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 历年考研真题 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一、归类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花岗岩、坡积物、流纹岩、糜棱岩、矽卡岩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 安山岩、花岗岩岩、流纹岩、熔岩被。
4.变质作用: 花岗斑岩、矽卡岩、片麻岩、糜棱岩。
二、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大,在两极处最小。
(×)2.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依次是氧、硅、铝等。
(√)4.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5.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
(×)6.在花果山见到的侵入岩的SiO含量为61%(质2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浆岩类。
(√)7.通常情况下,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8.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9.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10.在褶皱中,背斜两翼的年龄比核部新。
(√)11.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12.岩浆岩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13.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14.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
(×)15.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地球的形状为( D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地球科学概论试卷A答案【考试试卷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卷A 答案【考试试卷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地球科学概论》试卷A 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5分/个) 1、温室效应: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地面增暖后放出的热辐射被二氧化碳等气体抑制或吸收,难以逸出而导致大气增温的现象。
2、月食:月球在地球的背后,进入地球的阴影,便是月食。
3、剥蚀作用:是指各种运动的介质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其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
4、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储量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资源。
二、判断题(共10分、1.0分/个) 1(√) 2(X ) 3(X ) 4(√) 5(√) 6(X ) 7(X ) 8(X ) 9(X ) 10(√) 三、填空题(1分/空、共20分) 1、通常以 35‰ 代表海洋的标准盐度,红海的盐度大于 40‰ ,波罗的海的盐度小于 10‰ 。
2、化学元素主要以 岩石 固体形式在地壳中出现,显微镜下看到的岩石是由 矿物 组成的。
3、海蚀作用按方式分有 机械的 、 化学的 、 生物的 。
4、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 l.y, 1 l.y 等于 9.46 1012 Km 。
5、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 、 臭氧层破坏 、 酸雨蔓延 。
6、八大行星中没有卫星的是 水星 和 金星 ,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特征的是 火星 ,最美丽的是 土星 。
7、活火山大多数分布在 陆地 ,部分分布在 海底 ,其空间上的分布集中在三个带,分别为 环太平洋火山带 、 地中海-印尼火山带 、 洋脊火山带 。
四、简答题(共30分) 1、 答: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方向都是自西向东;(3分) 第二定律:行星同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在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3分) 第三定律:对任何行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立方与行星公转的平方成正比。
(3分) 2、 答:因为臭氧可阻挡太阳99%的紫外线,紫外线辐射直接照射到地面可致人死亡,整个地球生命将会毁灭,因此,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
地球科学概论考研、期末考试复习题+图形题
地球科学概论考研、期末考试复习题+图形题第1-2章绪论、地球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
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理论重力值不符的现象。
原因: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磁异常: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故又称地壳磁场。
如果在实际测定时,发现所测的地磁要素数据与正常值偏离称为磁异常。
实际磁场大于正常值称为正异常,小于正常值称为负异常。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其下界以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
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
(地壳内部各地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自动调整(补偿)现象称地壳均衡)。
二、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3、莫霍面(33km)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2900km)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4、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
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
康拉德面:上层主要是由氧、硅、铝等轻元素组成,故称硅铝层,平均密度2.7g/cm3,主要岩石为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等,因富含碱金属和较多的稀有金属,故也叫花岗岩质层。
下层主要成分是氧、硅、铁、镁,故称硅镁层,平均密度3.0g/cm3,主要岩石为基性岩浆岩,故又称为玄武岩质层。
大洋地壳缺失硅铝层,只有玄武岩质层。
地球科学概论 习题 与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天体、星际物质、总星系、天球、潜水面、莫霍面、古登堡面、软流圈、地壳、地幔、地核、地温梯度、克拉克值、丰度值、矿物、岩石、结构、构造、表层地质作用、部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成岩作用、正断层、逆断层、褶皱、震源、震中、震中距、平行不整、角度不整合、天文地质、陨击作用12. 风的沉积作用产物主要有和。
13.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和,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14. 火山喷出物包括、和。
15.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和。
16. 风的搬运方式有、和三种。
三、判断题1.太阳系行星可分为类地和类木两类,前者半径小、密度大,自转速度相对较慢;后者半径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
()2. 相对于年代地层单位宙、代、纪、世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
()3. 出现在晚志留世后期的最早陆生植物是真蕨植物。
()4.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属逆断层。
()5. 冲积物的磨圆度比冰碛物高。
()7. 酸性岩浆的流动性大于基性岩浆。
()8. 花岗岩中常含橄榄石等次要矿物。
()9. 产状为315°∠60°的断层为北东向断层。
()10. 背斜总是形成山地,向斜总是形成谷地。
()11.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含义相同,都可以表示地震的强烈程度。
()12. 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P波,其次是S波,这说明 P波传播速度比S波快。
()13. 陆壳下的莫霍面深度随地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14. 海沟、岛弧都是聚敛运动的结果。
()15. 大陆漂移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漂移机制问题,但大陆漂移说却是海底扩说和板块构造理论诞生序曲。
()16. 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17. 冲积物的分选性比冰碛物好。
()18. 心滩是河流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19. 冰碛物的磨圆度比冲积物高。
(完整word版)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 题库 附08-99年真题
地大北京地球科学概论题库附真题08-991.黄道面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
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
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
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科学上,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
3.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得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4.矿床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含有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5.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它主要指岩石中颗粒本身的一些特点。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它反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6.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枢纽。
7.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8.将今论古将今论古是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的一种方法论。
9.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
10.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在上升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组后冷凝称为岩石,这一复杂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1.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一层;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12.磁偏角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领域?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性质C. 地球的生物性质D. 以上所有2.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什么?A. 平流层B. 臭氧层C. 电离层D. 对流层3. 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内层是什么?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4.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C. 阿尔弗雷德·洛特D.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5.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分支?A. 地质学B. 气象学C. 海洋学D. 植物学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26个月D. 365天7.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A. 365天B. 365.25天C. 26个月D. 365.2425天8.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9.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单位?A. 米B. 千米C. 光年D. 英里10.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球的自转轴被称为______,公转轨道的平面被称为______。
4.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______流动产生的。
5.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含有最多的水汽和尘埃。
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
7.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
8.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臭氧含量最高的。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
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
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
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一、名词解释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银河系边缘23000光年。
约2亿年环绕银心一周太阳系以海王星的轨道为界。
包括:1颗恒星,8颗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一、填空题(每空格0.4分,75个空格共30分)1. 列举国外或国内地质学史上三位著名的学者:(Lyell)、(Wegerner)和(李四光)。
2. 中国探月计划可分为(绕)、(落)和(返)三个阶段(每空格用一个字概括)。
3. 以下描述的可能星球是:无任何生命迹象,也没有任何有机物,表面没有大气层(月球);可能30多亿年前曾经发育过生命,有流水冲积的痕迹(火星);繁茂的生物圈,存在巨大的海洋(地球)。
4. 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分为(∈)、(O)、(S)、(D)、(C)、(P)、(T)、(J)、(K)、(E)、(N)、(Q)等12个纪(用代号表示)。
5. 摩氏硬度计的10种标准矿物从软到硬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和(金刚石)。
6.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O)、(Si)、(Al)、(Fe)、(Ca)、(Na)、(K)和(Mg),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7. 火山喷出物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8. 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
9. 应变的三种类型为(拉张)、(剪切)和(挤压)。
10. 节理的两种类型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11. 面波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L)波;另一种为(R)波,前者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后者质点作椭圆运动。
12. 从地球地表到地心,共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界面(康氏面)、(莫氏面)、(岩石圈和软流圈界面)、(古登堡面)、(内、外核之间的界面)。
13. 风化作用可进一步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14. 河流侵蚀作用的分为(旁蚀)、(下蚀)和(溯源侵蚀)三种类型。
15.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6. 风的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和答案①试题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显生宙划分为代、代和代。
2.冰川按分布规模、形态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分为冰川和冰川两个基本类型。
3.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4.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纪。
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岸进行侵蚀,在岸进行沉积的主要原因。
6.地球上的内能包括、和。
7.海洋环境可分为带、带、带和带。
8.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和三种。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变质作用;2.岩石圈;3.层间水;4.地质构造;5.岩浆作用;6.冲积物;7.潮汐;8.风化作用;9.泻湖;10.冰川。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2.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主要类型有哪些?3.试述滨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主要特点。
4.什么是矿物?其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
6.简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②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和。
2.地面流水根据流动特点可分为、和三种。
3.类地行星包括、、和。
4.岩浆岩按SiO2含量划分为、、和。
5.岩层产状要素是、和。
6.湖水按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含盐度小于18%的湖和含盐度为1—35g/L的湖。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地质作用;2.潮汐;3.滨海带;4.熔浆;5.沼泽;6.矿物;7.三角洲;8.冰川;9.构造运动;10.地缝合线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
2.何谓冲积物?其有哪些特点?3.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那几大类?5.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
6.简述土壤污染源及其主要物质。
③试题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和。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3.单向环流可使河流在凸岸,凹岸。
4.洋壳在增生(离散),而在消亡(会聚)。
中国地质大学_北京_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一、归类题(每题2 分,共8 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玄武岩、剪节理、板岩、土壤、残积物、片岩、位移、闪长玢岩、片麻岩、铝土矿、地震、熔岩流、高岭石、褶皱、辉长岩、糜棱岩1. 风化作用:土壤、残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 构造运动: 剪节理、位移、地震、褶皱、张节理、背斜、断裂3. 岩浆作用: 玄武岩、闪长玢岩、熔岩流、辉长岩、安山岩、花岗斑岩、熔岩被、闪长岩、4. 变质作用: 板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千枚岩、糜棱岩将下列各种地质现象相对应地归入矿物、岩石、构造变形中。
贝尼奥夫带、方解石、钾长石、灰岩、白云母、花岗岩、正断层、角闪石、片岩、泥岩、斜长石、褶皱、地震、金刚石、大理岩、石英、应力、脆性变形、玄武岩、节理。
1. 矿物:方解石、钾长石、白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金刚石、石英。
2. 岩石:灰岩、花岗岩、片岩、泥岩、大理岩、玄武岩。
3. 构造变形:贝尼奥夫带、褶皱、应力、地震、节理、脆性变形、正断层。
下列岩石圈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水平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垂直变位判断的依据?1 .垂直变位判断依据为:河流阶地、夷平面、平行不整合接触;2 .水平变位判断依据为:沉积物的厚度与环境变化、古地磁。
二、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分):1.风化壳: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岩基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2.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3.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4.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后,在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溢出地表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份不断变化,并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5.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结构与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含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一、地磁场有哪些根本特色和发源假说?〔一〕根本特色1.地球有两磁极〔凑近地理两极〕;2.2.在两极处, I 最大, Z 最大, H=0 ;3.3.在赤道处, I 最小, Z 趋势于 0,H 最大;4.4.H 指向磁北, Z 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 11.50;6.6..地球磁场近似于一磁偏极子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 ;7.7.偶极子磁矩的衰减,非偶极子磁场的西向漂移 ;8.8.地磁的北极大概在地理南极邻近 , 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邻近 ;9.地磁场的水平重量老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 , 而竖直重量那么南北相反 ,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 , 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 .发源假说1.永磁体假说 :磁体在它的四周产生磁场 ,因此很早就有人假想 ,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大的永远磁体。
但这类假定不可以建立。
从实验中知道 ,铁磁质的磁化与温度相关 ,跟着温度的高升 , 它的磁化能力将渐渐减小 ,当温度升到必定温度时 ,铁磁性就完整消逝了 ,这个温度被称为居里温度。
这时铁磁质中的磁性将消逝殆尽。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
铁的居里温度是770!,而地核的温度在 2200!以上。
假如地核曾有过磁性 ,那么因为地核内的温度高升并超出居里温度 ,这类磁性也早就消逝了。
并且有资料说明 ,地球磁场的南北极性到现在以前发生过好多次的倒转。
经过对各地岩石所属地质年月和它们化石磁性的精细测定可知 ,在距今约 450 万年的时间里 ,地磁场的极性曾发生过 9 次倒转 ,最晚的一次极性倒转发生在约 60 万年前。
利用永磁体学说是很难解说地磁场的倒转和其余观察到的一些长久变化特征现象的。
2.电荷旋转假说 :依据电流四周产生磁场 ,并且已测出外处核可能是液态的 ,这是因为在那边测出地震波横波消逝。
地核的温度又很高 ,外处核可达 4000!左右,于是有学者提出 ,外处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2010真题答案汇总“将今论古”(历史比较法) :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反推过去地质作用的地质学类比方法。
风化壳: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岩基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矿物、岩石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温差风化:指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
差异风化作用:由于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产生凸凹不平的现象。
球形风化:岩石的裂隙发育使岩石与水溶液、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强水溶液的流通性,从而促进风化作用进行。
如果一些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如砂岩、花岗岩、玄武岩等,并发育有三组近于互相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立方形岩块,在岩块棱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化破坏,经一段时间,岩块棱角消失,在岩石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这种现象称球形风化作用。
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后,在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溢出地表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份不断变化,并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搬运作用:是指运动的介质将剥蚀的物质从一个地方运移到另一个地方。
机械搬运作用:是各种营力搬运风化、剥蚀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的过程。
推移跃移悬移载移。
化学搬运作用:母岩经化学风化、剥蚀作用分解的产物(溶解物质)呈胶体溶液或真溶液的形式被搬运称化学搬运作用。
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是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挥发性流体所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
黄道面: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
磁偏角: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磁倾角:磁场强度矢量与水平面的交角。
克拉克值:把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称为--。
丰度:某一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称为该元素的丰度值。
晶质矿物:内部质点呈有规律排列的矿物。
分选性:碎屑物质在运动介质的搬运过程中,其成分和粒度大小趋于均一化的程度。
磨圆度:碎屑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岩屑或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相互关系。
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
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构造。
层理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33km,大洋之下平均7km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位于地下2885km处。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同位素年龄: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故称。
地层层序律:岩层在形成后,如未受到强烈的地壳运动的影响而颠倒原来的位置,应该是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一层压一层,保持近于水平的状态,延展到远处才渐渐尖灭。
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地震震级:由地震能量大小划分的等级。
地温梯度: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 100m所增加的温度。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生态平衡: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
这种稳定就叫~~。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
地壳的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更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的平衡状态的现象称为地壳的重力均衡。
地质灾害:由于岩石圈的变形、变位、岩浆及水的活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等地质营力的因素,引起的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地质环境:主要是指固体地球表层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给人类所提供的环境。
矿产资源:泛指自然界里一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
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份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太平洋型:大陆架、大陆坡、海沟。
大洋地壳:简称洋壳。
主要分布在大陆坡以外的海水较深的大洋地区。
大洋中脊: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具有很强构造活动性的巨型海底山脉。
大洋盆地: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的平坦地带。
承压水:发育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浊流:海洋(或湖泊)中再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重力流。
潮汐:在日月引力下海(湖)水周期性涨落现象;磁异常条带:特点为大致平行于洋中脊轴线延伸,正负异常相间排列并对称地分布于大洋中脊两侧,单个磁异常条带宽约数公里到数十公里,纵向上延伸数百公里以上而不受地形影响,遇到洋底断裂带时被整体错开。
贝尼奥夫带:震源排列成为一个由海沟向大陆方向倾斜的带,其倾角一般45°左右。
海沟附近的这种震源排列形式是50年代美国学者贝尼奥夫发现的,故称为贝尼奥夫地震带。
残积物: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难于迁移,堆积在原地的产物。
坡积物:片流在坡坳、坡麓地带形成的碎屑堆积物叫坡积物。
洪积面:洪流形成的沉积物叫洪积物。
洪积物在冲沟口所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叫洪积扇。
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的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楔入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称为--破火山口:火山再次喷发时可以将原有的火山口炸掉一部分,使火山口顶部扩大,成为更大的洼地,叫破火山口。
中心式火山:喷发物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平面上成点状喷发,称为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火山: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岩株:平面上近圆形或不规则状,接触面较陡,规模较大,出露面积小于 100km2。
有的岩株独立产出;有的向下与岩基相连,为岩基的顶部突起部分。
河流阶地:分布于河谷谷坡上、洪水不能淹没的顶面较平坦的台阶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大地水准面:是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冲积物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的结构。
夷平面:当地表演变到准平原阶段之后,如果地壳重新上升,准平原被抬高并遭受流水切割而成为山地,这时在山地顶部可以残留原有准平原的遗迹,即相当平坦的顶面。
其范围可大可小,上面可见到准平原时期的沉积物或风化壳,而且一系列相邻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代表已被破坏的原来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转换断层:自中脊轴部向两侧的海底扩张引起的一种特殊断层,表现为横断中脊的断裂带。
威尔逊旋回:从大陆裂谷发展到大洋并进一步发展成为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大洋形成与消亡的一般规律,被称为威尔逊旋回。
背斜:形态上一般向上拱起,核部地层老,向两翼地层变新并对称重复分布。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还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便大量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故称-冰期和间冰期:一般把地球上气候极其寒冷,高纬冰川和高山冰川扩展的阶段称冰期。
两个冰期之间相对温暖的阶段称间冰期。
黄土:是一种灰黄或棕黄色的松散土状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孔隙及垂直节理发育。
U型谷和V型谷:“V”型谷:侵蚀成因,是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两岸陡峭、谷底深的河谷;“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是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两岸较陡、谷底较宽缓的谷地。
石林:岩溶地貌的一种,地下水的垂直运动可形成石芽,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就可形成巨型石芽,称石林。
苦湖: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含石膏,芒硝,无水芒硝等矿物的盐湖。
蛇绿岩:在地槽褶皱带内有一种由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以及放射虫硅质岩等岩石组合称蛇绿岩套。
花岗岩:岩浆岩中酸性侵入岩的一种多为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
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简述和论述1. 论述河流的下蚀和侧蚀作用。
(00论述,04论述,06论述)答:河流的下蚀作用是指河水以其自身的动力及所携带的碎屑对河床底部进行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河流的侧蚀作用是指河水以其本身的动力和所携带的碎屑对河床进行破坏是河谷变宽、弯曲的过程。
河流的下蚀作用对河床的地部进行破坏,使河谷加深;同时通过向源侵蚀作用使河流的源头上移,河谷加长,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是侵蚀基准面,当河谷加深到侵蚀基准面时,河流的下蚀作用消失。
河流的侧蚀作用由横向环流引起,在河道弯曲处的凹岸,由侧蚀作用对河岸进行侵蚀,使河道变得弯曲,河谷变宽;同时在凸岸接受沉积,形成边滩和河漫滩。
但地壳抬生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加强,原来的河漫滩被抬到高处,形成阶地。
试述河流的剥蚀作用(02论述)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
(07简答)要点:(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
简要说明其过程。
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及对地貌影响。
(10论述)书上82-85页2 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
(99论述,01论述,03论述,07论述)答案要点:“V”型谷:侵蚀成因,是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两岸陡峭、谷底深的河谷;“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是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两岸较陡、谷底较宽缓的谷地;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的或者风对已有线状洼地进行改造而形成的谷地。
可以从不同谷地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书上83,89,90页3 简述浅海的沉积作用。
(02论述)要点:1)浅海碎屑沉积-近岸沉积特点,远岸沉积特点2)浅海化学沉积:硅质沉积、碳酸盐沉积、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磷质沉积3)浅海的生物沉积:介壳灰岩和生物碎屑岩、生物礁。
简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
(06论述,07简答)答案要点:浅海化学沉积的主要发育地区(中低纬度为主)、沉积物质的来源;碳酸盐沉积的原因、类型,不同类型碳酸盐沉积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硅质沉积物的来源及硅质沉积的产物;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物质来源、成因、类型;磷质沉积的成因及沉积物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