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理论与实践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近年来,负利率政策成为了经济学界和金融界的热门话题。
负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将存款利率设定为负数,即银行需要向央行支付利息。
这一政策的出现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负利率政策的意义、影响以及可能的风险。
一、负利率政策的意义1. 刺激经济增长:负利率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和消费。
当存款利率为负数时,银行会减少对存款的收取,这样一来,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2. 促进通货膨胀:负利率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实际利率来促进通货膨胀。
当存款利率为负数时,银行会减少对存款的收取,这样一来,实际利率将变得更低,从而鼓励借款和消费,进而推动物价上涨。
3. 应对经济衰退:负利率政策可以在经济衰退时提供额外的刺激。
当经济陷入衰退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活动,而负利率政策则提供了更大的杠杆效应,可以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复苏。
二、负利率政策的影响1. 对银行业的影响:负利率政策对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首先,负利率会降低银行的利润空间,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负利率政策可能导致存款流失,因为存款人可能选择将资金转移到其他投资渠道,从而减少银行的存款规模。
2.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负利率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扭曲效应。
首先,负利率会推动投资者寻求更高的回报率,从而导致资金流向风险较高的资产,增加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其次,负利率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加剧财富分配不平等。
3.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负利率政策对传统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传统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而负利率政策则将利率调整到负数,进一步压缩了货币政策的空间。
这意味着央行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刺激经济,如量化宽松政策或直接干预市场。
三、负利率政策的风险1. 负面利率传导:负利率政策可能导致负面利率传导,即银行将负利率传导给企业和个人。
这将导致企业和个人面临更高的借款成本,从而抑制投资和消费,逆向影响经济增长。
负利率政策的全球实践
负利率政策的全球实践近年来,负利率政策这一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在多个国家逐渐获得了认可和实施。
这一政策最初在欧洲和日本等经济体中推出,以应对长期的低迷经济和通货紧缩风险。
负利率政策不仅改变了传统利率对经济的影响机制,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负利率政策的背景、实施效果以及带来的挑战,分析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政策工具提供借鉴。
负利率政策的概念与背景负利率政策的定义负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将基准利率降至零以下,意味着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放资金时需要支付利息,而不是获得收益。
此举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市场流动性,并鼓励银行将资金用于贷款和投资,而不是停留在央行的账户上。
实施背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面临低迷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乏力等问题。
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各国央行相继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
然而,在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传统的货币政策已难以奏效。
这时,负利率政策作为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工具应运而生,其目标是进一步降低借贷成本,刺激消费和投资,实现经济复苏。
全球主要国家的负利率政策实践欧洲央行的负利率政策2014年,欧洲央行首次实施负利率政策,将存款利率下调至-0.1%。
这一举措旨在应对欧元区低通胀及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
随后,欧洲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利率降至-0.5%。
通过这一措施,欧洲央行希望促进银行信贷投放,并推动消费支出和投资。
从实践来看,尽管负利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经济复苏,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副作用。
例如,一些商业银行由于利润压缩,不愿意将负利率转嫁给客户,从而导致信贷投放力度不如预期。
此外,长期低息环境下可能滋生资产泡沫,加剧金融不稳定风险。
日本银行的负利率政策日本作为全球首个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国家,于2016年1月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至-0.1%。
这一措施与日本长期面临的经济增长乏力和低通胀密切相关。
日本银行希望通过降低借贷成本,刺激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以实现2%的通胀目标。
什么叫负利率
什么叫负利率负利率就是将通常的存款利率改为负值。
有时适用于央行接受民间银行存款时的利率。
下面由店铺为你分享什么叫负利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负利率?当一国经济陷入困境时,央行的例行做法是降息,以刺激信贷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复苏。
如果利息降到零时,经济还未出现明显好转,央行便有可能引入负利率这一非常规宽松措施,就像欧洲、日本以及瑞士、丹麦等国做的那样。
那到底什么是负利率?它是如何对金融体系产生作用的?以及是否真的有用?什么是负利率?负利率,顾名思义就是存款利率为负的情况。
也就是说,你把钱存在银行里,还要倒付银行利息。
但是,如果真这样,谁还会愿意把钱存在银行呢?还不如拿回家塞在床垫子下呢。
银行吸收不到存款,也就没有钱放贷,那欧洲和日本央行怎么能藉此拉动经济复苏呢?是的,要说明的一点是,欧洲和日本实施的此负利率非彼负利率。
以欧洲为例,3月10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至-0.4%;基准再融资利率下调0.05个百分点,至0.00%;边际贷款利率下调0.05个百分点,至0.25%。
在这里,存款利率指的是商业银行在欧洲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
自2014年年中以来,该利率一直为负。
基准再融资利率则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每周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向欧洲央行借款7天的利率。
如果商业银行需要的是紧急的隔夜贷款,那么它们可以通过更高的边际贷款利率从欧洲央行借入。
还有一个概念是实际负利率,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虽然存款利率为正,但赶不上同期CPI的上涨幅度。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在银行的存款表面上并没有减少,但购买力却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了。
目前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实行负利率?为抵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度衰退,瑞典在2009年7月到2010年9月间将存款利率下调到-0.25%。
2014年7月,该国重新引入负利率政策。
2015年2月,瑞典央行又宣布将其主要贷款利率——回购利率下调至负值。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负利率政策,这可不是什么闹着玩的,而是经济学领域的一次新实验。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经济政策已经无法完全胜任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情况,于是人们开始探讨和尝试一些新的政策工具,负利率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负利率政策?通俗点讲,负利率政策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收取利息,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支付利息。
这种政策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应对通货紧缩等经济问题。
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和消费,但是如果利率已经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中央银行就可能采取负利率政策。
负利率政策的影响负利率政策的出现对经济体系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对于普通人来说,持有现金的成本会增加,因为银行会开始向客户收取存款费用。
这一方面可能促使人们更多地消费或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人们寻找其他投资渠道,比如股市或房地产市场。
负利率政策也会对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造成一定的挑战,因为它们很难通过传统的存款和贷款模式来盈利。
这可能会促使这些机构改变商业模式,寻找更多的盈利途径,也可能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负利率政策的风险当然,负利率政策也并非没有风险。
长期实施负利率政策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进而带来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对普通人来说,持续负利率可能损害他们的储蓄利息,影响退休金等长期储蓄计划。
负利率政策也可能给国际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引发汇率波动和资本流动问题。
因此,在实施负利率政策时,需要谨慎权衡各种利弊,做好充分准备和规划。
负利率政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工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验性。
它对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国家和时代的经济政策路径。
负利率政策是一种新颖的经济政策工具,虽然带来了一些创新和实验性,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在实施负利率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做出稳妥的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负利率时代.
负利率时代-------负利率成因后果分析何为负利率●负利率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
在负利率的条件下,相对于储蓄,居民更愿意把自己拥有的财产通过各种其他理财渠道进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等。
所谓负利率,即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
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如果银行利率不能高过通货膨胀率那么就这意味着:存款者财富缩水,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如果算出来的实际值小于0,我们将其称之为“负利率”负利率对储蓄存款存多重影响●一,负利率的储蓄分流效应。
储蓄存款是居民个人推迟当前消费形成的节余资金,是财富持有的一种形式。
从理论上讲,负利率会形成储蓄的分流现象,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负利率往往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形成,这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忧虑情绪,促使提前动用储蓄;另一方面,出现存款实际利率为负,说明投资存款获得的收益还比不上物价上涨所带来的货币贬值程度,储蓄是亏损的,或者说财富缩水了。
为更好地实现财富增值,人们开始更愿意把财产投资到其他渠道,如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或房产等。
这样,又会进一步导致储蓄存量的下降二,中国负利率下储蓄存款的实际变动。
从我国近几年储蓄实际数据来看,在负利率时,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率仍然很高。
2004年6月至9月,存款实际利率分别为-3.4%、-3.7%、-3.7%和-3.6%,但同期储蓄存款环比增长率平均达到0.6%;2008年二、三月份,存款负利率的水平均超过-4%,但储蓄存款的增长率仍高达5.5%与1.9%。
负利率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遏制资产泡沫的泛滥都很不利●负利率导致更多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推高房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外负利率政策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主要国家的负利率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1004-7026(2021)12-017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1
文献标志码:A
1 负利率现象概述
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经济衰退前 夕,各国央行决定推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利率降至 接近于零的水平。虽然经济有所增长,但增长的速度 缓慢,所以各国选择保持低利率,希望借此鼓励人们 和企业消费,从而刺激经济活动,进而创造更多的就 业机会。 大多数人认为零利率是最低的有效限度,但 问题是在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况下, 借贷和支出仍然很 低,各国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有必要采取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央行开始推出一系列非常规 化的货币政策措施,借此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
. All缩R。所ig有h这ts些R非e常se规r措ve施d都. 可以归类为“量化宽松”,
其中包括央行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 远期货币指导和 负利率。
2 负利率在国外的实践
2.1 瑞典 2008 年全球危机之后,瑞典经济在 2009 年下半
年迅速恢复,2010 年的实际 GDP 超过了危机前的水 平,2014 年通货膨胀率为 0.5%。 随着通货膨胀率下降, 瑞典央行首先将其政策利率降低至 0.75%,2017 年 底瑞典央行的回购利率为历史最低水平 -0.5%时,通 货膨胀目标才达到瑞典央行设定的 2%。尽管负利率 对瑞典国内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很小,但负利率对房地 产市场和家庭债务水平的影响很大, 失衡状况加剧。 由于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加剧了贫富差距,家庭债 务已达到创纪录水平,自开始出现负利率以来,家庭 贷款增长率超过 12%,而公司贷款增长了 3%。瑞典 有超过 13 万亿美元的债券以负收益进行交易, 使人 们对瑞典的一些商业模式产生了怀疑,社会的矛盾和 问题不断加剧。最终,瑞典在 2019 年 12 月 19 日宣布 将利率从原先的 -0.25%上调到 0%, 真正结束了实 行 5 年的负利率试验[1]。 2.2 丹麦
负利率政策含义、实践、效果及启示
理论探研THEORY RESEARCH 解读不同经济体负利率政策的实践效冥S得到的启示■苏乃芳/文2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发达国家货帀政策全部进入接近零利率和负利率区间,负利率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负利率政策的含义进行了深入解读,对负利率政策的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析了政策效果及启不O》关键词员利率;货币政策;利率走廊负利率的基本含义负利率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部分存款利率为负。
负利率政策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即将名义目标利率设定为负值。
(一)关于负利率一般来说,负利率所指的“名义利率”专指央行对商业银行存放于中央银行的部分存款收取利息,以迫使商业银行减少在央行的存款,将资金用于增加商业贷款。
商业银行存放于中央银行账户的资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负利率政策调控的存款范围一般是所有超额准备金或者部分超额准备金,负利率的种类包括隔夜利率或者七天利率等。
负利率意味着对货币征税,或以廉价的新货币(例如电子货币)取代流通中的货币。
需要注意的是,负利率政策一般只涉及央行与商业银行,并不是指商业银行对普通储户收取利息费用。
由于拉存款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普遍需要向普通储户支付利息。
(二)从政策背景看,负利率政策的实施主要岀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负利率可以提振通胀水平。
对于瑞典、欧元区和日本,通胀持续低迷,2%的通胀目标实现困难,因此需要负利率政策刺激通胀,拉动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负利率可以稳定汇率水平。
丹麦、瑞士采取负利率主要迫于本币的升值压力,需要通过负降低利率的方式稳定汇率。
匈牙利的负利率政策既是出于本币升值压力,也考虑到经济的持续低迷。
(三)从作用机制看,引导利率走廊下行从而降低货币市场利率从作用机制看,由于不同国家具体情况不同,负利率政策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实施的方式与程度均有所不同,但其作用机制都是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引导利率走廊下行,从而降低货币市场利率。
14469 负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负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各国央行为了应对不同的经济问题,不断推出各种新的货币政策,其中负利率政策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
笔者将从经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负利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什么是负利率政策?负利率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将存款利率设为负数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银行将被罚款而不是获得利润,如果银行将存款存入央行,央行将收取一定比例的存款成本,这通常是在经济危机或通货膨胀高峰时施行。
负利率政策的影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负利率政策是一种非常激进的货币政策措施,它可以在经济危机或通货膨胀高峰时用于刺激经济。
然而,负利率也意味着央行的政策工具已经无法刺激经济,也表明了经济已经陷入严重的衰退状态。
对国家的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影响当负利率政策实行时,银行必须选择储蓄或放贷,这可能导致贷款利率变得极低。
这将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费用,最终可能导致消费和投资的滞胀。
此外,财政压力增加可能会导致财政政策转向负面优先。
对个人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在负利率环境下,个人将面临一些决策。
因为储蓄账户的利润下降,很少有人愿意将现金存入银行。
因此,他们可能会转而购买资产,如房地产或股票,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这就会导致资产价格飙升,而这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市场景象。
负利率政策在全球的应用欧洲央行示例欧洲央行创造了负利率政策的历史,在2014年实行的零利率政策后,2015年进一步推出了负利率政策。
欧洲央行的目标是刺激价值稳定、实现增长和就业。
日本央行示例日本央行于2016年2月创造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负利率政策。
由于日本面临长期通货紧缩的挑战,央行将利率降至-0.1%的历史新低,以期刺激经济。
瑞士央行示例瑞士央行是在应对瑞士法郎对欧元的异常走势时才开始推行负利率政策。
2015年1月,瑞士央行将存款利率降低25个基点至负0.75%,以抵消瑞士货币汇率的上升。
此后,瑞士央行一直保持负利率政策。
全球负利率政策实践与效果评析
全球负利率政策实践与效果评析在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一个前所未有的货币政策实验�D�D负利率政策正逐渐展开并席卷全球。
自2009年7月,瑞典央行以实现通胀预期的预期目标实行负利率,拉开负利率政策的序幕。
2012年7月,丹麦央行也把利率跨过负数的界河,不过到此为止负利率政策还是小国的局部试水,然而2014年,欧洲央行针对超额隔夜存款实行负利率使得负利率实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欧元区19国在欧洲央行统一领导下全部驶入负利率区间。
欧洲央行的举动完成了负利率政策由小国扩张到“大国”的质变。
2016年1月,日本央行宣布对央行超额准备金部分实行负利率,日本的负利率使得负利率货币政策由欧入亚,成为全球货币政策的选项。
全世界的主要央行、金融业者都在密切关注这次的货币政策实验的结果,因为他们所认知的经济理论都假设利率的负利率临界接近于零,不会低于零。
一、负利率:名义到实际,政策到市场在进一步解析负利率政策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利率指标的含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众多利率指标中,最为基础的是各大央行确定的基础利率,在中国称之为政策利率。
在政策利率指导下,市场上的各种金融产品会因风险溢价等因素形成如同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利率,存款利率等等市场利率。
我们文中的负利率指的是政策利率或者市场利率为负。
而负利率还有另一种表现,那就是实际利率为负。
根据费雪公式,实际利率是在名义利率即市场利率的基础上考虑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过后的结果。
在通货膨胀环境变化明显的时候,实际利率的波动也会很大。
此时,即使名义利率为正,实际利率为负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以中国为例,在21世纪的头12年中,73个月实际利率为正,71个月实际利率为负,实际利率为负的时间段占到49%。
从国际范围来看,负利率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如美国等都并不鲜见。
本文开头提到的欧日等国,大多面临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为正的情况,使得他们制定政策负利率更多是应对通缩,表1中有更详细政策细节。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负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将存款利率设置为负数的货币政策,这在经济学领域被视为一种新的实验。
负利率政策的出现源于对经济衰退、通缩和金融稳定等问题的担忧。
一些国家采取负利率政策,旨在通过刺激借贷和消费来提振经济增长。
负利率政策的背景在正常情况下,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货币供应和需求。
通过降低利率,央行鼓励人们借贷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失效,例如当利率已经降至零或接近零时。
此时,央行无法再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开始尝试负利率政策。
将存款利率设定为负数可以鼓励银行放贷,因为银行需要支付存款的保管费用。
此外,负利率还可促使人们减少储蓄并增加消费,从而间接刺激经济增长。
负利率政策的影响1. 对银行和金融体系负利率政策首先对银行和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存款变得不再有吸引力,人们会将资金转移到其他投资渠道,例如购买股票、购买房产或投资创业项目。
这可能导致银行资金流动性紧张,甚至可能导致部分机构面临破产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负利率压缩了银行的净息差(即银行从存款中获得的收入与向贷款者收取的利息之间的差额),银行可能会寻求其他方式来提高收入,例如提高手续费、降低服务质量等。
这也可能对普通民众造成不便和压力。
2. 对经济增长和通胀负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和通胀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方面,通过鼓励借贷和消费,负利率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尤其是在需求不足、通缩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负利率政策可以对经济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负利率政策也可能引发通胀预期上升。
由于储蓄不再有吸引力,并且消费意愿增加,人们可能会预期未来物价上涨,并开始加大消费。
这可能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并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3. 对投资者和储户对储户而言,负利率意味着他们需要支付存款保管费用,并且能够从存款中获得的收益非常有限甚至为零。
这可能鼓励储户寻找其他投资渠道,并承担更高风险以追求更高收益。
是时候了解下负利率了
是时候了解下负利率了01 负利率的含义负利率是指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的一种特殊金融现象,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是政策层面,是指政策利率为负。
通常情况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缴存的部分资金征收负利率。
例如,当央行认为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过多时,就会将部分资金(例如超储、隔夜存款等)的利率设定为负,从而刺激商业银行放贷。
第二是银行层面,是指存贷款利率为负。
存款方面,负利率的对象主要是公司存款,因为公司的资金规模较大,需要银行提供储蓄、支付、清算等服务,对银行的依赖度较高;而个人储蓄通常不是负利率的对象,因为这容易引发挤兑。
在征收负利率时,商业银行通常将存款利率设定得很低(甚至为零),同时向存款人收取管理费,造成实际利率为负。
贷款方面,负利率是比较少见的,代表性案例是丹麦日德兰银行推出的10年期房贷负利率。
但是借款人并不会直接收到日德兰银行补贴的利息,实际上,借款人还是要每月还贷,但是债务减少的额度会高于实际还款的金额,造成事实上的负利率。
在偿还利息之外,借款人还要向日德兰银行支付服务费。
补贴给借款人的利息是由第三方机构投资者提供,并不是日德兰银行自掏腰包。
第三是市场层面,是指债券收益率为负。
债券收益率为负是指债券(主要指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为负,原因是债券购买价格超过未来利息收入和到期返还本金总和。
目前多国的国债到期收益率都已经转为负值。
02 负利率的成因和作用机理根据目前的国际实践,出现负利率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经济持续低迷造成的,二是由本币升值压力加剧造成的;三是由市场悲观预期造成的。
下面作个详细阐述:1、经济持续低迷造成负利率。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有的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通胀萎靡不振。
央行为提振经济而采取逆周期调节,常规的逆周期调节措施包括降准、降息、降税、扩大政府投资等。
当常规的逆周期调节措施无法刺激经济复苏的时候,央行就会采取量化宽松。
当量化宽松也无法使经济恢复时,有的国家央行就会采取负利率政策。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各国央行相继采取了负利率政策这一新兴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经济增长乏力和通货膨胀低迷等问题。
负利率政策的实施不仅在经济学理论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同时也在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围绕负利率政策展开深入分析,从理论基础、实施背景、效果评估,以及未来前景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理解。
理论基础负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将基准利率降低到零以下,银行存放于央行的超额准备金会被收取一定比例的利息。
这一政策意图通过降低借贷成本来刺激经济活力,推动投资与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复苏。
负利率政策的核心理论基础在于流动性陷阱和凯恩斯主义中的有效需求理论。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市场利率降至零时,货币政策失效,不论央行如何增加货币供应,经济主体都不愿意进行投资和消费。
当利率接近零的时候,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便显得无能为力,因此一些央行选择负利率作为非常规手段。
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主义强调,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消费者和企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可能减少支出,从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为了刺激他人得增加消费和投资,降低利率使借贷变得更便宜,有助于激发生效需求。
这就是负利率政策试图解决的问题,通过让储蓄者承担代价,迫使其更倾向于消费和投资。
实施背景负利率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低迷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尤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欧洲一些国家等,长期面临通货膨胀低迷和经济停滞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纷纷采取了降息及量化宽松等举措,而当利率已经接近零时,进一步降息就变得不可行,于是启动了负利率政策。
希望刺激投资负利率政策旨在改变金融市场的预期,使得商业银行愿意贷款给企业与消费者,而不是将资金闲置在央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央行为了促进社会各界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信心,一方面提升投资意愿,另一方面增加消费者支出。
全球化竞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依存度加深,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少国家宁愿冒险尝试負利率,而不是静待国际局势改善。
负利率政策的全球实践
负利率政策的全球实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负利率政策逐渐成为一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手段。
负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将存款利率降至负值,即银行存款需要支付利息给央行。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刺激经济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负利率政策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情况,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日本的负利率政策日本是全球最早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国家之一。
自2016年起,日本央行开始将存款利率降至负值。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刺激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负利率政策并未如预期般产生明显效果。
日本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率低迷,企业和个人对负利率政策的反应较为谨慎。
此外,负利率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压力,降低了银行的利润空间。
二、欧洲的负利率政策欧洲央行自2014年起实施负利率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和提振通胀。
瑞典、丹麦和瑞士等国家也相继采取了负利率政策。
负利率政策在欧洲的实施效果较为明显,经济增长率有所提升,通胀率也有所回升。
然而,负利率政策对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银行的利润受到压缩,信贷市场出现紧缩现象。
三、美国的负利率政策美国央行在金融危机后曾考虑实施负利率政策,但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美国央行认为,负利率政策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此外,美国银行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与欧洲和日本有所不同,负利率政策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可能更为复杂和不确定。
四、负利率政策的挑战和风险负利率政策的实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
首先,负利率可能导致银行的利润下降,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其次,负利率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增加金融风险。
此外,负利率政策对养老金、保险等长期储蓄机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可能导致养老金缺口和保险费用上升。
最后,负利率政策可能引发国际竞争,导致货币贬值和资本流动。
综上所述,负利率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的实践,但其效果和影响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负利率政策的全球实践
负利率政策的全球实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各国央行在应对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等问题时,逐渐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中负利率政策便是一个具有争议性又引人关注的策略。
负利率政策作为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
然而,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中各不相同,其背后的原则、动机和结果也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
负利率政策的定义与背景负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将其基准利率下调至零以下,并在商业银行存放超额准备金时收取利息。
这种政策初衷是为了解决传统货币政策中遇到的零下限约束问题,即当利率接近于零的时候,常规的降息手段失效,从而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多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各国央行在刺激经济复苏方面不得不寻求更加激进的措施。
例如,日本央行在2016年首次正式实施负利率政策,此后欧元区国家、瑞士、丹麦等国家也纷纷效仿,以期通过降低借贷成本、刺激消费、提高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负利率政策的实施现状日本日本是最早采用负利率政策的重要国家之一。
自1999年以来,日本央行为刺激经济一直采用极低的基准利率,但由于内需乏力及通货紧缩困扰,效果并不明显。
2016年,日本央行首次将关键利率下调至-0.1%。
这一举措一方面意在鼓励银行放贷以刺激消费,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贬值日元来促进出口。
然而,负利率政策实施后,日本经济复苏乏力,通胀水平长期低迷,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政策有效性及长远影响的讨论。
许多专家指出,除了低利率外,还有其他结构性因素仍然制约着日本经济复苏。
欧元区欧洲中央银行(ECB)自2014年起也开始采取负利率政策。
在经历了债务危机、经济增长缓慢以及面对来自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风险时,ECB将存款利率经多次调整后下调至-0.5%。
此举彻底改写了欧洲的货币环境。
尽管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启动了信贷增长,低利率甚至可能推动某些投资回归,但也引发了银行业收益压力加大的问题。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负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将存款利率降至负值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这一政策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负利率政策的背景、原理、影响以及可能的风险。
背景在传统的货币政策中,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通常情况下,央行会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降低利率已经达到了极限,无法进一步刺激经济。
这时,一些国家开始尝试负利率政策。
原理负利率政策的原理是通过对存款征收利率而非支付利息,鼓励银行和个人增加借贷和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当存款利率为负时,银行将面临额外的成本压力,因此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贷款和投资,而非存放在央行。
这样一来,银行会增加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促进投资和消费。
影响刺激经济增长负利率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降低借贷成本,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和消费,从而提振经济活动。
此外,负利率政策还可以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压力负利率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
由于借贷成本降低,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获得资金,从而增加了需求。
如果供应不能及时跟上需求的增长,就可能导致物价上涨。
汇率影响负利率政策还可能对汇率产生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利率低于其他国家时,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到利率较高的国家,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这对出口型经济体来说可能是有利的,因为贬值的货币可以提升出口竞争力。
资产价格泡沫负利率政策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
由于借贷成本低,投资者更容易获得资金进行投资,从而推高了房地产、股票等资产的价格。
如果这些资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或崩盘,将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风险银行利润下降负利率政策对银行的利润构成了挑战。
由于存款利率为负,银行无法从存款中获得利息收入,反而需要支付利息给央行。
这将对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压力,可能导致银行减少信贷供应或提高贷款利率。
退休金和养老金压力增加负利率政策对退休金和养老金也带来了挑战。
负利率
所谓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
这种情形下,如果你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
这就是所谓的存款实际收益为“负”的负利率现象。
概述负利率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负利率曲线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
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
在负利率的条件下,相对于储蓄,居民更愿意把自己拥有的财产通过各种其他理财渠道进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等。
所谓负利率,即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
存银行的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就成了负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就是经常听到的CPI指数)。
如果银行利率不能高过通货膨胀率那么就这意味着:存款者财富缩水,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
国内现状中国目前正处在这种情况下。
以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基准利率。
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升至3.87%,扣除5%的利息税后实际利率为3.6765%。
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的税后利率与11月份CPI数据6.9%相比低了322个基点,所以是“负利率”。
如果在过去一年,你既没有买房又没有炒股,连基金也没有买一份,而只把钱存在了银行里,你会发现自己的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
这也就是所谓的存款实际收益为“负”的负利率的现象。
存在银行的钱所得的利息赶不上钱贬值的速度。
你所说的负利率实际上应该是指“实际收益率”,现在因为CPI(物价指数)上涨比较严重,引起了一定的通货膨胀。
如果银行的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那么我们就说实际收益率是负值,因为这样把钱放在银行实际上钱实在贬值的。
西方经济学里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胀率,现在银行的利率实际上就不足以弥补物价上涨所带来的贬值程度,所以尽管央行几次提高了利率,但是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依旧有游资不断加入就是这个原因。
负利率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实践
负利率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实践来源:银行家 作者:汪 川 2016-04-15 13:36:12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的政策利率都已逼近零下限,在此基础上,丹麦、瑞典、瑞士、日本以及欧洲央行等中央银行进而将基准利率下调为负。
近期,各国央行的负利率政策更是动作频繁:2015年12月,欧洲央行宣布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3%;2016年1月底,日本央行宣布下调超额储备金率(IOER)10个基点至-0.1%,首度施行负利率;2016年3月,欧洲央行进一步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4%。
负利率的逻辑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逻辑一致,各国央行推行的负利率政策是为了避免全球范围内结构性通缩而导致的通胀下行和需求萎缩,起到刺激需求、支撑通胀预期和缓解本币贬值压力等作用。
但另一方面,负利率政策也与传统的货币政策有很大差别,这主要表现在政策的形式和作用机制上。
政策特征在表现形式上,负利率政策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的零下限限制,对货币政策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但与传统理解不同,负利率政策是调整名义利率为负,而并不是指实际利率;就政策的实践而言,负利率政策的标的是银行间存款便利和超额准备金利率,而非日常的存贷款利率;不仅如此,在政策实施中,负利率构成利率下限,而非整个利率通道都处于零利率之下。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负利率政策下实际利率可为正。
在通常意义上,负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小于同期通胀的上涨幅度,这时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为负。
但负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将名义利率下调为负,而非因通胀导致的实际利率为负。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名义利率为负,是否会导致存款需求下降或者消失。
事实上,即便在名义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如果经济中的通货紧缩率高于负的利率水平,扣除通缩效果后仍然存在正的存款收益。
同时,如果考虑到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交易支付和其他服务,零附近的负利率政策也并不会导致(银行间)存款市场的消失。
关于负利率
负利率如果在过去一年,你既没有买房又没有炒股,连基金也没有买一份,而只把钱存在了银行里,你会发现自己的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
这也就是所谓的存款实际收益为“负”的负利率的现象。
存在银行的钱所得的利息赶不上钱贬值的速度。
例如一个1000块钱的东西一年后值1065块钱,但是1000块存在银行一年后才1038块,还没有它升值快,存钱不赚反赔。
负利率就是指实际利率为负,因为我们不是市场决定利率而是央行决定的,所以利率被盯在一个水平上,叫名义利率.而物价是浮动的.扣除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就叫做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也可以理解为CPI指数)负利率时期,即银行利息小于通货膨胀率,货币贬值,因此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同时,拉动经济发展。
当然,如果负利率过高可能会陷入经济危机。
负利率和复利率不是一回事。
负利率是说现在存钱的利率要低于物价的上涨,所以是负利率,中国现在的情况就是。
复利率是一种计算利率的方法,复利就是利息计进本金再计利息,相当于过去的驴打滚。
中国有很多理财产品都是复利的,例如银行销的银保理财产品等等。
负利率的恶果不仅导致人民币贬值、投资过热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也造成了国内银行永远难以学会真正的经营。
别看银行高管的年薪个个都是几百万,他们有几个是具有与国外银行界同行竞争的真本事,难说得很。
什么是负利率?准确的讲是银行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意思是如果你把钱存在银行,不但不升值,反而贬值了。
当存在负利率的这种情况,叫利率倒挂。
负利率酝酿泡沫经济负利率正在酝酿一场金融危机,它远比通货膨胀可怕,它就像兴奋剂,给消费者带来一时的资产增值快感,但以将来长久的痛苦为代价负利率酝酿泡沫经济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数量和利率政策。
实行宏观调控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是遵循%26ldquo;数量控制从紧,利率政策从松%26rdquo;的方针。
自今年5月份以来,在央行、银监会等部门严格的数量控制下,货币和信贷增长速度与1-4月相比出现明显回落。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
负利率政策:经济学的新实验近年来,负利率政策(Negative Interest Rate Policy, NIRP)逐渐成为了全球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期间,各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采取了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其中负利率政策便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探讨负利率政策的背景、实施效果、潜在风险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理解这一新经济实验提供深刻的见解。
一、负利率政策的背景在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波动频繁,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将许多国家推入了经济衰退的深渊。
面对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疲软的问题,各国央行纷纷采取降息措施以降低借贷成本,刺激消费和投资。
然而,在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已趋于失效。
此时,负利率政策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被提上了日程。
1.1 负利率的定义负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将基准利率调低至零以下,意味着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放资金时需要支付利息,而不是获得利息。
这一政策旨在激励银行加大对企业和家庭的贷款,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1.2 实施国家与案例首个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国家是瑞典,瑞典中央银行于2009年将政策利率下调至-0.25%。
此后,日本、丹麦、欧元区等国也相继推出了类似的政策。
这些国家希望通过负利率来对抗低通胀和坚实的经济增长乏力。
二、负利率政策的实施效果虽然负利率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增长,但其实施效果却因国家与经济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一些情况下,该政策成功地降低了借贷成本,刺激了消费;而在其他情况下,其效果则不尽如人意。
2.1 刺激消费与投资一些国家在实施负利率后出现了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增加的情况。
例如,在日本施行负利率后,家庭信贷和企业贷款均有所上升,加总来看,消费需求逐步回升。
借助信贷扩大内需,不少国家成功避免了更深层次的经济衰退。
2.2 提升资产价格由于资金成本降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入股市与房地产市场,进而导致资产价格普遍上涨。
负利率时代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定价及实证分析
负利率时代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定价及实证分析
随着全球各国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定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负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被压缩,同时风险也有可能得到放大,如何准确地定价理财产品的风险成为了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之一。
理论上,负利率政策应该会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造成影响。
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在收取客户资金的同时,会将这些资金投资于不同的资产中,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在负利率时代,高质量的债券和其他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会大幅下降,导致商业银行难以获得足够的利润。
同时,货币政策宽松也意味着资产泡沫和风险增加,不良资产可能增加,导致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面临更高的风险。
在实证分析上,已经有一些研究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定价进行了探究。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负利率政策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定价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增加了风险感知和定价的难度。
然而,在负利率环境下,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理财产品的风险,并提高其收益率和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负利率时代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定价和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商业银行需要维持其业务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负利率环境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保护客户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利率理论与实践:对症下药还是央行崇拜?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冯明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着日本央行于今年1月29日宣布启动负利率,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五个经济体实行负利率,包括欧元区、日本、瑞士、丹麦、瑞典。
瑞士、丹麦和瑞典是小型经济体,影响相对有限,而欧元区和日本的负利率则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时间,负利率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可以预见的是,有关负利率的话题在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成为政策制定者和金融市场投资者讨论的焦点——日本的负利率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而根据欧央行行长德拉吉的讲话,欧央行在未来几个月很可能会在当前-0.3%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负利率水平。
回顾经济史,负利率受到如此热捧还是第一次——不论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还是在经济实践中,关于负利率的讨论都不多见。
那么,究竟什么是负利率?五家央行为什么会实行负利率?负利率政策对经济和金融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亟需系统性地研判。
什么是负利率?在正式展开本文的分析之前,有必要首先说明一点:本文中所讨论的负利率特指名义利率为负。
根据费雪方程,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由于通货膨胀率常常会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并不鲜见,兹不赘述。
事实上,在通胀较高的时期,中国的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就经常为负值。
利息的本质是资金的使用价格。
债权人之所以要向债务人收取利息,一方面是因为使用资金具有机会成本,另一方面是因为未来具有不确定性。
在正常情况下,资金成本大于零,不确定性也是存在无疑的,因而利率一般情况下都是正数。
试想,如果小王今天向小李借出1000元,一年后小李只须还回900元,那么小王还愿意把钱借出吗?他可能宁愿选择把这1000元藏在自家床底,这样至少能够保证一年之后还有1000元。
同样的道理,一般情况下,小王恐怕也难以同意以负的利率将这1000元存放在银行。
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零利率下限”的逻辑背景——由于人们总可以选择持有现金,所以存在零利率下限。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小王生活在一个治安极其混乱的社区、现金的保存非常困难、丢失或被偷抢的概率非常之高,而自己又没有其他好的投资机会,那么小王很可能愿意将这1000元借给小李或是存在放在银行,即便一年之后只能收回900元。
少去的那100元权当交给小李或银行作为保管费。
换句话说,居民和企业持有现金是有成本的,如储存保管成本、损毁或遗失的风险、大额现金交易的运输成本等等。
对于企业而言尤其如此。
在投资机会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居民或企业与其承担这些成本,还不如接受负利率将现金存放在银行。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居民和企业将保管和运输外包给商业银行,负利率便是为外包服务支付的费用。
事实上,这一外包费用始终是存在的,只不过在经济景气、投资机会旺盛的情况下,被正利率抵消了。
上述小王借钱给小李的利率是最简单的利率。
在复杂的现代经济中,有成百上千种的利率,例如居民存款利率、企业贷款利率、国债利率、企业债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放存款准备金的利率,等等。
尽管名称和交易双方五花八门,但其本质与小王借钱给小李的利率是类似的。
例如本文开头日本央行实行的负利率,这里的债权人是商业银行,债务人是日本央行;既然利率为负,商业银行同理也会缺乏激励将钱存在日本央行。
实现负利率的四种方法可见,要实现负利率关键在于突破零利率下限,而突破零利率下限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持有现金的成本。
通过对既有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大致有如下四种突破零利率下限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对持有现金征税。
十九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西尔沃〃格塞尔较早地提出了通过对现金征税来实现负利率的思想,后来欧文〃费雪和凯恩斯等人也研究过类似的方法。
由于现金是不记名的、而且经常倒手,因而对现金征税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记录和识别某张现金是否交过税、在什么时间交的。
格塞尔当年提出的办法是在现金上加盖印章,但这样的做法在商品交易繁杂的现代经济中显然难以行得通。
第二种方法则要巧妙得多,由格里高利〃曼昆在2009年提出。
更准确的说是由哈佛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在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曼昆教授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将此公之于众。
基本的原理是:中央银行事先做出声明,将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比如一年后的今天)随机抽取一个数字。
比如说抽中了数字“5”,那么所有编号尾号为“5”的现金在那天之后将失去价值。
这种做法巧妙地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成本,使得突破零利率下限成为可能。
事实上,如果这样做,那么只要存款利率不低于-10%,储户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这种做法在收入分配上会产生不公平,而且在舆论上一定不会受到大众欢迎,甚至听上去有点像儿戏——货币政策、兹事体大,怎么能由抽签来决定?其实,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强制用新货币兑换旧货币。
强制货币兑换理论上也能起到突破零利率下限的效果,使得负利率成为可能。
第三种方法是废除现金,而全部采用账户交易。
负利率之所以不可行的关键障碍在于现金可以作为其他金融资产的替代,而现金的名义利率为零。
如果废除了现金,那么这一障碍就不存在了。
在目前现实下,大量的零售交易仍然采用现金支付,完全废除现金会带来较大的社会成本,尚不可行。
但随着支付体系的进化,在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一线城市,账户交易正已经越来越普及,现金交易的占比已经大幅下降。
这是长期趋势。
有朝一日,数字货币取代纸币之后,零利率下限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突破了。
事实上,针对银行卡征收的手续费,已经可以理解为变相的负利率了。
另外,废除现金还能起到限制腐败、遏制非法地下交易活动的作用。
第四种方法是将货币的计价尺度功能与交易媒介功能脱钩。
这种做法最早由罗伯特〃艾斯勒在1932年提出。
设想一个经济中,计价尺度是抽象的货币单位X,所有的价格、合约均以X为单位标记,但流通货币是纸币Y,交易双方按照X与纸币Y的汇率折算后支付纸币Y,那么零利率下限就不复存在了——由于存款或其他金融资产也是以X 计价的,而居民只能持有纸币Y。
一个并不严格的例子是明清时期的中国:白银是计价单位,但流通中则广泛使用铜钱。
某人今年在钱庄存入1两白银相对应的铜钱,比如说100枚,尽管明年到期后取出的铜钱一定多于100枚,但取出的铜钱对应的白银则可能少于1两。
换句话说,铜钱的零利率下限仍然存在,但白银的零利率下限则被突破了。
当然,这个例子并不严谨,因为在明清时期,白银交易并未被禁止,而且人们可以选择储存白银。
更为接近的例子是,在高通胀国家常常出现的以美元标价、而用本币交易的现象。
如果该国禁止美元交易且不允许人们持有和存储美元,那么尽管本币仍存在零利率下限,但以美元标价的经济系统中负利率成为可能,人们更有激励及早消费。
显然,这种做法在现实中容易引起混乱,可行性低。
当前几国央行的负利率实践综合起来看,尽管在理论上存在上述四种突破零利率下限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当前经济环境中都难以付诸实践。
可见,实践负利率是很困难的。
可是欧元区、日本等五国央行不是已经实行负利率了吗?这就有必要区分几组概念:几国央行所谓的负利率仅仅指的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利率为负,并不是居民和企业直接面对的利率。
对于中央银行而言,负利率的理论基础颇为坚实——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系统经济学家的测算显示,按照泰勒规则,如果不考虑零利率下限的话,那么美国的名义政策利率应降至-5%甚至-7.5%。
结合危机对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冲击程度,泰勒规则下欧元区和日本名义政策利率应比这一测算结果更低。
但负利率在实践中的可行性问题仍是问题:中央银行当然可以将存款准备金利率设定为负值,但这并不是逆周期货币政策含义下“负利率”的应有之意。
中央银行之所以降低利率进而实行负利率,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刺激总需求、提振通胀。
普遍的负利率当然能起到这些效果,尽管也会产生其他副作用。
但问题在于,存款准备金利率为负并不必然降低居民和企业所面对的利率。
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三个机制:一是鼓励银行放贷和企业投资,二是刺激居民消费,三是减轻负债者的债务负担。
目前五家央行所谓的负利率只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利率为负,如果其不能传到至居民和企业,那么上述三个机制就难以发挥作用。
所以关键的关键在于负利率政策能否迫使商业银行增加对企业的放贷。
答案尚有待观察,但回顾之前欧央行和日本央行量化宽松的效果,似乎不容乐观。
几国央行热衷于负利率还有一个重要但却不便明说的原因,即希望通过汇率贬值来增强贸易部门的国际竞争力。
遗憾的是,这一渠道似乎也未能行通——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负利率决定之后,但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日元反而持续走强,对美元升值了6.5%。
这表明,金融市场对于其他经济体的担忧胜过对日本负利率的担忧,日元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避险货币的性质。
“负利率-本币贬值-促进出口”这一机制是否成立不仅取决于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还取决于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战是零和博弈;如果考虑到引发的贸易摩擦和金融市场震荡,往往还会造成“双输”。
况且,即便负利率确实带来日元有效汇率的贬值,其对于出口的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出口产品的计价货币种类。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Gita Gopinath的研究表明,欧元区和日本出口产品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是用美元计价的,因而本币贬值对于出口的促进作用有限。
对于欧元区而言,由于大量的贸易发生在成员国之间,贸易渠道的有效性就更弱了。
似乎唯一有效的一个渠道是:日元贬值的确能通过进口渠道提振物价。
例如,大宗商品进口多以美元计价,如果日元对美元贬值,那么这些进口产品的本币价格就会提高,从而弱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日本国内通胀的下行压力。
但这只是技术性的,无法从根本上提振总需求。
无效但又停不下来几国央行实行负利率源于一个经济信条,即降低利率能够刺激消费和投资。
这一信条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多数中央银行家们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在危机之后纷纷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
负利率的宏观背景是过去三十多年以来不断下降的利率水平。
198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利率中枢不断下降。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1980年代初的15%以上下降到2000年前后的2%,十年期无风险实际利率1980年代至今也下降了超过400个基点。
在低利率环境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几大央行先是降低利率;但很快就触碰到了零利率下限,于是转向量化宽松(QE);当量化宽松空间不大之后,又开始尝试负利率。
事实上,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日本和欧元区继续降低利率对于刺激消费和投资的边际效果极为有限,如果不是完全无效的话。
企业部门负债率居高不下,且缺乏投资机会、融资需求不足,继续降低利率难以激励企业增加投资。
况且,在经济低迷、投资回报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真的愿意降低贷款利率、承接风险吗?消费从根本上取决于居民收入,如果劳动力市场未有明显改善,那么降低利率对于消费的鼓励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