿节是“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青海民俗
青海民俗青海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全省除汉族外,世居青海的主要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的风情。
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的主体民族,从全国藏族分布看,青海是藏族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藏族歌舞旋律明快,节奏强烈、舞姿优美,动作豪放。
赛马、赛牦牛、射箭、摔跤、登山等都是藏族十分喜爱的传统民族体育活动。
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勤劳纯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成为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国内外游客到互助土族之乡游览,已成为省内极具吸引力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之一。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
生活习俗大多同回族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据历史考证,撒拉族先民700多年前从中亚撒马尔罕迁到循化街子一带定居,后来在民间有各种各样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给撒拉族这个民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
他们非常注重礼节,宾客来访,全家人在蒙古包外恭迎,并用“霍仁木”(全羊席)盛情招待,席间拿出自己酿制的传统饮料马奶酒为客人助兴。
蒙古族人热情奔放,喜爱歌舞,每年七、八月间都要在草原上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届时,杀牛、宰羊,喝酒唱歌,还要举行射箭、打靶、赛马、摔跤等活动。
回族,主要聚居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区,其余散居全国各地。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地方,多建有清真寺。
每年举行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节日。
青海人类历史根据研究得知,在距今2万多年前,青海柴达木金地的气候温暖湿润,淡水湖泊众多,水生植物非常丰富,成群的食草类动物在湖滨的疏林草原上奔走觅食。
被今天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称为“小柴旦人”的青海先民,就在这里以狩猎为生,用简单的生产工具获取食物。
1982年,在小柴旦湖滨沙砾层中发现的刮削器、刻具和钻具等打制石器,经现代技术测定,距今已有2.3万年。
青海的风俗名称
青海的风俗名称
青海的风俗名称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括:
1. 藏戏:藏戏是青海地区传统的文艺表演形式,以唱、舞、演、打等形式表现出来。
藏戏有多种类型,如水乡戏、扎什伦布寺戏、格萨尔王传奇戏等。
2. 藏族婚礼:藏族婚礼是藏族人民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通常持续3-7天。
婚礼期间,新郎新娘进行各种仪式和活动,如舞蹈、唱歌、祈福等。
3. 青海湖祈福:每年农历六月,青海人民会在青海湖边举行传统的祈福仪式,祈求丰收、平安、健康等。
4. 青海湖赛马会:青海湖赛马会是青海地区的一项传统运动。
每年农历七月,青海湖畔会举行盛大的赛马活动,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观众和选手。
5. 藏族舞蹈:藏族舞蹈是青海地区的一项传统文化艺术,以其优美的姿态、高度的艺术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藏族舞蹈有多种形式,如藏舞、土舞、歌舞等。
6. 朝觐:青海地区有着众多的回族和其他穆斯林信仰者,每年会前往麦加朝觐。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穿上传统的朝觐服饰,做出各种虔诚的礼仪和祷告。
- 1 -。
青海民俗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当 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 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 (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 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荣,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 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 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 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 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 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 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客人准 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 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高台
高跷
旱船
舞狮
舞龙
秧歌
二、青海各民族饮食民俗
藏族饮食习俗
藏族的食物主要是牦牛奶、牛羊肉、糌粑等。食品的花样虽不算多, 却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奶食类:在青海藏区,牛奶通常用来煮奶茶、制酥油和做酸奶。酸奶 有一种芳香的气味,不少老年人夏季以酸奶为主食,认为酸奶能使他 们益寿延年。
酸奶
藏族人的酥油茶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茶。制 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 水久熬成浓什,再把茶水倒入 “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 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 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 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 可口的酥油茶了。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以前,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比较 特殊.先将奶计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 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 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 便成酥油。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一般来 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 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青海的风土人情及旅游景点推荐
青海的风土人情及旅游景点推荐
青海的风土人情
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下面是青海的一些风土人情:
藏传佛教文化:青海是藏传佛教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遗产,如塔尔寺、拉卜楞寺等,成为青海的重要文化标志。
牧民文化:青海是中国最大的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牧民文化,如藏族、土族等,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而著名。
高原自然风光:青海拥有着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如青海湖、茶卡盐湖、祁连山等,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而著名。
青海旅游景点推荐
青海是一个有着浓郁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地区,下面是青海的几个著名景点:
青海湖:它是青海的著名景点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以其独特的高原湖泊景观和生态环境而著名。
塔尔寺:它是青海的一处藏传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寺庙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而著名。
茶卡盐湖:它是青海的一处自然风光景点,是中国最美丽、最神秘的盐湖之一,以其独特的盐湖景观和奇特的地貌而著名。
祁连山:它是青海的一处自然景观,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山脉之一,以其独特的高山雪景和自然风光而著名。
青海旅游注意事项
在青海旅游时,游客需要注意高原反应,适当休息、补充水分;
在青海旅游时,游客需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在青海旅游时,游客需要注意环境保护,不随意乱扔垃圾;
在青海旅游时,游客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秩序;
在青海旅游时,游客需要注意个人财物安全,尤其是在人多拥挤的地方。
青海人文特色介绍
青海人文特色介绍青海省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信仰的省份,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人文特色丰富,包括语言文字、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
一、语言文字青海省有着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汉、藏、蒙语等。
在汉语方面,青海汉语有着独特的方言特色,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与普通话都有很大的差异。
藏语是青海省另一个重要的语言,是当地藏族人民的母语和正式语言。
蒙古语则被蒙古族人民广泛使用,成为当地的第二种官方语言。
此外,青海省还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唐卡、经幡、扎染、羌绣、蒙古族马头琴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民族风情青海省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地区之一,拥有26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藏族、蒙古族和土族。
藏族风情淳朴、纯真,文明含蓄,善于歌唱和跳舞,具有独特的服装和建筑风格。
蒙古族勇敢而豪放,善于歌唱和马术表演,对草原的热爱和感悟深刻。
土族则重视生态保护,具有独特的婚姻习俗和祭祀活动。
三、宗教信仰青海省是宗教多元化的地区,拥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信仰。
其中,佛教被当地民众广泛信仰,藏区的寺庙是当地人们重要的信仰场所,每年春节、卫塞节等节日都吸引着大量朝圣者前来。
伊斯兰教在城市和草原地区也有很多信徒,清真寺和回民餐馆是城市里的重要景点。
基督教则受到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外来人士的信仰。
四、建筑艺术青海省的建筑艺术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藏式建筑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其外观庄重、富有民族风情,色彩鲜艳,装饰精美。
以拉萨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塔尔寺为代表的大型寺庙,更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艺术精品。
此外,青海省还有许多其他建筑形式,如民居建筑、城市建筑、园林建筑等,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总之,青海省是中国的一个多元化、多元文化、多民族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特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值得深入学习和了解。
青海的风土人情和特色
青海的风土人情和特色
青海是中国西北的一个省份,处于青藏高原上,是中国五大民族
自治区之一。
青海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以下
是一些青海的特色。
一、藏传佛教文化
青海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中心之一,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
贵
州寺、塔尔寺、雷波寺等众多佛教寺庙保存完好,成为了人们向往的
精神家园。
茶马古道、祁连山草原、三江源等地,也是藏传佛教文化
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
二、羌族风情
青海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羌族是青海的主要民族之一。
羌族的服饰、风俗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情。
羌族的刺绣艺术、马衔花饮
食等都是青海的民俗文化代表。
三、高原草原
青海是中国草原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崇山峻岭、广袤草原、雄
伟山水等风景令人叹为观止。
青海湖、祁连山、玉树等地的壮丽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藏文化艺术
青海也是中国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藏族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著名的唐卡画和木雕工艺,展现了
藏族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水平。
总之,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姿多彩的地方,其风土人
情和特色非常丰富。
青海结婚风俗流程
青海结婚风俗流程青海有哪些婚嫁习俗:1、火槽无论婚丧嫁娶,由于招待的主人很多,所以青海人习气搭建一个简易的暂时火槽来煮茶、煮肉等,并有专人照看。
普通主人较多的人家火槽能长达十来米,能够快速供给婚宴所需的食物。
2、敬酒这是青海人持酒的习气,敬酒的人必需是双手端着一个小碟子,外面放有4-8个小酒杯来敬主人。
喝酒的人必需先像少数民族那样,先用手指沾头两杯或许一盘的酒向空中点三下,以际敬天地人(也有说是佛法僧),然后再双手各持一杯而饮。
也有的是在喝酒之前,将头两杯酒向盘子中稍微倒点,以示敬天地,然后再双手各持一杯饮酒。
3、婚宴青海结婚宴席上,担任跑堂的都是亲朋好友或许是隔壁邻居。
他们端给主人的木盘子中,菜餐具等各种摆放也有一定的考究和说道。
4、签到在青海地区,婚宴的签到本一般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来记载。
5、食物在青海,尤其是在一些乡村,砖茶、冰糖是婚丧嫁娶、盖房、敬佛等等各种事务长必不可少的,永远不过时的东西。
6、座位在青海的宴席中,上方和炕上的席桌永远是晚辈和尊贵的主人。
婚宴上,这是专门为娘家人留的。
青海结婚流程大盘点:1、认门男方选择吉日,在正午12点前到达女方家,谓之认门。
认门结束之后要邀请女方家长择吉日到男方家拜访,并粗在下午4点前离开。
2、转家妨家在约定日12点前到达男方家,谓之转家。
在转家这一天,男女双方的家长要商定定婚日期、结婚日期,以及结婚首饰、聘金、酒宴等事宜,下午4点前离开。
3、定聘定婚日期男方携带备办好的首饰、聘金以及4样礼物,在中午12点前到达女方家。
定聘仪式结束之后,男方必须在下午4点前离开。
4、迎亲男方在吉日、吉时前往女方家迎亲,到达时女方不能开门,经男方叫门、塞红包后才能开门以图吉利,女妨家准备一半酒席(上马席)招待迎亲的亲朋,一般从进门到离开需2小时左右。
5、结婚新娘迎娶回家后举行“结婚仪式”,新郎、新娘进入洞房,男方的妹妹给新嫂子端水净手、净面。
男方的嫂子给新娘下面打2个荷包蛋但面不能下熟,并问新娘“生不生”。
青海传统节日介绍
青海传统节日土族波波会时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地点:青海互助县的土族乡村介绍:“纳顿”是士族人的传统节日。
人们穿上最好的服装从下川到上川,追随着纳顿,笑逐颜开,扶老携幼,探亲访友,畅谈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愿。
花儿会时间:农历六月介绍:数万名回、东乡、保安等民族的“花儿”歌手和观赏的群众汇集到花山唱“花儿”,有拦路、游山、对歌、敬酒、告别等活动。
还举办民间社火、商品交易会。
热贡藏乡六月会时间:农历6月15日~28日地点: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介绍:“六月会”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
舞蹈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那达慕大会时间:七、八月间介绍: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
土乡纳顿会时间:农历7月12日~9月15日地点:民和县最南部的三川地区介绍:“纳顿”土语为玩的意思。
节日期间,数十里的川道沉浸在欢乐之中,到外彩旗飘动,鼓乐喧天。
人们穿上最好的服装从下川到上川,追随着纳顿,笑逐颜开,扶老携幼,探亲访友,畅谈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愿。
穆斯林圣纪节时间: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地点:当地清真寺介绍:中国大多穆斯林聚众节日当天举行纪念活动,诵经、赞主赞圣,宣讲穆圣传教历史和圣训以及个人生平事迹等。
还要宰牛羊集体设宴庆贺,表示对穆圣的缅怀。
而“茂鲁德”意为“穆圣诞辰”,系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穆斯林对“圣纪日”的称谓。
穆斯林开斋节时间: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地点:当地清真寺介绍:节日早晨沐浴盛装,喜气洋洋地赴寺参加会礼,并按规定交纳开斋捐,藉以完善全月斋功,周济贫穷,共度佳节。
会礼结束时,互道“色兰(目)”,表示节日祝贺,并依礼俗宴请宾客,互赠节日食品。
青海人文特色介绍
青海人文特色介绍
青海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着丰富的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介绍:
1. 藏传佛教文化:青海是中国重要的藏传佛教中心之一,拥有许多寺庙和喇嘛学院。
例如,宁玛派的措欧林寺、噶举派的塔尔寺和格鲁派的塔尔寺等都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2. 蒙古族文化:青海有很多蒙古族的聚居区,他们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成为了青海的一大特色。
例如,在青海湖畔的伊尔克什坦草原上,经常可以看到蒙古族人民在放牛、唱歌、跳舞等。
3. 民族服饰:青海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服饰文化,如藏族人的长袍和袍裙、蒙古族人的袍子和马靴、土族人的花衫和头饰等等。
4. 雪域高原风情:青海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雪域高原”,这里的风景壮美、气候清爽,是旅游者的天堂。
例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玛旁雍错等景点都是非常值得游览的地方。
5. 西北民俗文化: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西北的民俗文化气息。
例如,在青海的农村地区,可以看到许多民间手工艺品和传统的民俗节庆活动。
- 1 -。
青海文化特色简介
青海文化特色简介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以下是青海文化的一些特点和特色简介。
1. 藏族文化:藏族是青海最主要的民族之一,其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主要信仰藏传佛教。
藏族人民热爱舞蹈、音乐和唱歌,特色的藏戏和唐卡绘画也是藏族文化的瑰宝。
2. 草原文化:青海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省份之一,草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牧民们以养马、养牛为生,过着独特的牧区生活。
草原上举行的各种民间活动如赛马、摔跤、蒙古包篝火晚会等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青藏高原文化: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上,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青海的文化带有鲜明的高原特色。
高原牧民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传统医药等都是青海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4. 民俗文化:青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每年都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如藏族的“卓玛”节、土族的“茶卡盐湖节”等。
这些活
动以丰富多彩的节目、民族服饰和民俗习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总的来说,青海文化的特色在于它丰富多样、多民族共存,反映了青海人民的独特生活方式、信仰和传统习俗。
这些文化特色也成为了青海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青海回族的风俗
青海回族的风俗引言青海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其中回族人口比较集中。
回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个,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青海回族的风俗,介绍他们的婚姻习俗、服饰传统、节日庆祝和饮食文化。
婚姻习俗1. 订婚仪式回族的订婚仪式通常在婚礼前的一个月举行。
在这个相亲的过程中,男方家庭会派一位媒人去女方家庭提亲,商讨婚事。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媒人会将双方的喜酒定下来,这个时候正式定下了婚约。
2. 婚礼仪式回族的婚礼仪式非常庄重隆重。
通常在婚礼的前一天,男方会请来一位经验丰富的媒人,帮助双方家庭进行婚礼现场的布置。
婚礼当天,新郎会骑着马,头戴花环,由一群热情的亲友护送新娘到婚礼现场。
在婚礼上,新娘会佩戴华丽的头饰和传统的婚纱,而新郎则穿着传统的回族服饰。
婚礼仪式中还会进行祭祀活动,家族长辈会在新娘新郎的身上撒上红豆,象征着祝福和美好的未来。
3. 婚礼习俗回族的婚礼习俗非常多样化。
在婚礼上,亲友们会送上礼金和礼物,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而新婚夫妇则会回赠一些纪念品,作为回礼。
婚礼上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娱乐活动,如舞狮、武术表演等。
在回族婚礼上,宾客们会享用丰盛的饭菜,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羊肉。
回族人民视羊肉为珍贵的食材,婚礼上的羊肉菜肴尤为丰富多样。
服饰传统1. 男装回族男子的传统服饰是白色的长袍,袍子下摆分为前后两截,方便骑马时穿脱。
男子头戴白色或黑色的圆帽,帽顶有一个纱穗。
在正式场合,回族男子会佩戴一字锦带。
在寒冷的冬季,男子会穿着一件大衣保暖。
回族男子的传统服饰非常朴素,体现了他们淳朴的生活方式。
2. 女装回族女子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
她们通常穿着色彩鲜艳的袍褂,上面绣有各种华丽的花纹。
衣襟、袖口和下摆都绣有金线和珠子,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女子头戴黑色头巾,头巾上还会别上一朵花或饰品,增添了女性的魅力。
3. 现代服饰随着时代的进步,回族人民的服饰也逐渐与时俱进。
如今的回族男女都穿着现代化的服装,但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元素,如头饰、花纹等。
青海民俗
青海民俗青海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全省除汉族外,世居青海的主要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的风情。
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的主体民族,从全国藏族分布看,青海是藏族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藏族歌舞旋律明快,节奏强烈、舞姿优美,动作豪放。
赛马、赛牦牛、射箭、摔跤、登山等都是藏族十分喜爱的传统民族体育活动。
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勤劳纯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成为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国内外游客到互助土族之乡游览,已成为省内极具吸引力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之一。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
生活习俗大多同回族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据历史考证,撒拉族先民700多年前从中亚撒马尔罕迁到循化街子一带定居,后来在民间有各种各样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给撒拉族这个民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
他们非常注重礼节,宾客来访,全家人在蒙古包外恭迎,并用“霍仁木”(全羊席)盛情招待,席间拿出自己酿制的传统饮料马奶酒为客人助兴。
蒙古族人热情奔放,喜爱歌舞,每年七、八月间都要在草原上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届时,杀牛、宰羊,喝酒唱歌,还要举行射箭、打靶、赛马、摔跤等活动。
回族,主要聚居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区,其余散居全国各地。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地方,多建有清真寺。
每年举行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节日。
青海人类历史根据研究得知,在距今2万多年前,青海柴达木金地的气候温暖湿润,淡水湖泊众多,水生植物非常丰富,成群的食草类动物在湖滨的疏林草原上奔走觅食。
被今天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称为“小柴旦人”的青海先民,就在这里以狩猎为生,用简单的生产工具获取食物。
1982年,在小柴旦湖滨沙砾层中发现的刮削器、刻具和钻具等打制石器,经现代技术测定,距今已有2.3万年。
青海的民俗民风
青海的民俗民风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这里的民俗民风丰富多彩,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的独特风情。
藏族是青海省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的民俗民风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藏族的传统节日中,最为盛大的要数藏历新年了。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上盛装,跳起欢快的舞蹈,同时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赛马、射箭、摔跤等。
此外,藏族人还有一种独特的婚礼仪式,叫做“婚礼拉绒”,这是一种非常隆重的仪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
回族也是青海省的重要民族之一,他们的民俗民风也非常有特色。
在回族的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要数开斋节了。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上盛装,到清真寺里祈祷,同时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赛马、射箭、斗鸡等。
此外,回族人还有一种独特的婚礼仪式,叫做“婚礼拜月”,这是一种非常隆重的仪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
土族和撒拉族也是青海省的重要民族之一,他们的民俗民风也非常有特色。
在土族和撒拉族的传统节日中,最为盛大的要数“吃新节”了。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上盛装,到田间地头去采摘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赛马、射箭、斗牛等。
此外,土族和撒拉族人还有一种独特的婚礼仪式,叫做“婚礼拜天”,
这是一种非常隆重的仪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
青海的民俗民风非常丰富多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和习俗。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也可以领略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青海的风土人情
青海的风土人情
青海是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因其地处高原而被誉为“天蓝、地绿、水碧”。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青海的人民主要居住在高原地区,因此受到高寒气候的影响。
他们通常以畜牧业为主要的生计方式,饲养牛、羊等家畜,以供应肉食和奶制品。
青海的牧民是勤劳朴实的人们,他们长期以来依靠草原与牛羊相伴生活,形成了独特的牧民文化。
在青海的农村地区,人们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也种植一些水果、蔬菜等。
农民们通常以劳动为生,他们热情好客,善良友善。
而在城市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更加现代化。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以藏族、汉族、回族等人民为主。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例如,藏族人民喜爱跳舞和唱歌,他们以藏戏、藏歌等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汉族人民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青海的人民信仰多样,主要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汉传佛教。
他们秉着宗教信仰,积极传承和发扬着各自的宗教文化。
在青海的农村,有独特的祭祀活动,如“吃年粮”、“祭山神”等。
这些传统祭祀活动通常会有丰富的庆祝仪式和祈愿仪式,人们通过祭祀表达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情。
总体来说,青海的风土人情淳朴朴实,充满着热情和信仰。
这里的人民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为青海这片土地的瑰宝。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青海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青海
青海,是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个让人喜欢的地方。
我的家乡在青海,在青海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青海,最不能错过的就是藏历新年了。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藏历新年又称“夏扎节”、“法会”等。
它起源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藏历年的前一年称为“麦秋”,后一年称为“丹巴”。
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就要数藏历新年了。
藏历年从腊月初八开始,直到第二年正月十七结束。
新年期间,藏族人民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跳神、赛马会、赛马会……在这一天里,人们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服装,戴上自
己喜欢的头饰和装饰品,然后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过藏历新年时,一般都要在寺院举行诵经祈祷活动。
诵经时,人们要手持酥油、酥皮花、哈达等物向菩萨朝拜。
人们还要将自己的愿望写在纸上,然后焚香祷告。
—— 1 —1 —。
青海藏区的民族文化特色
青海藏区的民族文化特色青海藏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地方,它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因为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而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在传统的藏族文化中,有很多非常有代表性的元素,如唐卡、蒙古包、蔗糖、牦牛、喜马拉雅山等等。
这些元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藏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藏族文化的代表:唐卡唐卡是藏族人民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方式。
唐卡通常是由布、线、石粉、彩绘等材料制成,是一种独特的绘画,有些唐卡作品甚至金碧辉煌、色彩缤纷,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
唐卡主要绘制佛、菩萨、神仙、历史人物和法相等天地间的文化事物,这些绘画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世界上,唐卡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艺术品。
它代表了西藏文化的精神信仰和艺术成就,因此被认为是藏区文化的代表。
藏族生活的特色:蒙古包和蔗糖蒙古包是藏族人民生活的一种特色,它是一种传统居住用房,通常是圆形的,由木头和毡子制成,内部布置整齐,采光透气。
蒙古包中央开口,可以通风、照明,采光充足。
这种建筑物可以很好地适应极端气候,因此被藏族人民广泛使用。
蔗糖是西藏人民饮食的代表,它是由高原蔗加工而成的,通常呈现棕色或黄色,有甜味,非常有营养。
蔗糖可以用于制作各种糕点、糖果等食品,也可以单独食用。
对于藏族人民来说,蔗糖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和习惯,它的甜味和赏心悦目的外观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藏区的代表性动物:牦牛在藏区的文化当中,牦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
牦牛是藏区高原地区的特有牛种,它们具有多种优良特性,如冬季耐寒、夏季耐热、耐饥耐渴等等。
因此,藏族人们通常将牦牛视为财富和生命的象征。
在藏区的生活当中,牦牛不仅可以提供食品、皮毛等物,还能用于耕作、运输和牧业等方面。
藏族人民崇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也与牦牛密切相关,他们很注重爱护牦牛,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如牦牛节等。
结语青海藏区是一个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方,它的传统藏族文化、生活方式和自然风光都有着非常独特的地域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自己的独特风格。其语言、语法很有特点,有“主语+谓 语+宾语”格式,也有“主语++宾语谓语”格式。 青海方言的词汇形象生动、富有魅力,加之发音轻柔,有 类关语,形成细腻、委婉、幽默、轻快的风格。人们说话 时方言加普通话,又产生了一种青海的普通话“青普话”。 青海方言按照可以分为:循化、化隆、民和、乐都、湟中 (平安、互助)、湟源、大通(门源)、西宁等八种,其 主要区别在于发音和咬字上。
讲解:郝玉婷、董天雨 制作:董天雨
地 方 服 饰
饮 食 文 化
方 言 特 色
民 俗 文 化
地 风 貌
青 藏 铁 路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 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 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 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 围裙。 土族服饰兼有蒙古族和藏 族的特点,衣服鞋帽上刺绣非 常丰富。 土族服饰流行于青海互助。 妇女咖啡色镶边毡帽(未婚女子 不戴),身穿开衩大襟蓝、黑长 袍,外镶宽边短坎肩,称“砖包 城”。少妇穿花袖长袍,从袖根 开始分蓝(天)、白(云)、红(太 阳)、绿(树木庄稼)、黄(土地)、 黑(地下宝藏)等色。穿从膝部 有一指宽的白条相隔、上蓝下 黑的裤子(未婚女子有上蓝下红 ),穿绣花长统靴。
柴达木”是蒙古语“盐泽”的意思,它 位于青海湖西边,海拔2600-3000 米,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 第二大盆地。
青海湖位于青海 省东北部的青海 湖盆地内,既是 中国最大的内陆 湖泊,也是国内 最大的咸水湖。 它长105公里,宽 63公里,最深处 达38米,湖泊的 集水面积约29661 平方公里,湖面 海拔3196米。比 中国最大的淡水 湖鄱阳湖,要大 近450多平方公里。 湖水来源主要依 赖地表径流和湖 面降水补给。入 湖的河流有40余 条,主要有布哈 河、巴戈乌兰河、 侧淌河等,其中 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平弦戏
平弦,青海地方曲种,民间坐唱艺术。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三弦 定弦格式属于民间定弦法中的“平弦”而得名。主要唱腔为“赋子”, 俗称“西宁赋子”。流行于以西宁为中心的湟中、平安、湟源、 大通、互助等地。唱腔属于联曲体,除“赋子”外,尚有“背宫”“ 杂腔”“小点”等。以杂腔曲调较多,包括离情、风阳歌、罗江怨 等20多支。有《沙落雁》、《楚王宫》等10多支器乐曲牌。
西宁作为青海省省会,
位于青海省东,依山傍水,景 色秀丽,是一座有着二千余年 历史 的高原古城。西宁夏季凉 爽,舒适宜人,是理想的避暑 胜地。
环湖赛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2004年环湖赛由2.5级
升为2.HC级,已成为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之一,也是世界上 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每年比赛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0支左右运动队100多 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总距离1000多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赛程7-10天,奖金总额 20万美元。比赛线路设计以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为中心,并向周边地区延伸, 沿途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旖旎迷人。
“可可西里 是目前世界上 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 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 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 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 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 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 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 极,“生命的禁区”。然而 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 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 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 的乐园”。
青海农村家家户户都居住在 庄廓院内,所谓庄廓院实际 上是由高大的土筑围墙、厚 实的大门组成的四合院。庄 廓一词为青海方言,庄者村 庄,俗称庄子,廓即郭,字 义为城墙外围之防护墙。庄 廓一词如何演绎而来,笔者 不得要领。但庄廓与城郭似 乎有联系。 青海庄廓院看似简单土气, 却有着深远的历史性和很强 的实用性。由于青海地处边 远,气候高寒,长期的战乱、 严酷的环境造成了它独有的 风格。唐宋以来,青海战火 连绵,烽烟不息。兵燹匪患 长期困扰百姓。明代伊始, 建城堡、设驿站、屯兵移民 为国策。所以县有城池,村 有堡子,户有庄廓,都是防 御性很强的生活居所。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 部,是我国一个多民族 聚居的地方。长期以来, 居住在这里的汉、藏、 回、蒙古、撒拉等民族, 利用本地的土特产品作 原料,不断创造和发展 自己多姿多彩的风味小 吃,形成了独具高原民 族特色的饮食文化。这 些小吃做法简单,食用 方便,散发着浓郁的乡 土气息。
青海方言: 青海的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体系。 由于历史上人口的迁徙、各民族长期相处,形成了青海汉
花儿花儿是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新疆等四省区七、
八个民族中的一种民歌。她有着独特的歌词格律和音乐旋律, 作品浩繁,曲调丰富,文学艺术价值很高。她是我国民间文学 中的一枝秀丽多姿、丰彩闪烁的“花儿”,
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作为藏传佛教绘画 艺术的典范,是我国文化遗 产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它包括绘画(壁画、卷轴画 即唐卡)、雕塑(泥塑、木雕、 石雕)、堆绣(剪堆、刺绣)、 建筑彩绘、图案、沙盘画艺 术、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 特别是唐卡艺术品作为热贡 艺术的精髓,被誉为“中国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中一 颗璀璨的明珠”和“青藏高 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黄 南作为热贡艺术的原产地, 现如今在所辖同仁县隆务河 两岸的村落已形成了“家家 有画室、人人是画师”的创 作盛况,也造就了像尖措、 夏吾才让等一大批国
民族风情
传统民居
地方艺术
宗教信仰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在七十二万平方公 里辽阔、神秘的高原大地上,世代生息繁衍着汉、 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二十多个民族。在长 期的生产与生活中,青海各族人民创造着自己的 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现实与梦想,形成并 保持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风情和习俗。 当你 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那情趣盎然的汉族社火,那 舞姿婆裟的土族“安昭”,那高亢激越的撒拉“新曲”, 那歌喉润的藏族“拉伊”,那悠扬动情的蒙古族马头 琴声,定会使你流连忘返。 每年在羊肥马壮的夏秋时节举行的青海湖赛 马会、玉树结古草原歌舞会、果洛大武的朝山会 等各种草原盛会上,方圆数百里的人们身着风格 质朴、色彩鲜艳的的衣饰汇集一起,尽情歌舞,十 分热闹,紧张而热烈的赛马、射箭、赛牦牛,令人 惊心动魄。
家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大 师。 2006年,热贡艺术 被列入国务院首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 前,热贡艺术正在申报世 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传佛教对藏民族的影响 是广泛而深刻的。7世纪 它传入藏族社会后,逐渐 渗入其历史、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中, 成为中国藏族广泛信仰的 宗教,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黄教创 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出生地, 早先建造的时候只有一座 银塔(大概是1560年开始 修建)后来逐年扩建成今 天这座占地1000亩的大 寺。为喇嘛教六大寺之一, 是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 心。整体寺院建筑群为藏 汉结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