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作业本下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作业本下册答案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
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
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
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
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
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
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
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
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
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
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
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隋
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
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唐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
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
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
属泉州。
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市鲤城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在北隅依云榭筑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参军厅,衙前辟南大街为市。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始。今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
所辖。
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至此,泉州领有五县。
开元间(713~741年),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晋江
五县,37054户,约24.95万人。
天宝元年(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改为仙游县)、
晋江四县,时为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