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试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的“变”与“不变”
试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的“变”与“不变”作者:夏运长向馥君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31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一个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的变化,充分体现我国生产和需求的巨大变化,但巨大变化背后还有“不变”的方面,这就提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看清主要矛盾转化中的“变”与“不变”,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主要矛盾;新时代;变;不变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继1956年党的八大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重要论断以来,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新论断。
这个新论断是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的“变”社会主要矛盾包括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生产端和需求端的显著变化,导致了主要矛盾的转化。
(一)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这是生产力发生变化的首要方面。
GDP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去年的突破90万亿元,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012年的11.4%到2018年的16%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超过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总和。
去年GDP总量达到了美国的66%,意味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赶上并超过美国。
工业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是生产力发生变化的根本方面。
自2010年开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
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生产的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首位。
目前,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者:李荣亮张维真来源:《求知》 2019年第1期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它作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九个必须坚持”之一加以概括。
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基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保证改革进程富有成效地开展,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深化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在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
要“全面掌握”“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运用辩证、矛盾观点分析三者的关系,改革就是求变,发展就是求新,稳定则要求在改革求变发展求新的过程中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度,保持一个秩序,能够正确处理秩序与进步的关系。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作者:王宜胜来源:《兵团党校学报》2017年第06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
我们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与“不变”的内涵基础上,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认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基本国情;国际地位[作者简介]王宜胜,男,中共济南铁路局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与党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是我们党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切实解决矛盾,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一、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社会主要矛盾反映的是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人民群众的期望、需求(即需求侧)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即供给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确立国家大政方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表述,相较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其主要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需求侧来看,将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拓展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因为,改革开放近40年来,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扶贫减贫、改善民生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就,总体实现全面小康。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个哲学维度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个哲学维度作者:张志斌庄倩琳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7期摘; ;要:要想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就要找准时代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哲学分析。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蕴含的辩证法: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变与不变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新时代;主要矛盾;哲学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这一判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在社会问题中的深刻体现,是对矛盾内涵的深刻把握。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剖示以下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一、从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这一对辩证关系上看矛盾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正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在其发展的始终贯穿了矛盾。
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按照不同的作用和地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就是在不同的划分方法中存在的两类不同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两对不同层次上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与社会非基本矛盾相对立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非主要矛盾相对立。
这两类矛盾虽然处于不同的层次上,但二者之间存在辩证的关系,社会主要矛盾是被社会基本矛盾所规定的,并受到其制约。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2](196)。
這是马克思早期的提法,指的是社会基本矛盾,所以其他矛盾都是由这一矛盾衍生的,因此它是最基本的。
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诸多的社会矛盾当中占支配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因为它反映了当时当地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实践。
善于诊断时代的脉搏,才能准确解决时代的问题。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
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及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都比较突出。
但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尚未理解通透,没有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存在很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具体事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结合视频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刻阐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措施,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锐意进取,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及其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分析生产与需要的辩证统一、“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的基本理论,深刻理解且坚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增强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学生通过学习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观看视频《重塑河山》,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出解决主要矛盾的“曙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青少年将知识内化,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时代建设的征途中,构建自身的意义世界,增强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难点:新时代如何一以贯之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法、合作探究法。
【设计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顺承《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时间脉络进行的,因此本课设计也就没有按照教材直接进入新时代的内涵,而是在前面续写了一个部分,这从逻辑上更合理,因为新时代之所以为新的时代,那应该与过往的时代有过比较,在经济、政治、人民生活各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和改善,从而更好地得出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因此最后本框题的设计呈现为以昔日之中国、今日之中国、明日之中国三个篇章串联全框教学内容。
试析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收稿日期:2019-12-06作者简介:王迪(1995-),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试析新时代的“变”与“不变”王迪(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2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与“不变”是一对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矛盾。
一方面,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这是物质存在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事物本身内在的规定性是不变的。
只有坚持这个“不变”,事物的变化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进入新时代,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党的领导的“变”与“不变”是发展的本质特征和政治保证。
两重维度的“变”与“不变”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发展同频共振,把握好新时代以来的“变”与“不变”,认清实际国情,深刻影响着“中国之制”转化为“中国之治”的历史进程。
一、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11。
这一重大判断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做出的,是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的现实基础。
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12这就要求在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同时,辩证把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不变。
(一)主要矛盾的“变”纵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历程,发现党在各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过九次判断。
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而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降为次要矛盾。
基于此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并进一步推动抗日战争胜利。
1956年中共八大依据当时国内形势变化,进一步指出我国主要矛盾已然变成“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
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说法
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说法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科学把握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才能在新时代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明白中国的特殊的国情,“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由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了中国基本国情,才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有一个认清国情的问题。
经过艰辛探索,我们党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实践证明,只有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才能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向前进。
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急于求成干超越现实、超越阶段的事。
我们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绝不是说这个过程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这一过程必然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变化到整体变化的过程,要经历若干具体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就是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生了阶段性变化,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从生产方面来讲,已经不能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来概括。
另一方面,从需求方面来讲,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可见,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把握、对人民需求变化的敏锐回应。
正确认识和坚持两个“没有变”
党校学员“两带来”Chinese Cadres Tribune482020.0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变”与“不变”历史方位的判断,是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然结果,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必然结果,如何正确认识和坚持两个“没有变”?如何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更好地坚持、巩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这都需要借助历史视角,从“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来厘清认识。
一、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认识两个“没有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页)只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只从生产力层面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时代变迁。
恩格斯也曾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定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7页)这些论述为我们科学地认识新时代提供了理论依据。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时代的科学认知,我们可以看出,新时代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世界仍处于十月革命开创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认识和坚持两个“没有变”段守亮文_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党校学员“两带来”Chinese Cadres Tribune 492020.01的大时代。
也就是说,只有把新时代放置于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才能更透彻地理解其时代意义和时代特征。
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判断。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不变与变化的统一
“不变”与“变化”的统一———新时期我国教育方法论的价值选择摘要:近年来,我国方法论价值选择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变”与“变化”的思想,这实际上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原理与方法论。
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这一思想,明确阐述“不变”与“变化”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与这一思想相关的教育创新和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施教,为我国以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关键词:教育改革培养“创新能力”教育方法改革课程改革一、“不变”与“变化”思想的基本观点(一)在人类文化中存在着“不变”与“变化”的东西在人类文化中存在着“不变”与“变化”的东西,虽然在人类文化是变化无限的,但是经过我们深入的思考便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超越时空而不变的东西”和“随时代一起变化的东西”,这两方面是复杂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两方面表述为“不易”和“流行”。
这也就是说,所谓的“不变”,实际上就是指“超越时空而不变的东西”;而所谓的“变化”,则是指“随时代一起变化的东西”。
而这就是从一般意义上对人类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问题的论述。
(二)教育既要继承“不变”的东西,又要接受“变化”的东西我们应着眼于未来, 认为教育一方面必须切实不断地认识“超越时代而不变的东西”,另一方面还必须以敏锐的感觉接受“随时代一起变化的东西”,这也就是说,教育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接受新文化、新知识。
这即是以辩证的观点,从“不变”到“变化”的视角,系统的阐述了教育的文化功能问题。
(三)教育要贯彻“不变”与“变化”的统一经过研究与考察, 我认为在把握教育改革的本质时, 应该把“不变”与“变化”统一起来。
这也是为了避免使教育陷入“独断”和“僵化”或者堕入“轻佻”和“浅薄”,教育改革既不能仅固于前者( “不变”),又不能流于后者(“变化”)。
[1]教育改革既要考虑以前教育的成就与问题, 又要展望未来的教育的走向。
因此我们在考虑古往今来教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时,也应当认识到问题的根本是其中贯穿着“不变”和“变化”缘故;在思考面向21世纪教育理念的模时,也同样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准确分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运用唯物辩证法准确分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作者:罗文武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1期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该变化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点,根据我国社会的基本现状所总结出的一个科学论定。
唯物辩证主义指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一切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寻找问题原因,并尽快解决它。
”同时又强调:“矛盾存在特殊性,具有主次之分,能够内部转化。
”由此来看,利用唯物辩证法准确阐释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具体内涵,方可准确构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转化的理论体系,并由此找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有效策略引言中国共产党在解决社会矛盾及相关问题时,需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辩证思维能力从本质上来看,则是确定矛盾、分析矛盾、处理矛盾,把握关键要素,探析事物发展规律。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化,能够凸显出唯物辩证法在矛盾形成、矛盾转化、矛盾应对等方面的哲学思维。
恩格斯曾强调:“客观辩证法是指在整个自然界中发挥支配功能的理论体系;主观辩证法代表着辩证的思维,能够在自然界中随处发挥作用的、对立面的运动的一个体现。
”站在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相融合的层面进行分析,社会主要矛盾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来临,存在重要的划时代作用,蕴藏着丰富多样的思想寓意,应对其进行多个层面的理解和阐释。
一、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一)运用了矛盾学说及矛盾分析法根据唯物辩证论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
对于主要矛盾而言,其能够对事物的发展造成决策性的影响,所以,紧抓主要矛盾,有利于解决问题。
凭借着矛盾学说、矛盾分析法等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是党实施改革期间积累的一个关键经验。
新时代先进人物报道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先进人物报道的“变”与“不变”作者:李维来源:《声屏世界》2019年第04期摘要:先进人物报道是媒体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当前一些媒体的先进人物报道格式化、套路化较明显,令人难以接受。
要想扩大先进人物报道的影响力,就要把先进人物的事迹放到时代大背景下进行考量,就要辩证把握社会主流思想“变”与“不变”的关系,分析时代和先进人物关系“变”与“不变”的若干方面,最终在报道中展现伟大时代与先进人物“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改革开放; 先进人物; 变; 不变通过节目报道时代大潮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是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当前要想做好先进人物报道,必须融入时代大背景,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历史长卷中展现人物“变”与“不变”的各种辩证关系,使人物与时代交相辉映,让个人和社会水乳交融。
应把握改革开放时代大背景中的“变”与“不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无视这些变化,或者对这些变化的认识不深刻、不准确,那么就很难想象能够在报道中全面地展现改革开放时代大背景下的人物和社会变迁。
一、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力巨大解放和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
对先进人物的报道,也要相应体现这种变化,注重对于先进人物带领、帮助他人改善生活方面。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期要抓什么样的典型?有的认为,要抓致富‘能人’类的典型;有的认为,要抓行业‘新人’类的典型;有的认为,要抓发展的‘带头人’、群众的‘贴心人’、政策的‘传播人’这样的典型。
无疑,这些典型都是我们所要倡导的,都是人们应该学习的。
抓典型,更具意义的是要树立精神上的榜样,让人们学习典型所体现的精神,让典型身上的精神发扬光大。
”①这里所指的几类先进典型,无一不是随着改革开放事业大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最能彰显时代特征。
8.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1课时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素养1. 理解辩证思维的含义。
2. 区分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
3.了解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历程。
4. 认识辩证思维的特征。
情境与问题1. 通过了解建设埃及阿斯旺水坝带来的效益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影响,认识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进而意识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
2.通过列举“盲人摸象”“荆人袭宋”等传统故事案例,认识形而上学思维的错误。
3. 通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解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
4. 通过认识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要求,理解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法、讲述法、交流法,认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必要性。
2. 通过讲述法、交流法、案例法,认识辩证思维的特征及其重要作用。
重点1.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
2. 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和意义。
难点辩证思维对认识事物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马克思和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后来又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思考:怎样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灭亡条件的认识?【设计意图: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灭亡条件的论述,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发展。
】二、主题探究活动主题探究活动(一)辩证思维的含义1. 辩证思维的含义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是“不变”与“变”辩证关系的统一,是坚持根本与不断创新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从“不变”的立场与原则来看,讲好中国制度故事,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中国制度故事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变。
改革开放: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A s a tT eesya aye h a o iu rbe f m tefl wn se t:( )tepo lm n esca b t c : h sa n lssteh r no spo l r h ol ig3ap cs 1 h rbe a dt o i r m m o o h l
另 一 方 面 , 革 开 放 又 不 是 一 切 推 倒 重 来 。 早 在 改
领导 地位始终 不变 , 证 了社会 安定 团结 ; 保 我们不
断增 强党 的阶级基 础 、 扩大党 的群众基 础 , 但坚 持 党 的性 质和宗 旨始终 不 变 , 持 和发 展 了党 的 先 保 进性 。这 是 我 国 改革 开 放 之 所 以 成 功 的根 本 原 因 当今 时代是 一个大 变革 、 大发展 的时代 , 何 任
要求 。
了各种 各样 的矛盾 和 问题 。在 这 种情 况 下 , 建设 社会 主义 和谐 文化 , 消解 不 同群 体 间 在利 益 分配 中可能形成 的价值 观 分 化与 对 立 , 确立 一 种 全社 会普遍信守 的 文化理 念 , 现对 中 国文化 精 神 的 实
3 8.
[ 参考 文献]
m a i ;() tem to fomn ehr oi s teo te hs a adte id 3 . e ut a ev o — en g 2 . e do fr i t am n u a fh yi l n n ;() t l r ni n n h h gh o s t p c hm h c ul r
大人 民共 享改 革 发展 成果 ; 我们 推进 政 治体 制 改
从经济数学中“变与不变”问题的辩证关系谈起
从经济数学中“变与不变”问题的辩证关系谈起(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内容提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数学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经济数学中的辩证思维,在经济数学中渗透辩证的思维方法,可以使人们对经济数学的认识产生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增长思维智慧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运动;转化;思维功能;运用初等数学基本上研究的是常量数学,而经济数学研究的是变量数学。
经济数学中的变量已不是考查事物运动的一个断面,而是运动的整个过程,已不是“拍照”而是“录像”了。
正如恩格斯曾指出:“初等数学,即常数的数学,是在形式逻辑的范围内活动的,至少总的说来是这样;而变量数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微积分,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
而辩证法突破了形式逻辑的狭隘界限,所以它包含着更广的世界观的萌芽。
”经济数学中变量的“变”与“不变”,反映了事物运动变化与相对静止的两种不同状态,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数学科学的有力杠杆之一。
”这种理念是打开经济数学之门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发现事物的规律,把握事物的关键,考察事物的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的“变与不变”以及对事物应变能力的强弱,有的放矢地处理问题关键所在。
一、认识经济数学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是极限的思想。
我们用极限的思想去讨论函数的两个基本概念:变率与求和,这也就是微分运算和积分运算的起源。
极限思想揭示了变量与常量、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
借助极限思想,我们可以从“不变”认识“变”,从有限认识无限。
学习微积分也就是要学会灵活运用极限思想去简化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变率问题在经济管理中,常常会使用变化率的概念,而变化率又分为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边际函数)。
平均变化率就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比。
如我们常用到年产量的平均变化率、成本的平均变化率等。
如何理解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
试题:如何理解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进人新时代的基本前提,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时代”这个词,在《辞海》中解释为:指历史上依据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来划分的社会各个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新时代”的内涵有五点:第一,从历史现在、未来的联系上看,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第二,从我们承担的历史使命看,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放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看,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第四,放到民族复兴的角度看,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第五,放在世界大局中看,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一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二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依据。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親、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这两个“前所未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则是进人新时代直接性的标志。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決了许多长期想解決而没有解決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不含糊;必须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唐洲雁,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济南250002)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其敏感程度、复杂程度也前所未有。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全党全国上下如何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始终不渝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我们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使我们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事关国家根基、人民福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必须始终坚持不动摇,须臾不可背弃或偏离;对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加以创新。
任何社会制度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社会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它所追求的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平等,实现人类彻底解放,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等价值理念,就始终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它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发展,凝结着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奋斗历程。
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伟大实践结晶的社会主义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者:刁静洋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22期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考察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既可以加深对这一变化的认识,又可以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社会主要矛盾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07-0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明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以这一判断为依据,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业已进入新时代。
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进行研究,将加深我们对这一变化的认识并得出有益启示。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唯物辩证法思考(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运用了矛盾学说和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中,事物具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因此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工作的重心和主要任务。
以矛盾学说和矛盾分析法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是党在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经验。
党的八大明确了“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这一正确判断指引着全国上下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
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这一判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第一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而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定位,则明确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成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据此确立的今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一矛盾。
新时代主要矛盾与基本国情的内在关系与意义
D O I:10.13600/j.c n k i.j p s s l o f.i s s n.1009-4326.2018.01.001新时代主要矛盾与基本国情的内在关系与意义赵㊀耀(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ʌ摘㊀要ɔ㊀迈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然而基本国情却保持不变㊂社会主要矛盾之变与基本国情不变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㊂深入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演进过程㊁深刻内涵与客观依据,探究基本国情不变的重要原因,把握二者之间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新时代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㊂主要矛盾之变与基本国情不变互为逻辑前提,遵循共同的逻辑依据,指向一致的逻辑归宿㊂二者 变 与 不变 的辩证统一可以为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规避错误思想㊁提供坚实依据㊁划定工作重点㊂ʌ关键词ɔ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基本国情;矛盾转化;内在关系;意义ʌ中图分类号ɔ㊀D61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1009-4326(2018)01-0001-07㊀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个 新 字贯穿始终,新时代㊁新矛盾㊁新思想㊁新方略㊁新任务㊁新征程构成了新的重要思想㊁重要观点㊁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㊂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阐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㊂ [1]同时在此判断基础上提出: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㊂正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内涵㊁现实根据,把握基本国情 不变 的具体原因,继而准确理解变与不变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对于全面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力量凝聚到新时代的战略任务上来,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㊂一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内涵和客观依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明确与把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建设全局,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途命运㊂因此,我们必须要仔细探究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渊源,深入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全面领会它的内涵意蕴,掌握它提出的工作要求,从而为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做好充足准备㊂(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是不同的㊂只有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够准确把握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社会的主要发展特征,才能够据此明确发展任务,作出正确发展战略㊂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上,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㊂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展开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㊂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㊂ [2]314并以此为依据开始着力解决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㊂胜利油田党校学报㊀㊀2018.1 J o u r n a l o f t h e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S h e n g l iO i l f i e l d㊀㊀V o l.31N o.1ʌ收稿日期ɔ㊀2018-01-11ʌ作者简介ɔ㊀赵㊀耀(1994-),男,安徽滁州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㊂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认识是符合当时国情的,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党将国家工作重心由社会主义建设向阶级斗争偏移,最后将社会主要矛盾错误认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段的矛盾㊁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结果导致了 文化大革命 的爆发,给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彻底否定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认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㊂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㊂ [3]54此后,党的十二大㊁十三大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展,党的十四大将其写入党章,党的十五大㊁十六大对其进行了重申和强调㊂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与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的论断,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㊁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均没有改变的论断,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但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改变的论断㊂正是我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于社会主义矛盾的正确判断和科学把握,促进了我国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发展㊂由此可见,主要矛盾的判断和把握必须以具体的国情为基础,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盛衰退㊁社会的进步和倒退㊂而十九大对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判断,正是在对中国当前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结论,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特征的正确抉择㊂(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内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对需求㊁供给以及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变化的分析基础上做出的判断与结论㊂在需求层面,从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转变为 美好生活需要 ㊂ 美好生活需要 较之之前的提法内容更广㊁范围更宽㊁层次更高㊂其中不仅包含着对于衣食住行等为代表的 物质文化需要 的硬需求,同时也体现出人民对于民主㊁法治㊁公平㊁正义㊁安全㊁环境等方面 软需求 更高的追求和向往㊂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困扰人民许久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当前人们的需求呈现出更加多样㊁多面㊁多层的特点㊂而在供给层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得我国的经济体量稳居全球第二㊂这也使 落后的社会生产 问题在很大程度得以克服和解决,而当前发展中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对当前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深度把脉后得出的结论,较之 落后的社会生产 解决难度更大,需下气力更多㊂它要求发展从 数量 向 质量 转变,从 速度 向 效率 转向,这无疑对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下达了更难指标㊂而需求㊁供给两方面的变化必然引起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同样也为我们指定了工作任务,划定了工作重点㊂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大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㊂可见,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正是通过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深度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和发展程度基础上做出的及时调整和正确选择㊂(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结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根据和现实依据,它既是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同时也是一次重大实践突破㊂从理论层面而言,它坚持和运用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唯物辩证法精神㊂恩格斯曾经说过: 所谓 社会主义社会 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㊂ [4]693我党也正是根据国情和时代的变化在不断的认识㊁校正㊁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提出和修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工作方略,从而实现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㊂同时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主要矛盾以 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为追求,这集中体现了我党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人民至上的不变初心㊂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不代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彻底解决㊂毛泽东曾经说过,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㊂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 [5]323㊂当前旧的矛盾并没有因为新的矛盾出现而消亡,它还在我们社会中的某些领域以某种方式存在着,但其主要矛盾位置的转变也使得当前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发生了变化㊂从现实层面而言,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向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㊂目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1]㊂除此之外,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出现提升, 2016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㊂相较于1978年全体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34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5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元的人民生活水平状况已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㊂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和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使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对于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扩展为对于精神享受和品质追求的更高需要㊂同时,当前我国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㊂不同群体㊁不同阶层㊁不同领域㊁不同行业等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出现以及社会创造活力不足㊁创新力没有充分释放等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存在使得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愿望面临重大障碍和阻隔㊂二、新时代基本国情不变的原因探析在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发展背景下,深入探究基本国情没有随之转变的主要原因,把握其所带来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制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工作计划和实现对策具有重要的作用㊂我国基本国情 不变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对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科学诠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个是以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第一阶段,另一个是以按需分配为特征的高级阶段[7]21㊂后来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这个第一阶段指的就是社会主义,而高级阶段是指共产主义㊂此后列宁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身依旧可以划分阶段的思想,并提出了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形式的社会主义 完全的社会主义 等提法[8]250㊂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也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身可以划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思想[9]116㊂1981年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根据我国基础差㊁人口多㊁底子薄的社会现状和发展态势,我们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10]212㊂而这一论断在党的十三大上形成了完整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即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㊂此后,我党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方位的定位作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㊁进行改革开放的总依据,并通过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了重申㊁强调和延展,得到了全体人民对于这一理论的高度认同和普遍支持,并将其作为我国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㊂马克思曾经说过,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㊁既定的㊁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11]585㊂这次我党在十九大上再次重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正是表明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坚守,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形势一片向好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意识到我国的发展依旧没有真正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背景㊂而这也体现了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全面把握和科学诠释,体现出共产党人在鲜花掌声和欢呼喝彩中依旧坚持实事求是和不忘初心的政治底色和高尚情怀㊂(二)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牢固坚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性定位,是我党出于对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和改革开放以来成败得失的深刻反省后得出的科学论断和重要结论㊂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大地,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丰富㊂但一些错误性的认识和模糊化的思想也在悄无声息地生根发芽㊂面对着改革红利和国家成就,少数人出现了淡化社会主义的认识,认为只要能富起来什么都不重要,甚至出现了抛弃社会主义,实现快步发展的歪曲思想,认为社会主义阻滞了经济的发展,延缓了社会的进步㊂还有一部分人出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片面理解,对其进行歪曲解读,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 资本主义化 的表现,借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否定来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㊂甚至有人被西方思潮所蛊惑和控制,大肆宣扬 民主社会主义 ,要求在经济上取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政治上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利用 福利国家 的模式改造中国,将其推入资本主义私有化的深渊,使其走上 民主社会主义 或 社会民主主义 的歧途[12]㊂这些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性质不正确㊁不坚定㊁不自信的态度和认识使得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性质的正确性出现了思想上的摇摆和怀疑㊂邓小平曾多次强调: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㊂ [13]311当前, 中国威胁论 中国霸权论 等不实言论在国际上甚嚣尘上,部分西方国家也在试图阻止中国的强大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内在统一体,一旦放弃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也将成为无本之木㊁无源之水㊂而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和实践经验无疑在警醒我们,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将无法实现发展和超越㊂正如邓小平曾经强调的那样: 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㊂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㊂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㊂ [13]311因此,当前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守社会主义性质㊂一旦我们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将社会主义边缘化,我们的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就将失去奠基石和稳定仪,国家的安定繁荣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就将面临威胁与挑战㊂而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正是要彰显我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强大意志,就是为了清除对社会主义性质的各种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牢固树立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和深度认同,从而为实现新发展㊁夺取新胜利㊁书写新篇章凝聚智慧和力量㊂(三)是对当前社会发展程度的准确衡量蛟龙探海㊁墨子探微㊁大飞机翱翔等等,一项项举世瞩目㊁意义非凡的创造和成果固然值得我们骄傲欣喜,但在这些丰硕成果和巨大成就面前,依旧需要理智地看到: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改变㊂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⓪序言“中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㊂ [14]592当前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助推了我国的基本国情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促进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但其并没有改变初级阶段的根本性质㊂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要通过基础㊁全面㊁综合的观察和衡量才能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㊂在经济方面,当前我国的G D P稳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 D P只占到世界的70多位,处于中游位置㊂在文化方面,据教育部2016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42.7%[15]㊂我国教育层次还是以高中及以下阶段为主,同时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匀,老少边穷地区教育相对滞后,这都使得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差距㊂在社会方面,社会的贫富差距依旧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5㊂而基尼系数超过0.4就属于差距较大,超过0.5就属于差距悬殊[16]㊂同时,中国居民的财产差距迅速增加,2010年全国居民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高达0.739,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财富分配高度不均等的国家之一[16]㊂在生态方面,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依旧不足,生态发展要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㊂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但量变不等同于质变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助推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属于基本国情总体性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质变,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们只有坚定此认识才不会盲目自信,避免发生错误㊂三、社会主要矛盾之变与基本国情不变的内在关系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之 变 与基本国情 不变 看似对立,实则是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的㊂准确把握两者间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前进路径㊂两者之间具有高度内在统一性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两者互为逻辑前提基本国情 不变 与社会主要矛盾之 变 都是立足于中国实际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反映㊂基本国情 不变 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之 变 的前提和基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新情况㊁新特点,是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不变的重要标准和线索,两者互为逻辑前提,具有高度统一性㊂一方面,基本国情是从社会性质及发展程度来定位我国的发展态势,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着质的规定性基础㊂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既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即: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基本制度,同时也是生产不够发达㊁经济较为落后的社会主义㊂而生产不够发达的发展特征经由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但出现了更加突出的发展问题,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㊂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总量的提升所带来的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实现也使人们由原来的对 物质文化需要 扩展为对 美好生活需要 ㊂可见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牢牢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判断把握上,基本国情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立论基础㊂另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是从需要和生产的矛盾互动规律中来把握中国的发展态势,为科学判断基本国情提供着量变的参考内容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存在揭示了我国当前的发展并没有彻底改变初级阶段生产不够发达的发展状况,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旧存在,城乡㊁区域㊁社会群体㊁人与自然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社会创造力和创新力没有充分释放,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是很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体现出了初级阶段生产不够发达的基本特征,表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存在着不发达因素㊂因此,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量变积累没有促使基本国情发生超越初级阶段的质变飞跃,我国依旧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㊂(二)两者遵循共同的逻辑依据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至今,主要矛盾论和基本国情论经历了产生㊁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演变过程,但二者一直遵循着发展的共同主题依据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道路依据㊁社会主义建设规律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共同理论依据㊂一方面,在40年的漫长征程中,我们国家经历了改革开放㊁建设小康社会㊁全面深化改革㊁争取实现中国梦的发展历程,国家实现了从富裕到强大的历史性转化㊂ 科学发展㊁和谐发展㊁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发展特征,它要求发展要合乎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 [17]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1]248㊂新时代党情㊁世情㊁民情的发展变化,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民利益诉求的需求转向和发展突出问题的转变使得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论述已经无法准确反映当前的客观实际,需要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判断和概括㊂党的十九大通过对历史和现实㊁理论和实践㊁国内和国际多个观察视角的比较把握所得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重要结论,是符合时代观和历史观的正确判断,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认识,也是对社会发展逻辑的科学诠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深切关照㊂另一方面,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中人民需求的转向和发展问题的变化是矛盾双方在发展过程中内在演化的结果,是需求和供给两端的变化导致的双方关系的转变,属于矛盾内部斗争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一直存在于矛盾双方形成的同一体之中,它并没有改变矛盾的同一性,即需求和供给两者矛盾并未解决,社会并未实现充分平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还未实现,这些因素致使我国的社会发展并没有脱离初级阶段的发展程度,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㊂(三)两者指向一致的逻辑归宿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㊂以人民为中心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要矛盾之 变 与基本国情 不变 的共同逻辑归宿㊂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是一个历史的㊁具体的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的需要层次发生变化,需要范围实现扩张㊂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民主㊁法治㊁公平㊁正义㊁安全㊁环境等方面拥有更多需求㊂因此,我们用 美好生活向往 更能彰显新时代人民需要的内涵特征,更加贴近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变化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阻碍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大障碍,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㊂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敏锐把握人民需求变化,准确反映发展突出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立足点,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题中应有之义㊂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向好,国家取得了历史性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作者:倪佳瑜史诗悦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33期
摘要:在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不断摸索到自信向前,我国走过了一段曲折艰辛的历程。
在变与不变中,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身,经历了贫穷落后向高质量发展的前进。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观点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时代潮流中不断向前。
关键词:改革开放;变与不变;辩证统一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改革、勇于担当,在人民群众最关心,在中华民族最需要的事情面前不断向前,实现了自我的突破,为国家人民谋取了幸福生活,取得了瞩目的历史性的成就。
四十年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政治环境还是执政要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变与不变之间坚守自己的初心,是需要不断反思学习的问题。
其实,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思考,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的。
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存在,才会推动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也正是因为在变与不变之间守住了自己的初心,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行、纯洁性,在时代的大舞台上发挥着引领的作用,为中国乃至世界贡献自己的智慧。
一、变化的国内外局势和不变的时代主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象征着我国从封闭落后向富裕开放方向的发展。
改革开放决策伊始,我国刚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在这场运动中遭遇到了空前的打击,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各项事业搁浅。
而在国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经初见端倪,人类将步入两次工业革命后的另一次大飞跃时代。
在这样的国内外背景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力排众议,相应时代号召与人民的需求,迈出了改革开放决策的第一步。
在这四十年来,国内外局势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既包含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飞跃,同时也包含与国际交往交流关系的变化。
在这四十年里,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遭受了严峻的挑战与损失,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让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得不进入反思向前的阶段。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好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难题。
四十年里,从“两级争霸”到“一超多强”,国际形势发展的主题却没有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与向往。
在这四十年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相继发动过数次反恐战争,实际加剧了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紧张的局势。
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仍然是困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这四十年里也经历了诸多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各种幌子故意制造事端,目的
就是限制中国的发展,甚至是破坏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
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也是当前的中国人民需要共同面对,共同维护的。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在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局势中守住内心的底线,为人类的和平作出贡献,是需要这个时代的有志之人共同面对、共同反思的。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唯物辩证法中辩证统一的思想是我们对待四十年来变与不变的观点,也是面对四十年来国内外局势变化应该有的正确心态。
只有和平,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才能谋取发展,才能促进世界的团结,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虽然有诸多困难,但四十年来的变化告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坚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强权面前不低头,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挑战面前迎难而上,这些才是对时代和平与发展主题的守护与践行。
二、变化的执政环境和不变的不忘初心
四十年来,变化的不仅是国内外局势,国内执政环境的变化也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与不忘初心的精神。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句话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四十年来的努力与奋斗,也包含了四十年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导致的执政环境的变化。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目的就是要针对党内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从而净化党内工作之风,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创造的辉煌,在世界政党中是少见的。
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得到人民群众支持的秘诀,正在于她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崇高价值理念。
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自身执政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开展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中国共产党绝不以统治者自居。
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断摆正自身的位置,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信仰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一切力量的源泉。
正如习近平所强调,像爱父母一样爱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服务人民、感恩人民、敬畏人民为政治态度和基本立场。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
四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跃居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居功至伟,但在执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体制机制的一些漏洞,随之而来的就是腐败现象的出现。
這些不良现象加剧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的一些矛盾,也为党走群众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出了挑战。
部分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影响党的形象,在这一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不断推陈出新,对漏洞进行弥补,对不良对象进行处理,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新的、有效的尝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的方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源头上予以解决,这种勇于面对、敢于担当、乐于转变的精神值得全世界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在这样的历史使命面前,中国共产党在面对自身问题的时候更能够从容不迫,更能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变化的执政环境考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同时也是检验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的试金石。
这种变化也会更加增强中国共产
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更加坚定的走人民路线,从而使广大党员更加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中提升党性觉悟,在实践中不忘初心。
三、变化的主要矛盾和不变的工作方略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十年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了相关论述,就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四十年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世界落后水平,人民的温饱问题仍然是困扰社会公众最严重的问题。
物质匮乏、文化落后,造成了人民群众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
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发展,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
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迫切,同时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农村与城市发展二元对立等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在这样的问题面前,如何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如何将不充分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充分的发展?这些是困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难题。
矛盾的变化是必然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不断向前的,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如何转变工作方略,如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最大化地激发社会动能,处理社会问题,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奋斗发掘的。
在当前的格局下,美国发动贸易战、国内面临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工作方略更要落到实处,能够立竿见影,而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人浮于事。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方略就是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事业的行动指南。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嘉兴市南湖区的小船上,九十多年后,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小组织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党。
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身先士卒处理各种阶级矛盾;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则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变化的主要矛盾代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敢担当、善作为的决心与勇气。
在历史的潮头迎风雨而上,在矛盾中坚守群众工作这一基本方略,在实践中深入群眾中去,这一精神值得学习与发扬。
四、结语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如今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发现着一条最适合中国、最有益于中国的发展道路。
不管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还是执政环境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勇于担当。
四十年,世界的格局、国内群众的需要都在变,但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中华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我们要更加坚定走改革开放这条康庄大道,拥护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杜小三,杨惟.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与不变[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