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出句与对句要领

合集下载

对句的技巧 (1)

对句的技巧 (1)

对句的技巧(资料来源于网络,作者不详)今天咱们交流一下对句的技巧,对句是指按照对联的格律,根据他人的出句而对的另外一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联的基本格律也就是对联的六要素,包括: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这是对句必需遵守的规则。

下面我根据对联前辈的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对联的技巧。

一、对联的步骤。

我们准备对联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出句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要分析出句的意境,明白了出句的意境以后,我们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接下来就按照对联六要素一步一步的来。

首先学会断句(断句可以参考余德泉老师的马蹄韵,和王力的意节说),而后再进行对词,接着再去校正平仄,最后要进行炼字,使我们所用的每一个都能用得恰到好处,充分的展示对联的魅力。

例如:出句:夜雨随春到。

第一,关联,我们先来读懂他写的是什么,很显然是春雨之夜,春雨贵如油,春润万物酥,这里我们不光读到了春天的景色,也读到了作者的心情,明白了这联的语言环境是什么。

我们接着往下走:第二,断句(“节奏对拍”要素,即判断出句的节奏点):夜雨\随春\到。

第三,对词(“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要素,即为每段的词找个相应的合适的词来对):“夜雨”对“天风”,“随”对“伴”,“春”对“夏”,“到”对“来”。

得到这么一个对句:天风伴夏来对完词后,大致看一下,“天风”好像不知所指,我们炼一下字词,将其改为“山风”试一下:“山风伴夏来”,这句比原来那句似乎好了一些。

第四,我们来查律也就是查平仄(“平仄相对”要素,即检查一下平仄)。

确定平仄,如果不敢确定自己普通话水平和对入声字的掌握水平的话,我们就用平仄查询工具来查,比如说《搜韵》或者《诗词对联平仄、重字、尾字韵目查询程序》:出句:夜雨随春到仄仄平平仄对句:山风伴夏来平平仄仄平这样平仄也没问题,接下来我们再细细的品味一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那就是炼意。

第五,练意(“语意相关”要素,即检查对句内容是否与出句联结紧密):我们已经在开头的时候了解了从整联来看,一春一夏,隔了。

关于对联的常识

关于对联的常识

关于对联的常识
对联,分为上下联,要求互相对称。

对联的前一部分叫:上联或出句、上句、对头;后一部分叫:下联或对句、下句、对尾;上下联合称全联。

对联的出句与对句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第一、上下联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第二、上下联讲究对仗,平仄协调,平仄相反,尾字(句脚)音调为上仄下平,即上联(对句)必须是仄声(汉语拼音的三、四声),下联的尾字也要必须是平声(汉语拼音的一、二声)。

如:(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或者为:(上联)仄仄平平仄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平平仄仄平仄平;或者:“平平平仄”对“仄仄仄平”;
第三、上下联词性相当,词组虚实,上下呼应相对,即名词对名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第四、上下联的意境和谐,主题贯穿统一,相对相连,结构相应;
第五、上下联不能相同位置重复相同的字。

对联出句的方法

对联出句的方法

对联出句的方法首先,在学习之前,大家要清楚一点,对于对联的创作,其实是没有什么严格和固定不变的创作方式的,对联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其创作手法亦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或者面对不同的内容时,创作手法也不会一样,这一点也与古人所说的文无定法是同一个道理的。

那么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是不是一点目标和突破口都没有呢?也不是,前贤们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我们这里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也来一些学习和探讨吧。

在这里还有必要说明一下,我们这里所讲的仅仅是针对我们初级班的一些学习要求,并不意味着以后大家所有的对联写作都按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请大家不要误会。

当你掌握对联的写作方法之后,你就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不必再拘泥所谓的什么“方法”。

我们这里所学的只是起步阶段方法,作为引导而已,且这种方式也比较好掌握些,目的是想解决大家出句“难”的问题,想从这里突破开始。

学习对联,必须写到出句,这是写对联的第一步。

写好了出句,可以说是完成了一副对联的一半。

出句的好坏,关键到对联作品的水准高低。

可见出句是何等重要。

对联的出句有两种:一是出上联(仄声收尾),要求对下联。

另一种正好相反,出下联(平声收尾),要求对出上联,这两形式,在网上都很普遍,都很流行。

关于理论方面我们不作深究,直接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方法,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悟出更多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一)初阶:临摹(限制较大,引导较多)1、自对出句法收集古联或者一些经典好联,建立一个自己的对联库,然后按上下联把他们分开,上联一拨,下联一拨。

要出上联的时候,在下联库里找出一比,自行对出上联,对出的上联就是你的出句。

反之,要出下联的时候,则到上联库里找一比对之,对出的下联就是出句。

举例:比如古联下比是“偶贪杯酒得狂名”,先用对字对词的方法随意对上一句,如:“不爱盘棋丢妄语”,效果不是很好,那么我们再来修改通顺一点:“爱下象棋无妄语”,语句通顺了些,但有些大白话了,再修改一下:“松下奕棋无俗语”,这就有点意思了,还可以天马行空的拓展一下,如:“松下奕棋风得子(势)”(棋有'得子、得势’术语。

楹联出句对句实用技巧

楹联出句对句实用技巧

楹联出句对句实用技巧楹联对句实用技巧:1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抓其神,神通则势成。

小注:一幅真的楹联作品,或长或短或直抒或借咏,都有一个属于联者的思想主线在其间。

你要的是抓住它,然后去对应。

记住你对应的不是文字,是联者的思想。

2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道可道,四两拨千斤。

有些联作出的大气十足,貌似已经没有词语能压住他。

那么我可以用,佛家道家思想理论轻松的从根底上吞没他。

3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应付古音字,其实这个很简单,熟记对联的基本格式,咬住二四六字位。

尤其是在联赛中,不可能出现失替的联,所以按照联规来给不确定的字快速作出定位,这很关键,因为比赛是有时间限制的4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近乎于唯美的上联,用流水对应,这样即使你不能为其增色,起码不会图上污点。

这就是流水句在楹联中存在的价值。

大凡唯美的上联,流水是唯一解决的办法。

有人说无情不行吗?也行,不枪毙。

但不是所有的贫嘴,都能有幽默感产生的。

5 、楹联对句实用极巧:“偷”这个字貌似很难听,但很实用,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

看到别人好的联对,就是我们下手偷的时候了,当然要偷有价值的。

比如新颖的思路,比如个别虚词的对应,记住的同时用这个思路或虚词对应,操作到其他联试试。

掌握熟练了了,就是你的了。

偷艺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6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心有余而词不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你的实战不够多。

很多人因为久而乏词,觉得没意思就放弃了对联。

说说怎样提高牢记词语兴趣,去搜名家对联,去搜无情对,搜联林趣谈。

然后呢去学习无情对,先去体会一下文字真正的乐趣。

无情对也是楹联不可缺少的支流。

坚持就会胜利。

7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关于风花句与口水句的判定,风花句,景无实,意无根。

口水句,根不入土,干于空悬。

简单的说,风花句大多是自我营造的喜怒哀乐。

写景更多的是好大空。

写情,更多是你我她。

连你们我们她们都不懂,和长远更不沾边。

8 、楹联对句实用技巧:找到联眼,忽略修饰词和叙事词语。

如何对句

如何对句
如近代趣联大师刘师亮(1874~1939)的一副讽刺时政的对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剩屁无捐。”
再如唐伯虎的: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头是百年身。”
这些都是流水对。流水对的关键是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要点请大家注意。
那么在应对中,都有哪些逻辑关系呢?
一是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上下联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以表示同一主题的称为并列关系。
有很多联在出句时,就体现了其特有的风格,同时也给下联以一定的风格的限定

也就是说,出句者是在怎样的时空环境中,表达这种情感的。只有这样,才能内容相关。大家注意这个要点。
二、找应对关键。
如:“海到无边天作岸==”
这一句其实也很直白,海的尽头,海天相连,好象天是海的边一般。关节点是尽头。
又如:“池蛙鼓噪蝉笛劲==”
应信村茶比酒香。”
六是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
如理发店的联: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虽=却
七是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
如:
“但求天长地久,
何必朝相暮依。”
八是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如:
“春种千颗籽,
秋收万担粮。”
!
九是目的关系
用了两个-喻,“鼓”和“笛”,一般来说,这种“喻格”是要在应对中关注的。但,意境支撑却不一定在喻格上,而在“噪”和“劲”。
【舰长附言:请注意,这个出句是古音失替了。所以只能用今音来对。】
三、拟对句。
在了解了出句节奏、意境情况下,就可以组织对句了。应对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对联的写作格式以及要求

对联的写作格式以及要求

对联的写作格式以及要求
(1)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对得起来。

它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最多有几百个字的对子。

(2)上下对联要对仗。

古人讲对仗的花样很多,什么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等等。

如“天”对“地”就是实字对,“无情”对“有意”就是虚字对。

还有什么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等。

我们现在做对联可以学习古人的对仗技巧,但不要过于受它的约束,甚至为了将就字数与对仗,硬把词语拆开或生造词语。

(3)做对联要讲究声调的.和谐,每个字的读音高低不同,就有了平仄声的差别。

旧社会做对联很讲究这个平仄声,如果上联声调是“反仄平平仄平”,下联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个平仄学起来很麻烦,我们现在做对联不必过多讲究这一套,只要做到声调和谐、读起来顺口、响亮、易懂,就可以了。

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联。

横联就是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的,一般是四个字的。

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

如果横联与上下联联系不紧或无关,就不好了。

这是有的写对联的人不懂横联的作用造成的‘
对联的写作要求:
(1)对联的思想内容要健康,符合社会公德、人们道德、国家法律标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2)对联要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特点和特色。

对联的句式和对仗

对联的句式和对仗

对联的句式和对仗讲师,永青对联同其他文艺一样,也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文心雕龙•丽辞》所谓“句句相衔”,“字字相丽”,《史通•叙事篇》所谓“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虽然都是就诗文的对偶说的,由于对联主要是由诗的对仗句发展而来的,因而实际上也道出了对联的特点。

一字数与句式(一)字数对联的第一个特点是上下两联字数相等。

如果不是故意空出某个位置以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概莫能外。

有人把一句话分写在大门两边,字数相差两三个,这当然不是不可以,但这只是口号而不能算对联。

(二)句式对联在句式上也有一些特色。

—其一,对联的句式一般是长短句,这一点颇类似于词。

每联两句或两句以上而每句又字数相等的对联并不多。

稍微常见一点的只是像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这样的四字句联。

有的对联,同一联中虽然每句字数相等,但节奏并不一样。

看峨眉山九老洞的一副: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静;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

两联的第一句是按三四的节奏念,第二句却按四三的节奏念。

两副对联字数相等,中间断句的地方并不一致的情形也很普遍。

下面两副每边都是十七个字,断句的差别就很大。

四川灌县离堆公园联:两千年好事,车同轨,书同文,天府百流同灌;数万顷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华一大有洲。

这副对联是按五三三六断句的。

百流,指都江堰。

四川乐山乌尤寺读书楼联:江上此楼高,问坡颖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蜀中游遍迹,看嘉峨并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这副对联又是按五五--------- 字断句的。

坡,东坡苏轼。

颖,颖滨遗老苏辙。

嘉,乐山。

峨,峨眉。

字数相等的对联尚且如此,不相等的,联中句子长短纷纭的程度,就更不用说了。

其二、喜欢用倒装。

这种倒装,主要是为了合某一特定句式或平仄:二十年前此读书,记古寺夕阳,常看青枫红叶临绝顶;一千里外更穷目,数今朝风物,只有月色滩声似旧时。

这副对联题于长沙岳麓山云麓宫。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写对联,能让语言表达更加精彩,对联的写法也有许多方法与技巧,下面就以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来说明:1. 关联造句:写对联时,可以根据上联中的词语,找出关联的词语,用关联的词语来创作下联,可以让对联的内容更加精彩。

例如:上联:江山秀丽,下联:山水有情。

2. 相对对位:相对对位是指在上联中用一个词,在下联中也用一个词,用相反的方式描述,使得上联与下联相互呼应,更有节奏感。

例如:上联:春暖花开,下联:秋凉叶落。

3. 构词押韵:构词押韵是指在写对联时,可以根据上联的词语,构造新的词语,这样就可以保证对联的押韵,也能增加对联的魅力。

例如:上联:绿水青山,下联:蓝天白云。

4. 押调韵:押调韵是指在写对联时,不仅要考虑字里行间的押韵,还要考虑篇章的押调,从而使得语言更有节奏感。

例如:上联:桃李春风,下联:柳絮秋雨。

5. 词性搭配:词性搭配是指在写对联时,可以将上联中使用的词性,在下联中采用相反的词性,从而使得上联与下联形成对比,更有节奏感。

例如:上联:桃花流水,下联:山鸡放音。

6. 反义对托:反义对托是指在写对联时,可以将上联中的词语,与下联中的词语进行对比,从而使得上联与下联形成对照,更有节奏感。

例如:上联:欢歌笑语,下联:悲痛哀嚎。

7. 根据时令:写对联时,可以根据每个季节的特点,来创作上联与下联,从而使得对联更有时令感。

例如:上联:雨后春色,下联:风吹夏香。

8. 定式押韵:定式押韵是指在写对联时,可以采用一定的押韵形式,这样就可以让语言更有节奏感,也能保证对联的押韵。

例如:上联:鸟语花香,下联:月明林荫。

9. 押尾韵:押尾韵是指在写对联时,上联与下联的末尾字,要有一定的押韵关系,这样就可以让对联更有节奏感,也能保证对联的押韵。

例如:上联:桃花水晶,下联:草木青翠。

10. 押头韵:押头韵是指在写对联时,上联与下联的头字,要有一定的押韵关系,这样就可以让对联更有节奏感,也能保证对联的押韵。

对联的基本知识点

对联的基本知识点

对联的基本知识点对联是一种文体,通过简短对偶句表达感悟。

其基本要素包括格律、结构和意境。

在六个要素中,字数相等且内容相关是基础要素,而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和节奏相应则是语法、声律要素。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要素的知识点。

格律相对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即上下联在相同位置平仄相反。

马蹄韵格律是其中的一种,指的是按照马蹄的形状来交替平仄。

单边五言、七言、十一言的格律各有两种,而长联则可以采用长联自对的方式。

在意节点定韵中,需要抓住意节点的最后一字来调节平仄,使其平仄基本上两两交替。

对联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但不能出现三仄尾或三平尾。

失替和失对是对联中不符合格律要求的情况。

对联的结构要求相同,即对联的结构应该一致。

节奏相应则是指平仄相谐,即上下联的节奏应该相应平仄相谐,使得对联更加和谐美妙。

意境相谐是对联的重要要素之一,指的是上下联的内容应该相互呼应,产生共鸣。

对联应该即景即事,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所感所思,让人们感受到美好的情感。

通过对对联的基本要素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联的规则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对联。

5、在使用格律韵时,有两种标准可供选择:平水韵(古韵)和中华新韵(今韵)。

如果使用古韵,需要进行注明。

如果没有注明,默认使用今韵。

为了确保准确性,最好无论使用今韵还是古韵,都进行标明。

6、入声字在古韵中存在,而在今派中则分为XXX和XXX。

如果使用中华新韵,就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使用古韵,需要记住这些入声字属于仄声。

掌握入声字的方法有规律可循:1.根据自己的地方口音读这个字,如果发音短促,一般就是入声字。

2.发音中韵母有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3.最快速、权威的方法是使用网络平仄古今韵查询。

4.经常吟诗填词作曲对联的朋友,建议使用古韵。

因为填词需要韵押,律依古韵;而且熟能生巧,惯了古韵后就不会惯使用今韵了。

同时,一副联不能混用韵,当对联出句是古韵时,必须律依古韵。

7、多音字在网络平仄查询时无法识别,会出现“通”字。

对联出句与对句要领

对联出句与对句要领

《出句与对句要领》怎么样才能对出好的句子呢?聪明的人,对联高手是凭感觉的。

你聪明吗?你是对联高手吗?那么,咱们还是按步就班的来进行对句。

我们通过规范划,来达到更好的对句。

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弄清它的规律。

通过其规律,找到驾驭它的技巧,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讲一下:第一、对句的步骤一般情况下,对句可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立意,断句,对词,置律,润色五个方面。

想完成一个好的对句,这五个方面是必须滴先说立意说简单点,就是找感觉。

看到了一个出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出句在表达什么?然后置身于其中,在出句那样的意境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做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才能据此进行对句,使对句内容与出句联结紧密,最后得到了一个意境统一的对句。

为每段的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

第四步是置律,这是联律规则中“平仄相对”要素。

看平仄设置有没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对联平仄设置要素。

这些都做完了,最后进行润色,检查对句,是否符合对联的各种要素,哪里还有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合理的完成这五步,那么,原则上说,我们应该能得到一个较好的对句了。

以上所说的“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按这样的步骤,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骤,但最后要取得的结果是一样的,特别是思维比较敏捷的朋友们。

会把这几个步骤穿插融合。

当大家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也能够做到。

下面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说一下:对联,顾名思义,是即对又联,如果说平仄等要素是对,那么语意要素就是联。

可是如何找到上联意境合适的切入点呀?也就是“联”的问题。

应对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这个“联”呢?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引入一个“关联点” 的概念。

关联“关联点”就是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使之产生一个共性,对于出对句而言,它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

具体的说,我们可以6个方面着手去思考:人、事、物、时、地、景。

对联、对句语法技巧的一些知识(二)

对联、对句语法技巧的一些知识(二)

对联、对句语法技巧的一些知识(二)对句的艺术要求正因为对句艺术运用广泛,国人历来把它作为文化教育的一种方式来影响下一代。

让孩子们“对对子”,简直成为考验其学识、才华、修辞、急智的最能小中见大的办法。

因此当代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大多数小时候都或多或少受过这种训练,有和没有这种训练大不一样。

我们也看到当代有些人写出的对联,谬误百出,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掌握对句艺术的基本规则。

写对联,其实就是写诗。

关于诗的一切内容艺术要求,都适用于对联创作。

下面只就其外结构,谈谈它的艺术要求。

一、句型:字数上下联一致,是其通则。

句型长短不拘,奇偶不拘,长联可分句逗,其长短、排列次序均不拘,但上下联必须相对应。

二、对仗:分三点来说:①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词,必须对仗,大体说是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具体说:颜色、数字、天文、动植物、人体……一切属性归类上必须相同。

②上下联语义固应相对,还要求参差,避免“合掌”,不应是同一个意思换个说法,而是有所拓展,甚至背反。

这是对句艺术最重要的一条规则。

③长联不但要注意字词语义的相对仗,还要注意上下联语义结构逻辑顺序上的一致。

例如上联某小段语法上是动宾结构,下联相应的句子也应是同样的文法结构;上联行文气势是一波三折,下联也应该有相应的语义流。

三、节律:对联的节律和诗一样,基本是二字为组,句中平仄相间,句间平仄相反,尾字平仄安排也与诗一样。

长联比较复杂,因为句中分若干小段,各小段字数必然参差,小段尾字奇偶不一,因而平仄间隔律往往不是那么呆板,有所变化反会增发美感。

每首联句,都可自己结构其节律规则。

但需遵循两点:一是基本是平仄间隔律,略加变化而已;二是下联节律应与上联完全保持相反的对应关系。

一般上联的尾字都用仄声,下联一定要用平声字,一来与上联相对,二来利于结束全联。

四、韵律:从两方面来说。

一是联语尾字基本不必押韵,因为是两句体,平仄相对,无法押韵,也没有以同韵部的尾字上下联平仄互押的规定。

如果作者恰好用了同韵部的平仄二字结尾,形成押韵的效果,也是可以的,但不苛求,也不一定就是好。

对联的韵律与对仗技巧

对联的韵律与对仗技巧

对联的韵律与对仗技巧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韵律和对仗为特点,是一种句式严谨、文字工整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韵律与对仗技巧是其核心要素,下面将对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联的韵律对联的韵律是指对联的音韵特征和节奏感。

在对联中,每句都包含若干个字,字的多少和字音都需要相互呼应,以形成协调的韵律感。

1. 字数对称: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般保持对称,即每句的字数相同或接近。

这种对称可以增加对联的平衡感和和谐感。

例如:春风满面笑颜开,秋水无痕任逐回。

2. 韵脚呼应:对联的上下联需要在韵脚上相互呼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之分,因此在对联中需要注意字的发音和韵脚的呼应关系。

例如:江山如画醉诗人,日月如诗入画人。

3. 音调协调:对联的上下联需要在音调上保持一定的协调。

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合理运用音调,可以让对联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乐和人间福如东,诗醉春风赋半句。

二、对联的对仗技巧对仗是指对联中上下联的文字内容相对应,以形成意义的对称或呼应。

对仗需要注意语义的匹配和句式的对称,以使对联更加有内涵和艺术感。

1. 平行对仗:平行对仗是对联中最常见的对仗形式,即上下联的内容在意义上相对或呼应,并通过平行的结构来达到呼应的效果。

例如:山青水碧春风里,花开花谢故人来。

2. 反义对仗:反义对仗是对联中运用反义词或反义结构进行呼应的一种形式。

通过反义对仗,可以增加对联的表现力和对比效果。

例如:大海波涛汹涌怒,小楼人声鼎沸喧。

3. 轻重对仗:轻重对仗是对联中通过运用轻重不同的词或短语来呼应,从而达到表现不同层次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梅花香透寒窗冷,菊月明留暖炉明。

总结: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文艺形式,其韵律和对仗技巧是其重要的要素。

在对联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注重字数对称、韵脚呼应和音调协调等韵律方面,同时运用平行对仗、反义对仗和轻重对仗等对仗形式,以达到文学创作中的各种丰富效果。

对联出句与对句要领

对联出句与对句要领

对联出句与对句要领
对联是一种汉语文化艺术形式,通常由两句诗组成,一句为对句,一句为对句。

对句通常以意思相反、形式相似的方式呈现。

1.心灵清澈的清泉,与大自然相融和;
墨宣狂放的乐章,以音符为画境。

2.蓝天高远万里,犹如大海般辽阔;
白云飘逸千山,好似羽毛般轻盈。

3.清晨微雨洒花开,春风送暖万物生;
黄昏残阳辉煌尽,秋露凋零百花凋。

4.雪花飞舞点滴如珍,银装素裹美如仙;
花开花落生命迁,春去秋来自然变。

5.天河饮霞彩织成,星斗铺陈火凤飞;
玉山青峰云涌动,翠竹飘香龙腾跃。

对联创作要领:
1.韵律协调:对联的两句诗要有相同的格律,如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等。

2.意思对仗:对联的两句诗意思相对应,出现对比或呼应的关系。

3.形式相似:尽量保持两句诗的结构、词性、用字等方面的相似。

4.文辞工整:注意对联的语言表达要规范、优美,避免太过拗口或含糊不清。

5.寓意深远:对联的诗句可融入哲理、人生、自然等主题,寓意要深刻、含蓄,以增加艺术性和思考性。

6.创新独特:在创作对联时,可以尝试新颖的表现方式或创造性的联想,使对联更具个性和创意。

出对句及其赏析

出对句及其赏析

出对句及其赏析主讲人卓尔凡学联一般始自意境联,因此本文将针对意境联的出句、对句、赏析等问题,做一基础性的描述,力争做到低起点、条理性、简洁性、程序化,以便初学者能迅速掌握出对句的基本方法。

一、关于出句1.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给出句确定个主题,或者称为题旨,这是出句的灵魂。

一个出句,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立意高远。

或言风物,或溯历史,或以文采见长,或以技巧取胜,这些都是为立意服务的。

立意最要紧的是把握两点:一是立意要高,否则再好的文采也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二是立意要新,对于同一题材,一个好的出句必须以最新的立意取胜,道他人所未道。

2.取象。

确定了题旨,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合理选用物象,以准确表达题旨。

这就需要我们知道什么物象适合表达什么主题,如兰蕙常常象征高洁典雅、爱国等,杜鹃象征思归、盼归或者哀怨、凄凉,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竹子象征气节,莲花象征清白高洁……3.组句。

以所选物象为中心,合理搭配其他句子成分初步组成句子。

这时的句子可能是粗糙的,可能不合乎格律等要求,也可能不具备很优雅的文学味道,这不要紧,只要能准确的表达主题即可,精雕细琢那是下一步的任务。

以上三条往往是在作者脑海中完成而读者所看不到的,但又是创作对联不可或缺的步骤,读者能看到的,是第四步结束后形成的作品。

4.修葺。

初步组成的句子就像是刚建好的毛坯房,要入住还需要进行精心修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查对联的几个要素是否符合、修辞手法是否恰当、句法章法是否无误、字词表达是否到位(炼字)。

下面对炼字做一重点说明。

首先用字要准确。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就曾对他的优秀弟子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都很多。

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象诗家这样寻觅的例子很多,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确定“绿”字的故事,都是炼字的千古佳话。

如何对对联方法和技巧

如何对对联方法和技巧

如何对对联方法和技巧如何对对联方法和技巧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如何对对联,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对对联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储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

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

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

(正对)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反对)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

如: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

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

如: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常用无情对)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常用无情对)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出、对句点评技巧

出、对句点评技巧

出、对句点评技巧出、对句点评技巧一、如何出句学习对联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酬唱吟和,联贵交流嘛。

要能吸引到更好更多的朋友来与你唱和,那就需要有好的出句来吸引对手。

相对于对句而言,出句更自由些,自然也要容易些,可是,受灵感的限制,好的对联也不是能一下子就想出来的,而对句可以凑,从这点上来看,我相信更多的朋友会觉得还是出句更难些。

出句和对句哪个更难,其实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得不出标准答案。

题外话就先说到这,下边讲讲如何出句。

前边已说过,觉得出句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出句要受到灵感的限制,不比对句,可以受到出句者的启发,而见招拆招。

所以从这点看来,要有好的出句,就得启发灵感。

灵感可以来自于多个方面,对大部分人来说,大概写得最多的也就是风景联了。

的确,风景联最容易上手,可写的东西也最多,更重要的是,描写风景的字词很多,而且可以弄得很风雅,符合对联、尤其是意境联的需要。

咱们就从最容易上手的风景联开始,说说如何出句。

出句有几点讲究,一是要善于观察。

1/ 21有人注重春天的气象,柔风细雨;还有人注意春天的变化,春暖花开也就是说,只要你有心,可以一、如何出句学习对联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酬唱吟和,联贵交流嘛。

要能吸引到更好更多的朋友来与你唱和,那就需要有好的出句来吸引对手。

相对于对句而言,出句更自由些,自然也要容易些,可是,受灵感的限制,好的对联也不是能一下子就想出来的,而对句可以凑,从这点上来看,我相信更多的朋友会觉得还是出句更难些。

出句和对句哪个更难,其实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得不出标准答案。

题外话就先说到这,下边讲讲如何出句。

前边已说过,觉得出句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出句要受到灵感的限制,不比对句,可以受到出句者的启发,而见招拆招。

所以从这点看来,要有好的出句,就得启发灵感。

灵感可以来自于多个方面,对大部分人来说,大概写得最多的也就是风景联了。

的确,风景联最容易上手,可写的东西也最多,更重要的是,描写风景的字词很多,而且可以弄得很风雅,符合对联、尤其是意境联的需要。

关于对联对仗要求_对联大全

关于对联对仗要求_对联大全

关于对联对仗要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下是一篇关于对联对仗要求,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字数相等对联可短可长。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

如果字数不相等,除极特殊情况,便不成为对联。

这是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

2.句式一致这里所说句式,指句子指句子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在对联中,可以表示为音义的停顿。

相同字数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

如五言联的节奏形式就不只一种:“二三”式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二一二”式挥毫|列|锦绣; 落纸|若|云烟。

“二一一一”式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3.词性相当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

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我们都知道,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

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详见第七讲),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那么,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

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

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

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4.结构相应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详见第四讲)。

对联应对入门

对联应对入门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福祸;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3、夸张: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4、 排比: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如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联:
6、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济南大明湖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
7、 谐音双关: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如:
因荷而得藕(谐音何、偶)
有杏不须梅(谐音幸、媒)
8、 字义双关:
宰相合肥天下瘦(宰相是李鸿章所任官职,李是合肥人)
3、明确出句的遣词构句方法(表现手法)。 分析出句是否运用了如比喻、比拟、夸张、排比、顶真、衬托等一些常见的修辞方式,或如双关、拆字、合字、叠字、重言、回文等一些特殊的谴词组句技巧。对句采取对应的表现手法,风格一致,才能使上下联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上强下弱的现象。
二、掌握对联的一般修辞方法
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
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
5、顶针法: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如: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对联表现手法很多,几乎所有的文学写作技巧,都可以应用到对联写作上来。下文仅作简单介绍。使大家有个粗略了解,然后在实战中去学习领会。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如:

对联特点与应对句技巧浅谈

对联特点与应对句技巧浅谈

对联特点与应对句技巧浅谈对联特点与应对句技巧浅谈一、对联的特点对联是汉语文学类别中最凝炼的一种特殊文体,它以最少的文字容量来描绘和体现最旷远最优美的景色或抒发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怀,还可以阐述最普遍最深邃的哲理!这就是对联的魅力所在。

(一)对联的分类:按长风浅见,常见的对联依所表述的目的和描述的对象可以分为三大类;1.胜景类:就是专门描绘自然景色的句子;如:西风拂汉阙——暮雨隐唐宫;2.抒情类:用来抒发内心感受宣泄个人情怀的句子;如:灞桥折柳泣——铜雀断桥愁;3.哲理类:阐述和表达社会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句子;大道无为处——佛缘有遇时;(二)对好对联的基本条件1.知识存量:博大精深;厚积薄发,腹有诗书气自华!对联虽小,学问却大,几个字的对联可以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美学园林、音乐书法、军事政治等多个学科领域,可以说对联的内涵无所不包,所以,要想对好句子,首先必须有深厚广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文学、历史、地理领域的知识积淀,不然在玩对联时就会明显感到“营养不良、心虚气短”。

所以,建议喜欢对联的初学者一定要先熟悉并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历史)、文学知识(古典名著、儒家经典、诗词歌赋——最基础是唐诗宋词)和地理知识(尤其是中国地理——所有的历史故事都是发生在某个时段的地域上),做到知识面横向要广,纵向要深,最好学贯中西。

2.文字能力:驾轻就熟;对好对联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驾驭文字的能力——也就是炼字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sz因为对联是最凝炼的高度概括的文体,容量极其有限,所以,对句中每个字都有极高的要求,不能有丝毫的浪费,也就是常说的用字要“惜墨如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这就需要为文者要仔细的揣摩每个字以及这个字与整句中其他字词的关系,然后确定最适合的字词入句。

俗话说“熟中生巧”,只要经常观摩其他联友的对句特点获得现场的真实体验,同时还可以学习现有的对联知识,掌握其中的规律,久而久之,自然会提升自身的文字敏感度做到对字词的“驾轻就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句与对句要领》
怎么样才能对出好的句子呢?聪明的人,对联高手是凭感觉的。

你聪明吗?你是对联高手吗?那么,咱们还是按步就班的来进行对句。

我们通过规范划,来达到更好的对句。

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弄清它的规律。

通过其规律,找到驾驭它的技巧,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讲一下:
第一、对句的步骤
一般情况下,对句可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立意,断句,对词,置律,润色五个方面。

想完成一个好的对句,这五个方面是必须滴
先说立意
说简单点,就是找感觉。

看到了一个出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出句在表达什么?然后置身于其中,在出句那样的意境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做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才能据此进行对句,使对句内容与出句联结紧密,最后得到了一个意境统一的对句。

为每段的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

第四步是置律,这是联律规则中“平仄相对”要素。

看平仄设置有没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对联平仄设置要素。

这些都做完了,最后进行润色,检查对句,是否符合对联的各种要素,哪里还有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合理的完成这五步,那么,原则上说,我们应该能得到一个较好的对句了。

以上所说的“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按这样的步骤,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骤,但最后要取得的结果是一样的,特别是思维比较敏捷的朋友们。

会把这几个步骤穿插融合。

当大家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也能够做到。

下面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说一下:
对联,顾名思义,是即对又联,如果说平仄等要素是对,那么语意要素就是联。

可是如何找到上联意境合适的切入点呀?也就是“联”的问题。

应对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这个“联”呢?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引入一个“关联点”的概念。

关联“关联点”就是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使之产生一个共性,对于出对句而言,它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

具体的说,我们可以6个方面着手去思考:人、事、物、时、地、景。

从这些方面进行探寻对句从其中的某个点上,通过某种关系进行延伸或拓展。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切”。

与之相反的就是“隔”,即不切,因为相关联的点会有多很,所以同一个出句,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会对出千姿百态的对句。

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学识、不
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找出的“关联点”都不同的。

可以说,只要所找的“关联点”是合理的,理论上都能够对出妙句来。

从出句中事物的本质多考虑,我们通过几种方法,来介绍一下如何找关联点。

一般有4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通常是动词,形容词。

举个例子:《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
两岸晓烟杨柳绿
我们仔细看过后会发现:两岸,烟,杨柳
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其实中的晓和绿非常重要,相比较而言,绿更为突出。

发现此句中“绿”字的特殊性。

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

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环境。

那么,如果从时上关联,可写春天的景象此时再看对句:一园春雨杏花红
下联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红”字收尾。

此时一幅烟雨迷蒙、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在大家面前完整展开。

你从哪里入手呢?当然,也可以从晓烟上着手。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一味黑时犹有骨
这是什么呢?炭。

顺着这个思路,下联就好对了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通过学习、研究,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但,最好注意以下几点。

一个出句,关联点有很多,但总有一对你来说最突出的,鞋合不合脚,只有你自已知道,好比找对象。

要注意“关联点”的稳定性,要注意“关联点”的有效性,到“关联点”,一定要注意上下联联意的合理。

比如:两岸晓烟杨柳绿,你可以找“两”,你不是两嘛,我就一,或者千或者万,而不考虑其它那就是没有效的。

很多时候,大家对句,找的关联点是无效的。

随便从出句中找出一个字,或者词,就对上了。

3、修辞技巧法:很多出句,用了一些修辞技巧,那么对句,可以顺着这个点展开。

修辞有比喻,夸张,拟人等等。

对句也相应的从这方面下手去思考。

比如,枫红似火,荷杯承玉露,等等。

4、合理转假法: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
看此出句,我们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下联可以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但也可以进行合理转借。

“关联点”就采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假。

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

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

先从雪转到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尤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此联深远的意境。

关于对联的意境方面的知识,在这里不多讲了。

以后有时间再和大家交流。

结合今天讲的内容我出几个句子和大家交流一下关联点:一行小字诗中瘦==
大家分析一个关联点,对,这个句子,瘦字最突然出。

顺着这个点,我们来展开,于是我们想到很多瘦: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衣带渐宽终无悔,为伊消得人瘦
很明显,我们得出一个结果
是相思,是孤独
是无奈
是寂寞
那们,我们的立意,就可以出来
写相思
写分别的人儿想念之情
或者写失意的人儿无奈之情
对句,在这个前提下进行
那么在意境上,是不会有出入了
你对的,和出句,在什么地方形成了关联?
你觉得出句写的是什么?你对的又是什么?
浮生只共梅花老==
大家分析一个这个出句浮生只共梅花老,这个出句,最突出的关联,是梅花通过梅花的品质,表现作者的情怀表达作者的品性
当然,有些出句的关联点是比较隐晦的不是那么容易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敏锐的心敏锐的观察力所以说诗人是敏感的是善感的如果真的想在对联上有提高,一定对词要避免对字,刚才说到对句的步骤有个润色你对完之后,检查了吗如果你的对句与出句之间,你自已都不明白关联在哪里
如果没有关联,即便你对的句子再工整,也没有多少意义竹深云掩舍==
大家分析一下这个出句
今天不是让大家对出什么样的句子
主要是想让同学们养成这样的习惯
摒弃对字,对词的毛病
透过现象看本质
竹深云掩舍这个出句,要从景上找关联
我们看句子里的,竹,云,舍
它们的特性
远离红尘的淡泊
淡泊情怀
几树寒鸦惊客梦==大家再看这个这个出句
它的关联点就多了一些
这个句子的最突出的点,应该是“客”上当然,也可以从其它角度去考虑
从句子的本质上来所设置的都是围绕“客”进行最理想的切入点,是表现羁旅人生的孤寂凄苦当然,也可以从其它角度切入
十里春风追马后==
这个句子的关联点也不只一个,并且,侧重点基本相当可以从鸟语花香的美好春天切入也可以从归心着手也可以从得意展开所以文字是很奇妙的东西很多时候,并不是字面上所看到的东西而是其内涵这也是文学的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