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原理之间脑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之一,它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本文将对人体解剖学的神经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常见的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等。
神经系统的组成人类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脑和脊髓内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脊髓和脑脊液。
大脑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指挥中心,大脑被分为左右半球,各个半球之间有大脑半球间沟。
小脑主要负责平衡、协调人体的运动,脊髓是人体最主要的控制中心之一,它连接了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
而脑脊液则是脑和脊髓中的液态,它有着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脑和脊髓之外的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和神经组织支配的器官和肌肉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两种类型: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负责向大脑传递身体上各种感觉信息,如痛感、视觉和听觉等。
而运动神经则负责控制身体的运动,从而使我们能够自由地行走、踢球或乒乓球等。
神经系统的功能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六个方面:感受、传导、分布、控制、整合和调节。
•感受:人体通过感受器感受外界信息,包括温度、压力、声音、光线、化学和机械刺激等。
•传导:感知到的信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以进行人体的内部通信。
•分布: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身体各部分。
•控制: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运动神经,调节人体的运动和生理活动。
•整合: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初步的感知与思考。
•调节:神经系统可以对人体的各种机能进行调整和影响,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状态。
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种类很多,包括脑部和神经系统的炎症、肿瘤、脑震荡、脑血管意外、运动神经障碍、神经肌肉疾病等。
其中一些疾病比较严重,例如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
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内最为复杂、也是最为神奇的一个系统之一,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人体解剖学课件:头颅和脑的解剖学知识详解》
人体解剖学课件:头颅和 脑的解剖学知识详解
头颅和脑的结构
1
颅骨特征
探索头颅的骨骼结构和特征,包括颅骨的多
大脑布局
2
个关节。
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和功能,并研究大脑皮
层和下丘脑。
3
脑干和间脑
探索脑干和间脑在神经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视觉和听觉系统
视觉系统
研究视觉系统的功能和构造,并讲 解视交叉和其他关键概念。
鼻、喉和口的部位
1 鼻的解剖结构
2 喉咙的部位
3 口的解剖结构
了解鼻的部位和功能,并研 究与呼吸和嗅觉系统的联系。
深入探索喉咙的解剖结构, 包括声音的产生和韵律的控 制。
讲解口的结构和功能,包括 咀嚼和言语产生过程。
脊椎列和脑室系统
脊椎列的研究
研究脊椎列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 头颅和脊髓的连接。
脑室系统
了解脑室的作用和循环系统,并探 索脑脊液的功能。
血管系统
详细研究脑部的血管结构和血液循 环,以及与头颅和脑的供血关系。
头颅和脑的解剖医学应用
1
医学领域
探索头颅和脑的解剖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教育应用
2
并下结论。
了解头颅和脑的解剖学知识如何应用于教育
和培训领域。
3
科学研究
介绍头颅和脑解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 应用。
听觉系统
深入了解听觉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包括听交叉和听觉神经。Fra bibliotek脑神经
研究脑神经的命名和作用,以及与 头颅和脑的关联。
颅骨和面部结构
1 颅骨解剖
详述颅骨的解剖构造,包括 不同骨骼间的连结和特点。
2 面部间隔
揭示面部间隔的部位和作用, 以及对头颅和脑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传导原理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传导原理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传导原理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和最精密的系统之一,其功能涉及感觉、运动、思维等多个方面。
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传导原理对于理解人体的正常运作和疾病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传导原理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呈灰白相间的结构,由左右两半球以及脑干和小脑组成。
脊髓位于脊柱内,负责传递大脑信号到全身各个部位。
2.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神经是指从大脑发出的12对神经,分布在头部和颈部;脊神经是指从脊髓发出的31对神经,负责传递信号到身体其他部位。
二、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
1. 细胞体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要部分,包含细胞核、胞质和细胞器。
细胞体中有丰富的线粒体,用于产生细胞所需的能量。
2. 树突树突是神经元的分支突起,主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
3. 轴突轴突是神经元的长突起,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实现的。
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其中化学突触是最常见的一种。
三、神经传导的原理神经传导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神经信号可以是电信号或化学信号。
1. 神经传导的基本过程当神经信号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时,会导致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再通过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以此类推。
2. 神经传导的类型神经传导可以是兴奋性的(激活下游神经元)或抑制性的(抑制下游神经元)。
3. 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取决于神经信号的类型和传导路径。
通过髓鞘覆盖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相对较快,而未被髓鞘覆盖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相对较慢。
人体解剖学第十章头部
第十章 头部第一节 概述头由颅和面部两部份组成。
颅内包含脑,面部有眼、耳、鼻、舌等特殊感觉器官和呼吸、消化系统的起始部。
由于脑划归神经解剖学讲述,鼻和口腔已述于上册,故本章重点讲述颅顶、面部及阴、耳等感觉器官。
一、境界与分区头部以下颌骨的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枕外隆凸与下方的颈部分界。
头部以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缘、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可分为后上方的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
二、体表标志头部可以扪及若干骨性标志,这些标志均有临床意义:眉弓、颧弓、翼点、乳突、枕外隆凸、上顶线、前囱点(额顶点)、人字点(顶枕点)、下颌角、下颌骨关节突、眶上孔、眶下孔、颏孔。
第二节 面部浅层与腮腺区一、面部浅层结构1.皮肤与浅筋膜面部皮肤薄而柔软,富于弹性,含有较多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皮脂腺囊肿与疖肿的好发部位。
浅筋膜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颊部脂肪较多称颊脂体,睑部皮下脂肪少而疏松,水肿时睑部出现较早。
浅筋膜中的弹性纤维及肌纤维与皮肤真皮层相连,形成皮肤的自然皮纹,面部手术的切口,应尽可能与皮纹一致(图10-1)。
浅筋膜中有神经、血管和腮腺管等穿行,血管丰富,故创伤后愈合快,但出血较多。
面部的静脉与颅内静脉有交通,故面部的感染可能向颅内蔓延。
2.面肌(图10-2)面部表情肌属于皮肤,为一些薄而纤细的肌纤维。
一般起于骨或筋膜,止于皮肤。
收缩时牵动皮肤,使面部呈现出各种表情。
主要分布于面部孔、裂的周围,如眼裂、口裂和鼻孔周围。
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有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的作用。
人类面部表情肌较其它动物发达,而人耳周围肌已明显退化。
(一)颅顶肌epicranius阔而薄,由左右各一块枕额肌组成,它由两个肌腹和中间的帽状腱膜构成。
前方的肌腹位于额部皮下,称额腹;后方的肌腹位于枕部皮下,称枕腹。
帽状腱膜galeaaponeurotica很坚韧,连于两肌腹间,与头皮紧密结合,但与深部的骨膜间则隔以疏松结缔组织。
人体解剖学-脑干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1)位置: 位置: (2)分部: 分部: 前部:由小脑上脚、 前部:由小脑上脚、上髓帆构成 后部:由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丛构成 后部:由下髓帆、 (3)沟通: 沟通: 向上 向下
中脑水管
第三脑室 通延髓中央管
下页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系统解剖:脑干( stem)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图片 (2)上泌涎核: 上泌涎核: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小脑位置
居脑桥下部的网状结构中。发出的纤维入面神经经副交感神 居脑桥下部的网状结构中。 经节换元后,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及泪腺。 经节换元后,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及泪腺。 (3)下泌涎核: 下泌涎核: 图片 居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 居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发出纤维入舌咽神经经副交感神 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 经节换元后,支配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背核: 图片 居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外侧。发出纤维入迷走神经, 居迷走神经三角深面、舌下神经外侧。发出纤维入迷走神经, 控制颈部、 腹腔大部分器官的活动。 控制颈部、胸、腹腔大部分器官的活动。
脑干外形
外
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stem) 系统解剖:脑干(
脑干外形
外
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下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stem) 系统解剖:脑干(
脑干外形
外
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功能
上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脑干( stem) 系统解剖:脑干(brain stem)
下页
人体解剖学:14脑干小脑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gracile n. cuneate n.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内侧丘系
楔束核 楔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大脑,脊髓 小脑
上橄榄核 蜗N核 外侧丘系
脑干的非脑N核
名 称 传入纤维自 传出纤维至
薄束核 薄束
locus ceruleus
面N丘
facial colliculus
听结节
舌下N三角 迷走N三角 最后区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与第四脑室
脑干外形
中脑 脑桥 延髓
腹面 大脑脚 脚间窝 基底沟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橄榄
背 面 脑神经根
上丘
III
下丘
IV
小脑上脚 V 、 VI 、
菱形窝上半 VII 、VIII
菱形窝下半 IX
小脑下脚
X
薄束结节 XI
楔束结节 XII
脑干内部结构的分区
室管: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中央管
灰质 :脑N核 非脑N核
白质:四系两束 网状结构
脑干内部 结构分部
• 顶部 • 室腔部 • 被盖部 • 基底部
脑干的脑N核
• 位于被盖中 • 六条核柱 • 由内向外排列 • 核柱不连续
提问 Answer questions
外侧丘系
lateral l.
终止 丘脑
脑干的纤维束
lemniscus or tract
名称 起始 终止
内侧丘系 薄束核 丘脑
medial l.
脊髓丘系
楔束核 脊髓 丘脑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作为人体的信息传递和处理中枢。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体解剖学中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1.大脑结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分为脑干、小脑和大脑半球。
脑干负责控制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血压调节。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和调节肌肉的运动。
大脑半球是大脑最大的部分,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它们负责感知、思维、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功能。
2.脊髓结构脊髓位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之间的连接器。
脊髓通过传递神经信号实现大脑与周围各个部位的交流。
它也负责一些简单的反射动作,如腿部的踢蹬。
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是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位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它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两部分。
1.脑神经脑神经是从大脑和脑干发出的一组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部和颈部。
它们负责控制头部和颈部的感觉和运动,如面部表情、咀嚼和眼球运动等。
2.脊神经脊神经是从脊髓发出的一组神经,分布在全身。
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都与脊髓的一个节段相连。
它们负责传递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和运动信号。
其中,8对颈神经连接到颈部和上肢,12对胸神经连接到胸部,5对腰神经连接到腰部和下肢,5对骶神经连接到骨盆和下肢,还有1对尾神经连接到骶骨上。
三、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具有感受、传导和传递神经信号的功能。
它们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1.细胞体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要部分,包含核和细胞器。
它负责合成和储存大量神经递质,以传递信号。
2.树突树突是细胞体的突出部分,用来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号。
3.轴突轴突是神经元的延伸部分,负责将信号传递到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如肌肉)。
4.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它们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重新吸收来传递信号。
神经纤维是一组轴突的集合,根据直径和髓鞘的有无可分为不同类型。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一、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负责调节和管理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和整合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1. 脑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由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组成。
大脑负责思考、感觉、运动、学习和记忆等功能;小脑负责协调身体的运动;脑干负责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间脑则参与情感和内分泌的调节。
2. 脊髓
脊髓是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主要通道,传递大脑对身体的控制信息和身体对大脑的感知信息。
脊髓还包含了许多反射回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刺激作出反应。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负责将脑和脊髓与身体各部分联系起来。
周围神经系统可以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1. 躯体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负责管理身体的皮肤、肌肉和骨骼等部分的运动,以及感知外界的刺激。
躯体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位于脊髓和脑中,通过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分相连。
2.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
交感神经负责在紧急情况下调动身体的资源,而副交感神经则负责在非
紧急情况下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和脑干中。
人体解剖学脑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人体解剖学脑部的实训,使学生深入了解大脑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学校解剖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脑的解剖结构(1)大脑: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胼胝体连接。
大脑半球由大脑皮层、白质和基底神经节组成。
(2)小脑: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分为小脑前叶、小脑中叶和小脑后叶。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调节肌肉紧张。
(3)脑干:脑干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
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
(4)间脑:间脑位于脑干上方,包括丘脑、下丘脑、垂体和松果体等结构。
间脑主要负责调节内分泌、体温、睡眠、觉醒和情绪等生理功能。
2. 脑的功能(1)大脑:大脑皮层负责高级神经活动,如思维、记忆、语言、视觉、听觉和运动等。
(2)小脑:小脑参与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调节肌肉紧张。
(3)脑干:脑干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
(4)间脑:间脑调节内分泌、体温、睡眠、觉醒和情绪等生理功能。
五、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实训前,学生需熟悉实训内容,了解脑部解剖结构及功能。
(2)实训过程中,学生需佩戴实验服、手套和口罩,保持实验室卫生。
2. 实训步骤(1)观察大脑:首先观察大脑的整体结构,了解大脑半球、大脑皮层、白质和基底神经节等部分。
(2)观察小脑:观察小脑前叶、小脑中叶和小脑后叶,了解小脑的结构和功能。
(3)观察脑干:观察中脑、脑桥和延髓,了解脑干的结构和功能。
(4)观察间脑:观察丘脑、下丘脑、垂体和松果体等结构,了解间脑的结构和功能。
(5)实际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脑部结构的实际操作,加深对脑部解剖结构的理解。
六、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脑部解剖结构及功能,提高了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脑部详细解剖图解
.
2)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沿脑干腹外侧部上 升,行于内侧丘系的外侧。 3)锥体束:传导随意运动冲动的锥体束,下行经 过脑干腹侧,一部分纤维至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 另一部分纤维集中于延髓锥体,继续下行时大部 分纤维走向对侧,形成锥体交叉,下行入脊髓遂 成皮质脊髓侧束,不交叉的纤维将入脊髓称皮质 脊髓前束。 ⑶网状结构:占据脑干中轴部分,并与间脑和脊 髓网状结构相延续(如图10所示)。
.
.
3.脑干的主要功能: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神经纤 维束,是大、小脑与脊髓相互联系的通道。有的 脑神经核是参与反射活动的中枢,如中脑的瞳孔 对光反射中枢,脑桥的角膜反射中枢,延髓中调 节心、血管及呼吸活动的"生命中枢"等。脑干网 状结构对锥体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调节骨骼肌 张力及内脏活动等具有重要作用。
.
.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室底即 菱形窝。室盖呈帐篷状凸向小脑,其后部有一正 中孔和一对外侧孔通蛛网膜下隙(如图13、14所 示)。
.
(三)间脑
人类大脑的高度发展将间脑大部掩盖,间脑主要部分为背 侧丘脑(丘脑)和下丘脑。正中的矢状裂隙即第三脑室, 该室前方有一对室间孔通大脑半球内腔(侧脑室),向后 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1.背侧丘脑:占据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灰质块,内部 被"Y"形纤维板分隔为前、内侧、外侧三组核群。外侧核 群的腹面后部,称腹后核,是躯体深、浅感觉传导通路的 中继核,内侧核群对维持大脑皮层兴奋状态有重要作用; 前核群与嗅觉及内脏活动有关。 背侧丘脑的后下方,左、右各有一对隆起,即内、外侧膝 状体。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的中继核,外侧膝状体是 视觉传导路的中继核(如图15所示)。......
(二)小脑
16小脑间脑《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内髓板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外侧膝状体
上丘脑 松果体 — 内分泌腺
-10-
(五)下丘脑
视交叉 视神经 垂体 视神经 灰结节 动眼神经
1.下丘脑的外形和分区 视交叉 灰结节 漏斗 垂体 乳头体 前→后 视前区 视上区 结节区 乳头体区 穹窿柱为标志, 分内侧部和外侧部。
⑤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
-13-
练习题
1 原小脑、旧小脑与新小脑在进化和功能上有何 不同? 2 何谓小脑中央核? 3 试述小脑上脚、中脚和下脚的纤维成份,来源及 支配? 4 何谓古丘脑、旧丘脑和新丘脑? 5 试述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结构与功能。 6 试述下丘脑的纤维联系及功能。 7 名词解释: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松果体、 垂体、前脑内侧束、背侧纵束、视上垂体束、内 髓板、中线核群、缰三角、内侧膝状体、外侧膝 状体
3.新小脑综合症 患侧肢体出现: 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
-6-
三、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大脑半球掩 盖了间脑的 两侧和背面 部分腹侧部 露于脑底 5个部分: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7-
室间孔 透明隔
胼胝体膝
胼胝体干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2)一侧小脑半球和小脑丘脑纤维在交叉前损伤时,运动障
碍出现在同侧
(3)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 共济失调。运动时,有控制速度、力量和距离上的障碍; 眼球震颤; 意向性震颤。
-5-
2.原小脑综合症
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
表现为:
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人体解剖学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原理解析
人体解剖学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原理解析中枢神经系统是指人体的脑和脊髓,是我们的身体的控制中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大脑、小脑和脊髓。
大脑是人体的最大并且最复杂的器官,由两个半球组成,左右两半球之间有一条称为脑桥的连接。
大脑的表面覆盖着灰质,里面是白质,负责处理信息、运动控制和情绪表达等过程。
小脑是位于大脑后部的一个小结构,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
脊髓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管状结构,贯穿整个背部,连接着大脑和身体的各个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我们的思维、感知、行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活动。
以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主要功能:1.感知和知觉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外部的刺激,如光、声音和触觉等,并将它们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
大脑负责处理这些信息,以产生我们所知道的感觉和知觉。
2.运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我们的运动,包括细节的动作和协调大范围的运动。
这种运动调节分为意志性和非意志性两种。
其中意志性运动是由我们的意志来控制的,而非意志性运动则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
3.记忆和学习中枢神经系统也负责我们的记忆和学习。
大脑通过建立和加强神经连接来实现这个过程。
当我们生成一个新的记忆时,神经突触之间的连接被加强,这使得这个新的记忆可以存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坚定。
4.情感情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大脑的扁桃体被认为是情感决策的重要部分。
情感的调节是通过神经化学物质传递来实现的。
5.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是密切相关的。
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一部分,也是负责控制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结构。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我们的心率、呼吸、代谢和其他关键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问题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问题包括脑震荡、中风、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它们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感知、行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线核:与下丘脑有纤维联系,参与内 脏活动。
板内核:接受网状结构效应区的纤维, 对控制和调整皮质广泛区域的电活动很 重要,与醒觉状态和意识水平有关。
网状核:对皮质与丘脑间的神经活动起 整合作用,影响丘脑和中脑的活动。
丘
脊髓网状丘脑纤维
板内核
内髓板
脑
中线核
丘脑网状核
各
核
背内侧核
前核
的 主 要 传
(2)间接通过多突触换元,弥散地投射 到整个大脑皮层,起着维持大脑皮层兴 奋状态的重要作用。
(3)向大脑皮层弥散性投射,是间接通 过丘脑网状核等实现的,但具体投射途 径还不完全清楚。
(4)束旁核可能与痛觉有关;刺激人的 丘脑束旁核可加重患者的痛觉症状,而 毁损此区后可缓解患者疼痛;动物束旁 核的电生理研究观察到,核内确实存在 对伤害性传入冲动敏感的细胞。
70%有丘脑间粘合massa intermadia相连
间脑 diencephalon
• 位置:中脑mensenphalon和端脑telencephalon间 • 分部
丘脑 thalamus 下丘脑 hypothalamus 上丘脑 epithalamus 后丘脑 metathalamus 底丘脑 subthalamus
腹
后外侧核
背外侧核
腹外侧腹核前核
纹状体丘脑纤维
枕
后 内
腹后外侧核
侧
核
入 听觉通路
小脑丘脑纤维
纤
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
维
内侧膝状体 外 三叉视丘系
侧
束
膝
状
体
小细胞部 扣带回 眶内额皮侧质和外侧额前皮质
顶叶后部
大细胞部
扣带回
丘 脑
中线核
颞区
纹状体
各
顶叶后部
丘脑网状核 至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
核
枕前叶
的
主
额叶(6区)
在实验动物刺激与损伤前核结果显示前核 能调节警觉与进攻状态并涉及学习与记 忆力。
前核群在Alzheimer病患者有显著的细胞 退行性变化,是记忆丧失的重要特征。
⑵内侧核群 medial nuclear group
内侧背核 mediodorsal nucleus, DM
大细胞部的主要传入是从基底前脑与嗅觉 结构。
内侧背核涉及多种高级功能。损伤可减弱 情绪反应,有短暂的记忆丧失。
丘脑内电刺激显示左侧丘脑对语言技巧起 反应,右侧丘脑与结构和视空间功能有 关。
右侧丘脑病变发生忽视和体像障碍。运动性忽视 是丘脑损害的常见忽视类型。患者常常只用一 只手—脑病变同侧的手来做事或做手势,而另
一只手患者好像将其忘了,闲置在一旁不用。
⑹丘脑网状核 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
TR
内、外侧膝状体:是听、视通路的中继 站。
㈡丘脑按功能和纤维联系:
特异性核团 前核群,腹前、外侧、腹后核,内、 外侧膝状体--旧丘脑。
联络性核 外侧背核、外侧后核、内侧背核、丘脑 枕--新丘脑。
非特异性核团 板内核、中线核、网状核--古丘脑。 由于方法学的进展,联络性核团与非特异性核
⑷中线核群 midline nuclear group 位于脑室背侧半的室周灰质和中间块的 灰质核团。
丘脑室旁核 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i, PV
带旁核 paratenial nucleus, PT 菱形核 rhomboidal nucleus, Rh 连结核 reuniens nucleus, Re
背外侧核 lateral dorsal nucleus, LD
与海马结构的下托及顶叶皮质有联系。
②外侧后核 lateral posterior nucleus, LP
外侧背核、外侧后核与扣带回,楔前回,顶 上、下小叶有往返联系。
枕核 nuclei pulvinares丘脑枕:参加体感、视 觉和听觉的整合过程,与顽痛的感知有关。
要
中央前回(4脑区岛)前部
传
出 纤
中央后回(面区)中央后回(腿、臂区)
17区
纹状体
颞横回 顶叶岛盖和脑岛(味觉)
维
与部分丘脑、底丘脑、苍白球有关的或在 局部解剖上密切相关的灰质核团和纤维束
丘脑束(Forel H1区) TA TL
TM 齿状核丘脑、红核丘 脑及丘脑纹状体纤维 IA
红核前区(Forel H区)
丘脑前核接受下丘脑乳头体纤维,并发出纤维 投射到大脑皮层的扣带回,参与内脏活动的调 节;
丘脑外侧腹核主要接受小脑、苍白球和后腹核 的纤维,并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运动区, 参与皮层对肌肉运动的调节;
丘脑枕接受内侧与外侧膝状体的纤维,并发出 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顶叶、枕叶和颞叶的中 间联络区,参与各种感觉的联系功能。
从大脑的中继站——丘脑出发到控制情感的 扣带皮质之间的神经通路,是母性行为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破坏母
鼠扣带皮质,会造成其
母性行为丧失。
③腹侧核群 ventral nuclear group
腹前核 ventral anterior nucleus, VA
腹中间核 ventral intermediate nucleus, VI(腹外 侧核)
丘脑主要核群及其命名
⑴前核群anterrior nuclear group
前背侧核 anterodorssal nucleus, AD 前腹侧核 anteroventral nucleus, AV
前主核 (人)
前内侧核 anteromedial nucleus, AM principle anterior n.
一、丘脑
丘 脑 thalamus ( 背 侧 丘 脑 dorsal thalamus ) 由 一 对 卵 圆 形 的 灰质团块组成,长约4cm, 借丘脑间黏合相连,它们 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后上 部。
正中核 内髓板
前核
板内核
㈠丘脑内部结构
•Y形内髓板internal medullary lamina
⑸板内核群 intralaminar nuclear group 中央中核 centromedian nucleus, CM 中央旁核 paracentral nucleus, PC 中央外侧核 central lateral nucleus, CL 中央内侧核 central medial nucleus, 束旁核 parafascicular nucleus, CeM 腹内侧核 ventromedial nucleus, VM 板内核在人和非人灵长类有惊人的发育,这 与丘脑主要核团发育有关,提示它们组成一个 涉及各种功能的、复杂的丘脑内调节机制。
丘脑还有许多细胞群,发出纤维向下丘 脑、大脑皮层的前额叶和眶区或顶叶后 总部联络区等区域投射。以上这些细胞 群投射到大脑皮层的联络区,在功能上 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层水平的联 系协调有关,总称为联络核。
沈阳性病医院
第三类细胞群(非特异性)是靠近中线的, 主要是髓板内核群。
(1)没有直接投射到大脑皮层;但其中 部分核团可向边缘叶、眶回投射。
人体解剖学原理之间脑
间脑位置:前界为室间孔foramen of Monro; 后界为后连合posteror commissure;上外侧界 与大脑半球愈合,与内囊枕部、尾状核 以及终纹毗邻;下界以视交叉、视束以 及位于两侧大脑脚之间的灰结节、漏斗、 乳头体为界;内侧界为垂直扁腔
的第三脑室,分隔左右间脑。
丘
脑
前
核的纤维源自联系丘脑
内
侧
核
的
纤
维
联
系
中 央 中 核 的 纤 维 联 系
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 不同,可把丘脑分成两大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第一类细胞群,它们 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 的投射关系。第二类细胞群在结构上大 部分也与大脑皮层有特定的投射关系, 投射到皮层的特定区域,所以也可以归 属于特异投射系统。
前核群接受乳头丘脑束与穹隆纤维终止,
在人通过间脑损伤与行为缺陷的分析,
提示乳头丘脑束与前核可能是维持利于
编码记忆的最关键,与感情行为和近期
记忆有关。
皮层主要从丘脑前核接受输入,丘脑前核接受 乳头体-丘脑传入,乳头体神经元又接受海马 下托区(Subiculum)的传入。
丘脑前核发出的纤维经内囊前肢,到扣带 回,是下丘脑和扣带回之间的中继站 (Papez环路),与内脏活动有关。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主要就是通过 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的。脑干 网状结构
感觉传入的非特异投射系统对维持大脑皮 层的觉醒状态有重要作用。各种的传入冲 动越多,经过侧支进入脑干网状结构的冲 动也越多,从而对大脑皮层的上行唤醒作 用越强,皮层兴奋状态越好,对特异投射 系统上传产生的感觉也就越完善。因此, 感觉传入的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 统,在功能上是相互依赖而不可分割的。
⑶外侧核群 lateral nuclear group
①背侧核群 dorsal nuclear group
背内侧核
是内脏和躯体冲动进行复杂整合中枢。分 大细胞部、小细胞部和板旁部,纤维联系 广泛。与丘脑、下丘脑、纹状体、边缘系 统及前额皮质均有往返联系。与前额皮质 联系涉及意识性活动和记忆,影响或产生 不同心境及情感调节。
腹后内侧核为三叉丘系的换元站,与头 面部感觉的传导有关。
丘
腹后核发出纤维 脑
向大脑皮层感觉
外 侧
区投射,不同部
核 的
位的纤维在腹后 纤
核内换元有一定
维 联
的空间分布:
系
下肢在后腹核的最 外侧;
头面部在后腹核内 侧;
上肢在中间部位。
身体各部在丘脑腹外侧核和腹后核的定位(水平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