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勘察、检测规范在岩溶区桩基方面的矛盾与解决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044cbe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7.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进行岩土工
程勘察和地基设计时,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些问题及处理措施。
1、地质灾害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可能会遇到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这将给勘
察带来极大的困难。
处理措施:在勘察前做好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了解该区域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发生
时间、受灾范围等,尽可能减少勘察带来的风险。
2、勘察范围不清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有时会因为勘察范围不清而导致勘察数据不够全面或者精度
不足。
处理措施:在进行勘察前,需要明确勘察范围,确定勘察内容和方法。
3、设备不足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需要用到各种检测设备,如钻机、振动筛等。
如果设备不足,可能会影响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1、地基承载力不足
在进行地基设计时,往往会面临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这将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和安全性。
处理措施:在进行地基设计前,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表和地下的情况,确保地
基承载力的设计是合理的。
2、地基沉降
在进行地基设计时,很可能由于地基沉降导致建筑物产生裂缝,影响其使用效果。
3、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对地基设计的影响十分重要,如果不加考虑,可能会出现地基渗漏等问题。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中会面临各种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确
保勘察和设计的质量,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4264cc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2.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围绕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展开讨论。
1. 勘察范围不够全面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如果勘察范围不够全面,可能会导致对地质情况的了解不足,从而影响地基设计的准确性。
应当在勘察前充分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勘察范围,确保对地质条件的全面了解。
2. 勘察数据不准确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有时会出现勘察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例如监测点布设位置不合理或监测数据异常。
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检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勘察工期不足有时在工程紧张的情况下,勘察工期可能会不足,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勘察时间,确保及时获取必要的勘察数据。
4. 勘察不符合规范要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以确保勘察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如果勘察不符合规范要求,可能会给后续的地基设计工作带来困难和风险。
处理措施:对于以上提到的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加大勘察范围,提高数据准确性,确保勘察工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勘察,以确保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1. 地基承载力不足在地基设计中,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不稳定,甚至出现倒塌的风险。
这就需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合理设计,并采取加固措施,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 地基沉降过大地基沉降过大会导致建筑结构的变形和破坏,因此在地基设计中需要对地基沉降进行充分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包括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和监测沉降情况。
3. 地基周边条件变化地基周边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地基设计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地基周边条件进行充分了解,并合理设计地基结构,以适应地基周边条件的变化。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8db0a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1.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在实际的工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工程师和设计者及时处理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展开讨论。
一、地质勘察不足导致设计问题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勘察的不足或者不全面会导致地基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从而造成地基设计问题。
地下水位、地下地质构造、土层性质等因素未能得到充分考虑,导致地基设计的可行性不足以应对实际的地质情况。
处理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在进行地质勘察时,需要充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包括地下水位、土层性质、地质构造等,从而为地基设计提供充足的依据。
2. 充分交流:地质勘察人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需要充分交流,及时了解地质情况的变化,从而调整地基设计方案。
二、地基设计与实际地质条件不符地基设计是建筑物的基础,而地基设计与实际地质条件不符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设计人员未能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导致地基设计不符合实际地质情况。
三、地基处理不当导致地基沉降地基处理的不当是造成地基沉降的重要原因。
地基处理方式不当会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或者超出设计标准,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处理措施:1. 小心施工:在进行地基处理时,需要小心施工,保证地基处理的质量和均匀性。
2. 加强监测:对地基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地基沉降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四、地基改造不当导致地基沉降地基改造是为了解决地基沉降问题而进行的工程措施,而地基改造不当会导致新的地基沉降问题。
五、地山体滑坡导致地基失稳在地基设计与地山体滑坡的地区,地山体滑坡是个严重的问题。
地山体滑坡会导致地基失稳,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充分了解地质情况,灵活应对,以确保地基设计和地基处理的质量,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51dbd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0.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1. 勘察设计深度不足问题:勘察设计深度不足会导致地基设计的不准确,可能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沉降过大等问题。
处理措施:在勘察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工程性质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勘察设计深度,进行充分的现场勘察和室内分析,避免深度不足的问题。
2. 地质条件复杂问题:地质条件复杂会对地基设计造成很大的困扰,可能导致地基不稳定、地下水渗流等问题。
处理措施:在进行地基设计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层序、地层性质和地下水情况等。
对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可以采取增加基础面积、加固地基、设置排水措施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3. 环境条件限制问题:环境条件限制会对地基设计产生影响,如土壤湿度、温度等因素可能导致地基变形、开裂等问题。
处理措施:需要根据环境条件的限制来确定适合的地基设计参数,考虑到土壤湿度、温度等因素对地基变形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设置合适的排水系统、防水措施等。
4. 土层不均匀性问题:土层不均匀性会导致地基承载力不均匀,可能引发地基沉降不均、倾斜、弯曲等问题。
处理措施:在进行地基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层不均匀性的影响,对不同土层进行不同的处理措施,如在软土地层可以采用加固措施,而在坚硬土地层可以采用隧道法等。
5. 经济可行性问题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经济可行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有时候可能会因为预算限制而无法实施最佳的设计方案。
处理措施:在进行地基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经济可行性,并结合实际预算情况进行选择。
可以通过合理的材料选用、工程施工方式等方式来控制成本,保证经济可行性和工程的安全性。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多样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在进行勘察与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土层特性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
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1ecbe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4.png)
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给工程施工和建设带来挑战。
本文将就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地质情况复杂在实际工程中,地下岩土情况可能复杂多变,地质条件不尽相同,存在着地下水位、土层结构、地下岩石、地下构造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造成一定的困难。
对策:1. 精细勘察:针对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应加强勘察工作,通过地球物理勘察、钻孔取样和试验室分析等手段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地质资料。
2. 采用新技术:如地下探测雷达、红外测温仪等高新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了解地下情况,为地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大钻孔深度和密度:在勘察过程中,应增加钻孔的深度和密度,以确保对地下情况的充分了解,为地基设计提供足够的参考数据。
二、地基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在一些工程中,地基设计与实际施工情况存在偏差,导致地基工程质量不达标。
1. 精确测量:在地基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基情况的测量,确保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一致。
2. 加强监测:对地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地基的沉降、裂缝等问题。
3. 严格管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按照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施工,避免出现地基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
三、地基承载力不足在一些地区或工程中,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1. 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可以通过灌注桩、大直径钻孔桩等加固地基的方式,提高地基承载力。
2. 降低荷载:通过优化设计、合理布局等方式降低荷载大小,减小地基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
3.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地基承载能力问题,制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确保地基的安全稳定。
四、地基基础形式选择不合理在地基设计过程中,选用的地基基础形式不合理也容易导致地基施工问题和安全隐患。
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案论文
![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87e1f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13.png)
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案论文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稳定与使用寿命。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大家梳理一下这些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问题1.勘察数据不准确勘察数据是岩土工程的基础,数据不准确会导致后续设计、施工等一系列问题。
造成数据不准确的原因有很多,如勘察设备不先进、勘察人员素质不高、勘察方法不科学等。
2.勘察周期过长勘察周期过长会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导致投资增加。
造成周期过长的原因有:勘察任务繁重、勘察人员不足、勘察设备不足等。
3.勘察报告不完善勘察报告是勘察成果的体现,不完善的报告会导致设计人员无法准确了解场地情况,进而影响工程设计质量。
二、地基设计的主要问题1.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方案不合理会导致地基处理效果不佳,甚至引发工程事故。
造成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有:设计人员素质不高、设计经验不足、设计方法不科学等。
2.地基处理方法选择不当地基处理方法选择不当会导致地基处理效果不佳,甚至加剧地基病害。
造成方法选择不当的原因有:设计人员对地基处理技术了解不深、对场地条件分析不充分等。
3.地基监测不到位地基监测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监测不到位会导致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
三、解决方案1.岩土工程勘察的解决方案(1)提高勘察设备水平采用先进的勘察设备,提高勘察数据准确性。
如:多功能钻机、静力触探仪、高密度电法等。
(2)加强勘察人员培训提高勘察人员素质,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加强勘察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3)优化勘察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法,提高勘察效率。
如:综合勘察、分阶段勘察等。
2.地基设计的解决方案(1)提高设计人员素质提高设计人员素质,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加强设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
(2)充分分析场地条件在设计前,充分分析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1fd3d3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67.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在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1. 地质条件复杂,难以准确评估:例如,地下岩石层、土层深厚、地下水位高等情况,为地基设计带来挑战。
处理措施:
(1)加强调查,采取多种方法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评估;
(2)通过现场试验、监测等手段,及时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
(3)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结合历史数据、地质地形图等,进行判断和决策。
2. 地基承载力不足,难以满足工程要求:例如,在软土地区,地基容易出现沉降和变形,影响工程安全性。
(1)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如加固软土层、夯实土壤、注浆加固等;
(2)调整施工方案,采用降低荷载、增加基础面积等方法,减少地基压力;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地基设计,选择适宜的基础形式和材料。
3. 地下水位高,难以排水:例如,在低洼地区、沿海地区等,地下水位地位较高,会对地基工程带来不利影响。
(1)对地下水位进行调查,及时获取水文地质资料;
(2)采用降低水位、防渗措施、加固基础等方法,保证地基安全;
(3)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区域,应该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以减少受水影响的程度。
4. 强震地区,难以保证地基抗震安全:例如,在地震频发的区域,地基设计需考虑地震荷载的影响。
(1)采用抗震设计原则和规范,保证地基的抗震能力;
(2)根据地震区位等级,对地基进行合理设计和加固;
(3)加强施工监测,及时调整工程方案,确保地基抗震安全。
总之,在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地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b64ac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9.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承载力和安全性。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1. 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条件是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地质条件复杂,包括土层的多样性、地下水位变动等因素时,可能会给勘察和设计带来困难。
处理措施可以采取增加勘察点位数量,加强勘察的深度和范围,采用现代勘察技术等方法,以获取更全面的地质信息。
2. 水文地质问题:在某些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可能导致地基的不稳定性和沉降问题。
处理这个问题的措施包括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采取排水措施,包括地下排水系统和抽水井等。
3. 岩土勘察数据不准确:在进行岩土勘察时,有时会出现勘察数据不准确的情况,这可能导致地基设计的错误。
处理措施包括对数据的再次验证和核实,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4. 地下管线问题: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时,可能会遇到地下管线,如水管、煤气管线等。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获取相关管线的准确位置和深度信息,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对管线的损坏。
5. 移民工程问题: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时,可能会遇到需要进行移民的情况,这可能会涉及到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稳定等问题。
处理此类问题的措施包括与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进行沟通和协商,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6. 自然灾害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可能遇到一些自然灾害问题,如地震、泥石流等。
处理这些问题的措施是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历史灾害数据,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和防灾能力。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215b37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0.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材料选用不当、设计理论不准确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地质条件复杂。
复杂的地质条件可能包括土壤变异性、地下水位变动大、地震活跃等。
在勘察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土质试验,确保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
设计师在地基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式,如选用合适的基础承载层,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施工材料选用不当。
施工材料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设计师在进行地基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材料检测,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并参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设计理论不准确。
设计理论不准确可能导致地基设计的质量问题,甚至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增强设计师的专业素质。
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地基设计的理论知识,紧跟行业的发展动态。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综合运用不同的设计理论,并进行有效的设计验证和合理性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还可能面临其他问题,如施工质量不达标、工期延误等。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过程的合理有序进行;及时沟通和协调施工单位,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通过合理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密切配合施工单位,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问题与应对策略
![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问题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b281bb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c.png)
关键词: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成桩措施引言建筑桩基施工作为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部分,其建筑桩基施工质量能够直接决定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1]。
根据建筑物布局,本工程桩基分为主楼承压桩490根,地下室部分抗浮桩370根,桩型为现浇灌注桩,桩径均为900mm。
根据设计要求主楼桩单桩抗压承载力不小于5500KN,桩端应进入中风化石灰岩层1d以上;地下室桩单桩抗拔承载力不小于800KN,有效桩扣除桩身范围内的土溶洞后应大于15m,并进行桩端后注浆处理。
根据地勘报告探明的地质情况:场地内遍布小型溶洞,局部存在大型溶洞,破碎中风化石灰岩分布广泛,上部砂卵石层厚度较大。
基于岩溶地区的地质特征,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漏问题,导致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具有很高的难度系数。
为此,本文提出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通过分析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的应对策略,致力于从根本上提高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质量。
1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存在的问题本次工程区域建设用地面积2.4万m2,根据地质勘查结果表明:上部为由粉质粘土,砂卵石组成,中部分布为粉质粘土,石灰岩属可溶性岩,岩体裂隙发育,成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
根据地质勘察,设计拟定的桩端持力层中风化石灰岩层埋深18.10~53.40m不等,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原理是利用钻头设备进行冲击破岩,并将泥浆、清水或压气形成正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将破碎的岩石碎屑从孔内排除,从而达到对大口径井清洗和护壁的作用。
虽然当前这项施工技术具有安全作业的优势,但若在施工过程中相应的设备、工艺、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也会造成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轻则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后的质量,重则会造成整个工程出现严重的地基不稳,使整个工程出现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为保证承载力要求,避免承桩下沉塌陷,施工前对主楼490根端承桩全部进行一桩一孔勘察,探明桩身范围内的土洞、溶洞分布情况,特别是桩端下部5~8m范围内是否存在溶洞,确保桩端下部岩层具备足够承载力。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12457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0.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一、引言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地质条件复杂、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稳定性差等。
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进行探讨和总结。
1.地质条件复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会导致勘察数据的不足和不准确,给地基设计带来一定的风险。
面对这一问题,设计者需要加强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采用多种勘察方法和手段,做好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对工程的地基设计提供实际可靠的依据。
2.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承载力不足是岩土工程设计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软土地区和高地下水位地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采用合理的地基加固措施和设计方法,如采用加固灌注桩、脆性岩石加固等方式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地基稳定性差4.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协调问题在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这就需要设计者与施工单位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设计者需要了解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积极参与施工现场,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做好设计与施工的协调工作,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三、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1.地基设计参数不足在进行地基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参数不足或者不准确,就会给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带来一定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者需要对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如土壤的抗剪强度、压缩性、膨胀性等参数,确保设计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地基沉降问题3.地基基础类型选择问题在进行地基设计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如扩底基础、承台基础、深基础等方式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cd6681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9.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实践中,可能会涉及到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下面,就来谈谈一些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1、勘察能力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勘察能力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是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勘察单位能力不足、勘察单位违法违规等。
这时,需采取的措施是开展规范化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勘察单位的审核和监督,注重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勘察单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2、临时勘察与验收管理不足临时勘察与验收管理不足,容易导致勘察人员质量不过关、勘察时间不足、勘察范围不清等问题的出现。
应对此类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临时勘察的管理,明确勘察范围、要求、时间和费用,加强对勘察结果的审核和验收,确保勘察质量。
3、勘察报告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勘察报告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是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这时,需要加强勘察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严格遵循勘察标准和流程,提高勘察质量,确保勘察报告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地基设计的荷载计算不准确地基设计的荷载计算不准确,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出现裂缝等严重后果。
应对此类问题,需要加强土质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学习和实践,制定科学合理的荷载计算方法,确保地基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地基类型选用不当地基类型选用不当,容易导致设计不合理、建设不规范,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所处环境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并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确保地基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地基施工工艺不规范地基施工工艺不规范,可能导致地基沉降、变形、开裂等问题。
对此,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执行,确保地基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保证勘察和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勘察和设计的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bc6cb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e.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1. 岩土勘察不充分:岩土工程勘察不充分可能会导致对地质条件的认识不准确,无法做出准确的地基设计。
处理措施是增加勘察点的数量和深度,尽可能了解地质情况,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2.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因此在地基设计中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的波动。
处理措施是结合水文地质的调查结果,考虑不同情况下地下水位的变化,采取合适的排水措施。
3. 地震作用:地震作用对地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地基设计中需考虑地震作用带来的动力荷载。
处理措施是根据地震区划和地震烈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抗震等级,合理设计地基结构。
4. 岩土材料的性能参数不准确:岩土材料的性能参数对地基设计影响很大,如果参数估计不准确,会导致地基设计结果不准确。
处理措施是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观测,获取真实的岩土材料性能参数。
5. 施工质量不达标:地基施工质量的不达标会直接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处理措施是加强施工监督,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地基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6. 土层变形引起的沉降和变形:土层的变形会引起地基的沉降和变形,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处理措施是通过地基处理、地基加固等方法,减小土层的变形和沉降。
7. 土壤侵蚀和土壤液化:土壤侵蚀和液化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会导致地基失稳和建筑物的损坏。
处理措施是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如增加土壤抗侵蚀措施和加固土层防止液化。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充分的勘察和准确的数据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解决。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地基的质量和安全性。
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问题与应对策略
![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问题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cee0f2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0.png)
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问题与应对策略提纲:一、岩溶地区的特点及其对建筑桩基施工的影响二、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三、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的应对策略四、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项目实施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五、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的成功案例一、岩溶地区的特点及其对建筑桩基施工的影响岩溶地区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导致的溶洞、地下河道和塌陷等现象集中的区域。
其特点是地质条件多变、地下水流动速度快、土壤容易塌陷和发生沉降、地下空洞多等。
这些特点对于岩溶地区的建筑桩基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需要特别重视。
首先,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多变,存在较多的地下水流动通道,容易引起土壤沉降和塌陷。
这就需要在建筑桩基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勘查和分析,以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和速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
其次,岩溶地区的土壤特点复杂,通常由各种大小不一的孔隙构成,导致桩基在承载和抗拔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综合分析地质、水文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桩形式和材料,以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最后,岩溶地区地下空洞较多,容易导致桩基变形和孔洞扩大等问题。
这需要在施工前进行彻底的排查和分析,确定地下空洞的数量、位置和范围,采取相应的支护和填充措施,确保桩基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岩溶地区进行建筑桩基施工时,常常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 土质不稳定岩溶地区的土质较为松散,容易产生沉降和塌陷现象。
这就需要在进行桩基施工时,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以增加桩基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空洞密布岩溶地区地下空洞较为丰富,容易导致桩基变形和孔洞扩大的问题。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地下空洞进行仔细的勘查和分析,确定位置和范围,采取相应的支护和填充措施,确保桩基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周边环境复杂岩溶地区的地质、水文和气候等因素复杂,需要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57279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e.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对土地和岩石进行调查和测试,以确定地基层的性质、土壤质量和岩石坚固度等,为地基设计提供依据。
在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勘察和设计两个方面,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勘察阶段问题及处理措施1. 勘察深度不足:勘察深度不足会导致对地下情况了解不全面,地基设计可能存在盲区。
处理措施是提高勘察深度,通过岩土钻探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下信息。
2. 勘察资料不全:勘察过程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地下信息没有被记录或整理。
处理措施是建立详细的勘察报告,将勘察资料进行整理,并提供给地基设计人员参考。
3. 勘察数据不准确: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对地基设计至关重要。
如果勘察数据不准确,将导致地基设计有偏差。
处理措施是增加勘察次数,提高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必要时进行多次复核。
4. 勘察结果有歧义:在勘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地下情况复杂、勘察结果解释有歧义的情况。
处理措施是进行现场实地勘察,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综合分析勘察数据,确保对地下情况有准确的了解。
1. 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的承载力是地基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会导致地基沉降、变形和破坏等问题。
处理措施是采取增加地基面积、加固地基等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 抗倾覆能力不足:对于高层建筑和大型结构而言,抗倾覆能力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如果地基抗倾覆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整个建筑物倾斜和倒塌。
处理措施是增加地基的抗倾覆能力,可以采取挖土开槽、增加地基深度、增加地基宽度等措施。
3.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物产生变形和损坏。
处理措施是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采取加固措施,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4. 地基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在一些水文条件较差的地区,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较大。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33d930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8.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措施。
下面是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的介绍:问题一:勘察范围不全面在勘察阶段,可能由于时间紧迫或者预算有限,无法覆盖所有可能产生问题的地点,或者某些重要的地质特征未能被发现。
这会对后续地基设计带来一定的风险。
处理措施:在进行勘察计划时,要尽量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制定合理的勘察范围。
勘察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和分析发现的地质特征,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特征可能对地基工程产生的影响。
问题二:勘察方法选择不当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采用不同的勘察方法,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勘察结果不准确或者缺乏必要的信息。
处理措施:在进行勘察前,要对勘察地点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了解,并结合项目需求和勘察方法的可行性,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以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
问题三:勘察样本数量不足在进行土样和岩样采集时,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或其他原因,可能没有采集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样本,导致勘察结果的代表性不足。
处理措施:在进行样本采集时,要根据相关规范和经验,合理确定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可以增加采样点数量,或者采用非传统的采样方法,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问题四:勘察数据处理不当勘察数据的处理是地基设计的基础,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设计结果不合理或者不安全。
处理措施: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整理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如果需要,可以借助专业的软件和工具,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问题五:地基设计不合理地基设计是根据勘察结果和工程要求,确定地基工程的具体参数和方案。
如果地基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工程的不稳定或者施工困难。
处理措施: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勘察结果和工程要求,并结合相关规范和技术经验,确定合理的地基参数和设计方案。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5a3773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f.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们是确保建筑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岩土工程勘察不够精确、材料质量不过关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地基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将对这些问题及其处理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1. 岩土工程勘察不精确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需要准确地测量地质、地形和水文地质等信息,以提供给地基设计人员一个可靠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很容易存在误差。
如地质和地貌状况不同,测量不准确,资料不完整等,这就对地基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处理措施:首先,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在勘察前对相关设备和仪器进行全面检验,确保勘察的准确性。
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勘察技术,提高勘察质量和精度。
同时,对于勘察资料的质量,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核实,最终形成全面、准确、可靠的勘察报告。
2. 材料质量不达标地基设计需要大量使用各种材料,如钢筋、水泥、砖石等等。
如果这些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就会给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带来极大的风险。
在当前,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采用低质量或者假冒伪劣材料,这就对地基设计的质量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处理措施:建立完善的材料质量监管体系,对每次运入建筑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杜绝低质材料或者假冒伪劣材料的使用。
加强对商家的监管,进行有效的处罚和惩戒,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被降低。
此外,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材料,如钢丝绳混凝土等,以增加建筑的抗震性和稳定性。
3. 地位设计存在缺陷由于建筑结构的不同,地基设计中可能存在某些局部的缺陷或者设计上的疏忽,这就会导致地基在长期使用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处理措施:在地基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的不同化特点,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出现的缺陷。
建立一套完善的地基检测体系,对建筑的地基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主要问题及对策
![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33e76f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0.png)
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主要问题及对策岩土工程桩基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基础工程方式之一,其施工过程中常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来加以解决。
以下将介绍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中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地质勘探不准确有时由于地质勘探不准确,无法全面了解地层情况,导致工程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
这会导致桩基施工中遇到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例如土层变软、地下水丰富等问题。
对策:1. 提高地质勘探精度,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方法,如钻孔、遥感技术等。
确保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进行桩基设计的调整。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合理分配桩基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问题二:围护结构施工问题在进行桩基施工时,常常需要进行围护结构的施工。
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如坍塌、泥浆漏渗等,对桩基施工造成影响。
对策:1. 采用适当的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如混凝土预埋法、支护系统等。
确保围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并预防坍塌和泥浆漏渗。
2. 严格控制水泥浆的浓度和配比,以确保围护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采用适当的降水技术,如降低水位、提高围护结构抗渗性等。
问题三:施工技术和设备不足桩基施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但有时施工单位可能技术不过关,设备条件不足,导致施工质量下降。
对策:1.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施工质量。
2. 购置或租赁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问题四:桩基施工与周围环境冲突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可能与周围环境存在冲突,如邻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
若不妥善处理,可能导致施工事故和质量问题。
对策:1. 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环境调查和评估,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设置防护栅栏、提前通知周边居民等,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 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了解周围管线的具体位置和规格,确保施工不会对其造成损害。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c4bad4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69.png)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们提供了建筑安全、稳定和持久所必需的基础。
然而,这些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问题,例如资料缺乏或错误,地质条件不稳定等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1. 勘察资料缺乏或错误这是勘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可能是由于勘察时间短、勘察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进行现场勘察以补充资料- 建立更多地质监测点以获取更多数据- 与其他同行机构合作分享数据和信息2. 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质条件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地基设计中的问题,例如地基沉降和不稳定,岩石坍塌等。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进行深层加固,例如钻孔灌注桩- 选择更适合的地基类型,例如岩石底座或桥墩- 考虑降低建筑高度或改变建筑布局3. 施工现场限制施工现场限制可能会限制勘察和设计的范围。
这些限制可能包括地形、可用空间或建筑物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一下的措施:- 引入先进技术,例如间接的理性技术来获得更多的数据- 灵活修改设计和规划以适应现场限制- 更加密切地与当地政府和机构合作,以获得许可和准许使用现场4. 施工成本过高施工成本过高可能会导致建筑项目无法完成或超预算。
这个问题需要通过设计优化和施工控制来解决,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优化设计,例如减少材料使用- 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模块化设计- 减少施工成本,例如自动化机器人施工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需要依赖准确、详实和细致的数据获取,以确保既安全又经济。
虽然可能会面临一些技术难题,但仔细的分析和明智的决策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建筑项目的成功和持续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勘察、检测规范在岩溶区桩基方面的矛盾与解决方法李学文饶其荣(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广州510800)摘要: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设计、勘察、检测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在岩溶区桩基方面出现的矛盾,介绍了岩溶区桩基勘察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设计、勘察、检测、规范、岩溶区、桩基、矛盾、解决方法0、引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岩溶区总面积达363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1]。
而在广东省内,岩溶区,占我省面积的1/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施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在岩溶区兴建。
岩溶区建设项目通常使用大口径崁岩桩基础类型,岩溶成为困扰建设方、设计方、勘察方和施工方的主要问题之一。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对规定嵌岩桩持力层做了明确规定[2]。
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对岩溶地区桩位岩溶勘察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3]。
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06-2003)中对桩底持力层的检测也做了明确规定[4]。
但在岩溶区,许多工程实例均表明三个规范存在矛盾之处。
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后续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简称为设计规范、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简称为勘察规范、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06-2003)简称为检测规范。
1、现状与实例设计规范规定:“嵌岩灌注桩端以下3倍桩径且不小于5m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空面。
”勘察规范对岩溶地区桩位岩溶勘察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规范以强制条文的形式规定,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时,应进行岩溶勘察(5.1.1条,P52)。
当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时,尚应进行专门的桩基勘察(5.1.2条,P52)。
岩溶勘察宜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进行。
勘察点应逐桩布置,勘探深度应不小于(桩)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并不小于5米,当相邻桩底的基岩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深(5.1.6条,P52)。
但是,执行过程中“勘察点应逐桩布置”往往被片面理解成“一桩一孔”,并认为一桩一孔包治百病。
从而出现了许多问题,或留下了许多隐患。
检测规范中规定的基桩检测方法中,可以检测持力层的仅有钻芯法,并规定“对持力层的钻探,每根受检桩不应少于一孔,且钻探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执行过程中往往只有一个钻孔超出桩底面以下3倍桩径。
总结上述规范条款,设计、勘察、检测三规范在岩溶区桩基出现的矛盾表现为:设计规范要求桩端以下3倍桩径且不小于5m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空面。
但是,勘察规范中的“勘察点应逐桩布置”和检测规范中“对持力层的钻探,每根受检桩不应少于一孔”均无法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现在以几个实例,说明设计、勘察、检测三规范在岩溶区桩基出现的矛盾。
因涉及的问题比较敏感,姑且隐去具体的工程名称。
广东某高速公路于1994年建成通车,其中某特大桥处于岩溶区,采用冲孔崁岩桩基础。
在运营约十年后,由于T型结构存在基础沉降不收敛,右幅主墩出现倾斜、桥面变形(见图1),桥面最大垂直位移超过200mm,严重影响了营运安全。
现已拆除重建[5]。
桥面下陷超过200mm图1、桥面变形场景大连某高速公路的某座特大桥位于岩溶区,采用冲孔崁岩桩基础,共有约400根桩。
基础设计采用一桩一孔超前钻探资料,桩端入岩2.5m。
建设期进行桩基抽芯检测,初期抽检两桩均发现桩端持力层中存在溶洞,存在安全隐患。
为根除隐患,业主委托我院在建设期采用跨孔弹性波CT法进行桩位岩溶勘察及安全性评价,发现有62根桩存在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主要是桩端持力层中存在溶洞(见图2,桩L9-1),部分桩端未完全崁岩(见图2,桩L9-1)。
发现问题后,已经采用特殊的工法进行加固处理,消除了隐患,于2009年中建成通车。
加固处理虽耗时费力,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运营、监测,未发现墩台沉降超标等问题。
图2、桩端持力层岩溶探测成果深圳某医院场地位于岩溶区,一期冲孔桩33根,图3为其中17#桩的钻芯结果:17-1号钻芯孔桩底1.97m发现土层、17-2号钻芯孔桩底为完整基岩、17-3号钻芯孔在29.89~29.47m段为碎岩,三个钻孔同处一个基桩内距离0.3-0.7m,岩芯差异悬殊。
图3 深圳某医院冲孔桩17#桩的钻芯结果上述项目的共同点是仅仅采用一桩一孔超前钻探资料确定桩端高程。
所幸的是,发现问题后均已修正或正在修正,尚未酿成重大事故发生。
但修正过程投入了大量资金,耗费了大量时间。
2、对规范的深层解读其实,勘察规范在条文说明的第207页中对岩溶发育规律作了高度概括,“岩溶土洞是一种形态奇特、分布复杂的自然现象,宏观上虽有发育规律,但在具体场地上,其分布和形态则是无常的”。
“即使一柱一孔,有时还难以完全控制”。
规范对桩位岩溶勘察方法作了明确解释,“采用综合物探,用多种方法相互印证”。
根据全国岩溶区勘察、施工的普遍经验,仅仅采用一桩一孔超前钻探资料确定桩端高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与隐患。
其概率与钻孔见洞率、线岩溶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见洞率、线岩溶率越高,桩基持力层出现问题的概率也越高。
出现问题后,需要增加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进行检测、处理、加固,及加固效果评价。
加固处理方法有限,效果不一定理想且难于评价,隐患也不一定就能完全根除。
“一桩多孔”又如何呢,一桩多孔其实就是多个“一孔之见”的总和。
岩溶形态复杂,一桩多孔往往也未能准确揭露桩位岩溶发育情况。
岩溶发育的复杂性也表明,检测时对持力层的钻探,仅规定每根受检桩不应少于一孔显然不足。
3、桩位岩溶勘察的解决方案与实例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终于找到了桩位岩溶勘察的解决方案——“一桩一孔一管波”。
即在“一桩一孔”的基础上辅以单孔管波探测。
“一桩一孔一管波”已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桩位岩溶勘察手段。
管波探测法具有成果快速、异常易于识别、异常的地质解释具有唯一性、勘察成果可靠性高、探测岩溶分辨能力强、垂向探测精度高、仪器设备投资少、不受工作场地限制等特点和优势。
其应用最终可缩短建设工期、节省建设投资,取得优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管波探测法是一种孔中物探方法,主要用于岩溶探测(包括溶洞探测、裂隙探测、软弱夹层探测等)。
特别适用于大口径嵌岩桩桩位的岩溶探测。
由饶其荣、李学文在长期从事岩溶勘察的工作实践中发明,于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310112325.0)2007年被广东省建设厅列入“广东省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2004年至2006年,广东省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了“管波探测法应用研究”项目,项目开展了管波探测的理论、管波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有效性、有效探测半径和技术方法的研究。
研究项目获2006年度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7]。
管波探测法有效探测直径约2米,可分辨大于0.3米的孔旁溶洞、软弱夹层,对溶洞的定位误差小于0.3米,具有非常高的垂向探测精度。
管波探测法是通过在桩位中心的一个勘察钻孔中进行探测,即可快速探明桩位范围内的岩溶、软弱夹层及裂隙带的发育和分布情况,评价嵌岩桩持力层的完整性,为桩基设计提供直接依据,并可指导基桩施工。
到2013年中,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应用与完善,已经授权国内多家勘察、设计单位使用,累计完成超过三万个桩位的探测,取得了优秀的探测效果与良好的社会效益。
应用的行业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层建筑、市政工程等,应用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山东、辽宁等。
其中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曾经完成约200个桩位的管波探测,于2009年底开通,其岩土工程勘察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管波探测是获奖项目中的主要亮点之一。
其中广(州)梧州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工程有4个合同段共660根桩位于岩溶区,应用“一桩一孔一管波”的方法进行桩基勘察。
实践表明,管波探测法成果提供了桩基全断面的溶洞发育情况,基本规避了桩底存在溶洞、桩基半边崁岩等安全隐患,为桩基设计提供更可靠的地质依据,指导了桩基施工。
相对于一桩多孔的补勘,每桩节约勘察费用约1.2万元,660根桩共节约勘察费用约792万元、工期缩短约16个月。
管波探测法的优点明显,在本项目中为业主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保证了桩基施工安全[8]。
该项目获得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桩位岩溶管波探测成果实例见图4。
图4、广梧高速公路管波探测成果实例4、结束语实践说明,岩溶区桩基勘察相关条款不能片面地理解为“一桩一孔”的钻探。
桩位岩溶应该更多地采用钻探与孔中物探相结合的方法予以查明。
而检测时对持力层的钻探,应该修改为每孔均超出桩端以下三倍桩径,并不小于 5.0m。
对三规范的修改建议如下:1、设计规范应该以强制条文的形式增加对岩溶区端承桩持力层的要求;2、勘察规范应该加强对岩溶区桩位勘察的要求,增加勘察方法及工作量;3、检测规范应以强制性条文规定,对岩溶区基桩持力层的钻芯法检测每孔均应超出桩端以下三倍桩径,并不小于5.0m。
5、参考文献[1]《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简报(2007年第12期)》;[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06-2003);[5]《流溪河特大桥125m连续刚构设计及技术特点》,魏朝柱等,广东公路勘察设计,2008年第4期;[6]《对基桩抽芯检测中两个问题的探讨》,肖兵等,2013;[7]《基桩声测与动测技术》,吴庆曾,2009;[8]《新理念下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实践》,杨红军等,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