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的

合集下载

第三讲 以学定教 提高教学实效(大纲)

第三讲 以学定教 提高教学实效(大纲)

第三讲以学定教提高教学实效(大纲)一、“以学定教”的内涵感知“以学定教”就是根据文本规定性要求、学生即时学情、学生未来发展目标来确定教学的内容与目标、思路与方法,过程与结果。

二、“以学定教”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学得主动,教得灵活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三、“以学定教”的策略(一)充分地预设学情1.估计学生初读文本的视界2.揣摩学生研读文本的路径3.预想学生实践探究的状况(二)精心地设计流程1.内容——体现对学习需求的整合;2.思路——遵循文本与学情的需要;3.过程——以学为主,引领感悟;4.结果——学有所成,纷至佳境(三)有意地引导生成1.引领预设的生成2. 引导自然的生成一、“以学定教”的内涵感知1.老师们,当你看到“以学定教”这几个字的时候,你会想到些什么呢?我们看看顺义区几位老师想到的:①牛山中心小学曹铃岳:首先,要明确每课每课时的学习目标,课前以学生的基本认知为基础,为语文课的学习量体裁衣,打造适合学生的语文课堂。

其次,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挖掘和研究,评价到位(顺学而导),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语文。

最重要的是要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不只是顺应学)。

②石园小学刘兵:看到“以学定教”这四个字,我想我和许多老师一样,首先想到了学生的学。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以学定教,我认为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而服务,我认为它包括如下几方面: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文章的学习,我们经常做到初次读文后引导学生质疑,这是第一个层次,然后在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立足篇章的整体质疑,这就对于质疑,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第二课时往往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文章的重难点而展开教学。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阶段来质疑,这样可以关注全体。

2.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式)看了也讲了不少的课,许多的课包括自己上的,都是模式相似的,以学生自学后共议交流呈现出来,教师顺势引导。

小学数学_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8-49页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笔算的算理,能熟练应用笔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增强探索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及笔算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树立学习自信心。

5.通过对知识的回顾交流,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促进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笔算的算理【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同桌2人一套小棒,共63根(6小捆,3根)和每人一张操作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这不,工厂的叔叔阿姨们又开始忙碌了。

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情景图)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ppt播放生:一组说,我们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ppt播放(师:观察真仔细)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ppt播放生1:一组平均每小时做多少只燕子风筝?--ppt播放师:问题提的很准确,平均每小时做多少只燕子风筝【设计意图:出示情景图。

屏幕上只显示本节课需要的情境,便于学生观察,节省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时间,为学生之后的自主探究活动节省更多的时间。

】二、新知探究1.列算式,分析数量关系,估算师: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课件ppt)大家会列算式吗?一起说。

生:63÷3(板书)师:这个问题为什么用除法来解决呢?预设:因为问题是“一组平均每小时做多少只燕子风筝?”是平均分(师: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如果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用除法来解决。

这个问题指着(63÷3)就是把63......?生:就是把63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

)【设计意图:分析数量关系,把情境、生活与分析数量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形成解题模型。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1.在审视教科书中确定学生的知识起点教科书是我们设计教学目标和判断学生的知识起点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处理教科书时,要认识到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作用,预设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提供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可能,不能仅以教科书作为教学设计的唯一依据,也不能仅仅对教科书作知识层面的理解与把握,而要从育人的角度,充分解读教学内容所蕴涵的丰富育人价值,教师还必须去关注、了解所任教学科在整个学程中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呈现上的不同,仔细研读所任教课程各个阶段课程标准,加强对要求呈螺旋上升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做好教学的衔接。

2.细致分析学生的现实起点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所设定的教学起点,要尽量与实际的教学起点吻合。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课标、文本的具体要求对学生的学习逻辑起点有深人的把握。

只有自己站得高,才会把学生带进有效的学习过程。

但是,不少教师对此往往认识不足,思考不深,功夫下得不够。

就说对具体教科书的理解吧,有时只停留在学生差不多的水平上,甚至有时还没有到学生的水平。

因为自己对教科书理解得不到位,造成了对教学起点的定位低。

我们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多是无效劳动而已。

接着便是对学生现实起点的把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握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途径是形成、确立并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学生体验到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内部状态,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脑子的学习活动只会带来疲劳。

“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那么学生已经能站在什么高度跳,这就是个教学起点问题。

因此我们在教学准备中必须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从教科书理解上根据起点确定重点,从学情把握上确定教学难点,才能为学生的发展真正形成生长点。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3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3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作者:王国元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8期浙江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315400)王国元[摘要]教学设计要依托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前测学习起点把握实践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3-054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学习起点的内涵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当前状态下已有的“四基起点”(包括知识起点、技能起点、经验起点和数学思想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的总和。

知识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并具有不断更新、重组的功能。

技能起点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经验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活动经验,其主体指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

数学思想起点是指学生已有的对抽象、推理、模型等思想的感悟与应用。

情感态度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包括面对新的学习对象时产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等。

学生的学习起点具体可用如下三维图来表示。

学生的发展是“立体式”的。

其发展过程状态有历史状态、当前状态和发展状态。

每种状态都与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的现象、归因、结论三个层面产生交点,即A、B、…、I共9个交点,27个维度。

每个交点都应从学生的“四基起点”与“情感态度起点”进行分析和把握。

二、把握学习起点的价值1.把握学习起点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有效学习是指在一定的学习时空内,学生学习的效率高、效果佳。

学生的学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行为态度、领悟水平等也均不相同。

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有超常能力 ,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 突破 的。 而学生 下 ,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 总是 习惯性地要做一些 的认 知起点到学习 目标之间的认知发展过程 出 已有 的数学知识 、数学经验则可以和学 生的认 教材 的分析工作 ,其 目的就在于通过分 析和研 现断裂或拉长, 选择的解 题方法契合学生的知 知发展水平同步 , 有可能超前或滞后 于学生 究 确定学习的状态 ( 也 逻辑起 点 )从 而使教学活 识经验基础 , , 能够较为顺利地实现教学 目标。
性则包括独立性 、 自信心、 好奇 法 , 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 增添了 心 ,教 实 中组 互 等在 学 践 ,织 动 其探索知识奥秘 的欲望和信心 。
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建立 以
提升 的过程 。新课程 比较重视 的意志为转移 的,潜质也可 以发挥。
综合知识 和综合能力 的发 展 , 教学 过程 中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活动 : 4师生共写共 改。每次作文时 , . 师生同写一 提倡感悟 、积累、运用齐头并 以 学生的 学习为本, 为学生 学习 服务, 才能使学 : 题目, . 爪 在师生 交流 评改中, 我惊叹于 学生独道 进, 知识 、 情感 、 能力协调发展 , 生更好地认识 自我 , 发现 自 我探索的时空 , 从而 一 的见解 , 对学生为 自己作文所提出的意见大加 课上应有大量 时间让学生进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 赞赏 , 曾记得有位学生来到我身边 , 悄悄说 :海 “ 听、 读 、 说、 写的训练 , 学生在 让 因 此, 我在进 行语文学法指 导的 课堂教学 : 老师, 我想给您写的 作文提个意 我 见, 觉得您的

文章缺乏 J L 童语言特点,我觉得您可以 在写完文 章后, 让我们大家先看一看 , 帮您改一改, 这样您 的文章会更好……”从此 之后, 当我写完文章 每 后 , 的第一任读者—— 学生便要先过 目, 我 学生 次次忠实的批语 , 一次 次热情的修改 , 一次次 真诚 的鼓励 , 令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 而我写 作 中的这种严谨态度和执着精神也深深地感染 了学生 , 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异常的高涨 。 我班 同学 已经把写作 当成学校生活 的一部分 ,并建 立起“ 我写你改佳作 园” 师生相互评改对方 的作 文, 使班 内真正涌起一轮又. 轮的“ 二 写作潮 ”’ 。 在教学 中学习角色的转换满足了学生 的新

从“四个维度”看小学数学的“以学定教”

从“四个维度”看小学数学的“以学定教”

周刊从“四个维度”看小学数学的“以学定教”彭柳萍(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安洲小学,浙江台州317300)摘要$以学定教”理念,就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师 的教学方案,最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把握四个维度是实施“以学定教”的最有力抓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个维度以学定教_、根据学生的学习期待制定教学目标新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维目标的设 计应该都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

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目标的设计模糊不清,要么是从教学参考上抄录下来,要么是生搬硬套地制定教学目标,根 本不顾及学生的学情。

此种做法最终只能导致教师的照本宣科,学生的被动压抑,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在“以学定教”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我们必须尊重 学情,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生的学习期待进行设计。

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前,执教老师写下今天学习的课题,对学生进行了一个小调查,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① 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② 面积单位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习面积单位?面 积与面积单位是什么关系?面对学生的问题,执教老师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 了调整,面积单位概念对于学生的理解并不是很难,但对于面积单位的作用理解却不能到位。

所以在过程与方法中初 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加人 了增强归纳与进行合理选择的能力。

这样能够很好地利用 学生的“学习期待+就能够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 望。

根据学生的学习期待确定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经历了 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在这样教 学目标的引领下,课堂教学不再是空中楼阁,教师的每一步 教都会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 趣,而且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收效。

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策略分析作者:刘小华来源:《速读·中旬》2021年第10期◆摘要:从学生学习起点的内涵上来看,是基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学习经验、思维模式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影响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因素。

可见,对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正确把握住学生的学习起点。

为此,本文将围绕学生学习起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计划更具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起点的意识,建构正确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学习起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在素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都不断更新,以新的教学思想帮助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教学实践和教学目标的确立,学校教育体系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实现创新,让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帮助学生从基础知识、经验总结和思维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拓展。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全面设置和合理规划教学任务学习起点是基于学生在接触新知时,原有的知识基础、思维认知水平对新事物的适应程度,是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学情分析和判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学校教育要充分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起点,首先,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起点入手,只有教师明确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起点,才能更系统和全面规划教学内容,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明白应该教什么,以怎样的教学方式传授学生知识,这会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也更有针对性。

在这样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引导下,学生也会明白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找到自己学习的起点和薄弱点,然后根据自身学习诊断情况,一方面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另一方面也可以反馈给教师,促使教师根据其诊断结果,布置相应的教学规划。

因此,教师要将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起点相融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找到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学习经验起点,利用兴趣引导和综合考虑,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学习方法[1]。

关注教学起点,构建有效课堂

关注教学起点,构建有效课堂

关注教学起点,构建有效课堂【摘要】本文就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并对利用找准教学起点,构建有效课堂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教学起点有效教学理念措施新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把有效性的追求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教学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的,是建立在课前对学生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可能的预测之上的。

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态度等。

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应具有的知识基础,把握学习的逻辑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计划性,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现实起点则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情感态度基础。

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克服教学中的浅层性。

有效学习、有效课堂必须建立在课堂的教学起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之上。

一、起始点1、抓好预习,构建有效学习起点学生针对每一天的学习内容要有针对性的预习,教师要做好任务布置。

一节课40分钟,时间有限,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别,课堂上教师不能面面具到的讲,最有效的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做有针对性的讲解,只有学生自觉地认真的预习,才是有效的预习,持之以恒,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教会学生预习的要点及方法,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2、做好课前准备,快速进入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好开始上课之前的2分钟,可进行一些小型的全班性活动,如三分钟演讲、读背古诗文或让学生自行准备等。

这段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它既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又可以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上课的准备状态。

作为老师,对课前的准备要负责,要有要求,要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3、先学后导,明确目标有效教学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有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理念。

确定学习起点的途径

确定学习起点的途径
总之,只有熟悉教材编写的逻辑体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堂反馈确定学习起点主要指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根据学生在情境导入或复习旧知中的反应来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虽然课前调查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但每节课前都做调查,对于一个普通教师来讲,既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那份精力。另外,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后,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还是有变化的,有时会因遗忘而降低学习新知的起点,有时又会因及时复习、巩固,提高学习新知的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关注新课导入时,学生在教学情境或复习旧知中的表现,从而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调控教学流程。同时,在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问题,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应而灵活调控。
确定学习起点的途径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 通过课前调查确定学习起点
课前调查是指在上课前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单元起始课的教学或教师上研讨课、借班上课等。课前调查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访谈调查,或者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同时运用。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00%的学生已经认识圆,95%的学生已经会用圆规画圆,90%的学生初步了解半径、直径、圆心等几个名词。可在访谈中,一个学生“一语道破天机”:圆上的点究竟是哪些点?可见,虽然100%的学生已经认识圆,95%的学生已经会用圆规画圆,90%的学生初步了解半径、直径等概念,但学生对“圆上的点”却未能深刻理解!由此可以推断,他们对半径、直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可能仅浮于表面。看来,让学生认识圆外的点、圆内的点和圆上的点,体会圆上的点有无数个,是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p

导学定位,精准施教——浅谈四元五环教学模式中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

导学定位,精准施教——浅谈四元五环教学模式中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

导学定位,精准施教——浅谈四元五环教学模式中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摘要:“四元五环”教学是围绕“精问、思考、互动、运用”四个方面,并结合“导入环——感悟环——探究环——内化环——运用环”五个环节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依据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四元五环”教学法实施办法。

在四元五环教学模式中,导学案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做好导学案设计,通过导学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导学定位;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导学案设计引言:“四元五环”主要围绕“读、悟、述、写”四元素进行课堂教学,并通过教师巧妙的精问、组织、鉴析、欣赏与拓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导学案是一份教学辅助材料,在课前或课程开始前向学生提供相关内容和问题。

它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思维的目标。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问题。

导学案应该包含一系列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四元五环”的概念和意义1.1概念“四元五环”中的“四元”指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达成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将知识读懂,领悟,并且深思其中的内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环”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情境导入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感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解决疑难问题,并且在运用中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1]。

通过导学、感悟、探究、内化、运用几个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升,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参与下,这五个环节环环紧扣,将所有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连贯性。

1.2意义四元五环教学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方案。

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较多自主权,拥有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为主,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科的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分为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分为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分为:一、明确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定的,因此必须先了解要教授的知识、技能或概念。

教师可以先进行课程分析,确定教学的主题和范围,然后进一步拆分出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目标。

二、确定学生起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起点。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基础和能力水平,在制定目标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他们的起点水平。

这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诊断测试等方式来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设计适合他们的目标。

三、分析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要一步。

通过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学生在特定领域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出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四、制定目标层次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起点水平,确定目标的层次结构。

目标层次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认知、技能和情感。

认知目标是指学生在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方面的目标;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技能和操作方面的目标;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五、编写具体目标描述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编写具体的目标描述。

目标描述应该明确具体的内容和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

目标描述应该使用明确的动词和衡量标准,以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测量性。

例如,目标描述可以是“学生通过完成实验,能够独立设计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进行目标评估设计好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进行目标评估。

目标评估可以通过测试、观察和作品评价等方式进行。

通过目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反馈和调整。

七、持续改进和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和调整。

在设计目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

可是,教师在展开教学各个教学环节时,往往过多的关心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比如:学生在学习"百以内不进位加法"时,许多学生在学之前,都能正确算出答案,一些学生还能把算理清楚的表达出来。

如果还按教材安排的起点去设计教学计划,学生就会"吃不饱"。

有如,在学习"元、角、分"之前,我调查全班同学,结果发现,大多数同学不仅对元、角、分认识,还会使用、换算。

全班49名同学都认识元、角、分等各种纸币、硬币,或多或少都花钱买过东西;全班有42名同学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认识元、角、分",显然不符合学生实际。

为此,我把教学起点调整为"用元、角、分纸币、硬币换算",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相学习,用换币、买东西、拍卖等游戏形式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认知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定教,学为中心”

“以学定教,学为中心”

教学有方JIAOXUE YOUFANG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基础上,前身为自然课的小学科学课为更加适应课程体系也随之做出调整,在教学理念上更加向“以学定教”倾斜。

这就要求教师快速适应新角色,不仅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激发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一、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一)学生的认知阶段和发展特点第一,小学生能够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提升感知能力的精细程度,对于颜色、形状等特征的理解越来到位;第二,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不断培养,能够从无意向有意发展,逐渐提高对自我注意的控制能力;第三,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不断发展,逐渐有了更强的社交需求。

(二)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每个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1~2年级的学生主要依赖具象思维,5~6年级的学生逐渐向抽象思维方向发展。

教师在科学教学时需全面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适当采用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等教学方法。

二、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实施“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必要性(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实施“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学定教”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从兴趣出发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实施“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互动性,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多种教学方法能增加科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索。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制订教学计划,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了解,教师也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好时,及时进行鼓励和夸奖,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的学习状态稍差时,教师可以及时提醒,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

(二)顺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新形势下的科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理念正顺应了此要求。

教师也应处理好自身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激发学习潜力,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产生科学学习的内驱力,才能提高效率,在不断探究过程当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如何科学地确定教学起点

如何科学地确定教学起点

综合2013·1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教学。

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然而,我们教师平时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情况分析,缺少对教学起点的研究,导致教学起点与学生的实际不相吻合,或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科学地确定教学起点呢?一、时机把握———课前为主,课始为辅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基础的了解最好选择在新内容学习之前进行,但要合理把握时间,不宜太早。

1.课前了解:即教师上课前采用多种方法、通过不同途径去熟悉学生、了解学生,从而真正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等等。

教师可采用与学生谈话、给学生课外辅导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基础,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前可作如下课前了解:(1)了解学生对《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掌握情况。

(2)让学生很快地数出一堆物品,观察用“一五、一十、十五……”这样五个、五个地数的学生的情况。

(3)观察学生使用的练习本、文具盒等物品(这些物品上常常会有乘法口诀)。

(4)让部分学生试背“乘法口诀”。

2.课始了解:即教师在课始揭示新内容后,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新内容的了解情况,教师从中观察学生的真实基础,从而确定教学起点。

例如,教《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课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来了解学生的基础:(1)请你举例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数。

(2)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对于小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二、知识基础———逻辑为基,现实为本教学起点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任务分析和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分析。

因此,教学起点的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由教材的任务分析而来的逻辑起点;第二是由学生知识水平分析而来的现实起点。

1.逻辑起点:即与课标规定、教材学习进度相对应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内容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们教师需进行调查,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课前谈话,课始、课中提问:如“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方式,听一听不同层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万以内数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并不陌生。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个别学生的读数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数中间有两个零的数上。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数字自由组数—将数分类—学生充分读数—讨论、小结读数方法”这样一种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起点上,让学生在读数中感悟读法。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教材的呈现次序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逻辑起点,这涉及到教材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也是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之一。

当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时,我们有必要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适度的调整。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材提供了这样一条教学路径: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积累感知;2、看着得数想乘法算式;3、看着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当在课前寻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教学方案。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得到的结果是有一半左右的同学知道分数,而且会写、会读,个别同学还能正确的说明比较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例如二分之一等。

但也有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分数这个概念,一点基础也没有。

这说明本班大部分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知识的起点很高,而有些学生的知识起点却较低。

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案就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的知识起点进行设计。

可以直接引入分数,让学生尝试利用图形来说一说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全班同学知识的全面化。

这样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有时,还可以通过自学和预习的方法使学生达到知识的高起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以学生的高起点为基础,进行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就有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圆的认识》教学片断师:你对圆有哪些认识?(只有几个同学举手)大部分同学还不太清楚。

老师知道我们同学的自学能力很强,接下来就请大家先自学一下有关圆的知识,认为重要的请用笔画一画或圈一圈,有什么看不懂的在旁边做个记号。

(学生进行自学,大约5分钟)师:好,下面汇报一下你们自学的情况。

生:我知道圆有圆心、半径、直径。

生: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生:半径、直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直径是半径的2倍。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板书。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看懂了那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你们真的看懂了?生:看懂了!师:那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什么是圆心?生:一个圆的中心就是这个圆的圆心。

师:(举起一个圆形纸片)那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基本上能了解本堂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但大多只浮于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的。

所谓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度。

学习起点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文本、《课标》的规定应该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把握学习的逻辑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计划性,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

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基础。

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克服教学中的浅层性。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找不准教学起点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现象较为普遍。

教师在设计教案前必须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知识的获得需要教师的点拨等。

总之,要以学定教,找准课堂教学起点。

一、对教材进行深度把握,探究文路,做到“胸中有书”
一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由于受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有的教师把数学设计变成教材的复制,课堂成了教材的“演绎”,缺乏对文体的深度把握,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叶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可见,深入把握文本是多么重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广大教师像艺术家一样精心设计、尽情投入。

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过程,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巨大挑战。

但我们相信,任何一位教师都不会面对这种挑战而退缩,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