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防护措施
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
![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6f073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e.png)
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常见的七种危险化学品包括酸碱类、燃烧爆炸类、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液体、有毒易燃固体、有害化学物质和危险放射物等。
针对不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措施。
一、酸碱类危险化学品:1.引爆危险之前首先要隔离,确保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用洗涤剂或大量水稀释溶液,将酸、碱中和,再进行小范围的处置。
2.对于废酸、废碱、酸性、碱性洗涤剂等大量危险物质的储存场所,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设有酸洗废液池或废碱化学品池,确保泄漏物质无法进入排水系统,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二、燃烧爆炸类危险化学品:1.发生着火或爆炸事故时,首先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人员疏散和火灾扑灭工作。
2.对于存放燃烧爆炸类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应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同时安装自动检测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有毒有害气体:1.发现泄漏气体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佩戴好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2.确定泄漏源,封锁泄漏点,采取措施防止泄漏气体进一步扩散。
3.使用适当的气体吸附剂、抑制剂或稀释剂进行处理,以减少气体的浓度。
四、易燃易爆液体:1.发生泄漏时,首先要阻止液体的扩散,使用防溅设备和防爆器具进行处置。
2.控制火源,确保现场不会出现明火和电火花等可能引发爆炸的情况。
3.使用合适的吸液材料进行吸附,并将其封存在密闭容器中,防止进一步泄漏和扩散。
五、有毒易燃固体:1.针对不同的有毒易燃固体,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处置措施,佩戴好防护装备,迅速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
2.使用稀释剂或稀释剂溶液进行稀释和稳定,然后进行处置。
六、有害化学物质:1.如果发生泄漏,首先要迅速进行封堵和封装,防止泄漏物质进一步扩散。
2.使用防护装备进行处理,如佩戴橡胶手套、安全眼镜等。
3.将泄漏物质转移到密闭容器中,然后送往专门的处理设施,进行安全处置。
危化品的使用与防护
![危化品的使用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fde82e14482fb4daa58d4bec.png)
集团公司
常见危化品的使用与防护
2003年10月28日,某油田工程作业队将两具 40立方米残留原油的罐搬迁。9时30分,进行吊 罐装车时,发现油罐排气管过长,就将排气管割 成两段。14时50分,40立罐就位,在焊接排气管 时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
(2)氮气 高浓度氮(>90%)可引起单纯性窒息。
集团公司
常见危化品的使用与防护
2.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性质
(3)一氧化碳(CO) 窒息和血液中毒,严重时造成死亡。当空
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0.4%(5g/m3)时,人在 很短时间内就会失去知觉,若抢救不及时就 会中毒死亡。国家规定作业环境中一氧化碳 的允许最高浓度为30mg/m3。
常见危化品的使用与防护
(一)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
2.气体检测报警仪的性能及使用要求: 可燃气体报警仪
(1)使用前要按照使用说明书认真检查, 各项性能正常才能投入使用;
(2)正确选择检测仪器的挡位和各项参数; (3)仪器使用前用酒精棉球置于探头附近, 检查一下报警仪反应是否正常;
集团公司
常见危化品的使用与防护
集团公司
常见危化品的使用与防护
2.常见有毒有 害气体的性质
(4)氯气 被人吸入后,可
迅速附着于呼吸道 黏膜,导致人体支 气管痉挛、充血和 坏死,引起严重的 通气障碍。
高速公路附近一名女子被泄漏液氯熏死 油菜已被氯气熏得枯黄
集团公司
常见危化品的使用与防护
(二)易燃液体
1.分类及特征 按易燃液体闪点的高低分为低闪点液体、中闪 点液体、高闪点液体三类。闪点是指易燃液体在 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 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越易燃。 (1)低闪点液体。例如:汽油、乙二胺、丙酮 等; (2)中闪点液体。例如无水乙醇、苯、甲苯、 硝基清漆及磁漆等; (3)高闪点液体。例如二甲苯、氯苯、环己酮、 糠醛、醇酸清漆、环氧清漆等。
化验室常见的几种危险源及预防应急措施
![化验室常见的几种危险源及预防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1c6e34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b.png)
7.中心化验室负责人带领全体员工立即携带消防器材奔赴现 场灭火
8.在事故无法控制时,现场指挥立即组织全体员工撤离事故 现场.
9.专业消防队到达后,由现场指挥负责报告火情,火场发生地 连带不安全因素等,并负责指挥消防车供水,协助灭火,听从指 挥.
10.积极协助医护人员现场救援和对伤员进行包扎,利用救护 车及时送到医院抢救.
3、二度烧伤面积超过30%,或三度烧伤超过15%,视为严重 烧伤.
烧伤患者往往因为疼痛、失水或其他因素发生虚脱、休 克、甚至心跳、呼吸停止等现象,抢救时应充分注意 .
化学烧伤和腐蚀的预防措施:
操作前要佩戴防护服、防护眼镜、和橡胶手套. 一旦溅到身体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2%小苏打水冲
引起爆炸.
化验室预防火灾和爆炸的措施:
必须掌握一定的防火防爆知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制度.禁止违 章操作.
按规定检查电器线路,发现老化、破损、插头虚接等,及时更换 或者及时报告领导解决.不得带故障运行,防止发生火灾、
爆炸事故.
石油醚、乙醚用棕色瓶保存在阴凉通风处,汽油用铁桶储存,放 在阴凉处.
心脏挤压法 触电者心跳停止时,必须立即用心脏挤压法进行 抢救,具体方法如下:
(1)将触电者衣服解开,使其仰卧在地板上,头向后仰,姿势与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相同.
(2)救护者跪跨在触电者的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 触电者心口窝上方,胸骨下1/3处.
(3)掌根用力垂直向下,向脊背方向挤压,对成人应压陷3~4cm, 每秒钟挤压1次,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发生火灾时,要及时挪开可燃物质,实验室内不允许存放过多 的可燃物.
.学会使用一般的灭火工具和器材.对于化验室内配备的防火 防爆工具、器材等,应该爱护,不得随便挪用.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c9381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b.png)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下面将对常用危化品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酸碱类物质:酸碱类物质具有腐蚀性,能够损伤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在使用过程中,应戴上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并确保通风良好的环境。
同时,应远离明火和其他易燃材料。
2.氧化剂:氧化剂能够加速燃烧和氧化反应,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在处理和储存氧化剂时,需要与易燃物分开存放。
同时,应注意保持通风,并远离明火和热源。
3.可燃物:可燃物具有易燃性和易爆性,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在处理和存储可燃物时,应采取防火措施,避免与氧化剂和火源接触。
同时,要确保储存区域通风良好,并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
4.有毒气体:有毒气体能够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如中毒和窒息。
在接触有毒气体时,应佩戴防护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服,并确保空气流通良好的环境。
同时,要注意及时疏散人员,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
5.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放射性射线,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
在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时,必须遵守相关的防护措施和规定,并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护目镜和手套。
6.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易燃性和毒性,可能引发火灾和中毒。
在接触挥发性有机物时,应保持通风,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同时,要避免与明火和热源接触,并注意储存和处理的温度控制。
7.麻醉剂和致幻剂:麻醉剂和致幻剂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具有镇静、催眠和幻觉效果。
在处理和使用这些物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安全使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和面罩。
在处理和储存常用危化品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1.储存区域选择:选取离居民区、水源和火源远离的储存区域,并根据化学品的性质进行分类储存。
2.安全防护设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面罩等,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3.安全操作指南: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使用化学品、防火措施、泄漏处理、紧急应急措施等。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防护措施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0e21e7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4.png)
苯(C6H6)【理化性状和用途(yòngtú)】无色透明,易燃液体。
分子式:C6H6 比重:0.8794 熔点:5.51℃沸点(fèidiǎn):80.1℃,闪点(shǎn diǎn):-0.11℃, 自燃(zì rán)点:562.22℃。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4~8.0%。
不溶于水。
遇热源、明火燃烧爆炸。
主要用于制造洗涤剂、杀虫剂和油漆清洁剂,苯可作为汽油一部份。
【毒性及燃爆性】急性中毒作用主要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高浓度蒸气对粘膜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液态苯直接吸入呼吸道,可引起肺气肿和出血。
苯蒸气经呼吸道吸入的最初几分钟吸取率最高。
高度易燃性。
有严重火灾危险。
用干粉、泡沫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
蒸气能沿地面流动到火源处并回火,属于甲类火灾危险品。
【个人防护】吸入:如蒸气火烟雾浓度不明时会爆炸。
高浓度时应戴用褐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物质及人员撤离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皮肤: 如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
眼睛: 戴用化学防溅镜或面罩。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jìnshí)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储存、运输及使用】遵守储藏和运输易燃物质的规则, 储藏于密闭的、置于地面上的容器内, 放置在有通风设备的阴凉地方, 避免阳光直晒, 远离禁忌物与热源, 采用无火花的通风系统和电气设备.使用“用毒品”、“易燃物品”标志【应急处理】吸入: 脱离苯产生源或搬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 如患者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眼睛接触: 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患眼至少20分钟.皮肤接触: 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立即缓和地抹去和擦去残余物质, 缓和、充分地用水和无摩擦性肥皂洗涤.口服: 用水充分涮口, 不可催吐, 给患者饮水250毫升.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应知应会】苯为无色透明、易燃液体。
吸入或口服大量苯后出现兴奋或酒醉感。
常见危险化学品与防护措施
![常见危险化学品与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8904f1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a.png)
常见危险化学品与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使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具有毒、腐蚀、爆炸等危险性质的物质。
正确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非常重要,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其防护措施。
1. 酸类酸类可以腐蚀金属及其他材料,严重时可以灼伤人体皮肤和眼睛,甚至导致死亡。
此类化学品一般具有强烈刺激味道,使用时需要戴上安全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处理酸性废液时,应注意使用专用回收桶和处理设备,避免直接倾倒到垃圾桶里。
2. 碱类碱类同样有腐蚀性,会损坏皮肤和眼睛组织,甚至会使金属材料腐蚀。
使用碱类化学品时需要戴上防护服、手套、安全护目镜和呼吸保护装置,保证人员的安全。
在处理碱性废液时,需要使用安全回收桶进行严格分类和处理。
3. 溶剂溶剂是有机化学品的代表,常用于清洗、去污和果汁等领域。
然而,这些溶剂大多数具有毒性和易燃性。
使用时应该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毒气和爆燃。
在处理溶剂废液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废液中毒和燃烧。
4. 酒精酒精是一种透明液体,无色无味,广泛用于不同领域。
但是,由于酒精蒸汽具有易燃性,因此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远离火源,并确保通风良好。
在处理废液时,应该将其集中存放在密闭容器中,以免爆炸和泄漏。
5. 氨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味道,可以使人体黏膜受到伤害。
在使用氨气时,必须佩戴气体面罩和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在处理氨废液时,应该将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加入中和液中控制氨气释放。
6. 氯氯化氢气体有毒,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使用氯化氢时,请正确佩戴面罩、防护服和手套,并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在密闭的环境下使用。
7. 防范措施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安全风险:•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服、安全鞋等;•注重通风情况,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格按照化学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和约束;•不要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混合或调制不同化学品;•注意家庭化学品的安全储存,避免儿童接触危险化学品。
实验室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
![实验室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f2e8f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f.png)
实验室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常常使用各种危险化学品来进行实验。
这些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需要高度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注意事项。
一、硫酸:硫酸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和强氧化性,对皮肤和眼睛有很强的刺激性。
在使用硫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化学护目镜、防酸手套和耐酸鞋。
2.在使用硫酸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如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咨询医生。
3.在使用硫酸时,要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以防止产生爆炸和火灾事故。
二、盐酸:盐酸是另一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主要用于酸碱中和实验和金属清洗。
盐酸具有强腐蚀性,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
使用盐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操作盐酸时,同样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化学护目镜、防酸手套和耐酸鞋。
2.使用盐酸时,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聚,影响呼吸系统。
3.如果不慎接触到盐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三、氢氟酸:氢氟酸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之一,也是最具有腐蚀性的一种。
氢氟酸不仅具有强腐蚀性,还会对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在使用氢氟酸时需要极高的警惕性和防护措施:1.在操作氢氟酸时,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进行操作,并戴上全面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化学护目镜、防酸手套和耐酸鞋。
2.使用氢氟酸时,要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尽量减少有毒气体的积聚。
3.如果不慎接触到氢氟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马上就医。
以上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种危险化学品及相应的防护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提到的化学品外,实验室中还有其他许多危险的化学品,如:氰化物、浓硝酸、过氧化氢等。
对于这些危险化学品,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安全。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方案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69657b80eb6294dc886c26.png)
常见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方案危险化学品一般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在应急处理时必须要了解其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正确及时地进行处理,其应急处置措施如下:(一)液化石油气⒈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组成,还含有少量H2S、CO、CO2等杂质,由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分子烃类气体(裂解气)压缩而成。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 有特殊臭味;闪点-74℃;沸点从-0.5℃到-42℃;引燃温度426~537℃;爆炸下限[%(V/V)]2.5;爆炸上限[%(V/V)]9.65;相对于空气的密度:1.5~2.0;不溶于水。
⒉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⒊危险特性:第2.1类易燃气体,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破裂的钢瓶具有飞射危险。
⒋健康危害: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触液体或其射流可引起冻伤。
⒌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
⒍公众安全:蒸气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如污水沟、下水道等),所以,要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无关人员应立即撤离泄漏区至少100米;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必要时应实施交通管制。
⒎个体防护: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
⒏大泄漏:考虑至少隔离8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800米的隔离区)。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16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1600米的隔离区)。
⒐中毒处置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2f02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e.png)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特点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构成潜在威胁。
正确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危险化学品造成的事故,保障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酸、碱类化学品的防护措施酸、碱类化学品常用于实验室、工业生产等领域,但其具有强腐蚀性,需要严格的防护措施。
使用酸、碱类化学品时,应戴上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避免与皮肤接触。
在携带、储存酸、碱类化学品时,应使用特制的容器,且储存区域应通风良好,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
二、有机溶剂的防护措施有机溶剂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品,如酒精、醚类、丙酮等。
这类溶剂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易燃易爆。
使用有机溶剂时,应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可采用排风设备或开启窗户增加空气流动。
在进行有机溶剂操作时,戴上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使用防护手套,并严禁近火源操作。
三、易燃气体的防护措施易燃气体如乙炔、甲烷等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其具有易燃易爆性质。
操作易燃气体时,应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并配备爆炸防护设备,如防爆灯、防爆电气设备等。
在储存易燃气体时,应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并定期检查容器的密封性能。
四、毒性化学品的防护措施毒性化学品如重金属、农药等具有较强的毒性,容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使用毒性化学品时,应佩戴防护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确保皮肤不与化学品接触。
对于具有挥发性的毒性化学品,应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五、放射性物质的防护措施放射性物质具有强辐射性,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操作放射性物质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和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对于放射性粉尘或气体的操作,应使用特制的防护设备,如隔离罩和负压操作室。
此外,应定期检测操作区域的辐射水平,确保安全性。
结论针对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我们必须明确其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工业生产环境中,正确的防护措施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
![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29162c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4.png)
危险化学品一般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在应急处理时必需要了解其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正确及时地进行处理。
本文所述的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是指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氰化物、高锰酸钾、氯气、液氨和汽油,其应急处置措施如下:一) 液化石油气1•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一般生活的燃料,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组成,还含有少量H2S、CO、CO2等杂质,由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低碳分子烃类气体裂解气)压缩而成。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别臭味;闪点-74°C沸点从-0.5C到-42°C引燃温度426〜537C;爆炸下限%(V/V)]2.5爆炸上限%(V/V)]9.65相对于空气的密度:1.5〜2.0不溶于水。
2.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3.危险特性:第2.1类易燃气体,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破裂的钢瓶具有飞射危险。
4•健康危害:如没有防护,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可引起头晕、头痛、高兴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触液体或其射流可引起冻伤。
5•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
6.公众平安:蒸气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如污水沟、下水道等),所以,要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无关人员应马上撤退泄漏区至少100米;疏散无关人员并建立警戒区,必要时应实施交通管制。
7.个体防护: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
8.大泄漏:考虑至少隔离8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800米的隔离区)。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1600米(以泄漏源为中心,半径1600米的隔离区)。
9.中毒处置皮肤接触:假设有冻伤,就医医治。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质与防护措施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质与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bc402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0.png)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质与防护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大潜在危险性的化学品,其腐蚀性质使得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和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质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质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质主要表现为其对物体的腐蚀作用,可分为强酸、强碱和氧化性物质。
1. 强酸:强酸具有腐蚀性,能与物体表面的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气体、热量和溶解产物。
常见的强酸有硫酸、盐酸等,它们能迅速破坏皮肤、黏膜和组织等。
2. 强碱:强碱能与物体的脂肪酸生成皂基,破坏细胞膜,导致蛋白质和细胞结构的变性。
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接触它们会引起灼伤和溃疡。
3. 氧化性物质:氧化性物质能引发或促进其他物质的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有毒气体。
例如,过氧化物和高氯酸等,接触它们会引起燃烧和爆炸。
二、危险化学品的防护措施为了避免危险化学品对人体、设备和环境造成伤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危险化学品防护措施:1. 个体防护措施:(1)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2)避免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强酸、强碱和氧化性物质。
(3)对于易挥发的危险化学品,应戴上适当的呼吸防护器材,如面罩或呼吸器。
2. 安全操作措施:(1)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2)在操作危险化学品之前,必须进行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培训和合理规划的实验室或工作场所布局。
(3)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储存和处置危险化学品。
3. 应急处理措施:(1)设置应急洗眼器、喷淋器等洗涤设备,以及干粉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2)建立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制度,确保在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或事故时能迅速采取对策。
(3)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提高操作人员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对能力。
4. 环境保护措施:(1)合理规划和设计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区域,通过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危险化学品苯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危险化学品苯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e4473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4.png)
危险化学品苯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引言危险化学品苯是一种常见且广泛使用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橡胶和塑料等行业。
然而,苯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易燃性,因此使用和处理苯时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化学品苯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以提供有关这一化学品的重要安全知识。
安全措施1. 工作环境安全措施•确保使用苯的工作区域具备良好通风,防止其浓度积累到危险水平。
可以通过安装通风设备或在室外进行操作来实现通风。
•避免在封闭空间中使用苯,以减少聚集风险。
•确保工作区域远离火源和其他易燃物品,以避免苯的泄漏引发火灾或爆炸。
•使用防火阻隔材料和器具,在需要时隔离苯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接触。
2.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以减少接触苯的风险。
•对于可能接触到苯的岗位,提供有效的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
•在操作苯时避免进食、饮水或吸烟。
3. 储存和处理安全措施•将苯存放在专门设计的标有警示标志的容器中,以确保正确识别并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淆。
•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将苯储存在防火、防漏的贮存设施中,确保其远离火源和热源。
•避免将苯储存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防止温度升高和压力增加导致泄漏和爆炸的风险。
•在搬运、储存和处理苯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4. 废物处理安全措施•当苯成为废物时,必须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妥善处理。
禁止将废弃苯倾倒在自然环境中。
•对于废弃苯,应将其存放在适当的贮存容器中,并委托专业的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
应急处置原则1. 泄漏事故处置•发现苯泄漏时,立即远离泄漏区域,确保人身安全。
•尽可能迅速地通知并调用专业应急救援机构,并提供准确的泄漏信息。
•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防止泄漏物进一步扩散和污染环境。
•尽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和化学护目镜,以保护自身。
•采取适当的方法和设备,尽量减少泄漏物的扩散和损害,并将其收集和处理。
配电站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与防护措施
![配电站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与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d48c5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b.png)
配电站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与防护措施配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施,它负责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各个终端用户。
在配电站运行中,使用和储存的化学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这些化学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确保配电站的安全运行,我们需要进行危险化学品的有效管理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并提出相应的管理与防护措施。
首先,气体是配电站中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之一。
例如,硫化氢、氯气等气体常用于绝缘及灭弧处理。
为了安全使用这些气体,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存储管理:气体应储存在专用储罐中,并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标志和存放,确保通风良好、防火防爆。
储罐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泄漏和外力破坏。
2. 使用防护装备:在处理气体时,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同时,要注意使用防护设施和设备,如安全阀等,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其次,配电站中常使用的液体危险化学品包括调节变压器油、绝缘油等。
针对这类液体的管理与防护,应采取以下措施:1. 储存管理:液体化学品应储存在固定的容器中,并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标识和存储。
储罐应具有防渗漏措施,避免化学品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同时,应设立封闭式储存区域,防止泄漏扩散及火灾事故的发生。
2. 防护设备:液体危险化学品的操作和维护应由专门的人员进行。
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防眩光眼镜、耐腐蚀手套等防护装备,以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此外,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储罐、管道等设施,以防止泄漏和故障发生。
此外,固体危险化学品如硫酸铜、氯化铅等也常见于配电站。
对于这些固体危险化学品,需采取以下管理与防护措施:1. 储存管理:固体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干燥、低温、通风良好的仓库中,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
同时,采取防潮、防腐蚀措施,定期检查储存条件,避免固体化学品受潮、变质或发生自燃等问题。
2. 个人防护:在处理固体危险化学品时,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等,以避免直接接触化学物质对身体造成伤害。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甲醇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甲醇](https://img.taocdn.com/s3/m/f961fa2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7.png)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甲醇
危险性描述
甲醇是一种有毒的有机化合物,颜色无色透明,闻起来有刺鼻味道。
甲醇可引起中毒,其毒性显著高于乙醇。
甲醇进入人体后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烦躁和昏迷等症状。
严重中毒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在甲醇的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安全。
安全防护
防护措施
甲醇的工业应用,主要是用于生产甲醛、甲胺、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产物,因此,必须在操作过程中,加强安全防护。
1.甲醇在高温、污染和热辐射环境中极易引发燃烧,应禁止
与热源和明火接触。
2.在储运过程中,要防止甲醇泄漏,减少泄漏量和泄漏速度,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在甲醇的搬运和操作过程中,应穿戴好必要的防护设备,
如防毒面具、防毒眼镜、防护服、手套、鞋套等。
应急措施
一旦出现甲醇泄漏事故,必须能够及时响应,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1.在发现甲醇泄漏后,必须及时开启通风设施,迅速将甲醇
气体排放出去,以降低泄漏烟雾的毒性浓度。
2.当甲醇泄漏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和燃气管路,以防燃
爆等严重事故的发生。
3.在甲醇泄漏事件中,必须及时调用急救人员和专业的应急
机构,处理相关事故。
结语
甲醇是一种有毒化学品,必须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加强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于个人来说,应了解甲醇的危险性,妥善存放和使用,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对于企业来说,应加强生产、储存、搬运、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防护,以确保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知识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288006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c.png)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知识危险化学品是指:天然气、液化气、管道煤气,香蕉水等油漆稀释剂、汽油、苯、甲苯、甲醇、氯乙烯、液氯(氯气)、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氢、过氧化物、氰化物、黄磷、三氯化磷、强酸、强碱、农药杀虫剂等。
(一)应急处置要点1.注意防护(1)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
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
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2)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
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
(3)眼睛防护: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眼镜、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4)食品检测: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2.撤离: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上侧风路线,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撤离现场。
3.洗消: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的部分。
4.救治:迅速拨打“120”,将中毒人员及早送医院救治。
中毒人员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二)现场应急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急救,一是要防止烧伤和中毒程度继续加深,二是要使患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这是两条最为重要的现场救治原则。
1.危险化学品烧灼伤的现场急救化学腐蚀物品对人体有腐蚀作用,易造成化学灼伤。
腐蚀物品造成的灼伤与一般火灾的烧伤烫伤不同,开始时往往感觉不太疼,但发觉时组织已灼伤。
所以对触及皮肤的腐蚀物品,应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1)对化学性皮肤烧伤,应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裤、鞋袜等,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20至30分钟(强烈的化学品要更长),以稀释有毒物质,防止继续损伤和通过伤口吸收。
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紫药水,不要用脏布包裹;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干净的湿布覆盖创面。
常用危险化学品特性及应急处置措施
![常用危险化学品特性及应急处置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7dd16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f.png)
常用危险化学品特性及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或其他危险性质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泄漏或事故发生,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伤害。
因此,了解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应急处置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应急处置措施:1.防腐剂:防腐剂一般具有腐蚀性,接触后可能引起皮肤和眼部刺激。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立即将受伤部位进行冲洗,然后就医治疗。
2.可燃性液体:可燃性液体易于燃烧,并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尽快采取措施停止泄漏源,远离火源,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如用干粉灭火器。
3.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使用安全装备,如护目镜和手套,将泄漏物迅速转移到密闭容器中,并进行安全处置。
4.毒性气体:毒性气体可能导致窒息、中毒或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立即撤离泄漏源附近的人员,并确保通风良好的场所。
5.爆炸物:爆炸物具有极高的爆炸性,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迅速疏散人员,并与专业人员合作进行安全清理和处理。
6.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能造成辐射污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立即撤离辐射源附近的人员,并通知辐射防护部门进行处理。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危险化学品,每种物质都有其特殊的危险性质和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法。
在处理危险化学品时,必须要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以保证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总之,了解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应急处置措施对于预防化学品事故和减少伤害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和紧急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带来的损失。
实验室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
![实验室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db7b2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d.png)
实验室中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一、概述实验室中常用的危险化学品是指那些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化学品。
在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危化品包括酸、碱、有机溶剂、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正确使用和储存这些危化品,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障实验室成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1. 酸和碱在实验室中,常见的酸包括硫酸、盐酸,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这些化学品具有腐蚀性,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
在使用时,需要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并确保操作台面清洁,防止溅泼。
2. 有机溶剂常见的有机溶剂包括乙醚、丙酮、甲醇等。
这些物质易燃、易挥发,在操作时应注意通风,避免吸入过量有机溶剂蒸气。
可以选择在化学柜中操作,以减少溶剂蒸汽对实验室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影响。
3. 毒性物质包括氰化物、有机汞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有毒性,甚至可能致命。
使用时,需要佩戴防护口罩、手套,并注意避免吸入或接触。
4. 腐蚀性物质包括浓硫酸、氢氟酸等。
这些物质具有强腐蚀性,对皮肤和黏膜有严重伤害。
在使用时,应穿戴防护服,佩戴面罩和手套,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实验室中的危化品,我认为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作为实验室成员,我们不仅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还需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认识,提高危化品的安全使用意识。
只有做好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成员的人身安全。
总结回顾实验室中常见的危化品包括酸、碱、有机溶剂、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正确使用和储存这些危化品,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障实验室成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只有做好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成员的人身安全。
以上是关于实验室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总字数大于3000字,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
关于实验室常见的危化品及防护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实验室中常见的危化品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方法
![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8326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5.png)
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方法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泄露、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化学品事故,需要正确的应急处置方法。
以下是七种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方法:1.酸性化学品:如硫酸、盐酸等。
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可以用中性物质如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液,然后用稀硫酸或稀盐酸清洗。
在洗液中加入适量的碱液后再排放,以确保没有严重的水体污染。
2.碱性化学品:如氢氧化钠、氨水等。
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稀释,可以用大量水稀释,注意不要用过热水或蒸汽,以免造成溅射或气体膨胀。
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以免产生剧烈反应。
稀释后的溶液需重新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3.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应采取措施防止与可燃物质、还原剂接触,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
若发生泄漏,应用惰性稀释剂进行稀释,以降低氧化剂的浓度。
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免受火焰和高温的危害,不要纵身进入泄漏场所。
4.可燃气体:如乙炔、液化石油气等。
发现泄漏,首先切勿使用明火或电器开关,防止引发爆炸。
可以迅速切断气源,然后开启通风设备,将泄漏气体迅速稀释。
若泄漏严重无法控制,应立即通知专业消防队伍进行处理。
5.毒性物质:如氰化物、汞等。
接触到毒性物质后应立即远离泄漏源,脱离危险区域。
将受污染的衣物迅速脱下,用大量清水冲洗,确保毒性物质从皮肤上清除。
若吸入毒性气体,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保持通气畅通,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6.易燃液体:如汽油、酮类溶剂等。
发生泄漏后应立即切断火源,并用沙土或泥土进行覆盖,以吸收液体。
切勿使用水进行溅湿,以免引发爆炸。
若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撤离人员,并通知消防队伍进行灭火。
7.放射性物质:如钴-60、铀等。
发现泄漏后应立即远离放射源,根据辐射强度和泄漏范围决定是否撤离。
如果是轻微泄漏,可以用覆盖物控制辐射源,尽可能降低辐射强度,然后采取远离源头和防护用品的方法进行处置。
危险化学品的窒息性与防护
![危险化学品的窒息性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a910f5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3.png)
危险化学品的窒息性与防护危险化学品在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危害。
其中之一就是窒息性,即某些化学品能够抑制空气中的氧气供应,导致人体窒息甚至死亡。
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就危险化学品的窒息性及防护措施进行详细讨论。
一、危险化学品的窒息性介绍危险化学品的窒息性是指其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周围氧气浓度不足,从而引发窒息。
常见的窒息性化学品有氯气、硫化氢等。
这些化学品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一旦进入呼吸系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二、危险化学品窒息性的危害1. 窒息:危险化学品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周围氧气浓度降低,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标准时,人体会出现窒息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
2. 器官损伤:某些危险化学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进入呼吸系统后会对黏膜和肺组织造成伤害,引发化学性肺炎、气道炎症等疾病。
3. 燃烧爆炸:部分窒息性化学品具有易燃性或易爆性,当受到高温或火源时,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事故,进一步危及人身安全。
三、危险化学品窒息性的防护措施为了防止危险化学品窒息性带来的伤害,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确定工作区域: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场所,要设立特定的工作区域,并进行明确标示,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
工作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以保障空气流通,减轻化学品对空气氧气的消耗。
2. 戴防护装备: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必须佩戴符合相关标准的防护面具、手套、眼镜等防护装备,以避免化学品接触到人体呼吸系统和皮肤黏膜。
3. 加强储存管理:危险化学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和标识,避免不同种类化学品相互混合。
存放区域应设立警示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危险性。
4. 建立应急预案:针对窒息性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做好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
5. 定期检测与评估:对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场所,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评估化学品对环境和人员的潜在危害,及时调整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C6H6 )【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透明,易燃液体。
分子式:C6H6比重:0.8794熔点:5.51 C 沸点:8O.1C,闪点:-0.1「C ,自燃点:562.22 C。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4~8.0%。
不溶于水。
遇热源、明火燃烧爆炸。
主要用于制造洗涤剂、杀虫剂和油漆清洁剂,苯可作为汽油一部份。
【毒性及燃爆性】急性中毒作用主要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高浓度蒸气对粘膜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液态苯直接吸入呼吸道,可引起肺气肿和出血。
苯蒸气经呼吸道吸入的最初几分钟吸取率最高。
高度易燃性。
有严重火灾危险。
用干粉、泡沫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
蒸气能沿地面流动到火源处并回火,属于甲类火灾危险品。
【个人防护】吸入:如蒸气火烟雾浓度不明时会爆炸。
高浓度时应戴用褐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物质及人员撤离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皮肤:如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
眼睛:戴用化学防溅镜或面罩。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储存、运输及使用】遵守储藏和运输易燃物质的规则, 储藏于密闭的、置于地面上的容器内, 放置在有通风设备的阴凉地方, 避免阳光直晒, 远离禁忌物与热源, 采用无火花的通风系统和电气设备.使用“用毒品”、“易燃物品”标志【应急处理】吸入:脱离苯产生源或搬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 如患者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眼睛接触: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患眼至少20 分钟.皮肤接触: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立即缓和地抹去和擦去残余物质, 缓和、充分地用水和无摩擦性肥皂洗涤.口服:用水充分涮口, 不可催吐, 给患者饮水250毫升.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 【应知应会】苯为无色透明、易燃液体。
吸入或口服大量苯后出现兴奋或酒醉感。
长期接触对造血系统造成危害。
防护需佩带褐色色标的放毒面具和工作服、手套、工作鞋等。
中毒者脱离产生源至新鲜空气处,一切患者应请医生治疗。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苯基异氰酸酯【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液体, 有刺激气味. 用于鉴别醇等, 也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
【毒性及燃爆性】吸入本品后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肺水肿,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口服后刺激和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个人防护】脱去污染的衣服, 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彻底清洗衣物并单独存放。
【储存、运输及使用】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
【应急处理】吸入后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通畅, 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并就医。
泄漏后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 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活性炭吸附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 利用围堤收容, 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应知应会】苯基异氰酸酯为无色液体, 有刺激气味。
吸入本品后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可引起肺水肿。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彻底清洗衣物并单独存放。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苯乙烯(C8H8 )【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熔点为30.6C,沸点为146C。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于制造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离子交换树脂等。
【毒性及燃爆性】属低毒类。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高浓度时, 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
严重者可眩晕、步态蹒跚。
慢性影响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皮肤粗糙、皲裂和增厚等。
本品易燃,爆炸限为1.1〜6.1%,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到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个人防护】高浓度时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建议佩戴防毒面具、戴防化学品手套。
【储存、运输及使用】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C,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应急处理】吸入:脱离苯乙烯产生源或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果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皮肤反复接触可导致刺激性皮炎及中枢和周围神经功能障碍, 可立即请医生或到医疗机构。
提供合适的通风设备、防护服和呼吸器,清除热源和火源,用粘土、黄砂及其他吸收物吸收液体。
废料可以在焚化炉中烧掉或在指定的地点予以深埋。
【应知应会】苯乙烯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属低毒类。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有麻醉作用。
本品易燃,爆炸限为 1.1〜6.1%。
高浓度时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建议佩戴防毒面具、戴防化学品手套。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吡啶(C5H5N )【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液体,有难闻气味•熔点:-41.6 C 沸点:115C 闪点:20C 相对密度:0.978。
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于制造维生素、磺胺类药、杀虫剂及塑料等。
【毒性及燃爆性】属低毒类。
短期暴露后刺激鼻、咽喉,引起头痛、头昏、烦燥、不易入睡、恶心、呕吐; 皮肤接触引起二度烧伤; 蒸气和液体接触可灼伤眼睛; 食入2--3ml 引起食欲下降、恶心。
长期暴露损伤肝、肾、中枢神经,导致死亡•易燃、易爆。
爆炸极:1.8%--12.4%。
其蒸汽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个人防护】严禁烟火; 穿防护服, 戴护目镜, 尽量避免皮肤、眼睛接触; 选用适当呼吸器;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储存、运输及使用】避免与强氧化剂(氯、溴、氟)、强酸(盐酸、硫酸、硝酸)、氯磺酸、马来酐等接触; 严禁烟火; 含有23 升以上本品的金属容器应着地扎牢; 开启和关闭容器时须使用无火花工具; 储存处配备防爆电子工具和装置。
【应急处理】眼睛、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施行呼吸复苏术。
食入:就医, 给大量水催吐。
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剂。
【应知应会】吡啶为无色液体, 有难闻气味。
属低毒类。
短期暴露后刺激鼻、咽喉, 引起头痛、头昏等,但易燃易爆。
穿防护服, 戴护目镜, 尽量避免皮肤、眼睛接触。
避免与强氧化剂、强酸、氯磺酸、马来酐等接触; 严禁烟火。
眼睛、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
三氯化铁(FeCl3)【理化性状和用途】理化性状和用途:三氯化铁为黑褐色固体,熔点为306C ,沸点为319C,易溶于水,不溶于甘油,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mi。
主要用于饮水和废水的处理剂,染料工业的氧化剂,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和氧化剂。
【毒性及燃爆性】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刺激腐蚀作用, 损伤粘膜组织, 引起化学性肺炎等。
对眼有强烈腐蚀性, 重者可导致失明。
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
口服导致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长期摄入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本品不燃烧。
【个人防护】密闭操作, 局部排风。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 应该佩带防尘口罩, 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应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工作时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做), 戴橡皮手套。
工作后, 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物,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储存、运输及使用】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金属粉末、易燃、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应急处理】泄漏时隔离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应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
如果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戴防尘口罩,必要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戴橡皮手套,穿工作服。
其他: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知应会】三氯化铁为黑褐色固体,易溶于水, 不溶于甘油, 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mi 。
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刺激腐蚀作用。
眼睛防护应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工作时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做), 戴橡皮手套。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
硝基苯(C6H5NO2 )【理化性状和用途】浅黄到深棕色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
熔点:58C ;沸点:211 C ;闪点:88C ;相对密度:1.205。
不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mi 等多数有机溶剂。
本品主要用作溶剂,制造苯胺、染料等。
【毒性及燃爆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暴露引起紫绀、皮肤粘膜出现青点、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头痛、嗜睡、无力、头昏、昏迷、恶心、呕吐,呕吐物和尿有杏仁味,脾、肝增大。
本品可燃;易爆。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个人防护】严禁烟火;穿戴防护服及护目镜;下班后洗澡,每天更换工作服;配备淋浴设施;选用适当呼吸器;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液及总体健康状况。
【储存、运输及使用】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
避免与强酸(如盐酸、硫酸和硝酸)、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如钾、钠、镁和锌)、四氧化氮或过氯酸银接触,以免发生剧烈反应;严禁烟火; 开启和关闭容器时须使用无火花工具和设备。
【应急处理】火灾爆炸:喷水或使用干粉、泡沫灭火剂。
眼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冲洗。
皮肤接触:立即用肥皂、清水冲洗。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施行人工呼吸。
食入:给大量水催吐(昏迷者除外) ;立即就医。
泄漏处理:隔离事故现场,保持现场通风,不得触摸泄漏材料;确保安全前提下尽量堵漏; 喷水雾降低泄漏物挥发; 用蛭石、干砂、泥土或类似材料吸收泄漏物,用密闭容器运到安全的垃圾场销毁。
【应知应会】硝基苯为浅黄到深棕色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
属中等毒类。
可燃、易爆。
穿戴防护服及护目镜;选用适当呼吸器;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液及总体健康状况。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
眼睛、皮肤接触后应用大量清水冲洗。
盐酸(HCl )【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非可燃性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分子量为36.47,比重为 1.268(空气为 1.00 ),熔点为-114.3C,沸点为-8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