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
内容
➢ 概念及原理 ➢ 生产工艺及流程 ➢ 修图原则 ➢ Photoshop应用 ➢ 接边、其他
第一章 概念及原理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数字化航空影像或者遥感图像,经逐 个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后,按照影像镶嵌,依据图幅范围裁剪 而成的影像数据.
第一章 概念及原理
第一章 概念 概念及原理
➢正射纠正
原片(匀色片)
纠正片
第一章 概念及原理
➢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
第一章 概念及原理
➢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
第二章 生产工艺及流程
➢ 准备资料 原始影像 匀色样片 空三成果 接合图 DEM原始采集数据(点、线数据及自动匹配点云数据)
➢正射纠正
正射校正实际上就是通过数字元的纠正,将影像转变为正射 投影的过程.首先,将影像转化为多个微小的区域,结合相应 的参数,利用构像方程式或者对控制点解算相应的数学模型, 然后,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原始中心投影或非正射影像进行 纠正,将其转换为正射影像.对正射校正得到的正射影像进行 镶嵌与图幅裁切后,就能得到数字正射影像成果.
第四章 Photoshop应用
➢ DOM修图常用工具
第四章 Photoshop应用
➢ PS快捷键
第四章 Photoshop应用
➢ 自由变换(ctrl+T)和变换 修饰变形、道路错位
➢ 色彩调节 曲线(ctrl+M)、色彩平衡(ctrl+B)、色阶
(ctrl+L) ➢ 透明度改变
第五章 接边及其他
➢ 接边原则 西北接边 无缝接边
➢ 镶嵌线 ➢ 其他注意事项
提交成果字节(数据量大小) Output文件夹中的影像(谨慎使用)

测绘技术中的正射影像生成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正射影像生成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正射影像生成技巧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测绘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其中,正射影像生成技巧在测绘领域中被广泛采用。

正射影像是指根据倾斜摄影的原始影像,经过几何校正和光度校正等处理后得到的影像,具有高度真实性和较高的几何精度。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正射影像生成的相关技巧。

一、影像预处理在进行正射影像生成之前,首先需要对原始影像进行预处理。

这一步骤包括去除影像中的噪声和模糊,提高影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增强、滤波和几何变换等。

图像增强能够通过增加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颜色饱和度来提升图像的质量。

而滤波则可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使图像更加清晰。

几何变换可以校正图像的畸变,保证正射影像生成的几何精度。

二、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正射影像生成的关键步骤之一。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恢复原始影像的几何关系和重建摄影几何模型,将原始影像转化为坐标系统一致且具有一定精度的正射影像。

在几何校正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九点法、地面控制点法和影像边缘匹配法。

九点法通过提取影像中的九个特征点,并将其与地面控制点进行匹配,在几何变换模型中求解图像的旋转、平移和尺度变换参数。

地面控制点法则依靠更多的地面控制点,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几何变换参数。

影像边缘匹配法则是利用影像的边界信息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几何变换模型。

三、光度校正光度校正是为了纠正原始影像中的光照和光学系统引起的亮度差异而进行的处理。

光度校正的目的是使不同区域之间的像元反射率保持一致,并消除影像中的光照不均匀和阴影等因素。

光度校正常用的方法有散射校正和场地重建法。

散射校正是通过建立影像的散射方程,将影像的像元反射率转换为表面反射率。

场地重建法则根据地物的光谱特征和光学模型,通过对比现场观测和遥感数据,对影像进行修正。

四、精度评定正射影像生成后,为了评定其几何和光度精度,需要进行精度评定。

精度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物特征提取、参考数据的获取和几何精度评定。

地物特征提取是通过对正射影像进行分类和提取地物信息,从而评价影像的光度精度。

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的制作准备工作制作无人机正射影像图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需要收集研究区的地形图、航拍照片等基础资料,以便确定航拍方案和图像处理方法。

同时,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型号和镜头参数,确保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需要确定航拍时间、地点和天气条件,选择合适的云台角度、曝光参数等,以保证影像质量。

还需要进行无人机及配件的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制作步骤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数据采集根据航拍方案,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型号和镜头参数,进行航拍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飞行的稳定性、曝光时间等参数的调整,以保证影像质量。

同时,需要按照拍摄计划,对拍摄区域进行分块、分时拍摄,确保数据覆盖全面、无遗漏。

数据处理与编辑拍摄完成后,需要对采集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

这包括对影像进行去噪、纠正、拼接、色彩调整等操作,以便获得高质量的正射影像图。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图像的分辨率、颜色等参数的调整,保证影像图的质量和精度。

对于大型项目,需要对多个无人机拍摄的影像进行拼接,以获取全面的正射影像图。

拼接时需要选择重叠区域,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和匹配,以保证拼接处的平滑和连续。

同时,需要注意控制点、坐标系等参数的设置,确保整个影像图的精度和一致性。

完成拼接后,需要对正射影像图进行加框处理。

这包括添加图框、标题、标注等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快速识别和利用影像图。

同时,需要注意保持图框和标注的简洁明了,避免影响影像图的阅读和使用。

注意事项在制作无人机正射影像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数据精度无人机拍摄的影像数据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正射影像图精度。

因此,在采集数据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型号和镜头参数,并注意调整好飞行姿态和曝光参数,以保证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图像质量在处理和编辑影像数据时,需要注意保持图像的质量和精度。

这包括对图像进行去噪、纠正、拼接等操作时,需要尽量减少人为误差和操作失误,以保证最终的正射影像图质量。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及地形图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1)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及地形图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1)

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概述根据项目需求对项目区进行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获取真彩数码航片,并制作正射影像及地形图。

1.1作业范围呼伦贝尔市北部区域约400平方公里。

如下图:飞行区域(红色)1.2作业内容对甲方指定的范围进行1:2000航空摄影,获取高分辨率的彩色影像。

1.3行政隶属任务区范围隶属于呼伦贝尔市。

1.4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5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

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2] ,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面积之和。

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边境线总长1733.3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51.08公里,中蒙边界682.24公里。

(2)地形概况呼伦贝尔市西部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北部与南部被大兴安岭南北直贯境内。

东部为大兴安岭东麓,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边缘。

地形总体特点为:西高东低。

地势分布呈由西到东地势缓慢过渡。

(3)气候状况呼伦贝尔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

以根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为北起点,向南大致沿120°E经线划界:以西为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以东的大兴安岭山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混交林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森林草原气候,“乌玛-奇乾-根河-图里河-新帐房-加格达奇-125°E蒙黑界”以北属于寒温带季风性针叶林气候。

1.6已有资料情况甲方提供的航飞范围。

2、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3)《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Z3004-2010;(5)《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GB/T 19294-2003;(6)《摄影测量航空摄影仪技术要求》MH/T 1005-1996;(7)《航空摄影仪检测规范》MH/T 1006-1996;(8)《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GB/T 16176-1996;(9)《国家基础航空摄影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国家测绘局;(10)《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补充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局;(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1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1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1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 15967-1995;(1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6)《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17)《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18)《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23236-2009;(1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26-2001;(2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2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2009;(2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2012;(2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9008.3-2010;(24)《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25)《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1-2010;(26)《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2-2010;(27)《测绘管理工作秘密范围的规定》(国测办[2003] 17号)。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正射影像图制作.doc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正射影像图制作.doc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正射影像图制作摘要:以Quick Bird遥感数据为例,本文介绍了从原始卫星图像的收集到在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中进行遥感图像正射图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描述了在正射影像图制作过程中融合、纠正等步骤以及其原理。

遥感卫星数据具有时效性好、覆盖范围大、成本低廉。

因此利用商业化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直接对遥感卫星图像产品进行正射校正,继而制作正射影像图,是一条好的路线,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关键词:卫星遥感 QuickBird影像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ENVI1.引言遥感影像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地球表面客体或事物的图像,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是指像素空间分辨率在10m以内的遥感影像,正射影象是指消除了由于传感器倾斜、地形起伏及地物等引起的畸变以后的影响。

正射影象图直观、生动,影像所记录的信息量非常丰富,细节表达的也很清楚,同时更新速度非常快。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制作的正射影像精度高,时效性好,生产周期短、更新速度快,能够满足很多行业的要求,可以大大地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DOM的特点数字正射影象图是利用DEM对遥感图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按照规定图幅范围裁剪生产形象数据,同时它带有公里网格、图廓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DOM具有地图精度和影响特征,精度高、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制作周期短、连续性好。

3.正射影像制作原理:数值微分纠正根据已知影像的参数(内、外方位元素)与数字地面模型,利用相应的构像方程式,或按一定的数学模型用控制点解算,从原始非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获取正射影像,这种过程是将影像化为很多微小的区域逐一进行。

通过解求像素的位置,然后进行灰度内插与赋值运算,实现像素与相应地面元素的几何变换。

4.正射影像图制作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简称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经扫描处理的数字化航空影像,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及地形图制作项目技术方案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及地形图制作项目技术方案

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概述根据项目需求对项目区进行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获取真彩数码航片,并制作正射影像及地形图。

1.1作业范围呼伦贝尔市北部区域约400平方公里。

如下图:飞行区域(红色)1.2作业内容对甲方指定的范围进行1:2000航空摄影,获取高分辨率的彩色影像。

1.3行政隶属任务区范围隶属于呼伦贝尔市。

1.4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5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

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2]??,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面积之和。

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边境线总长1733.3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51.08公里,中蒙边界682.24公里。

(2)地形概况呼伦贝尔市西部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北部与南部被大兴安岭南北直贯境内。

东部为大兴安岭东麓,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边缘。

地形总体特点为:西高东低。

地势分布呈由西到东地势缓慢过渡。

(3)气候状况呼伦贝尔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着。

以根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为北起点,向南大致沿120°E经线划界:以西为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以东的大兴安岭山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混交林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森林草原气候,“乌玛-奇乾-根河-图里河-新帐房-加格达奇-125°E蒙黑界”以北属于寒温带季风性针叶林气候。

1.6已有资料情况甲方提供的航飞范围。

2、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3)《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Z3004-2010;(5)《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GB/T 19294-2003;(6)《摄影测量航空摄影仪技术要求》MH/T 1005-1996;(7)《航空摄影仪检测规范》MH/T 1006-1996;(8)《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GB/T 16176-1996;(9)《国家基础航空摄影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国家测绘局;(10)《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补充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局;(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1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1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1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 15967-1995;(1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6)《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17)《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18)《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23236-2009;(1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26-2001;(2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2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2009;(2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2012;(2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9008.3-2010;(24)《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25)《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1-2010;(26)《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2-2010;(27)《测绘管理工作秘密范围的规定》(国测办[2003] 17号)。

1:1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技术规定

1:1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技术规定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数字正射影像(DOM)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producing 1:10000 digital orthophoto map(征求意见稿)国家测绘局二○○一年一月前言本规定的编写汇集了我国测绘部门近几年有关“数字正射影像(DOM)”的生产经验与试验研究成果,同时参考了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基础制图分委员会制订的《数字正射影像内容标准草案》(1997.1)及美国内务部USGS制订的《数字正射影像标准》(1998.1)等重要资料。

本规定配合《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标准,专门用于指导测绘生产1:10000数字正射影像(DOM)产品。

本规定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定由广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起草。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周一。

目次前言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 (1)4 资料准备 (2)5 生产流程与技术要求 (2)6 作业规程 (8)7 数据文件管理 (12)8 产品归档 (12)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数字正射影像(DOM)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1:10000 digital orthophotos map1 范围本规定规定了基于航空影像的1: 1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采集制作技术、生产工艺流程、作业规程及其质量控制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1:10000数字正射影像的采集与建库,其它以正射影像为基础的复合地图产品的制作、或是基于其它影像类型制作DOM,可参照其有关部分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定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定的条文。

在本规定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正射影像生成步骤

正射影像生成步骤

正射影像生成步骤
正射影像是指将斜摄影像或者倾斜摄影像转化为具有相同比例尺、无畸变的地或立面远离模型的立体图。

下面是正射影像生成的一般步骤:
1.摄影测量规划:确定摄影测量区域和范围,包括影像采集方式、飞行高度、图像重叠度等参数的规划。

2.摄影采集:使用航空摄影机或者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摄影测量,采集倾斜摄影或者斜摄影的影像数据。

3.物方坐标系统确定:通过地面控制点和GPS测量点等方式,确定物方相对坐标系统。

4.影像预处理:对采集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摄影测量定位精度评定、像点坐标判读、影像大地坐标坐标定位和判读等。

5.外方位元素计算:通过影像配准或者其他方式,计算出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包括相对定向元素和摄影中心位置。

6.相对定向:通过影像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进行几何变换、几何校正等操作,实现相对定向。

7.影像匹配与三维坐标计算:利用匹配算法,对摄影测量对的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图像匹配,计算匹配点的三维坐标。

8.数字表面模型(DTM)生成:根据影像中的三维坐标数据,通过插值和平滑算法,生成高程模型。

9.数字正射影像生成:通过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和数字表面模型(DTM),将像素投影到地面表面的对应位置,生成具有一定地形特征的数字正射影像。

10.正射影像校正:对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进行镶边处理、摄影中心
偏移、外方位元素校正等操作,提高影像的地形特征和空间精度。

11.质量检查与评定:对生成的正射影像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定,包括
水平精度、垂直精度、几何精度等指标的评估。

12.正射影像配准:将生成的正射影像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配准,实现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方案

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方案

东莞市市域卫星数字正射影像图投标文件技术方案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6月目录一、项目背景--------------------------------------------------------------------------------------------2二、项目预期目标--------------------------------------------------------------------------------------2三、项目建设原则--------------------------------------------------------------------------------------3四、用户需求--------------------------------------------------------------------------------------------4五、项目的设计思想及可行性技术方案---------------------------------------------------------- 5六、数据处理和制图质量保证措施---------------------------------------------------------------- 12七、关于技术保障的进一步说明------------------------------------------------------------------- 12八、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3九、技术服务、售后服务计划及承诺------------------------------------------------------------- 16一、项目背景东莞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东南部,北靠广州;毗邻香港,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

正射影像生成步骤

正射影像生成步骤

正射影像生成步骤
正射影像是一种通过对地面图像进行校正和投影处理,使其在地图上呈现出真实比例和几何形状的图像。

正射影像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农业、林业等领域。

下面是正射影像生成的步骤。

1.获取原始影像数据
首先需要获取原始影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卫星、无人机、航空摄影等。

原始影像数据通常是非常大的,需要进行预处理和裁剪,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2.获取地面控制点
地面控制点是指地面上已知位置的点,可以用来校正影像数据。

获取地面控制点的方法包括GPS测量、地面测量、数字高程模型等。

3.进行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是指将原始影像数据校正到地面坐标系中,使其在地图上呈现出真实比例和几何形状。

几何校正的方法包括多项式拟合、三维仿射变换等。

4.进行辐射校正
辐射校正是指将原始影像数据进行辐射校正,使其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拍摄的影像数据具有可比性。

辐射校正的方法包括大气校正、地表反射率校正等。

5.进行投影变换
投影变换是指将校正后的影像数据投影到地图上,使其在地图上呈现出真实比例和几何形状。

投影变换的方法包括UTM投影、Lambert 投影等。

6.生成正射影像
最后,将投影变换后的影像数据进行拼接和融合,生成正射影像。

正射影像可以用于地图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农业、林业等领域。

总之,正射影像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多个步骤的处理和校正。

通过这些步骤的处理,可以生成真实比例和几何形状的正射影像,为各种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方案

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方案

东莞市市域卫星数字正射影像图投标文件技术方案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6月目录一、项目背景--------------------------------------------------------------------------------------------2二、项目预期目标--------------------------------------------------------------------------------------2三、项目建设原则--------------------------------------------------------------------------------------4四、用户需求--------------------------------------------------------------------------------------------5五、项目的设计思想及可行性技术方案----------------------------------------------------------6六、数据处理和制图质量保证措施----------------------------------------------------------------16七、关于技术保障的进一步说明-------------------------------------------------------------------17八、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8九、技术服务、售后服务计划及承诺-------------------------------------------------------------19一、项目背景东莞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东南部,北靠广州;毗邻香港,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

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制作及精度分析

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制作及精度分析

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制作及精度分析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方法,对正射影像图的制作特点和精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正射影像的发展趋势和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DOM,DEM,制作,精度1正射影像图的制作1.1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已由模拟摄影测量发展到当今的数字摄影测量。

在数字摄影测量中,计算机不但能完成大多数摄影测量工作,而且借助模式识别理论,实现目标的自动或半自动识别(如识别框标和识别同名点等)和提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摄影测量的自动化能力。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普及,为以摄影测量为主要手段的我国测绘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性变化。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则是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成果之一。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数字化航空摄影影像,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

它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图像,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优点。

在现阶段,生产正射影像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单片微分纠正,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很相似,都是通过DEM和原始扫描影像来生成正射影像,在生产中,通常根据设备情况,地形情况,影像情况,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同时,根据制作正射影像的基本原理,在利用解析摄影测量系统进行DOM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另外一种方法,即利用扫描矢量化所得的DEM和扫描的TIF文件结合,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生成DOM。

1.2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一般是通过在像片上选取一些地面控制点,并利用原来已经获取的该像片范围内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影像同时进行倾斜改正和投影差改正,将影像重采样成正射影像。

对于先进的数码航摄仪获取的数字航摄成果,采用先进IMU/DGPS辅助航测技术,可以免去野外控制测量和空中三角测量过程,直接采集DEM后生产DOM。

正射影像制图的测绘技术指南

正射影像制图的测绘技术指南

正射影像制图的测绘技术指南正射影像制图是一种常用于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

通过使用无人飞行器、卫星或航空飞机等设备拍摄大范围的地面影像,并利用这些影像进行测绘和地理空间数据的提取。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正射影像制图的测绘技术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项技术。

1. 正射影像的基本概念正射影像是指将倾斜飞行影像或卫星影像进行校正,使其在水平方向上像素大小均匀,像素间距等比例,并在垂直方向上去除地面的角度影响,使得影像与地面上的对象垂直对齐的一种影像。

它提供了更准确的地理空间信息,可以用于制图、定位和地物分析。

2. 正射影像制图流程正射影像制图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选择合适的采集设备(如无人机、卫星等),进行高空或高速飞行拍摄。

(2) 影像处理:对采集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扭曲、校正颜色等。

(3) 影像控制点定位:在影像上选择一些已知地理位置坐标的控制点,通过与实际地理位置对齐,进行准确的地理坐标校正。

(4) 影像配准:利用控制点对影像进行配准,将已知坐标的控制点与影像像素位置对应。

(5) 影像融合:将校正后的影像与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进行融合,得到更具地理空间准确性的正射影像。

(6) 地物提取:根据需求,利用专业软件对正射影像进行地物的提取,如建筑物、道路、水体等。

3. 正射影像制图的应用领域正射影像制图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正射影像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情况,从而帮助规划师进行土地开发和规划。

(2) 环境保护:利用正射影像可以监测环境变化,例如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湖泊水域的扩张等,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

(3) 城市规划:借助正射影像,城市规划师可以获得城市建筑、道路等地理空间信息,帮助设计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4) 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正射影像可以用于监测灾害发生后的灾情评估和应急响应,例如地震灾害后的建筑物损毁情况等。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与地形图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1)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与地形图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1)

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概述根据项目需求对项目区进行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获取真彩数码航片,并制作正射影像及地形图。

1.1作业范围呼伦贝尔市北部区域约400平方公里。

如下图:飞行区域(红色)1.2 作业内容对甲方指定的范围进行1:2000 航空摄影,获取高分辨率的彩色影像。

1.3 行政隶属任务区范围隶属于呼伦贝尔市。

1.4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5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

东西630 公里、南北700 公里,总面积26.2 万平方公里[2] ,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面积之和。

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边境线总长1733.32 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51.08 公里,中蒙边界682.24 公里。

(2)地形概况呼伦贝尔市西部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北部与南部被大兴安岭南北直贯境内。

东部为大兴安岭东麓,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边缘。

地形总体特点为:西高东低。

地势分布呈由西到东地势缓慢过渡。

(3)气候状况呼伦贝尔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

以根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为北起点,向南大致沿120° E 经线划界:以西为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以东的大兴安岭山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混交林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森林草原气候,“乌玛- 奇乾- 根河- 图里河- 新帐房- 加格达奇- 125° E 蒙黑界”以北属于寒温带季风性针叶林气候。

1.6 已有资料情况甲方提供的航飞范围。

2、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3)《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Z3004-2010;G B/T 19294-2003;计规范》(5)《航空摄影技术设(6)《摄影测量航空摄影仪技术要求》M H/T 1005-1996;M H/T 1006-1996;(7)《航空摄影仪检测规范》G B/T 16176-1996;装》(8)《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国家测绘局则》;(9)《国家基础航空摄影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实施细;(10)《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补充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局G B/T 6962-2005;(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 BT业规范》(12)《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7931-2008;G BT业规范》(13)《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7930-2008;测图规范》(1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GB 15967-1995;》GB/T 20257.1-2007 ;(1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码》G B14804-93;(16)《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17)《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G B/T23236-2009;(18)《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 B/T 18326-2001;(1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2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2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G BT 13989-2012;(2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2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9008.3-2010 ;(24)《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 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G B/T 17941.1-2000 ;型质量要求》C H/T1021-2010;(25)《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 H/T1022-2010;(26)《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2003] 17 号)。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与地形图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1)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与地形图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1)

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概述根据项目需求对项目区进行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获取真彩数码航片,并制作正射影像及地形图。

1.1作业范围呼伦贝尔市北部区域约400平方公里。

如下图:飞行区域(红色)1.2 作业内容对甲方指定的范围进行1:2000 航空摄影,获取高分辨率的彩色影像。

1.3 行政隶属任务区范围隶属于呼伦贝尔市。

1.4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5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

东西630 公里、南北700 公里,总面积26.2 万平方公里[2] ,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面积之和。

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边境线总长1733.32 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51.08 公里,中蒙边界682.24 公里。

(2)地形概况呼伦贝尔市西部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北部与南部被大兴安岭南北直贯境内。

东部为大兴安岭东麓,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边缘。

地形总体特点为:西高东低。

地势分布呈由西到东地势缓慢过渡。

(3)气候状况呼伦贝尔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

以根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为北起点,向南大致沿120° E 经线划界:以西为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以东的大兴安岭山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混交林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森林草原气候,“乌玛- 奇乾- 根河- 图里河- 新帐房- 加格达奇- 125° E 蒙黑界”以北属于寒温带季风性针叶林气候。

1.6 已有资料情况甲方提供的航飞范围。

2、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3)《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Z3004-2010;G B/T 19294-2003;计规范》(5)《航空摄影技术设(6)《摄影测量航空摄影仪技术要求》M H/T 1005-1996;M H/T 1006-1996;(7)《航空摄影仪检测规范》G B/T 16176-1996;装》(8)《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国家测绘局则》;(9)《国家基础航空摄影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实施细;(10)《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补充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局G B/T 6962-2005;(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 BT业规范》(12)《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7931-2008;G BT业规范》(13)《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7930-2008;测图规范》(1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GB 15967-1995;》GB/T 20257.1-2007 ;(1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码》G B14804-93;(16)《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17)《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G B/T23236-2009;(18)《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 B/T 18326-2001;(1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2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2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G BT 13989-2012;(2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2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9008.3-2010 ;(24)《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 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G B/T 17941.1-2000 ;型质量要求》C H/T1021-2010;(25)《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 H/T1022-2010;(26)《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2003] 17 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市域卫星数字正射影像图投标文件技术方案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6月目录一、项目背景-------------------------------------------------------------------------------------------- 3二、项目预期目标-------------------------------------------------------------------------------------- 4三、项目建设原则-------------------------------------------------------------------------------------- 6四、用户需求-------------------------------------------------------------------------------------------- 8五、项目的设计思想及可行性技术方案---------------------------------------------------------- 10六、数据处理和制图质量保证措施---------------------------------------------------------------- 21七、关于技术保障的进一步说明------------------------------------------------------------------- 22八、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4九、技术服务、售后服务计划及承诺------------------------------------------------------------- 26一、项目背景东莞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东南部,北靠广州;毗邻香港,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

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88年1月,东莞升格为不设县的地级市,现辖32个镇区。

全市户籍人口150万,外来人口500万。

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可满足东莞市经济快速发展对地图现势性的要求;给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资料;弥补基础测绘周期长的不足;为地图制作准备资料。

二、项目预期目标本项目总体目标是:以东莞市城建规划局信息化建设需求为基础,东莞市城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框架为指导,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应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相关技术,完成东莞市市域卫星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及影像入库,开发出结合规划使用、可快速浏览海量影像并进行不同时期影像对比的管理软件,利用东莞市现有的数据资源,建成包含地形数据、影像数据在内的影像空间数据库,为东莞市城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完整、安全和可靠的数据支撑和运行保障。

在该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具体划分各子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成东莞市市域约2500平方公里高分辨率(高于1米)卫星数据产品(包含全色与多光谱产品)的采集。

利用光学卫星进行数据采集需要有较好的天气条件,而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

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

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

如何避开雨季,采集到较好质量的数据是本项目较为关键的一步,在可行性分析中将进行详细论述。

2、制作各种比例尺东莞市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地图并将影像入库管理,形成系列化的标准分幅影像地图库;并与矢量数据库进行叠合,为矢量数据库提供视觉参考。

1)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城建规划业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形成东莞市城建规划空间影像数据总体需求;2)结合相关标准,制定东莞市规划空间影像数据的规范;3)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东莞市影像入库管理。

要求无论在何种比例尺情况下,要求各种空间数据之间(影像数据与各比例尺矢量数据)能进行精确匹配和叠加。

4)制作卫星影像相纸图。

3、开发东莞市城建规划局影像浏览工具软件。

工具软件主要功能:1)可实现不同时相局部区域影像的同步慢游浏览和同步放大缩小,可以目视比较局部区域城市建设要素的时间变化。

2)并在该软件里实现高分辨率、大区域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快速浏览。

3)与矢量图层进行复合显示。

4)该软件能够直接读取常用图形图像格式包括:常见交换格式,如DXF、SDB、DWG、VCT、TIF、GeoTIF、BMP、JPG等;支持转换大多数常用的图形数据格式,如DWG、Coverage、Tab等;支持国家标准交换格式,如VCT等;支持多种影像文件格式,如TIF、GeoTIF、BMP、JPG、ECW、MrSID等。

5)可在该软件上进行矢量化。

4、评估城市环境条件;监测城市扩张和变化;在特定时候提供人不可到达地区的信息。

三、项目建设原则项目的建设主要遵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实用性最大程度地满足规划管理业务的需要,为业务管理提供最优的业务数据模型,是系统建设的基础依据。

工具软件的设计易于理解、界面友好。

影像数据源应具有与其他系统数据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

2、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目前,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与GIS 技术发展非常快,同时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业务也在不断扩大和调整,这就要求遥感数据源需要有其先进性和超前性,数据库的设计具有超前性,以便更好地处理因此引发的系统升级问题。

同时,数据库设计应充分考虑计算及相关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使数据库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确保数据库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

3、经济性数据源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软件选型经济实用:选择性能价格比高的软件是系统成功建设的重要基础。

4、安全性由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库的安全是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以后信息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

概括起来说,数据库安全性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权限管理,防止非法登录,保证合法用户拥有合法权限,保证按照权限对数据库进行操作;(2)防病毒设计,防止病毒对数据的侵害;(3)数据备份机制的建立,防止意外情况导致数据损失;(4)数据库的容错处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5、标准化与规范化为了确保影像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共享,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共同遵守的规范,使数据能为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行各业所接受和使用。

6、一体化影像数据入数据库后,与现有规划管理系统中的矢量图层要能较好的进行衔接。

四、用户需求与特点分析1、购买东莞全市域约2500平方公里全色及多光谱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

2、进行数据融合。

对卫星数据的全色及多光谱波段进行融合。

包括选取最佳波段,从多种分辨率融合方法中选取最佳方法进行全色波段和多光谱波段融合,以使得图像既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纹理特性,又有丰富的光谱信息,从而达到影像地图信息丰富、视觉效果好、质量高的目的。

3、进行数字几何正射校正。

依据控制点(由城建局提供)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这一步骤包括利用地面控制点(GCPs)找出实际地形,计算配准中控制点的误差,利用DEM消除地形起伏引起的位移,然后对图像进行重采样等。

4、进行图像镶嵌。

相邻图像,由于成像日期、系统处理条件可能有差异,不仅存在几何畸变问题,而且还存在辐射水平差异导致同名地物在相邻图像上的亮度值不一致。

如不进行色调调整就把这种图像镶嵌起来,即使几何配准的精度很高,重叠区复合得很好,但镶嵌后两边的影像色调差异明显,接缝线十分突出,既不美观,也影响对地物影像与专业信息的分析与识别,降低应用效果。

要求镶嵌完的数据色调基本无差异,美观。

5、地名注记标注与系列标准分幅影像地图制作。

根据相关图件以及实际调查,并根据具体要求,在影像地图上标注显著地物名称。

根据已有的市界和区界图,为影像地图加上市界、区界和其它要素说明。

按照1:10000,1:5000,1:2000,1:1000地形图标准分幅将整块或分块镶嵌的数字影像图进行标准分割,形成系列化的标准分幅影像地图库。

6、图廓整饰与各种不同比例尺影像地图输出。

按照成图规范,针对不同比例尺地图的要求制作相应的图幅整饰模板,实现1:10000,1:5000,1:2000,1:1000等各种不同比例尺规格遥感影像地图的制图输出,如此可以得到影像图面效果和图面整饰效果良好的纸质影像地图或挂图。

7、遥感处理成果数据与可与城建规划局现有系统(基于CAD 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兼容,能够保证现有系统对成果数据的顺利调用。

8、将成果数据与现有规划管理系统中的矢量图层(1:2000)进行复合显示。

9、若将来每年或每两年获取新时相遥感影像,须负责解决多时相遥感影像处理、提取动态变化信息的技术问题,对新增或减少的每一个人工建筑物,包括楼房、平房、道路、及有关市政设施等可以进行标示,同时对森林、城市绿地、水体等地表覆盖类型的变化进行标示,为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起到显著的作用。

10、利用相应软件工具,利用高压缩比、高保真的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对本数据进行压缩。

并在相应软件里实现高分辨率、大区域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快速浏览,与矢量图层进行复合显示。

11、加注地名注记并通过地名注记建立快速的地名索引,可实现大范围遥感影像的浏览查询。

12、要求提供相应软件工具,实现不同时相局部区域影像的同步慢游浏览和同步放大缩小,便于目视比较局部区域城市建设要素的时间变化。

13、要求提供4通道(红外光、红光、绿光、及蓝光通道)多光谱信息,满足植被信息的高精度自动提取、植被景观动态监测的需要。

五、项目的设计思想及可行性技术方案1、遥感数据源采用QuickBird卫星影像数据,QuickBird卫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的商用卫星,有突出的优越性:全色分辨率为0.61m,多光谱分辨率为2.44m;1-6天的运行周期。

其特有的分辨率高、失真率低、更新快等突出特点决定了QuickBird在地图制作和更新方面具有其它卫星无可比拟的优势。

据数字全球公司估计在2004~2005年之前空间轨道上不会出现性能与快鸟卫星相当或超过快鸟卫星的商用遥感卫星。

而QuickBird的超大幅宽(16.5公里*16.5公里)和超大硬盘容量保证了它可以在同等天气情况下比之其他高分辨率卫星具有更为明显的采集优势。

QuickBird的60厘米分辨率使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高分辨率的商用卫星,也是唯一能满足可与1:2000规划图进行叠合的卫星数据。

满足可使用该影像确定和定位各种各样特征,例如街道中央线,建筑预定点,停车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