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文档教学文案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案: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案: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2. 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3. 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中损伤的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2. 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3.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4. 运动损伤的康复和恢复5. 安全运动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示范法:演示正确的运动姿势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运动损伤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和预防。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强调安全运动的重要性。
3. 示范:演示正确的运动姿势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处理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运动损伤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和预防。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和原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康复和恢复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对安全运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视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提供有关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的专业知识。
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案例和视频,用于讲解和示范。
3. 实物道具:准备一些运动器材,如护具、冰袋等,用于展示和练习。
4. 幻灯片或PPT: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精品教案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运动医学基础》教材第五章“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详细内容涉及:运动损伤的分类与原因、常见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与措施、预防策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常见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
2. 掌握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措施和预防策略。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与紧急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措施及预防策略。
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与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何会发生运动损伤,如何预防与处理。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常见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运动中遇到的损伤经历,讨论如何处理与预防。
4. 例题讲解:讲解运动损伤处理原则、措施及预防策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针对不同运动损伤,设计处理与预防方案。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提问,解答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2. 内容:运动损伤分类与原因常见运动损伤临床表现运动损伤处理原则与措施运动损伤预防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常见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
(2)阐述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措施和预防策略。
2. 答案:(1)运动损伤分类、原因及常见运动损伤临床表现,详见教材第五章。
(2)运动损伤处理原则、措施和预防策略,详见教材第五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运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了解更多的运动损伤处理与预防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互动环节的开展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完整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教案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保健学》第五章“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重点讲解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提高运动安全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处理方法及预防策略。
难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实际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践操作材料(如绷带、冰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危害,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篮球比赛中,一名同学因抢篮板时落地不稳,导致膝关节扭伤。
2. 理论讲解:(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
(2)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3)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3. 例题讲解:例题1: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
例题2: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
例题3:骨折的处理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如绷带包扎、冰敷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的分类2. 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3. 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的处理方法。
请列举至少三种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2. 答案:关节扭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部位,必要时就医。
肌肉拉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休息、抬高受伤部位,必要时就医。
骨折:保持冷静,避免移动受伤部位,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误区,需加强个别辅导。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2. 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 使学生学会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2. 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3.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损伤的概念、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2. 演示法:展示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模拟运动损伤的处理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运动损伤在日常运动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分类、原因及预防措施。
3. 演示与讲解:展示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讲解处理原则及急救方法。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练习,模拟运动损伤的处理过程。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模拟练习中的运动损伤处理能力。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测试,评估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教材。
2. 演示材料:图片、视频等演示材料,用于展示运动损伤案例及处理方法。
3. 练习器材:模拟运动损伤的道具,如护具、急救包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2课时。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分类、原因及预防措施;第二课时讲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实践练习。
九、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医生或教练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运动损伤防范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运动损伤教案
运动损伤教案
教案目标:教会学生如何防止和处理运动损伤
教学步骤:
1. 概述运动损伤的种类和常见部位(注意,不要在文中出现标题相同的文字)
- 运动损伤包括扭伤、拉伤、肌肉拉伤和骨折等。
- 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有手腕、踝关节、膝盖和肩膀等。
2. 解释运动损伤的原因
- 运动过度和不正确的运动姿势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
3. 讲解如何防止运动损伤
- 适当热身和拉伸身体肌肉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 使用适合自己的运动装备和器材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
- 注意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术,避免运动过度。
4. 教授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 对于轻微的损伤,应该立即停止运动,进行休息和冰敷。
- 对于严重的损伤,应该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并遵循医生的
指导进行处理和康复。
5. 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 通过分析运动损伤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不同类型
和严重程度的损伤。
6. 总结并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 预防运动损伤比治疗更加重要,学生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
责任归属:责任题图归纽约房产置业网所有。
六年级《运动损伤》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形成性评价,如课堂观察、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通过总结性评价,如知识竞赛、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时,通过展示一组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学习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结合体育课程,设计运动损伤预防的实践活动。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运动损伤的案例和经验。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和任务。
-通过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要点。
-强调运动前热身、正确使用运动器材、避免危险动作等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突出RICE原则在运动损伤初步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2.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运动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要求学生列出该运动项目常见的损伤类型及预防措施。
-鼓励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使预防指南更具操作性和趣味性。
2.完成一份运动损伤初步处理方法的操作手册,以RICE原则为核心,涵盖其他常见的处理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业人士等途径,丰富操作手册的内容。
-操作手册要求简洁明了,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快速查阅。
-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朋友分享所学知识,共同提高运动安全意识。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运动损伤知识的学习,为终身健康打下基础。
大学体育课运动损伤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习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 使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对象:大学体育课程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一、运动损伤概述1. 运动损伤的类型: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韧带撕裂、骨折等。
2. 运动损伤的原因:技术不当、准备活动不足、运动强度过大、疲劳、场地器材不良等。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1. 充分的热身活动: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提高肌肉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2. 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避免因技术不当导致的损伤。
3. 适当调整运动强度: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4.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5. 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器材:确保运动场地平整、安全,运动器材符合国家标准。
三、运动损伤的处理1. 紧急处理:发生运动损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初步处理。
a.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减少肿胀和疼痛。
b. 加压包扎:用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防止肿胀。
c. 抬高伤肢:将伤肢抬高,减少肿胀。
2. 恢复活动期:受伤24~48小时后,可进行按摩、热敷和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3. 功能恢复期:逐渐增加抗阻练习和非对抗性活动,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
2.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运动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讲解与示范1. 讲解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
2. 示范正确的热身活动、运动技术和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三、学生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热身活动、运动技术和运动损伤处理的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理解。
运动损伤教案
运动损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运动护具。
二、教学内容
1.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2.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3.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4.常见的运动护具及其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难点:正确使用常见的运动护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如“你们平时喜欢什么体育项目?是否遇到过受伤情况?”
2.知识讲解(30分钟)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包括急性和慢性损伤,软组织损伤等。
(2)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包括热身、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保持良好体态等。
(3)了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包括止痛、止血、冰敷等。
(4)介绍常见的运动护具及其使用方法,如护膝、护肘、护腕等。
3.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常见的运动护具的使用方法。
4.操作演练(30分钟)
让学生尝试正确使用常见的运动护具,如穿戴护膝、绑定护肘等。
5.总结(5分钟)
回顾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强调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运动
护具的必要性。
五、教学评价
1.能够准确描述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2.能够列举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3.能够正确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
4.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运动护具。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5篇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5篇《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一)在运动中看到的或自己亲身经历的运动中受伤的经过。
学生:举手回答。
2.教师小结,导出本课学习内容。
(-)运动损伤发展的原因14分钟1 .活动目的:明确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认识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唤起对运动损伤预防的思考。
2 .活动形式: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老师小结。
3 •具体步骤:(1)学生自学教材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内容。
(2)教师给出讨论题目:结合体育锻炼和自主学习,你认为哪些因素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怎样做才能预防运动损伤?(3)提出讨论要求,各组推选讨论主持人和记录员。
(4)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5)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本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做相应补充)。
(6)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
4 .教师小结:大家知道,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使人体魄强健、体型健美,还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体育学习 提高部分锻炼中,可能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场地不平整、器械失修,或因疲劳和其他原因引发运动伤害事故。
一旦发生损伤,既影响身体健康,也影响学习和生活。
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要树立安全意识,明确预防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锻炼身体。
(-)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13分钟1活动目的:掌握运动前预防措施,明确运动前应做哪些准备,知道运动过程中有哪些基本要求。
5.活动形式: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6•具体步骤:(1)教师给出讨论题目:为了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前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在运动过程中预防运动损伤有哪些基本要求。
(2)提出讨论要求,各组推荐讨论主持人和记录员。
(3)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学生讨论信息。
(4)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本小组讨论结果(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做相应的补充)。
(5)在学业讨论、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和讲解。
初中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处理ABC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处理ABC教学教案第一章:体育运动损伤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体育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了解体育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1.2 教学内容体育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体育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体育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1.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案例引入体育运动损伤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讲解体育运动损伤的分类和常见原因,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预防和处理体育运动损伤总结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回答体育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学生能列举出体育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学生能正确描述体育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第二章:关节扭伤的预防与处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关节扭伤的定义和原因掌握关节扭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2.2 教学内容关节扭伤的定义和原因关节扭伤的预防措施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2.3 教学活动设计讲解关节扭伤的定义和原因,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预防和处理关节扭伤通过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回答关节扭伤的定义和原因学生能列举出关节扭伤的预防措施学生能正确描述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
第三章:肌肉拉伤的预防与处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肌肉拉伤的定义和原因掌握肌肉拉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3.2 教学内容肌肉拉伤的定义和原因肌肉拉伤的预防措施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3.3 教学活动设计讲解肌肉拉伤的定义和原因,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预防和处理肌肉拉伤通过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3.4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回答肌肉拉伤的定义和原因学生能列举出肌肉拉伤的预防措施学生能正确描述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
第四章:骨折的预防与处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骨折的定义和原因掌握骨折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4.2 教学内容骨折的定义和原因骨折的预防措施骨折的处理方法4.3 教学活动设计讲解骨折的定义和原因,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预防和处理骨折通过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骨折的处理方法4.4 教学评价学生能正确回答骨折的定义和原因学生能列举出骨折的预防措施学生能正确描述骨折的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2. 让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 让学生学会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2. 运动损伤的原因3.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4.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5. 运动损伤的康复与恢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康复训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演示法:展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训练和处理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3. 演示与实践:展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损伤经历,讨论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5.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加深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材、PPT、演示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场地与器材:准备适合进行运动损伤预防训练和处理练习的场地与器材。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运动员或教练来讲解他们的运动损伤经历和预防处理方法。
2. 组织学生参观运动医疗中心,了解运动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十、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知识,整理重点内容。
初中运动损伤的教案
初中运动损伤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分类及发生原因。
2.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简易处理方法。
3. 学会在运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和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损伤的概念、分类、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 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体育馆。
2. 教学器材:冷水(或冰袋)、毛巾、绷带、红药水或紫药水、双氧水或碘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运动损伤的案例,引起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自查:学生根据自己对运动损伤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a. 什么是运动损伤?b.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c. 如何预防运动损伤?d.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3. 合作探究,掌握新知:a. 教师讲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分类:概念: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分类:按时间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分: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分: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分: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
b. 教师讲解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简易处理方法:1. 预防措施:a.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b. 做好热身运动,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c. 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避免运动过度。
d. 加强运动装备的维护和更换。
2. 简易处理方法:a. 擦伤:清洁伤口,涂抹红药水或紫药水。
b. 关节扭伤:冷敷,抬高受伤部位,涂抹双氧水或碘酒。
c. 肌肉拉伤:冷敷,按摩受伤部位,涂抹红药水或紫药水。
d. 骨折:切勿移动受伤部位,立即拨打120送医院。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学会正确处理运动损伤。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结合家人的运动经历,思考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并撰写一篇短文。
2. 家长参与评价孩子的运动损伤预防知识,填写评价表。
预防运动损伤安全教育教案范文模版
预防运动损伤安全教育教案范文模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预防运动损伤”,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类型、运动损伤的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以及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类型和原因,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习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 教授学生简单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急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损伤的类型和原因,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些实际的运动损伤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利用PPT和黑板,详细讲解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和预防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正确的运动姿势和运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运动,预防运动损伤。
4.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预防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出三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
原因:运动姿势不正确、运动过度、运动场地不安全等。
2. 作业题目:简述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答案:做好热身运动、运动姿势要正确、运动场地要安全、运动前后要拉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和预防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但在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上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急救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细节补充《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预防运动损伤”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预防方法以及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知识的基础。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其成因,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基本措施,学会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珍惜身体健康的观念,增强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关节损伤、肌肉损伤、韧带损伤、骨折、肌肉劳损等。
2. 运动损伤成因:动作不当、运动过度、场地设施不良、身体机能状况不佳等。
4. 处理方法:冷敷、热敷、按摩、药物治疗、针灸、拔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成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案例形式引入主题,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对生活和运动的影响。
2. 课堂讲解:讲解运动损伤的类型、成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的运动损伤案例,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4. 实践操作:演示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技巧,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操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操作准确性、熟练程度,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运动损伤案例,使学生了解损伤的严重性,提高防范意识。
2.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个人经验,增进对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认识。
3. 视频教学:播放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视频,让学生了解正确运动姿势和技巧。
运动损伤文档教学文案
运动损伤文档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导语:不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体育运 动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 ,并且是期待解决是,即 运动损伤问题。
损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严重的,他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同时不能参 加体育锻炼,严重的还可以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也造成不良的社会 影响和心理影响。
因此,不论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体育锻炼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 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一)运动损伤的概念: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不同与一般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损伤,他多与体育运动项目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为此常有些运动损伤便以其运动项目冠名。
例如:肘”、 足球踝”、’跳跃膝”。
运动损伤也常与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 有关。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1、 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 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2、 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新伤和旧伤;3、 按损伤的病程分类: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 短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 ;劳损伤,由于局部运 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
症状 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运动 '网球4、按性质分类: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
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
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5、按程度分类: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进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初中运动损伤教案范文
初中运动损伤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
2. 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基本处理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运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 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运动过程中是否曾经遇到过受伤的情况?受伤的原因是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二、基本知识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损伤的概念: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因运动过度、技术不当、场地设备等原因造成的身体组织或器官的损伤。
2. 教师介绍运动损伤的分类:按时间分为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
3. 教师讲解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运动过度、技术不当、场地设备不良、自我保护意识不足等。
三、预防措施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给出以下预防措施:a. 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和柔韧性。
b. 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避免运动过度。
c. 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设备,避免因场地设备不良导致的损伤。
d.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运动规则,避免发生意外。
四、处理方法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方法:a. 轻微擦伤:清洁伤口,涂抹红药水或紫药水。
b. 肌肉拉伤:局部冷敷,然后进行热敷和按摩。
c. 关节扭伤:局部冷敷,然后进行热敷和关节活动。
d. 骨折:固定骨折部位,及时送医院就诊。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操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认识。
运动损伤教案
运动损伤教案运动损伤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常见类型。
2.学习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
3.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引入课题: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损伤吗?运动损伤有哪些常见的类型?学生:(回答)老师:不错,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因为不正确的运动方式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伤害。
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扭伤、拉伤、骨折等。
二、学习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15分钟)1.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
2.进行热身运动,帮助肌肉和关节适应运动强度。
3.避免过量运动,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4.合理选择运动场地和装备。
5.适当休息和补充营养。
三、学习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20分钟)1.对于扭伤、拉伤等软组织损伤,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RICE原则(静息、冷敷、压迫、抬高)。
- 尽早看医生,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2.对于骨折、关节脱位等骨骼损伤,应采取以下急救方法:- 尽量保持患者不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 使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
- 尽早将患者送至医院。
四、提高运动安全意识(10分钟)1.遵守运动规则和要求,不盲目追求高强度运动。
2.认识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能力,不超负荷运动。
3.注意自我保护,避免与他人发生碰撞。
4.及时休息和调整,预防过劳和疲劳伤害。
五、总结(5分钟)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了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掌握了一些运动安全常识。
希望大家在参与运动时要注重运动安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扩展练习:1.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列举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并说明其对应的急救方法。
2.假设你在运动过程中受伤了,应该如何采取急救措施?请写出你的应对步骤。
教学评估: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运动损伤?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类型?2.请列举几种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3.对于扭伤和骨折等运动损伤,应采取什么样的急救方法?4.如何提高运动安全意识?。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体育与健康》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成因,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3. 让学生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在遇到运动损伤时的应对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难点:对不同类型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在实际运动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箱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运动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运动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案例,引起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关注。
2. 知识讲解:(1)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
(2)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
(3)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4)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参与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4. 例题讲解:讲解实际运动损伤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设计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2. 内容:(1)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2)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3)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4)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成因。
(2)列举三种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3)结合实际运动,设计一份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方案。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需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或运动队,了解更多专业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运动创伤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体育组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
三、教学内容:(一)运动损伤的概述和分类: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躁;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
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处理:A.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B.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讲解)、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
运动损伤干预教案
运动损伤干预教案教案标题:运动损伤干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其特征。
2. 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干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引发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的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是否曾经遭受过运动损伤?你知道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如扭伤、拉伤、骨折等,并解释其特征和可能的原因。
2. 分析运动损伤对于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影响,强调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
三、预防措施(20分钟)1. 教授正确的热身和拉伸方法,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 强调合理的运动量和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训练引发损伤。
3. 介绍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4. 提供关于穿着适合的运动装备和鞋子的建议,以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护。
四、干预方法(20分钟)1. 介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如冰敷、按摩、包扎等。
2. 强调及时就医和专业康复的重要性,以促进损伤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3. 提供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如肌肉加强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五、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和干预方法的有效性。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损伤经历和学到的教训。
3.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你认为运动损伤对于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运动损伤预防和干预的小论文,包括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案延伸:1. 邀请专业的运动医学专家来进行讲座或座谈,深入了解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定个人的运动计划和康复训练计划。
3. 设计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某些争议性问题展开讨论,如是否应该继续运动当遭受运动损伤。
教案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损伤文档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导语:不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并且是期待解决是,即运动损伤问题。
运动损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严重的,他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同时不能参加体育锻炼,严重的还可以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
因此,不论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体育锻炼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一) 运动损伤的概念: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不同与一般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损伤,他多与体育运动项目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为此常有些运动损伤便以其运动项目冠名。
例如:“网球肘”、“足球踝”、“跳跃膝”。
运动损伤也常与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新伤和旧伤;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
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
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
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5、按程度分类: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进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重伤:受伤后不能训练。
这种方法适合运动队或体育院校。
6、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运动技术伤:与运动项目、技战术动作密切相关的损伤,例如:网球肘、投掷肘等,多为局部组织过劳。
非运动技术伤:多为运动中的意外伤。
二、运动损伤发病的潜在因素:运动技术的发病多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不同,有其自身的发病规律,即各项运动有其不同的损伤好发部位及其专项多发病。
例如,体操运动员的跟腱断裂、羽毛球运动员的椎斑疲劳骨折等,其他项目也是如此,尤其是慢性损伤。
究其规律多由运动项目与人体两方面所存在的潜在因素共同决定的。
其一,运动项目及其技战术对人体的特殊要求;其二,人体自身某些部位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解剖生理弱点。
大家知道:人体上体占人体体重的50%,是用有限的骨骼来支撑的。
骨骼因不能直接抵抗外来的撞击,必须同关节组成一体,起到吸收及减缓冲击力的作用,如此构造,遍布全身各处,在没有多少肌肉覆盖的胫部等抵御冲击的能力很若。
例如:人由于直立行走,腰椎受到内脏的压力,以及颈椎抵御7公斤的头颅,过度弯曲和牵拉,非常容易造成损伤。
因此,这两方面潜在因素在运动中是客观潜伏存在的,并不一定直接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两个致伤条件是:技术动作错误、不合理、不正确,违反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规律,从而导致运动损伤发生,此时多为急性损伤;人体的某些局部运动负荷长期过重,超出该组织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而逐渐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导致慢性损伤。
(加膝关节解剖结构)正常结构和弯曲结构:例如:膝关节上下两端骨杠杆较长,周围少有肌肉保护,半屈膝时侧副韧带及关节内十字韧带全处于松弛状态,膝关节周围失去了支撑保护。
在对抗撞击情况下,膝关节很容易失去平衡而出现过度的内外翻转,一旦翻转超出了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所能承受的程度时,就会发生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的急性损伤。
半蹲时膝关节的稳定主要靠股四头肌及髌骨来维持,膝关节完成旋转、屈伸、发力时,髌骨关节软骨面将承受很大的摩擦、挤压、撞击以及不合槽的捻错等力的共同作用,此外膝关节在蹬伸发力、启动、跳跃时,髌骨前面的膑韧带等伸膝装置也都会受到强大的牵拉张力,久之,这些力的积累,超出了髌骨和膑前伸膝装置所能承受的范围后就势必会使髌骨出现慢性损伤——髌骨劳损。
认识了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自觉的在教学中、训练中、有意识的引导两个潜在因素向有利的方面转化,以期达到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目的。
因此,提出几项措施:一、加强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
二、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
三、不断的改进技术动作。
四、注意合理安排局部运动。
这样,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认识人体的解剖生理特点几运动技术特点,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是非常重要的。
三、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两个潜在因素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仅能说明运动中具有发生损伤的可能,并不一定直接导致损伤的发生,在进行体育运动及身体锻炼中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则使受伤的危险性增高。
但是身体的不协调性也非常容易引起损伤。
下面介绍促使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一)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首先:体育教师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麻痹,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如“运动损伤难免”、“运动损伤不过是些小伤小病”,关系不大,甚至将预防运动损伤的科学态度与勇敢、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对立起来。
因此,在教学中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损伤后也不认真总结分析。
其次:不少男性青少年生活经验不多,思想麻痹,缺少防伤观念,运动中好胜心强,好奇心大,心血来潮,忘乎所以,常盲目、冒失地从事力所不及的运动动作,导致运动损伤;一些女学生在体育运动胆小、害羞、畏难,做动作时恐惧、犹豫、紧张、这些都会造成动作失败而受伤。
(二)准备运动不足:不论在何种体育运动中,充分的准备活动是保证学生不受损伤主要手段。
因此,无论是在平常的体育锻炼还是教学、训练中,都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克服植物性神经的惰性。
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便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并恢复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是,在体育运动中经常犯的毛病是: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极易造成肌肉损伤、关节扭伤;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例如:我市某学校的体育教师,今年初在教体育课垫上运动时,一位准备活动没做开的学生在做动作时不慎扭伤了脖子。
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三)运动量安排不合理运动实践证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不但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会引发运动损伤。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局部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长期局部负荷过大(例如单打一的锻炼,以致超过了人体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人体组织结构因过度摩擦、挤压、或因过度牵拉,引起微细损伤积累,导致慢性损伤。
例如:慢跑使人上瘾,除了消耗热量、维持体型之外,还可以强化免疫力。
就运动心理学来说,慢跑还可以降低焦虑、强化自信、以及增强抗压能力;对心脏而言,它可以使心肌细胞活性上升、心室生理性扩大、心搏量与心输出量增加、以及增进冠状动脉循环;对肺脏而言,长期慢跑也有助于提升肺活量。
美中不足的是,长跑也会有运动伤害,其中最常见的是「过度使用伤害」。
「过度使用伤害」一词首见于1968年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一篇分析慢跑生物力学的文章,成因除了内在因子,如慢跑者本身骨骼肌肉异常,以及年龄、性别、体重的差异之外,主要是外在因子,即由于耐力训练或是重复使用而造成,其中又以突然增加跑步的强度最容易造成伤害。
跑步的强度指数包括距离、速度、坡度与频率,不论你慢跑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体能还是挑战极限,这些指数都必须逐次增加,(即循序渐进原则)否则就很容易受伤。
慢跑常见的运动损伤l 膝关节疼痛最常见慢跑造成的效应集中在下肢,其中以膝盖的髌骨股骨疼痛症候群最常见。
它起源自下肢骨骼排列不整与肌力不平衡的相互影响,症状常为两侧轮流发生,在下坡跑步时最明显,蹲着或是久坐之后会爬不起来;治疗重点放在股四头肌的伸展以及肌力训练,如果髌骨股骨排列不整太严整的话,还得开刀矫正。
被称为「慢跑者的膝盖」的髁胫束摩擦症候群也常见,股骨远端与足踝的异常是主因,症状在膝盖呈30度弯曲时最明显,可见外侧髁胫束疼痛;治疗的重点则是在于矫正骨骼的异常以及后续的训练。
l 慎防应力性骨折应力性骨折的起因也是多重性,除了肌肉疲劳与生物力学失衡之外,过度训练、陡坡度硬场地以及旧伤都会加重病情,一般建议每周慢跑以不超过100km为宜。
骨折部位以胫骨最多,约占一半,其余多为腓骨与跖骨;症状是局部的压痛以及活动时疼痛,但X光不一定看的到骨折裂缝,确定诊断要靠骨骼扫瞄。
一般来说,保守疗法便足以应付大多数的应力性骨折,但是在某些部位可能需要及早手术,包括股骨颈、舟状骨、胫骨近端、以及第五跖骨近端,否则会有愈合不良的麻烦。
2、一次大运动量过大持续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力消耗过大,血糖降低,出现急性重度疲劳。
此时,可以引起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破坏,运动能力降低,精确度、共济能力均显著下降,警觉性、注意力减退,防御性反应迟钝,这些都是引起运动损伤的条件。
往往会发生严重的急性运动损伤。
(四)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组织安排不当。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是否遵守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原则问题,也包括组织方法的问题。
如:在组织教学、训练过程中,不遵循个别对待原则,没有认识到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其解剖、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即使年龄、性别相同,个体间在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及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技术水平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而在教学训练中一律对待要求;没有遵循运动负荷从小到达,技术动作学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进行器械训练是,因教师负责的学生过多,而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男教师对高年级女生保护不便,对素质和技术差的学生未及时给予得力的保护等,此外,运动场地窄小,人多拥挤,增加了相互碰撞的机会,这在一般学校的课外活动中更为突出,没有或不遵守运动场地分区,任意穿越投掷场地,或在非投掷区进行投掷练习;运动设备、器材破旧、不符合卫生要求,体育教师缺乏耐心的讲解和正确的示范;练习的安排、时间、线路不正确,具体总结为:(1)备课时一定要考虑伤害因素,避免事故的发生。
(2)50米追逐跑,前后距离不能少于3米。
(3)要预先画好跑道,对学生强调分道跑。
(4)追上前面的同学,以摸到为准,不必抓住或超越。
(5)把速度相近的两个同学安排为一组。
(五)缺乏医务监督及安全保护措施、(补充)如果及时发现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身体结构、成熟程度因素,就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对学生活动进行调整。