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文学形象理想形态特征及表现
(1)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典型人物的普遍性指典型人物身上给予读者的某 些本质意味的生活内容,人物所负载的人生态度、 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等现实和历史关系的总和。
美国的威廉·莱伊尔:“鲁迅塑造的阿Q这个典型人 物,不仅中国有,其实美国也有,全世界各处都 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不少人身上都有反映。 我的太太有时就说我是阿Q……”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2.典型人物的美学特征
(3)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典型人物应该是“这一个” 独创性与细节 教材中将“艺术魅力” 解释为“生命的魅力”
和“灵魂的深度” 典型是对社会人生的发现,是参照,是烛
照自我的心灵之光。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别林斯基
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二、意境
1.意境理论发展 (1)萌芽期: 《周易》的言、象、意 汉代《诗大序》的诗言志,赋、比、兴的表
现手法 (2)发展期:魏晋至唐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神用象通,情变所
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 钟嵘《诗品序》 “滋味说”, “使味之者无极,
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2.意境的审美特征
(3)韵味无穷。 “韵味”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
语言和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较为持久的美感 效果。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 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 创构。从直观感想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 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
特定环境中体现出来的理想愿望、人生态度、思维方 式、行为准则、心理特点等多种素质的综合体。 金圣叹评《水浒传》“《水浒》所叙,叙一百零八人,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 口。”同一类人物也“定是两个人,定不是一个人”,林 冲和武松的不同。 “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 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 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文学形象基本特征的理解
文学形象基本特征的理解
文学形象是一种以文学形式来表达思想或感受的形象,这种形象通常具有抽象性,强调象征的力量以及历史的视角,具有独特的力量,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诗化:文学形象对真实生活进行诗化,将这种美好的意象具体化,赋予人
们一种新的视觉审美体验。
二、想象:文学形象通过想象给阅读者赋予不同的感情和思维,使人们受到极
大的启发。
三、象征:文学形象通过在文字和视角上的运用,表达文字中隐含的象征意义,运用隐喻以及对比等文字等手法,使人们对作品的精神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入。
四、历史:文学形象强调历史的视角,倡导以史观正气,根据古今来揭示人们
过去特定历史时期里的社会状况和由此产生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文学形象具有诗化、想象、象征和历史等一系列特征,为高校以及
高等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一方面,可以借此对社会孵化出可在政策创新上有力作用的优秀人才,引领时代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文学形象引导学生们读懂古今历史,同时培育学生们审美情趣和情感思维,追求自身人文素养,从而为社会青年型人才提供可塑性更加优良的创造力和未来发展动力。
简述文学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简述文学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文学艺术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独特的一种表现方式,它通过文字、语言和情感等元素,将事物和感觉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出来,带给读者视觉和感官的享受与体验。
文学艺术形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形象具有客观性文学艺术形象不是作者的私人感受或主观臆造,而是以客观的事物为素材进行塑造和表现。
这些事物既可以是自然物,如山水、花鸟、天空等,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场景、事件等。
这些客观事物被艺术家通过表现形式的转换和创造,在作品中变成了一个独立、具体、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虽然文学艺术形象具有客观事物的基础,但是艺术家在表现形象的过程中,会随着自己的视野和情感,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和创造,使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例如在《红楼梦》中,宝玉的形象虽然基于人物的客观事实,但作者在塑造上却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使之呈现出独特的气质和性格。
文学艺术形象不仅是一种具体的视觉形象,更是一种符号。
它在纸面上的形态并非一味地描述现实,更是意义的集合。
丰富的符号性,既可以隐藏在形象的细节之中,又可以自然地浸透到词语、语境之中。
如桃花在文学作品中往往代表着爱情和纯洁;中秋月圆则是中国文化中代表团结和团圆的象征。
文学艺术形象是作家将客观事物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情感转化而成的,因此它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仅是一个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更是作家对该事物内在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艺术家通过丰富的形象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文学艺术形象不是单一的形态,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
它不仅包括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和内部本质,还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创造性表现。
艺术家在塑造形象时,往往采用组合、象征、象征等手法进行整体性的表现,使形象更加生动而综合。
总之,文学艺术形象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符号性、情感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征。
在文学作品中,它起到了丰富作品内涵和感染读者的作用,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1.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文学形象指的是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动物、事物等具体形象化的存在。
以下是文学形象的几个特征:
1. 具体性:文学形象通过描述细节和描写特征来使读者形象化地感知到。
通过精确的描绘方式,读者能够直观地想象出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举止。
2. 独特性:文学形象通过独特的特征和个性来区别于其他形象。
每一个文学形象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故事、情感体验和个人特点,使其在作品中成为独立的存在。
3. 意象化:文学形象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直接描写,更多的是通过象征、隐喻和比喻等手法来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通过抽象、间接和多义的表达方式,读者可以在文学形象中找到更深层的含义。
4. 可塑性:文学形象既是作者心灵的产物,也是读者心灵的投射。
每个读者对文学形象的理解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因此形象的意义和形象的形态能够因读者的不同而产生多种可能性。
总之,文学形象通过具体性、独特性、意象化和可塑性等特征,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内涵。
阅读者可以通过文学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观,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文学形象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启发。
文学形象浅析
文学形象浅谈摘要:欣赏文学形象能使人直接感受实际生活的感性形态,在审美观照中把握自然与社会,确证人自身的本性与本质,即同时把握现象和本质。
文学形象还是作品艺术价值的直接体现,是文学欣赏与批评的具体起点。
关键词:文学形象、文学形象典型、文学意境、象征型文学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当然这仅仅是对文学形象总特征的一种模糊概述,在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还有着它们不同的具体特征,而且还要结合着对其高级形态的讨论才能看的更清楚。
当我们了解了文学形象的概述后,我们可以根据文学形象的特征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讨论讨论。
首先我们把文学形象能够伟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这是文学形象的一般性特征。
学习时应注意,文学形象的概括并不都是如过去理解的通过个别反映一般。
而是可以借助多种艺术方法,如以少总多。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传达出丰富内沙涵,这也正是文学形象的价值所在。
其次特征化在定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片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识记时应了解“特征”的内涵。
其中艺术止境形态则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象征意想构成,成为独立互补的三足鼎立的艺术止境结构。
文学形象作品典型在定实型作品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富历史意蕴的性格。
其作品中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典型是定实型叙事文学的艺术至境追求,应注意这个概念与传统典型论的区别,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折来识记。
并且通过对人物的生活环境进行真真实实描写,又可以通过其描写来升华作品典型。
在进行描写的时候不仅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又能辩证典型性格的辩证。
在通过对文学形象典型的深入分析中,可以得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主要特征通常要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同时也要有巨大、深刻的社会概括性。
成功的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应是丰满的、复杂的,应该呈现出多侧面、多方向、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特点
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特点
文学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具体人物和情节形象。
以下是文学形象的一些特点:
1. 个性化的特征:文学形象通常是由作家以其独特的方式刻画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外貌、性格、态度、思想等。
这些特征使得形象在读者心中具有深刻的印象。
2. 情感丰富的特征:文学形象通常具有丰富的情感描写,如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
这些情感表现使得形象更加真实、生动,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形象的内心。
3. 虚拟性的特征:文学形象通常是一种虚拟的、想象出的形象,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这是因为文学作品往往是在作家的想象中展开的,而不是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
4. 象征性的特征:文学形象通常具有象征意义,即通过形象的形象和特征来传递某种寓意和象征。
这种象征性使得形象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让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5. 复杂性的特征:文学形象通常具有复杂性,即在不同的情节和人物关系中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和变化。
这种复杂性使得形象更加具有可塑性和可理解性,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文学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人物形象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他们的个性、行为和命运都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文学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和思考。
首先,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多维度的,包括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他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既是一个聪明才华横溢的学者,又是一个情感丰富、容易受伤的人。
他的外貌并不出众,但他的言辞却充满了智慧和机智。
他的性格也是多面的,既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又有犹豫不决和内心挣扎。
通过对这样一个多维度的人物形象的描绘,作品更加丰满和生动。
其次,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是与作品的主题和情节相互关联的。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更是为了传达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是一个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人物。
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意味着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通过贾宝玉这个形象的塑造,作品传达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此外,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常常涉及到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人物的成长和变化是作品情节的推动力和发展线索,也是人物形象的丰满和立体的体现。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的小孤儿奥利弗,他从一个无助和被剥削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正义感和勇气的年轻人。
通过奥利弗的成长和变化,作品展示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善恶的思考,同时也传达了对希望和正义的追求。
最后,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常常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观点相关联。
作家往往会通过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者借助人物形象来探索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例如,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孤独和迷茫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他自己在成长和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内心世界,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文学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对作品深入理解的重要途径。
文学形象的特征
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的特点:概括起来,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的特点。
首先,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但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并不排斥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这是因为虽然文学形象却因为语言的中介而成为一种间接性的存在,但语言能唤起相应的表象,使人产生形象感,这是文学形象所以能获得具体可感性的心理基础。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虽说给文学接受带来了一些不便,它远不像视觉形象那样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对于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但是也正是这种间接性给文学形象的创造与接受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它不像其他艺术形象那样定型化,更能给人以主观的感受,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丰富它,具有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天地,使文学形象有了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意味。
其次,文学形象具有心象性。
文学形象需要依赖接受者的想象方可存在,说明文学形象实质上是一种意象或心象。
文学形象的心象性,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
文学可以将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捉摸的心理活动转化为使人能感知的艺术形象,即心象性形象。
心象性不仅见于个别诗句,有时候整首诗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心象性的文学形象。
现代小说也由追求物象描写而趋向追求心象性形象。
不能把文学形象片面地理解为可以“目睹”的“图画”。
它既有“图画”的物象,又有作家的“意象”“心象”成分,或者没有“物象”,整体上就是一个心象性的文学形象。
此外,文学形象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我们把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这是文学形象的一般性特征。
文学形象的概括并不都是如过去我们理解的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而是可以借助多种艺术手法,如由少及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传达出丰富内涵,这也正是文学形象的价值所在。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虚构人物、动物或物体,它们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描写和塑造而得以呈现于读者面前的。
作为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文学形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首先,文学形象是具有生命力的。
文学形象不仅仅是作者创造的一种描述,它们拥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和情感。
良好的文学形象能够像真实的人物一样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契合感。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形象,以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都栩栩如生,给人以说话、思考、感恩、痛苦的感觉。
其次,文学形象是具有艺术性的。
文学形象是作者用语言艺术手法所塑造出来的,它们具有形象、生动且有创造性的特点。
艺术上的塑造使得文学形象能够超越现实、追求真理、表现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的“玛利亚”是一个艺术形象的创造,它既是现实中的一个真实人物,又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反思和诠释。
再次,文学形象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文学形象往往具有多重意义和象征性,可以代表某种观念、价值观或者象征某种情感。
例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顽强的精神,是海明威对人性的思考和回应。
此外,文学形象是具有情感共鸣的。
文学形象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和共情。
良好的文学形象能够让读者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挣扎和成长。
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哈利、赫敏、罗恩等形象,通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而言之,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们具有生命力、艺术性、象征意义以及情感共鸣等基本特征。
通过对文学形象的鉴赏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时,对于作家来说,通过良好的塑造和描写文学形象,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地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是作者通过文字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形象特征的人物、事物或场景。
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特征:一、形象具有鲜明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鲜明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的特征。
这种鲜明性可以通过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使他们的形象具有了鲜明的特征,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特点。
二、形象具有生动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生动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的真实感。
这种生动性可以通过描写细节、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西游记》中,作者通过对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的描写,使他们的形象具有了生动的特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存在感。
三、形象具有艺术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艺术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的美感。
这种艺术性可以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词语选择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四、形象具有符号性文学形象在创作中必须具有符号性,即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场景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这种符号性可以通过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作者通过对老人和大海的描写,使得老人所代表的意义和大海所代表的意义相互呼应,达到了符号性的效果。
综上所述,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具有鲜明性、生动性、艺术性和符号性等特征。
只有在创作中充分运用这些特征,才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文学形象的特征及例子
文学形象的特征及例子
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学家表达思想、情感、折射思想——文化的写照。
它将作家看似无关联的物象、情节和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特征的特殊的力量。
文学形象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表达作者的意图。
文学作品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是文学形象都是带有作者特定意图的,通过形象形成的延伸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想法及思想主张。
比如,三毛的《在路上》中有"一行行人,慌乱地朝着哪一边去也不知道"这样的文学形象,形象中表现出作者对外来文化的反思,引发读者的思考。
其次,文学形象能够将主题思想更加深刻地打入人心。
作者在形象中融入了他内心所持有的哲理,用绝妙的文字来塑造一幅动人的画卷,刺激读者的感官,引导读者进行思想总结。
比如,郑愁予《雨季不再来》中,"雨季是我们情爱的夏天,她短暂而又美丽,轻烟般盛开,又在毫不留情的飓风中消失"的文学形象,丰富的意境使读者反思人生的沧桑变化,体会作者感悟。
第三,文学形象呈现出的是客观的历史面貌。
文学形象不仅具有表达意图的特性,而且也对描绘的历史印象都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当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沉浸在作者构建的文学世界中,得以体会不同时代历史文化,发现文化之美。
比如,鲁迅的《故乡》中所写的"故乡的泉水,古气息袅袅",将故乡深情挂心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文字里抚慰着读者多年不见的襟怀,重新振奋起梦回家乡的安宁感。
文学形象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把作者的思想主张传达出去,更令读者的思想深远的开阔,从而探索客观事物的秘密,深度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感受文学之美。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
文学形象的典型性,首先指的是形象所蕴含 的普遍性、概括性。 其次文学形象要具有鲜明、生动的具体性、 个别性。 衡量一个艺术形象是否具 有典型性,既要看它是否反 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必然, 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更要 看它是否具有独特性、个别 性。
典型性是独特性、个别性与普遍概括性的
有机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失去任何 一方,都将使形象丧失典型性。
三 典型人物与一定典型环境相统一
什么是典型环境呢? 典型环境是叙事性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环绕人物并 促使其行动的环境。这种环境也是独特性、具体性 与概括性、一般性的有机统一。 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必须能够概括一定时代生活 的本质和规律。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总是有机统一的。它们相互作 用,互为存在条件。典型环境决定着典型人物的个 性、性格;典型人物又以自己的行动给予典型环境 以积极地影响。
文学的形象和典型性
文学形象的本质特征
什么是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指文学作品中通过语言所描绘的一幅幅鲜 明生动、具体可感的画面。一定的形象画面联系起 来,构成一定的形象体系;许多形象体系互相交错, 构成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 文学形象包括:人物形象 自然景物(江河湖海、日月星辰、花 鸟虫鱼、亭台楼阁) 其他具体事物形象
典型人物形象是变化性与稳定性的有机统一
任何一个人物个性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 典型环境的变化和运动作用于人物个性,通过人物个性内部 各种因素的矛盾运动,使得典型人物性格不断的变化着。 另一方面,在人物性格的变化中又体现着相对的稳定性。 一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往往总有一些最 基本的性格特征保持着它的相对稳定性,使得这一人物始终 都是独一无二的。 例如:哈姆莱特的性格不管怎样变化,其基本倾向—忧郁、 延宕是不会完全改变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直带到另一个 世界。 总之,典型人物必须是一个鲜明独特、不可重复的人物个 性,这种个性是性格的丰富性与统一性、变化性与稳定性的 有机统一。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甲李津09523017 一、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就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就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就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她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与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与态度相连。
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与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
但就是文学在形象性上,就是其她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
一幅画,在视觉上就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就是风景,画耶稣就就是耶稣,画圣母就就是圣母,就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就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就是直观的。
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您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您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您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就是最直接的。
但就是文学形象不就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文学形象的模糊性就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异性造成的。
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就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就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把握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
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与味外之旨。
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就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与偏离,不单就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层次。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范例论文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范例论文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人类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极其丰富多样,而文学作品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读者。
文学形象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作者通过细致描写和丰富想象创造出来的作品中的人物、动物、物体等,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文学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功能,它们能够使文学作品更加真实、生动,给读者带来更深的触动和思考。
首先,文学形象需要具备生动鲜明的特点。
生活中的形象多种多样,而文学形象需要通过作者的创作和描写,显得更加生动、鲜明。
鲜明的文学形象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观感,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形象的存在,感受到其存在的真实性。
例如,尼克松笔下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他形象鲜明,性格傲气十足,悠闲自在,活泼机智,与众不同,使人印象深刻,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其次,文学形象需要具备突出的功能。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除了用于描写外,还承担着传递作者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功能。
形象通过作者的笔调、笔法和形容,使读者能够体验到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情景和情感。
例如,法国作家卢梭的《忏悔录》中的自然形象,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批判和思考。
此外,文学形象具有变幻多样的特点。
文学创作常常需要通过形象来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思想。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物体形象等,作者可以根据创作需要,将形象赋予各种不同属性和特征,使形象更加具有表现力。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作者通过丰富多样的描写,展现了贾宝玉的复杂性格和丰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这个形象。
再者,文学形象具有象征和隐喻的特点。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不仅代表着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或物体,还具有象征和隐喻的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通过形象的象征和隐喻,作者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
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文学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人物、事物或情景的形象化表现。
它们通过文字描写和读者的想象力,在读者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以下是一些文学形象的特征和举例说明:1.具体而细致的描写:文学形象作品会提供丰富的细节和具体的描述,让读者感觉就像是亲身经历了这些人物或情景。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的奥利佛·特威斯特,通过作者对他外貌、举止和情感的描写,读者可以形象地想象出这个可怜又善良的孤儿的形象。
2.多维和复杂性:文学形象往往被赋予多重和复杂的特征,使其更富有深度和真实感。
例如,威廉·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角色,被塑造成一个既善良又矛盾、疯狂又聪明的复杂人物,他的形象通过诗意的语言和内心独白展示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3.情感和心理的表达:文学形象常常通过情感和心理的描写来展示其内在世界。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思考、情感变化和动机的揭示,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体验。
例如,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内特,通过作者对她内心挣扎、成长和爱情体验的描写,展示了她坚强、聪明和独立的形象。
4.符号和象征的使用:文学形象经常具有符号和象征的意义,能够代表一定的主题或观念。
通过运用象征性的手法,作者开启了形象的更深层次解读。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的大哥形象,代表了极权主义、恐惧和政治操纵的象征。
这些特征使文学形象具有生动、深刻和丰富的艺术性。
通过细致的描写、复杂的特征、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以及象征性的意义,文学形象能够在读者心目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点消息传播学院消息甲李津 09523017一、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示出来的活泼具体.宛在面前的特点,文学形象是依据丰硕多采的实际生涯创造出来的具有必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局势.情况.景物等组成,但一般是以人物形象为中间,其他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办事,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惟偏向和情绪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熟悉.思虑和立场相连.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别的划定性和丰硕的内在.文学的特色之一是它的直不雅性.形象性.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派不雅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男就是美男.一个景致就是景致,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异常直不雅的,甚至光线.颜色.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比较.衬托都是直不雅的.戏剧在舞台表演的时刻也给你极逼真的感到,音乐固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触感染到,对你的听觉器官产生感化,也是最直接的.但是文学形象不是一种准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必定的隐约性.文学形象的隐约性是由说话的双重功效(符号说话与情绪说话).归纳分解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收进程中的主不雅差别性造成的.它使文学形象饱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潇洒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是文学艺术具有无限魅力的一个重要身分.因而,文学形象的隐约性是文学理论研讨范畴应当掌控的一个亮点.形象所应用的说话,作为一种情绪说话,它最忌直露,清楚明确,使人一目了然.它必须留下很多不决点,以使读者失去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限,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和味外之旨.同时形象的创造完满是作家的一种小我化的言语进程,作家固然也得应用说话体系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本,但作家在应用的进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不雅的改革,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朝气的情浸染的处理,从而使说话产生了扭转和偏离,不单是形象并且使全部文本的构造都形成了深浅两个层次.但是假如作者把文学形象的不肯定性作为自身创造文学形象的寻求之一,作为激发读者再创造的手腕或者说把它放到大不须要的地位,实际上是误会了文学形象不肯定性产生的道理,并“有可能”被“形而上”的诗歌创作办法论,熟悉论供给其消失的来由,是那些情势主义几回再三肯定诗歌创作就是话语创作的个中一个“始作痈”,笔者在此篇有志于经由过程文学理论堵逝世他们的出路.文学形象不肯定性重要,但这不是工资应用它的来由,它只是说话功效局限的客不雅产品,也不是诗歌含蓄可以普遍应用的手腕.含蓄的动力在于作者物化情绪审美的共性使然,含蓄是作者艺术教养的分解表现,含蓄和说话生疏化和阻抗性本质上,牛头不合错误马嘴.文学形象的不肯定性笔者以为应当是天然而然地和肯定性协调同一路来,可以或许使的读者和作者之间就文学形象进行顺畅的交换传递;不会因为过多工资的,锐意制作的说话阻力而樊篱了交换;进而能以诗歌最重要的意,情绪的真和气让作者和读者一路在文学话语运动中焕发出彼此心领神会的情绪安慰和照顾的审美高兴.二.直觉性:艺术思维是一个庞杂.分解的心理运动进程,须要调动创作主体多方面的心理因索. 除了形象思维的主导感化以及逻辑思维的介入,直觉.灵感和无意识也在文学艺术运动中居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存眷.并且,经由过程这些心理运动内容.尤其可以见出文学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别精力临盆运动的特别性. 直觉,又称直不雅,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情势,指人经由过程对象的感性情势直接把捏其内在意蕴和本质特点的思维情势或心理才能.直觉既不合于形象思维也有别于逻辑思维,既超感官又超理性,有人将其称之为“直觉思维”.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一般称它为“艺术灵感”.艺术灵感作为一种特别的心理状况,其特点相当显著,具体表示为:其一,突发性.其二,迷狂性.艺术灵感一旦惠临,作家就陷入了一种迷狂状况.其三,创造性.果戈理如许描写本身的阅历;“我感到到,我头脑里的思惟像一窝吃惊的蜜蜂似的蠕动起来;我的想象力越来越灵敏.嗅,这是何等快活呀[我懒洋洋的保管在头脑里的材料,溘然如斯宏伟地展如今我的面前,使我全身都觉得一种甜美的战栗.于是我忘失落一切, 忽然进入我久违的谁人世界.”灵感与直觉都是文艺创作中重要的心理现象.都有必定的平庸性,那么两者又有什么差别呢?一般来说,直觉是一种思维情势或心理才能,而灵感则重要表示为一种心理状况.直觉作为一种相对于其他思维情势的消失是可以选择的,如创作中的.用事”还是“直寻”,而灵感倒是不成选择.无法掌握的,它来不成遏,去不成止.直觉有具体的思维对象,而灵感则是对平凡不经怠保管在头脑里的各类材料的充分调动.激活.不必定要有具体的对象.直觉有必定的稳固性,而灵感则是随机的.突发的.和其他的思维情势一样,直觉可能产生错误,但灵感则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心理状况,不消失对.错问题.三.情绪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不雅情绪.文学的情绪性越浓烈,越能沾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绪类文学天然离不开情绪性,小说.陈述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绪性.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和陈述文学等,同样储藏着作家炽热的情绪,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不雅情绪深深储藏的文学形象之中,经由过程形象描写来传达情绪.文学因为采取说话作为序言,在表示人物的心坎情绪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恰是因为文学作品可以或许深刻到人的精力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庞杂.最丰硕.最隐秘的情绪,使得说话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加倍真实.加倍深刻.说话艺术的思惟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出了其它艺术情势.固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在不合程度上表示作家.艺术家的审好意识和对生涯的熟悉,从而具有必定的思惟性,但在各类艺术中,照样说话艺术的形象最富有深刻和思惟性.说话艺术之所以具有这种优势和专长,同样是与它采取说话作为序言分不开的,因为只有说话才干直接表达人的思惟,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惟熟悉.评价断定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示力.在文学作品中思惟性和情绪性二者的关系极为亲密.从必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的思惟性老是被情绪所包裹并经由过程艺术形象表示出来的,只有将情绪渗入渗出在思惟里的作品才干具有震动心灵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冲动不已的同时去深刻体会作品储藏的思惟内在.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情绪性也离不开思惟性,因为这种情绪往往是在理性思惟指点下成为具有特定爱憎情绪的偏向性.所谓偏向性,其实就是作家的爱憎褒贬表如今文学作品中的思惟艺术属性.是以,文学作品中的思惟性和情绪性二者互相渗入渗出.互相融合,成为一切文学作品所不成缺乏的要素.。
论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论述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文学形象中,既包含客观的描写,又包含作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
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2.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是虚构的,但同时又符合生活本质和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具有真实性。
这种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虚构性,又有真实性,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品。
3.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每个文学形象都是独特的个体,但同时又包含了其他类似人物的共同特征。
这种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独特性,又有普遍性,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体。
4.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每个文学形象都有名姓、相貌性格等具体而确定的特征,但解读这些特征时,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产生不完全相同的解读结果。
这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使得文学形象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体。
此外,文学形象还具有以下特点:1. 具体可感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其具体可感性的特点体现在它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
2. 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它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偶然反映必然。
同时,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体现在它能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3. 审美理想性:文学形象必须体现作家的审美理想,而正确的审美理想则通过个别人物表现出时代精神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
4. 感受个性化: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和创造才能,让每个读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欣赏和评价作品。
综上所述,文学形象的特征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具体可感性、艺术概括性、审美理想性和感受个性化等。
这些特征使得文学形象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灵世界。
试述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
文学形象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举例时可列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主要谈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第二,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
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
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
那么,怎样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呢?这就要假定得合情合理。
所谓“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也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管读者面对着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他都可以用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理”加以衡量,如读者觉得合理,就是真实,否则就是不真实。
当然,“合理”,有时也意味着合乎理想,凡是合乎读者理想的形象,读者也会认可。
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和情节。
所谓“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
而合理与合情相比,“合情”的因素往往比合理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如《牡丹亭》中写到人能死而复生。
总之,文学形象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上实现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第三,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第四,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
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
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制导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的不确定的一面。
文学形象的四个特征
文学形象的四个特征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文学形象的四个特征。
你看啊,文学形象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各有各的特点呢。
首先说独特性。
这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相和性格一样。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得有那独一无二的地方,不然咋能让人记住呀!就像孙悟空,那火眼金睛、七十二变,多特别呀!要是所有的形象都千篇一律,那还有啥意思,不就跟喝白开水似的无味啦?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再说说整体性。
这就像是盖房子,不能光有漂亮的屋顶,还得有结实的墙壁和稳固的地基呀。
一个文学形象得是完整的,有他的优点,也得有缺点,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的故事和经历。
不能只有一面,那多不真实呀!就像林黛玉,她有她的才情,也有她的多愁善感,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她呀。
然后是稳定性。
这就好像一座山,不管风吹雨打,它就在那儿。
文学形象一旦塑造出来,他的基本性格、特点就得保持住,不能今儿这样,明儿那样,那不乱套啦?比如关羽,他的忠义那可是一直都没变过的呀。
最后说说生动性。
这就如同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充满了活力。
文学形象得让人感觉他是活的,能在我们眼前动起来、说起来、笑起来、哭起来。
要能让读者跟着他的喜怒哀乐而情绪起伏,这才叫成功呢!像猪八戒那滑稽的样子,是不是一想起来就觉得好笑呀?咱想想,要是文学作品里都是些模糊不清、没特点、没性格的形象,那谁还愿意看呀?就好比咱交朋友,肯定喜欢交那些有趣、有个性、靠得住的朋友吧。
文学形象也是一样呀,独特、整体、稳定、生动,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呀,咱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可得好好感受这些文学形象的魅力。
看看他们的独特之处在哪里,他们的整体是怎样构成的,他们的稳定性格是啥,他们又是怎么生动起来的。
这样读起书来才更有意思,更能领略到文学的美妙呢!这文学形象的四个特征呀,真的是太重要啦,咱可不能小瞧了它们哟!。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精选5篇)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精选5篇)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摘要本文基于设计教育,通过对汉字造字法之本――象形的分析,探究汉字象形思维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启示。
从观物取象、抽象象征两个方面认真叙述了象形思维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和寓意。
关键词设计教育汉字象形设计教育是来源西方的学科,如何利用东方的文化制造具有中国本色的现代系统教育方法,值恰当下全部设计教育工深思。
汉字制造中所凝集的思维方式,不但贯穿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也直接孕育和影响着现代人的艺术设计思维。
汉字六书造字法则之中,以象形为本。
本文就从象形启程,讨论其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汉代记述六书以许慎六书说最为知名,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将六书归纳为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
汉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产生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构成“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表意文字体系。
六书者,象形为本。
许慎《说文解字叙》中记载:“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一法,在制造的方法上属于现实主义,要求以对象的原来面目,照实地描绘对象,通过对对象的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入,并对对象特征进行集中、加工、典型化,以寄寓字义。
象形字是构成其他几种汉字形式的料子或构件,是其他几种汉字形式生长的基点,他仿照自然事物形态所构造。
由此可见,象形是对世间万物的抽象式的表达方法,以图形的形式纪录下周遭的一切美丽事物,简单来说就是文字符号的观物取象过程。
设计教育过程中可以启发同学以自然万物为原点,参照象形思维方法来进行相关的思考和设计思维训练。
一、设计教育中的“观物取象”思维象形是对世间万物的抽象式的表达方法,以图形的形式纪录下周遭的一切美丽事物,简单来说就是文字符号的观物取象过程。
设计教育过程中可以启发同学以自然万物为原点,参照象形思维方法来进行相关的思考和设计思维训练。
1.观物―设计中取材自然的整体思维。
观物是设计的素材累积阶段,观“物”是指观“自然现实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学的形象特征
欧阳光明(2021.03.07)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甲
李津 09523017一、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文学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生动具体、宛在眼前的特征,文学形象是根据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美学蕴涵的艺术画面,这一艺术画面由人物、情节、场面、环境、景物等构成,但一般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其他形象都从属于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文学形象的美学蕴涵由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蕴灌注而成,同时又与作家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思考和态度相连。
可见文学的形象性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和丰富的内涵。
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直观性、形象性。
但是文学在形象性上,是其他艺术载体当中最弱的。
一幅画,在视觉上是真正直观的,画一棵杨树就是杨树、一个美女就是美女、一个风景就是风景,画耶稣就是耶稣,画圣母就是圣母,是非常直观的,甚至光线、色彩、轮廓、情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所表达的那种对比、衬托都是直观的。
戏剧在舞台演出的时候也给你极真切的感觉,音乐虽然没有可视的形象,但你在听觉上可以感受到,对你的听觉器官发生作用,也是最直接的。
但是文学形象不是一种精确的、定型的形象,它往往带有一定
的模糊性。
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由语言的双重功能(符号语言与情感语言)、概括性、间接性以及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观差异性造成的。
它使文学形象丰满多值,使文学意境富有飘逸美,并以此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是文学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应该把握的一个亮点。
形象所使用的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它最忌直露,清晰明白,使人一览无余。
它必须留下许多未定点,以使读者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也就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学形象具有象外之境和味外之旨。
同时形象的创造完全是作家的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过程,作家虽然也得使用语言系统即必须以公共语义为基础,但作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主观的改造,即对公共语义进行了灌注生气的情感化的处理,从而使语言发生了扭转和偏离,不单是形象而且使整个文本的结构都形成了深浅两个层次。
但是如果作者把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作为自身创造文学形象的追求之一,作为激发读者再创造的手段或者说把它放到大不必要的位置,实际上是误解了文学形象不确定性产生的原理,并“有可能”被“形而上”的诗歌创作方法论,认识论提供其存在的理由,是那些形式主义一再肯定诗歌创作就是话语创作的其中一个“始作痈”,笔者在此篇有志于通过文学理论堵死他们的出路。
文学形象不确定性重要,但这不是人为利用它的理由,它只是语言功能局限的客观产物,也不是诗歌蕴藉可以广泛使用的手段。
蕴藉的动力在于作者物化情感审美的个性使然,蕴藉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蕴藉和语言陌生化和阻抗性本质上,牛头不对马
嘴。
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应该是自然而然地和确定性和谐统一起来,能够使的读者和作者之间就文学形象进行顺畅的交流传递;不会因为过多人为的,刻意制造的语言阻力而屏障了交流;进而能以诗歌最主要的意,情感的真和善让作者和读者一起在文学话语活动中焕发出彼此心心相印的情感慰藉和照应的审美愉快。
二、直觉性:
艺术思维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调动创作主体多方面的心理因索。
除了形象思维的主导作用以及逻辑思维的参与,直觉、灵感和无意识也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居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关注。
而且,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内容.尤其可以见出文学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活动的特殊性。
直觉,又称直观,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指人通过对象的感性形式直接把捏其内在意蕴和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或心理能力。
直觉既不同于形象思维也有别于逻辑思维,既超感官又超理性,有人将其称之为“直觉思维”。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一般称它为“艺术灵感”。
艺术灵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其特征相当明显,具体表现为:其一,突发性。
其二,迷狂性。
艺术灵感一旦光临,作家就陷入了一种迷狂状态。
其三,创造性。
果戈理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我感觉到,我脑子里的思想像一窝受惊的蜜蜂似的蠕动起来;我的想象力越来越敏锐。
嗅,这是多么快乐呀[我懒洋洋的保存在脑子里的材料,忽然如此雄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全身都感到一种甜蜜的战栗。
于是我忘掉一切,突然进入我久违的那个世界。
”灵感与直觉都是文艺创作中重要的心理现象.都有一定的神奇性,那么两者又有什
么区别呢?一般来说,直觉是一种思维形式或心理能力,而灵感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理状态。
直觉作为一种相对于其他思维形式的存在是可以选择的,如创作中的。
用事”还是“直寻”,而灵感却是不可选择、无法控制的,它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直觉有具体的思维对象,而灵感则是对平常不经怠保存在脑子里的各种材料的充分调动、激活。
不一定要有具体的对象。
直觉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灵感则是随机的、突发的。
和其他的思维形式一样,直觉可能发生错误,但灵感则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心理状态,不存在对、错问题。
三、情感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
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
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小说、报告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性。
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和报告文学等,同样蕴藏着作家炽热的感情,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深深蕴藏的文学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
文学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是由于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复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使得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
虽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作家、艺术家的审美
意识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在各类艺术中,还是语言艺术的形象最富有深刻和思想性。
语言艺术之所以具有这种优势和特长,同样是与它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分不开的,因为只有语言才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
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裹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只有将情感渗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激动不已的同时去深入领会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情感性也离不开思想性,因为这种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导下成为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倾向性。
所谓倾向性,其实就是作家的爱憎褒贬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属性。
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会,成为一切文学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