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最终2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传统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传统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的成果。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藏族文化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藏文化的发展。

历史藏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其文化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早在唐代,藏族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字、语言、宗教和文化。

藏文是一种象形文字,自古以来一直作为藏族人民的书写工具。

藏文的字母形状独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藏族宗教方面最为著名的就是藏传佛教,它是藏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佛教的传播使得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同时也为藏文化注入了更多的哲学和文学元素。

14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此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逐渐加深,拉萨也成为了新的文化交流中心。

17世纪时,雍正皇帝委任堪布策佐,推进藏文的规范化改革,使其更具有传播和交流的功能。

现状尽管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其现状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许多传统文化元素正在逐渐消失。

藏文也因受到外来文化冲击,面临着生存危机。

为了让藏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发展,必须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

在当代社会中,藏族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另一种挑战,即与现代化的协调。

现代化进程明显地影响了藏族文化,使得一些传统的习俗和文化元素不再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为了让藏族文化能够持续性地发展,必须寻找现代化进程和藏族传统文化的平衡点。

为了保护藏文化并让其更好地发展,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一、强化教育和传承:加强藏传佛教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等的传承,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引导藏族青年人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

二、保护藏文:提高人们对藏文的认识和重视,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和开发藏文,保护藏文本身的形态和内容,由此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中的精神财富。

三、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推广藏族文化和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藏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融合,扩大藏族文化的传播范围,使藏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光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020版政治新导学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26课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政治新导学江苏专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26课 Word版含解析

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16、2018·选择,2015·探究);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013、2015、2017·选择);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013·简析)。

[试判断]1.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分析:错误。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2.拥有3 000 多年历史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分析:错误。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分析:错误。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

( )分析:错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

5.南方人偏爱咸粽子,北方人青睐甜粽子,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 ) 分析:错误。

南北方人端午习俗的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点,表明了南北地区文化的差异。

6.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域民族文化的总和。

( )分析:错误。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能认为是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7.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同一。

( )分析:错误。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分析:错误。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9.文化的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依托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托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藏族和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几千年来在青藏高原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西藏传统文化。

可以说,西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西藏传统文化的细致分类。

藏民族文化的分类有多种,按照社会发展形态可以分为:原始社会的藏族文化、奴隶制社会的藏族文化、封建农奴制社会的藏族文化、社会主义社会的藏族文化;按照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史前时期的藏族文化、象雄时期的藏族文化、吐蕃王朝时期的藏族文化、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化;按照地域可以分为:卫藏地区的藏族文化、康区地区的文化、安多地区的藏族文化;按照宗教信仰可以分为:史前信仰文化、苯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西藏文化的分类比较细致,研究较为具体。

(二)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行政区域规划上,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精神文化领域,西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理念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组成部分。

西藏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宽容精神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藏民族传统文化中慈悲、善良、博爱的人本主义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糅合,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三)西藏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

西藏传统文化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较大,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西藏传统文化一部分内容蕴含于宗教的经依托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杨彦辉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独特的地方性,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西藏地区民族化、大众化必须立足于当地的传统优秀文化基因,积极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成分,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大众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在西藏各族群众中落地生根。

4041典理论著作当中,例如佛教巨著《甘丹尔》《丹珠尔》等书;另一方面,藏族文学作为记述西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受地域的影响也十分深刻。

从传统习俗入手探究藏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从传统习俗入手探究藏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从传统习俗入手探究藏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历史悠久,充满诗意和神秘感。

藏族服饰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族习俗和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今天,藏族服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本文将通过探究传统习俗,来理解藏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一、藏族传统习俗与服饰藏族传统习俗和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过去到现在,藏族人民一直将衣着作为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同时,由于藏族居住在高原地区,气候寒冷,为了适应极端的气候条件,藏族人发明了许多特殊的服饰,比如厚重的大衣、布鞋、靴子等等,这些服饰为其保暖、保护身体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藏族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吉巴”、“巴蔺”和“根布”三种。

其中,“巴蔺”是藏族传统的男性服装,由袍、裤、靴子、腰带等组成。

它特别注重质地和色彩的搭配,同时在设计上还融合了当地的动植物图案和吉祥寓意。

而“吉巴”则是藏族传统的女性服饰,由长袍、上衣、腰带和饰品等组成。

它通常用丝绸、棉花、羊绒等材料制作而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色彩斑斓,表现出藏族女性的文化内涵。

而“根布”则是藏族人衣食住行中的必需品,由不同的面料和品种组成,用于织布、缝补,是藏族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二、藏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之一,藏族服饰的传承和展示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藏族文化、认识藏族服饰,藏族地区中出现了许多展示藏服文化的方式。

比如,在一些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可以看到许多藏族服饰的展示。

这些展品既包括历史上的传统服饰,也包括近年来新式服装款式。

在展览中,藏族服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将得到展示,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同时,一些著名的藏服设计师和手工艺人也将传统的服饰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了新的款式和款式变化,为藏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此外,不仅是在博物馆和展览上,藏服文化在当代的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展示和传承。

中华文化一体与各民族文化多元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一体与各民族文化多元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一体与各民族文化多元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一体与各民族文化多元之间的关系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内涵丰富而庞大。

中华文化包括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思想、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中华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家庭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同时,中华文化还涵盖了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以及民间信仰、地方习俗等多元元素。

二、中华文化的全民共享中华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形成的,渗透于每一个中华人民的精神世界中。

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专属于中华民族的,而且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化具有着强烈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吸纳了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以汉族文化为基础,多民族文化共存的独特面貌。

中华文化的全民共享,是中华民族团结进取、共同发展的文化基石。

三、各民族文化的多元特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发展路径。

这些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互相独立而又相互影响。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特有的地域特色、信仰习俗、生产方式等。

例如,藏族文化以宗教信仰为核心,民族舞蹈表达着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蒙古族文化以草原牧民为主要生活方式,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音乐、舞蹈和服饰。

四、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各民族文化之间发生了广泛的互动和交流。

各民族文化在与中华文化的相互渗透中,融合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特色和传统。

例如,藏族文化不仅保留了其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藏汉文化融合。

这种相互渗透的现象不仅仅在文化表演、舞台艺术等方面,更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多元性中华文化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共同体,有着继承传统的同时也积极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面对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西藏,一座神秘的高原,屹立于中国的西南边陲。

西藏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宏伟的自然风光, 更能够深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方面探讨西藏的特色和传承。

西藏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西藏曾经是多个政权的统治地区,其中包括达赖喇嘛集团领导的藏南地区,宋元明清统治下的西藏中部和北部,Xi征服的西蔡、阿里地区等。

西藏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便是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进行解放和改革。

这一历史事件改变了西藏的政治和社会面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西藏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 民族文化得到了特别的保护和传承。

西藏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在这里,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和商贸民族相互交织。

在不同的民族分享着丰富而又多彩的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血脉。

传统西藏文化的核心是宗教文化和艺术文化。

佛教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融汇了印度、尼泊尔和西藏本地传统,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瑰宝。

佛教艺术与唐卡艺术是西藏文化的代表,被誉为佛教文化的杰作。

唐卡是一种传统的宗教画,是西藏佛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唐卡画分宗教类和世俗类两种,具有深刻的宗教思想和艺术价值。

唐卡画的画种繁多,画风独特,色彩鲜艳,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是西藏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藏的传统文化也体现在民俗文化方面,如藏式服饰、藏医药、木质建筑和文化节日等。

藏式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其特点是山岩、华彩、多层华服和朴素,是一种充满艺术和民族特色的衣着。

藏医药是西藏的传统医学,它以中医药为基础,结合了藏族独特的医疗传统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西藏的建筑文化主要是木质建筑,它们采用木结构和传统工艺,是西藏建筑文化最明显特征的代表之一。

此外,西藏还拥有许多传统文化节日,如阳历和农历新年,藏传佛教的诞辰日、示寂日等。

雪域高原上的民族瑰宝——藏族民俗文物探解

雪域高原上的民族瑰宝——藏族民俗文物探解

雪域高原上的民族瑰宝——藏族民俗文物探解万 婷摘要:生活在“世界屋脊”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博采众长、创新发展,用兼具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

民俗文物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主要有两大类:(一)别具地域特色的宗教器具;(二)独具民族风采的生活器具。

这些民俗文物彰显着特征明显的藏族风貌,集中表现为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互融性、时代性。

藏族民俗文物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具有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高原文化;藏族的民族民俗文化;民俗文物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4-0012-05一、深蕴民族、地域特色的藏族民俗文化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

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

民俗文化的范围,大体上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2]。

藏族历史悠久,其民俗事象异彩纷呈。

民俗文化在密切联系广大藏族同胞生活的同时,亦在展现藏族区域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随着地域、气候、生活习性与人文环境的变化,藏族人民生活的区域也随之相应调整,这也促使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独特的民俗文化。

藏族民俗文化自成体系,源远流长,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

这些特征集中表现为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互融性、时代性等。

地域性是藏族民俗文化区别于其他民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生活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因此其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藏族民俗文化产生于青藏高原这一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地域,世界屋脊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藏族民俗文化。

青藏高原是群山连绵横亘之地,巍巍高山直入蓝天,绵绵白云环绕雪峰,山系的静谧又给其民俗文化增添了一抹冰雪的高洁之色。

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高原游牧文化。

藏文与藏族文化传承-以口头传统文化和节日为例

藏文与藏族文化传承-以口头传统文化和节日为例

藏文与藏族文化传承 - 以口头传统文化和节日为例摘要:口头传统文化是藏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间故事、传说、歌谣等;节日是藏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宗教、民俗和文化元素;通过探讨口头传统文化和节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藏族文化,为后代传递文化智慧。

关键词:藏文;藏语文;文化传承;以口头传统文化和节日为例一、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口头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形式口头传统文化是指以口头传递和传承的传统文化形式。

它包括藏族民间故事、传说、民歌、神话等口头传统的表达方式。

口头传统文化是藏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口头的形式传递给后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观和智慧。

保护口头传统文化对于维护和传承藏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通过努力保留和传承相关的口头传统,以确保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1]。

(二)口头传统文化在藏族社区中的角色口头传统文化在藏族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口头传统文化是藏族人民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源泉之一。

通过口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藏族人民能够感受到自己作为藏族人的独特身份,增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和自豪感。

其次,口头传统文化在社区中起到了传承和凝聚族群的作用。

在藏族社区中,口头传统文化是代代相传的重要纽带,通过口头传递,一代代的人们能够共同体验和分享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这种传承不仅能够保持社区的凝聚力,还能够加强族群之间的情感联系,形成一个共同体的意识和认同。

此外,口头传统文化在社区中还起到了教育和启迪的作用。

通过口头传统的故事、传说和歌谣,藏族社区能够传达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

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贴近生活,能够深入人心,培养起社区成员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

(三)面临的挑战和保护措施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侵蚀,藏文口头传统文化也不例外。

因此,为了保护传统的藏族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内涵于藏族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内涵于藏族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内涵于藏族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族人民在改造和征服青藏高原的物质土产活动中,创造了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

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吸收有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先进文化,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予以消化,形成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并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

传统文化都有自己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时间和社会空间,是使本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标志。

提起藏族,人们便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

以及雪山草原等。

这仅仅是一种表象,若从文化模式、社会形态去考察,那些表现藏民族文化特征的历史、歌谣、语言、文字、宗教。

道德、理想,以及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均有藏民族自己认同的标准。

藏族的传统文化极为丰富,其中包含有不少科学、合理的成份,至今仍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那一整套完整的藏文文字体系,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书写并积存了数量仅次于汉文的藏文文献。

其中吐蕃时期的金石铭刻、写本手卷和竹木简牍等,堪称世界古代典籍中的珍品。

在藏族的格言、史诗,民歌、谚语、民间故事和佛教经典中,劝人精进向上、修身养性的理论更是十分丰富,劝人从善戒恶、歌颂英雄、团结互助等伦理道德的篇章比比皆是,为人传诵,具有长久的魅力。

再如藏族医学就在三个方面对祖国医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如她创立的胚胎学和医学挂图,在医学理论研究和传播方面有重大建树:她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乃至世界的药物资源。

藏族传统天文历算学则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对宇宙的认识、季节的划分等方面,与现代天文学、气候学等多有吻合之处,有的甚至完全一致。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建筑、雕塑、绘画等,至今仍对丰富人民生活、陶冶群众情操、提高民众公德、美化生活环境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任何文化都将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形态。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范文藏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日益增多。

作为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藏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本报告旨在对藏族民族文化进行调研,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

二、藏族概况及历史背景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西藏自治区,也有分布在四川、云南、青海等地。

藏族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二世纪,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更迭和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藏族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包括语言、宗教、服饰、艺术等诸多方面。

三、藏族语言和文字藏族语言属于藏-缅语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

它有不同的方言,主要有藏语和景颇语等。

藏族的文字主要是藏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

它有自己的字符和书写方式,被广泛用于藏族的书法、文学和经典文献。

四、藏族宗教文化藏族的主要宗教是藏传佛教,它在民族文化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藏传佛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宗教仪式,如藏戏、祈福仪式等。

此外,也有部分藏族信仰其他宗教,如本教和天主教等。

五、藏族传统服饰藏族传统服饰以藏袍为代表,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色彩。

男子通常穿着藏袍、披氅和长靴,女子则穿着藏装、带上隆裙和饰着银饰。

这些服饰不仅反映了防寒保暖的功能,还展现了藏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六、藏族传统艺术藏族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

在绘画方面,藏族以唐卡画和洞彩为代表,表达了对佛教的崇拜和对生活的描绘。

藏族的雕塑主要用于佛教寺庙和宗教仪式。

在音乐和舞蹈方面,藏族民歌舞和开通格鲁舞等形式丰富多样。

七、藏族节日和民俗藏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新年(藏历年)和望果节等。

这些节日是藏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庆典,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丰富的民俗活动。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祀、舞蹈、歌唱等活动,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和生活乐趣。

八、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虽然藏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但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受到一些冲击和威胁。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哎呀,说起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这事儿得从我自己说起。

我这个人,从小就爱那一套一套的,什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那是样样都来得。

尤其是咱这传统文化,那可真是博大精深,跟咱们民族文化那是密不可分。

记得我小时候,老爹老妈就经常给我讲那些古老的传说,什么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听着听着,我都能在脑子里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来。

那时候,我就在想,这些传说不仅仅是故事,它们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魂。

后来,我长大了,去了大城市。

那会儿,我发现咱们这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间越来越不受待见,反而是外国文化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我心里那个急啊,就怕这传统文化在我们手里断了根。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聚会,那帮年轻人都在那里瞎扯,什么苹果手机、美国大片,没一个提咱们自己的文化。

我就忍不住了,大喊一声:“哎哎哎,咱们是中华民族的后代,怎么能忘了自己的根呢?”那帮年轻人看着我,一脸的莫名其妙。

我一看,心想,我得好好给他们上一课。

我就开始讲那些诗词歌赋,从《离骚》到《庐山谣》,从李白到苏轼,那一讲就是几个小时。

那帮年轻人听得直点头,有的还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从那以后,我就在想,咱们这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其实就像是鱼和水。

鱼离开了水,就活不了;同样,没有了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也会枯萎。

再说说这民族文化。

咱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比如藏族的高原文化、蒙古族的草原文化,还有咱们汉族的农耕文化。

这些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伟大的中华民族。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西藏旅游,看到了那里独特的风光和藏族人民的生活。

他们穿着传统的服装,唱着古老的歌谣,那种情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所以说,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就失去了根基;没有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会变得空洞。

咱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两者相互滋养,共同发展。

最后,我想说的是,咱们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藏族

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藏族

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藏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而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中,藏族文化无疑是最为著名和独特的代表之一。

今天,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一起来探索藏族文化的瑰宝吧!一、藏族悠久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藏族是中国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西藏和云南等地。

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之一,藏族人口众多,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藏族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古老的吐蕃王朝是藏族的传承和象征。

此后,藏族人民在高山之间建立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制度,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和文化传统。

二、藏族文化的宗教信仰与建筑艺术藏族文化的核心是宗教信仰,其中最重要的是藏传佛教。

佛教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深深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藏族地区,可以看到许多壮丽的佛教寺庙,比如著名的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

这些建筑物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杰作,充分展示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技巧。

三、藏族传统服饰和艺术手工藏族的传统服饰是他们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性通常穿着蓝色的长袍,而女性则以五彩缤纷的长袍和珠宝为特色。

这些传统服饰不仅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敬畏。

此外,藏族人民还以其精湛的手工艺闻名,比如藏毯、唐卡和铜器等。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藏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四、藏族传统音乐和舞蹈音乐和舞蹈在藏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藏族音乐以其深情、悠扬的曲调和特殊的音色而闻名于世。

传统的藏族舞蹈则充满力量和激情,展示了藏族人民对自然和神圣的崇敬。

藏族音乐和舞蹈一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在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在庆祝和社交活动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每年的藏历新年等传统节日,都会有丰富多彩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五、藏族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藏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民俗活动。

古代中国各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古代中国各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古代中国各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土地上孕育了许多不同的民族文化。

这些文化在过去的几千年间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代中国文化。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各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一、古代各族文化的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汉族是其主体群体。

然而,在中国的南方和西南地区,存在许多不同的少数民族,如藏族、壮族、彝族、苗族等。

这些民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藏族文化藏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

他们居住在青藏高原上,一直保持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藏族文化最为人熟知的是它的佛教文化和唐卡艺术。

藏族佛教文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卡艺术则是藏族文化的一种独特绘画艺术,是反映藏民族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

2. 壮族文化壮族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民族之一,壮族文化的代表性表现在其音乐、舞蹈和民间文学中。

壮族舞蹈浑厚、舒展,动作华丽,曲调悦耳,以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方气息为主要表现形式。

壮族民间文学则以“左江集”为代表,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民歌、民谣、传说、神话和故事等。

3. 彝族文化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文化主要表现在其音乐、舞蹈、服装、民间艺术和民族习俗上。

彝族音乐则以柔和、深沉、响亮、韵味十足为主,舞蹈则以古朴、雄壮、大气和热情奔放为主。

彝族民间艺术则以木雕、石雕、青铜器和剪纸等为代表。

二、古代各族文化的融合中国地域广阔,自古就有着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影响,这种过程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1. 文化融合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影响和文化融合的现象。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融合通道,通过这个通道,中西亚、印度、伊斯兰等不同的文化被带入中国,同时,中国的文化也向周边地区传播。

这种文化融合促使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独特的传统和习俗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元一体。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的关系。

一、少数民族的多样性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服饰和传统。

这些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使得中国的文化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以藏族为例,他们居住在中国西南的高原地区,因此他们的文化受到高原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藏族人以信仰藏传佛教为主,他们的服饰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藏族人的艺术也是独具一格的,佛教壁画和唐卡就是藏族传统艺术的代表作品。

二、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汉族是最大的民族群体,汉族文化对整个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少数民族文化也对汉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逐渐被汉族人所接受和庆祝,比如春节和元宵节的庙会,那些丰富多彩的表演、传统服饰与美食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

此外,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品也为汉族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教学,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此外,在各地建立了许多民族文化村,游客可以在这些村庄中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

这样不仅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还提高了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这种多元一体的文化特点正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都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庆祝的节日。

各地的人们都会按照自己的传统方式来庆祝这些节日,展示着各自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

总结: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的关系紧密相连。

少数民族的多样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其中,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语言、习俗和艺术表达形式。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积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法律法规保护中国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

首先,宪法中明确规定了中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保护少数民族的自由和权益。

其次,国家立法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法》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投资基础设施为了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通过改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教育培训教育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培训,并鼓励传统文化的传授,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在学校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四、文化活动和节庆为了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中国政府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

比如,在藏族地区举办藏历年节、郎巴节等传统活动,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广泛宣传和传承;在维吾尔族地区组织和举办拜城花会、库车瓜果节等民俗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维吾尔族文化;在哈萨克族地区举办纳乌拉尔节、舞动草原等传统节庆,使哈萨克族文化流传至今。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和节庆,不仅激发了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平台。

分析当代藏族文学中的藏族传统文化资源

分析当代藏族文学中的藏族传统文化资源

分析当代藏族文学中的藏族传统文化资源藏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当代藏族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藏族人民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

藏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俗习惯等方面。

藏族传统文化以藏文作为主要文字表达形式,藏文文字系统丰富独特,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藏文的字体美观独特,让人一眼即可辨认出来,传承了悠久的历史,反映了藏族人民生活和思想的丰富内涵。

藏族宗教信仰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人民多信仰藏传佛教,佛教与藏族文化紧密结合,深入影响着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藏传佛教的教义和文化传统反映在当代藏族文学中,通过题材、思想、意象等形式进行表达,呈现出深沉的宗教情怀和对人生境界的探索。

藏族传统文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形式。

藏族民间文学体裁繁多,如史诗、神话、民歌、舞蹈等。

藏族史诗文学以《格萨尔王传》为代表,以其辽阔的叙事空间、丰富的形象描绘和宏大的史诗结构,表现出藏族人民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

民歌和舞蹈是藏族人民表达情感和展示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歌唱和舞蹈,藏族人民传播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藏族传统文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

藏族人民有独特的节日、婚嫁、葬礼等仪式,每个仪式都有特定的形式和内涵。

藏族人民的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藏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现。

当代藏族文学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表达了藏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和自豪感。

通过对藏族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再创作,当代藏族文学给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审美价值,推动了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当代藏族文学中的藏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为人们了解和认识藏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研究材料。

它不仅展示了藏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追求,还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和广度。

当代藏族文学也为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加强了藏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唐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唐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唐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卡的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是藏族人民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唐卡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历史、信仰、价值观和审美观等重要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藏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唐卡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唐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影响,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因此,唐卡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推动文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唐卡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唐卡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传承:唐卡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历史、信仰、价值观和审美观等重要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藏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艺术价值:唐卡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其绘制技法和色彩运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宗教意义:唐卡作为一种宗教绘画形式,在藏族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被视为佛教修行和冥想的辅助工具。

4.收藏价值:由于唐卡的制作过程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同时,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唐卡也成为了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

5.旅游价值:唐卡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成为了藏族地区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

总之,唐卡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艺术价值、宗教意义、收藏价值和旅游价值,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推动文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藏族春节传统文化的瑰宝与传承

藏族春节传统文化的瑰宝与传承

藏族春节传统文化的瑰宝与传承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藏族人民以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而闻名。

在藏族春节期间,人们以其特有的方式庆祝新年,传承着世代相传的瑰宝。

一、藏族春节的起源与意义藏族春节,又被称为“洒水节”或“新年节”,是藏族民间庆祝新年的重要方式。

它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通常在公历的二月或三月份举行。

藏族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藏族人民在与自然界的生活相结合中。

在他们的传统信仰中,春天是一个重要的季节,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因此,藏族人民选择在春天的时候庆祝新年,以此来祈求丰收和幸福。

二、藏族春节的瑰宝——传统舞蹈在藏族春节期间,传统舞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族舞蹈独具特色,充满了激情和艺术美感。

舞蹈动作优美而矫健,通过肢体语言和舞步展现出藏族人民的喜悦和祝福。

在舞蹈中,人们穿着传统的服饰,手持彩旗,跳跃和旋转,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三、藏族春节的瑰宝——传统音乐音乐在藏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在春节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藏族音乐以其深情和宗教色彩而著称。

在春节期间,藏族人民会演奏传统乐器如手铃、骨笛和马头琴,以表达对新年的欢迎和祝福。

他们用悠扬的音乐调子和激昂的节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喜悦和希望。

四、藏族春节的瑰宝——传统服饰传统服饰无疑是藏族春节文化的一大瑰宝。

藏族人民在春节期间穿着传统服装,展示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美学。

男性通常穿着锦缎长袍和高腰直裤,女性则穿着色彩缤纷的长袍和腰带。

传统服饰的细腻和华丽,使人们在春节期间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自豪。

五、藏族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春节传统文化作为藏族人民宝贵的遗产,得到了世代相传和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藏族春节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然而,藏族人民通过组织各种传统活动如舞蹈比赛、音乐会和服饰展览等,努力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同时,新一代的藏族年轻人也在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让藏族春节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融合与文化交融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融合与文化交融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融合与文化交融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融事件,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融合与交融不仅仅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也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融事件,展示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独特魅力。

一、汉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在中国历史上,汉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汉族作为中国的主要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融合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所表现。

在政治方面,历代中国的统一王朝均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不同民族的和谐发展。

例如,唐朝时期的“唐人三畏”政策,将各族人民融入汉族社会,并共同建设国家。

在经济方面,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融合体现在贸易和商业活动中。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和商品交流得以实现,这大大推动了汉族与其他民族经济上的融合。

文化上的融合也是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华文化变得多元丰富。

例如,高麗人的韓服与唐儒士的道袍相结合,形成了琐窈和风雅的唐代时尚。

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进入,也为汉族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交融,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二、藏族与汉族的融合藏族与汉族的融合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融合事件。

藏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与汉族的融合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中国历史上的大汉族王朝对藏族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政策,保护其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特点。

特别是在元朝时期,元帝忽必烈在统治西藏时,实行了多元共治的政策,使得藏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得以和谐。

经济上的融合主要体现在贸易和交流方面。

历史上,汉族和藏族之间有着长期的商业交往,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贸易通道成为了藏汉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贸易和交流,藏汉两族的经济联系得以加强,促进了两族间的和睦与文化的传承。

文化上的融合是藏汉两族交流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民族文化范文

民族文化范文

民族文化范文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文化标志,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艺术形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从语言、宗教、习俗到服饰、建筑、音乐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民族文化为例,介绍其特点与影响。

一、巴厘岛的文化特色巴厘岛作为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巴厘岛民族文化是巴厘岛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其独特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巴厘岛的民族文化包括宗教、舞蹈、音乐、服饰等多个方面。

巴厘岛的居民信仰印度教,他们热情好客,尊崇神灵。

巴厘岛的庙宇和祭祀活动是其宗教文化的重要体现。

巴厘岛民族文化中的舞蹈和音乐也是其独特的标志,如著名的巴厘舞蹈和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甘布鲁格”等。

此外,巴厘岛的纺织品、木雕和银器等艺术品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巴厘岛的民族文化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许多人为了亲身感受巴厘岛的文化,选择在这里度假或举办婚礼等重要庆典。

民族文化也成为巴厘岛的重要旅游资源,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

二、藏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藏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藏族语言、信仰、服饰、建筑等表现形式展现着其深厚的历史与民俗。

藏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其壮丽的寺庙和神圣的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藏族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藏戏和藏族舞蹈等。

此外,藏族的传统建筑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如布达拉宫和甘丹寺等。

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相关政府的保护和支持。

中国政府加大对藏族文化的保护力度,建设了一批藏族文化遗址和博物馆。

同时,一些藏族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并为当地的经济和旅游业做出了贡献。

三、印度的多元文化印度是世界上最多民族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印度的民族文化表现在宗教、语言、服饰、食物等多个方面。

印度的宗教多样,其中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是印度主要的民族宗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5000年多不断的繁荣和发展,正是各民族不断发展,共同促进的。

藏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就正如哲学上所诉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可以促进藏族文化的发展,让它们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完善自身文化。

同时藏族文化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补充,补充其自身所没有的,促进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关键词:藏族文化、佛教文化、宗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国家的角逐竞争日益加剧,彼此之间的文化交往也更加频繁。

在全球文化相互激荡、冲突融合的条件下,各国家无一不深入本民族传统文化呢发展。

而在中国,大多数学者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传统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藏族文化涉及相对较少,虽然也有不少领域是在关注藏族文化,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对西藏文化产业的探讨就有较多涉论的,但对于藏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就较为少涉及。

本文就此浅论藏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和藏族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首先,藏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

对于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其历史的悠久和历史的厚重感,无疑是深厚且浓郁的。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也是多种多样的,56个民族,56种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藏族这一少数民族的文化无疑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由佛教文化,以本教为中心的原始宗教文化,世俗文化,外来文化等共同构成的藏族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更富有多样性,丰富性。

同时藏族文化各组成部分又各有特点,使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更具有独特性,显现性。

藏族文化中的佛教文化,是在与本土文化的斗争和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成为了西藏统治者的官方意识形态。

在《土观宗派源流》①中说:“仰仗佛、佛菩萨的功德,法王、译师、论师的恩劳,藏地众生的福德等等之力,使雪域藏地的佛教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看出佛教文化在藏族的发展,同时也正由于佛教所宣扬的“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业报解脱”、“因果报应”等基本理论,无疑一方面适应了统治者的发展和加强了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人们的精神信仰和救赎,让他们觉得现世的苦难是由于上世恶的因果,人离世之后会有灵魂的存在等等。

同时,佛教道德价值观认为,贪欲和无知使人类道德的沦①刘立千译注:《土观宗派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页。

落,所以道德修养的重点就在于反对、克制这种贪欲。

这种摒弃贪欲,重视义礼的价值观,促进了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孝敬父母,努力行善,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良好风气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佛教文化是在吐蕃王朝时代由唐朝传入西藏的,同时西藏首领松赞干布(617-650)与文成公主和泥婆罗(今尼泊尔)赤尊公主通婚,为西藏带来了大量的佛教、佛像、法器和僧人等。

佛教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原,在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佛教的社会影响甚至一度超过了儒道两家,魏晋和隋唐时期就曾大量实施过灭佛的行动,最终,佛教文化并没有在儒家文化占主流地位的中央封建王朝中占具主流地位。

但佛教文化却在藏族文化占具主流地位,得到发展。

无疑,佛教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凝聚力,推动了藏民族内部的团结与统一;同时也是藏、汉、蒙、满等兄弟民族相互联系,西藏和祖国历史紧密的纽带之一。

西藏文化第二种重要的构成部分便是以本教为中心的原始宗教文化。

本教的基本特征便是对自然的崇拜,本来代表的意义便是在自然面前可以战胜自然,能够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本教文化在佛教文化传入时曾与其做过激烈斗争,最终与佛教想融合并被其影响。

但作为西藏最本土的文化,其基本文化形式内容还是得以保存。

关于本教,《王统世系明鉴》②就记录着:“本教可分为九类,即因本波四类,果本波五类”。

本教文化的特殊性,就体现着西藏文化有些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也正促进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在《西藏的文化与宗教哲学》③也曾说到“正是本教的存在和影响,才导致了西藏佛教密宗的巨大发展,而西藏佛教的密宗又是西藏佛教区别于其他地区佛教最显著的特色”。

当然,不难发现,当代西藏人民心中的本教文化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探寻研究西藏文化的重要线索之一。

当然在我们研究西藏文化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一点便是,在西藏文化中,起决定性的主导的是宗教文化。

西藏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化底蕴是温厚且厚重的,在其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宗教文化,后来逐步演变发展,形成了以本教为中心的原始宗教文化,再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宗教文化开始与佛教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宗教文化。

它就像是一条主线,它统领着西藏的一切文化现象,在西藏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疗为和每一件重大的历史时间去的背后,都受着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宗教文化是西藏文化的灵魂,是西藏各种文化因素结构整合的枢纽。

通过宗教整合的文化,以一种合力的方式发挥着巨大作用,这种力量要比每一文化单独发挥的力量大得多。

正就正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说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
②刘立千译注:《王统世系明鉴》,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页。

③乔根锁著:《西藏的文化与宗教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样。

当部分以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由于有些各具特点的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结果。

而西藏文化的发展无疑也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西藏文化的发展。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中国传统文化5000年多不断的繁荣和发展,正是各民族不断发展,共同促进的。

藏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就正如哲学上所诉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可以促进藏族文化的发展,让它们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完善自身文化。

同时藏族文化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补充,补充其自身所没有的,促进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两者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面对这种关系,我们应该以一种哲学的观点,客观性的观点来看待。

既看到其中的有利,有看到其中的不足。

当然,我们对于西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积极发扬西藏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摒弃其不好的存在。

例如藏族佛教是让人们通过一种自我压抑、自我克制、自我欺骗的方法来消除现实肉体的苦难,心中的愤懑。

无疑这是不利的,打击了人民生活的消极性,使人们太过于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

同时也禁锢了人民的思想,这又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就正如列宁曾说道:“对于工作一生而贫困一生的人,宗教教导他们在人间要顺从和忍耐,劝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天国的恩赐上。

对于依靠他人劳动而过活的人,宗教教导他们要在人间行善,廉价地为他们的整个剥削生活辩护,廉价地售给他们享受天国幸福的门票。

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④此外佛教中的,那些残害妇女的行为如用处女腿骨做法器,火烧双胞胎孕妇等,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以及,藏族文化中对待神明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考虑的。

在历史传统的信仰习俗和宗教文化的作用下,藏族人民大多视念经朝佛为第一生活需要,把神明的旨意甚至作为了自身评判是非、处理问题的准则,这不仅仅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起一种局限作用,同时限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过多的事情依靠在神明上,这无疑是不够明智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人就此浅论了藏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从佛教文化、以本教为中心的原始宗教文化,宗教文化等论述了藏族文化的相关内容以及其的作用,此处论述藏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即使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正是因为有着各具特色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得以发展永恒。

再者,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又是促进合民族不断完善自身的一个过程。

中华民族56个民族本就一体,文化本就相融相生的,④《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62页。

无论是藏族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皆是如此,皆是在彼此不断的碰撞中衍生发展。

此外,在本文也有论及对待藏族文化我们应该持有的观点和做法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既认可、学习其中优秀的文化,同时又改进和摒弃其中落后与时代不相符的文化。

唯有如此,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得以长存发展,永生不灭。

参考文献:刘立千译注:《土观宗派源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刘立千译注:《王统世系明鉴》,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乔根锁著:《西藏的文化与宗教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