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本学校中小学音乐课程安排内容

合集下载

日本声乐歌曲教学教案模板

日本声乐歌曲教学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声乐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学习日本声乐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演唱日本声乐歌曲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音、节奏等。

4.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声乐歌曲的基本特点。

2. 日本声乐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日本声乐歌曲的节奏感。

2. 日本声乐歌曲的发音特点。

教学准备:1. 日本声乐歌曲的音频、视频资料。

2. 日本声乐歌曲的乐谱。

3. 音乐教室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日本声乐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这首歌曲的特点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日本声乐歌曲的特点。

二、学习日本声乐歌曲的基本特点1. 教师讲解日本声乐歌曲的历史背景、音乐风格和演唱特点。

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日本声乐歌曲的演唱方式。

三、演唱技巧学习1. 教师示范日本声乐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发音、节奏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分组练习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日本声乐歌曲进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技巧。

五、小组展示1. 各小组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2. 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日本声乐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日本声乐歌曲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现,如演唱技巧、团队协作等。

3. 学生对日本声乐歌曲的喜爱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难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3. 学生对日本声乐歌曲的接受程度,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最新】90年代日本义务教育课程-实用word文档 (4页)

【最新】90年代日本义务教育课程-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90年代日本义务教育课程日本的义务教育含小学、初中两部分,小学6年、初中3年,共计9年。

现将这9年学习的课程分小学和初中两阶段介绍如下。

90年代日本义务教育课程资料来源:《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4期日本的义务教育含小学、初中两部分,小学6年、初中3年,共计9年。

现将这9年学习的课程分小学和初中两阶段介绍如下。

一小学课程小学的课程有国语、社会、算术、理科、生活、音乐、图画手工、体育、道德、特别活动。

小学每节课45分钟。

教学计划在1991年作了修改,从1992年实施新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有所变化,对低年级的国语、社会、理科分别作了调整,并新设了生活课。

1.国语即我国的语文课。

1年级在修订前是272学时,1992年起为306学时;2年级修订前是280学时,修订后是315学时。

很明显,修订后的教学计划更注重低年级的国语。

学时增加12.5%。

3~6年级的学时没有变化,仍然是280、280、210、210。

日本的学年以35周计算,即国语课从1992年起为每周低年级9学时,中年级8学时,高年级6学时。

1年级比2年级少9节课,是因为新生入学教育而少上1周课。

2.社会社会课是学习各种社会常识。

含历史(日本史和世界史)、地理、法律、政治(如国会的权力、任命总理的程序和条件、国会议员等)、工业(日本和各国)、金融(银行)等。

修订前,1年级是68学时,2年级是70学时。

修订后,从1992年起取消了低年级的社会课。

3~6年级的社会课课时不变,仍为每年105学时,即每周3学时。

3.算术算术课在90年代没有改动。

一直是1年级136学时,2~6年级各175学时,即1年级每周4学时,2~6年级每周5学时。

4.理科理科课程是物理、化学、生物、矿物、天文、生理等基础知识。

1991年,1年级的学时68, 2年级的是70。

日本中小学的“时间割”

日本中小学的“时间割”

日本中小学的“時間割”
张国强
工作(活动)日程表用日语来说是“日程表(にっていひょう)”“スケジュール”。

学校的课程表用日语来说是“時間割(じかんわり)”,即课时的分割、安排。

当然,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時間割”也不同
下面介绍中小学的“時間割”,了解一下中小学的学习科目和“時間割”的格式。

小学校の時間割:
中学校の時間割:
在教学中,日语教师可以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用日语制作课程表”的家庭作业(课堂作业)。

学生把日文版的课程表贴在文具盒上,每天都看,这样就会用日语介绍自己的学习科目了。

学科名词的读法:
☛社会(しゃかい)/社会☛国語(こくご)/国语
☛算数(さんすう)/算术☛体育(たいいく)/体育
☛音楽(おんがく)/音乐☛道徳(どうとく)/道德
☛家庭(かてい)/家庭☛図画工作(ずがこうさく)/图画和手工☛クラブ/俱乐部☛数学(すうがく)/数学
☛理科(りか)/理科☛昼食(ちゅうしょく)/午饭
☛総合(そうごう)/综合☛書写(しょしゃ)/习字
☛保健(ほけん)/保健☛美術(びじゅつ)/美术
☛英語(えいご)/英语☛技術(ぎじゅつ)/技术
☛選択科目(せんたくかもく)/选修科目
☛健康観察(けんこうかんさつ)/健康观察
☛読書タイム(どくしょタイム)/读书时间。

日本小学教材

日本小学教材

日本小学教材日本小学的教材通常是由教育部门编写的,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日本小学教材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参考内容:1. 数学:日本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可能包括数的乘法、除法、几何图形、分数等相关内容。

参考内容可能包括解题步骤和方法、习题答案,以及与数学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2. 语文:日本小学的语文教材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内容可能包括课文的词汇和语法解释、练习题和答案,以及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

3. 科学:日本小学的科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材中可能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内容可能包括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结果及其分析,以及与科学知识相关的案例和实践活动。

4. 社会:日本小学的社会教育主要包括地理、历史、公民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中可能包括地理和历史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地理和历史的知识和事件,以及培养公民意识和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参考内容可能包括地图、图表、实地考察的案例和活动,以及与社会问题相关的讨论和解决方案。

5. 音乐和美术:日本小学的音乐和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艺术能力。

教材中可能包括音乐表演、绘画、剪纸等相关内容。

参考内容可能包括艺术作品的赏析和解读,以及与音乐和美术相关的创作活动和实践经验。

6. 体育:日本小学的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材中可能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巧,以及体育活动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训练。

参考内容可能包括实际运动和比赛的案例和经验,以及体育健康的相关知识和习惯。

注意:以上内容仅仅是对一些可能出现在日本小学教材中的参考内容的概括,具体的教材内容会根据年级和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此外,由于禁止使用链接,以上内容并未包括具体的教材名称和其他参考资料的出处。

实际使用中建议参考相关教育部门的官方出版物或教辅材料。

日本音乐教案模板小学体育

日本音乐教案模板小学体育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音乐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对日本音乐的兴趣。

2. 通过音乐与体育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内容:1. 日本音乐基本知识介绍2. 日本音乐欣赏3. 音乐与体育活动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日本音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节奏和旋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日本音乐基本知识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日本音乐的起源、发展以及主要流派。

2.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日本传统乐器和现代乐器。

三、日本音乐欣赏1. 教师播放一段日本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日本音乐的兴趣。

四、音乐与体育活动结合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接力跑”活动,要求学生在跑步过程中跟随音乐节奏进行。

2.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3. 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团队。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本音乐的特点。

2. 强调音乐与体育活动结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日本音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音乐与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节奏感等。

3.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加强音乐与体育活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铃木教学法实践(3篇)

铃木教学法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铃木教学法,又称铃木教学法音乐教育法,是由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创立的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方法。

该方法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儿童的听觉、节奏感和音乐素养,旨在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探讨铃木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二、铃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1. 早期教育:铃木教学法认为,儿童在3-6岁期间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儿童的音乐素养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个性化教学:铃木教学法强调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 父母参与:铃木教学法认为,父母的参与对儿童的音乐学习至关重要,父母应成为儿童音乐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4. 良好的学习环境:铃木教学法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5. 重复练习:铃木教学法强调重复练习的重要性,通过反复练习,使儿童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三、铃木教学法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应用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演奏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特色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课程。

2. 教学方法(1)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

(2)父母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音乐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重复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使他们在熟练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提高音乐素养。

3. 教学评价(1)定期考核:通过定期考核,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2)家长评价:鼓励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4. 案例分析以某小学为例,该校引入铃木教学法后,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该校铃木教学法实践应用的几个方面:(1)学生音乐素养显著提高:通过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等课程的学习,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一、概述二十世纪是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历史上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期。

在这一百年间,日本的音乐教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过程,成为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和探索,旨在为培养具有全面素养和创造力的新一代做出贡献。

回顾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其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日本在二战后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文化自信心的增强,其音乐教育也开始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风格。

同时,二十世纪也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手段。

音乐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拓展到线上教学、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得更多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

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革、创新、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不仅吸收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教育体系。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二十世纪日本社会文化背景概述二十世纪对于日本而言,是一个充满变革、挑战与机遇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日本社会,经历了从明治维新到现代化国家的转型,再到二战后的重建与腾飞,直至九十年代的经济泡沫破裂和之后的调整与改革,可谓波澜壮阔,丰富多彩。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从封闭的农业国迅速迈向现代化。

明治政府采纳了大量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进行了包括农业土地制度、社会地位制度、户籍制度、学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

这些变革不仅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转变。

日本小学教材

日本小学教材

日本小学教材日本小学教材是按照学生年级和课程要求来编写的,每个年级的教材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日本小学教材中的常见内容。

一、语文日本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内容涵盖了听、说、读、写等方面,如乐园里的故事、朗诵比赛、读书会、手写诗歌等。

同时,日本小学的语文教育还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名言警句等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

二、数学日本小学数学教材涵盖了基本的算术、几何和代数等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日常生活、游戏、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材中可能包括诸如购物、点钞、投票等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应用数学知识。

三、自然日本小学的自然教育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有关植物、动物、天文和地球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科学实验、观察和研究方法等,同时也会进行自然探究活动,如田野调查、观察自然景象等。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理解、保护和利用能力。

四、社会日本小学的社会教育包括地理、历史、公民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日本和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了解和理解。

同时也注重社会性的教育,例如社会实践活动、模拟选举、团体合作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公民意识。

五、音乐、美术、体育除了以上科目之外,日本小学的教育还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中可能包括唱歌、演奏乐器、画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以及各种体育锻炼项目。

这些课程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审美能力和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日本小学教材的内容覆盖了多个科目和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性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

日本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

日本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

,
,
就 容 易 获 得演 奏 成 功 的愉快
,
当学 生 会演 奏 三 五 个 音时 就可 以 练 习 简单 的乐 曲

了 使学 生 尽 早地使 用 乐 器 来 表 现 音 乐 从 中 获得 美感 这 样 也促进 了学 生学 习 音

,
,
乐的 兴 趣 日本 的 器 乐 教 学 十分 注 重 合奏 练 习 训练

,
学 生 使 用 的 乐器 是 以 打击 乐器 和 有 固 定音高的简易乐
、 、 、 、
,
如 响 板 三 角 铁 手鼓 手铃 铜钱 小 鼓 大 鼓
、 、
:



口琴

竖笛 口 风琴 风琴




木琴
铁 琴 合 奏 手 风 琴 ( 没 有低音 贝 司 ) 等 ` 小 学 一 二 年级 以 演奏打击 乐 器
,
竖 笛 也 是 学 生 的 自备 乐器 合奏时 要 加 入 其他 乐
,

,


日本 小学 生 演 奏 的 口 琴 只 有十 五 个单排 簧 的 音 孔 比 普通 口 琴 简单 并易于 演 竖 笛是 塑 料 制 的 有 八 个 音 孔 音 色 柔 美 ; 便 于 转调 适 于 齐 奏或与其 他 乐器 合
, 、 ,


弦乐
键盘 乐
,
还 是 独 奏

让 人 们从 多方 面 领 略 了 俄 罗 斯 音 乐 的魅

力 沉浸 在 无 限优美 的艺术境 界 中久 久 不 能 自 已 这所学校 是 为 阿 穆 尔 州 各 地 培 养 音 乐 人 才 的 罗斯颇有名气

六年级音乐教案之第一课:学唱应激性歌曲《千本樱》

六年级音乐教案之第一课:学唱应激性歌曲《千本樱》

六年级音乐教案之第一课:学唱应激性歌曲《千本樱》学习音乐不仅仅只是让我们了解音符和节奏,更是教会我们欣赏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基于此,六年级的音乐教育不仅要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做到有所突破,也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引导他们进一步领略音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安排了第一课学习应激性歌曲《千本樱》,希望在这样的音乐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历史背景,进一步增强对音乐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一、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2.学习并掌握应激性歌曲《千本樱》的歌词和旋律,锻炼学生的唱歌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3.让学生了解《千本樱》这首歌曲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容及方法1.了解《千本樱》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课程开始前,我们会让学生对《千本樱》的相关历史背景做一些铺垫,包括歌曲的创作时间、创作人等。

希望通过这些背景信息的介绍,带领学生进入这首歌曲的世界,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2.学习歌词和旋律接下来,我们将学生带入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学习环节。

通过唱歌和动作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会重点讲解一些唱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

3.练习歌曲除了歌词和旋律的学习外,我们还将为学生安排一些练习歌曲的时间,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歌词,提高唱歌水平。

4.进行音乐表演在课程最后阶段,我们会安排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将学到的歌曲在台上表演出来。

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好地将歌曲和情感相结合,释放内心的情感和激情,展现出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我们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估,看看他们是否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

2.学生的声音和姿势。

我们还会关注学生在唱歌和表演方面的表现,看看他们是否能准确掌握歌曲的音乐和旋律,是否能够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日本学校的制度

日本学校的制度

日本的教育制度是亚洲地区最为发达和备受赞誉的体系之一。

日本学校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以“六三三”制为基础的教育体系。

一、小学教育日本的小学教育分为六年,学生通常在六岁入学。

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包括语文、数学、社会、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等基础学科。

日本小学教育实行义务教育,所有小学均为公立,不收取学费。

日本的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中学教育中学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共六年。

初中教育为期三年,学生通常在十二岁入学。

初中教育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基本技能。

初中教育同样实行义务教育,公立初中不收取学费。

高中教育分为三年,学生通常在十五岁入学。

高中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专门学校两种类型。

普通高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课程设置包括国语、数学、社会、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等。

专门学校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工业、农业、商业等。

三、高等教育日本的高等教育分为大学和短期大学两种类型。

大学教育通常为四年,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

大学课程设置丰富,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日本大学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其中私立大学数量最多。

短期大学教育通常为两年,相当于中国的大专。

短期大学课程设置较为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教育特点1. 重视基础教育: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严格的教育制度:日本教育制度严格,学生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 注重实践能力: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4.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日本教育强调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总结日本学校的制度以“六三三”制为基础,注重基础教育、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日本教育制度严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日本最新的小学教学大纲

日本最新的小学教学大纲

日本小学校现在实行的是隔周五日制教学,从2002年开始全部改为周五日制,因此新的大纲不得不削减教学内容和各学科的授课时间。

但同时增设了“综合教育”的课程,所谓“综合教育”即多学科横向结合的课程。

它是新修订的大纲的特色之一。

一、新大纲的指导思想1.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在充分考虑到地域、学校的实际以及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和特点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教育课程。

同时培养儿童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有创造性的、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中,养成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儿童的个性。

2.学校的道德教育要贯穿在学校的教育活动的始终,并结合以道德课为首的各科教学、特别活动以及综合教育等特点,进行适当的指导。

道德教育还要培养儿童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具体的生活中,互相尊重、珍惜生命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为创造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为发展民主的社会和国家而努力,为国际社会的和平进程贡献力量,并做一个有开拓精神的日本人。

在道德教育的进程中,加深老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体验大自然等丰富的实践,在儿童的意识中形成道德观念。

3.学校的体育健康指导也要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来贯彻执行。

特别是对身体和身心健康的指导,不仅是体育课、还要与特别活动等等各科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

通过这些指导,在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促进日常生活中的体育和健康活动。

并打下终身健康、安全有活力地生活的身体基础。

二、关于综合学习1.综合学习是各校根据自身、地域、儿童的实际,横向的综合的学习,是儿童有兴趣、有积极性基础上的学习,是各校在独创性基础上的教育活动。

2.综合教育要培养儿童寻找自己的课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在问题解决以及探究活动中的自主性和有创造性的吸收知识的学习态度,开始思考自己的积极的生活方式。

3.综合教育的面很广,例如国际理解、计算机、环境、福利健康等等横向的、综合的课题,各校要在儿童兴趣、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结合地域、学校的实际制定课题和进行学习活动。

日本音乐教育体系介绍

日本音乐教育体系介绍

日本音乐教育体系介绍日本音乐教育吸收了欧美现代音乐教育的诸多特色,是东西方音乐实现交融的成功典型教育案例。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日本音乐教育体系,供大家参考。

日本音乐大学沿革从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打破了长期闭关锁国的禁锢,以教育为先端,在各个领域里变革图新、大胆向西方学习,很快跨入了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

它的现代音乐教育首先是从在新型学校里开设唱歌课开始的。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逐步普及的基础上,明治20年(1887年)东京音乐学校成立,成为日本第一所专业音乐学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9年,日本教育体制改革,原来的东京音乐学校和东京美术学校合并,升格为东京艺术大学,成为日本唯一的国立艺术大学。

随后,其他一些都立、市立和私立的音乐学校也相继升格为音乐大学,各种类型的高等音乐学校普遍建立,日本的专业音乐教育形成了自己的格局。

日本音乐大学教学制度日本的音乐大学普遍采用学分制。

他们把学分叫单位。

例如国立音乐大学规定,各科学生在学四年中必须取得124单位方可毕业。

在这124单位中,一般教育科目须占28单位,基础教育科目8单位,外国语科目12单位,保健体育科目4单位,专门教育科目72单位。

1单位(即1学分)的学习时数规定为45学时,即必须在一学期的16周中每周学习3学时才能取得1单位。

从教师的状况来看,日本的音乐大学早已形成一支水平很高,阵容整齐的教师队伍。

这些教师许多是从欧美学成回国的。

他们的专业素质都很好、音乐基本理论与技能、钢琴、外语的程度也都很高,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很密切,常常有人利用假期去国外收集资料或作专题研究。

日本音乐大学的教师分常任与非常任两种。

常任为本校教师,非常任为兼课教师。

常任教师少。

非常任教师多。

我所在的国立音乐大学乐理学科共有25名教师,其中常任教师仅7名。

常任教师领取固定工资,还有一年发放两次的数额相当高的奖金。

当然,他们的工作量是很大的,除教学之外,许多人还要担负学校的教学行政工作。

日本中小学课程设置

日本中小学课程设置

学 生社 团活
高 中阶段 的 学木 科 目分为,
其 中特 殊职业学 农 业 和 渔 牧业 等
,
个 班 级 的 所 有学 生 参加 题
,
其 目 的 在于解 决 学 生社 团 活 动 由
执术
, ,

班 级 内部 日 常 学 习和 生活 巾 的 一些 具体 问 活 跃 班 级学 习 气 氛

学生 的 眼 界
增 强 学 生 钓 社 会 实践 能力

需要

,
日 本对 中小学 课
:
班 级 指 导 是 日 本 中小 学 特 别 活 动 课程
的 第 三 个 组成 部 分 日 本 中 小学 各年 级 的
,
程 进 行了 一 系 列 研究 智力

研究 结 果 表 明
,
( 1 ) 必 须 加 强 道 德教 育 和 体 育

数学

健康 和 体 育是 中 小 学
,
俱 乐 部活 动 由兴 趣 相 同 的 学 生 参 性别
,
校 必须 开 设 的科 目
学生 不 分 班 级 体 育活 动 等等

都 可 以参 加 俱

日 本 中小 学 的道 德 教 育 目 的
在 于培

乐 部 活 动 中 的 任何 一 项 活 动

, 。
如 文 化 活 毕 业典礼
日 本 中小 学 课程 设 置概 况
,
但就 整 个 西 方 国 家 许 多 国 家仍 然 比 较

中 小学 课程 设 置 而 言
强 调 学术 科 目

日 本 中小 学课 程 包 括三 大 部 分
即学

日本铃木音乐教学法╱图

日本铃木音乐教学法╱图

铃木音乐教学法简述铃木音乐教学,原称为才能教育,是日本铃木镇一发展的一种独特教学法。

首先,铃木镇一将这教学法应用在小提琴教学,后来被引介到美国,得到很大的回响,并陆续被应用到其他乐器或其他学门,例如钢琴或长笛教学,以及曾被尝试应用到数学的教学。

当今,世界各地很多关心音乐教学的教师们,对这一种教学法充满兴趣。

以下本文就铃木音乐教学发展背景,理论基础,教学理念,以及铃木教学在一般音乐教学的应用,分项简介:发展背景铃木镇一(Shinichi Suzuki 1898-1998) 出身于日本音乐世家,父亲拥有当时日本最大的小提琴制造工厂。

他二十三岁留学德国,跟随克林葛(Karl Klinger)学习小提琴,无论是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或对音乐的态度,都深受克林葛影响。

后来,他返回日本和兄弟组弦乐四重奏到处演奏,并且从事小提琴教学。

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他发现了学习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体会出年龄和学习小提琴的关系,领悟了音乐和语言妙不可分的关联。

1958年他在日本东京发表了母语学习的概念,他在"才能教育"书中,表示音乐教育只是手段,高超人格和伟大理想的培育,才是音乐教育的最后目标。

他主张以音乐启发儿童单纯的心灵,透过音乐培养儿童伟大的情操和人生的理想,创造人类更完美的下一代,为人类谋福祉(Suzuki,1969; Kendall,1973) 。

铃木镇一透过音乐教学实践其理想,强调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须经由后天培育, 以正确的教育方法,优良的师资,配合适当的学习年龄,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成就才能教育的理想。

铃木镇一并发现人类学习语言的天赋能力,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模式,称之为"母语教学法"。

不只在日本很多学生因铃木镇一而及早受到音乐栽培,1964年,铃木镇一带领十位小朋友受邀在美国全美音乐教师协会演出,引起重视随之兴起一股铃木教学法风潮,在美国陆续有铃木提琴教学的推广机构,嘉惠学子不可细数。

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本文旨在探讨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独特性和成就,同时为未来的音乐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二十世纪初,日本开始大力推广音乐教育,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这一时期,音乐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注重培养国民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学校音乐教育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代表。

当前,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已经覆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技能。

在教育内容上,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教授古典音乐,也引入了大量现代音乐元素。

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拥有庞大的师资力量,教师们具备专业音乐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分析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成就与不足时,我们发现其教育质量普遍较高,学生们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中屡获殊荣。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衡、音乐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和教育机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丰富音乐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变革的历程,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

在未来的发展中,日本学校音乐教育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未来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随着美育改革的发展,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然而,在湖南农村学校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的趋势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美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湖南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推动湖南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湖南农村学校音乐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湖南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美育改革对湖南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以及湖南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日本的学校教育法内容简介

日本的学校教育法内容简介

日本的学校教育法内容简介日本的学校教育法是指日本国家制定的掌管全国学校的基本法规,其中包括了对于各级别学校的管理、课程设置以及师生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与规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的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一、学校类别在日本的学校教育法中,对于学校的分类是非常详细的。

目前日本的学校类型主要有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技术学校、専修学校等。

这些学校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以及学生管理等要求。

其中,日本小学对于6-12岁儿童开放,中学则是12-15岁,而高中则是15-18岁。

二、课程设置日本教育法对于各级别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做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小学的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社会、理科、音乐、保健、技术和生活等方面。

中学的课程则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外语、道德、体育、家政、美术和信息科技等方面。

而高中则是根据学生选修方向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课程体系。

三、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在日本的学校教育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日本学校中对于教育的管理主要包括了校务、教务、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等各方面。

其中,校务主要是管理学校的财务、设备、保洁等事务。

教务则负责学校的教育工作。

学生管理则是对于学生行为和学习情况的管理。

而教师管理则是对于学校教师的管理,包括人事任命、考核、重罚和待遇等方面。

四、教育制度日本的学校制度也十分复杂。

主要由政府和自治体两个部分来管理,国家教育政策由文部科学省制定,而各自治体则负责学校的管理。

日本的学校制度分为三种类型,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以及国际学校。

公立学校是由政府资助的学校,只需要支付少量学费,而私立学校则需要缴纳高昂的学费,通常教育质量更好。

而在国际学校中,学生可以接受国际化的教育。

综上所述,日本的学校教育法在学校的管理、教育体系、教育内容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这不仅使得日本的教育制度更加严密和完善,也助力于日本的学生能够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24年小学第七册音乐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第七册音乐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第七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课: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乐乐器的分类(200字)1. 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是一门艺术,通过声音的组织和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2. 学习音乐乐器的分类:民族乐器、西方乐器、键盘乐器、弦乐器、管乐器等。

第二课:音乐的节奏与韵律感(200字)1. 认识音乐的节奏:介绍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基本音符。

2. 学习韵律感的培养:通过手拍、脚踏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节奏。

第三课:音乐的音高与音程(200字)1. 学习音乐的音高:介绍高音和低音的概念,并演示一些不同音高的音乐片段。

2. 学习音程:介绍半音和全音的概念,并演示一些不同音程的音乐片段。

第四课:音乐的音色与乐谱符号(200字)1. 认识音乐的音色:介绍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并演示不同音色的音乐片段。

2. 学习乐谱符号:介绍音符、休止符、拍子符号等常用的乐谱符号。

第五课:音乐的表达和情感(200字)1. 了解音乐的表达:介绍音乐是如何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意义的。

2. 学习音乐的情感:演示一些不同情感的音乐片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和表达音乐的情感。

第六课:音乐的创作与演奏(200字)1. 学习音乐的创作: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如旋律、和声等。

2. 演奏音乐:组织学生进行小合唱、乐器合奏等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演奏过程。

第七课:音乐与文化(200字)1. 了解音乐与不同文化的关系:介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学习音乐与中华文化的联系:演示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第八课:音乐与舞蹈(200字)1. 学习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介绍音乐与舞蹈是如何相互配合和补充的。

2. 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并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表演。

第九课:音乐的欣赏与评价(200字)1. 学习欣赏音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学习评价音乐:教授一些基本的音乐评价标准,让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对音乐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初期,日本根据美国占领军对日方针的基本精神和广大国民关于实行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废除了战前以军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进行了继明治维新以后两次大的教育改革,史称第二次、第三次教育改革。

在战后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中,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1947年新设社会科,排除军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是德育课程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早在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统一全国的学制,《学制》中规定的《修身科》是日本近代教育中首次出现的道德教育课程。

虽然修身科的内容随着历代朝野的更替和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它作为一门德育课程一直沿袭下来。

1947年,日本先后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推出了以教育民主化为目标的新的中小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规定,小学设国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图画手工、家政、体育等八个学科和自由研究。

这个课程设置同战前相比,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取消修身、地理、历史三个学科,新设社会科。

社会科不是随意把战前的历史、地理、修身等科合并而成,而是以青少年的现实社会问题为中心,为求扩大并加深青少年的社会经验,涉及到学校、家庭及其以外的对青少年教育的一切活动。

社会科虽然不是专门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门学科,但实际上它承担了战后初期日本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

1949年,由文部省编写的《民主主义》一书(初三和高一的教科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过去日本的教育往往服从于中央政府的命令。

……尤其是,通过错误的历史教育,迫使学生相信日本是‘神国’,甚至迫使学校导入军事训练。

……通过由政府歪曲的历史的教育,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太平洋战争为顶峰的一大悲剧”。

这清楚地表明了二战前日本教育的军国主义性质。

战后初期新设的社会科取消了战前充斥在有关学科课程中的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方面的思想和内容,注入了民主主义的教育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科的设置可以说是战后初期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积极成果。

二、1958年设置专门的道德课,是战后日本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转折点。

1953年8月,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提出了关于改善社会科特别是地理、历史、道德教育的咨询报告,提出了“要明确社会对道德教育应负的责任”,要求在初中重点讲授地理、历史(特别是日本史),在高中考虑设置伦理、哲学科目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1958年10月,文部省全面修订教学大纲,特别设置了道德教育的时间。

1960年,高中的社会科进一步分化为“伦理、社会”这样的科目,是初中、小学的道德课在高中的翻版。

特设道德课的目的是培养尊重人的精神,造就致力于创造富有特色的文化、和平、民主、对国际社会做贡献的日本人。

这门课程把关心个性的完善等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想摆在首位,但基本思想仍没离开儒家的伦理道德以及宣扬日本民族优越的神道教理论。

尽管在当时对专门的道德课的设置颇有争议,但这次课程改革确立了道德课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作为独立课程的地位,道德教育不再依附或从属某一学科,从“教学以外的活动”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领域,从而使日本中小学课程结构由学科课程、德育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板块所构成,一直沿袭至今。

三、1977年颁发《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大纲》,标志着德育课程设置的规范化。

1977年至1978年,文部省相继颁布了《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和《高中学习指导要领》,这是日本规范中小学教育内容的法规性文件,从法规上确立了道德教育和特别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1977年7月,文部省还颁布了《日本小学道德课教学大纲》和《日本中学道德课教学大纲》。

它根据《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所制定的根本精神,确立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中小学道德课教学内容。

其中小学的德育内容由三个方面28个德目构成。

即:1.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包括3项:尊重生命和健康安全,礼貌与遵守时间,钱物的使用;2.关于个人的生活态度,包括12项:自主自律,自由与责任,明朗与诚实,正义与勇气,克服困难,反省、节制,爱护自然,虔敬,重视个性,进取心,合理的态度、追求真理,创新精神;3.关于在社会生活中的态度,包括13项:热情、同情,尊敬、感谢,信赖、合作,公正、公平,宽容,遵守纪律,权利与义务,勤劳,社会公德,家庭生活,热爱学校,爱国心与乡土爱,国际理解与人类和平。

此外,日本中小学道德课教育大纲还对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内容的处理提出了要求,如制定教育计划时,要考虑与各年级、各学科以及各种课外活动的道德教育之间的联系;为了提高德育效果,必须加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一些理解,谋求相互间的联系与合作。

这次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大纲》的颁发,使中小学德育课程向规范化、序列化、制度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它进一步确立了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概念非常明确、具体,并且贴近于现实生活,与日本价值观念相符合的态度、习惯和行为可以通过学校德育课得到灌输。

四、1989年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加强道德教育成为改革的重点。

1987年12月,日本临教审和教育课程审议会提出了“关于改善教育课程标准”的咨询报告,对加强道德教育提出五点建议:①明确不同学校阶段道德教育的重点;②通过整个学校活动进行道德教育;③为充实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奖励使用适当的补充教材;④从加强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加强校长、教导主任对道德教育的指导,加强有经验的教师对其他教师的指导,以加强校内指导体制;⑤为提高教师的道德教育指导能力,在师资培养阶段,设法改善道德教育授业科目的内容。

据此,在1989年2月日本文部省公布的新的教学大纲中,加强道德教育、个性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以及尊重文化传统态度的培养,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

为了加强幼儿教育和中小学的衔接,第一次对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高中的教学大纲一起修订,由重视智育转向重视德育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

这次课程改革在德育方面的主要变化有:废止了小学低年级的理科和社会科,新设生活科;为使高中教育多样化,高中把社会科重组为地理、历史和公民科,公民科是对高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

更重要的是,这次德育课程的改革考虑到中小学生道德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德育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关于自身;关于与他人的关系;关于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等四个方面重新组合道德教育内容。

小学分低、中、高三个年级分别指导学习14项、18项、22项德育内容。

初中由以前的16项调整为22项,内容如下:1.关于自身,包括①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坚强的意志,③自主性和责任感,④探索真理,⑤发展个性;2.关于与他人的关系,包括①礼节与言行举止,②体贴别人,③相互依赖,④健康的异性观,⑤宽容与谦虚;3.关于与自然的关系,包括①热爱自然,②尊重生命,③人类爱;4.关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包括①热爱集体与履行职责,②义务与公德,③正义,④勤劳与奉献,⑤热爱家庭、孝敬父母,⑥尊师爱校,⑦乡土爱,⑧爱国心,⑨世界和平。

日本的高中未设道德课,其道德教育是通过学校所有教育活动进行,尤其是通过“特别活动”的课外学习室活动”和“公民”教学科目的“现代社会”、“伦理”科目进行。

高中生的服务性体验学习,主要通过“特别活动”的学校例行活动和俱乐部活动进行。

二纵观战后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几次改革,自1947年颁发新的教学大纲以后,几乎是每隔10年修订一次,其间也不乏一些小的变化,但其重视学校德育的趋向是一致的。

战后日本学校德育课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它反映的仍然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

可以说,日本不断改革德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强化道德教育的过程。

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特色。

一、学校德育课程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

日本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

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学校德育及其课程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它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发展基础。

封建神道教、武士道精神和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对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学校教育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贯穿于日本整个道德教育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在日本文化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影响到近代和现代。

明治维新以后,为实现富国强兵和推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服务,“和魂洋才”成为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

所谓“和魂洋才”,简言之就是东洋精神(道德),西洋技术(艺术),或者说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和西洋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其宗旨是在坚持日本固有的传统道德、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以来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为其所用。

1890年日本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重申日本教育目标是培养天皇忠顺的臣民和父辈的孝子,重视富国强兵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强调以患孝、慈悲、忠实、守法等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它把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和博爱、遵法等近代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以及军国主义、国家主义伦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和魂洋才”的思想。

战后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如上所述,更是把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与日本的道德传统融为一体,保持了“和魂洋才”这一民族特色。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1983年11月的一次讲话中说得更为明确:“日本要把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和孔子的教导调和起来”。

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中始终坚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注意吸收有利于本国的因素来为我所用,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对“和魂”中极端的国家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我们应持分析、批判的态度。

二、特别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日本中小学课程结构是由学科课程、德育课程和特别活动课程三方面所构成。

特别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其目的、内容的形式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是日本中小学校教育课程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是学校德育课程的深化和补充。

特别活动的目的主要是,①培养丰富的人性,②通过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④培养自主的、实践的态度和热情,⑤发展自我理解和自我实践的能力。

特别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活动(如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社团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如仪式、文艺节、运动会、远足旅行、参观活动、生产劳动等);班级指导(如生活常识指导、学习指导、升学就业指导等)。

特别活动的课时安排一般是,小学1-3年级每周1学时,4-6年级和中学每周均为2-3学时。

特别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是把德育内容加以具体化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德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1977年,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提出咨询,指出“由于特别活动对儿童、学生的人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要更加重视特别活动的充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