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操作方法中药湿敷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涂擦的治疗ppt课件

中药涂擦的治疗ppt课件

3
中药涂擦
目的:
将各种中药直接涂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
解毒消肿、止痒镇添痛加等治疗效果。其剂型有
添加
标题
标题
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添加
标题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皮肤病及创疡,水火烫伤,蚊虫 咬伤等。
禁忌症:
婴幼儿颜面部、有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PPT学习交流
4
中药涂擦——注意事项
(一)必要时需清洁局部皮肤。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PPT学习交流
13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中药涂擦加射频理疗
添加 标题
中药涂擦加理疗治疗肺炎,可以明显改善肺炎引起
咯痰及胸痛等临床症状,通过l临床观察添,加该疗法能 促进炎症吸收,防止并发症,提高临床标疗题效,减少
添加 苦和住院时间。标题
现代射频的作用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又能促进
功效。使用后患者临床症状红肿、疼痛、肿胀减轻, 各细菌清除率均增高,伤
于7~13d之内恢复。
PPT学习交流
15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中药涂擦治疗淤积性皮炎
中药涂擦剂
生大黄、刘寄奴、当归、苦参、 黄柏各30 g,全蝎、冰片、白鲜皮35 g,芒
硝45 g。配制适量凡添士加林熬制而成的中药药膏,涂于局部皮肤,每添日加早晚各1
次外涂于患处,涂抹标后题轻揉患处以利吸收,添不加包扎、不湿敷、不配合标使题用其它
外用药。
标题
1—2个疗程科明显改善
中药涂擦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药物作用, 达到减轻临床
症状的治疗效果,皮肤外用药物无胃肠道反应,增加了安全性,避免了口服或

中药涂擦的治疗PPT课件

中药涂擦的治疗PPT课件
心胸外科 贾婧文 李媛
目 录
01
CONTENTS
中药涂擦
02 03
目的、适应症
注意事项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04
中药涂擦
中药涂擦法
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 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剂 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 剂等。
中药涂擦
目的:
将各种中药直接涂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
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其剂型有 添加 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四)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五)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标题
(六)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发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
如有过敏立即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
过敏药物。
中药涂擦——按摩手法
按摩法,推拿法,揉法,滚法,叩击法,点穴法 等。我们根据不同受伤部位可选择不同手法配合
添加 添加 伤科油即可达到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 标题 标题 添加 痉,舒筋活络,温经散寒的作用。 标题
中药涂擦在临床药能加速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 采用消炎解毒方煎汤烫洗疮面,获得很好的疗效,研究发 现烫洗使创面周围肌肤升温,并推动血行,令药物直达病 所,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改善创面血液循环,从而加速 新生肉芽生长,促进愈合。
临床当中常用的中药——生肌玉红膏
主要成份 甘草、白芷、当归、紫草、虫白蜡、血竭、轻粉。 主要功效 添加 解毒消肿,生肌止痛。 标题 适用病症 添加 标题 用于疮疡肿痛,乳痈发背,溃烂流脓,浸流黄水。 用法用量 疮面洗清后外涂本膏,一日1次。
添加 标题
使用前需用甘草煎汤,温洗患处,用棉布擦洗干净,取无菌棉签沾取药 膏涂抹于溃疡患处。

中药外敷疗法ppt课件

中药外敷疗法ppt课件

操作步骤
1.分期敷药
(1)初、中期:用侧柏叶 2份,黄柏1份, 大黄2份,薄荷、泽兰各 1份外敷。赋形剂 以白酒为主。
(2)后期:用荆芥、山奈、麻黄、南刘寄 奴、羌活、藁本、柴胡、地黄、防风、苍 术、川芎、独活、续断、威灵仙、何首乌、 赤芍、附子等适量外敷。调药时赋形剂主 要用蜂蜜和凡士林。
2.操作
(3)敷药后皮肤可能出现色青、起泡等 改变,停止敷药后都能恢复正常。
(4)骨折患者换药时必须保持骨折处的 有效固定。如果敷药于外固定有明显 矛盾时,应放弃敷药治疗,不稳定性 骨折不宜敷药。
六、常见疾病的应用
(一)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属中医“筋伤”范畴。各种暴 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筋的损伤, 统称为筋伤。初期是指伤后 2~3天内,疼 痛剧烈,局部淤肿,肢体功能障碍;中期 是指受伤4~14天,疼痛渐减、肿胀渐消, 淤斑转为青紫色,功能部分恢复。后期是 指损伤2周之后,疼痛、肿胀均不明显, 淤斑色禁用。 (2)对该药过敏者禁用。 (3)局部皮肤破损者慎用。
五、注意事项
(1)不同的赋形剂有不同的功效:饴糖、 蜂蜜能缓急止痛,白酒可散寒消肿,米醋 善软坚散结,用鲜药汁取清热止血之效, 凡士林有赋行、油基助溶及延长于干燥时 间的作用。
(2)调药宜随调随用,敷药温度根据病 情、病程而定,需防烫伤。敷药一般 每天1次,每次敷6小时左右(过久易 皮肤过敏)。
黄芪、防己、牛膝、白芍、丹参、徐长卿、当归、 川芎、延胡索、鸡血藤、穿山甲、蕲蛇等可以有 效缓解疼痛,熟地黄、骨碎补、续断、丹参、血 竭、自然铜等能促进软骨修复,可酌情选用。
2.操作 每日或隔日敷药 1次,一般 5~7次。 提示:在关节处敷药后应加强固定。
(三)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操作方法中药湿敷法 PPT

中医操作方法中药湿敷法 PPT
中医操作方法中药湿敷法
湿敷法
• 定义 湿敷法是指运用不同药液,依照病情需要采
纳不同的温度,湿敷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 穴,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 一种方法。
冷湿敷 热湿敷
湿敷法
• 湿敷法的作用 通过药物本身、热力、或冷刺激对皮肤的
作用,首先达到开泄腠理的目的,温经散寒、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最终达到 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的目的。——和 熏蒸法相比,治疗的有效部位相对更为局限。
3、整
观察
1、湿敷过程中尤其是热湿敷时要随时询问患 者有无灼痛感。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 感受。
3、注意了解患者对温度的感受。 4、必要时用冰袋或热水袋保持温度。
湿敷法
收尾
1、湿敷时间到后,马上将湿敷步取开,用纱布 或毛巾清洁局部皮肤。
2、协助患者整理衣物,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 体位。
湿敷法
• 评估 • 当医生开出医嘱后,我们应做的就是:核对医嘱,
了解患者的诊断、发病原因、相关因素及既往 史。 • 了解患者当前的主要症状、病情、施灸部位皮 肤情况及患者用药史、过敏史、禁忌症。 • 评估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和对此项 治疗方法的信任度。
湿敷法
用物准备 治疗车、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敷布、镊
子、碗盘、橡胶单或中单、纱布,必要时要 准备屏风、浴巾、热水袋或冰袋。
湿敷法
操作步骤
一、准备 1、护理人员自身的准备。 2、核对医嘱后进行用物的准备。 3、方法的准备——依照医嘱进行相应操作的准备。 4、患者的准备 (1)患者心理的准备——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告知针
对患者病情目前需采纳的治疗方法、目的、注意 事项,取得患者的同意。(再次核对医嘱) (2)患者体位的准备——协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暴露 治疗部位的同时,尤其是注意医疗安全、其次要做 好保暖措施和保护患者的隐私。

中药湿敷法

中药湿敷法

中药湿敷法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腾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目的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镊子、弯盘、纱布等。

操作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护理及注意事项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湿敷法PPT课件

湿敷法PPT课件
中毒反应
头晕、口麻、恶心呕吐等,常出现在大面积使用湿 敷中药的患者,出现时应立即停药动态观察。
8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敷药面积应大于患处且保持一定的湿度。 4、疱、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5、敷药后若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
或破溃等症状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 报告医生。
9
谢谢10Βιβλιοθήκη 4、准备药物。根据不同的病症,将配制好的 外用湿敷方药加入适量的水蒸煮20~30分钟即 可。
5
操作重点步骤
5、治疗频次。待凉后用纱布4~8层置药液中浸 透,挤出多余药汁,以不滴淋为度,敷于患处,
保持湿润及温度(热敷:以38~43°C为宜; 冷敷:18~22°c为宜。)。每1~2小时换药
一次,若皮肤渗液不多,也可3~4小时换药一 次。 6、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7、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 协助患者(着衣),整理床单位。 8、清理物品。
6
成效标准
患者/家属对所做解释和操作表示理解和 满意
过程安全,无发生意外情况 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 局部疼痛。肿胀、瘙痒等症状得以缓解 影响成效的因素:适应症、药物选择、
湿敷部位、湿敷时间等
7
意外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皮肤过敏反应
局部瘙痒、红疹、水泡等,应立即停止敷药, 并遵医嘱进行抗过敏处理。
湿敷法
梅州市中医医院—赖梅
1
湿敷法
定义: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块用药液浸透, 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清热解毒、消 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
湿敷法
适应症
皮疹渗出较多或脓性分 泌物较多的急慢性皮肤 炎症及筋骨关节损伤等

5湿敷法PPT

5湿敷法PPT
培养和强化护士的护理服务意识,将 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融入技能训练及日 常工作中,在提高护士基本技能和专 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护士的综合 素质和文化修养
基本技能: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专业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和临床护理实践
血压测量(卧床患者)现场示教
要求: 示教对象:实习护士 以肱动脉为例 限时6分钟 30秒后开始
湿敷法技术操Biblioteka 标准石家庄市中医院 苏书贞
• 参考标准
• 湿敷法操作 标准.doc
项目
• • • • • 仪表 评估 操作前 操作中 操作后
操作要点
一、仪表
• 仪表端庄,衣帽整洁
二、评估1:查看医嘱及治疗卡
• 患者床号、姓名、药液、部位等
评估2
• 评估患者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 往史、药物过敏史及患者体质
操作中4
• 将配制好的药液倒入容器,测试药温。再 次进行核对无误后,置敷布于药液中浸湿, 用镊子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抖开,在手 腕掌部测试温度,以不烫手为度,折叠后 敷于患处。每隔5~10min以卵圆钳夹纱布 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以发挥药效,每次湿敷30~60min。
操作中5
在湿敷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 适,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 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休息。 注意药液温度
操作中6

• 湿敷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 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卧床 休息
操作中7
• 操作完毕,再次核对医嘱。
操作中8:整理用物
• 对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
五、操作后1:对物品进行分类处理
血压测量(卧床患者)现场示教
案例: 5床 患者 王立兵 男 65岁 高血压 卧床10年 左侧偏瘫 突然头晕 遵医嘱 测血压 即可

中药湿敷的临床应用PPT参考课件

中药湿敷的临床应用PPT参考课件
中药湿敷的临床应用
开远市人民医院皮肤与医学美容科 纳猛
1
中药湿敷疗法
中药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中药液浸透,敷于局 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 止痒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是皮肤科临床最常用 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我科每天大约有30%左右的患 者进行湿敷。根据药物温度的不同,分为冷敷和热 敷。
2020/1/14
7
湿敷分类
①开放性湿敷:将6~8层纱布湿敷垫浸入药液中,取出稍扭干,以不 滴水为度,又保持明显湿度,敷于患处,每次30~40min,间隔 5~10min更换1次,每日次数依病情而定。②封闭性湿敷:主要用于慢 性肥厚角化性皮损,如慢性湿疹、单纯性苔藓等。即在湿敷垫上盖以 油纸或医用塑料薄膜,然后用绷带包扎,每30~40min更换1次,每日 次数依病情而定。③间歇性湿敷:每湿敷2~3h,间隔1~2h,每日3~4 次,间隔期间患处可涂紫草油、氧化锌油;④持续性湿敷:日夜不停 地进行湿敷。
2020/1/14
11
注意事项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 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 医师,配合处理。
2020/1/14
12Biblioteka 湿敷和其他治疗方法的配合湿敷作为一种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为了达到 更好的疗效,常常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一起使用。 治疗带状疱疹、湿疹就常配合电磁、红光使用; 治疗痤疮、疖、毛囊炎常配合蓝光使用;干躁 性瘙痒、AD常配合保湿剂使用,面部皮炎常 配合舒敏之星使用。
2020/1/14
9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导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 敷于患处。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 整理床单元. 6、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中药湿敷ppt课件

中药湿敷ppt课件
中药湿敷
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尽头,敷于局部,通过药液的渗透及冷、热原理,达 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解以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的
一种外治方法
1
作用机理
• 热湿敷法通过热气和湿气作用于皮肤,扩张血管和汗孔,增加血 液向皮肤的流量,有利于清除尘垢、分泌物和死亡的皮肤肌细胞; 冷湿敷则对皮肤有滋补作用,通过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缩 小汗孔,减少皮肤油脂和汗的分泌,还可抑制末梢神经活动,减 少局部不适感,起到消炎、消肿、止疼、减少渗出的作用;若冷、 热交替湿敷,可使肌肉和血管通过收缩、扩张的交替作用而增加 弹性,排泄尘垢,提高皮肤的张力,从而使局部皮肤光洁,润泽。
2
湿敷方法:
• 湿敷法分为热湿敷和冷湿敷两种方法。二者均可将6~8层无菌纱 布折叠为长条形状,一般湿热敷药液温度未50~60℃,冷湿敷药 液温度为4~15℃,每次15~20分钟,将无菌纱布放在热、冷药液 中完全浸泡,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纱布的两端拧至不滴水为度, 敷于患处或所需施术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纱布(必要时频 频将药液淋于敷布上或用塑料薄膜包裹,以保持温、湿度)。
41℃为宜,防止烫伤。

5.操作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
止治有特殊专科用药,遵医嘱给予相应护理。

7.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8.操作完毕,记录湿敷部位、时间、温度及患者感受等。
5
4
操作流程如中药湿敷注意事项下
• 1.遵医嘱正确选择药物,实施中药湿敷。

2.护理评估:

(1)患者湿敷部位的皮肤。

(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中药涂擦的治疗PPT课件

中药涂擦的治疗PPT课件
按摩法,推拿法,揉法,滚法,叩击法,点穴法
等。我们根据不同受伤部位可选择不同手法配合 伤科油即添标可加题达到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添标解加题 痉,舒筋活络,温经散寒的添作加用。
标题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临床当中常用的中药
外用中药能加速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
采用消炎解毒方煎汤烫洗疮面,获得很好的疗效,研究发 现烫洗使创面周围肌肤升温,并推动血行,令药物直达病 所,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改善创面血液循环,从而加速 新生肉芽生长,促进愈合。
成份
丁香罗勒油、水杨酸甲酯、姜樟油、肉桂油、桂皮醛、柠
檬醛、冰片。
性状
添加
添加
本品为红棕色的澄标清题液体;气特异,味辛辣。
标题
功能主治
添加
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外感头痛标,题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外用,涂擦患处,一日4~6次。
配合按摩手法,揉搓患处,达到缓解疼痛,舒筋散瘀的功 效。
THANK YOU
中药涂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
中药涂擦加射频理疗
添加 标题
中药涂擦加理疗治疗肺炎,可以明显改善肺炎引起的咳嗽、
咯痰及胸痛等临床症状,通过l临床观察添,加该疗法能更好地 促进炎症吸收,防止并发症,提高临床标疗题效,减少患者的痛 苦和住院时间。添标加题 现代射频的作用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又能促进敷胸散
的吸收。
SUCCESS
2020/9/29
临床当中常用的中药——生肌玉红膏
主要成份
甘草、白芷、当归、紫草、虫白蜡、血竭、轻粉。
主解毒要消功肿效,生肌止添标痛加题。
添加 标题
适用病症
添加
用于疮疡肿痛,乳痈发背,溃烂流脓标,题浸流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
当医生开出医嘱后,我们应做的就是:核对医 嘱,了解患者的诊断、发病原因、相关因素及 既往史。
了解患者当前的主要症状、病情、施灸部位皮 肤情况及患者用药史、过敏史、禁忌症。
评估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和对此项 治疗方法的信任度。
湿敷法
用物准备 治疗车、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敷布、镊 子、碗盘、橡胶单或中单、纱布,必要时 要准备屏风、浴巾、热水袋或冰袋。
湿敷法
操作步骤 患 者 心 理 准 备
实施
将药液倒入治疗盘内,浸入大小适宜的敷布,使其完
全浸透药液。准备中单铺在相应的位置
冷湿敷法
用镊子拧取敷布至不滴水,抖开将其敷在治疗部位,每 3~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或频频淋湿敷布,时间约为 15~20分钟。
热湿敷法
浸透敷步的中药药液温度一般控制在(50~60℃),完全 浸透药液后用镊子拧取敷布至不滴水,抖开将其敷在治 疗部位,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患者的表情,然后用塑 料单或橡皮单包住敷布及躯体,避免温度过快的降低, 时间约为15~20分钟。
观察
1、湿敷过程中尤其是热湿敷时要随时询问患 者有无灼痛感。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 感受。
3、注意了解患者对温度的感受。 4、必要时用冰袋或热水袋保持温度。

收尾
1、湿敷时间到后,立即将湿敷步取开,用纱 布或毛巾清洁局部皮肤。
2、协助患者整理衣物,整理床单位,安排舒 适体位。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药湿敷法
定义
湿敷法是指运用不同药液,根据病情需要 采用不同的温度,湿敷在体表的一定部位 或腧穴,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 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冷湿敷
热湿敷
湿敷法
湿敷法的作用 通过药物本身、热力、或冷刺激对皮肤的
作用,首先达到开泄腠理的目的,温经散 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最 终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的目 的。——和熏蒸法相比,治疗的有效部位 相对更为局限。
操作步骤
一、准备 1、护理人员自身的准备。 2、核对医嘱后进行用物的准备。 3、方法的准备——根据医嘱进行相应操作的准备。 4、患者的准备 (1)患者心理的准备——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告
知针对患者病情目前需采用的治疗方法、目的、 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同意。(再次核对医嘱) (2)患者体位的准备——协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 暴露治疗部位的同时,尤其是注意医疗安全、其 次要做好保暖措施和保护患者的隐私。
3、整理用物,洗手。 4、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1、热湿敷时药液的温度——50~70℃ 2、湿敷时间——15~20分钟。 3、注意医疗安全、避免烫伤。 4、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每人一份,避免交
叉感染 5、避免受凉,尤其是面部热湿敷者30分钟后
才能外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