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进销差价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正确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对于正确计算库存商品的真实价值和计算企业经营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企业应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核算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方法有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分类(组)差价率计算法和实际差价率计算法三种。
(一)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
其具体计算步骤是: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
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综合差价率(含税)=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 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用综合差价率乘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3.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借:商品进销差价×××贷:商品销售成本×××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时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就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仍然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法,并符合增值税的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本月已销商品总额按“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计算,但如企业有商品转批、折价销售等情况,因其价格不同,应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计算。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各月之间如果比较平衡,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
但为了真实地反映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正确核算盈亏,年末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
例:某企业本月末零售商品有关计算分摊进销差价资料如图下表:商品进销差价分摊资料表单位:元营业组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百货文具针织服装36 000 46 800 137 700 174 750 84 000 126 000 480 000 524 250 156 000 234 000 540 000 640 750 合计395 250 1 214 250 1570 750 按上列资料计算该企业本月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商品进销差价: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如:商品售价60元,进价40元,则20元就是他们的进销差价。
1、计算方法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月销售商品分摊的进销差价=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差价率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对于已按售价结转其成本的,应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特殊情况:(1)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2)小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并应于年度终了,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
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2、账务处理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借:库存商品(商品售价+销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商品进价)贷:商品进销差价(售价与进价的差额也称毛利+销项税额)(二)、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商品进销差价贷:主营业务成本注: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公式计算:(1)、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另一个公式:按下公式更好理解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100%(2)、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例1某小企业月末“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为248788元,“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为566500元,本月商品销售额(不含税)为588000元。
商品差异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二、本科目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公式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
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
本科目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例」2007年8月4日,企业购入商品一批,进价为70 000元(不含增值税),销售价为1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货款已支付,商品已验收入库,该企业采用售价核算库存商品,则账务处理为:借:库存商品 1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 900贷:银行存款 81 900商品进销差价 30 000「例」A公司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
2007年5月3日,公司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一批给乙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货款为1 200 000元,税额204 000元,货已发出,该批货物成本为1 000 000元。
毛利润如何计算
毛利润如何计算呢?
毛利润又称为"毛利率",其概念是建立在"毛利"概念的基础之上的。
毛利是"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是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进价后的余额。
某特定时期内的净利/纯利=该时期内的毛利-该时期内发生的相关支出(包括折旧)。
毛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在中国,工业品进销差价系指同种产品的出厂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这是批发商的毛利;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额称批零差价,这是零售商的毛利。
农副产品进销差价是指同种农
副产品的产地收购价格与产地批发或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若毛利不足以补偿流通费用和税金,销售商就会发生亏损。
毛利润是指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
毛利润一般分为综合毛利润、分类毛利润和单项商品毛利润,它们分别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大类、某种商品的差价水平,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依据。
毛利是商品实现的不含税收入剔除其不含税成本的差额。
因为增值税是价税分开的,所以特别强调的是不含税。
1、毛利润计算的基本公式是:毛利润=(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2、不含税售价=含税售价÷(1+税率)。
3、不含税进价=含税进价÷(1+税率)。
4、从一般纳税人购入非农产品,收购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17%进项税额,销售按17%交纳销项税额。
5、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非农产品,其从税务局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4%进税额,销售按17%交纳销项税额。
差价率的计算公式
差价率的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差价率的计算公式”的文章:在咱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经常会碰到“差价率”这个概念。
差价率啊,说起来好像有点复杂,但其实搞懂了它的计算公式,也就没那么难理解啦。
差价率的计算公式一般是这样的:差价率= (商品差价÷商品进价)× 100% 。
这里面的“商品差价”呢,就是商品的销售价格减去商品的购进价格。
比如说,咱去买一支笔,商家进价是 2 块钱,卖 3 块钱,那差价就是 1 块钱。
给您讲讲我之前遇到的一件事儿吧。
有一次我去逛一个小杂货店,老板正在那算差价率呢。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只见他面前摆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商品的进价和售价。
他一边算一边嘴里还嘟囔着:“这个进价 5 块,卖 8 块,差价 3 块,差价率就是(3÷5)×100% = 60% 。
哎呀,这个利润还不错。
” 我在旁边看着,突然就对差价率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商业领域,差价率可是个很重要的指标。
商家通过计算差价率,可以知道自己的商品利润空间有多大。
如果差价率太低,可能就得想想办法降低成本或者提高售价,不然忙活半天赚不到几个钱。
再比如说,在超市里,那些促销的商品,往往就是超市通过调整差价率来吸引顾客的。
原本进价 10 块的洗发水,平时卖 15 块,差价率50% 。
但搞促销的时候,可能卖 12 块,差价率就变成 20% 了。
这样一来,虽然单个商品利润降低了,但能吸引更多顾客来买,总体利润说不定还能增加。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差价率也能帮助他们决定产品的定价策略。
要是差价率太高,可能会吓跑客户;太低呢,自己又赚不到钱。
所以得好好琢磨,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还有在股票市场,差价率也有点类似“收益率”的概念。
你买一只股票花了 100 块,涨到 120 块卖出去,差价 20 块,差价率就是(20÷100)× 100% = 20% 。
总之,差价率的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它的应用可是非常广泛的。
审计程序——商品进销差价
xx会计师事务所xx部
1407商品进销差价
一、进一步了解、测试内部控制
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无
二、实质性分析程序
三、其他实质性程序
四、附录
本文件所列示的管理层认定含义如下:
(1)完整性(C—Completeness)
①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所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记录在正确的期间内;及
②在此期间产生的所有收入和支出交易均记录在正确的期间内。
(2)存在性(E—Existence)
①于资产负债表日,所有记录的资产均存在并且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②于资产负债表日,所有记录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存在,并且均归属于被审计单位;及
③所有记录的收入和支出代表在此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并且均归属于被审计单位。
(3)准确性(A—Accuracy)
所有记录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均列于会计记录中,所显示的金额均正确计算,适当加总且准确记录。
(4)计价(V—Valuation)
所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均按照其性质和适用的会计原则以恰当金额计价。
(5)列报(P—Presentation)
所有交易及事项、相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均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及法律要求适当分类、计量、描述和披露。
库存商品售价法核算介绍
库存商品售价法核算介绍一、售价法核算定义: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对库存商品按售价和实物数量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平时的商品购进、储存、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购入商品时,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记入贷方;月末结转已销商品实现的差价,记入借方;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
“商品进销差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销售也尚未摊销的商品的进销差价。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百货公司、超市等零售商业企业。
二、设置的会计科目1、在途物资(物资采购):本科目核算售价法下商品的无税采购成本以及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2、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核算售价法下应交纳的采购过程中的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库存商品:本科目核算售价法下按售价核算的库存商品的入库、出库成本和结存情况。
4、商品进销差价:本科目核算售法下库存商品售价与实际进价之间的差额。
三、售价法下计算公式:1、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进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进商品售价2、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3、本期已销商品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四、账务处理1、采购商品时:借:物资采购(在途物资)(无税进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等)2、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按含税售价入账)贷:物资采购(在途物资)(按无税进项入账)商品进销差价(含税的售价与无税进价的差)3、销售商品收入实现时: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按含税的售价入账)4、同时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按含税的售价)贷:库存商品(按含税的售价)5、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按含税的应分摊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贷:商品进销差价(红字)或者:借:商品进销差价贷:主营业务成本(按含税的应分摊已销商品进销差价)6、计算已销商品销项税额,调整为无税的销售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售价/(1+17%)*17%]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价税分离方法计算的销项税额) 7、无税销售收入=本期含税销售收入-销项税如果票货同到,则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这样做:采购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含税售价入账)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实际应付的账款)商品进销差价(含税的进销差价)其他步骤会计处理相同。
进销差价率
进销差价率=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 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本期售出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通过计算进销差价率的办法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 *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100%本期已销售商品=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应分摊的进销差价1.本期购销业务,(不考虑税费),编制分录:借:库存商品贷:物资采购商品进销差价记录本期销售收入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2.平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3.根据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冲转销售成本借:商品进销差价贷:主营业务成本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100%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售价金额核算法是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被商品零售企业广泛采用的存货核算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进行处理的,平时商品的进、销、存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记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期末通过计算进销差价率的办法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销售成本。
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100%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举例某商店某月份的期初存货成本100000元,售价总额125000元;本期购货成本450000元,售价总额为675000元;本期销售收入640000元,已收到支票。
对本期购销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假定不考虑增值税):1.购入:借:库存商品675000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450000商品进销差价2250002.销售收入:借:银行存款64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6400003.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640000贷:库存商品6400004.计算进销差价率:进销差价率=(25000+225000)/(125000+675000)×100%=31.25%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640000×31.25%=200000(元)根据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冲转销售成本:借:商品进销差价200000贷:主营业务成本200000解析1.如何方便记忆呢?一定要比照“计划成本法”进行记忆,把它看作一种特殊的“计划成本法”,只要你将“售价”视为“计划价”,“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比作“材料成本差异”科目,那么有关过程和账务处理都很容易理解了。
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计算公式
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计算公式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扩展资料:
售价金额核算法的意义:
(1) 建立实物负责制,即按企业经营品种,划分若干实物负责小组,或指定实物负责人,对其经营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负完全责任。
(2) 库存商品按零售价格记帐,即“库存商品”帐户的增减,一律按零售价格登记,并按实物负责人设置明细帐,记录商品金额变动和结存情况。
(3) 设置“进销差价”帐户,定期反映商品购进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4) 加强商品的盘点工作。
由于库存商品只有总金额指标,没有具体数量指标,商品发生溢缺的数额,只有通过盘点才能确定,为此,一般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以确定商品实存数额。
(5)健全各环节的手续制度。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销货和记帐工作,但不能及时提供每种商品进销存的动态资料,如果发生商品溢缺以及差款错货时,也不便查明原因。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与结转_行业会计比较(第二版)_[共3页]
31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第二章 五、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与结转实行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企业,商品购进时,计入“商品进销差价”的数额随着频繁的商品购销而发生增减变化,其结果是一部分数额是库存商品应保留的含税商品进销差价,一部分数额是已销商品实现的含税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销售后,按含税售价注销库存商品同时,也按含税售价登记了“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此时,“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中包括已销商品的进价和已销商品实现的含税进销差价两部分。
为了正确反映出商品的销售成本,每月终了,就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已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将其从“商品进销差价”和“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中转出。
这样,“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中转出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后的余额就是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和待实现的销项税额;“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中转出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后的余额就是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
由于企业平时以含税售价额登记“库存商品”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如果在月末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之前没做调整,应将其换算成为不含税销售额后再进行计算分摊。
【小思考2-10】为什么零售企业月末要计算分摊商品进销差价?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方法有以下3种。
1.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求出综合差价率,然后以本月商品销售额与综合差价率相乘,即为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100%=×+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综合差价率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成本”的借方发生额=×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成本”的借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例2-29】 乐民百货公司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为58 000元,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为110 000元,本月“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为180 000元 。
毛利润 净利润
毛利润净利润
区别:1、概念不同。
毛利是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售价)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也被称为称商品进销差价。
净利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
税后利润。
毛利减去商品流通费和税金便是净利润。
2、影响因素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售价)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
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
销差价。
因其尚未减去商品流通费和税金,还不是净利,故称毛利。
在中国,工业品进销
差价系指同种产品的出厂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 (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额称批零差价),农副产品进销差价是指同种农副产品的产地收购价格与产地批发或零售价格之间的
差额。
若毛利无法补偿流通费用和税金,企业就可以出现亏损。
毛利占到商品销售总收入或
营业收入的百分比表示毛利率。
毛利率通常分成综合毛利率、分类毛利率和单项商品毛利率。
商品销售毛利率轻易充分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小类、某种商品的差价水平,就是核
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定与否合理的依据。
定义
毛利率的排序就是:(不含税销售收入-不含税成本)/不含税销售收入。
假定某商品成本单价为12元(不含税),售价为15元(不含税),则该商品毛利率
=(15-12)/15×%=20%
基本公式
商品流通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
生产生产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产品销售总收入(不含税)-适当产品销售时实际成本(即为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
“商品进销差价”与“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应用
“商品进销差价”与“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应用作者:步瑞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1期一、“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应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是资产类账户,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它是“库存商品”账户的抵减账户。
当商品购进、溢余及调价增值发生差额时,记入贷方;当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商品短缺及调价减值等原因注销差价时,记入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减去“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就是库存商品的进价金额。
目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应用有四种情况,其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差额具体是指哪种差额;第一种是指商品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综合反映;第一种是指不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之差;第三种是第一种情况的明细,是指商品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但把“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分成两个二级明细科目核算,二级科目分别是“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和“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第四种也是商品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但把“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分成“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和“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两个二级明细科目核算。
由于第一种情况是商品流通企业应用最广泛的,在此只介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第一种情况的应用。
[例1]某百货公司以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从北京生产厂家采购电热毯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买价10000元,进项税额为1700元,价税合计为11700元。
含税零售价为15210元,增值税税率为17%,供货方代垫运杂费300元。
假设托收承付结算凭证到达,已承付货款,商品也到达并验收入库。
(1)采购时的会计分录为:借:在途物资——北京厂家——电热毯 103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贷:银行存款 12000解析:新会计准则下,已取消“商品采购”账户,改在“在途物资”账户中核算商品采购成本(“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贷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新会计准则下,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时发生的运费等采购费用,不再单独核算也不再记入“销售费用”账户,而是把运费与工业企业的采购费用一起记入采购成本“在途物资”账户中。
机动车进销差解释
机动车进销差解释
进销差价是指商品的购进价与销售价之间的差额。
当进价大于售价时,其差额为毛损,当进价小于售价时,其差额为毛利。
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商业企业,"库存商品"帐户按售价记帐,对商品进销差价单独设置"进销差价"帐户进行反映。
"进销差价"帐户是"库存商品"帐户的调整帐户,购进商品时,进价低于售价的差额,贷记"进销差价"帐户,进价高于售价的差额,借记"进销差价"帐户,期末分摊转帐前"进销差价"帐户余额,为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额,应按存、销比例进行分摊,分别计算出已销商品应摊的进销差价额和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是商业企业核算存货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商品进销差价是指含税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
由于此差价没有实际意义,为了与原售价核算法的内涵一致,进一步将差价分为进销差价和进项税额进行明细核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
借:库存商品(商品售价)
贷: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商品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差额)
(二)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发出商品月末余额+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委托加工是商品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桑普进销差价。
企业无论采用当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还是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商品进销差价,均应在年度终了,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五、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进项差价)是指售价(或码价)与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这样一来使该明细科目核算内容与增值税实行前的商品进销差价核算内容一致,但不符合增值税是价外税的本质要求。
另外发行企业以售价或码价核算采购的商品,商品的进价不再进行核算,为了克上述核算存在的问题,建议:
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含税进销差价与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科目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是不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商品的销项税额。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的期末分摊:本月进销差价率=月末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不含税销售收入+库存商品/(1+17%)],
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年终决算前应对各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根据商品盘存表上出版物的售价或码价,与库存商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剔出盘盈盘亏因素后的差额为多转或少转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
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17%。
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上述两个明细科目核算的目的有3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