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的政治文化看其对钓鱼岛的觊觎

合集下载

日本觊觎钓鱼岛的由来

日本觊觎钓鱼岛的由来

海烟云haiyanyun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隶属于台湾省,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非法窃取。

1943年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明确规定:“要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

”1945年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既然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其所攫取的所有中国领土,这当然包括在甲午战争中非法侵占的钓鱼岛。

1885年至1894年上半年的10年,是日本进行侵华战争的准备阶段;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是中日甲午战争的进行阶段。

在这11年里,日本政府3次图谋侵夺钓鱼岛,前两次未能实施,第3次终于得逞。

日本政府第一次打钓鱼岛的主意是在1885年。

这时,日本武力吞并琉球王国已有6年,并于1884年正式在此建立冲绳县。

得陇望蜀,台湾成为日本下一步侵略扩张的重要目标。

位于日本冲绳县和中国台湾省中间的钓鱼岛,便显得极具战略地位,很自然地被日本军国主义所觊觎。

正当此时,一个名叫古贺辰四郎的日本商人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人航行时路经钓鱼岛,发现岛上有大量信天翁栖息,便想在此采集羽毛销往欧洲赚钱,于是在1885年6月通过冲绳县向内务省申请租用该岛。

9月初,这份报告传到内务卿山县有朋手中,正中其下怀,立即命令冲绳县对钓鱼岛进行调查并提出意见。

9月22日,冲绳县令西村舍三向山县有朋提交了书面调查报告:“盖久米赤岛、久场岛及鱼钓岛自古皆为本县所称之名。

为冲绳县所属,决无异议。

然其与数日前所至之大东岛地势相异,而与《中山传信录》中所载之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相同,无置疑之处也。

若果为一者,则已为清国册封之旧中山王之使船所详悉,且各命其名,以为琉球航海之目标。

故若效此次大东岛之行,勘察之后即立标桩,恐有所不妥。

”这个报告收录在日本的官方档案中,是一篇重要的历史资料,值得仔细解读。

钓鱼岛列岛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由钓鱼岛(历史上也称钓鱼屿、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

浅谈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

浅谈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

浅谈对钓鱼岛问题的认识自古以来,钓鱼岛为中国领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

近年来,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海域又起波澜。

钓鱼岛问题可大致这样描述:原本名义上属于中国的领土在甲午战争后被日本所强占,二战后根据国际公约,钓鱼岛应被归还中国,但实际上由美国管辖,日后又有美国交与日本。

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这一问题逐渐成为中日之间一个敏感话题,时至今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2010年9月7日,我国一艘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发生相撞。

当晚,日本海上保安厅以嫌疑妨碍公务逮捕这艘中国渔船的船长。

同时以涉嫌违反《渔业法》对该船展开调查。

13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释放了7日非法抓扣的14名中国船员。

直到9月25日凌晨,被日方非法抓扣的渔船船长詹其雄才得以返回福州。

出现这种事件其实并非偶然,钓鱼岛的争端问题由来已久。

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这次钓鱼岛事件又是日本人对我们主权的严重侵犯。

我们的渔船在自己的领土上被别国的巡逻船冲撞了,我们的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却被其他国家抓走了。

这分明是日本对中国政府的一次又一次的挑衅!随着中国加快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在上升。

它不接受中国关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而是企图强化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

这带来了中方的反对,中方执法船、军机以及民船在钓鱼岛海域加强存在是必然的。

双方在这一海域的摩擦趋于常态化。

日本始终觊觎中国钓鱼岛有两个原因:一是钓鱼岛战略位置重要。

日本出于成为军事大国的政治需要,非常重视钓鱼岛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如果日本占领了钓鱼岛,日本就可在岛上设立海空监控侦察设备及岸基反舰和对空导弹,从而很容易封锁台湾北部重要港口及空中航道。

如果在钓鱼岛设置雷达,其范围可达到台湾北部、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大片地区。

这样,中国军事上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日本及时掌握。

对钓鱼岛之争的看法以及延伸的感想

对钓鱼岛之争的看法以及延伸的感想

近年来, 日本右翼团体在钓鱼岛上既建灯塔, 又修“神社”, 还要“前往定居” ??可以说关于钓鱼岛问题,中日争端已久。

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争议得激烈,最近日本把我国的钓鱼岛吵得很火,尤其是那个来自日本民间的石原,竟然公开扬言以私人名义从日本政府手中购买钓鱼岛。

对这种公然侵占我国领土的行为,中国千千万万同胞不仅愤怒,更予以斥责。

日本这个国家向来不安分,屡屡闹出事端,从人道主义、国际道德正义和中国利益来说,教训他们都是应该的,也确实有一部分中国人因为钓鱼岛问题主张对日开战。

可我认为现在还未到时候,我坚信以中国的力量完全能够击败日本,但是杀敌一万三千,我们自身国力将因此而受到损害。

不要忘了,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毒蛇可不止一条,而且现在最大的一条毒蛇盯着我们——美国。

中日开战,这是美国所喜闻乐见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所以,不管钓鱼岛问题怎样复杂化,国际化,我们现在得稳住自己才行,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采取实际行动, 维护钓鱼岛主权。

我们应该重视民间“保钓”运动, 在日本没有真正坐下来和我们就钓鱼岛问题进行谈判前,我们就要支持民间“保钓”运动。

保卫钓鱼岛不受侵犯是海内外华人共同的意志。

中、日双方都十分清楚, 使用武力绝不是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办法, 终有一天, 双方一定会坐下来认真谈判, 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天未出现前, 我们要支持民间保钓行动继续下去, 这将有力遏制日本的进一步侵权行径。

但是在此期间理性爱国,而不是盲目追捧那些自降身价的行为。

当一大群人围住同胞的合法财产,貌若“大义凛然”地破坏,除了让法治文明蒙羞,只会让饱受其害的手足受伤。

理是理,非是非。

失去理性的暴行,这与日本政客的蛮不讲理又有何异?丧失理智的拳头,吓不走嚣张的恶犬。

泄愤式的“爱国”表达,只能让贼人偷笑、外交被动、同胞伤心。

日本之所以侵略钓鱼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钓鱼岛的周围海域藏着的石油量之巨大,是无法估计的,这笔巨大的财富,素有海盗之称的日本又如何会放过。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背景中日钓鱼岛之争,是中日两国的领土争端问题之一,又称“钓鱼岛和其附属岛屿”,是位于东海的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争议。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中日两国在1945年日本二战战败后,经济复苏和占领台湾后的一段时间,由于海洋资源和战略因素等方面,两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所有权发生了激烈争夺。

地缘政治分析地理因素首先,钓鱼岛位于东海,在军事和海洋地缘政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地处于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距离中国大陆约330公里,距离台湾东北约150公里。

这使得它可能被任何一个国家用于海上监视和区域防卫。

其次,钓鱼岛附近有大量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等非常丰富的资源,这是引起两国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

历史因素钓鱼岛的历史在中日两国的解释上存在分歧,但需要明确的是,钓鱼岛在明清两代已经是中国领土,远在日中战争之前,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就已经在中国的领土范围之内。

1952年,钓鱼岛由国际佃务组织托管,直到1971年中日建交时,国际佃务组织将其归还给日本。

致使问题的重重因素不同的历史解释和发展引起了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和政治矛盾。

钓鱼岛之争是一种由历史、文化和政治因素共同致使的复杂问题,这使得解决这一争端问题很难并且需要时间长。

最重要的就是,东海对于两国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地缘政治重要之处。

作为中日关系最突出的一项议题之一,钓鱼岛争端已成为两国关系的焦点,不仅涉及领土问题,更关乎双方的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

结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钓鱼岛之争是一种复杂的历史、文化和政治问题。

随着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这应该是一个在和平与安全的框架内通过对话和互动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我们期待两国能够迎难而上,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处理和解决这个问题。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和台湾海峡之间,是一个面积不大但却极具战略意义的岛屿。

自20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争议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两国关系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中日钓鱼岛之争的核心问题是此岛群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

首先,钓鱼岛位于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之间,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中国和日本周边海域的海权争夺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双方都想通过争夺岛屿来巩固在东海的地位。

钓鱼岛不仅是中国南北通道中的一个重要支路,而且还是中国东海防御的重要战略要点,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

此外,中日两国在钓鱼岛周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分配问题也引起了严重的争议。

其次,钓鱼岛是中国和日本之间重要的战略棋子。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强国,以半个世纪的时间为了主权争议始终挑战彼此。

如果日本把钓鱼岛占领后,就可以夺取东海的战略通道和安全岛屿。

同时,钓鱼岛还是日本向南拓展的重要跳板。

如果中国控制钓鱼岛,就可以控制东海进出口的咽喉要地,同时增加了在东海上作战的优势。

最后,在地缘政治的观点上,钓鱼岛的争夺不仅关乎中日两国的领土争端,更关涉到美国在太平洋问题上的利益。

在美国国家利益里,亚太地区的战略位置日益突出。

美国通过经济、科技和军事手段,试图抢占钓鱼岛的主导权,打造符合美国利益的亚太地区秩序。

因此,钓鱼岛的主权争议直接关系到到太平洋地区和亚太地区的平衡。

综上所述,中日钓鱼岛之争是极具地缘政治背景下的一场复杂争端。

除了关乎两国的领土争端,还关系到两国的战略及国家利益,同时关系到亚太地区的平衡。

要解决此争端,中日双方需要加强相互沟通和强调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调整海洋领土的认知,构建一个共同开发环境。

也正是通过两国民间的互动、战略层面的平衡,为二者的争议寻求出发点。

钓鱼岛问题日本人诡计多端有上中下三策!

钓鱼岛问题日本人诡计多端有上中下三策!

钓鱼岛问题:日本人诡计多端有上中下三策!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人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主动交出钓鱼岛;中策是中日小打交出钓鱼岛;下策是誓死不交钓鱼岛。

从战略角度看待日本,可以这样评价: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敌,资源匮乏,经济外向型,半殖民地的国家。

所谓四面环敌,日俄有北方四岛的主权争端,目前俄罗斯占据了北方四岛,日俄谈判的回旋空间非常小,因为北方四岛对俄罗斯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俄罗斯的东部天然出海口,大大拓展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东出太平洋的自由空间,俄罗斯目前计划造六艘航母,这六艘航母的用武之地,方向在东部太平洋;日朝有历史冤仇,这种仇恨一直在潜伏,难以化解;日韩有独岛之争,目前独岛为韩国所掌控,日韩之间关于独岛的战略谈判空间很小;中日有历史仇恨不说,而且钓鱼岛主权、琉球群岛的主权,双方战略谈判空间基本没有。

这四面环敌,决定了日本的战略地缘环境非常恶劣。

中俄朝韩四国,任何一国都具备与日本至少同等甚至远远强大的军事实力。

所谓资源匮乏,日本本土资源十分匮乏,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煤矿、石油等战略资源,日本必须依赖进口。

这决定了日本战时战争持久能力非常弱,资源进口线安全风险大,随时处于被掐断的境界之中。

这是日本为什么一直要侵略中国,占据亚洲的根本原因。

所谓外向型经济,就是日本的工业化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否则日本的经济就会衰弱。

出口必须有市场,目前日本的产品与欧美基本处于同等水平,而且中国的工业化进展很快,日本将越来越面临着产品在海外的市场份额日趋萎缩的客观现实。

所谓半殖民地,就是二战后,美国拥有在日本合法的驻军权,通过驻军来控制日本。

在我看来,日本在四个方面没有自主权:一是没有军事自主权。

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

二是没有经济自主权,日本经济资源依赖于进口,产品依赖于出口,难以有自主权。

三是没有外交自主权。

日本必须听美国的,否则日本政府必然垮台,这是日本首相为什么寿命不长的根本原因。

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干涉

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干涉

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干涉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日本也开始对中国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干涉。

这些干涉涉及到了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给中日两国关系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干涉。

一、内政干涉日本对中国的内政干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反对中国的领土主权日本从未承认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不断挑起事端。

为此,日本政府不断派遣舰艇进入中国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挑衅中国的主权。

甚至有日本的议员进入钓鱼岛海域,企图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活动,这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直接挑战。

2. 资助“港独”势力近些年来,香港的“港独”势力不断膨胀,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而日本政府和一些政治势力则在背后不断资助和支持“港独”势力,希望通过此来破坏中日关系和影响中国的稳定。

二、外交干涉日本对中国的外交干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阻挠中国在国际组织的发展日本在一系列的国际组织中,经常阻挠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力。

比如,日本反对中国加入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国际能源机构等国际组织,在一些投票和表决中经常与中国针锋相对。

2. 充当美国的代理人日本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决策立场往往与美国保持一致,充当美国的代理人。

比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日本坚决支持美国的军事行动,甚至派遣自卫队部队进入伊拉克进行支援,这是对中国在该地区利益的直接干涉。

三、经济干涉经济方面的干涉是日本对中国的主要干涉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挑战中国的经济主导地位日本在经济方面一直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和挑战者,不断向中国发起挑战。

比如,日本在一些高科技研发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想要追赶的领域。

2. 推动对中国的制裁和打压在一些涉及到中国的国际经济事务上,日本经常支持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制裁和打压。

比如最近,日本支持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打压,证明了它与西方国家在对华经济议题上的紧密联系。

形势与政策从“钓鱼岛争端”看中日

形势与政策从“钓鱼岛争端”看中日

从“钓鱼岛争端”看中日近几年来,由于日本非法扣留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正常航行的渔船,无理扣押我国船长,钓鱼岛问题格外的吸引眼球,其实钓鱼岛问题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因为历来钓鱼岛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近几百年来也是如此,中国人是最早发现并命名为钓鱼岛的,二战后日本也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的主权提出疑问,直到国际组织在钓鱼岛附近海底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后,日本才胡搅蛮缠,提出什么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荒唐观点,所以说根本就没什么钓鱼岛问题,钓鱼岛一直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而日本由于觊觎海底丰富的石油才炮制了什么所谓的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荒谬观点。

然而这背后的一切并非全是因为资源,更是超级大国美国的战略思考。

日本是一个强国,GDP长期排名世界前列,然而日本只是一个经济强国,在政治上日本只是一个侏儒,日本的安全基本全靠美国的核保护伞,其实日本是一个不完全拥有主权的国家,在政治上日本根本就是美国的傀儡、一枚棋子。

由此可见,所谓的中日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好坏,其中包括这次的钓鱼岛危机。

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是个连美国人也承认的事实,然而美国政府为何会全然不顾道理支持日本呢?甚至还说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全条例》呢?这背后有一个大的阴谋,即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从01年911事件后,美国布什政府把大量的资源放到了中东地区,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打击恐怖主义、巴以和平问题、伊朗核问题到策划颜色革命来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等,美国的主要精力都不在东亚,然而从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因为中国国力的大幅增长引起了美国的恐慌,美国开始把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假想敌人,幻想中美之间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所以近几年来美国把核潜艇和航母调到太平洋,近年来又结束了在伊拉克的战事,美国是要集中精力对付中国了。

从南海中美船只的对峙,到天安舰事件,再到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等,美国不断制造事端破坏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的关系,用领土争端问题鼓励印度对抗中国、用天安舰事件离间中韩关系、用钓鱼岛问题激起中日对抗、插手南海问题联合东盟对抗中国,联合欧盟压制中国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不断对中国各种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美元大幅贬值,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战、贸易战、经济战早已开始,美国在战术上围堵孤立中国,在战略上试图把中华民族的崛起扼杀在襁褓中,其狼子野心显而易见!而钓鱼岛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钓鱼岛问题,一切就很好理解。

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看海权在国家政治

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看海权在国家政治

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看海权在国家政治第一篇: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看海权在国家政治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看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最近常常看到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关系紧张的报道,9月8号日本海上保安厅于当日凌晨逮捕了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渔船船长,并将船长带到了冲绳县石垣市,中方提出严正交涉。

随后中日关系局势紧张。

而就在十月二号日本右翼分子又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华游行。

这场游行以“谴责中国侵略尖阁诸岛(我国称“钓鱼岛”)全国国民统一行动”为主要内容,号称中国“侵略”尖阁群岛,这些游行者不仅猖狂反对中国党和政府有关领导人,还批评首相菅直人内阁对中国的软弱外交,同时还不忘时时提醒民众,与韩国有关的“竹岛(独岛)”,与俄罗斯有关的“北方四岛”主权争议。

他们煞有介事地声称日本国民再不动员起来保护国土,尖阁诸岛(我国的钓鱼岛)将被中国掠夺,北方四岛将永远被俄罗斯霸占。

在简易搭建的临时舞台上有人在发言中不惜造谣说:现在有十几万的在日中国人已经“归化”日本国籍,他们有选举权,中国政府已经给他们暗中发出指示,要求他们在全国性大选或地方选举中投票支持“××人”或××政党”……,还有一个来自新州的地方议员,竟然对中国在新州设立总领事馆一事大放厥词,说这是中国政府与日本行政当局的“密室交易”,他要在地方议会上反对中国设立领事馆等等。

对现在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

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主权国家时代,每个国家都有寻求本国发展的权利,不应以牺牲别国利益为前提。

追求一时得益而伤害其他民族对本国长期利益的损害远大于一时的收益,实际上得不偿失。

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初主张在国际关系上推行“王道”以取代西方的“霸道”,还主张亚洲各国平等联合。

从日本文化看钓鱼岛争端

从日本文化看钓鱼岛争端

从日本文化看钓鱼岛争端唐淳风商务部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课程前言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

美国学者鲁尼•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是这样讲述日本文化的,菊原是日本皇室的象征,表现日本对美对艺术的爱好。

刀是指日本武士所崇拜的武器,代表勇敢、顽强、暴力和侵略性。

它巧妙的用菊与刀来比喻日本爱走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事实上日本的民族文化也的确是如此,这种民族性和日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也是日本文化中最严重的失落。

日本的国民文化是怎么形成的,日本的政坛文化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看待日本文化与钓鱼岛争端的关系,日本的这一种文化属性又会将钓鱼岛的争端引向何方?有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有幸地邀请到了商务部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前驻日外交官唐淳风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从日本文化看钓鱼岛争端》,我们欢迎唐先生。

解说:唐淳风,商务部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市场建设研究专家。

唐先生主要研究领域有日本经济、日本问题、战略经济研究以及文学历史等。

唐先生曾担任驻日本大使馆外交官,并著有《我们该怎样与日本相处》系列丛书第一卷《必须客观认识中日关系》、第二卷《透视日本经济》、第三卷《日本没有资格谈东海主权》和第四卷《悲愤琉球》上下集。

王鲁湘:唐新生您好,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

很多的国外的学者,包括我们一些在日本留学的一些中国的学生谈到日本民族的时候经常会用一个,就说他的双重性就是格外地具有某种双重性。

比如说他非常尚礼,但是又很好斗,他很喜欢有一些创新的东西,但又很顽固,同时的话他们很服从,但是的话呢,又非常的桀骜不驯。

但是也有些人说,其实没有这么很明确的两极。

他们很暧昧,经常在两极中间里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也有我的一个朋友在日本多少年回来以后写一本书叫做《暧昧的日本人》。

那么你倾向于这个,我们就是在和日本打交道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地认识日本国民心思比较到位?唐淳风:这个刚才您说的这个有些人对日本的这个认识部分是对的,这种双重性,其实它是(指)两种不同的人群。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之争是当前的一大地缘政治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涉及到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资源争夺以及战略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分析中日钓鱼岛之争。

首先,中日钓鱼岛之争涉及到领土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都为中国的固有领土,但在19世纪末期,日本先后进行了多次侵略,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非法占领。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还给中国。

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重新对钓鱼岛提出主权要求,并进行了不断的侵占和渔业活动,引起了中方的强烈反对。

其次,中日钓鱼岛之争还涉及到资源争夺。

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是一个丰富的渔业资源区,同时还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

根据日本的说法,钓鱼岛属于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范围内,因此可以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但中方则认为,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其周边的海域也是中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因此中国有权利对其进行相应的开发和管理。

再次,中日钓鱼岛之争还涉及到战略安全问题。

钓鱼岛距离中国大陆和台湾岛都很近,其周边海域是中国的南海战略要地之一,对中国的海上安全、国土防御和区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而日本则认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是其自卫队的活动范围,具有保护国家安全和安置城防范灾等重要作用,因此也将钓鱼岛列为其“国土安全的最前线”。

综上所述,中日钓鱼岛之争涉及到领土、资源和战略安全等多个方面因素,成为中日两国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此次争端的背后反映了两国的互相制约和竞争,同时也反映了海洋国家权威和地区秩序的对抗和调整。

因此,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地缘政治看钓鱼岛归属日本的现实性

从地缘政治看钓鱼岛归属日本的现实性

四、结语
钓鱼岛在中国的地位,可能是能源利益占据绝大部分,但是,钓鱼 岛对日本来说,除了能源利益之外,更多的还是领土利益,失去了 钓鱼岛,日本不仅将丧失这片几百海里的区域,更加失去了一道重 要防御之门,这对日本来说,将是整个国家处在中国的包围之下。 因此,钓鱼岛对日本的重要性,决定了日本钓鱼岛的迫切性,而日 本的实际控制和现今的综合国力,以及美国的支持,决定日本将钓 鱼岛永久拥有的现实性。 个人观点: 中国除了用历史苍白的自语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外,无论是与日本 谈判(安倍晋三明确表示没有谈判的余地),还是动用武力,现阶段 都不可能取得对钓鱼岛的主权,这就暗示着钓鱼岛将会继续在为日 本拥有。
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日本从未同意将领土问题搁置处理。
题外话:无论是日本不认账,还是两国压根就没达成共识,我想, 中国以后再用这个来抗议只能是打自己嘴巴了。 桌南生 《日本外交》第303页
2.依托美国,加强与同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亚 洲国家关系
(1)美国的支持:美国明确表态;日美安保条约。 结果:钓鱼岛问题处在日美同盟的主导之下。 (2)加紧改善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亚洲国家的关系:
谨以此文,警示国人现今钓鱼岛危险态势!
谢 谢!
2、既是资源贫乏和领土狭小所决定,也是 谋求世界性政治大国的战略需求
(1)资源贫乏是日本发展脆弱性的渊源; 领土狭小使其在安全问题上战略回旋余地小,始终存在着安全患。 日本对资源的需求比中国更加迫切——
日本对领土的要求
(2)战略需求:遏制中国的必然选择
刘雪莲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日关系》
三、日本为长期独占钓鱼岛所采取得地缘略:

《 明带海禁政策述论》、《批驳日本关于钓鱼岛列屿领有权基本见解的性》
批驳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形势与政策之钓鱼岛问题的深度解析

形势与政策之钓鱼岛问题的深度解析

形势与政策班级:学号:姓名:钓鱼岛问题的深度解析内容摘要:日本为何一直对我国的钓鱼岛图谋不轨,原因就在于,钓鱼岛有着不容小觑的战略地位。

石油资源:钓鱼岛周围海域海底石油储量巨大,有人曾经断定,钓鱼岛附近水域的石油资源使之“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

这是日本无理强硬坚持钓鱼岛主权归属的首要因素。

军事价值:钓鱼列岛在中国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

日本是一个地形狭窄的岛国,防御纵深十分短浅。

军事力量外扩,才可对其海上安全更加有利。

海洋经济:从现行的国际海洋法来说,如果谁主张了这样的一个岛屿,谁就有权取得这个岛周围的专属经济区。

日本外务省承认,如占有钓鱼岛,日本将增加专属经济区的管辖范围。

海洋安全:对中国而言,钓鱼列岛处在台湾岛东北最远端,在地理位置上,正处于中国大陆与日本冲绳之中,东西各距200海里。

对中国东南沿海方向的安全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钓鱼岛中日必争之地石油资源季海洋经济军事价值海洋安全钓鱼岛的历史美国的幕后操纵正文部分:通常所说的钓鱼岛其实是一个群岛,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日本又称之为“尖阁列岛”,位于东经123°~124°34′北纬25°40′-26°,闽之正东,台之东北。

是台湾附属岛屿东北诸岛的核心主岛,距基隆120海里,东西分别距中国大陆和冲绳各约200海里,附近水深100至150米,与冲绳群岛之间隔有一条2000多米深的海沟。

钓鱼岛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4.3平方公里,岛上无人长期居住,该群岛即因钓鱼岛而得名。

一、日本为何一直对我国的钓鱼岛图谋不轨?原因就在于,钓鱼岛有着不容小觑的战略地位。

(一)、石油资源和海洋经济就海底资源而言,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量巨大,可达30-70亿吨,而且其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渔区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日本对“钓鱼岛”(“尖阁列岛”)的不当主张引发中日民族矛盾

日本对“钓鱼岛”(“尖阁列岛”)的不当主张引发中日民族矛盾

日本对“钓鱼岛”(“尖阁列岛”)的不当主张引发中日民族矛盾钓鱼岛,又称“尖阁列岛”,位于中国大陆东北部海域的琉球群岛以南,即冲绳群岛东北方的海域,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是日本却一直对其提出不当主张。

这种不当主张已经引发了中日民族矛盾,甚至演变成为两国之间的重要国际争端。

这篇文章将详细探讨日本对“钓鱼岛”的不当主张以及它对中日民族矛盾的影响。

首先,有关钓鱼岛的争议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但事实上,这个美丽的岛屿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被中国官方正式记录。

它在中国的名字是钓鱼岛,而在日本的名字是“尖阁列岛”。

在1895年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中,钓鱼岛明确被归入中国领土。

这个岛屿之所以被归为中国领土,是因为它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主权范围之内。

然而,自二战结束以来,随着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日本政府开始对其周边海洋领土提出越来越多的主张。

其中就包括了对钓鱼岛的不当主张。

日本政府声称,钓鱼岛属于日本的领土,是它在二战后从被占领的国家夺回来的。

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因为日本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法律上都没有对钓鱼岛行使主权。

日本的不当主张引发了中日民族矛盾。

从2000年以来,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断升级。

尤其是2012年,日本政府把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绪和愤慨。

中国政府提出了严正的抗议,并派遣海警舰艇前往钓鱼岛领水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

但是,日本政府却对此置若罔闻,反而不断加强对钓鱼岛的非法占领和建设。

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不当主张进一步影响了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中日关系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损害,使得钓鱼岛问题成为了两国之间最为敏感的问题。

由于政治上的矛盾,很多中日之间的合作也被迫中断。

特别是去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原本应该进行的中日领导人会晤和其他合作项目也被迫取消。

总之,日本对钓鱼岛的不当主张已经引发了中日民族矛盾。

虽然中日两国在历史和文化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政治上的争议,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断变得紧张。

2017年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

2017年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日钓鱼岛之争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日本的侵略以及其他各种历史原因,钓鱼岛成为中日之间有争议的领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领导人达成搁置钓鱼岛问题的谅解,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并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但后来日本却违背中日的共识,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强硬的政策,极力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企图制造日本占有钓鱼岛的既成事实,以迫使中国承认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

本文试图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分析中日钓鱼岛之争更深层次的原因,寻求如何妥善处理分歧,和平地、创造性地解决钓鱼岛问题。

一、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又称为地理政治学,简称地政学。

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地理区域的一种学说。

在学术界,关于地缘政治学有许多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

一是认为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是地理因素对政治现象和重大政治问题的制约性。

二是指列强依据有关地理状况的分析而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

三是把地缘政治学看作是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的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

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泰勒认为,地缘政治学的核心概念随研究的对象、层次和研究的尺度而定。

其中国家、区域和全球作为三个不同的地缘政治研究层次,其核心概念、研究对象有其自己的界定。

其中国家是地缘政治研究的传统领域,核心概念是国家的领土和边界,研究的焦点是分析一个特定的地理因子等国家综合属性与国家的性质、行为、国家内外政策的关系。

国家是国际层次中用来描述和解释全球关键系统、预测世界未来的关键[1]。

文中所涉及的地缘政治概念指的就是国家层次上的地缘政治。

二、中日两国地缘状况及其地缘战略价值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侧,东部临太平洋,西北部深入亚欧大陆的腹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被地缘政治学家们视为“海陆争霸进程中的战略要塞”。

英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在提出其“大陆枢纽理论”时,就强调过中国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认为中国处于心脏地带与近海国家间的“中间地带”,而这一区域是控制世界的关键。

日本对中国钓鱼岛的侵占窃据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

日本对中国钓鱼岛的侵占窃据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

日本对中国钓鱼岛的侵占窃据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
徐崇温
【期刊名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6)003
【摘要】本文在指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它怎样被日本侵占窃据之后,着重揭示近来日本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加以“国有化”,是企图把其侵占窃据行为“合法化”,变成法理占有,而它这么干,又是和国际金融危机后日本政治的急剧右倾化分不开的.日本政治右倾化,其历史根源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军国主义传统,二战以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期间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庇护;其近因则是:日本沉沦在“失去的20年”的经济低迷中难以自拔而失去信心;不能正确对待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而其主要表现则是:否认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参拜靖国神社;否定日本政府1993年、1995年认罪和道歉的“河野”和“村山”谈话;修改和平宪法和重新武装日本.这反映了右倾化的核心是要翻二战的案,要改变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要开历史的倒车.
【总页数】12页(P103-113,80)
【作者】徐崇温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东城1007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
【相关文献】
1.日本政治全面右倾化及其对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危害 [J], 魏少峰
2.当前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J], 宋海洋
3.日本政治右倾化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J], 周璐铭;
4.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特点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J], 宋新海
5.日本政治右倾化和钓鱼岛问题 [J], 陈本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政治关于日本派舰船常驻钓鱼岛的有关政治分析课件

高中政治关于日本派舰船常驻钓鱼岛的有关政治分析课件

地理性质
地理位置:东经123°-124°34′北纬25°40′-26° 相对位置:闽之正东,台之东北。距基隆102海里,距那 霸230海里。 地质特征:其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藏石油。据1982 年估计当在737-1574亿桶。 地理特征:处在大陆架上,附属于台湾岛,其海沟与琉球 群岛相隔。
史料依据
最早发现钓鱼岛的是1372年明洪武时期遣 琉球国使臣杨载,表示当时中国人是钓鱼岛最 原始的发现者,这比日本人于1884年首次登陆 钓鱼岛的时间早了500多年。 早在明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被确认 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已刊载钓鱼诸岛。
日本提出钓鱼台属于日本的依据: 日本从1885年开始调查钓鱼岛,之后宣称根据国际法为无主土地, 1895年1月在钓鱼岛设立国标,列入冲绳县所辖。 从1895年到1971年75年间,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政 权都没有在官方场合对日本对钓鱼台行使主权提出异议。 对此需要了解以下事实: 日本在1895年以前的地图中,多次将钓鱼台群岛标示为中国领土,并 采用中国对各个岛屿的命名。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冲绳由联合国托管,由美国实施治权, 钓鱼岛仍置于美国治理之冲绳政府辖下。1971年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固然没有提出抗议,时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华民国也没有 对联合国提出异议。 国际法方面,在岛屿主权争议上具有最高权威性的(one of the most highly influential)Palmas岛判例揭示了三条重要原则:第一,邻接并不构成国
钓鱼岛问题的形成
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 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 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 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 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 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 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对此,周恩来 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中 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1971年6月17日,日 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 对此,我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 把我钓鱼诸岛划入“归还领域”,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明目张胆 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 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 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 “归还冲绳的施政权,对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 响”。 鉴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不同主张,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 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 方面行动,避免这一问题干扰两国关系大局的谅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日本的政治文化看其对钓鱼岛的觊觎
摘要: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对外政策。

日本对我国钓鱼岛的觊觎和其政治文化有很大联系。

“岛国特性”使其对钓鱼岛格外敏感,“集团意识”使其妄图以钓鱼岛为突破口向国际社会表明其“领土”诉求,“耻感文化”使其在钓鱼岛问题上颠倒黑白。

从日本的政治文化看其对钓鱼岛的觊觎,有助于我们在探索对日方针政策制定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以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日本;政治文化;对外政策
一国的对外政策总是受政治文化的影响并体现该国的政治文化。

在国家层面上,政治文化影响对外政策的内容;在个人层面上,政治文化影响决策者的对外决策方法。

从一国政治文化入手研究一国对外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日本政治文化的特性与其对钓鱼岛觊觎的关系
著名的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将日本民族的特点比作“菊与刀”。

她认为“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应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贞不贰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出来的”[1]。

日本民族的自大心理使其对钓鱼岛争端带来的严重后果缺少清醒的认识。

日本没有意识到当今的国际形势已经不是过去,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今非昔比。

自大心理使日本右翼势力产生幻想,妄图像过去一样侵略中国的固有领土,必然是徒劳无果。

日本民族的自卑心理。

从地理的角度来讲,日本是个生存条件极差的国家,资源匮乏又自然灾害频繁。

强烈的自卑感使日本民族形成了过分的防御心态和戒备心理,极具危机意识,往往会将别人的正常行为敏感地认为是针对自己,具有“神经质”的特征。

钓鱼岛作为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岛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日本害怕中国开发钓鱼岛,认为对钓鱼岛的开发可能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这种自卑的心理促使日本对中国拥有自己固有的岛屿竟感到极度敏感。

这种神经质的反应不得不让人警惕。

“集团意识”是针对以个人为主体的西方文化而言的。

这就是以无比强烈的归属感为基础,个人对所属的集团竭尽忠诚,无私奉献,并为该集团的成员与他人保持行动上的一致[2]。

集团主义是日本民族最核心的力量,他们历来有一种崇尚集体的情感。

在一个集体中,有一套完整的等级制度,人们应该“恪守本分”、“各得其所”。

日本“恪守本分”的等级观念。

日本人认为国际社会是个“金字塔”结构,各个国家按其大小、强弱、贫富等标准处于不同位置上,国际社会中各个民族应该“恪守本分”,世界各国应统一于国际等级所固定起来的世界中。

正因为如此,日本把自己定位为“西方一员”,认为当今世界是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美日韩是战略盟友。

在日韩岛屿争端中,日本相对不是很强硬。

同时,日本认为俄罗斯是军事大国,而且在二战中,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遭到苏联红军的毁灭性打击。

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日本显然信心不足。

因此,在一系列的岛屿争端中,日本企图以钓鱼岛为突破口,妄图再次侵占中国领土。

在等级观念下对强者的依赖。

在对外关系中反映为“依附强援”“与强者为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一直依赖于美国,美国出于亚太战略的考虑,也以日本为战略基点之一,牵制中国。

美国对钓鱼岛争端的暧昧态度促使了日本觊觎钓鱼岛的野心。

信从“马太效应”的丛林法则。

“马太效应”的原则就是“弱肉强食”,日本人的等级制观念与对强者的依赖必然使其在国际社会中极力向外扩张推行强权政治,而日本要扩大自身影响力会不惜牺牲他国利益,遵从“物竞天择”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并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与掠夺。

中国已经不是近代以来的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而是有能力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大中国。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解释道:“真正的耻感文化依赖外在强制力以达到善行,真正的罪感文化则依赖内在的罪恶自觉。

耻感是对他人批评的反应,一个人由于被公众的嘲笑、摒弃或自以为受到嘲笑而感到羞耻,不管情况为何,耻感都是强烈的强制力,但先决条件是必须有一群观众的存在,或者至少幻想一群观众的存在”[3]本尼迪克特这番言论对日本来说,可谓一语中的,这主要表现如下。

日本民族善于随机应变,相机行事。

因此,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历届政府显现出“无常”的特性,基本不按照规则出牌。

相反,右翼势力却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一方面,鼓动国内势力,同时给中国政府和人民施加压力。

日本民族“爱面子”的他律性道德。

“耻感文化”是一种“面子文化”,它将外在的评价标准作为唯一至上的参
照系,将面子看得比事实、公理和正义更重要。

在是非曲直面前,日本人首先考虑和维护的是尊严、名誉,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与罪行,既不是明辨是非、吸取教训,也不是反省和道歉以得到受害一方的宽恕与原谅,而是想方设法地推卸自己的责任以保存面子与荣誉。

钓鱼岛问题已经使日本人骑虎难下,进而使日本人颠倒黑白。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态度和这种“面子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二、日本政治文化影响对外政策的实证分析
日本政治文化对其对外政策的影响是长期而深入的。

无论对外政策在国家现实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变化,它都将带有日本政治文化的独有特色,深受其底色作用的影响。

在古代,日本深受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主动遵守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但依然重视自己在“中华文化圈”当中的角色。

到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威胁,日本又开始转而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与科技文化,在自身国力增强后便开始策划对外扩张。

冷战结束以后,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构想,日本政界和舆论界提过的“三极世界”(美日欧)和“五极世界”(美日欧俄中)的设计都将日本当作重要一极。

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又积极争取“修宪”的实现,这些都意味着在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力求成为其认为的“国际社会金字塔”的塔尖地位一直是日本外交追求的目标。

日本在东亚地区把中国作为其竞争对手,在钓鱼岛问题上大做文章。

与强者为伍、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是日本外交中的显著特点之一[4]。

日本人将国际社会构想为“金字塔”模式,制定恒久的强国
目标力图使自己处于塔尖地位,但同时自卑心理又使其形成了对处于塔尖地位的各个大国的仰慕与崇拜。

1871年,出访欧美的岩仓使节团在“任务书”中提道:“欧美各国现行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将此开明之风俗移往我国,使我国迅速进步到同等化域”[5]。

这是最早的“脱亚入欧”论。

“脱亚入欧”与“脱亚入美”都是日本为其追随强国的外交政策所提出的理论支柱,在这一系列理论的指导下,日本对外交往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与强国的结盟。

日本在钓鱼岛上大做文章和美国的态度也有很大关系。

日本的外交之所以给人以暧昧的印象与日本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有关。

日本是一个东方国家,骨子里有东方文化底蕴,但却采用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并在社会的各方面追逐西方,这样,它在东西方之间处于特殊地位,也就是既没有完全“入欧”也没有完全“脱亚”。

“角色定位”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一个基点。

日本的“耻感文化”使它总是将外在的评价当作唯一的评判标准,因而出现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定位困惑”。

日本的“定位困难”一方面会误导外交政策制定者对国际事务的判断,另一方面会使日本在亚洲事务中越来越感到孤立与尴尬,只有摆正态度,认清形势,根据“客观定位”来制定对外政策,才能使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自身地位。

日本的神道教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用来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武器。

日本政府在外交政策制定上是非常务实的,出现国民情感恶化的主要
原因是少数右翼分子的过激言行时常引起媒体注意,媒体报道较多反过来会使中国人认为这是日本政府的实意,这便是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石原慎太郎正是利用了这种效应屡次成功激化了中日钓鱼岛问题上的矛盾。

三、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政治文化是日本外交的灵魂,从日本的政治文化看日本对钓鱼岛的觊觎能更加深刻认识到其政策本质,为我们提供了框架,这些框架正如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背景图纸一样,它首先为日本外交奠定了一种色调,提供了某些外交准则。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影响外交政策的这些政治文化内涵并非单独存在的,它们相互交错影响,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2]昌松.日本社会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3][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剑[M].北京:光明日报社,1988.
[4]广民.与强者为伍——日本结盟外交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万和.简明日本近代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