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进销差价怎样核算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方法总结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正确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对于正确计算库存商品的真实价值和计算企业经营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企业应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核算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方法有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分类(组)差价率计算法和实际差价率计算法三种。
(一)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
其具体计算步骤是: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
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综合差价率(含税)=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 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用综合差价率乘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3.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借:商品进销差价×××贷:商品销售成本×××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时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就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仍然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法,并符合增值税的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本月已销商品总额按“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计算,但如企业有商品转批、折价销售等情况,因其价格不同,应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计算。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各月之间如果比较平衡,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
但为了真实地反映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正确核算盈亏,年末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
例:某企业本月末零售商品有关计算分摊进销差价资料如图下表:商品进销差价分摊资料表单位:元营业组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百货文具针织服装36 000 46 800 137 700 174 750 84 000 126 000 480 000 524 250 156 000 234 000 540 000 640 750 合计395 250 1 214 250 1570 750 按上列资料计算该企业本月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商品进销差价: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如:商品售价60元,进价40元,则20元就是他们的进销差价。
1、计算方法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月销售商品分摊的进销差价=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差价率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对于已按售价结转其成本的,应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特殊情况:(1)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2)小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并应于年度终了,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
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2、账务处理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借:库存商品(商品售价+销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商品进价)贷:商品进销差价(售价与进价的差额也称毛利+销项税额)(二)、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商品进销差价贷:主营业务成本注: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公式计算:(1)、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另一个公式:按下公式更好理解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100%(2)、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例1某小企业月末“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为248788元,“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为566500元,本月商品销售额(不含税)为588000元。
商品差异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二、本科目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公式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
年度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
本科目可按商品类别或实物管理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例」2007年8月4日,企业购入商品一批,进价为70 000元(不含增值税),销售价为1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货款已支付,商品已验收入库,该企业采用售价核算库存商品,则账务处理为:借:库存商品 1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 900贷:银行存款 81 900商品进销差价 30 000「例」A公司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
2007年5月3日,公司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一批给乙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货款为1 200 000元,税额204 000元,货已发出,该批货物成本为1 000 000元。
【税会实务】关于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结转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关于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结转
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正确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对于正确计算库存商品的真实价值和计算企业经营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企业应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核算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方法有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分类(组)差价率计算法和实际差价率计算法三种。
(一)综合差价率计算法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
其具体计算步骤是:
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
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含税)=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
×100%
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用综合差价率乘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3.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商品销售成本×××
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
新会计制度下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两种核算办法
新会计制度下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两种核算办法为了便于从事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人员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制度的实务操作,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结合商品流通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会计业务处理办法。
一、库存商品进价核算方法进价核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进价数量金额核算方法,这种方法是同时以进价和实物数量反映和监督库存增减变化和结存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批发企业和农副产品收购企业的库存商品核算;另一种是进价金额核算方法,以进价反映和监督库存增减变化和结存情况,一般适用于零售企业经营鲜活商品存货。
其具体会计核算处理办法如下:(一)商品购入核算1.购进A商品1000件,每件200元,价款200000元,进项税34000元,商品已入库,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物资采购——A商品2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贷:银行存款234000借:库存商品——A商品200000贷:物资采购——A商品2000002.购进A商品1000件,每件220元,进项税37400元,商品已入库,发票已到,但款项尚未支付。
借:物资采购——A商品22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7400贷:应付账款——××单位257400借:库存商品——A商品220000贷:物资采购——A商品220000(二)商品销售核算1.销售上述A商品1500件,每件售价400元,价款600000元,销项税102000元,商品已发出,但款项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单位702000贷:主营业务收入6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02.收到上述A商品款借:银行存款702000贷:应收账款——××单位702000(三)结转已销商品成本核算商品销售后,按时计算并结转销售成本,以便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计价方法,正确计算并结转已销商品进价。
库存商品短缺时“商品进销差价”的会计核算
作者: 湛忠灿
作者机构: 湖南岳阳
出版物刊名: 财会月刊(上)
页码: 68-68页
主题词: 商品进销差价 库存商品 会计核算 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零售企业 商品售价 销售商品 余额
摘要:库存商品发生短缺时,应该同时处理其商品进销差价,本文通过举例对售价核算法下库存商品短缺时“商品进销差价”的会计核算进行分析。
例:某商品零售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期初库存商品余额为100000元,商品进销差价余额为40000元,本期购进商品售价为300000元,进销差价为80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300000元,本期短缺商品售价为10000元。
商品进销差价会计分录
商品进销差价会计分录一、引言商品进销差价会计分录是指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商品的进价和销售价格之间存在差异,需要对这种差价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商品的采购、销售、库存等环节,需要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来记录和反映差价的发生和变动。
本文将深入探讨商品进销差价会计分录的相关内容,包括差价的形成原因、会计处理的方法和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差价的形成原因商品进销差价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供求关系商品的进价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差异通常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市场供应充足时,商品的进价会相对较低;而当市场需求旺盛时,商品的销售价格会相对较高。
这种供求关系导致了商品进销差价的产生。
2. 成本和费用商品的进价涉及到各种成本和费用的计算,包括采购成本、运输费用、关税等。
而销售价格则需要考虑到销售成本、营销费用、税费等。
由于进销双方的成本和费用计算方式不同,导致了进销差价的存在。
3.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也是商品进销差价形成的原因之一。
当市场上存在多个供应商和买家时,他们之间的价格竞争会导致商品进销差价的产生。
供应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降低进价;而买家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要求降低销售价格。
三、会计处理的方法针对商品进销差价,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直接计入成本这种方法是将商品进销差价直接计入成本,即在采购成本或销售成本中计入差价金额。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商品的实际成本,但也会增加成本的波动性。
2. 分摊到期间费用这种方法是将商品进销差价分摊到期间费用中,如运输费用、关税、销售费用等。
这样做可以平摊差价对成本的影响,使成本更加稳定,但也可能导致费用的增加。
3. 计入盈亏这种方法是将商品进销差价计入盈亏,即在损益表中体现差价的影响。
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反映差价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但也会导致盈利的波动性增加。
四、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中,对商品进销差价的会计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准确计算差价为了准确计算商品进销差价,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包括采购成本、销售成本、费用计算等。
新准则下商品进销差价实务处理
新准则下商品进销差价实务处理随着新准则的实施,公司在商品进销差价的实务处理上需要遵循新的要求和原则。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新准则下商品进销差价的实务处理,并提供一些实例来加深理解。
首先,根据新准则,商品进销差价需要根据货物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准确计量。
公司需要确保商品进销差价的准确计量,以便于更好地控制和监督供应链中的涉及。
其次,公司需要将商品进销差价明确地划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部分。
可控制部分指的是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经营决策和控制手段进行调整的部分,而不可控制部分指的是公司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导致的差价。
公司需要将这两部分分别记录和核算,以便更好地评估经营绩效和风险。
在实务处理中,公司需要根据相关准则和规定进行差价的明确核算。
首先,公司需要确保差价的计量是真实可靠的,要求准确记录商品的进价和销售价,并及时调整差价的账面价值。
公司还需要记录和核算与商品进销差价相关的费用,如物流费用、运输费用和关税等。
实际操作中,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商品进销差价的准确计量和核算。
例如,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定价策略、制定供应商选择准则等方式来控制商品进货价格;通过建立销售策略、开展市场调研等方式来控制销售价格。
同时,公司还需要建立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制度,以确保库存商品的及时记录和调整。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商品进销差价的实务处理。
公司通过批发渠道进货获得一批商品,进价为500元,销售价为800元。
与此次商品进货相关的费用有运输费用100元和关税200元。
根据新准则,公司需要将商品进销差价明确划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部分。
首先,公司可以通过讨价还价、寻求优惠等方式控制商品进货价,因此进价差额500元可以被划分为可控制部分。
其次,运输费用和关税等费用是与商品进货相关的不可控制部分,因此这部分费用需要单独记录和核算。
根据上述情况,公司在会计记录中应该将商品进销差价按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部分分别记录。
具体记录如下:商品进销差价(可控制部分):借:其他应收款500元贷:商品进销差价500元与商品进货相关费用:借:其他应付款300元(运输费用100元+关税200元)贷:现金300元在实务处理中,公司还需要注意差价的时点确认。
做账实操-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计算公式
做账实操-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计算公式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X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x 商品逬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二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逬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X (1-商品进销差价率)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
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售价金额核算法亦称“拨货计价、实物负责制”,以售价金额核算与控制各实物负责人经管商品的进销存情况。
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售价金额核算法: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例如:
某批发公司2008年4月初A类商品库存50000元,本月购进5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111000元,发生的销售退回和销售折让为1000元,上月该类商品的毛利率为20%,本月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成本计算如下:
本月销售净额=111000-1000=110000元。
销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
本月销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
库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关于商品进销差价的会计分录
关于商品进销差价的会计分录说到商品的进销差价,这事儿,老百姓一听就头大。
可说实话,进销差价这个东西,听起来是挺复杂的,但其实你把它弄明白了,跟吃个热干面似的,顺溜得很。
首先得知道,进销差价就是你卖货和买货之间的价格差。
比如,你买进一件商品花了100块,结果你卖出去是120块,那这20块差价就是进销差价,也就是说,这20块是你通过买卖这个商品赚到的“利润”。
好了,这差价产生了,咱就得来聊聊怎么在账上给它做个记录了。
先说说这个“进货”的会计分录。
假设你进了一批货,花了100块,账上要怎么记录呢?其实就是记个“借:库存商品100元”,这个“库存商品”就代表了你进了货,账面上有货了,等着你往外卖。
而这个100元呢,就是你花出去的钱,也就是你在进货时的成本。
简单吧?别急,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
再说你卖货的时候,假设把这批100元的货卖了120元,唉,差价出来了!120块卖出去,那你在账上就要做个“贷:主营业务收入120元”的记录。
这里的“主营业务收入”就是你通过卖货得来的收入。
你看,收入上来了,感觉是不是就像赚钱了?不过,这还不算完。
为了把账做得漂亮点,你还得记下个“借:银行存款120元”,也就是你把120块钱收进银行了。
别忙着以为差不多了,这里还有一个细节,你赚到的这20块差价得在“成本”上再做一个调整。
毕竟,你进货时花了100元,卖出去的时候你得算清楚到底赚了多少。
怎么记录呢?你就要做个“贷:库存商品100元”的分录了。
简单来说,这就相当于告诉你,手里的那100元货,已经不在你这了,卖出去啦。
然后,再加上这个“借:主营业务成本100元”,这就意味着你把那100元的货成本从你账上去掉,换成了一个新的“成本”项目。
好啦,看看,账上是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不是每个公司都这么单纯。
你可能进的是一批有折扣的货,或者卖的价格是分期付款,那这些小细节就得在进销差价的处理中多留个心眼了。
比如说,买货时有折扣,价格便宜了,这进货成本就低了,你卖出去的利润也就多了。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与结转_行业会计比较(第二版)_[共3页]
31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第二章 五、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与结转实行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企业,商品购进时,计入“商品进销差价”的数额随着频繁的商品购销而发生增减变化,其结果是一部分数额是库存商品应保留的含税商品进销差价,一部分数额是已销商品实现的含税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销售后,按含税售价注销库存商品同时,也按含税售价登记了“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此时,“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中包括已销商品的进价和已销商品实现的含税进销差价两部分。
为了正确反映出商品的销售成本,每月终了,就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已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将其从“商品进销差价”和“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中转出。
这样,“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中转出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后的余额就是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和待实现的销项税额;“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中转出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后的余额就是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
由于企业平时以含税售价额登记“库存商品”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如果在月末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之前没做调整,应将其换算成为不含税销售额后再进行计算分摊。
【小思考2-10】为什么零售企业月末要计算分摊商品进销差价?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方法有以下3种。
1.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按照企业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求出综合差价率,然后以本月商品销售额与综合差价率相乘,即为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100%=×+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综合差价率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成本”的借方发生额=×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成本”的借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例2-29】 乐民百货公司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为58 000元,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为110 000元,本月“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为180 000元 。
零售企业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零售企业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作者:雒峰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33期在零售企业之中,进销差价问题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在期末核算成本、库存调整、利润等方面都会涉及到这一核算问题,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掌握,本文也对零售企业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进行了研究。
一、引言商品零售企业经营的产品大多是零售的商品,大多是由企批发企业直接购进亦或者是从生产单位直接购进的产品,之后再将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零售企业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品种多、交易频繁,所以很多企业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售价、简化核算,对于单价较低的商品大多会开展进销差价的核算。
而为了能够保障这一项工作的合理性,笔者也结合自身实践与教学经验来对这一知识点教学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来保障零售企业商品进销差价核算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二、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核算内容“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本身就属于资产类账户。
就目前我国商业会计规定来分析的话,我们能够发现它作为资产类账户是专门使用到核算之中的。
而其所使用的核算方式则是使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来对企业商品含售价与不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进行核算。
在购进商品的时候,其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以及因为商品调价增值、溢余等多方因素会出现差额记贷方;月末则会按照存销比例对已销商品进销差价以及因商品短缺、调价减值发生的差额记借方进行结转;通常情况下余额大多是贷方,其表示期末库存商品需要保留进销差价。
在将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有效减去亦或者是加上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的时候,其就是库存商品的进价金额。
为此,商品进销差价账号从某些方面来说就是“库存商品”账户的调整账户。
值得指出的是,这样核算“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中记载的进销差价一定大于实际的进销差价。
因为其中既有真正的商品进销差价,又有尚待收取的销项税额;同时差价率也不能真实地体现商品经营毛利率。
但是每月终了,按商品存销比例分摊这个进销差价后,就可以将商品销售成本和结存商品成本中的差价及税金予以冲销或抵减,使之均还原为不含税的进价成本。
商贸企业会计:9 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购入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银行存款 83600
商品进销差价 10000
②发出存货时
A.收到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152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0000
借: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6655 ②平时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 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461345
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库存商品 588000
知识点1 零售企业商品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10000元,售价总额为120000元,本月购进该商品的
知识点1 零售企业商品购进业务的核算
例:某小企业月末“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为248788元,“库存商品”科目 余额为566500元,本月商品销售额(不含税)为588000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如下: 差价率=248788÷(566500+588000)×100%=21.54%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588000×21.54%=126655(元) ①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本月应分摊已销商品实现 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实现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任务一
商贸企业的认知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批发业务的核算 零售业务的核算 进出口业务的核算
知识点1 零售企业商品购进业务的核算
所谓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 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什么是“商品进销差价”
问:何为“商品进销差价” ,如何分摊? 答: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 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 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购入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银行存款 83600 商品进销差价 10000 ②发出存货时 A.收到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152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100 B.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30000 贷:库存商品 130000 借:商品进销差价 13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3000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
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
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
分摊的进销差价科目贷方发生额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 营业务成本”科目。 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小企
财税实务: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正确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对于正确计算库存商品的真实价值和计算企业经营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企业应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核算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方法有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分类(组)差价率计算法和实际差价率计算法三种。
(一)综合差价率计算法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根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
其具体计算步骤是: 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
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含税)=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100% 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用综合差价率乘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综合差价率 3.根据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 借:商品进销差价 ××× 贷:商品销售成本××× 由于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时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就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仍然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法,并符合增值税的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本月已销商品总额按“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计算,但如企业有商品转批、折价销售等情况,因其价格不同,应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计算。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各月之间如果比较平衡,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
但为了真实地反映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正确核算盈亏,年末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
例:某企业本月末零售商品有关计算分摊进销差价资料如图下表: 商品进销差价分摊资料表单位:元营业组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 账户贷方发生额百货文具针织服装 36 000 46 800 137 700 174 750 84 000 126 000 480 000 524 250 156 000 234 000 540 000 640 750 合计 395 250 1 214 250 1570750 按上列资料计算该企业本月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进销差价怎样核算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方法总结
会计——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是商业企业核算存货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商品进销差价是指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
由于此差价没有实际意义,为了与原售价核算法的内涵一致,进一步将差价分为进销差价和进项税额进行明细核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本科目。
(二)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月末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委托加工商品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企业无论采用当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还是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
商品进销差价,均应在年度终了,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指售价(或码价)与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这样一来使该明细科目核算内容与增值税实行前的商品进销差价核算内容一致,但不符合增值税是价外税的本质要求。
另外发行企业以售价或码价核算采购的商品,商品的进价不再进行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的期末结转=(含税销售成本﹣含税进销差价)÷(1+17%)×17%
由于进销差价是根据综合进销差价率结转,而商品价格相差悬殊,各种商品的差价率各有高低,加上不同差价率的商品库存和销售比重不尽相同,必然导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期末分摊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出现,在调整进销差价的同时,调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
为了克服上述核算存在的问题,建议:
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不含税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科目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不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
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商品的销项税额。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的期末分摊:
本月进销差价率=月末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不含税销售收入+库存商品÷(1+17%)],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年终决算前应对各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根据商品盘存表上出版物的售价或码价,与库存商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剔出盘盈盘亏因素后的差额为多转或少转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
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17%。
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上述两个明细科目核算的目的有3个:
1、既保证了售价核算方法的实施,又符合增值税价外税的本质要求。
2、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较进销差价中含销项税额的做法更能确切地反映商品进销差价的本意,体现经营毛利的概念,便于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
3、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直接根据售价(或码价)结转,易理解,易操作,减少了会计核算工作量,更有利于查账和用账。
下面举例说明:
1、进货核算:某书店从甲出版社购入图书1500册,进价1万元,进项税为1700元,码价为2万元。
根据图书调拨单、发票等帐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图书20000
贷:应付账款——甲出版社10000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7094(为不含税的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2906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应付账款——甲出版社1700
2、销售收入的核算:
本月进行打折销售,实现销售收入12000元,销售图书1000册,码价15000元。
借:银行存款12000
销售折扣与折让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0
计提销项税额,销项税额=(15000-3000)÷(1+17%)×17%=1743.60
借:主营业务收入1743.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43.60
3、月末结转成本和商品进销差价
借:主营业务成本15000
贷:库存商品15000
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价中(销项税额)是按码价计算出的销项税额。
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15000÷(1+17%)×17%=2180
借: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2180
贷:主营业务成本2180
假设图书类库存商品期初余额为35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进销
差价)期初余额为12250元,本月进销差价率为:
差价率=(7094+12250)/[15000÷(1+17%)+(20000-15000+35000)÷(1+17%)]=0.411,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15000÷(1 +17%)×0.411=5269.23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5269.23
贷:主营业务成本5269.23
注意:由于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根据商品入库时的售价或码价计算的,所以分摊时采用的销售收入不是实际销售收入,而是已售商品入库时
的售价或码价。
因而为了核算方便,发行企业的销售核算是以售价或码价及折扣入账,期末一次计提销项税额。
4、假设年末进行盘点,根据图书结存数量扣除盘盈和盘亏因素后图书的码价为399.70元,帐上结存的图书码价为40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少分摊40000 -39948.70=51.30元,调整: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51.30
贷:主营业务成本51.30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商品进销差价下设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科目,年终只需要根据盘点情况调整进销差价即可,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不再调整,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商业企业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结转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出来以后,要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调整,以正确核算财务成果。
其结转方法有蓝字转销法和红字冲减法两种:
1.蓝字转销法,即用蓝字转销“商品进销差价”和冲减“商品成本”账户。
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商品销售成本×××
2.红字冲减法,即用红字冲减“商品进销差价”和“商品销售成本”账户。
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销售成本×××(红字)
贷:商品进销差价×××(红字)
不论采用何种计算和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都必须在月末财会部门计算毛利率时,将当期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调整为不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
其计算公式为:
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当期应交的销项税额=当期不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