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训练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

合集下载

2022新高考生物总复习综合训练--专题18 免疫调节(解析版)

2022新高考生物总复习综合训练--专题18 免疫调节(解析版)

2022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18免疫调节【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考点考向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考查内容: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等,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联系密切,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2)命题规律:近年高考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物质的来源和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疫苗的应用等相关内容上,如2020课标全国Ⅱ,2。

素养方面主要聚焦生命观念中的稳态与平衡观,通过日常生活情境实例,引导考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形成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态度与责任。

(3)命题预测:预计2022年高考中还会以实验或实例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免疫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结合免疫异常实例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模型,加深理解免疫功能。

(2)利用列表比较法理解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不同特异性免疫2免疫失调与免疫学应用免疫失调免疫学的应用【真题探秘】命题立意(1)核心素养通过新冠病毒检测和感染过程的分析,体现了生命观念中稳态与平衡观等要素的考查。

(2)命题特点以暴发的新冠病毒疫情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利用免疫知识解答问题。

试题设计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解题指导(1)核心考点体液免疫原理、病毒检测原理。

(2)审题关键明确“感染早期”“患者康复后”“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等关键词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3)易混易错不能正确区别感染早期与患者康复后体内病毒和抗体的含量变化,易错选B或C项。

拓展延伸新冠病毒检测的方法①核酸检测法:最常用方法是先将新冠病毒RNA逆转录为DNA,采用了以PCR扩增为原理的荧光PCR法进行检测。

另外还有基于核酸之间特异性结合原理的恒温扩增芯片法等。

②抗体检测法: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受检者血清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对应的特异性抗体,可将血清样本滴入胶体金试纸,10~15分钟即可观察到是否呈现阳性。

2024年高考生物突破训练之命题点12:免疫调节

2024年高考生物突破训练之命题点12:免疫调节

命题点12免疫调节【重温真题】判断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2018·江苏,9)()(2)某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抗体(2020·海南,7)()(3)凋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2021·江苏,2)()(4)感染某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2020·山东,15)() (5)接种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是以减毒或无毒的病原体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2022·天津,8)() (6)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分别直接指导合成DNA、RNA和蛋白质(2020·浙江7月选考,17)()(7)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经典高考题)()(8)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经典高考题)()(9)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经典高考题)()(10)接触同种过敏原会引起过敏反应(经典高考题)()(11)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经典高考题)()【模拟训练】1.(2023·新课标,3)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2.(2023·广东,14)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 细胞和病毒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3.(2023·漳州高三质检)根据某病毒致病机制及人体免疫反应的特征研制疫苗,广泛接种疫苗可以快速建立免疫屏障,阻击病毒扩散。

【五年真题】2020版高考生物:专题17 免疫调节(含答案)

【五年真题】2020版高考生物:专题17 免疫调节(含答案)

专题十七免疫调节考点一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功能1.(2015·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难度适中。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常水平,B 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免疫增量剂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

答案 A2.(2015·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难度中等。

鸡霍乱病原菌能引起鸡产生特异性免疫过程,所以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在选择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是本来就存在的,而选择是定向的,第一次注射前,鸡中本来就存在抗性个体和非抗性个体,注射鸡霍乱病原菌后选择了抗性的个体,故抗性个体并非鸡霍乱病原菌诱导产生,B错误;第一次注射后,在抗原的刺激下,鸡体内产生了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及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长期记忆抗原特征,当第二次注射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并产生抗体,C正确;第二次注射时,注射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会引起鸡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死亡的鸡免疫能力弱,没有清除鸡霍乱病原菌,D错误。

高考生物分层训练:专题19 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分层训练:专题19  免疫调节

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十九免疫调节基础考点专练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2021北京海淀区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B.人体内的青霉素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B细胞和T细胞均成熟于骨髓中D.浆细胞可以合成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分子2.[2021河南名校联考]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一定由免疫细胞产生B.有T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就是细胞免疫C.有B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就是体液免疫D.癌细胞的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2020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如图是免疫调节过程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类似于物质Ⅰ、Ⅱ的免疫活性物质,仅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B.细胞④可识别病菌,并使其裂解死亡C.细胞③的活化往往需要抗原的刺激和细胞②的协助D.病菌被细胞①特异性识别并摄入后进行处理的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4.[2020河南开封一模]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入胞外抗原,运至溶酶体,溶酶体酶使抗原片段化。

用氯化铵和氯喹分别处理吞噬细胞,可影响溶酶体内相关酶活性。

下表是探究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的加工和呈递过程影响的实验结果。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组别检测项目对照组观察结果(%)10 mmol/L氯化铵0.1 mmol/L氯喹观察结果(%) 抑制率(%) 观察结果(%) 抑制率(%)15 13 13 15 0抗原分解29 13 55 14 52 抗原加工前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70 26 63 30 57抗原加工后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84 70 17 60 29A.抗原能否被呈递只与抗原的空间结构有关B.两种物质处理对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抗原的分解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D.0.1 mmol/L氯喹处理对抗原的摄取无影响5.[2021安徽合肥调研,10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某种动物后,使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动物易患肿瘤,患肿瘤的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该种动物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种病毒。

专题26 免疫调节(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专题26 免疫调节(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分层练(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专题26 免疫调节1.(2022·北京市第九中学高二期中)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请问a、b、c、d 四种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A.a B.b C.c D.d【答案】C【分析】据图可知:a表示辅助性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浆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

【详解】抗原侵入机体后,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因此a表示辅助性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浆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2022·湖北·鄂州市鄂城区教学研究室高二期中)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辅助性T细胞被HIV侵染与其细胞表面的受体有关B.抑制HIV的逆转录过程可以控制和降低HIV的数量C.艾滋病患者无法分泌抗HIV抗体而丧失免疫防御功能D.日常生活中,对于艾滋病患者要少一份歧视,多一份关爱【答案】C【分析】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详解】A、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被HIV识别,进而被HIV侵染,A正确;B、HIV是一种遗传物质为RNA的逆转录病毒,因此通过抑制它的逆转录可以很好地控制和降低HIV的数量,B正确;C、艾滋病患者也会分泌抗HIV抗体,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是由于HIV破坏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使辅助性T细胞数量持续减少,C错误;D、和艾滋病患者正常握手不会传染,日常生活中,对于艾滋病患者要少一份歧视,多一份关爱,D正确。

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15免疫调节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山东专用)复习专题15免疫调节练习含答案

专题15免疫调节五年高考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新情境】(2021山东,18,3分)(不定项)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

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答案ABC2.(2023江苏,11,2分)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答案D3.(2023新课标,3,6分)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B4.(2022辽宁,7,2分)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C.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D.“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答案A5.(2022北京,10,2分)人体皮肤损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伤口并引起感染。

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A.免疫防御B.免疫自稳C.免疫监视、免疫自稳D.免疫防御、免疫监视答案A考点2特异性免疫6.(2023海南,12,3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 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异性免疫》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异性免疫》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异性免疫》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泉州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免疫器官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2.(2024·扬州高三统考)当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调动白细胞和某些化学物质进行保护,这种反应通常被称为发炎。

天然抗氧化剂多酚存在于各种果蔬、茶叶中,有助于减少体内导致炎症发生的氧化应激,从而保护人体健康。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时,首先会破坏非特异性免疫能力B.免疫调节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只能来自免疫细胞C.多酚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阻断氧化反应,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D.炎症肿胀期进行治疗时,一般不宜首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3.(2023·南京高三模拟)多特异性抗体是新兴的肿瘤治疗药物。

乳腺癌、胃癌细胞表面有大量的HER2蛋白,T细胞表面有CD3蛋白和CD28蛋白。

研究者依据三种蛋白的结构特点构建如图所示的三特异性抗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功能与分子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B.该抗体能同时与T细胞和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C.同时注射3种抗原蛋白,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产三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D.筛选该三特异性抗体时需使用制备三特异性抗体时所使用的3种抗原蛋白4.(2023·成都高三统考)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甲、丁细胞都在胸腺中成熟B.图中甲、乙、丁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机体内癌变细胞的识别和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D.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浆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5.(2024·重庆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是初次抗原刺激和再次抗原刺激与机体产生抗体IgM、IgG和总抗体量的关系。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类型基本相同B.再次免疫的潜伏期短是因为B细胞只需抗原直接刺激即可被激活C.再次免疫中抑制病原体增殖及对人体细胞黏附的抗体主要是IgGD.再次应答主要由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来分泌大量抗体6.(2024·黄冈高三模拟)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⑤可以是神经递质,肾上腺不可作为效应器B.神经系统只能通过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影响免疫调节和体液调节C.图中②可以是糖皮质激素,③可以是细胞因子D.图中⑥可以是甲状腺激素,幼年缺碘会影响脑的发育7.(2021·山东,18改编)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19-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 (2)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19-专题十九 免疫调节 (2)

2)存在问题 ①免疫排斥: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 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不会 攻击自身细胞,若将其他人的组织或器官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 HLA的不同而发起攻击。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体与受体的 HLA是否❼ 一致或接近 。 ②供体器官短缺。 3)解决方法 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②利用干细胞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号召人们自愿捐献器官。
考点训练(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病毒、细菌、机体细胞都有分子标签,其本质一般为蛋白质。 ( ) 2.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 3.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 ) 4.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多糖等。 ( ) 5.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 ( ) 6.在抗原的刺激下辅助性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 ) 7.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
3.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破伤风为例) 1)实验鼠(大小、年龄、生长、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A、B两组。 2)实验过程
小鼠分组 初次注射 间隔一段时间 再次注射
A组
B组
等量的破伤风毒素
从已经获得破伤风免疫力的小 等量的从未获得破伤风免疫力
鼠体内分离的血清
的小鼠体内分离的血清
3)观察两组小鼠的患病情况。
答案 1.✕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场所,脾、淋巴结和扁 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不产生免疫细胞。 2.✕ 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 熟。 3.✕ 免疫监视功能主要针对突变的细胞。 4.✕ 人体内的白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 胞,可以抗击多种细菌,可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18 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必考集训】
1.(2017浙江嘉兴模拟)下列关于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单核细胞分化形成
B.其吞噬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C.巨噬细胞有发达的溶酶体,能将吞噬的物质降解
D.在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中均可发挥作用
2.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使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于其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赦免”说明人体免疫防卫功能存在缺陷
B.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C.被移植角膜与受体之间不存在免疫反应
D.用药物抑制B细胞增殖可获得“免疫赦免”
3.(2017浙江湖州期中)人体对抗病原体的感染需依赖于免疫调节。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
B.HI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并非只有其RNA进入宿主细胞内部
C.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将抗原都降解为氨基酸
D.巨噬细胞可吞噬多种细菌,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4.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逐渐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
B.HIV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所以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
C.艾滋病疫苗难以研制,主要是因为HIV极易传染,人们无法认识它
D.人感染HIV后,就成为艾滋病病人,我们要远离艾滋病病人
5.下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巨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
D.细胞c只能为效应B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6.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六个
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该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该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正常
C.该病可以通过注射减毒疫苗的方式进行治疗
D.患病原因可能是B细胞分化受阻
7.为研究辅助性T细胞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表所示。

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离心,检测各组
A组B组C组
B细胞+ + +
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 -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选用的B细胞,不需经抗原刺激
B.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不能激活B细胞分泌抗体
C.若检测离心后沉淀物的抗体含量,则A、B、C三组抗体含量均不为0
D.在人体内激活B细胞分泌抗体,还需要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呈递
8.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加试提升】
9.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
C.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浆细胞可识别结核杆菌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直接吞噬病毒,进行细胞免疫
10.下图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应答
C.产生甲、乙抗体的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mRNA不同
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二、非选择题
11.(2017浙江稽阳教育联盟联考)家鸡感染某种鸡瘟病毒两天后开始逐渐发病死亡,约一周内全部
死亡,研究发现注射某种多肽P可有效预防鸡瘟发生,请设计实验验证多肽P的作用。

(要求与说明:实验具体操作不做要求)
材料:正常且相近生理状态的鸡若干只、某种鸡瘟病毒、多肽P制剂、注射器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各组鸡的存活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3)分析与讨论
①推测接种多肽P的免疫方式为。

②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推测以下疫苗类型最可能通过口服的是。

A.灭活的微生物
B.分离的微生物
C.分离的微生物产物
D.减毒的微生物
专题训练18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
1.D 解析巨噬细胞是由单核细胞分化形成,A项正确;巨噬细胞其吞噬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B项正确;巨噬细胞有发达的溶酶体,能将吞噬的物质降解,C项正确;巨噬细胞在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可发挥作用,D项错误。

2.B 解析“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项错误;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血浆中,免疫活性物质分布在内环境中,在外分泌液中可能也有。

角膜本身不含血管,处于“免疫赦免”地位,但眼球血液中含有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项正确;被移植的角膜与受体之间会存在免疫反应,C项错误。

3.B 解析血浆中的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A项错误;HIV是具有囊膜的病毒,而具囊膜病毒是整个病毒颗粒,即脂质的囊膜和细胞膜识别后融合,然后RNA连带蛋白质衣壳一并进入细胞内,因此HIV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并非只有其RNA进入宿主细胞内部,B项正确;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只能吞噬、处理以及呈递抗原,而不会降解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能将抗原降解为氨基酸,C项错误;巨噬细胞发挥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 项错误。

4.A 解析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逐渐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A项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项错误;艾滋病疫苗难以研制,主要是因为HIV为RNA病毒,很容易变异,C项错误;艾滋病不会通过正常的接触而传染,我们不能歧视艾滋病病人,D项错误。

5.C 解析由题意知,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A项正确;巨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若是二次免疫反应,细胞a和细胞b可以分别为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细胞c是效应B细胞,细胞d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项正确。

6.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免疫缺陷病,A项正确;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而T细胞产生正常,所以细胞免疫正常,B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该病B细胞受损,即使注射抗原也不能产生抗体,C项错误;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D项正确。

7.A 解析此处的B细胞会产生抗体,因此该细胞为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即需要经过抗原刺激,A项错误;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B项正确;若检测离心后沉淀物的抗体含量,则A、B、C三组抗体含量均不为0,C项正确;在人体内激活B细胞分泌抗体,还需要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呈递,D项正确。

8.C 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项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项正确。

9.A
10.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b段发生了免疫应答,出现淋巴细胞的增殖现象,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A项正确;分析题图可知,d时间注射的是与a时间不同的疫苗,是初次免疫应答,B项错误;抗原不同,产生甲、乙抗体的效应B细胞不同,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mRNA不同,C项正确;据图可知,甲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乙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项正确。

11.(1)①将正常且相近生理状态的鸡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

②A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B组:注射适量等量的某种鸡瘟病毒;C组:先提前接种多肽P,再注射适量等量的某种鸡瘟病毒。

③各组鸡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隔离饲养,每天观察鸡的存活情况并统计各组的存活率
(2)
(3)①被动免疫②D
解析(1)根据题干中注射某种多肽P可有效预防鸡瘟发生,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多肽P的作用。

实验设计时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因此实验思路为:①将正常且相近生理状态的鸡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

②A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B组:注射适量等量的某种鸡瘟病毒;C组:先提前接种多肽P,再注射适量等量的某种鸡瘟病毒。

③各组鸡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隔离饲养,每天观察鸡的存活情况并统计各组的存活率。

(2)根据题干中注射某种多肽P可有效预防鸡瘟发生,可推测,A组和C组存活率均为100%,B组存活率越来越低,最终全部死亡。

(3)①接种多肽
P的免疫方式为被动免疫。

②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最可能通过口服的是减毒的微生物,其他均可能对机体造成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