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命题动向考法体验教学案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命题动向考法体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春天,我的春天史光柱【注】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被绞断。
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
那是1984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
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上。
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
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榈和灌木林。
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
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
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
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
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掏出钱褡子,传播慈善、慈祥。
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出来。
这时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大厦装不下吧?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泛着红光?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
可霓虹灯跟油灯的距离越拉越大。
我托着腮帮坐在灯影下苦思: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
生日有红烛,天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外婆跟我说,如能一天从鸡窝里捡两个蛋,你的春天也就来了。
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苦尽甜来。
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
这个季节,谁最尖刻——草尖儿,谁最淘气——春风,谁的腰肢最细——链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长——溪流,谁最高兴——布谷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子,谁的嗓门最大——村长大块头。
他把开春的调门起得很高。
春天,何止让大地蒸蒸日上,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起早上山,让女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
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担子压在人肩上,愿望长翅。
一个被贫穷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枝的小鸟招招手。
2020-2021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高考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及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鉴赏小说故事情节,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情节结构答题方法。
导入学生尝试训练:习题教师指导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设计及技巧。
借此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小说情节和结构鉴赏方法。
重点知识讲解一、小说故事情节的主体作用简析: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情节是构成小说内容和结构的主体。
2.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同时,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3.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4.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5.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二,小说情节和结构考查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概括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选择题考查)(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分段来概括主要情节,利用选项设置进行比对,做出选择)(二)分析情节作用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简答题或探究题(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小说阅读教学案
小说阅读一、把握小说文本的“3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情节、人物、环境与主题。
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一)情节1.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3.在情节具体安排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样前后情节才能有机结合。
(二)人物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2.在小说中有作者着重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也有为了表现主要人物和展现主旨描绘的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又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3.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可以是概括介绍,也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三)环境1.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及小说主旨相适应,环境的描写手法十分丰富,既有描写角度的选择,还有各种修辞、表达方式等。
3.环境在揭示人物种种复杂的关系、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掌握小说文本的“3步读文法”综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有意识、巧妙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
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小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通过小说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拓宽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轮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小说阅读相关知识,并提升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如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理解寓意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其对小说的评论和解读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选取几篇适合年龄段的小说作为教材。
2. 学生准备教材: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选定的小说,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讨论。
3. 教师准备讲义:编写一份讲义,包含有关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教学要点和课堂活动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小说基本阅读技巧a.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分享各自读过的小说,介绍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b. 教师梳理学生的意见和感受,引导他们总结出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例如如何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等。
c. 教师在黑板上总结学生的回答,形成小说阅读技巧的列表,供学生参考。
2. 小说阅读活动设计a. 学生独立阅读:在课前,学生根据分配的小说,独立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b.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围绕小说的主题或人物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问题引导,如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c. 讲解和点评:每个小组代表将一轮讨论的成果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听讲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提供正确的答案或解读。
d. 写作练习: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小说,撰写一篇小说评论文章,展示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教学反思和总结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提问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和不足,以及对小说阅读的理解和感受。
b.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指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方向和提高的途径。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小说阅读 读文指导 快速有效读懂小说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二、小说阅读一、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二、依据小说文体特征读文综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有意识、巧妙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3步骤”,切实把握好4大命题点,以提高答题的效率.小说阅读“3步骤”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阅读小说首先要从宏观入手,统观全文,弄清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写了哪些事件,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是什么,开端前是否有序幕,结局后是否有尾声。
概括出每一段的段意,为文章切分出层次,进而梳理出小说的情节.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和环境阅读小说一定要注意关注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探知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同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的叙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动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阅读小说也要注意环境描写。
在阅读中可勾画圈点出各段有关人物、环境描写的重要词句,并用简洁的语言做好批注。
第三步: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意图小说的主题往往蕴藏于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
阅读小说,要在前面对情节的梳理,对人物、环境的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标题、情节、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作者的主观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出主题。
【典例示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精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
专题3.1 小说阅读1.小说选材,古今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外国小说以欧美名家作品为主。
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2.从命题角度看,热点有“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究等考点。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及三要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说应考阅读的特点及步骤1.应考阅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整体阅读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小说阅读(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14 小说阅读1.小说选材,古今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外国小说以欧美名家作品为主。
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2.从命题角度看,热点有“分析作品体裁的根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究等考点。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及三要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好的故事情节和详细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好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根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好、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提醒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说应考阅读的特点及步骤1.应考阅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整体阅读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阅读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学案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年份卷别选篇作者考点2019 全国卷Ⅰ《理水(节选)》鲁迅①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②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近四年同考点全国卷Ⅱ《小步舞》[法]莫泊桑①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②分析环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全国卷Ⅲ《到梨花屯去》何士光①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②分析情节的作用2018 全国卷Ⅰ《赵一曼女士》阿成①鉴赏作品的形象;②分析小说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全国卷Ⅱ《有声电影》老舍①鉴赏作品的形象;②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全国卷Ⅲ《微纪元(节选)》刘慈欣①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内容;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17 全国卷Ⅰ《天嚣》赵长天①分析作品结构;②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2016 全国卷Ⅰ《锄》李锐①赏析文章标题的内涵;②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③赏析作品的内涵,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全国卷Ⅱ《战争》[美]迈尔尼①鉴赏作品的形象;②分析作品结构;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全国卷Ⅲ《玻璃》贾平凹①鉴赏作品的形象;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最新考向2019年全国卷对小说的考查形式是3道题(一道选择题,两道简答题),赋分15分。
选择题,近两年为四选一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性格和心理分析、故事情节作用分析、细节描写作用分析、表现手法作用分析、小说主题概括和审美取向分析、语言风格赏析等;简答题,人物形象分析是历年必考题,其次是情节、结构和表达技巧分析,其他还有细节作用、线索作用的分析等;探究题,主要是探究结构技巧、某个情节的作用,还有探究人物形象。
阅读素养小说三要素1.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01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02尾声)。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2.环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小说阅读 微专题 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模式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模式一、阐释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是小说构成的四要素,也是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
小说的命题重点也正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当我们透过林林总总的答题步骤和方法而试图寻找小说答题的规律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小说的答题也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开的。
抓住了这四个关键词,可以迅速切入思路,保证基本不遗漏要点,因此,称之为“小说四级概念答题法"。
那么具体如何运用呢?【知识图解】(一)人物形象题例题“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6年全国丙卷第11题(2)题]解析第①点是从“我”自身人物形象方面答题,第②点是从情节方面答题,第③点是从衬托他人形象方面答题。
这样,分析人物形象作用题主要是从情节和人物两级概念答题的。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意思对即可)(二)情节结构题例题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
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2015年安徽卷第14题)解析答案提供了六种不同的角度,其中③⑤⑥分别是从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角度答题的,运用了四级概念中的三种。
答案(示例)①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生机勃勃,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②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③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④情感表现上,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为充分。
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信赖与朦胧的爱意。
高考小说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高考小说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引言:高考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小说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高考小说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高考小说的基本知识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高考小说的基本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他们的作文及高考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高考小说的基本知识点:- 高考小说的类型与流派;- 高考小说的作者及代表作;- 高考小说的故事情节梗概、主题、结构等。
(2)高考小说的阅读与分析:- 高考小说的细节理解;- 高考小说的主题分析;- 高考小说的人物形象描写;- 高考小说的语言表达等。
(3)高考小说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高考小说的写作类型与题材选择;- 高考小说作文的结构与批判性思考;- 高考小说作文的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高考小说的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高考小说的背景、作者、故事情节及主题等内容。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解读高考小说的文本细节、主题等,培养他们的分析思考能力。
(3)阅读实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高考小说,并要求他们撰写读后感、批评性评论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学习高考小说的基本知识点。
(1)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高考小说的类型与流派,以及相关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深入探讨高考小说的故事情节、主题等内容。
2. 阅读与分析高考小说。
(1)选取几部经典的高考小说,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分析其中的细节、主题、人物形象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高考小说的讨论与分析,形成小组报告。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小说阅读题型一客观题
题型一客观题小说阅读的选择题往往涉及小说内容(写什么)和艺术特色(怎么写)两个方面。
内容方面包括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对主旨的理解等;特色方面主要是解读艺术手法。
“4选1”的设题模式与选“不正确的一项”的题目要求,降低了该题的难度,更有利于考生以题读文,为全面理解文本打开了一扇大门。
解答小说文本的选择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错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间的关系。
一、分析常见错误类型全国卷小说阅读的选择题依然为四选一的形式,题干要求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其中“思想内容”方面包括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概括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及作用分析、环境特点及作用分析、小说主题概括和审美取向分析等;“艺术特色”方面包括人物描写的手法及作用分析、情节结构的技巧及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分析、语言风格赏析等。
命题人在命制选项时主要扣住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及技巧等几个关键词来命题:设错角度具体解说应对技法情节设错选项曲解某一情节的作用,颠倒情节顺序,或夸大某个情节,甚至无中生有。
细读选项,找出关于情节的敏感点,确定原文区域;然后根据相关语境,概括情节,并思考情节作用,最后再与选项比对,看表述对象或内容是否一致,进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人物形象设错选项中对人物性格特点或对人物的作用解说错误,要么将次要的解说成主要的,要么故意夸大人物作用,要么无中生有。
首先阅读选项,根据选项中的关键词确定原文相关区域;再根据小说主旨判断出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及其作用;最后两相比对,判断表述对象是否一致,作用是否分析得当。
选择题解题“3步骤”第一步:圈画选项信息点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
圈画出重点信息,如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语言、人物、环境、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名称术语。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信息类的选项应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应特别关注标注的信息点是否有原文依据。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名篇名句默写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名篇名句默写命题动向考法体验含解析专题三名篇名句默写-—侧重于理解与运用的识记默写高考中的名篇名句默写,考生出现的失误无非就是“选不准句”或“写不对字”,所以不论是语境理解式默写,还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准确识记和书写都是前提。
备考时除应多读、多背、多写外,我们还要掌握恰当的识记和书写技巧,运用夺分策略,提高我们的备考能力。
1。
(2020·山东、海南新高考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密《陈情表》中“,”两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
(3)欧阳修《伶官传序》通过李存勖的兴亡总结出“,”的道理,这也就是《尚书》所说的“满招损,谦得益”.解析容易出错的字“期"“僮”“妒”“逸豫”。
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告诫我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锻炼才干.(2)《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3)《迢迢牵牛星》中从形态和声音写织女勤劳的诗句是“,”。
答案(1)虽有槁暴使之然也(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忘记了空间;“”——忘记了时间。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3)《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答案(1)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3)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4。
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教案
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因此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命题的热点。
本考点常见三种考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考法1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在具体命题要求上,有的考题要求只概括不分析,也有的考题要求概括之后再分析。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9·江苏卷)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表妹》)(2)(2019·浙江卷)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
[《呼兰河传(节选)》](3)(2018·全国卷Ⅰ)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赵一曼女士》)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形象”“性格”“品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整体概括人物形象“5角度”答题模板模板一:××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模板二:××的性格特点:①……;②……。
模板三:特点(思想、性格)+阐述(在原文中找依据)。
局部语段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2步2要”☞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表妹林斤澜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
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
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
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命题动向 考法体验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刘禹锡,字梦得。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
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顺宗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
今播州西南极远,人迹罕至。
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
伏请屈法,稍移近处.”乃改授连州刺史。
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今州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古,甚非孔子意。
请下礼官博士议,罢天下州县牲牢衣币,籍其资半归所隶州,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节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B.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C。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小说阅读题型二主观题考点五探究文本意蕴
考点五探究文本意蕴——扣准四要素,细节要探究探究类题目开放性较强,旨在考查考生个性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考小说探究题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主旨类探究、标题类探究、人物形象类探究、情节类探究、艺术特点类探究。
其中后三种探究类题型本质上是人物形象、情节、语言这几类题目的变体,相关的知识及解题思路在前面的几讲中已有涉及,故本讲只重点分析标题类探究和主旨类探究两种题型。
【基础先导】问题探究角度阐述理由这篇小说为什么命名为“装在套子里的人”而不叫“小城怪人”或“别里科夫小传”?请谈谈你的看法。
《装在套子里的人》(人教版·必修五) 内容方面文章写了别里科夫“套子式”的外表、“套子式”的行为、“套子式”的生活环境、“套子式”的语言及其思想。
情节方面别里科夫不仅自己自觉“入套”,还用“套子”去套别人,文章的情节都与“套子”有关。
形象方面“装在套子里”高度概括了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守旧、落后、反动。
突出了他的沙皇卫道士形象,他代表了一种现象。
“小城怪人”或“别里科夫小传”仅是强调个人。
技巧运用“套子”是比喻,含义丰富,生动形象,耐人品味,对读者有吸引力。
时代背景别里科夫生活在沙皇统治末期,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和变革。
“套子”代表着沙皇及其走狗束缚人们的思想、压制新事物和革命力量、极力维持自己统治的工具。
创作动机作者发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套子”,批判了存在着形形色色“套子”的社会现实,也是含蓄地号召人们冲出“套子”、打破“套子”,进行变革,主题鲜明。
突破一标题类探究一、什么是标题类探究常见的标题类探究题有两种:一是理解标题意蕴型,二是分析标题作用型。
无论哪一种,均需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
对于理解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二、分析命题角度考法(一)标题意蕴理解解答标题意蕴理解类题“3步骤”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一注重批判与逻辑思维的跨媒介组合命题动向考法体验教学案
考法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分)材料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对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家庭监护缺乏监督指导、关爱服务体系不完善、救助保护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机制化建设亟待加强。
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
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
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高度重视。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关爱保护。
(摘编自《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材料二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
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结论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的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法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虫嫂虫嫂是老拐的女人。
很难说她的个子了,也就一米三四的样子或是更低。
所以,虫嫂自嫁到无梁的那一天,就是作为笑料存在的。
拿现在的说法,她几乎就是全村人的“开心果”。
新婚第二天一早,当太阳挂在树梢上的时候,远远望去,人们看见村口滚动着一个巨大的“刺猬”。
那“刺猬”背对着朝阳,看上去毛炸炸的,还一歪一歪地滚动着。
一直到近了的时候,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是老拐家的新媳妇,背着一个大草捆。
很能干哪。
老拐的新媳妇已把身上的新嫁衣脱下来了。
她本来个小,身上穿着老拐的旧衣裳,背着这捆草,就像是一个滚动着的刺猬。
尔后,当她去牲口院交草的时候,大队会计五斗给她看的磅,称出来竟有七十二斤!五斗“呀”了一声,会有这么多?低头一看,这才发现,就这新媳妇,虫嫂,咬着牙,一只脚悄悄地踩着磅秤呢。
于是,会计说,哎,脚,你那脚,挪挪。
她擦了把汗,笑着,不好意思地把脚挪开了。
再称,五十二斤半。
那时候一个壮劳力干一天才挣十分。
队里规定割六斤草算一分。
扣了水汽,她一个人早上就挣了八分半。
她就是个“虫儿”。
在无梁,“虫儿”就是小的意思,也是低贱的意思。
通常是对一些看不起的人的蔑称。
刚嫁过来不久,虫嫂就落下了很不好的名声。
从此,人们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虫窝蛋。
简称:虫嫂。
在无梁,虫嫂就像是一个童话。
每每她挑着一副水桶走出来,人们不由地就笑。
她人小一号,水桶也是小一号的,从娘家带来的。
她挑水就像是走划船步,踮着脚尖,磕磕碰碰,试试摸摸的。
在井上打水时,她不让人搭手,说:会。
我会。
就是辘轳把儿太长了。
人们又笑。
在村里,虫嫂割草、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工分也是不少挣的。
可她不会编席。
她是无梁村唯一不会编席的女人。
她身量小,指头太短,编不了大席,也试着编了几次,每次都欠尺寸,不合格。
收席点的老魏说:她的尺子小一号。
那时候,粮食是队里分的,而油盐钱全靠编席来挣(编一张大席可挣一毛五分钱)。
虫嫂不会编席,就从娘家逮了一窝小鸡,靠着“鸡屁股银行”,总算能换个油盐钱。
老拐腿瘸着,干不了重活。
再加上两人结婚时,老拐塌了一屁股的债,那日子就更加艰难些。
日子虽然难过,可也过了。
她会爬树,身量小,却灵活,猴子一样。
春天里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捋些槐花、榆钱,掺和着吃。
她还会做“鲤鱼穿沙”,就是玉米掺加榆叶儿煮着吃,我吃过一次,也挺香。
这年夏天,队里菜地先是少了一垄茄子,尔后又少了一垄辣椒。
于是人人都怀疑是虫嫂偷了,却没有证据。
治保主任曾建议说:搜,挨家挨户搜。
却被老姑父否决了。
老姑父说:几个茄子,算了。
虫嫂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头上勒一方巾,三天就下地了。
人们说,虫嫂,可不敢哪,迎了风,就出大事了。
她说,没事。
我皮实。
奇怪的是,就虫嫂这样的小小身量,却一拉溜生了三个孩:两男一女。
也许是因为她个子低的缘故,她对“大”有无限的向往。
她的三个孩子统称为:国。
大国,二国,三国(老三是女孩,也叫花,国花)。
她生了一群“国”。
她说是“国家”的“国”。
全是嗷嗷待哺的货色。
由于头生儿回了奶,她的三个孩子都是靠她嘴对嘴喂活的,她先把蒸好的红薯嚼一嚼,尔后用嘴,或是手指头抿在孩子的嘴里。
当三个孩子牙牙学语、满地滚的时候,她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小偷了。
此后人们也就习惯了。
一天劳动下来,很累,在村口上拿虫嫂逗逗趣儿,人们很快活。
于是虫嫂就成了人们日子里的“盐”。
日子很苦,人们还是笑嘻嘻的,有盐。
一天夜里,老姑父突然对我说:丢,你见过鬼么?我说:没见过。
老姑父说:要不,今晚我领你长长见识去。
夜半时分,老姑父领着我潜入玉米田旁边的老坟地里。
天很黑,四周寂无人声,萤火虫一闪一闪亮着,我吓得头皮发麻,头发梢儿都有点抖了,忙把眼闭上……只听老姑父说:就快出来了。
我大着胆睁眼一看,就见一团黑影,像旋风一样从玉米地里冒出来,时隐时现,一忽儿一忽儿地飘……怪吓人的。
玉米叶沙沙响着,一股黑气像是拨云穿雾一般从玉米田里游出来。
在黑森森的玉米田里,在弥漫着夜气的星空下,先是有波浪一样的夜气把玉米棵分开去,接着是风的响声,随风流出来的是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就像是滚动着的老鳖盖子……看得我眼皮都要奓了。
就在这一刻,我明白了,那不是鬼。
是人。
是虫嫂。
(选自李佩甫《生命册》,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她挑水就像是走划船步,踮着脚尖,磕磕碰碰,试试摸摸的”,这句话通过生动的细节,写出了虫嫂因个头矮小,挑水行走的艰难。
B.因为个儿小,人们就称她虫嫂,但虫嫂的三个孩子都冠以“国”名,是因为她的生活中有着朴素的愿望,对“大”有着无限的向往。
C.虫嫂变成小偷是有个发展过程的,当生育了三个孩子后,她就越发有名了。
从小说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她沦为小偷,是生活所迫,也是有尊严的。
D.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北方农村生活画面,勾勒了无梁村虫嫂异化的人生轨迹,在无奈和悲凉中凸显了生命的伟大。
解析B项,“因为个儿小,人们就称她虫嫂”不够准确。
取名虫嫂,还含有“低贱的意思”“蔑视”的意味。
答案 B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股黑气像是拨云穿雾一般从玉米田里游出来”,“先是有波浪一样的夜气把玉米棵分开去”,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景象的神秘虚幻。
B.“就像是滚动着的老鳖盖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虫嫂圆实的体型和快捷的动作。
C.“玉米叶沙沙响着”“风的响声”采用的是衬托手法,反衬出坟地夜半的寂静。
D.小说语言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虫嫂就像是一个童话”“鸡屁股银行”“老鳖盖子”等用语,都是不事雕琢而又不乏幽默的百姓用语。
解析D项,“都是不事雕琢而又不乏幽默的百姓用语”错,“童话”句非“百姓用语”。
答案 D3.老姑父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解答时需要从情节、人物、主旨几个方面分析。
老姑父这个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却被老姑父否决了。
老姑父说:几个茄子,算了”,使得虫嫂得以维持艰难的生活;“老姑父领我看鬼”,照应了“她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小偷了”;老姑父对虫嫂的同情宽容,表现了乡村淳朴善良的一面。
答案①乡村淳朴善良一面的代表。
老姑父对虫嫂充满宽容和同情。
②推动情节发展。
若没有老姑父的庇护,虫嫂无法度过艰难岁月。
③与一般人对待虫嫂的态度形成对比。
4.同样作为普通农村妇女形象,虫嫂和祥林嫂有些相似之处,又远比祥林嫂幸运,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相似点和不同点。
(6分)解析本题考查虫嫂和祥林嫂的形象比较,首先分析概括虫嫂的形象特点,如:新婚第二天“背着一个大草捆”,“在村里,虫嫂割草、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工分也是不少挣的”表现虫嫂的勤劳、能干;“虫嫂自嫁到无梁的那一天,就是作为笑料存在的”“刚嫁过来不久,虫嫂就落下了很不好的名声”“每每她挑着一副水桶走出来,人们不由地就笑”表现虫嫂地位卑微,受人嘲笑;“虫嫂,咬着牙,一只脚悄悄地踩着磅秤呢”表现她的狡黠。
根据所学课文《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特点,比较异同即可。
答案相似点:①勤劳;②卑微;③坚忍;④受到嘲笑;⑤充满母爱。
不同点:①没有祥林嫂那么凄苦。
②不在意周围人的嘲笑。
③心怀憧憬,自强不息。
④主动改变命运,无奈铤而走险。
⑤有一点狡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16分)大先生赵威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
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
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
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
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
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
”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
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
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
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
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
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
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
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
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
“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
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
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
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
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
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
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
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
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
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
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
然后。
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
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
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一口棺材,严丝合缝。
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
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
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
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