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贴敷治疗 PPT

合集下载

中药贴敷治疗ppt

中药贴敷治疗ppt
中药贴敷治疗
兵团二师库尔勒医院 巩利
一、简介
穴位贴敷是指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 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属于中 药外治法。我科采用中医药贴敷预防化疗药物 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呕吐反应取得良好效 果。
二、禁忌症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三、用物准备
2、部位
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天枢穴*2
内关穴*2
上脘*1 中脘*1
神阙穴*1 中极穴*1
3、体位:
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一般采用平卧位 暴露全腹部
SUCCESS
THANK YOU
2019/12/31
4、环境:
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 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医用洗手液清洗干净。
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 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四、操作步骤
(一)施术前准备 1、药物: ①药物组成:
②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 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 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 干,粉碎,备用。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蜂蜜调成较干稠膏状,药 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 用。
药物。 4、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5、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6、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
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 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SUCCESS
THANK YOU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

中医特色治疗之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ppt

中医特色治疗之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ppt

五、基本操作方法
3.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 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 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 敷。 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 次贴3-6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2024年7月15 初伏 2024年7月25 中伏 2024年8月14 末伏
加热熟熬金滴水成珠,加入铃粉或广丹收膏,摊贴穴位。硬膏易子保存且 作用持久,用法简便。
软膏是将药物粉碎为末过筛后,加入醋或酒,入锅加热熬成膏状,按 时摊贴穴位,定时换药,也可将适量药末加入葱汁、姜汁、蜜、凡一林等 调成软膏,摊贴穴位。软膏渗透性较强,药物作用迅速,有黏着性和扩展 性。
四、常用制剂类型
九、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1.口疮、咽喉肿痛,降压;缓解腹痛止泻 治法:导热下行,引火归元; 药物:吴茱萸 取穴:涌泉穴;神阙穴 方法:药研细末,陈醋或白醋适量调为糊状。敷于涌泉穴,具有降压作用和治疗 口疮、咽喉肿痛;敷于神阙穴,具有缓解腹痛止泻作用。
九、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2.便秘、大便秘结 治法:泻下导泻、凉血解毒 药物:生大黄粉 取穴:神阙穴 方法:药研细末,开塞露适量调为糊状,敷于神阙穴,具 有润肠通便作用。
2.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 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1)药物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 在此基础上适当配伍通经走窜、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之品,以促进药物吸收,如冰 片、麝香、沉香、丁香、檀香、菖蒲、花椒、白芥子、姜、肉桂等。一则易透入皮 肤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 用,三是所含若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应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 用。

敷贴疗法医学PPT课件

敷贴疗法医学PPT课件

•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 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 经筋、十二皮部; •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数计的浮 络、孙络等。
主讲




1、敷贴疗法起源 2、敷贴疗法应用原则
3、敷贴疗法作用机理
4、敷贴疗法宜忌
5、敷贴疗法应用举例
敷贴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 养生保健治病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 论依据,选用某些特定药物,用介质 (如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 药液等调成糊状,或用油脂(如凡士林 等)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药末 撒于膏药上,再敷贴于穴位、患处(阿 是穴)等部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 气,从而发挥调五脏、行气血、和阴阳 作用,达到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目的的 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9/2/2018
刊行于1805年的《急救广生集》(清·程鹏程纂辑,
又名《得生堂外治秘方》),是我国第一部外治专书, 汇集了清·嘉庆前千余年的外治经验,其中不乏穴位 敷贴之法,仅以神阙一穴而言,就有何首乌贴脐中治 自汗,五倍子贴脐治盗汗等。

“外治之宗”吴师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对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 著成《理瀹骈文》一书。书中每病治疗都 以膏药薄贴为主,选择性地配以点、敷、 熨、洗、搐、擦等多种外治法,且把穴位 敷贴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外、 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 统治百病”的论断。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 对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制方遣药、具体 运用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外 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 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 点。
宋《太平圣惠方》“治疗腰腿脚风痹冷 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 贴,须臾即止。” 宋《圣济总录》“膏取其膏润,以祛邪 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 之也。” 明《普济方》“鼻渊脑泻,生附子末, 葱涎和如泥,罨涌泉穴。” 明《本草纲目》“治大腹水肿,以赤根 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 小便利,则肿消。” 另外吴茱萸贴足心治 疗口舌生疮、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 眼。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中医儿科特色疗法中药穴位敷贴PPT课件
药物制备
将选好的中药研磨成细末,加入 适量的醋或酒调匀,制成膏状。 膏状药物应易于涂抹、粘附在穴 位上,且不易脱落。
穴位定位与消毒
穴位定位
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选择相应的穴 位进行敷贴。常用穴位有大椎、肺俞 、足三里等,具有调理气血、扶正祛 邪的作用。
穴位消毒
在敷贴前,应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 毒,以防止感染。消毒方法可采用酒 精棉球擦拭或碘伏消毒。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中药穴位敷贴在其他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拓宽其应用领域 。
对儿科临床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穴位敷贴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外治法,能够提高儿科疾病的 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丰富治疗手段
中药穴位敷贴为儿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丰富了儿科临 床的治疗方法选择。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中药穴位敷贴的优势与局限性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中药穴位敷贴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存在 差异,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敷贴时间限制
中药穴位敷贴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对 于急性病症可能不够迅速。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或刺激性症状, 需要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理。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标准化建设
制定中药穴位敷贴的操作规范和治疗标准,提高临床应用的 规范性和科学性。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药穴位敷 贴治疗方案。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 综合治疗:将中药穴位敷贴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 合,形成综合治疗体系,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穴位敷贴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新药研发
研发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中药穴位敷贴新药,满足临床需 求。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腹痛PPT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腹痛PPT
脐中。
18.理气熨(《中药外治疗法》)
• 主治: 气滞腹痛(适用于肝气不疏者)。 • 处方: 柴胡、陈皮、青皮各30g,川芎、当归、白芍、枳壳、香附、
瓜蒌、丹皮、乌药、延胡索各15g。 • 用法: 同麸皮醋炒熨患处。
19.灵砂矾麝饼(《理瀹骈文》)
• 主治: 虚寒腹痛。 • 处方: 五灵脂10g,夜明砂10g,枯矾5g,麝香0.5g。 • 用法: 温水洗脐眼,纳麝香少许,用面圈围脐,填上药末,灸之,
量,人乳和丸如豆大。 • 用法: 取上丸纳脐中,用暖脐膏盖之。
31.花椒贯楝膏(《贵州民间方药集》)
• 主治: 虫积腹痛。 • 处方: 花椒15g,贯众、苦楝皮各30g。 • 用法: 上药加水煎煮,去渣,将药汁浓缩成膏,外敷脐部,即下蛔
虫。
32.槟榔散(《理瀹骈文》)
• 主治: 虫积腹痛。 • 处方: 槟榔适量。 • 用法: 上药1味,研为散,醋调,敷脐及患处。
• 寒湿暑热之邪侵入腹中,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邪滞于中,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若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寒邪内阻,气机壅滞,可以引 起腹痛。若感受湿热之邪,或恣食辛热厚味,湿热食滞交阻,导致传 导失职,气机不和,腑气不通,亦可引起腹痛。或情志抑郁,肝气横 逆,气机阻滞,或因腹部手术后,或跌仆损伤,导致气滞血瘀,络脉 阻塞而引起腹痛。若素体阳虚,脾阳不振,气血不足,脏腑经脉失于 温养,腹痛而作。足太阴经、足阳明经别入腹里,足厥阴经抵小腹, 任脉循腹里,因此,腹痛与这四条经脉密切相关。
13.萸酒熨法(《理瀹骈文》)
• 主治: 冷极腹痛、唇青、厥逆无脉、阴囊内缩者。 • 处方: 吴茱萸750g。 • 用法: 将上药用酒拌,蒸热、绢包熨脐下,并用艾灸脐中及气海、
关元各三五十壮。

中药贴敷治疗 ppt课件

中药贴敷治疗  ppt课件
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天枢穴*2
内关穴*2
上脘*1
中脘*1
神阙穴*1
中极穴*1
3、体位:
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一般采用平卧位 暴露全腹部
4、环境:
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
中药贴敷治疗
一、简介
穴位贴敷是指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 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属于中药外 治法。我科采用中医药贴敷预防化疗药物引起 的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呕吐反应取得良好效果。
二、禁忌症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三、用物准备
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 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3、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 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 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 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五、施术后处理
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 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 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 贴敷部 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 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 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 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二)施术方法
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 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 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三)贴敷时机
一般在进行化疗前半小时
(四)贴敷时间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 药时间为0.5~2小时。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 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 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 适感,可自行取下。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腹部肿块(症瘕积聚)PPT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腹部肿块(症瘕积聚)PPT
适量。 • 用法: 将前5味药混合共碾成细末,贮瓶密封备用。用时将七宝膏药
肉置水浴上溶化,加入适量药末,搅匀,分摊于布上,每贴重20~ 25g。贴于脐上,每3日更换1次,5次为1个疗程。
9.消积散聚方(《敷脐妙法治百病》)
• 主治: 积聚。 • 处方: 川芎、大黄、当归、皂角、香附、五灵脂、土木鳖、僵蚕、
6.神仙化痞膏(《贴敷疗法》)
• 主治: 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肝炎、晚期血吸虫病等所致的肝脾硬化肿 大。
• 处方: 大黄、黄柏、当归、秦艽、三棱、莪术各15g,炙全竭14个, 山甲片14个,木鳖子仁7个,蜈蚣5条。
• 用法: 上药加麻油1200g,浸泡煎熬,用黄丹收膏,入乳香、没药 各25g,风化硝15g拌匀,摊贴备用。取膏贴患处,先用姜擦后贴敷, 贴敷处加温敷更好。
• 二仙膏治痞气腹中作块。明矾、雄黄(各二两)研细,先将二两水糊 和成膏,纸摊贴患处即效。不效,再以后二两摊贴,须看贴药之后大 便如脓下,即愈。(《古今医统大全》)
• 三圣膏贴痞块,化为脓血。用未化石灰(半斤)为末,瓦上微炒红提 出,候热稍减,入大黄末一两炒热,仍提出,入桂心末五钱略炒,以 米醋熬成膏,厚摊烘热,贴上即愈。(《古今医统大全》)
19.羌活膏(阿魏膏)(《中国膏药学》)
• 主治: 痞块(肝脾肿大)。 • 处方: 羌活15g,独活15g,玄参15g,官桂15g,赤芍15g,穿山
甲15g,生地黄15g,两头尖15g,大黄15g,白芷15g,天麻15g, 桃枝9g,柳枝9g,槐枝9g,木鳖子仁20枚,血余炭15g,红花12g。 • 用法: 以上用香油120mL,煎黑去渣,徐徐下黄丹煎,软硬适中, 入芒硝、阿魏、苏合油、乳香、没药各15g,麝香9g调匀,即成膏, 摊贴患处。凡贴膏药,先用朴硝敷患处。

中药贴敷治疗PPT课件

中药贴敷治疗PPT课件
中药贴敷治疗
兵团二师库尔勒医院 巩利
1
.
一、简介
穴位贴敷是指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 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属于中药外 治法。我科采用中医药贴敷预防化疗药物引起 的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呕吐反应取得良好效果。
2
.
二、禁忌症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应的穴位。 天枢穴*2
内关穴*2
7
.
上脘*1
中脘*1
8
.
神阙穴*1
中极穴*1
9
.
3、体位:
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一般采用平卧位 暴露全腹部
10
.
4、环境:
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11
.
5、消毒:
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 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医用洗手液清洗干净。
12
.
(二)施术方法
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 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 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13
.
(三)贴敷时机
一般在进行化疗前半小时
14
.
(四)贴敷时间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 药时间为0.5~2小时。
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 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8
.
17
.
六、注意事项
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2、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或放
入冰箱密封冷藏保存。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

中药贴敷治疗ppt课件

中药贴敷治疗ppt课件

中药贴敷治疗
12
(二)施术方法
• 贴法: •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
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 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中药贴敷治疗
13
(三)贴敷时机
• 一般在进行化疗前半小时
中药贴敷治疗
14
(四)贴敷时间
•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 药时间为0.5~2小时。
中药贴敷治疗
16
五、施术后处理
• 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 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 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 贴敷 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 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 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 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 染。
• 中极穴*1
中药贴敷治疗
9
3、体位:
• 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 一般采用平卧位 • 暴露全腹部
中药贴敷治疗
10
4、环境:
• 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中药贴敷治疗
11
5、消毒:
• 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 在施术部位消毒。
•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医用洗手液清洗干净。
中药贴敷治疗
一、简介
• 穴位贴敷是指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 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属于中 药外治法。我科采用中医药贴敷预防化疗药物 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呕吐反应取得良好效 果。
中药贴敷治疗
2
二、禁忌症
•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药贴敷治疗

中药敷贴课件ppt

中药敷贴课件ppt

THANKS
感谢观看
感冒
中药敷贴可缓解感冒 引起的咳嗽、鼻塞等 症状,缩短病程。
哮喘
针对哮喘患者,中药 敷贴可缓解喘息、胸 闷等症状,提高生活
质量。
慢性胃炎
中药敷贴能够缓解慢 性胃炎引起的胃痛、 胃酸等症状,减轻患
者痛苦。
关节炎
对于关节炎患者,中 药敷贴可减轻关节疼 痛、僵硬等症状,促 进关节功能恢复。
临床案例分享
案例一
以水、酒精等为溶剂,加入中药提取物制成,易 于吸收和挥发。
主要成分分析
中药材
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功效的中药材。
基质成分
膏药的基质成分包括植物油、黄丹、松香、石膏等,它们在膏药的制作过程中起着粘合和固定 作用。
药材选择与配伍
根据病症选择药材
针对不同的病症,应选择相应的 中药材以达到治疗效果。
药材配伍原则
在药材配伍时,应遵循君臣佐使 的原则,使药物相互协同,增强 疗效。
03
中药敷贴的制作方法
制作流程
研磨成粉
将药材研磨成细粉,过筛,确 保药粉细腻。
敷贴制备
将药糊均匀涂抹在敷贴棉布上 ,厚度适中,四周抹平。
准备药材
根据处方,将所需中药材清洗 干净,晾干。
调制药糊
将药粉与适量的粘合剂(如蜂 蜜、姜汁等)混合,搅拌均匀 ,直至药糊粘稠适度。
一位5岁患儿因感冒咳 嗽就诊,经过中药敷 贴治疗,咳嗽症状明 显缓解,病程缩短。
案例二
一位45岁女性哮喘患 者,经过中药敷贴治 疗,喘息、胸闷等症 状得到有效控制,生 活质量显著提高。
案例三
一位60岁慢性胃炎患 者,经过中药敷贴治 疗,胃痛、胃酸等症 状得到缓解,病情好 转。

中医穴位帖敷疗法PPT

中医穴位帖敷疗法PPT
功效: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 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100g,布包敷贴神阙穴,吸湿受潮后更换,1日1次。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孕妇禁用。 保存:密闭,在30℃以下保存,防风化。
吴 茱 萸:
药性: 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胃、大肠、肾经。 功效:助眠、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寒凝痛证;
胃寒呕吐;虚寒泄泻。 主治:涌泉穴位贴敷以安神助眠,温里散寒,止呕降逆;降压。 用法用量:每穴5g,用白凡士林或白醋适量调成糊状贴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热,易耗气动火,阴虚有热者忌用。 保存:干燥状态下保质期3个月(2-8℃ 6个月),避免潮湿。
药物组成特点 :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
膏或者研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
四大用药特点: 善用温药: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川椒、茴香等。 善用归膀胱经、脾胃经药:麻黄、桂枝、生姜等。 善用引经、开窍药:麝香、冰片等 善用皮肤刺激性强药物:川椒、大蒜、生姜、斑蝥、冰片
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 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原则
穴位贴敷技术的穴位选择与针灸技术基本一致,也 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证 、穴位的特性,通过辨体、辨病和辨证,合理选取相关 穴位,组成处方进行应用。实际操作时,可单选,亦可 合选,需要灵活掌握,力求少而精。
(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方法
循经远取: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 部位的穴位,亦可按照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和募 穴,如牙痛选取合谷穴,腰痛选取委中穴,支气 管哮喘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胃肠疾患选足三 里等。
(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方法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即吴氏所说:“郁者以宣,-乖者以协,泛者-以归,停者以逐,满者以泄,劳者以破,滑-者以留,阻者以行,逆上者 之降,陷下者-为之提,格于中者为之通,越于外者为之-敛。”-16
四大用药特点-1.善用温药: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川-椒、茴香等-2.善用归膀胱经、脾胃经药:麻黄、桂 、生-姜等-3善用引经、开窍药:麝香、冰片等-4.善用皮肤刺激性强药物:川椒、大蒜、生姜、-斑蝥、冰片、滑 粉等
起源与发展-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在国外也-逐渐兴起,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 下可收到避孕良好效果;-日本大正株式会社研制的中药贴膏深受人们-的欢迎,如温经活血止痛的辣椒膏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 相应的剂型-贴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治疗 表疾病、经络脏腑疾病
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时段。每年的-冬至节这天,就开始进入“数九”。-中国传统的节气口诀:-一九二九不 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归一九,犁牛遍地走-10
理论依据-穴位贴敷疗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特-定的药物吸收以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即可-发挥药物、腧穴的 重治疗作用而使疗效倍-增。
3辨证选穴-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针对病因病机而取-穴。本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而取穴,如哮喘取肺 、定喘等。对于脏-腑疾病往往选择俞募配穴法。-24
4.背部取经穴-即取背部督脉和膀经的腧穴。如慢性腹-泻取膀胱经大肠俞。肾虚喘证取督脉命门-25
高频使用经穴-穴位: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交会-关元、气海、神阙、中脘、命门、大椎、-志室、足三里、涌泉、 钟-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任督二脉-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 4、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5、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6、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
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 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欢迎大家
3、贴敷方法: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 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 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 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1、换药: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 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 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 贴敷部 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中药贴敷治疗 PPT
一、简介
穴位贴敷是指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 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属于中药外 治法。我科采用中医药贴敷预防化疗药物引起 的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呕吐反应取得良好效果。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 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 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 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一般在进行化疗前半小时
1、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 药时间为0.5~2小时。
2、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 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 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 适感,可自行取下。
2、水泡处理: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 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 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泡应 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2、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或放
入冰箱密封冷藏保存。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
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天枢穴*2
内关穴*2
上脘*1 中脘*1
神阙穴*1 中极穴*1
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一般采用平卧位 暴露全腹部
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①部位:用75%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 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医用洗手液清洗干净。
贴法:
(一)施术前准备 1、药物:
①药物组成: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 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 粉碎,备用。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蜂蜜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 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