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合集下载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生产成本是指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企业应设置“生产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企业应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耗用情况直接或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类账户。

对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费用,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对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核算。

各辅助生产车间在计算出各自的劳务成本后,按提供劳务量的情况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账户。

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也单独核算本身发生的制造费用,月末还应先将这些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②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③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④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按产品归集的累计费用在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工业企业核算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核算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核算成本核算方法
1. 品种法,哎呀呀,就像种苹果一样,把同一种类的产品当作一个整体来核算成本!比如说生产一堆相同的零件,那我们就可以用品种法来算算成本哟!
2. 分批法,这就好比给每一批产品都有自己的“小账本”!比如说定制的一批特别的机器,咱就得专门用分批法去核算它们的成本呢!
3. 分步法,想象一下啊,就像走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地核算成本呢!比如生产一个复杂的产品要经过好多步骤,分步法就能派上大用场啦!
4. 分类法,这就像是把东西分类整理好,然后清楚地知道各类的成本!比如把不同型号的产品分类核算,多方便呀!
5. 作业成本法,哇塞,这就像是给每个作业都贴上了价格标签!比如说各种不同的生产活动,用作业成本法能算得更精细呢!
6. 标准成本法,不就是给成本定个标准嘛,就像给跑步定个目标一样!比如生产一个产品期望的成本是多少,用标准成本法就能对比出来啦!
7. 定额成本法,这跟定额完成任务似的,把成本也定额好啦!像规定好生产一个东西最多花多少钱,就用定额成本法呗!
8. 变动成本法,哎呀呀,就只管那些会变动的成本呀!比如随产量变化的成本,用变动成本法就能抓住重点啦!
9. 约当产量法,这就好像把没完成的东西折算一下,就知道大概的成本啦!比如半成品的成本,用约当产量法就能大概算出来呢!
我觉得这些成本核算方法都各有特点和用处呢,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这样才能把企业的成本算得清清楚楚,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步骤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步骤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步骤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1.全面成本法:全面成本法是指将全部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费用,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可变成本,都纳入到产品成本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一产品、单一生产过程的企业。

2.差别成本法:差别成本法是指根据各个成本项目的变动特点,将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和管理费用分别进行核算,然后将各项成本相加得到产品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产品、多生产过程的企业。

3.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指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无论是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还是间接费用成本,都以实际花费为准。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成本难以准确划分的企业。

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工时标准和材料用量标准,预先确定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用实际发生数与标准数进行比较,计算出差异。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较高生产规模和生产连续性的企业。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步骤1.确定核算周期: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需求,确定成本核算的周期,一般可以是日报、周报、月报等。

2.收集成本数据:通过企业内部的会计系统、采购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收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方面的数据。

3.归集成本数据:根据所采用的成本法,将收集到的成本数据进行分类归集,分别计算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4.分配制造费用:对于间接费用,需要将其根据相关分配基数,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分配到各个产品或生产过程中。

5.计算产品成本: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已经分配的制造费用按照所采用的成本法进行计算,得到每个产品的成本。

6.计算单位成本:将产品成本除以产品数量,得到单位成本,以便进行经济分析和比较分析。

7.编制成本报告:根据所需的组织级别或管理层面,编制成本报告,将成本数据展示给相关管理者和决策者,帮助其进行有效的决策。

8.分析成本变动:对于成本变动较大的项目,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找出成本发生变动的原因,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核算成本和制定成本指标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生产的成本、了解成本构成、控制成本并评价成本效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业企业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全面成本核算法和部分成本核算法。

全面成本核算法:1. 分部门核算法:将企业分成多个部门,并对各个部门的成本进行分别核算。

此方法适用于部门独立、生产过程单一的企业。

2. 作业成本核算法:以作业为单位,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

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多样化的企业。

3. 工序成本核算法: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分为多个工序,在每个工序完成后,按照工序消耗的成本进行核算。

适用于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的企业。

4. 批量成本核算法: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分为多个批次,在每个批次完成后,按照批次消耗的成本进行核算。

适用于生产批量较大的企业。

部分成本核算法:1. 直接成本核算法:将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作为产品成本。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成本。

2. 间接成本核算法:将不能直接归属到产品上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核算。

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

3. 经济性成本核算法:将成本与产品效益进行比较,评估成本效益。

将经济性考虑在内,淘汰不经济的产品或生产过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标准成本核算法:制定标准成本指标,并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差异,找出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此外,还有生产成本核算法、销售成本核算法和综合成本核算法等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成本核算应完整、准确:核算应覆盖企业所有的生产成本,并确保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成本分类要合理: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特点和管理需要,将成本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分配。

3. 核算与控制相结合:成本核算不仅是了解成本构成的手段,还应结合成本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益提高。

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为了加强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成本核算的任务和要求(一)企业成本核算的基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企业成本计划,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提拱成本报告和有关资料,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必须加强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

建立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制定或修订材料、工时、费用的各项定额以及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内部劳务供应的厂内计划价格;完善各种计量检测设施,严格计量检验制度,使成本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三)企业必须按月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月度为每月一日至当月月末。

计入当月成本的材料消耗、费用开支与产品产量,起讫日期必须一致,不得提前或延后。

(四)企业必须根据计算期内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数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得以估计成本或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五)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算成本。

凡是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应计入本期成本。

(六)企业成本核算必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的界限,可比产品成本与不可比产品成本的界限。

(七)企业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必须设置必要的生产费用账册,以审核无误、于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费用项目和车间、部门进行核算,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八)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材料的计价、价差的调整、费用的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计算以及销售产品成本的计算等等,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任意变更。

如需变更,要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将变更的原因及其对成本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在当期的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对制造成本的审查应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查的重点.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应付工资生产发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直接材料应付工资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二、制造成本的审查要点审查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审查要点如下:⒈审查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⒉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⒋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三、制造成本审查方法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复杂,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因此,注册税务师在进行纳税审查时,应当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对遵守性的测试,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审查,这样既能降低审查工作量,又能确保审查质量.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或指挥进行购货、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⒈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凭证,以种类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的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凭证,作为会计处理依据.⒉完善的簿记制度.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⒊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等.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有利于及时改正会计记录中错误,做到证、账、表三相符.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书面文字形式,作为会计处理方法的依据.⒌定期资产盘点制度.对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可靠程度进行遵守性的调查:第一、采用询问法.询问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设计调查表格,将你想要询问的项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对想要问的内容及企业回答,要逐项进行并做好记录,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认识.第二、采用抽查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否一直在运行,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核算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询问内容,选择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项目,抽取样本—原始单据、凭证进行查看,并对企业回答进行核对,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询问和抽查,对被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可得出这几种结论:第一、依赖程度高.被查企业具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均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相应对该环节减少审查的工作量,甚至于可以不查.第二、依赖程序一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良好,但存在一定缺陷或薄弱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以对薄弱环节项目进行较为深度的审查.第三、依赖程度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显失效,大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失控,各项资料和数据经常出错,从而导致无法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展制造成本详细审查.审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一按成本项目进行审查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⒈直接材料成本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借: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⑵采用定额成本法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⑶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⒉直接人工成本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②选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⒊制造费用成本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二审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抽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生产统计表等原始记录资料,从分配标准、费用分配方法、费用分配金额三个环节查证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是否真实、正确.⒈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调增计税利润.⒉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法,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⒊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有无虚假,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润.三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处理.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才能真正按会计期间来正确反映各期的盈亏情况.主要审查发生的费用是否归属于本期产品负担,影响当期利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跨期费用,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审查该科目发生的费用是否应由本期产品成本来负担.应从费用真实性、合法性、计入成本时间和方法加以审查,审查时应注意两点:⑴待摊费用应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⑵审查预提费用计入当期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符合成本的列支范围、标准,计提金额是否正确,支付对象是否合理.⒈“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待摊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已经支付或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期按照费用支付或发生的受益期限平均摊入生产成本,且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为了正确贯彻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都相应地设置了“待摊费用”会计科目,便于企业准确核算应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和费用摊销的具体结果.⑴“待摊费用”科目会计核算方法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已经发生或已经支付的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的固定资金资产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以及预付报刊订阅费用等若数额小,也可一次性列入支付期相关费用.“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支付的费用,贷方反映已经摊入相应期间生产成本、费用的金额,该科目的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一定期间内尚未摊销完毕的各项费用.为了便于准确划分各项费用受益期限和摊销期限,“待摊费用”除设置总账外,还应按各项费用的发生时间和种类设置“待摊费用”明细分类账.账务处理:发生时:借:待摊费用—XXX贷:银行存款现金、现金、低值易耗品....摊销时.借: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等贷:待摊费用—XXX⑵“待摊费用”的审查重点及审查的思路在日常税收审查工作中,由于“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的实际摊销金额,因此其金额摊销的正确与否,关键是确认受益期或使用期限与摊销期限是否一致,因而产生纳税审查的重点;但切不可忽视对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因为,通过该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能够便于审查人员及时、准确的掌握和了解需摊销费用的形成或来源是否真实以及费用的性质.因此在日常的税收审查中,对“待摊费用”科目的审查,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都应作为审查的重点,不能有所侧重,更不能有主次之分.⑶审查“待摊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企业发生待摊费用时,在正常情况下,“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与“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账户贷方发生额对应.如果与“在建工程”、“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贷方发生对应关系,则属于异常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①区别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的界限重点审查企业“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中是否有人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为,是否存在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项目列入待摊费用,从而分期摊入生产经营成本.常采取的手段的:a.企业人为地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项目金额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列入“待摊费用”账户进行摊销;b.企业将本期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金额的部分项目有意识地列入“待摊费用”账户实现摊销.如有规律地将基建人员的工资列入“待摊费用”、基建项目领用的材料、基建项目的借款利息等等.②严格划清资本性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a.审查企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资本性支出有无假借固定资产大修理的名义,将从事固定的购建支出费用列入“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实现摊销.b.审查企业是否有将应列入“递延资产”核算的开办费用,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不能单独归属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支出列入“待摊费用”核算的行为;c.审查企业有无将应记入“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无形资产受让及开发性支出费用一次性直接记入“待摊费用”科目.通过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审查,从中发现企业是否有人为调节期间生产经营成本的现象.对企业将“待摊费用”科目作为“蓄水池”人为地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审查重点应放在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审查企业是否有采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对“待摊费用”科目借方发生额实施纳税审查,应遵循“追本求源、刨根问底”的原理.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成本核算应遵循的一般程序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产品成本核算的内容包括费用支出的核算和产品成本的计算.产品成本核算应满足以下要求:1加强对费用的审核和控制,做到算管结合,算为管用.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包括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以及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定额的制定和修定;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与盘点;原始记录;以及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与修订工作等.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应遵循的一般程序为:1对生产经营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费用是否应该开支,•开支的费用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2将本月计入产品成本的各种要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3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和有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与步骤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与步骤

1.审核各项要素费用。

即审核费用是否应该开支;应开支的费用是否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

2.按照 "权责发生制 "的要求,将应由本月负担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

3.将计入本月的生产成本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按成本项目反映在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

4.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1." 基本生产成本 "账户用来核算基本生产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

基本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入账户的借方,完工入库的产品成本计入账户的贷方,该账户的余额为基本生产在产品的成本。

该账户应根据管理要求按车间及产品品种设置明细账。

2." 辅助生产成本 "账户用来核算辅助生产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入账户的借方,完工入库的成本或分配转出的劳务费用计入账户的贷方,该账户的余额为辅助生产在产品的成本。

该账户按辅助生产车间设置明细账。

3." 制造费用 "账户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 (或提供劳务 )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一般包括:机物料消耗、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取暖费、运输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实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在产品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以及季节性及修理期间提供损失等。

发生的如上费用应计入账户的借方,月末从贷方分配转出,一般情况下月末无余额。

该账户按车间设置明细账。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的核算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通过 "制造费用 "科目核算,二是不通过 "制造费用 " 科目,直接在辅助生产成本中核算,实验中注意案例的要求。

国营工业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国营工业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国营工业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背景中国的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国营工业企业。

这些企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制度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其效率和质量却始终存在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成本核算不规范,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国营工业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即一种全新的成本核算机制被提出并试行。

下文将会详细介绍这个机制。

简介国营工业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是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机制,它采用了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针对国有企业的特点和问题,制定了一整套成本核算制度和管理规定。

旨在通过规范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并通过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具体做法实施国营工业成本核算制度试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规范成本核算首先要规范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企业判断产品成本和决策的基础,所以规范成本核算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定成本核算的范围和过程;•设定成本核算标准和参数,如直接人工费用、直接材料费用、制造费用等;•配置成本核算所需的设备和技术,如计算机软件、财务系统等;•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系统,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成本信息。

2. 加强成本管理其次要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成本核算的延伸,它可以通过成本控制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按照成本预算制定成本控制计划和目标,更加精确地定量控制成本;•制定和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加强对成本的核算和统计;•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找出经济型、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向管理层反映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推动改进管理。

3. 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要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实施,最终要体现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

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缩小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渠道,拓宽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1. 引言在工业企业中,成本核算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生产成本的确定、分析和控制,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以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 成本核算的概念成本核算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记录、计算、核对和分析,确定产品生产成本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劳动力成本等;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3. 成本核算的方法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3.1. 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照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环节进行核算的方法。

它将成本分为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力成本和制造费用,并根据产品的不同阶段进行分配和归集。

3.2. 工序成本法工序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照产品生产的工序进行核算的方法。

它通过将成本分为不同的生产工序,并对每个工序的成本进行明确和记录,以实现对成本的精确控制和核算。

3.3.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照不同的作业进行核算的方法。

它以作业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并将成本与作业数量进行关联,以求得每个作业的成本。

3.4. 品种成本法品种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照不同的产品品种进行核算的方法。

它将成本根据产品的不同品种和特征进行分类和归集,以实现对各个产品品种的成本分析和控制。

4. 成本核算的步骤成本核算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环节:4.1. 成本数据收集成本数据收集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它包括对各项成本进行分类、记录和汇总。

成本数据可以通过内部会计体系、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文件获取。

4.2. 成本分配成本分配是将成本按照一定的依据和比例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部门中。

这可以通过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来实现。

对于直接成本,它可以直接归属到特定的产品上;而对于间接成本,需要通过成本分配基础来进行分配。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步骤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步骤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步骤在工业企业的运营中,成本核算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为定价策略提供依据,还能揭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关键点,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及步骤。

一、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成本核算是按照一定的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会计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要弄清楚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到底花了多少钱。

二、成本核算的重要性1、为产品定价提供依据准确的成本核算能够让企业了解产品的真实成本,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既能保证企业的盈利,又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2、成本控制与优化通过成本核算,企业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低效环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决策支持管理层在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调整产品结构等决策时,都需要依赖成本核算提供的信息。

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比如发电、采掘等。

2、分批法分批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比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等。

3、分步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比如纺织、冶金等。

四、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步骤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这是成本核算的基础。

成本核算对象可以是产品的品种、批次、生产步骤等。

比如,对于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对象可以是某种型号的汽车,也可以是某一批次的汽车零部件。

2、设立成本项目常见的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制造费用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水电费、折旧费等。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在工业企业的运营管理中,成本核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是企业决策制定、成本控制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第一步是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这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来进行。

例如,对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可以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对于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则可以以每批或每件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而对于多步骤连续加工的企业,可能需要以生产步骤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明确了成本核算对象,就为后续的成本核算工作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是设置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薪酬;制造费用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车间设备的折旧费、水电费等。

合理设置成本项目,能够更清晰地反映成本的构成和来源。

然后,要收集和整理成本核算的相关资料。

这包括各种领料单、工资结算单、折旧计算表、费用分配表等。

这些原始凭证记录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耗费,是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有了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相关资料,就可以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了。

首先,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分别计算出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总额。

然后,对于无法直接归属于某个成本核算对象的间接费用,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

常见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直接人工成本比例法等。

例如,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时,先计算出制造费用分配率,即制造费用总额除以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总和,然后用每种产品的生产工时乘以分配率,就得到了该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在完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后,就可以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了。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一、普通成本法1、定义:普通成本法是指在确定制造货物或服务所需要的实物工具、劳动力、材料等成本项目,通过不同方法和工具(如发票、申请等)记录和总结具体成本,来确定总成本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2、工作原理:普通成本法的工作原理是:先确定产品的实物工具、劳动力、材料等成本项,然后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和总结每个成本项的具体成本,最后经过统计和汇总,确定总成本。

3、应用:普通成本法适用于计算工厂、部门或单店铺的总成本,也适用于产品成本核算,当分析不同产品的完全成本或部分成本时,可以使用普通成本法。

二、特殊成本法1、定义:特殊成本法是指在记录和统计每类成本项,特别是与其他成本混合和难以记录的成本,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的成本项时,就采用特殊成本法来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总成本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2、工作原理:特殊成本法工作原理是:首先根据指定的成本项记录和统计每类成本项,然后特殊成本法根据每类成本项的不同性质,找出和其他成本混合的特殊成本,采用特殊的统计方法,用与总成本相同的单位来记录每类成本项的明细。

3、应用:特殊成本法适用于企业部门的成本核算,尤其适用于企业的生产计划调整、机器折旧及直接成本结算等情况。

三、非正常成本法1、定义:非正常成本法是指在应用普通成本法和特殊成本法时,由于生产活动中出现某些意外因素,或因计算、发票、存货等原因,而出现不正常支出或收入,就需要使用非正常成本法来记录和统计。

2、工作原理:非正常成本法工作原理是:首先辨别不正常支出或收入,然后单独记录和统计,并用较详细的方式记录,统计完后,再与其他成本项相结合,最终确定总成本。

3、应用:非正常成本法适用于灾害性意外项目的成本核算,例如:购买的新型设备、发生的质量问题产生的支出等等。

四、分析账户系统1、定义:分析账户系统是指在核算企业成本时,采用有关账户分类,以及记录、统计、发现、追溯企业成本变化的账户系统。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5篇)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5篇)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5篇)第一篇: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成本项目的划分1.1 企业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应当设置原材料、自制半成品、燃料和动力、直接工资、职工福利费、废品损失、制造费用七个成本项目。

1.1.1 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等。

1.1.2 自制半成品:指在本企业内已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但尚未制造成为商品,仍须继续加工的中间产品,包括交入半成品库或成本采用逐步结转方式直接转入下一个生产车间(或特定生产工序)的半成品。

1.1.3 燃料和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如原煤、焦碳、原油、重油、汽油、柴油、煤油、压缩空气、蒸汽、氧气、水、电等。

1.1.4 直接工资: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改变原材料性能、形态)的工人工资。

1.1.5 职工福利费: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按其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1.1.6 废品损失: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或入库后发现由于生产过程造成的各种废品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

1.1.7 制造费用:指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厂部发生的属于制造费用的各项支出)。

1.2 成本项目中直接工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等的计算口径,应与其有关科目的费用发生额一致,企业不得未通过费用发生额而将上述费用直接并入成本项目内。

1.3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执行本制度统一规定的成本项目,不得任意变动。

各事业部和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增减成本项目时,应由主管事业部报集团财务中心批准后方能执行。

2 成本核算对象和计算方法2.1 企业要根据生产组织类型、生产过程特点、产品繁简程度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内部贯彻分级管理的目标成本费用责任制的需要,合理的确定成本核算对象、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汇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归属单位的责任成本。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二、分批法
定义: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产品的 “批”,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批次”的定义。
计算要点: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 细账、成本计算单。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适用范围: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 —因而也称“订单法”
• (五)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月末在产品接近完工或产品已加工完毕但
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 • (六)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 产品的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 作为完工在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承担。
四、直接费用分摊方法
机器工时 人工工时 产量吨位 先在车间归集,然后依据该车间(品种、步骤、批次、类别)的机器工时或人工工时或产量吨位进行分摊。
第二部分:成本核算方法
一、品种法
定义: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 之下的成本对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 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应用要点: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 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 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适用范围: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 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三、分步法
定义:以产品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以下定义为“步”:部门——即计算考核“部 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等。
计算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 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 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 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 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工业企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成本的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分类法: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别、管理需要的产品类别。

2. 分步法: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3. 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终产品的企业。

4. 分批法: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因而也称“订单法”。

5. ABC成本法: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方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合理。

在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时,应考虑企业的生产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遵循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如可靠性、相关性和一致性等,以确保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营企业成本核算制度

国营企业成本核算制度

国营企业成本核算制度1.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控制是国营企业生产经营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对于国营企业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国营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概念、实施流程以及操作技巧,为国营企业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2. 概念成本核算,是指为了进行管理决策和经济测算而进行的成本计算和核算工作。

成本核算制度,是为实现成本核算目的而制定、实施的具体规章制度。

国营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就是指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生产经营成本,由国营企业自行制定并实施的一套内部成本计算、核算和分析方法。

3. 实施流程国营企业实施成本核算制度应按以下步骤进行:3.1. 制定成本核算政策国营企业应根据本身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适应其经营管理的成本核算政策,如:成本核算范围、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分摊和计提等。

3.2. 确定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

国营企业应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活动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成本对象。

一般情况下,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项目、成本中心等。

3.3. 确定成本计算方法根据成本对象的不同,国营企业应确定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这些成本计算方法应与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相匹配,既能准确反映生产经营成本,又能体现各个部门的责权关系。

3.4. 分摊和计提成本从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出的各项成本,需根据成本对象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分摊和计提。

成本分摊和计提的过程,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核算方法和成本核算政策执行。

3.5. 分析和评价成本国营企业还应根据需要,对成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深入分析和评价,企业可以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促进企业的合理经营。

4. 操作技巧国营企业实施成本核算制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操作技巧:4.1. 准确计算成本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是保证企业合理经营和盈利能力的基础。

《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为何以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

《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为何以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

价格


口 代 理 价格 等 多种 价 格并 存 的 局面
,
工业企
核算
是 保 证 产 品 成本真实

业购进 的材料物资 中
国家 计 划 供 应 比 例 逐 年 减 少
, ,
根 据 国务 院
对象 定

,
对 成 本 核 算 的 有关 间 题


作 了 比较 严 格 的 规
,
有 关文 件规定 金时
, 、
向国 家交纳税
,
兹 就 《 办法
为何 以产 品 为成本核算 的间题

先 计算 利 润 总 额

后 计算 纳 税 所 得 额
,
再 计算
点认 识
1
应 交 所 得 税 调 节 税 和 企 业 留 利 其 中产 品成本 是 重要
管理的 需要
有 一种 观 点
,
认 为我 国现 行 的产 品成 本
.
L
53
.
土 业产品成 本 中
,
原材 料
,
陆续进 入 商 品市场
调 拨价格之外
,
,
材 料物资的价 格 除 了 国 家 统 、

费 用 所 占 比重 较大
,

因此


又 出现 了浮 动 价 格
市场价格


协议
,
用 正 确 的计 价 方法 对材 料进 行
其次
,
产 品成 本

《 实施 细 则 》 第二 十 六条 :
成本 条 例 第
” 。
是 国 家制 订 和 调 正 产 品价 格 的 依据与 基 础 况下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与成本计算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与成本计算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与成本计算导言在现代经济中,工业企业是指从事制造、加工和生产产品的企业。

在工业企业中,正确地核算经济业务和计算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和成本计算的方法和原则。

经济业务核算1. 采购在工业企业中,采购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业务。

采购涉及到原材料、设备和其他物品的购买。

工业企业需要准确记录采购的物品、数量、价格和供应商信息。

通过采购的物品可以转入库存,并进一步用于生产和销售。

2.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工业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的关键环节之一。

工业企业需要跟踪和记录物品的库存情况,包括进货、出货和库存量等信息。

合理的库存管理可以提高生产和销售的效率,减少资金占用和浪费。

3. 生产生产是工业企业的核心业务。

在经济业务核算中,工业企业需要记录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人工和其他成本。

这些成本可以进一步分配到产品上,用于计算产品的成本。

4. 销售销售是工业企业盈利的途径之一。

在经济业务核算中,工业企业需要记录销售的产品、数量、价格和客户信息。

销售额的核算可以用于计算营业收入,并根据成本计算利润。

5. 资产管理工业企业通常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经济业务核算需要记录和管理这些资产的使用情况、价值和折旧等信息。

正确的资产管理有助于企业决策和资产的保值增值。

成本计算1.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的成本。

在成本计算中,工业企业需要将采购的原材料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上。

分配的方法可以根据原材料在产品中的使用比例或实际消耗情况来确定。

2. 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人力资源的成本。

工业企业需要核算直接人工成本,将其分配到产品上。

分配的方法可以根据工时、工资或生产效率等因素来确定。

3.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与产品制造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例如设备折旧、能源消耗和生产线维护等。

制造费用通常以间接方式对产品进行分配。

4. 商品成本商品成本是指一个产品或一批产品的总成本。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包括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包括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包括在工业企业的运营中,成本核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还为决策提供了关键的依据。

那么,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究竟包括哪些呢?首先,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这是成本核算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成本核算对象可以是产品的品种、批次、步骤或者是特定的生产部门。

比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将每一款车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而一家食品加工厂,可能会把每一批次的生产作为核算对象。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要求以及决策需要。

接下来,就是设置成本核算的项目。

常见的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

直接人工则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薪酬。

制造费用相对较为复杂,涵盖了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车间设备的折旧费、水电费、办公费等等。

然后,要收集和整理成本核算的相关资料。

这包括各种原始凭证,如领料单、工时记录、工资单等。

这些资料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必须准确、完整地进行收集和整理。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原始记录制度,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有了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相关资料后,就可以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其用途和性质,分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项目中。

比如,生产产品领用的原材料,就归集到直接材料成本中;生产工人的工资,归集到直接人工成本中。

对于那些无法直接归属于某个成本核算对象的间接费用,如制造费用,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

常见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直接人工成本比例法等。

在完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后,接下来要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

这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比如,如果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较短,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而且在产品的成本变动不大,那么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承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法规类别】企业会计公司企业财务管理
【发布部门】财政部
【发布日期】1986.12.23
【实施日期】1987.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财政部发布)
为了加强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企业成本计划,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提供成本报告和有关资料,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必须加强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

建立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制定或修订材料、工时、费用的各项定额以及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内部劳务供应的厂内计划价格;完善各种计量检测设施,严格计量检验制度,使成本核
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三)企业必须按月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月度为每月一日至当月月末。

计入当月成本的材料消耗、费用开支与产品产量,起讫日期必须一致,不得提前或延后。

(四)企业必须根据计算期内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数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得以估计成本或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五)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算成本。

凡是本期成本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应计入本期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应计入本期成本。

(六)企业成本核算必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的界限,可比产品成本与不可比产品成本的界限。

(七)企业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必须设置必要的生产费用帐册,以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费用项目和车间、部门进行核算,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八)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材料的计价、价差的调整、费用的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计算以及销售产品成本的计算等等,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任意变更。

如需变更,要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将变更的原因及其对成本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在当期的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

(九)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组织的类型、产品种类的繁简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需要在行业内部统一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由主管部门加以规定。

(一)企业要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汇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以产品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

分批、单件生产的产品,以每批或每件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

多步骤连续加工的产品,以每种产品及各生产步骤为成本核算对象。

产品规格繁多的,可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各种产品,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二)企业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一般应当设置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五个成本项目。

原材料: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燃料和动力: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

工资及福利费:包括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规定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按规定计入成本的原材料和燃料节约奖,也包括在本项目内。

车间经费:包括生产车间为管理和组织本车间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企业管理费:包括厂部为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企业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上列成本项目作适当分设或合并。

小型企业可以只设“材料”、“工资”和“费用”三个成本项目。

电力和采掘采伐企业的成本项目,可以按生产费用的性质分类设置。

企业生产产品所耗用的自制半成品的成本,在计算产品成本时,是否需要按成本项目进行还原,以及还原到哪个生产步骤,由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外购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的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等。

进口材料还应包括关税、工商统一税和其他有关费用。

自制材料的成本,包括制造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工资和其他费用,不负担企业管理费。

委托外部加工材料的成本,包括加工耗用材料的实际成本、往返运杂费和加工费用。

(二)企业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应当分别计入“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

能够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