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2)

一、司马懿生平 (2)

(一)出生简介 (2)

(二)与诸葛亮的角逐较量 (3)

(三)高平陵政变 (4)

二、对司马懿的评价 (5)

(一)作者罗贯中倾向:批判,非正义的一方 (5)

(二)前贤观点:青睐、功过是非分明 (5)

(三)个人观点:不得已之反抗 (6)

后记 (7)

致谢 (7)

注释 (8)

参考文献 (8)

文献综述 (9)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

作者:程秋霞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摘要: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出场较晚,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三国中热闹大多都在前半部,舞台上的风光,都被最早的角色抢光了,他显得不那么光彩出色,但是,在这段历史中,他是一位靠耐性、权谋、机智、残忍,夺得胜利并且是最了不起的大赢家。司马懿与曹魏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三朝元老的托孤大臣他始终坚持自己韬光养晦的生存之道,与曹爽明争暗斗十余年最终在高平陵政变中落下帷幕。

Abstract: Simayi play late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 doms, was a mysterious figure, the three countries in the m ost busy in the first half, the scenery on the stage, was the earliest picked up, the role of his excellent less glor ious, but, in this period of history, he is a patient, the tactics, witty, cruel, and win the victory and is the most amazing big winners. Simayi associated with cao wei regime, as minister of the same entrust an orphan to he always adh ere to its survival, more than 10 years of competition with Mr Eventually ended in GaoPingling coup.

关键词:三国演义;司马懿;形象;不得已反抗;

Key words: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Simayi. Image;

To resist;

引言

在《三国演义》(后简称“演义)中,作者罗贯中成功的塑造了诸多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如奸诈诡谲的曹操,忠厚仁义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还有人格魅力几乎接近完美的赵云。这些人物形象都不同程度的诠释了动荡三国的风云涌动,丰富了演义艺术形象塑造。在叱咤风云三国潮流中有一个历代被争议的人物,他的出现为三国归晋、动荡时局的完结奠定了基础,并在三国大舞台中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沉默,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笑到了最后。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幅云淡风轻的泼墨山水画,那么司马懿便是这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又是否真的如后世所言是个狡诈猜忌、叛君背主的人物形象呢?世人对他的评价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他是个狡诈多疑,老谋深算、欺君背主的奸匿臣子;另一种认为他善于隐忍,深谋远虑,攻城略地,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不管怎样,司马懿毋庸置疑是《三国演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是绝对的赢家。本文打算对这一人物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司马懿生平

㈠出身简介:

在《演义》三十九回中对司马懿的生平作者寥寥几语一笔带过,在曹操居汉庭丞相之际加

封司马懿为文学掾,顺便提了他的身世,出生于世族大家的司马懿字仲达(179年——251年),是颍州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的第二子,主簿司马朗的弟弟。在《晋书·宣帝纪》卷一中对司马懿做了详细的记载,包括他的祖先到“司马”这个姓氏的由来并介绍说司马懿的性格“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1],连尚书崔琰都说他聪明而公正,刚毅而英俊,超出常人,连他的哥哥司马朗都不能超过他(“君帝聪亮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2])。司马懿潜心于儒学研究,汉末天下大乱之际,常慨然为天下忧心。天性狡诈,深藏不露,并且多谋善变。据史传,他天生颈长,两眼宽阔,能在行走时不需要转动身子,就可以灵活地把头转回一百八十度而窥视于后面,故被时人称之为“狼顾之相”。司马懿出身于中原士族世家,其先祖累历朝官,乃父曾担任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洛阳市长),故他自幼也饱读诗书,博学多闻。

随着被曹氏政权重视的程度,司马懿可谓是平步青云,官职也随之变化。曹操时期,司马懿辟为文学掾(注:主要是文学校理),职位不高,后又迁为黄门侍郎,这就拉近了他与太子曹丕的距离,后又转为主簿,军司马。曹丕继位后,(“封为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平二年,督军官罢,迁侍中,尚书右仆射,四年,迁大将军,加大都督”[3])。由此可见,在魏文帝时期司马懿及其受重用,这也为之后的政变一点一滴积蓄力量。

㈡与诸葛亮的角逐较量:

在“文臣如云武将如雨”的三国,“智角”当如诸葛亮,而众多谋士的存在也只为衬托孔明的智慧,当然,作为唯一可以与诸葛亮抗衡且实力相当的司马懿也不例外。司马懿与诸葛亮皆深谙韬略,通权知变,可谓当世之奇才,但从二人屡次交锋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稍胜一筹,故而司马懿往往扮演失败者的角色,甚至在上方谷受困,险些丧命。司马懿比诸葛亮大两岁。在军事较量上,称得上是棋逢敌手。

两人的军事对垒始于公元231年的二月,诸葛亮(时年51岁)率军第四次北伐,并再次选定以祁山为攻击方向。这次蜀军远征,诸葛亮在军事上采用自己设计的“木牛”来运送军粮,和改进的“损益连驽”机,加强战斗力,其次事先派人,招抚了鲜卑族部落首领,使其率兵从故北地和石城出击,以响应北伐。所以这次的声势,超过了诸葛亮的前两次北伐。而此时的魏国因大司马曹真病重卧床,在蜀军快逼进天水存亡之际,魏明帝曹叡在钟繇举荐下重新启用时任大将军的司马懿,接替曹真担任抗击诸葛亮的主帅,统领在西部的各路军马抵御蜀军。曹叡当面对司马懿说道:“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4]”从这时候起,才是诸葛亮与司马懿面对面较量的真正开始。在曹真病逝洛阳之后司马懿基本上掌握了曹魏军事大权,司马懿进入前线后,立马调兵遣将,及时做出一番战略部署,当时作为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郃提议分出一部分兵力分别驻防于雍县、郿县两地,以便于相互救应。但司马懿回答他说:“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黔布禽也。

[5]”于是,魏军全力西进。而诸葛亮侦悉到司马懿指挥全军,蜂拥西来的动向后,也做出应对计策,亲自带领魏延、高翔、吴班等部直扑上邽。(上邽是魏国后方重镇,所以魏军必会死保不失)这样魏军就会调动主力回头救援,而蜀军则乘机攻击祁山。这一计策,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围魏救赵”。面对蜀军的步步紧逼,司马懿在得知上邽之城势危后,尽驱魏军赶来救援。于是,两军主力,在上邽之东相遇。深谋远虑的司马懿,见诸葛亮所率之军皆兵锋甚强,锐不可当,便采取了“敛军依险”之策,依险扎营,拒不出战。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得先率军退于卤城,再寻机破敌。然而司马懿却只是立营坚守,不出击迎战蜀军。于是,这两位各怀心思的三国中一流军事家,在卤城相持起来。诸葛亮由于路途遥远,所带粮草有限,只求速战速决。见此情况便令士兵每天到魏营前叫阵挑战,而司马懿再次发挥了他善于隐忍的特点拒不出城应战,即使是诸葛亮派人把女人穿的衣裙借此讽刺他胆小懦弱也无动于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