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河道”治水理念在现代城市生态和防洪中的应用
基于“五位一体”治水理念的生态廊道治理要点——以青浦区新谊河为例苏鸣宗
基于“五位一体”治水理念的生态廊道治理要点——以青浦区新谊河为例苏鸣宗发布时间:2021-07-30T07:46:37.666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0期作者:苏鸣宗[导读] 近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实现人水和谐共生提供了方向指引,治水过程中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经济等功能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也成为新形势下“五位一体”的治水新理念。
上海市青浦区水利管理所上海 201799摘要:文章探讨了基于“五位一体”治水理念的河流生态廊道治理要点,并以青浦区新谊河生态廊道建设为例,从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及水经济五方面展开应用研究。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廊道;治水理念;新谊河1.前言近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实现人水和谐共生提供了方向指引,治水过程中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水经济等功能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也成为新形势下“五位一体”的治水新理念。
2.五位一体治水理念的内涵及目标“五位一体”治水理念,从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途径综合解决水问题,即以水安全为载体,从多层面对水系统进行水利与生态结合的设计及实施[4],通过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和水经济等功能的开发,恢复提升水系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雨洪控制、水质净化、生态系统构建和区域品质提升等综合目标。
(1)水生态水生态修复是结合河道及周边腹地的现状情况,合理划定生态空间,建立河道-滨河-岸顶的生态布局,创造河流和滨水缓冲带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推进水陆统筹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5]。
其建设目标为:构建水生动植物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恢复河道及植被缓冲带的生态性;构建健康完整的水生态体系。
(2)水安全水安全是从防洪安全达标率、河网调蓄能力和水利工程基本功能达标率衡量水安全的保障程度[6]。
以蓝线规划为下限,对河道岸线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注重防洪安全,根据水利工程规范及标准确定工程安全达标率;提高水系连通成都,增加河道及河网调蓄能力,保障水环境安全。
水利施工中生态环保对于现代堤防工程的意义
设 中有 关 生态保 护 问题提 出了一 些建议 , 结合 实 际工作 经验提 出 了一些 合理 化应 用措施 。
关键 词 : 生 态环保 ; s k 防工程 ; 意 义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人 同自然协调发展 , 2 . 2 提 防的设 计 才能得到一个 良性 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 才能使得人类 的生存空间得 2 . 2 . 1布置提防应当最大限度的保 留水域原有形态,河流的蜿 以保存 , 生态环境 的重要性开始展露出来 , 因此人类在发展的同时 蜒性以及散乱状态是 自然造就 , 有效保证原有地貌特征能够保护水 将 自然环境因素考虑到发展中。只有同 自然在一个健康的相互 依 域生态 , 诸如水域中湿地的恢复 、 河流浅滩 、 河湾的保 留恢复等。 赖、 制约 、 共存的环境下 , 人类社会才能更健康的发展 , 人类 只有 尊 2 . 2 . 2按照相关原则规定确定提防间距 ,保证水工能够协调生 重 自然 、 保护 自然 , 自然才会给人类 以回报 , 善待 自然才会死善待人 态保护和行洪之间的矛盾 , 确保 土地开发利用与水资源利用之 间的 类 自己的根本途径。 所 以, 社会 、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人与 自然 关系平衡 。不但要保证河道行洪能够满足相关要求 , 同时还应 当预 共同发展 、 和谐共处 , 着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 同时也是保护 留一定 的 浅滩 跨 度 以及植 被 生 长 空 间 . 这 是 保 护河 流 生 物 系统 的 基 人 类 社会 延 续 的必然 条 件 。而 水利 工 程 作 为人 类社 会 的 基础 工 程 , 础, 也能够有效的保留河流 自洁能力 。 更需要将人同 自然的共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水 2 . 2 - 3渗透稳定 以及滑动稳定 是堤型选择 的基本安全原则 之 利 工 程 向着更 高 层 面发 展 。 治水 的关键 在 于协 调 人类 活 动对 于 自然 除此之外 , 生态保护以及生态恢复也是堤坝选型的基本要求, 本 环境 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少 由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这 地材料的选择以及缓坡结构的使用能够提供 良好的植被生长空间 , 是和谐治水的关键所在。在现代 的水工建设 中, 应当将水生系统作 使得河流侧 向联通性能良好。 为 工 程设 计 、 规划 以及 施 工 管理 的关 注 焦点 , 严格 遵 守 相 关 技 术 知 2 . 2 . 4河流断面设计时 , 应按照 自然河道纵 、 横断 面的多样性变 识、 规范要求 , 将修复 、 保护水体生态作为工作重点。 化特 征 , 尽量避免河 床的平坦 化 , 采用非规则 断面 , 浅滩与深潭相 1环保工作 的重要性 间。有助于增加与生物的亲和力及与 自然风景相协调。 生态包含了不同的系统 ,河流作 为其 中一个重要 的组成部分 , 2 . 2 . 5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强调人与 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 , 对 人 类 的生 存有 着 巨大 的影 响 , 因 而河 流生 态 健康 受 到 了越 来 越 多 采用与周围 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 ,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 , 的关注。人类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相关水利工程建设 , 而水 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样性 。 工 建 设想 要 发挥 其 预想 作用 就 必须 维 护生 态 系统 平衡 。 2 . 2 . 6在城市水域整治 的景观建设中 ,应强调保 留江河湖泊天 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而这些新 型的活动会对河流生 然的美学价值 , 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 , 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 态 产 生 不 同 的影 响 , 而 随着 影 响 的加 大 , 河 流 生 态 系 统 中一 些 不 良 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 中。 的影响开始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 因而人们开始 意识到河流生态保护 2 . 2 . 7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 ,保障工程效果的实 的重要 性 。水 利 工程 必然 会 对 自然 河 流 的生 态 系统 造 成 负 面影 响 , 现, 并 延 长 生 态 工程 的寿 命 , 应 加 强 生 态工 程 的前 期 养 护 和 后 期 管 首先 人 工 渠道 化是 较 为 明显 的影 响 , 其 主 要影 响有 河道 的直 线化 以 理, 包括维护 、 监测和评估 , 并积累数据和经验。 及河床的硬质化 ,且人工渠道会将河流 的河道截面进行几何化改 3结束语 造。 其次是河流联通性破坏 , 堤坝的建筑使得河流被阻挡 , 侧向水流 现代水利的突出特征是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 保持人类 的生产活 的联通性被破坏。 因此在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 动与 自 然规律之问的平衡与协调。 应力求使每一项水利工程尽可能 虑 到 此类 负 面 影 响 , 采 取 积极 的措 施 避 免河 流 生 态 被 破 坏 , 或 者 对 成为生态工程 、 水资源保护工程 , 进而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 。 生 态系统恢复以及维 系是实现水 资源持续利用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破坏予以相应的补偿 , 确保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 我 国在 近 年来 不 断 的开 展河 流 整 治 以及 防洪 建 设 工程 , 并 且 通 的基础要件 , 是现代水利工程 的 目标 , 生态工程成为了现代水利工 过引 进 新型 技术 材 料努 力 建设 生 态水 利 工 程 , 诸 如生 态 护坡 技 术 的 程的基本工作要求 , 不但要满足水利工程 的功能性要求 , 同时还应 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以及环境效益最大 应用 , 绿 化 提 防措施 的实施 。 但 是在 认 识上 仍 旧存 在 片面 、 模糊 以及 当实现其生态建设要求, 浅薄 的 问题 , 对 于河 流 生态 保 护 型水 利 工程 的建设 没 有 相对 完 善 的 程度的发挥 , 此外水资源的配置也是水工建设 的工作重点 内容。生 技术 指 导 、 理 论 支持 , 而 施 工建 设 中也 没 有 实施 和 设计 的指 标依 据 。 态环保是现代提防工程 的突出特点 , 也是我国提防工程 目前面临的 而随着我国经济 、 技术的不断进步 , 反哺 自然是现代社会 因此 我 国亟 需 一个 完 整 规 范 的科 学 体 系 用 以对 河 流 整 治 工 程 的建 新型挑战, 设 予 以指 导 、 规范。 的要求 , 同时也是我国发展得 以持续 的基础 。现代提防建设不但要 2现 代 化 的堤 防工 程 符 合 科 学 化要 求 , 更要 符 合 人 与 自然 的友 好 相 处 , 这也 是 未 来 防洪 经济社会 的发展令人们对水工建设的要求也不断的更新, 安全 工程的趋势 , 同时也会影 响到其他水工建设。 经 济 成 为 了水利 建设 的基础 要 件 , 而 生态 景 观 需求 是 近 年来 新 兴 的 参考 文 献 水利建设要求 。城市防洪堤建设 中加入了环保的理念 , 在保证防洪 [ I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标 准 . ( G B 5 0 2 8 6 - 9 8 )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S ] . 北 京: 1 9 9 9 . 安 全 的基 础上 , 还 应 当考 虑 到城 市 生 态 以及 居 民休 闲等 问题 。这种 中 国水利 水 电 出版社 , 不同于以往仅仅考虑安全性 的工程 ,更加符合和谐发展的理念 , 被 [ 2 ] 董 哲仁 . 水 利 工 程 对 河 流 生 态 系统 的胁 迫 与 补偿 【 J 】 . 水利 水 电技 称 作是 现 代化 的 提 防工 程 。 术, 2 0 0 3 , 7 . 2 . I提 防 的规 划 [ 3 】 长江 重要 堤 防 隐 蔽 工程 施 工环 境保 护 作 业技 术研 究 [ z ] . 长 江水 资 2 . 1 . I在规 划提 防工 程时 ,不但 要 对 工程 的经 济和 环 境效 益 予 源保 护 科 学研 究 所 , 2 0 0 1 . 以系统分析 , 还要全面的衡量二者之间的关 系, 也就是说需要进行 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评估 , 这种规划方式区别于以往的单一技术
生态理念在昌宁县河道治理中应用
浅谈生态理念在昌宁县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摘要]:河道治理既要满足防洪要求,也要考虑河道生态环境,河道景观与周边环境规划相协调。
本文根据国家中小河流治水思想并结合工程实践,对生态理念在昌宁县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类工程规划、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理念河道治理原则规划实施中图分类号: b845.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关系在国际科技界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环境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河道治理工程给河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对新的治河理念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态理念,并在规划、实施各环节进行了实践。
昌宁县的河流分属怒江、澜沧江两大水系,境内大小河流110条,其中,较大河流6条,过境江2条,5km以上常流河57条。
受传统治河思路的影响,已经治理的河道普遍存在硬化、渠化的现象。
自2009年云南省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来,昌宁县的右甸河、枯柯河等担负全县主要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相继得到治理,并在规划和实施中创造性的融入了生态理念。
1传统治河方法的弊端受资金及技术影响,昌宁县各河流并未能进行系统的整治,仅对城区及集镇所在的重点河段进行了防洪治理,治理思路多围绕着防洪及排涝两个目标,治理方法主要是对河道截弯改直,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进行全面护砌,这样使得河道丧失了自然属性,改变了动植物的生长环境,打破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其弊端已逐逐渐暴露。
2新时期的治河原则水利部对新时期的治河原则明确提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要突出生态理念,尽量保持河道自然形态,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
河道治理包括疏浚、护岸、河床调整、亲水台阶、防洪抢险、绿化等内容,在规划和实施中要把握以下原则:①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当超前”的原则,尽量做到就地取材、随风就俗;②在河道治理规划时要做好生态调查,并在方案中提出相关保护措施;③维持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岸线,保护河道的生态平衡及自我修复能力;④根据河道的功能定位来确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转变治水理念 打造水系生态 全力加快山水名城建设步伐
方 米 。 其 中 龙 门 口水 库 除 险 加 固
工 程 完 成 了 主 坝 灌 浆 、 溢 洪 道 加 固 、 防 汛 路 改 造 、 大 坝 观 测 设 施
建 设 , 防 洪 标 准 由 原 来 的 五 十 年
一
批 、规 范 一 批 、发 展 一 批 ” 的 思 路 ,深 入 开 展 生 态 文 明 村 和 生 态
苗 养 树 2 0多 万 株 ,相 当 于 人 工 0 造 林 近 万 亩 . 目前 全 市 林 地 面 积
●
瓣 谚被动 治理 向
~
批 国 家 和 省 级 重 点 小 流 域 治 理
絮彝 涵 蒋 箍 薯
警 镣扣_ 0
赫 撼 化水
项 目 .治 理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达 24 6
白 洋 河 、 清 阳 河 等 五 大 水 系 年 均
涧 沟 道 节 节 拦 蓄 ” 丘 陵 山 区 流 域 治 理 模 式 , 被 命 名 为 “ 国 水 土 全
保 持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示 范 小 流 域 ”;
百 分点 。通 过 健 全 完 善水 土 保 持
综 合 防 护 体 系 。 每 年 可 减 少 表 土 流 失 I88万 立 方 米 , 贮 存 降 水 4. 1 5亿 立 方 米 , 产 生 水 土 保 持 效 . 4 益 1 . 元 。二 是 强 化清 洁 生产 。 3亿
21 " 0 1 5山寐 蜀;敲 蠢_亵 I I
县
域
经
济
XA Y J G I lN U I J N
村 村 通 自 来 水 率达 到 8 %。 5 资 向 大 水
与 城 建 项 目 开 发 捆 绑 推 进 。 开 工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应用论文
论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摘要:自古以来河道治理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话题,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人们更是对河道治理工程加入了生态理念,这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
目前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增强,面对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人们对整治河道、改善水环境的迫切性越来越高。
生态水利建设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水利设计;河道治理;原则;方法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水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城市河道治理力度,改善水环境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生态水利建设是河道治理的基础1、河道治理概述我国当今的水工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忽略了河流形态的多样化,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略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忽略了浅滩和湿地的作用。
城市沿河建筑道路和停车场隔断了补给地下水的通道。
忽略了水流的自然生态系统的需要。
河道的基本功能是行洪排涝,河道治理的阶段性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依附自然被动防御阶段;第二阶段:发展生产与河争地的阶段;第三阶段:防洪排污经济治河阶段;第四阶段:修景与生态和谐治理阶段。
现代河道治理与传统河道治理大不相同,河道传统功能是行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河道也具有调节局域小气候的作用。
河道规划基于水力学最佳水力半径的概念,传统河道治理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
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河道自然特性遭到极大破坏,变成了仅能泄洪和排污的通道,致使防洪能力下降,基流减少,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质污染严重,部分河道被填埋覆盖,堤防功能单一。
2、现代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要遵循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科学观,正确把握和确立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要从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转变为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不断按自己的需要对环境进行改造,抑制和改善河道自然环境的恶化趋势;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协调的资源观,水是一种有限的、不可或缺的资源,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水利工程的重要内容;水利服务于社会的基础地位观,应该把水利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
浅谈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理念
浅谈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理念有了较大的改变,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吃饱穿暖的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目标需求,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
水利工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河道的整治工作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整治河道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当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在保持河道原有景观的前提之下,融入新的生态理念,使其能够真正的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本文从河道整治新型理念出发,对生态型河道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标签:河道整治生态环境生态理念1河道整治理念的变化河道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生活载体,在人类生活的历史中承载着行洪、排水、防涝、灌溉以及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地理和人力技术的影响,对河道的治理基本上都是对河道的护岸进行强化加固。
为了施工的方便,常常将直线形河道取代原有的曲线形河道,这就导致河道形式单一,不利于生物多样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先前人们不太注重环境的保护,对于河道治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就造成了大多数的河道污染严重,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我们要采取新的生态理念进行河道治理。
由于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很多的城市小区建设过程中,并没有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
更多的城市居民都倾向于向城郊农村转移,他们渴望接近自然,渴望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所以现在的城市住宅开发商就在利用小区原有河道的基础上,尽量营造一种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逐渐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新型发展理念,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宜居型的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离不开对河道的整治。
既然河道建设已经成为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意味着其原有的河道功能将要发生转变,由传统的排洪泄洪向生态型水环境进行转变。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建设的急迫性,在河道整治过程中要从河道原有的自然特征出发在保持原有的水系系统的前提下,将河道整治和城市环境建设进行有效结合,在确保河流水质不会受到污染的同时,最好河道水流和地貌特征的维护,运用新型的生态环境理念进行河道的综合整治。
湿地防洪作用原理
湿地防洪作用原理引言:洪水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止洪水的危害,人们采用了各种手段和措施。
其中,湿地防洪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从湿地防洪的作用原理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湿地的水源涵养作用湿地是由水体、植被和土壤组成的特殊地貌,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能力。
在降水过程中,湿地能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雨水,起到一种缓冲的作用。
当洪水来临时,湿地能够将其吸收并逐渐释放,从而减轻洪峰流量,达到防洪的效果。
二、湿地的水位调节作用湿地具有一定的水位调节能力,即在降水过程中,湿地能够吸收多余的水分,并在干旱时释放水分。
这种水位调节能力使得湿地能够在洪水来临时,降低洪水的水位,减少洪水的深度和范围。
同时,在干旱季节,湿地能够释放储存的水分,供给周边地区的用水需求,起到了水资源的平衡和调节作用。
三、湿地的水质净化作用湿地是一种天然的水质净化系统,其特殊的植被和土壤结构能够吸收、分解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质。
在洪水过程中,湿地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高洪水过程中水体的水质。
这种水质净化作用不仅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还可以减少洪水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湿地的生物调节作用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这些生物资源不仅能够调节湿地内的生态平衡,还能够对洪水过程进行生物调节。
例如,湿地中的植物能够吸收和蓄存大量的水分,起到一种缓冲的作用。
同时,湿地中的鱼类、鸟类等生物也能够通过其行为和活动,影响水体的流动和水位的变化,从而减轻洪水的危害。
五、湿地的土壤保持作用湿地的土壤结构特殊,具有较高的抗侵蚀能力。
在洪水过程中,湿地能够阻止洪水的冲刷和侵蚀,保护土壤的完整性和肥力。
这种土壤保持作用不仅对湿地自身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还能够减少洪水对周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谈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雨水利用,防洪减排和绿地布局的指导意义
谈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雨水利用,防洪减排和绿地
布局的指导意义
1.社会意义:
第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为城市老旧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比建设大型地下调蓄池、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改造设置一些城市“海绵体"是一个更加可行的思路。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原有的老口建筑雨水管断接技术,将雨水管线接入周边公园、水体、集中绿地等,集中贮存雨水,也可以利用小区内部的花坛、绿地等建筑设施空间布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城市道路可结合道路绿化带、树池等绿化空间,布置生态树池、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地对地表径流加以蓄、滞、渗、排等。
第二、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防、排、蓄、渗、滞等措施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维护城市居民
安定的生活环境。
2.经济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开展与城市相适应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要与城市中的园林结合,从而保护水资源,节省治理水污
染的费用。
3.生态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调整了城市中生念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海绵城市
规划建设中,种植的树木增多,硬化的路面减少,合理的处理雨水,甚
至将雨水回用于工业的生产,不但带来增加经济利润,还改善了环境。
湿地防洪作用原理
湿地防洪作用原理湿地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地理环境,它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防洪作用。
湿地的防洪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湿地的水文调节:湿地具有较高的蓄水能力和水文调节能力。
当降雨过多时,湿地可以吸收并储存大量的雨水,起到缓冲洪峰的作用。
湿地的泥沙淤积也能减少洪水的流速,延缓洪峰的到达时间,从而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2. 湿地的水质净化:湿地有着独特的水质净化功能。
湿地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净化水体。
同时,湿地的湿润环境有利于沉积物的沉降,使水体中的悬浮物减少,从而改善水质。
这种水质净化功能可以减少洪水过程中的泥沙输送和污染物的扩散,保护下游水域的生态环境。
3. 湿地的生物调节:湿地是丰富的生物栖息地,拥有多样的植物和动物。
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
湿地中的植物和动物也可以消耗洪水中的能量,减缓洪水流速,起到防护作用。
此外,湿地中的植物还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4. 湿地的地貌调节:湿地对地表地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湿地的泥沙淤积可以改变地表的坡度和形态,减缓洪水的流速,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同时,湿地的植被可以固定土壤,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地表的稳定性。
湿地具有独特的防洪作用。
它通过水文调节、水质净化、生物调节和地貌调节等方式,减缓洪水的流速,缓冲洪峰的到达时间,降低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湿地的防洪作用不仅可以保护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的面积和质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充分发挥湿地的防洪作用,我们应当加强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大湿地保护的经济投入,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强湿地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加强河道治理,提高防洪能力
加强河道治理,提高防洪能力引言自古以来,人类与河流相伴相生。
河流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为我们提供水源、灌溉、交通等各种生活与经济支持。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我们正面临着来自河流的挑战,特别是洪水的威胁。
因此,加强河道治理,提高防洪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这一话题。
河道治理的意义保护生态环境河道治理不仅仅关乎防洪,也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河流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和污染物排放,许多河道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
通过对河道进行治理,可以恢复和改善河流的自然功能,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河流是重要的水资源载体,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通过加强河道治理,可以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合理利用河流资源,建立高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保证水资源的供应,并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河道治理的挑战土地使用与执法问题要加强河道治理,首先需要解决土地使用与执法问题。
在一些地方,河道周边的土地被非法占用或过度开发,导致河流的流量受限,容易引发洪水。
同时,执法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也加大了河道治理的难度。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河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财政压力和技术短缺,很多地区的河道治理工作常常受到限制。
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会影响治理的进展,限制防洪能力的提高。
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河道治理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和满足人类需求之间寻找平衡。
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河流的自然功能。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河道治理的方法与措施河道清淤疏浚河道清淤疏浚是最基本的治理方法之一。
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整治与防洪设计
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整治与防洪设计随着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河道整治与防洪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河道整治和防洪设计能够有效减轻水灾风险、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并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本文将针对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整治与防洪设计展开论述。
1. 河道整治的重要性河道整治是为了改善河道的水文地理环境,确保河流的正常水动力过程和自然水环境的形成。
通过清理河床淤积物、梳理河岸植被、修复河道断面等方式,可以提高河道的水质、增加河流的排水能力,减少水患频发的风险。
2. 河道整治的技术措施(1)清理淤泥:长期的泥沙沉积会导致河床减深、失去排水能力。
采用清淤技术可以恢复河道的正常水动力,增加输水通量。
(2)加固河岸:河岸坍塌会导致堤岸破损和冲刷,进而影响河床的稳定性。
对于岸线坍塌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加设防护墙、构筑岸壁等。
(3)修复生态:河道整治不仅关注工程层面,也需要保护和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通过恢复岸边湿地、植被修复等手段可以提升河道的生态功能,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防洪设计的重要性防洪设计是为了减少洪水对城市和人民的损害,确保河道能够承受洪水的冲击力。
科学合理的防洪设计能够在洪水来临时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4. 防洪设计的技术措施(1)加宽河道:针对狭窄的河道,可以通过加宽河床来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
加宽河道既能增加河水流量,又能减少河床淤积。
(2)拓宽河岸:拓宽河岸可以增加河道的容积,使其能够更好地接纳洪水。
同时,加固河岸防止决口形成,保护河道的完整性。
(3)建设排涝工程:在河道中布置泵站和排涝渠道,可以通过提升排水能力来减少洪水的灾害。
排涝工程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流量、地势等因素,确保其有效性。
5. 河道整治与防洪设计的综合应用河道整治和防洪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综合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灾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河道整治,可以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和稳定性,为防洪设计提供基础。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人工手段营造城市环境,达到城市与自然互动、相融共生的理念。
在城市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有效地减少排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性能,实现城市水循环的可持续性。
一、人造湿地
人造湿地是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最为常见的应用。
人造湿地模拟了自然湿地的功能,能够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净化排水,并将水分缓慢释放或输送到下游水体中。
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人造湿地可以通过在雨水管道的末端设置人工湿地,将排水缓慢释放,达到减少排水系统对市区河流和水域的污染的目的。
二、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一种以植被覆盖的屋顶,它可以通过浸透、蒸腾等方式将降雨分散,大大降低了排水系统的负荷。
在城市排水设计中,绿色屋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雨水排放和地表径流。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使用绿色屋顶还可以改善周边环境、吸收CO2、制冷和保温等。
三、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是指在地面上铺设透水性的铺装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
透水铺装能够满足市政道路排水要求,提升地面的透水性能,降低了城市中雨水的径流。
此外,透水铺装还能降低道路表面的温度,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四、生态街口
生态街口是一种为城市街区保障洪水安全而研发的城市排水系统。
该系统将降雨水引导至低洼地区,一旦达到预定水位,便会被引向人工湿地或雨水花坛,实现缓慢过滤和净化,以保证生态灵活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许多河道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不良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规划开发,使得许多河道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水质污染、河道淤积等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发展高效生态治理技术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通过对现有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现状1.1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湿地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河道生态治理中。
通过在河道周围建设湿地,不仅可以提供沿岸植物生长的场所,还可以净化水质,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
目前,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已经在一些城市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采用了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有效净化了水质,改善了生态环境。
河道生态系统恢复技术是指通过恢复湿地、植被、水体等生态要素,重建和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这项技术主要包括湿地恢复、植被恢复、水体调控等方面。
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采取相关措施,对河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保护。
上海市对苏州河进行了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通过植被种植、水质改善等措施,使得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1.3 河道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河道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对河道水质、植被、鱼类等生态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河道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为河道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我国在河道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监测数据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等方面。
2.1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实际工程中,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为例,许多城市在河道附近建设了湿地公园,通过植物种植、水体保护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
在河道生态系统恢复技术方面,一些城市还对河道周边进行了绿化、植被保护等工程,增强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水利是一种综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治理方法,它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非常
重要。
以下是关于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的一些介绍: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
优化水资源利用,
减少对河道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是生态水利的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对河道水文特征和水资源
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生态
水利还可以通过建设水库、调水水渠等工程设施,使水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满足不同用
水需求,从而保护河道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还表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
河道的生态环境是生态
水利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通过分析河道的水质、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因素,可以
评估河道生态环境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护和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
在河道
治理中,可以采用湿地修复、植被保护、水生态系统修复等措施,使河道生态环境的结构
和功能得到改善,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维护河道的生态平衡。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通过优化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
环境,实现河道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为河道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防洪清淤设计理念
防洪清淤设计理念防洪清淤设计理念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采取一系列手段和措施,以防止洪水发生和清除堆积的泥沙。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防洪清淤设计理念需要从土地利用和排水系统两个方面入手。
在土地利用方面,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建设,避免建设在洪水易发区或者低洼地带,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用于建设高地,减少洪水的入侵。
同时,要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网、河道、湖泊等,将降水快速排出城市,减少淹水的可能性。
其次,防洪清淤设计理念需要注重生态恢复和保护。
洪水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减轻洪水的破坏力。
在城市建设中,需要尽量减少破坏自然河岸、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的防洪功能。
同时,可以大面积种植树木和其他植被,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滞洪能力。
第三,防洪清淤设计理念需要重视文明规范的建设。
城市居民应该增强防洪意识,了解洪水的特点和防范措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应该定期进行防洪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洪水的能力。
此外,要加强对违法违规建设的整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防洪设施和河道的行为。
最后,防洪清淤设计理念还需要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洪水预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洪情。
同时,要加强河道和水库的巡查和清淤工作,保证水流通畅,减少淤积和堵塞的可能。
综上所述,防洪清淤设计理念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才能有效预防洪水的发生和清除堆积的泥沙。
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
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是一种将城市雨水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收集、蓄存和利用的技术。
它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中由于建筑物、道路和其他硬化地表引起的大量表面径流水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节约用水成本。
下面将从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城市雨洪调蓄利用。
一、理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是一种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保护自然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等原则。
具体来说,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尽量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在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工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
2.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在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例如,鼓励植物覆盖率的提高,设计湖泊、河道等水体,修建宽敞的步行道和无车流的绿化带等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3.创新技术手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渗滤、雨水花园、生态沟渠、绿色植被屋顶、蓄水池等等,在技术的创新上也需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
二、实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实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雨洪调蓄利用系统,二是实现雨洪利用的可持续性。
1.建立雨洪调蓄利用系统建立雨洪调蓄利用系统是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基础。
具体而言,需要进行以下建设:(1)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地面渗透、河涵连通、雨水收集、调蓄、提高降雨利用率等手段,建立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形成雨水收集系统。
(2)雨水蓄滞设施:利用河、湖、水库、蓄水池等水体进行雨水蓄滞,并建设雨花井、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雨水的调蓄和利用。
(3)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清洁污水处理设施,使处理后的污水可以循环利用。
(4)治理污染:加强工业园区雨水管理,改善排污条件,防止污染的发生。
2.实现雨洪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雨洪利用的可持续性是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应该追求的目标。
河道整治与防洪工作
河道整治与防洪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防洪成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河道整治是防洪工作的关键一环,通过对河道进行规划、疏浚和生态修复,可以有效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和防洪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河道整治与防洪工作的相关问题,为城市防洪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河道整治的背景与意义城市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河道的排水能力逐渐成为瓶颈。
另外,由于城市扩张的趋势,许多河道已被严重围堵和污染,其自然功能已经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对河道进行整治就显得尤为必要。
河道整治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河道的排水和防洪能力。
通过对河道进行疏浚和拓宽,可以增加其排水能力,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此外,对河道的生态修复也有助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河道整治的主要内容河道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疏浚、拓宽和生态修复等。
1. 疏浚:对于淤积严重的河道,疏浚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清除泥沙和杂物,恢复河道原有的断面形态,可以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水灾害。
疏浚的方式可以采用人工疏浚和机械疏浚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2. 拓宽:对于狭窄的河道,拓宽是提高排水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拓宽河道的断面,增加其蓄水和淘汰能力,可以有效应对突发的大雨和洪水。
拓宽河道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土方开挖、建设支护结构等。
3.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设湿地、种植湿地植被和修复河道岸线,可以改善水质、培育生物多样性,并提供生态服务。
生态修复的方式可以结合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注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河道整治与防洪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河道整治与防洪工作中存在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1. 工程投资:河道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疏浚、拓宽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采用政府资金、社会投资和国际援助等多种方式,加强资金筹措和管理。
防洪排涝河道设计理念
防洪排涝河道设计理念防洪排涝河道设计理念:1. 多功能设计:在设计河道时,应充分考虑其多功能性。
除了起到排涝和防洪的作用外,河道还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城市景观等多种用途。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河道的水流情况、河道的宽度和深度等因素,确保河道能够兼顾各种功能的需求。
2. 引水引流:为了增加河道的排涝和防洪能力,设计中应考虑引水引流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引水和引流设计,能够将地区内的雨水迅速导入河道,避免雨水的积聚。
同时,合理的引流设计能够将河道内的水流快速排出,减少洪水的危害。
3. 河道生态修复:设计中应注重河道生态的修复与保护。
通过增加植被的种植和保护沿岸植被的绿化,可以有效地减少河道周围的土壤侵蚀和水源减少的问题。
同时,在设计中考虑到不破坏河道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河道堤岸材料和施工方法,保护河道生态,实现生态环境与防洪排涝的双重目标。
4. 储存水资源: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河道的水资源,合理储存水量。
通过设置水位调节闸门、水库等设施,调控河道的水位,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预防洪水的目的。
同时,在设计中要结合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合理规划河道的排水路径,避免过度利用地下水资源导致地面下陷等问题。
5. 抗洪能力: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洪水情况下的河道抗洪能力。
在设计时,要合理选择河道的断面形状和河床坡度,确保河道能够承受大水流的冲击,从而减少洪水对周围区域的影响。
同时,要合理设置防洪设施,如堤坝、闸门等,及时对洪水进行调控,保护周围地区的安全。
综上所述,设计防洪排涝河道应具备多功能性、引水引流能力、河道生态修复、水资源储存和抗洪能力等特点,并与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以实现防洪排涝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治水理念及治水思路施工工法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治水理念及治水思路研究与应用1 前言天津南运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是第一个以华建股份有限公司名义承接的水务环保工程,主要承担开展南运河干流防洪解决、水质保障及提升、景观绿化、生态修复等关键问题解决工作和海绵城市、智慧水务等建设工作。
本工法通过应用全新的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的治水理念和“治污、防洪、生态修复”+“城市建设”的“3+1”治水思路对南运河进行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施工,形成华建特色的全流域河道综合整治成套施工技术,填补华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施工技术的空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对华建开拓河道综合整治施工新业务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本工法施工,2018年底,南运河流域水质已达到Ⅳ类水,水质考核已达标。
2 工法特点构建全新的生态河道,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提升河道自净能力和景观效果。
3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水利工程河道综合治理施工。
4 工艺原理通过新建截污系统,收集沿线入河污水及初雨水汇入新建调蓄池及净化站,所收集的污水及初雨水经净化站、污水处理厂处理完成后经新建补水系统流入沿线新建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回用河道,通过新建生态堤防结构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及自净能力构建河道生态圈提升沿线景观效果。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河道综合整治防洪工程施工关键技术本课题依托的天津南运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河道全长13.5km,干、支流防洪标准分别为100年一遇和50年一遇。
河道沿线房屋建筑较多且距离河道较近,同时河内阻洪物较多、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现状河道堤防结构稳定性差,处于高危状态。
天津市年均降雨量较大,汛期河道水位上涨幅度大,水流湍急,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根据地质、地形、水流、施工条件、运用要求等因素,堤身结构型式一般可分为坡式、坝式、墙式及其他型式,根据以上因素,本工程的堤身结构型式结合河道景观改造及截流箱涵的铺设采用了坡式、坡式+墙式的结合体,坡度为1:2~1:6。
生态护岸建设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作用
生态护岸建设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作用摘要:生态护岸建设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法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河岸建设对于城市行洪排涝、水土保持、园林美化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如何克服传统硬质河道护岸的缺陷,使护岸生态化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生态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从生态护岸建设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现状出发,对其作用进行分析,继而探讨其作用提升途径。
关键词:生态护岸;城市河道整治;作用护岸作为城市生态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连接水、陆生态区域,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改变传统护岸方式,采用生态护岸方法,保持护岸稳定性与防洪功能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一、生态护岸建设现状分析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护岸首要功能是防洪排涝、蓄水抗旱等,在此前提下,河道建设材料采用浆砌块石或者是混凝土材料。
同时,传统河道护岸建设与周围环境之间协调与搭配上缺乏和谐因素较多,不注重河道周边历史元素、社会环境、生态结构以及文化背景,导致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单一,缺乏观赏性,动植物生存环境狭小。
另外,当前河道护岸建设刻意强调河岸硬化,土壤与水体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对自然河流的生态链造成严重破坏,不同区域的河道环境同质化严重,水生生物趋于灭绝,环境问题严重。
随着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理念的兴起,传统的河道护岸建设理念受到冲击[1]。
政府在注重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时,对于河道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但是,生态护岸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仍处于初级阶段,不同地域护岸情况不同,需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整定出符合自身城市的生态护岸方案。
二、生态护岸建设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作用分析(一)结构稳定、防洪安全,提升河道的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河道护岸不同,生态护岸采用植物等天然材料,使之与其他工程材料相结合,使河岸具备生态功能的防护系统,实现河岸的安全、稳定与功能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河道”治水理念在现代城市生态和防洪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17T15:19:31.3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作者:李银
[导读] 在四川省生态河道建设工程不断深入建设进程中,我省的治水理念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优化。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态的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上蓄、中疏、下排”的理念与方法,可谓我国的一种传统。
但是,随着实践的运用我们发现这一传统缺失了对河道的“中蓄”功能的开发与其对城市防洪排涝的意义,也就弱化了河道自身的生态效果目标的实现。
过去我们过于关注减少洪水灾害的目的,忽视了自然水体的服务功能,新环境下,我们认为应该将这一新的理念与传统相结合,找到二者间的平衡点,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湿地河道”;现代城市;治水理念
引言
在四川省生态河道建设工程不断深入建设进程中,我省的治水理念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优化,河流系统的服务功能开始走进各方的视野中,聚焦于河道的生态建设,河道挡墙高度有所降低,结构材料向生态清洁材料转化,人水关系从以前的以人为主“人定胜天”的关系趋向于和谐互利,但距离河道生态的最佳状态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本文中,我们引进“湿地河道”的理念,归还原本属自然的河滩部分(河道周围的绿化带),使其回归到自然的河流系统中,成为适合原有生物生长繁衍的环境,并从生态的角度对自然河道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增强城市河道“中蓄”功能,进而建成城市居民与河流及其系统内的生物之间的友好关系,为预防城市旱涝灾害和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做好准备工作,从宏观角度而言,这也是保持“河道河长制”成果的保障之一。
1湿地河道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1.1湿地河道设计理念
河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方面,在湿地河道设计阶段,要坚持多策略多层次,做到标本兼顾,通过调整河道周围的的绿化带到正常水位下50厘米左右,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河道水体自净化能力,以自然的方式、生态的方法加强河道蓄洪能力,以生态桩与底挡墙配合的方式达到河道断面的过水要求并增强河道岸坡的稳定性与生态性,全方位多领域贯彻“湿地河道”的理念与具体方法。
1.2湿地河道设计原则
我们将以生态保护为主要理念的湿地河道设计宗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必须保障河道基本功能的实现,主要有蓄水、防洪、排涝等,河道断面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河道的功能需求;第二是尊重自然的宗旨,提及生态河道,我们不光考虑人为的景观因素还就尽全力保持河道的自然状态,以自然为主,以人工管理为辅,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技术融入到河道设计中,最大程度发挥河流系统本身的功能;第三是要牢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着重把握河道的水面率与河道容量,实时监测河流水体的运动,保障其畅通流动,助力整个系统生态条件的改善,以使得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第四是要坚持保障水域与陆地充分接触的原则,因为河道的管理对象本就是河流系统与陆地系统间的过渡地域,通过促进陆地与水域的接触范围,提高水流系统自身的系统完备性与抗干扰性,同时也提升陆地系统的生态辐射效益及基于生态的经济效益。
第五是要坚持植物的科学配置,通过加强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辅助创造新的湿地生态系统。
2湿地河道治理的效益分析——针对城市防洪排涝
2.1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当下,成都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河道河长制”正在逐步落实的过程中,通过截污纳管和清淤疏浚对河道进行治理,加上“活水畅流”项目的配合,成都附近的多条河道中的水质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成都的投入是有目共睹的,“河道河长制”的成效也是卓有成效的,这一成果得来不易,所以无论是从水利的视角还是园林环保、城市生活的视角看,我们都应该充分地珍惜并持续维护这得来不易的果实,反观“湿地河道”建设的整个过程,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治水理念,吸收借鉴了传统的方法结合当下的实际,充分利用绿化带的水生植物,还原了河流的自然并用自然的状态保障河流功能,大大加强了河道系统的自净能力,为一种全新的含有多种生物群落的的湿地生态系统的营造打下了基础。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肺,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点保护区域,成都市拥有多个河流系统,是为数不多的水系比较发达的内陆城市。
随着“湿地河道”的深入推进,我们充分相信成都可变为一个美丽的“生态湿地城市”。
2.2促进河道“中蓄”功能的实现
当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的进步而言是一大动力,同时这一现实也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路网的建设与完善、合理规划城区发展方向、改善生态状况等等,多方面为“美丽城市”的建设提供支撑,为成都市未来可持续性的绿色共享经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所以城市本身的作用和影响力愈发重要,这是成都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针对水利方面,城市的防洪排涝功能及其实现是十分基础的一个方面,我们要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的实现、最大化控制并接地洪灾的不利影响、为成都居民的安全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
传统的城市建设治水思想一般为“上蓄、中疏、下排”,目前的现状是城市的“上蓄”水库已基本完工,“下排”工程也已完成基础规划,要想加强排涝功能就必须利用排涝泵站强加排除,但是效益差、投资高,二者的极度不对称又是排涝泵站一直以来难以克服的难关。
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成都市的“中疏”河道工程可以视作一个新的突破口,承担起防洪排涝的重任,充分发挥中游的功能。
本文中所提及的“湿地河道”不仅调整了河道两岸绿化带的高程,使其保持在正常蓄水位以下,可以实现城市河道的“中蓄”控水的目标。
举例而言,若河道30m,绿化带宽15m,应用“湿地河道”的相关策略,它的防洪效果可以相媲美于一条宽60米的河道。
2.3湿地河道设计断面
河道断面可以选择密排仿松木桩作为支挡结构,挡墙结构到设计墙顶高程应为2.3米,挡墙底高程抬高至护脚平台高程1.5米,为贯彻落实生态湿地河道的设计理念、结合地面的衔接、挡墙结构的稳定等多项因素,挡墙顶高程应保持在正常蓄水位下0.3米,是2.3米,挡墙顶处在正常蓄水位之下,上面利用绿化植被科学设计构成凹凸水面曲线。
因为密排仿松木桩相对单薄,加之上部支挡不低,挡墙前侧可放
置抛石护脚,宽1.0米。
挡墙后侧大概2.0~12.0米设计3.0米宽的防腐木栈桥,栈桥底利用碎石填充,完成通透式结构,桥的两边可以设计水生、湿生植被,以达到栈桥与绿色植被相互融合的景观效果,市民在栈桥上休闲娱乐,观看周边的美好风景。
结语
城市化不断推进,本应为城市蓄洪卫士的城市低地上被大量的高楼大厦所占用,城市建设中侵占蓄洪要地,导致防洪排涝告急,这一情况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在当下城市空间和水流系统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型的理念与管理策略,最大限度发挥河道防洪排涝功能,适当缩小河道管理区域,留出河滩,扩大河道的蓄洪容积,利用水生植物保护水质改善周边城市环境,珍惜我们已经取得的“河道河长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振宇,余玉龙.生态湿地在河道排涝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16(04):50-52.
[2]李振宇,罗涛,赵皓君.瓯海区南村、北村生态水系综合整治概念性规划[R].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16.[3]李振宇.浅谈景观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与发展,2016(05):592-593.
[4]董哲仁,孙东亚.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5]薛健,井渌,汤丽青.园林与景观设计资料集:护岸与亲水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6]黄强,周昀,周详志,等.生态护岸技术在恩阳城区防洪工程的应用[J].北京: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08):68-71.[7]蔡其华.充分考虑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因素,完善水库调度方式[J].中国水利,2016(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